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余大鹏--刘民叔“痿论释难”与火神门“其时以月”.pptx
2024-03-09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中医院余大鹏 主任医师刘民叔“痿论释难”与火神门“其时以月”“治痿独取阳明”是历代医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课题。刘民叔“痿论释难” 中“治痿
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火神门就“其时以月”所论述的“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不仅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
经,还包括正阳阳明和手阳明大肠经;“独取”非“仅取、只取”,或仅做“重视”解,应该围绕“独”的时空点大壮卦来接受天地阳气的修炼,更
加提高了认知。“治痿独取阳明”摘要:1234刘民叔名医简介《痿论》历代认识刘民叔升华扶阳治痿理论刘民叔扶阳治痿病例选5火神门“独取
阳明”与“其时以月”第一部分刘民叔名医简介 刘民叔(1897—1960年),四川成都人。近现代中医名家,扶阳大家,从学于
国学大师廖平,对古中医学钻研颇深。 刘氏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常投麻、桂、白虎、承气原方以治时症;晚
年探索以中药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养阳,每用大剂
附桂、硫磺等。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
神农古本草经》等。 “刘民叔之治学,凡唐宋以还之书,无不读,而独取乎神农、伊尹、仲景之书,力辟五行、经络、脏腑之说,以为
神农、伊尹、仲景者,汤液派之大成。” 刘民叔曾说“夫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山海异候,五方异宜,乃能备悉其情。若足不出户,闭
门著书,而谓能治异候异宜之疾,直是欺人语耳。此(复)所以于民国十五年十月,背岷江,过三江。而来游申江之上也。苏浙闽粤,地卑近海,病
风痹痿厥者綦众。无如近代医流,避难就易,崇尚叶、薛之时派,不研圣哲之经籍,持论模棱,处方清淡,凡遇枯、挛、擘、躄,弹曳、瘫痪,诸半
死者,在医家则弃而不顾,在病家则委而不治,忍心伤仁,尚更有甚于此焉者乎。(复)既目击,倍觉心伤,爰述大圣人之意,若能细心寻绎,虽未
能尽起死人,肉白骨,而见病知源,十全其九,则必为可能者矣。” 刘民叔用药,亦奇亦正,于无法中求法,于不治中求治,匠心独特
,出人意料,不可方物。或温或寒,或补或攻,或寒温互用,或攻补兼施,或轻清或峻利,或平淡或剧毒,或剂量逾恒,信手拈来,神龙见首不见尾
,匪夷所思,已臻出神入化境界。第二部分《痿论》历代认识 中医对于痿证的认识,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
有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不仅四肢百骸痿废不用,还可并发各脏腑功能痿废不用,认为痿证的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外受湿热等邪,
致阴精耗损,甚至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多为进行性发展,类似现代医学中的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中
枢神经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甚至中风后遗症等,凡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均可归纳为中医痿病来辨证论治。 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
,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
:善。 “治痿独取阳明”之说,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治疗痿证基本原则,治疗痿证的大纲。 其立论机理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
