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线电视接入网规划指导意见
2024-03-22 | 阅:  转:  |  分享 
  
接入网规划指导意见一、前言3二、接入网规划目标、原则3(一)接入网规划目标3(二)接入网规划原则3三、接入网结构和定位4(一)网络区域划分4
(二)网络定位4(三)接入网网络元素5四、业务接入区规划7(一)业务接入区规划原则7(二)业务接入区规划要求8(三)业务接入区面积
规划9五、接入光缆网规划9(一)接入光缆网规划目标9(二)接入光缆网规划原则9(三)接入网架构10(四)接入主干光缆11(五)接入
配线光缆14(六)引入光缆14(七)分纤点14六、机房规划15(一)机房分类15(二)机房寻址16(三)机房面积规划16(四)市电
引入要求17(五)管道规划18七、FTTH网络规划18(一)新建网络规划18(二)FTTH网络性能要求19(三)PON网络规划20
八、同轴网络改造20(一)同轴网络改造原则20(二)同轴网络改造思路21九、网络优化21(一)业务接入区优化22(二)网络结构的优
化22(三)传输、接入设备优化23附件123业务接入区面积测算23一、前言接入网是直接面向家客、集客和5G等业务接入的基础传送网,
是集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接入网规划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依托业务、逐步完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网络,实现全业务接
入能力,促进网络升级转型,同时做好基础资源的战略储备。集团网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包含从省到乡镇3级干线网和本地传送网,
适应广电业务的规模网络。接入方式主要有FTTH、PON+EOC、DOCSIS、C-DOCSIS、PON+LAN等5种。由于历史等原
因,各分公司在网络建设、改造采用的技术路线、资金投入和网络改造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接入网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文件建议或规定了接入网网络
结构、建设目标、规划原则、建设方案、优化方式等方面要求,供集团分公司参考使用。二、接入网规划目标、原则(一)接入网规划目标接入网规
划应坚持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全光网络发展方向,合理划分网络区域和网络层次,提升网络可靠性和网络智能水平,提升用户体验;提
高网络资源覆盖深度与密度,缩短末端业务接入距离与接入时限,降低末端业务接入成本。规划应保持网络结构长期稳定,并可平滑升级扩容。选择
合理接入技术,做大做宽管道,支撑超百兆宽带、4K/8K、5G等业务。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架构合理、安全有效、稳定可靠、实现
全业务统一接入的接入网。(二)接入网规划原则1.统一规划,业务驱动,分步实施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水平,结合经济收入、人口和企业密度等因
素,遵循全业务统一承载思路,整合集客业务、高清、互动业务、直播业务、视频监控、5G、融媒体等业务需求,一次规划到位,保持结构长期稳
定。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先框架后充实的原则,由业务驱动,按各种业务的轻重缓急,逐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2.注重效益,市场导向,精
准优化把投入产出的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投资效益原则,按需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根据目标市场,精准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实现资源
业务精确匹配,综合考虑网络投入和市场营销的有效联动。3.适度超前,平滑性演进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面向超清视频、面向智慧家庭、5
G等业务长远发展,以百兆能力,千兆示范为目标,满足网络提速和技术演进兼容性、平滑性需求,建设高品质的网络。建议采用不同接入技术的搭
建全业务IP承载的试点网络,为全IP传输打好基础。三、接入网结构和定位(一)网络区域划分为便于业务发展和网络管理,明晰网络结构和业
务归属,城域网规划应遵循分区分层建设理念将网络覆盖区域应划分若干业务汇聚区和业务接入区。1.业务汇聚区:依据城区地理状况、城区规划
等因素,从网络组网的合理性和管理维护的方便性出发,将城区划分为多个业务汇聚区域,业务汇聚区域内保持一定的网络独立性,并与上层核心网
