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德国钢铁工业发展启示
2024-03-19 | 阅:  转:  |  分享 
  
产业政策
INDUSTRY
071
德国钢铁工业发展启示
解决中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占比过大、高性能高品质特钢依赖进口等长期矛盾,关键是依
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马汉成 姜茂发
全德总产量的 54%。
德国钢铁工业发展分析
( 2)产品结构的专业化与企业
钢铁工业在德国现代国民经济体 组织结构高效化。一方面,钢铁巨头
目前德国钢铁工
业面临的主要问
系中拥有重要地位,也是德国的优势
利用其规模优势保持在粗钢生产领域
题是资源能源约
产业之一。钢铁工业不仅构筑了德国 的垄断地位,而中小型企业则需依靠
束日益突出和节
汽车及配件工业、机械工业和农业的
其较为灵活的创新体制和经营理念,
能环保压力大
基础,而且是德国外贸出口比重较大 将主营产品定位于贴近企业生产需求
的优势产业。
的特种钢材领域,以产品的高附加值
1. 发展现状。德国是欧盟最大产 赢得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德
钢国,占欧盟 28 国粗钢总产量的近 时,德国的钢铁进口规模与出口量大
国钢铁企业已与德国汽车、机械、桥
致持平, 53% 的钢需求通过进口满足,
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七。行业企业 梁和铁路等钢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建
总数近 100 家, 员工总数约 9.5 万人。 欧盟国家是其主要进口来源国,占进
立起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将自身定
口 85%。近两年,面临产能过剩、价
2013 年德国粗钢总产量 4260 万吨, 位由传统的原料供应商转换为产品生
工业销售额近 500 亿欧元,其中德国 格下降、 成本上升、 经营困难等问题。
产过程中的系统合作伙伴,根据相关
德国钢铁工业呈以下主要特点。
最大钢企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粗钢产 行业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及时调整自
量就达 1250 万吨。经过长期市场整 (1)生产区域集中。德国钢铁
身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使生产更加贴
工业区域化生产在能源、原料、物
合,产业地域分布也较为集中。前 5 近市场需求。
强企业的年粗钢总产量占行业全年总 流及市场优势上突显出来。在德国
(3)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目
政府推行的工业区域化优势政策的
产量的 80.8%。就冶炼技术而言,目 前,钢铁企业主要从促进钢铁工业的
前德国主要采用高炉炼钢法(占目前 背景下,已经建成了以传统钢铁产
循环经济发展和改进冶炼技术两大方
区——鲁尔区为依托,以杜伊斯堡
粗钢总产量的 68.1%)和电弧炉炼钢 面着手使钢铁业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
法(占目前粗钢总产量的 31.9%) 。 (Duisburg)为核心城市,覆盖北威斯
的长远目标,并实行严格的行业废气
特法伦州(Nordreihn-Westfalen) 、巴
德国不仅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铁 减排自律原则。一方面,在炼钢过程
贸易大国,其出口一直保持生产总量 符州(Baden-Würtenburg)和萨尔州
中产生的 800 万吨高炉渣和 600 万吨
(Saarland)的钢铁生产中心,目前该
的 50% 左右,对欧盟国家的出口约 废钢渣的 92% 被再加工利用 ; 另有
占出口总量的 3/4。对欧盟以外的出 区域集中了德国钢铁工业前 15 强企
500 万吨炼钢粉尘成为水泥生产的原
业的大部分炼钢厂,年粗钢产量已占
口基本保持在每年 500 万吨左右 ; 同 材料,仅此一项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9期 2015年第9期 中国经济报告 产业政策
INDUSTRY
072
2015年7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和去年同期相比)
下降1.3%。这是全国粗钢产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CFP供图
500 万吨。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冶炼
态钢流测量技术、二次冷凝动态可控 量较高的特种钢产品,提高产品的附
技术。目前德国的高炉炼钢法所需能 技术、直接钢带锻造技术和 3D 在线 加值,进一步削减剩余产能。
耗和废气排放都已接近理论最低值,
凝固可控技术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 (2)改进电炉生产工艺。目前德
新工艺的研发已经成为钢铁工业科研 平的钢铁生产及加工工艺。 最具竞争 国大部分粗钢产量来自能耗与二氧化
的重要任务。 研发方向由传统的高校、
力的主要有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材的 碳排放量较高的高炉炼钢法,其能耗
行业协会和企业条块分割的局面转变 冶炼及加工技术和热轧钢成型及钢材 与排放值已接近理论最低值,改进空
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接缝技术两大领域。目前德国钢铁工 间不大。为此,德国钢铁工业协会将
(4) 产品技术优势大、 竞争力强。 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能源约束日 在未来几年内促进电弧炉炼钢法的产
为保持德国钢铁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
益突出和节能环保压力大。 品及项目研发,重点转移至技术含量
竞争力,德国在钢铁加工、新材料开 2. 发展趋势。德国在科技含量较 与产品附加值都较高的轧钢及特种钢
发和应用途径开发中投入了大量资金
高的特种钢领域优势显著。虽然受金 产品,以保持德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竞
和人力,制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钢 融、经济危机影响,短期内钢铁业有 争力。
铁 2030”行动计划,并参与了欧洲钢
所收缩,但长期来看仍具有很强竞争 (3)政策调控钢铁工业健康发
铁技术研发平台。从 20 世纪 90 年代 力。 展。目前,德国国内及欧盟内钢铁市
开始,德国钢铁工业陆续研发并应用
(1)产业结构面临新调整。德国 场已完全自由化,德国政府已不再对
了垂直弯曲钢组件再引、动态“软降 钢铁工业将利用本国汽车、机械等传 钢铁工业实行微观层面上的监控及产
碳”工艺、高速铸造技术、铸型内液
统优势产业的支撑,重点发展科技含 业指导, 也不再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9期 2015年第9期 中国经济报告 产业政策
INDUSTRY
073