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挥,重视补益脾胃,益气养阴血。“独取阳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湿热,以调理脾胃。
历代医家对痿证有不同的认识。在各代医家对痿证的不断认识、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痿证的治疗方法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与丰富。1、张仲
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伤寒吐下后又发汗后则阴阳气血俱虚,不能濡养筋脉乃至成痿,《金匮要略》中则有“咸则伤骨,骨伤则痿”的记载,补充
了《内经》对痿证病因的认识。2、到西晋时,针灸学家皇甫谧提出了针刺治疗痿证的具体方法;3、隋代巢元方提出了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分析
痿证的病因,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诸脉均依赖阳明所化生气血濡养。阳明气血充盈,宗筋才能得到滋养和濡润,才能约束四肢关节使之运动自如。
4、王斌说:“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项,故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诸经脉皆受阳明之滋
养。 宋代陈无择专篇论痿证,进一步指出非脾虚独使成痿,五脏虚弱皆可成痿,与《内经》从五脏内热伤津论述,各有千秋:“痿由内脏不足
之所致,诚得之矣,然痿之所不足,乃阴血也,而方悉是补阳补气之剂,宁免虚虚实实之患乎?”提出痿乃阴血不足。 虽然“治痿独取阳明”
由《内经》明言,但如何“取”法,朱丹溪明确将痿躄分为五证,并分别制方论治。他通过较为纷繁的五行生克推衍,将《难经·七十五难》中“东
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论用于解释痿证的治法。以此度之,则取阳明之义当在清心滋肾,从而间接达到“实阳明”的目的。此说一出,
备受虞传、楼英、王肯堂等众多医家推崇。 但也有不同见解,如张景岳认为:“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
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并提出了对“取阳明”的理解:“治痿独取阳
明者,非补阳明也,治阳明之火邪,毋使干于气血之中,则湿热清而筋骨强。筋骨强而足痿以起。” 程钟龄杂合其说:“取阳明者,所以祛其湿;
泻南补北者,所以清其热。治痿之法,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而已矣。”王肯堂对丹溪泻南补北以治痿的一段评论,对理解“治痿独取阳明”颇有
帮助:“丹溪以《难经》泻南补北之法,制定了治痿之法,亦是举其例耳。若胃口不开,饮食少进者,当以芳香辛温之剂进之。不可拘于此例。”可
见“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明·李中梓云:“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
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所以当治阳明。”提出足痿乃血气少而为源。张景岳也是从阳明论痿:“气街为阳明之正脉,故阳明为之长。”阳
明气血旺盛,宗筋营养充足,则骨节筋脉流利;阳明气血不足,宗筋失养,则骨节筋脉屈伸不利,弛纵无力。治疗上张景岳对于“独取阳明”而治,
颇有见地,认为《内经》所列五脏之证皆言为热,而又总由肺热叶焦,以致金燥水亏,乃成痿证。然而经文中的脉痿、筋痿、肉痿之类,则又非尽为
火证,认为《内经》有言犹未尽之意。因而他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提出:“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亏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故当酌寒热之浅
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全矣。”可谓独具慧眼。针对痿证主火之说,就应该清阳明之热。但张景岳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在《附质疑录》中:“阳明之虚,非阳明之本虚,而火邪伏于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血气,生津液以灌溉百骸。是以饮食倍于平人,而足