络或其他业务汇聚区域进行统一连接。业务汇聚区是全业务运营网络中承担业务接入区业务汇聚/收敛功能的区域,各类业务通过接入业务接入区汇
集到对应的业务汇聚区,并通过汇聚机房将业务回传至城域骨干网;在单个业务汇聚区域内,可根据用户分布、业务类型、接入方式,划分为若干个
业务接入区。业务汇聚区域内建议设置 2 个汇聚机房,满足本区域内各类业务汇聚及双上联需求。2.业务接入区:是指为满足直播、高清、互
动、家庭宽带、集客专线、5G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业务较密集区域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
务汇聚的区域。每业务接入区应包含1-3个综合接入机房(含汇聚机房)、若干接入主干光缆、若干接入配线光缆、若干分纤点、引入光缆等网络
要素。(二)网络定位城域接入网是城域骨干网的接入延伸,为直播、高清、互动、宽带、集客、5G等业务提供接入与承载服务。接入网包含了核
心网和接入层终端设备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主要由汇聚节点、用户接入点、分纤点、接入主干光缆、配线光缆、用户引入光缆等网络要素组
成。其网络参考结构如下图:(三)接入网网络元素1.用户接入点(物理点)用户接入点(物理点)是指直播、高清、互动、宽带、集客、5G、
WLAN等末端业务接入节点,一般指接入层末梢设备所处位置。对于HFC网络一般指光节点所处位置;对于集客业务主要指PTN、MSTP、
ONU、MDU、集客业务定制终端、用户侧交换机等接入终端设备所在位置或者企客户分支机构所属机房;对于5G业务主要指5G基站系统;对
于FTTH网络,一般指小区设备间、配线间。对于农村网络,一般为最接近用户的配线箱所在位置。2.汇聚节点汇聚节点主要设置于汇聚机房和
综合接入机房。汇聚机房是负责汇聚和疏导业务汇聚区域内各类业务并实现与核心机房互联。汇聚对象通常为本区域内综合接入机房及本业务接入区
的各类业务,安全要求等级较高。汇聚机房安装的传输设备通常有WDM /OTN、PTN、SDH/MSTP、OLT、CMTS、HFC光电
设备、IPQAM;数通设备通常有BRAS、路由器、汇聚交换机、服务器、推流交换机等;配套设备有电源、ODF、空调、油机等。综合接入
机房直接面向全业务接入,主要用于收敛单个业务接入区范围内的业务,汇聚对象主要为业务接入区内直播、互动、家庭宽带、集客专线、5G等各
类业务,其上层与汇聚机房进行传输连接。综合接入机房安装的传输设备通常有WDM /OTN、PTN、SDH/MSTP、OLT、CMTS
、HFC光电设备、IPQAM等;数通设备通常有汇聚交换机、推流交换机等;配套设备有电源、ODF、空调等。3.分纤点分纤点是在光缆路
由上设置的具备纤芯调度和配纤功能的光缆网络节点。分纤点通过在光纤链路上的实现分歧、交接的功能实现业务快速、便捷接入。按分纤点所处网
络位置和实现功能可分为主干分纤点、配线分纤点。(1)主干分纤点主干分纤点设置在接入主干光缆路由上,主要部署在城市主干道及汇聚层路由
沿途经过的光缆交接箱或ODF,汇聚所在区域内的配线光缆,上联汇聚节点,一般不设置分光器。(2)配线分纤点配线分纤点设置在配线光缆路
由上,主要部署在次干道及重要客户周边,方便业务接入的光交(含乡镇光交及小区内光交)。配线分纤点可设置分光器。4.接入网光缆接入网光
缆层次结构示意图如下:(1)接入主干光缆接入主干光缆主要指汇聚节点与主干分纤点或两个主干分纤点之间的光缆,主要是完成业务汇聚点至多
个用户接入点之间公共路由上光缆的集中化部署,减少管孔资源消耗,降低建设成本。接入主干光缆从汇聚节点引出,沿城区主干和次干道路,连接
接入层主干节点,构成接入层主体框架的光缆。(2)接入配线光缆接入配线光缆指主干分纤点和配线分纤点之间或配线分纤点之间的光缆。由主干
光缆引出或由主干分纤点引出的支路光缆,主要是完成末端引入光缆至主干光缆的一级收敛,提升主干光缆的利用效率和覆盖渗透。(3)引入光缆
引入光缆是指配线末端分纤点至用户接入点之间的光缆,主要实现用户接入点的光纤接入。(4)驻地光缆驻地光缆是用户驻地网光缆,用户驻地网
指从用户驻地业务集中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相关网络设施。用户驻地可以是一个居民小区,也可以是一栋或相邻的多栋写字楼。驻地光缆分为引入光
缆和入户光缆两段,驻地引入光缆一般指引入楼道的光缆;入户光缆指引入室内的皮线光缆。(5)联络光缆联络光缆是指连接相邻业务接入区之间
或相邻业务接入区主干分纤点之间的光缆。主要为满足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双上联跨不同业务接入区组网需求,一般采用链型连接两个相邻业务接入
区的汇聚节点,一般采用24芯,业务较多时可采用36-48芯。四、业务接入区规划(一)业务接入区规划原则1.业务接入区划分应遵循接入