更多的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护产业的健 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属损耗,提
康发展。 高石灰活性度,改善炼钢技术经济指
标。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
从德国钢铁工业
污水及其他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
对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
发展看,中国钢
业废水资源化,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铁工业应坚持市
启示
场主导结构调整
和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 保护环境。
与政府引导技术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产量和 二是能量循环。对各种能源实行
创新相结合,加
消费量均高居世界第一,成为国民经 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一方面为相关
速结构调整、增
济的主导产业。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 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同时把钢铁产品
强产品竞争力,
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 如企业布局面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
促进钢铁工业健
广、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粗钢产 康持续高效发展 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 另
品多、效益差,对外竞争力弱 ; 恶性 一方面利用高炉、 焦炉高温冶炼条件,
高价进口铁矿石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形成社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低、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并存 ; 急需 三是固体废弃物循环。建立钢铁
现在钢铁企业无利甚至亏损的经营情
的高性能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和盲目新 生产与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
况看,尽快解决技术层面的难题仅靠
建及现有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并存。从 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
企业完成路会很长,政府应在资金、
德国钢铁工业发展看,中国钢铁工业 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
政策上出手相助。企业重点应改进提
应坚持市场主导结构调整与政府引导 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
高连铸比、铁水预处理比、精炼比的
技术创新相结合,加速结构调整、增 4. 建立全国跨区域的产业联盟,
工艺,减产粗钢,增产高纯洁度高均
强产品竞争力,促进钢铁工业健康持 实现从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钢铁
匀性的特钢。重点发展热轧钢成型与
续高效发展。 产业联盟由从事研发、生产、销售、
钢材接缝技术,满足汽车及机械制造
1. 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围绕经营 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
领域整体钢架构质量减轻要求和强度
成本布局生产企业。综合考虑铁矿石 大专院校及其他与钢铁产业相关联的
要求,为建设高品质建筑、制造高端
供应、能源保证、环境保护、产品运 煤炭、运输、金融等单位自愿联合组
机械设备、提高汽车船舶高铁性能等
输等经营成本,可考虑在现有生产企 成,旨在支持联盟成员发展,促进钢
提供基础支撑。总之,为实现制造业
业集中的东部地区以方圆 300 公里左 铁产业稳健运行、共同发展,打造政
“2025 计划”而努力。
右、消费稳定增长的中部地区以方圆 府、企业、专家、研究机构、资本、
3. 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扶持企业
400 公里左右、区域生产基本满足但 媒体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尽管中国
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是能源、水
消费潜力巨大的西部地区以方圆 500 产钢大省或企业间探索建立了产业联
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的产业,也
公里左右布局规模化生产企业,全国 盟,在推动钢铁行业自律、规范行业
是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总产能控制在 8 亿吨左右。严禁新建 竞争秩序、组织开展钢铁产业发展战
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
小钢铁厂,对现有企业的落后产能分 略及规划研讨、建立产业协作机制等
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
类淘汰,保留优势企业,支持其兼并 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真正实现产
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
重组并扶持其产品升级、技术和机制 业互补共赢的联盟少,深度协作的合
物排放。
创新。 力不够。 当下, 急需建立原辅料、 钢企、
一是资源循环。通过“两降一
2. 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建立技术 物流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紧密
提”措施发展清洁生产即合理降低铁
创新基金引导发展特钢产品。解决中 合作的跨区域联盟,增强中国钢铁企
钢比,取消或减少高耗能工序,减少
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占比过大,高性 业竞争力。
资源浪费, 减轻钢铁企业的环境负荷;
能高品质特钢依赖进口等长期矛盾,
降低焦比,实行铁水全量预处理,减
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从 (作者单位为东北大学材冶学院)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9期 2015年第9期 中国经济报告
献花(0)
+1
(本文系steeltub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