反为之不用。此所谓壮火食气而邪热不杀谷也。阳明之邪热,原是肺热中传来,故治痿独取阳明者,非补阳明也。治阳明之火邪,毋使干于气血之中
,则湿热清而筋骨强,筋骨强而足痿以起。”王肯堂治痿以补益后天阳明为主,认为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阳明为五脏六
腑之海,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王肯堂对《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进行了解释,格外强调“诸痿之病,未有不因阴阳虚而得者”,以“阳
明虚,于五脏无所察,则不能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气海无所受,则卫气不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血海无所受,则上下
内外络脉空虚,于是精神气血之奉生周于性命者劣弱矣”。明清以后,众多医家研究痿病,使得痿证的辨证论治更趋于全面,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多
样。方隅、方谷强调了湿热在痿证发病中的作用,在《医林绳墨》中谈到:“痿之一症全在湿热。由乎酒色太过,气血空虚,反加劳碌,筋骨有损,
由是湿热乘之。热伤于气,在气不能舒畅其筋,故大筋緛短而为拘挛者矣;湿伤其血,则血不养筋而筋不束骨,故小筋弛长而为痿弱者矣。”《医林
绳墨》中还谈到:“痿之一症全在湿热,由乎酒色太过,气血空虚,反加劳碌,筋骨有损,由是湿热乘之。”表明痿证还要辨证用泻法,并非单用补
法。清叶天士:“《内经》论治痿独取阳明,无非流通胃气。”李学川从补气论:“治痿独取阳明,此为气虚者立法也。”唐容川从滋阴论:“欲热
之退,莫如滋阴。欲阴之生。莫如独取阳明。”清末民初张锡纯云:“痿证之大旨,当分为三端……而其原因,实由于胸中大气虚损。盖大气旺,则
全体充盛,气化流通,风寒痰涎,皆不能为恙。大气虚,则腠理不固,而风寒易受,脉管湮瘀,而痰涎易郁矣。”提出素体气虚,风寒易于内侵,寒
邪内蓄机体伤阳,导致寒湿凝滞,痰涎淤体,治宜散寒化湿,养血通脉。第三部分刘民叔升华扶阳治痿理论 刘民叔对《内经》“治痿独取
阳明”的认识更加不同,首先是基于考取“中医状元”(1916年川陕甘三省中医会考,刘民叔会试夺魁,时年19岁,轰动一时)的考题就是“
治痿独取阳明”,记忆深刻,处处留意,又经过30多年的不断考证,特别是《神农古本草经》中所注明的药物:附子、五加皮、紫苑、虎掌、牛膝
称为为“神农五药”,在《内经》成书之前就是治痿主药。再结合临床,论述“仲景三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治痿主方,编为《素
问痿论释难》,是刘民叔学术思想中最精妙、最深奥之处,充分体现了刘民叔重视阳气的特点。刘民叔1933年著《素问痿论释难》一文,当时已
客居上海七年,“苏浙闽粤,地卑近海,病风痹痿厥者綦众。无如近代医流,避难就易,崇尚叶、薛之时派,不研圣哲之经籍,持论模棱,处方清淡
,凡遇枯、挛、擘、躄,亸曳、瘫痪,诸半死者,在医家则弃而不顾,在病家则委而不治,忍心伤仁,尚更有甚于此焉者乎。(复)既目击,倍觉心
伤,爰述大圣人之意,撰为《素问痿论释难》一卷,别辑《痿方粹编》三卷。若能细心寻绎,虽未能尽起死人,肉白骨,而见病知源,十全其九,则
必为可能者矣。”此文词深旨奥,信息量很大,不敢妄评。《素问痿论释难》序 风、痹、痿、厥,奇恒之病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谓其异
于常也。《素问》分著四论,平载于第十二卷。然此四者,又每相兼病,如风痹、风痿、痹厥、痿厥之属。然则风、痹、痿、厥,可以分,可以不分
,可以兼,可以不兼,分则其常,兼则其变也。虽然,经义何以必于风、痹、痿、厥,分著四论而平载之欤?盖四者为同病而异名者也,中于阳命曰
风,留于阴命曰痹,绝于下命曰痿,逆于上命曰厥。风与痿近,偏于气分也;痹与厥近,偏于血分也;气出于脑,血出于心,所以四者之同,同其病
机;四者之异,异其病状。……撰为《素问痿论释难》一卷,别辑《痿方粹编》三卷。若能细心寻绎,虽未能尽起死人,肉白骨,而见病知源,十全
其九,则必为可能者矣。《引申(六论)》 ……按痿字从疒,委声,虽曰假借字,然亦有义存焉,诗云:“委蛇委蛇。”《尔雅·释训》孙
注:“委委行之貌。”故释文引韩诗作逶迤,委加辶为逶,辶之篆为辵,六书正讹云:“从彳从止,会意,隶作辶。”《春秋·公羊传》云:“辵阶
