配色: 字号:
历史试题
2024-03-05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检测
历 史 2023.1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
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出土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
少,日用品相对地日益增多;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这一趋势反映
A.青铜铸造技术逐渐成熟 B.儒家思想受到了挑战
C.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 D.文化的地方色彩增强
2.“王莽作宰衡时,建弟子舍万区……为博士舍三十区。东为常满仓,仓之北为槐市,列槐
树数百行为隧(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
相与买卖……或论议槐下。”据此可知,“槐市”
A.推动“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B.说明政府鼓励士人经商谋利
C.标志坊市分区制度开始瓦解 D.有利于书籍流通与文化传播
3.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
“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
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
A.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
C.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 D.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4.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
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到:“兵卫寡弱,有同儿戏。
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
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 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侵扰 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第 1页 共 6页





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图中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A.政府因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增加 B.海外贸易推动经济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6.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地统
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
衡。这重在体现
A.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D.国家监察体系的强化
7.洋务名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早期工业区“布纱丝麻”四局,是当时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纺
织企业群。在湖北织布局开张时,张之洞为之题写的楹联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为民生谋福祉;为国家争利权”
B.“布衣兴国;蓝缕开疆”
C.“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D.“兴办自我;利归于民”
8.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 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
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
口2家。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 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9.1921年1月,北京大学先进学生组织在北京郊区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章程规
定,学校是专为“劳动者”及“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而设,“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
都可入学”,“概不收学费”。此举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工人开始具有学习意识
C.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D.表明救亡理念得到群众认可
10.右图是漫画家玄生于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
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英国人。该漫画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 2页 共 6页





11.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开展了统一货币工作,如华东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
中币, 收回和统一原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币值不等的地方货币。1948年12月1
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A.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 B.战略决战已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D.国家货币制度统一与稳定
12.建国初期,针对下图所反映的问题,陈云发布密令:“(甲)目前抢购风盛时,我应乘机
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乙)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稳,商人吐出
主要物资时,我应乘机买进。”密令表明中共

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终结了恶性通货膨胀
C.运用了市场价值规律 D.统一了全国财经管理
13.下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
1956 0.075 0.13 0.13 0.25
1957 0.07 0.12 0.12 0.22
1958 0.075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 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
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 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14.下表为1955年中国部分大事。该表可用来说明我国
时间 事件
8 月 22日 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
9 月 12日 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
10 月14日 与锡兰签订 1956年米胶合同
11 月30日 与叙利亚签定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
12 月31日 与黎巴嫩签订贸易协定
A.打破了西方国家经济封锁 B.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
第 3页 共 6页





C.大力援助亚非发展中国家 D.外交成功带动了外贸发展
15.公元前325年以前,希腊世界有着多样化的货币类型。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很多小亚
细亚的城市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只是在钱币反面一般会
铸上各自城市的象征或保护神。这一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亚历山大权力迅速扩大 B.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C.希腊集权体制逐渐强化 D.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16.撤退的殖民主义者匆匆划定的边界毫无理性,难以防御,而且难以维持。殖民政权采取
了三种退出战略:它们把历史上敌对的社区交入单一国家,或者迫使不情不愿的伙伴社区和
民族建立不稳定的“联邦”国家,或者将任何一方都难以接受的边界强加于新独立的国家。
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民族自决原则得到贯彻 B.第三世界面临严峻挑战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非殖民化成为时代潮流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61年,北宋天文官员王处讷制出新历,宋太祖亲自作序,命为《应天历》;981
年,王处讷又献新历20卷,被升为司天监。984年,黄河决堤,刘吉主动请缨治理,在实
践中摸索出新技术堵塞决口,得官爵与丰厚的物品奖赏。1076年,朝廷规定太医局轮流派
人到各行政部门医治病患,年末根据诊治过程和治愈率进行赏罚。1088年,宰相苏颂组织
创制水运仪象台的过程中,不拘一格,把职位较低却在天算方面具有杰出才华的韩公廉直接
选拔到创制小组。
——摘编自萨日娜《中国古代如何鼓励科技创新》
材料二 宋代的科技成就,在不同科技领域的表现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的畜牧养殖技
术在唐以前已经成熟,到宋以后就没什么进步了。在有些科技领域,宋代则处于历史顶峰,
不但远超汉唐,也胜过明清。当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赖于前期知识的积累。比如,宋代发
明了水转大纺车,但明清的纺车更先进。但是,如果在某些领域能有一些突破的变革,它的
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宋朝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变革的时代,它在造纸技术等关键领域出现了突
破性变革,影响了中国科技史的走向;特别是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三大发明”在宋代完
成,更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勇强《宋代科技成就的历史地位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奖励科技发展的措施。(4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8分)
第 4页 共 6页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西汉各地察举人数 图2 清代各地进士人数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
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
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
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
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我国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接触外交事务以后,李鸿章获得了许多国际法知识,逐渐有了一些近代国家主
权观念。在讨论各国驻华公使觐见同治帝礼仪的问题时,李鸿章提出:“既许为敌国,自未
便以属国之理相待”“中国无权能变其各国之例”。他在奏折中曾经指出洋人提出的修约要求
“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盖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
理财赋之权”,明确主张“关税乃中国自主之权”。李鸿章敏锐地认识到列强内部存在矛盾,
如果能充分利用其相互掣肘的诸因素,则能在弱国外交的不利形势下维护国家的利益。但他
坚持“两国立约,所应遵守之责,不拘式款如何,有明言而立者,有默许而立者,均当谨
守”。
——摘编自宫兰兰《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
(1)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对国际法的基本认识。(6分)

第 5页 共 6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 1945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第 6页 共 6页
献花(0)
+1
(本文系温暖心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