区面积规划原则,根据业务客户分布,结合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域划分,资源现状等综合信息将网络覆盖划分为若干个业务接入区。业务接入区划分应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根据业务分布和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接入设备、管道、光缆等资源,一次性规划到位,保持结构长期稳定,划定后的业务接入区
应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不进行二次划分,避免业务的反复割接。2.业务接入区划分尽量结合目前已有的业务区来划分,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优先
沿用现有的综合业务区。城区、县城、发达乡镇优先规划业务接入区,用户密集度不高的一般乡镇农村可参照行政区划结合现有光缆资源,通过光缆
延伸的方式就近完成业务接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业务接入区规划。 3.各业务接入区应明确业务归属区域, 区域覆盖范围应不重叠不
遗漏,区域内业务的归属应具有唯一性,便于网络规划建设和维护,确保分区明确、接入有序、管理清晰。4.业务接入区建设应分步实施建设,坚
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优先建设有市场潜力的区域,确保住宅小区(特别是入住率高的城区大型小区)优先覆盖, 统筹推进县城和发
达乡镇家庭覆盖,对确有业务需求和竞争需求的农村居民聚集区,可采用有线、无线等多种方式进行适当覆盖。5.业务接入区新建网络应按规划实
施,已建网络根据需求加强已建业务接入区的扩容和优化,采取补充主干/配线接入光缆等方式进行,加强配线分纤点的建设,提升网络资源的覆盖
深度,降低业务的接入时限和接入成本。(二)业务接入区规划要求1.末端覆盖资源末端覆盖资源指配线分纤点至用户接入点间连接的网络资源。
相关定义如下:(1)设备间:小区内具备红线外线缆引入、安装网络设备条件的空间。(2)配线间:住宅建筑内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线缆交接的
空间。(3)覆盖用户数:对于FTTH网络或HFC网络,覆盖用户数指用户接入点的网络末端配线设备(分光分纤箱、MDU、分支分配箱等)
已建设到位,只需完成入户光缆或电缆敷设,即可快速完成业务开通的用户数。对于集客或5G等业务,覆盖用户数是指已进入分纤点规定覆盖半径
内的目标客户数或5G基站数量。(4)接入用户数:已完成业务开通的用户。(5)网络端口数: HFC网络覆盖时指最末端分支分配器的端口
数;FTTH覆盖时指用于用户接入的最末端光分路器端口数;FTTB覆盖时指MDU设备所有以太网端口数(6)网络覆盖率:指定区域内覆盖
用户数与区域内用户总数的比值。(7)用户接入率(渗透率):指定区域内接入用户数与覆盖用户数的比值。(8)端口利用率(实装率):指定
区域内接入用户数与网络端口数的比值。(9)端口配置率:对于FTTH网络,端口配置率为指定区域内配置PON端口数与覆盖用户数的比值。
对于DOCSIS网络,端口配置率为指定区域内配置CMTS端口数与覆盖用户数的比值。对于EOC网络,端口配置率为指定区域内配置EOC
端口数与覆盖用户数的比值。(10)潜在用户:指定区域内需独立进行覆盖和接入的用户。2.接入区规划要求(1)业务接入区规划覆盖应依据
区域的经济收入、人口密度、企业密度等因素,城区、县城、发达乡镇建议100%覆盖,一般乡镇覆盖覆盖人口聚集区,农村覆盖人口聚集密度大
的行政村,人口稀疏区域,在满足光纤衰耗前提下,按需覆盖。(2)用户平均接入距离:用户接入距离指配线分纤点与用户接入点之间的平均距离
,具体要求如下表。表1用户平均接入距离(米)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县城发达乡镇一般乡镇农村≤200≤500≤600≤600≤1000满足
光纤衰耗前提下,按需覆盖(三)业务接入区面积规划依据PON的传输距离、设备的接入能力、主干光缆的接入能力、用户密度等方面测算,建议
业务接入区覆盖的户数宜3-4万户。一般,密集城区业务接入区的覆盖面积宜为3~5平方公里,一般城区宜为5~10平方公里,城区的业务接
入区覆盖面积主要受限于管道资源和机房供电容量。工业园区、县城等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考虑到城镇的发展,覆盖的面积也不宜过大,宜为10
~20.0平方公里,业务接入区的覆盖面积主要受限于PON的传输距离。在用户足够密集,且周边管道资源也不丰富的情况下,业务接入区的覆
盖面积可适当减小。具体测算模型见附件1。五、接入光缆网规划(一)接入光缆网规划目标接入光缆网应依据业务发展目标,统筹各种业务接入需
求,充分利用现网已有资源,搭建一张面向未来安全可靠、调度灵活、接入迅速的全业务承载平台。(二)接入光缆网规划原则1.前瞻性城域接入
光缆网规划的网络拓朴结构应满足3年以上的需求,光缆容量满足3~5年需求,不仅考虑本期业务网的扩容需求,还应根据不同网络层次、业务发