而走。”然则逶而从辶,其具行步之义也明矣。《礼记·檀弓释文》云:“委本作痿。”《后汉?马援传》,萎又作腇,注云:“腇,软弱也。”古
谚有之曰:“痿人不忘起。”是则痿人,非但不能逶迤,抑且为之痿弱而不能起矣。《灵枢·藏府病形篇》云:“风痿,四支不用。”《素问·阴阳
别论》云:“偏枯痿易,四支不举。”《灵枢?杂病篇》云:“痿厥为四末束悗。”据此则痿具枯萎之义也,在草曰萎,在人曰痿,各有所属而已。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四支不举。”据此则萎、痿同义,互为通用之字也。四引《灵》《素
》,皆以痿主四肢,固知痿非足疾之专名,凡四肢枯痿,软弱不举者,皆可名为痿病也,若于痿下,连一躄字,则又专以足疾为训矣。本论创始,黄
帝首以五藏使人痿为问,是痿分五藏,为义至古。而五痿命名,显必具有同等意义者也,故于心则以心主身之血脉,而命名脉痿;于肝则以肝主身之
筋膜,而命名筋痿;于脾则以脾主身之肌肉,而命名肉痿;于肾则以肾主身之骨髓,而命名骨痿;惟于肺脏,但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
生痿躄也。揆以肺主皮毛之义,则此肺脏所生之痿躄,理当命名皮痿,其不曰皮痿,而曰痿躄者,良以肺病所致之痿,位冠四痿之首,故总其名曰痿
躄。而于心、肝、脾、肾四脏所致之痿,则但指其所主者,而名之为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也,核其实,乃五痿之痿字下,皆当有躄字也。不然,
独以肺所致者,名为痿躄,而与四痿异趣,不将失其同等命名之旨耶。盖痿躄二字,为五藏使人痿之总名,非为肺病皮痿之专名也。 《
汉书·哀帝纪赞》集注引如淳云:“病两足不能相过曰痿。”是则凡两足不能相过之病,固可以痿之一字名之矣。乃经义又必于痿下,连一躄字,何
也?《灵枢·经脉篇》云:“虚则痿躄,坐不能起。”《素问·疏五过论》云:“皮焦筋屈,痿躄为挛。”按《史记·正义》云:“躄,跛也。”《
释文》云:“躄,两足不能行也。”于此足征痿躄二字之义矣,盖痿躄连文,则此痿必不同于张口短气之肺痿唾沫,不能御女之阴痿不举,而为两足
不能行步之痿躄,故痿亦书作踒。如《神农本草》附子主治下所云之寒湿踒躄是也,躃亦书作躄。如《礼王制》所云之喑、聋、跛、躃是也,书痿躄
为踒躃,则专属足疾之义,益自昭然。然则《本论》第一章之胫纵而不任地,第二章之足不任身,第四章之足痿不用,皆为痿躄注脚,而痿躄二字之
确为五痿总名,其义愈益彰彰矣。 考经义痿躄二字连文,与所谓风痿、痿痹、痿厥诸复名者不同。盖风也、痹也、厥也之与痿也,乃别为
一病,经义不过连举两种病名,合而言之耳。所以然者,或以并病论治,或以比类相及,固不似痿躄三字之仅属一病者也。若《说文》训痿为痹疾,
《汉书?小颜》注痿亦痹病,是痹与痿二而一也,不亦溷乎。征之《素问》第十二卷,痹论痿论并存,又《本论》第二章第二节云:“发为肌痹,传
为脉痿。”其第四节云:“痹而不仁,发为肉痿。”可知痿之与痹原为二病,不过有相续之并病之义而已。《说文》又云:“痹,湿病也。”则训痿
为痹疾,是其以痿亦湿病之意,至为显著。后《正韵》宗之,迳直指为湿病,韪矣,夫《说文》为裒集古义之载籍,则痿属湿病,古义然也。《素问
?通评虚实论》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于诸病诊候,统用虚实二字,以归纳之者也。《灵枢?根结篇》云:“太阳为开,开折则肉节
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夫于太阳而统曰暴病,于阳明则仅言
痿疾,所谓暴病,乃泛言诸病者也,暴病为始,受之邪实,痿疾为末,传之正虚。《灵枢·经脉篇》云:“虚则痿躄。”固知诸凡百病,皆有末传为
痿躄之可能者。《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此所谓湿热者,不过暴起之病耳,久而不
攘,乃至拘挛痿躄,病由久患湿热,以至痿躄,谓非末传乎?此为外感六淫末传为痿躄之例证也。又《疏五过论》云:“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
筋屈,痿躄为挛。”按此以富时,养尊处优,及其贫困无以自给,渐至皮焦筋屈,痿躄为挛,病由久贫失养,以至痿躄,谓非末传乎?此为内伤七情
末传为痿躄之例证也。痿躄为五痿之总名,足不任地,为五痿之同证。既同为不能行步,则痿躄有五,更将何以为别耶?故辨证者须于色应求之,如
肺病皮痿,则色白而毛败应之;心病脉痿,则色赤而络脉溢应之;肝病筋痿,则色苍而爪枯应之;脾病肉痿,则色黄而肉蠕动应之;肾病骨痿,则色
黑而齿槁应之。此不过就已成痿躄之色应求之耳,征之古义,凡六淫七情,病变百端,莫不归纳于五藏,则此五藏所致之痿躄,谓非百病之末传乎?