展及覆盖区域,分析和预测业务网以及接入光缆网的发展,确定接入光缆网的中期容量和覆盖规模,节约管道资源,避免重复建设。2.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按照“先框架、后充实”的原则,一次规划到位,按需逐步进行部署。光缆网络是各业务网的基础,需统筹考虑技术、网络、光缆网现状、
机房、管道等情况,统一规划,满足各业务网需求。光缆网建设应遵循规划目标,根据业务需求、市政规划、战略投资、网络安全优化等分步实施。
新建光缆网建设因按规划实施。存量光缆网由遵循业务驱动,精准优化原则。3.水平分区、垂直分层光缆网规划应遵循全业务统一接入的思路,依
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用户密度、业务发展策略等因素,统筹考虑各业务接入需要,垂直分层规划接入光缆网,逐步完善核心、汇聚、接入层的
清晰层次架构;以水平分区原则规划业务接入区,逐步实现网格化管理。(三)接入网架构光缆网络架构可按照汇聚环、接入骨干环、接入主干环结
构搭建,如下图所示: 核心层光缆安全性要求极高,建议采用多环叠加的方式,核心节点数量一般为2-4个,4个核心节点以上应逐步实现核心
层光缆网格化,建议全程采用管道方式敷设。接入骨干环依据业务汇聚区划分和综合接入机房分布,以同一业务汇聚区内汇聚机房和综合接入机房为
节点组建一个或多个接入骨干环。接入骨干环节点数量宜控制在4-8个。除上联至汇聚机房的光缆外,应尽量避免多个接入骨干环同路由组网的情
况发生。接入骨干环搭建好后,通过下挂的接入主干环(或链)接入业务。接入光缆网建议采用三层结构,分为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并以汇聚
点为中心组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网络。其中接入主干光缆以环型结构为主;接入配线光缆结构分为星型、树型和环型三种;引入光缆主要采用星型和树
型结构。重要的用户,可以采用双归方式组网。(四)接入主干光缆接入主干光缆组网要遵循“主干稳定、配线灵活”的原则,依据业务接入区规划
,并结合现有管线资源,合理规划接入主干光缆的网络结构、光缆路由、容量配置。1.接入主干光缆网络结构(1)城区、县城、发达乡镇等区域
的接入主干光缆应以无递减环形结构为主,链型为辅;业务接入区可规划建设2-4个接入主干光缆环,优先选择沿主干、次干道路铺设,接入主干
光缆环 (链)上分纤点数量根据业务点分布灵活设置,环形分纤点数量建议4-10个,链型分纤点不宜超过3个。(2)一般乡镇或农村接入主
干光缆可以采用链型结构,使用星树型无递减交接配线法,应优先选择沿乡镇主要道路铺设,依据业务发展情况逐步形成环网。(3)主干光缆路由
选择应结合市政规划,避开近期可能改造的道路,尽可能近地经过业务密集区,在条件不成熟时不刻意成环,树形结构的主干光缆也应采用不递减方
式配纤,条件具备时,业务驱动成环。2.接入主干光缆容量主干光缆纤芯数量应根据其覆盖区域内收敛的用户接入点数量、潜在业务需求、网络结
构和网络设备等诸多因素进行设置。接入主干光缆纤芯数量应充分满足3-5年组网所需芯数,建议主干光缆的容量以满足5-10个的光交接箱的
接入为宜。主干接入光缆的应尽可能选择大芯数带状光缆,城区主干光缆芯数建议144-288芯,县城主干光缆芯数建议96-144芯,发达
乡镇主干光缆芯数建议48-96芯,一般乡镇建议不低于48芯。主干光缆纤芯主要分独享纤芯和直通纤芯和共享纤芯3类:独享纤芯是主干分纤
点双向直达汇聚节点的纤芯,仅在本主干分纤点成端,经过其它的主干分纤点不成端,一般用于PON网络。共享纤芯是指在主干光缆环上的每个光
交接箱均成端的纤芯,主要用于MSTP/PTN等环型网络。共享纤芯应依据当前实际业务设置,不建议预留共享纤芯,一般不超过12芯。直通
纤芯是指在主干光缆环上的每个光交接箱均不成端的纤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机房调度及双归属用户纤芯,还可用于主干光缆线路监测使用。一
类作为预留纤芯,作为前独享纤芯和共享纤芯的预留,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可将预留纤芯调整成共享纤芯或独享纤芯。在业务密集区,建议接入主干光
缆预留不低于48芯预留光纤。主干纤芯配置可参考下表:表2客户群组网技术组网模式主干纤芯需求参考配置(参考附件1)家庭客户EPON两
纤3波FTTH每44用户需求1芯主干EPON+同轴网络FTTH每50用户需求1芯主干GPON两纤3波FTTH每75用户需求1芯主干
GPON+同轴网络FTTH每96用户需求1芯主干EPON+EOC网络HFC每320用户需求1芯主干DOCSIS网络HFC每125用
户需求1芯主干GPON+CMC网络HFC每400用户需求1芯主干EPON+LAN网络FTTB每140用户需求1芯主干中小集客PON
FTTB(双路由)每客户需求4芯主干PONFTTO每16-64用户需求1芯主干裸光纤P2P双路由每客户需求4芯主干重要集客MSTP
/PTN传输环每客户需求4芯主干VPNP2P双路由每客户需求4芯主干裸光纤P2P双路由每客户需求6芯主干5G基站SPN/IP-RA