既百病末传,皆足以致痿躄,则辨别五痿者,于色应之外,要不可忽其始因,更不可略其经过也。如皮痿之始因,为有所失亡,则发肺鸣,为其经过
也;脉痿之始因,为悲哀太甚,则心下崩数溲血,为其经过也;筋痿之始因,为入房太甚,则筋急而挛,为其经过也;肉痿之始因,为以水为事,则
肌肉不仁,为其经过也;骨痿之始因,为远行劳倦,则腰脊不举,为其经过也。综上观之,可知五痿之辨别,必于共同主证之两足不用外,尤须诊候
其始因经过,并及最后之色应矣,否则,何以知痿躄之有五也。上列引申六论由第一论探索,则知四肢不举,总名痿疾,不仅限于足痿不用也。由第
二论探索,则知经义原有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五名,其命名实具有同等意义者。由第三论探索,则知痿躄二字,确为五藏使人痿之总名
。由第四论探索,则知痿躄连文,仅属一种病名,与风痿、痿痹、痿厥等之为复名者不同。由第五论探索,则知诸凡百病,皆有末传为痿躄之可能者
。由第六论探索,则知五痿分别,不在两足不用,而在始因经过,以及最后色应之诊候。然则五痿各自为病,其义甚明,奈何本论更以五藏因肺热叶
焦,发为痿躄,垂训千古,后世注家,毫不辨及,岂非一大隔膜耶。兹将疑义六则,胪举于次。夫五痿之名,何以不曰肺痿、心痿、肝痿、脾痿、肾
痿,而必曰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者何也,或以久病痿躄者,五藏并无所伤。不然,则《灵枢·本神》篇所谓:“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
,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试观病五痿者,轻犹数月,重必逾年,鲜有颠覆其生命者。固知五藏并无所伤……考《灵枢·九针
十二原》篇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所谓神气游行出入于三百六十五会,必自有其
游行出入之道路,其道路既非皮、肉、筋、骨。而皮、肉、筋、骨,必为此游行出入之神气所主宰,更可不言而喻,所以肺为皮痿,心为脉痿,肝为
筋痿,脾为肉痿,肾为骨痿,乃直探致痿之始病,而非成痿之末传也。末传者,肺、心、肝、脾、肾所主之皮、脉、筋、肉、骨,因于病久,精华耗
竭,不复煦濡此神气游行出入之道路,所以病至末传,则无所复传,即《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神机化灭者,即《五常政
大论》:“神去则机息”之谓也,固知病痿躄者,乃两足不复为此游行出入之神气所主宰,即局部之神机化灭耳。致痿有五,肺、心、肝、脾、肾也
,成痿则一,神气不能游行出入也。经义不以此名痿,而必柝而为五者,以其为五藏久病之末传,并有五藏之证可候也。夫神气藏于心,而出游于神
庭,神庭即囟。囟即脑也。脑配君主,谓主脑也……《灵枢·经脉篇》所谓:“精成而脑髓生”也,心主血脉,脑主神机,神机即神经也。神经血脉
,并行不悖,凡有血脉之处,即有神经,苟无神经之处;即无血脉,故心脑相贯,始能神其变化之妙用,此古义也……刘民叔认为“治痿独取阳明”
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认为在拜读经典名著时,不能拘泥于表面涵义,固步自封,也不能人云亦云,而是需要反复
思考,细细推敲,师古而不泥古,才能继承经典,尔后发扬光大。如果刘民叔对于“独取阳明”以“昌明正阳”来理解与运用,就能更加说明《内经
》“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了,同时,对历代医家对“治痿独取阳明”牵强附会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了。所以在《素问痿论释难》一文中,对《素问
?痿论》原文引申为六论,并提出六则“疑义”。总结出“神农五药”并加以论述:附子七论,五加皮二论,紫苑二论,虎掌二论,牛膝四论;总结
出治痿“仲景三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之于痿证的详尽论述,发掘了附子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药,对近代扶阳法治痿的思路开
了风气之先,堪称经典。如果刘民叔对于“独取阳明”以“昌明正阳”来理解与运用,就能更加说明《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了,同时,对
历代医家对“治痿独取阳明”牵强附会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了。所以在《素问痿论释难》一文中,对《素问?痿论》原文引申为六论,并提出六则“
疑义”。总结出“神农五药”并加以论述:附子七论,五加皮二论,紫苑二论,虎掌二论,牛膝四论;总结出治痿“仲景三方”:甘草干姜汤、芍药
甘草汤、四逆汤之于痿证的详尽论述,发掘了附子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药,对近代扶阳法治痿的思路开了风气之先,堪称经典。后人评价:《素
问痿论释难》“极尽辩证之能事,搜罗宏博,选择谨严”,“一字一句,皆有来历,其阐发古圣奥义,殆无余藴。然后知先生真知医者也,故能穷其
道而问于世,医人之所不医,学人之所不学,博古通今,岂近世之时医所能望其项背?”随着人们对痿证认识的不断发展,痿证的治疗原则也从以“
独取阳明”不断的得到完善,无论是治疗方法与原则如何发展,都应遵循辨证论治这一原则。“独取阳明”固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然临证中若能
不拘于“治痿独取阳明”,从病因、病机着眼,辨证论治,相信能得到更好的疗效。第四部分刘民叔扶阳治痿病例选重点:昌明正阳阳明1.陆金生
,男,48岁,阜宁籍许昌路486弄5号。1957年2月28日初诊:初由足痿,今则手臂,万分危险,宜与温经活络,防其变生不测,当忌生
冷白附块5钱,黄附块5钱,带皮苓5钱,款冬5钱,紫苑5钱,半夏3钱,安桂2钱,陈皮3钱,甘草2钱,桑槐桃李杏梅柳桂翘枝各1钱。二剂
。按:以“神农五药”中附块(重用)、紫苑二药,昌明正阳,更用桑槐桃李杏梅柳桂翘九枝以续神机,奇也。2.潘增荣,男,46岁,1958
年2月18日:据云医院诊断为肺癌,日久不瘥,发为痿躄,所谓神机绝于下也。传变极速,防其上体亦躄,望其安全出险:白附块1两,大豆卷1
两,灵磁石1两,桂尖1两,石龙芮1两,苞须1两,羌活5钱,川芎2钱,茅术5钱,车前5钱,木瓜5钱,甘草2钱。二剂。2月21日二诊:
据云医院诊断为肺癌,痿躄,麻痹不能转侧屈伸,二便不行,卧床不起,宜与活络通经,望其安全出险:白附块1两,草河车1两,枸橘李1两,薏
苡仁1两,苞米须1两,石龙芮1两,乌蛇4钱,桃仁3钱,生军3钱,水蛭2钱,虻虫2钱,蚯蚓4钱。二剂。2月24日三诊:据云医院诊断为
肺癌,万分危险,服前方大便自行,量多且臭,酸麻赖以减轻,转侧屈伸仍难,望奏续功:白附块1两,石龙芮1两,薏苡仁1两,蚕沙1两,大豆
卷1两,苞须1两,水蛭2钱,虻虫2钱,生军3钱,蛇蜕2钱,蚯蚓3钱,秦艽5钱。二剂。2月27日四诊:据云医院诊断为肺癌,万分危险,
服前方麻木消减,酸痛仍旧,不能转侧屈伸:白附块1两,草河车1两,蒲公英1两,当归3钱,蛇蜕2钱,葶苈4钱,水蛭2钱,虻虫3钱,生军
3钱,萆薢1两,苞须1两,赤豆1两。二剂。按:肺癌致痿证(截瘫),万分危险,温阳为主,还需攻逐。3.仲瑞文,男,35岁,1957年
4月7日:经云: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两亏,筋骨俱病,挚痛难忍,不能转侧,不能屈伸,万分危险,宜主温养,望其克奏续治之功:狗肾胶3钱
,麋角胶2钱,甜苁蓉5钱,当归5钱,独活5钱,巴戟5钱,肉桂2钱,乳香3钱,没药3钱,生白术5钱,甘草2钱。二剂。4月9日二诊:服
前方两剂拘挛挚痛均以减轻,关节肿,足丫痒,邪势有外出之象。宜再温经活络,尚未出险:白附块5钱,甜苁蓉5钱,巴戟天5钱,当归5钱,首