N传输环每客户需求4芯主干预留按3-5年业务需求预留3.接入主干光缆配纤接入主干环网主要采用“环型无递减”或“环型无递减+树型递减
”配纤,环型无递减配线法是指主干光缆闭合成环,在环路上主干光缆纤芯无递减,配线光缆也从光缆交接箱中引出。主干光缆闭合成环,使光缆网
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采用环路保护技术组网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自愈恢复,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安全性随着环上节点的增加而降低。纤芯分配模型如
下:树型递减配线法直接从接入主干光缆中引出,主干光缆的芯数向远端节点( 即远端光交箱)逐级减少。(五)接入配线光缆1.组网结构接入
配线光缆应根据配线区域内用户及业务分布情况、安全性要求、地理条件等因素,灵活采用多个配线分纤点与单个主干分纤点组网,或多个配线分纤
点与双主干分纤点组网的拓扑结构。接入配线光缆主要以星形或树形为主,采用递减方式配纤,对于重要的政企客户的配线分纤点,可以采用双归到
相邻的主干分纤点方式提供光缆路由保护。2.容量规划及纤芯分配配线光缆纤芯数量应根据市政规划、业务接入点数量和潜在客户需求进行宏观分
析,其纤芯配置除了满足视频、宽带、数据专线等集客业务的需求外,还应结合5G、无线覆盖规划预留相应纤芯,建议不小于24芯。当链型(星
树形)结构上有多个分纤点时,可根据业务分布情况,为各分纤点预留相应数量的纤芯,各段光缆纤芯数逐点递减。(六)引入光缆引入光缆应遵循
全业务统一承载原则,以区域内用户接入点为单位,针对区域内各业务需求进行整体设计。对于新建小区,红线内外管线资源建议一次部署到位,一
次性预留并满足各业务需求,减少物业协调次数,提高资源的复用率。(七)分纤点1.分纤点规划原则(1)分纤点应一次规划到位,根据业务发
展需求分步实施建设,其中主干分纤点一次部署到位,配线分纤点按需部署,应明确覆盖对象,尽量靠近目标用户分布中心。(2)室外分纤点应设
置在管孔资源较丰富,靠近人手孔、光缆进出方便位置,便于管理维护和扩容的位置。光缆交接箱应结合管道规划,一般可选择道路两侧或交汇处的
人行道及绿地内、靠近用户楼宇墙体等位置,同时避开高压、高温等危险的区域。ODF作为室内分纤设施应优先考虑设置在现有机房和可长期使用
的设备间或弱电间。2.主干分纤点容量配置分纤点的容量配置,应综合考虑接入主干光缆纤芯数和覆盖业务区域规模,采用大容量、模块化结构,
满足中、远期扩容需求,其内部配线单元可按业务发展规划需求进行配置。主干交接箱(主干分纤点)容量应结合主干光缆的成端芯数、 配线光缆
成端芯数等综合因素确定光缆交接箱容量。城区主干分纤点容量建议不低于576芯,县城和发达乡镇主干分纤点容量建议不低于288芯,一般乡
镇建议不低于144芯,农村主干分纤点容量建议不低于48芯。0DF架尽可能采用大容量规格,满配容量一般不低于576芯。一个主干分纤点
建议设置3-8个配线分纤点。3.配线分纤点容量配线交接箱(配线分纤点)容量配置应考虑后期业务需求,并为光分路器预留位置。1个配线分
纤点宜覆盖4~10 个用户接入点,覆盖范围参考表1要求。六、机房规划(一)机房分类从传输角度,集团网络可分成省内骨干网、本地网(城
域传送网),本地网分为本地骨干/汇聚层和接入层。从业务角度城域网络可分成核心网、汇聚网、接入网3个层次。各类机房处于这些网络的节点
上,根据各个节点机房在网络中所处的功能、地位不同建议分成省中心机房、省级骨干机房、市级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乡镇机房、
小区机房(OLT机房)等几个层次。其中省中心机房为省总前端机房,是各类信息总分发机房;省级骨干机房为骨干层的物理节点,是干线传输枢
纽,省内骨干数据网设备,核心路由交换设备,骨干机房一般设置于市核心机房。市级核心机房是市级前端机房和市级传输骨干机房,主要部署城域
传输网骨干设备和业务网核心层设备,以及进行广播信号分配。乡镇机房主要配置接入设备,上联县级汇聚机房。一般安装HFC光电设备、宽带接
入的OLT设备、专线用户接入的宽带交换机、MSTP和PTN的边缘汇聚设备、5G基带设备、光缆配线架等。小区机房主要作为网络配线间,
条件好的小区机房可依据实际需求规划为综合接入机房,OLT下沉时作为OLT机房。(二)机房寻址机房选取应保证机房的安全稳定性及业务的
灵活快速接入,机房寻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机房建设优先采用自购、自建方式,对于租用机房,租用年限一般应不低于10年。应选
择交通通信便捷、管道路由较丰富的地段、便于维护管理的位置。应优先选择电力供给稳定可靠、方便市电引入,能够设置独立电表,避免因为用电
情况与附近业主产生纠纷。机房楼层优选一层或二层,高层机房应考虑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可能发生水浸的区域不宜
选择一层和地下楼层。机房净高建议2.6-3.5m范围,原则上不得低于2.6m。(三)机房面积规划机房应划分不同功能区(如:汇聚区、
接入区、电源设备、传输设备、数据设备、ODF配线区等),相同功能设备、ODF应相对集中,机架布局应遵循走线路由最短,避免路由迂回和
交叉为原则。机房面积应满足近期及中远期发展需求,并结合设备数量、电力引入、空调制冷等因素进行估算。汇聚机房有效装机面积建议100平
方米左右。县区核心机房面积参照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装机面积建议50平方米左右。层高宜3.0m以上。乡镇机房主要负责区域内业务的汇
聚和业务的就近接入,具备一定的业务汇聚能力,一般配置接入用的传输设备、数据设备或业务接入设备以及相关的电源、ODF等配套设备,面积
建议15-30平方米左右。层高一般要求2.8m以上。建议保证管道光缆的双路由连接。小区机房主要配置ODF、光分路器等设备,可以视情
况设置野外设备,尽量不设置室内有源设备,只有当业务综合接入机房面积和管道资源紧张时,才考虑OLT、IPQAM等设备下沉到小区机房小
区机房。综合接入机房面积测算参考下表所示表3设备类型机架规格综合接入机房汇聚机房机架数量(架)面积需求(㎡)机架数量(架)面积需求
(㎡)电源交流配电箱 10.5  交流配电柜/UPS800×600  23直流配电柜800×600  23蓄电池  10 20传输
CMTS(含反向光收的射频混合单元)800×6002334.5HFC光/电设备6006002334.5MSTP/PTN6006
002346OLT设备6003002346OTN800×60011.511.5数据BRAS设备1000×600  12汇聚设备8
00×6002334.5专线设备800×6002334.5IPQAM/推流交换机/光分路器等800×6002334.5服务器120
0×600  12配套ODF600×30064.586空调(5P)600×6002346监控、网管600×60011.523预留6
00×60057.51015合计(使用面积) 3049.55496(四)市电引入要求机房外电引接原则向供电部门办理引接手续,独立电
表、独立缴纳电费,应至少引入一路稳定可靠的三相380V市电作为正常工作电源。市电引入需考虑中远期传输设备、数据设备的功率、蓄电池组
充电功率、空调功率及其他照明、插座功率需求,一次性报装, 避免重复扩容或容量过大带来的投资及运行成本浪费问题。核心机房建议使用二类
市电,电源容量建议不低于60KW;汇聚机房建议市电级别不低于三类市电,电源容量建议不低于30KW;综合接入机房要求保证稳定的市电引
入,电源容量建议不低于20KW;乡镇机房和小区机房要求保证稳定的市电引入,电源容量建议不低于10KW。机房市电容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建议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配置专用油机接口或配置固定油机。配置固定油机机房备电时间建议不高于30分钟, 无配置固定油机备电
时间建议不低于4小时且不高于8小时。(五)管道规划机房原则上应采用管道方式,需具备双路由保护,汇聚机房管道总容量原则上不少于8孔(
等效Φ110标准孔);综合接入机房进出局管道总容量原则上不少于6孔(等效Φ110标准孔);乡镇和小区机房,原则上不少于2孔(等效Φ
110标准孔)。机房位于高层时,建议建筑物内双路由保护,或出局第一个人、手孔井后具有两个不同的物理路由,保证网络安全。汇聚机房、综
合接入机房进出局光缆芯数建议不低于144芯。七、FTTH网络规划(一)新建网络规划1.入户方式:城区新建网络网络应采用“双纤入户”
或“同轴+光纤”FTTH入户方案。农村新建网络网络应采用“双纤入户”方式。条件成熟时可进行“单纤3波”试点。入户光缆应使用预制成端
的皮线光缆。2.PON技术选用:现有EPON覆盖区域建议继续使用EPON方案,采用10G EPON路线演进。新建区域可采用GPON
方式接入。应依据市场需要,积极推进GPON和10G PON试点和部署,采用GPON或10G PON 方式,搭建千兆入户试点网络。3
.覆盖原则:为保证投资效益,业务发展初期,PON网络建设初期的平均端口配置原则上不超过覆盖用户数的30%,视频业务原则上不超过覆盖
用户数的50%配置设备,后续随业务发展按需扩容。建议PON网络端口利用率不低于70%。城区新建网络的入户皮线光缆可采用全覆盖方式,
即在施工阶段按覆盖家庭总数将入户光缆一次性布放到所覆盖的每个用户室内。4.分光模式: FTTH应优先采用二级分光,一级分光器可设置
在小区内的光交箱/机房或乡镇光交箱,二级分光器可设置在各分纤箱中。二级光分路器设置应尽量靠近用户,并综合考虑用户分布、业务密度、分
光架构等具体情况规划放置位置。5.光缆容量:光缆容量配置应考虑家客、集客、5G、等业务需求,纤芯数应取12的整数倍。主干光缆配置应
在可预见光纤需求量基础上再增加20%,作为不可预见业务预留。配线光缆应按终期覆盖用户数一次性配足,具体光缆芯数按分光方式及光分路器
安装位置确定,同时考虑智慧小区业务所需光纤,总芯数不能少于主干光缆的纤芯数量。(二)FTTH网络性能要求网络性能指标要求:1.建议