乌5钱,川膝5钱,肉桂2钱,乳香5钱,甘草2钱,狗肾胶3钱,麋角胶2钱。二剂。按:此案久病伤阳,似有虚阳浮越,用胶类温养,顾护元阳
。第五部分火神门“独取阳明”与“其时以月” 火神门王献民大师,和张宇轩大师精通《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瘟疫论》、《温病条辨》以及儒释道等诸多经典,攻克无数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系统规范了扶阳学派的九大法门,
开中医之先河,使中医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因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上承经典,下达临床,又旁及历代中医各派名家,博采众长,通天彻
地,为己所用,是中医集大成者。 为什么历代的“治痿独取阳明”的理法方药和临床疗效都差强人意? 张宇轩大师在22年
《睡前故事》详细的讲述了火神门的《治痿独取阳明》,从另外一个维度来阐释“治痿独取阳明”, 顿时令人茅塞顿开。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
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
,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火神门独取阳明则是一种道法修炼。认为痿证除了是一种疾
病以外,也是一种元炁自然衰减的过程,所以需要修炼阳明经。并不是得了痿证才去独取阳明,平时无时无刻都需要“独取阳明”,修炼阳明经。阳
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包括了冲脉、宗筋、气街、带脉、督脉等。分为正阳阳明,乾卦,巳,手厥阴;太阳阳明,大壮卦,卯,足阳明;少阳阳
明,观卦,酉,手阳明。委—痿:《列子天瑞》:阳明者,天地之委形也,委形:自然或人为所付与的形体。委,即天地人之间的之和谐,其震动点
在人的穴位。不能共振了,破坏了,则“萎”,“痿”。独:《说文》:“犬相得而斗也…犬为独也”,阳也。“独叫晓”,卯时食猿少阳相火,接受申时的阳气,手少阳相火。《庄子》“朝彻而见独”, 接受卯时第一道曙光而见到自己的自性光,而无古今,不生不死,而撄宁,而后成。金光神咒《列子.冲虚经》“凝独,其道不可穷”,卯时静坐。净心神咒。《老子道德经》“独立而不改”,站桩,接天地之气…扶阳禅则用准提神咒。《论语》“君子慎独”,君子需要修炼。海: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即是手三阴经,巳午未,广义正阳阳明;(六经为川)宗筋:宗筋是三阴三阳的经筋,会合于前阴部,称宗筋。机关:最关键的因素。气街:皆,天地之间的震动。谿谷:解溪穴,陷谷穴。冲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伏冲之脉,青春之脉,充阳气的地方。虚:北方七宿虚宿,应足少阴经,复卦,接光的地方。带脉不引:带脉的引经药是白术,通带脉的药是杜仲、川芎,打通坤六断。调其虚实:大丘谓之虚,虚乃接阳光之地,足少阴复卦,可用四逆来调;实:正阳阳明和手阳明,胃家实,需要枢转通利;何其顺逆:关东曰逆,由北到东;其时受月:得其时,时空点是足阳明胃经,月—兔—卯,接受卯时第一道曙光。对于“治痿独取阳明”的核心,就是人与天地不能同频共振,生病了,则要围绕“独”的时空点,就是其时受月,足阳明胃经大壮卦来修炼。除了阳明经修炼外,王师的用药规律已经超过“六经辨证”的范畴,痿证已是奇经八脉之病,治疗应由厥阴枢转少阳,上传经,下传腑…如果我们这样按照张师所述来理解治痿独取阳明,这是认知的升级。理解了火神门“其时以月”,就加深了认知的深度。更深的认识,也就决定了我们中医学的高度。感谢聆听
献花(0)
+1
(本文系LlN思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