IP业务承载端到端QoS要求如下表所示。表4应用类型端到端单向平均时延(ms)端到端单向平均抖动(ms)端到端单向丢包率宽带<50
0<505%互动电视<200<20<1%企业专线<200<20<1%2.建议DVB业务终端指标要求如下表所示。表5项目单位指标要求
备注频率范围MHz87~862(1000)系统射频输入口反射损耗dB≥16(87~550MHz)≥14(550~1000 MHz)
系统射频输出口反射损耗dB≥10(87~1000 MHz)系统频响(全频段)dB≤3.5端到端光链路指标群时延(全频段)ns≤12
端到端光链路指标MER(关均衡)64 QAMdB≥25端到端光链路指标。光链路传送93路数字频道信号;接收光功率为-12dBm。2
56 QAMdB≥31MER(开均衡)64 QAMdB≥32256 QAMdB≥34误码率(BER)(RS解码前)≤1x10-4端
到端光链路指标。应至少测出100个错误比特SD,RF/N64 QAMdB≥26端到端光链路指标256 QAMdB≥32模拟频道C/
NdB≥43接收光功率为-9dBm。级联光链路指标计算见GY/T 131-1997 C/CTB (可选)dB≥54C/CSO(可选
)dB≥54(三)PON网络规划1.OLT部署OLT应尽可能集中部署, OLT设备首选部署现有综合接入机房(乡镇机房)或汇聚机房,
无法满足时,可考虑新增综合接入机房。原则上不单独为满足OLT部署新建机房,慎重进行OLT下沉小区机房,避免增加OLT机房、供电、U
PS、空调、消防等一系列投资及后续维护投入。在管线、纤芯资源紧缺没有条件建设综合接入机房时,可考虑OLT下沉到小区机房。2.OLT
扩容原则业务密集区域,应优先选用大、中型OLT设备,PON口数量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扩容增加,PON口利用率超过70%(设备满配时)进
行OLT的扩容建设。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应优先考虑通过扩容接入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来满足FTTH方式占用光纤相对较多的问题,尽可能避免
由于FTTH建设而下移OLT的位置。3.PON网络保护应根据网络和业务的安全性要求按需配置实现OLT上联端口保护,重要集客用户可考
虑采用2:N分光器实现主干光纤保护,在网络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计算并预留相应的保护纤芯。4.PON网络带宽对于家庭客户,规划带宽不低于
100M,对于集团客户,按需规划带宽。5.覆盖范围PON网络覆盖范围参考附件1 八、同轴网络改造DVB网络和同轴网络存量巨大,在向
全光网和全业务IP化演进的过程将较为漫长,DVB与IP、同轴网络与FTTH网络将在较长时期内并存。(一)同轴网络改造原则1.同轴网
络改造原则上首选FTTH方式,应兼顾原有投资保护和技术路线。建议优先采用“双网共存、单纤双波”方式,即在原有同轴网络基础上叠加一张
光网,以充分利用同轴网络资源。同轴网络质量差的地区,可采用“2纤3波”或“单纤3波”方式改造。2.改造应采用FTTH薄覆盖原则,主
干、配线光缆等在集中施工阶段一次建设到位,OLT、光分路器按需配置, 分光模式和光缆容量参考新建网络。入户光缆按需布放,逐步将同轴
用户迁移到光纤网络。3.同轴网络进行FTTH改造应根据目标市场,业务驱动,把投入产出的效益放在首位。4.同轴网络FTTH改造应规划
优先顺序。优先改造业务密集区域且无法满足100M宽带业务需求的同轴网络。5.应充分利用已完成FTTH改造区域的同轴局端设备提升存量
同轴网络质量,原则上是通过集中叠加同轴局端设备方式,应尽量避免实施同轴线路工程。6.暂时无法光改的同轴网络应通过调试、优化满足25
6QAM传输需求。(二)同轴网络改造思路1.大C网络原则上不再实施CMTS设备扩容升级。未达到100M的大C网络,可通过FTTH薄
覆盖方式改造,减少CMTS下挂CM数量,实现大C网络100M以上带宽。对于无法光改的大C网络,在业务驱动前提下,可考虑使用32频点
CMC进行改造,建议IPQAM下沉至CMC,释放IPQAM频点,增加DOCSIS频点,提高下行带宽。2.EOC网络原则上直接向FT
TH演进,不建议采用其它形式的EOC技术进行升级。对于无法光改的EOC网络,建议采用集中叠加局端设备方式,减少下挂终端数量提高带宽
,应尽量避免实施同轴线路工程。九、网络优化随着业务的发展,分公司部分接入网在网络结构、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全业务发展需要。
主要存在网络分区不够合理,网络结构层次不够清晰,机房数量偏少、光缆纤芯容量不足、光缆路由过长、跳纤过多、安全系数较低等问题。网络优
化应遵循边建设边优化的原则,以需求为依据,业务为导向确定网络优化目标。通过优化使接入网尽可能达到结构清晰、提高网络利用率、提高网络
安全性、提高网络拓展性、节约建设成本等目的。(一)业务接入区优化1.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现有部分综合接入机房覆盖面积、覆盖用户
不满足接入区规划要求,可考虑通过新增或组合现有机房,重新划分边界形成新的业务接入区,重新划分应依据业务需求统计分析,结合现有分纤点
、管线资源、机房情况,统一规划部署,提升业务接入区的承载能力。2.对业务跨区域接入的情况,应通过割接、优化调整主干分纤点、配线分纤
点及上联光缆到各自规划的主干分纤点及归属业务接入区,使接入业务点就近上联,达到明晰业务点归属的目的。(二)网络结构的优化网络结构采
用分区、分层概念进行规划,网络优化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早期部分主干接入分纤点在建设时受地理位置、管线资源限制等以链型结构组网,网
络容量及网络安全性均受到影响,随着区域开发、管线资源的逐步完善,部分链型组网的主干接入光缆已经具备了优化条件,可对部分具备成环条件
的主干光缆进行优化,在物理成环的基础上,逻辑成环,提升网络容量及安全性。2.核心层/汇聚层节点应优化为出入光缆双路由、光缆物理成环
、光缆独立直达、纤芯适当富余。接入层的主干光缆建设也尽量成环,接入层环路上节点不应太多,建议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节点数超标
的环路,建议采取拆环的方式,拆成2个或多个环路。3.随着业务发展,部分主干接入光缆出现纤芯紧张现象,无法满足业务接入需求。可在纤芯
紧张段落进行增补光缆,新的光缆路由宜与原路由分开,或通过分光器下沉等优化手段来降低主干光缆纤芯利用率,并加强对纤芯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4.受限管孔资源紧缺,影响主干接入光缆部暑或后续扩容的,需对现有小芯数光缆进行整改,优先保证主于接入光缆部署需求。可考虑气吹微管
微缆、编织子管等技术实现管道资源最大的利用和扩容。对于城区关键路由小段的管道沟通,不宜破路时,可采用微控定向钻敷管施工技术进行建设
。5.对于分纤点覆盖范围过大或新增业务较多的区域,可通过增设主干分纤点或配线分纤点,缩小原分纤点的覆盖范围,实现精准深度覆盖,提升
业务点接入响应时限。分纤点容量不足无法满足未来业务需求。建议采用扩容分纤点的方式来提高分纤点的接入能力。分纤点为光缆交接箱的可采取
在现有容量不足交接箱附近新增光缆交接箱,并将.新老交接箱进行沟通,新立交接箱应尽量靠近原有交接箱,便于相互沟通;也可采用更换大箱体
的方式将原有小箱体更换成较大箱体,再增加内部熔纤单元、相关配件的方式对光缆交接箱扩容。分纤点为室内ODF时,可通过新增ODF方式进
行扩容。6.纤芯应根据规划使用,并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光缆标识标签、纤芯资源登记更新等;建立纤芯资源、纤芯质量等核查更新管理系统。(
三)传输、接入设备优化1.分公司传输、接入设备不宜局限在一个厂家的设备以利于竞争,也不宜过多,不利于管理,建议限制在1~2个厂家。
建议分区域应用,同一区域的设备尽量统一。2.重要设备应实施1:n 、1+1保护。附件1业务接入区面积测算业务接入区覆盖面积主要考虑
PON的传输距离、OLT设备的接入能力、光缆的接入能力、用户密度,以及机房建设成本和区域的自然地形(山地、河流等)等以下几个方面。
PON的传输距离PON网络覆盖范围主要由光模块决定,EPON产品采用PX20+光模块,GPON产品采用ClassC+光模块。两模块
对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6光模块(dBm)OLTONU光功率预算光通道代价链路最大损耗发射光功率接收灵敏度发射光功率接收灵敏度下行上
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MINMAXMINMAXPX20+2.57-3004-2729.5301.522828ClassC+37-320
.55-303332.510.53232分路器损耗参考如下:表7规格1x2 1x4 1x81x16 1x32 1x64最大插入损耗
(dB)≤4.1≤7.4≤10.5≤13.8≤17.1≤20.4从表6可以看出, EPON可以容忍的线路损耗为28dB,GPON可
以容忍的线路损耗为32dB,光纤衰耗系数(含熔接损耗)上行(1310nm)取0.4 dB/km,PON网络传输距离参考如下表所示(
未考虑波分插损):表8PON类型传输距离(km)链路容忍损耗(dB)活接头数量活接头损耗(dB)分光比分光损耗(dB)光纤衰耗系数
(dB/km)工程余量(dB)EPON19.3 2870.51613.80.4311.0 2870.53217.10.43GPON
21.0 3270.53217.10.4312.8 3270.56420.40.43设备的接入能力2.1 OLT设备的接入能力OL
T的接入能力主要与设备的PON口数量、分光比、实装率、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等有关。FTTH典型场景计算:采用EPON OLT组网
,每台EPON OLT设备PON端口数≥128 分光比 1:32 平均实装率:50%(末端用户光分路器端口实际使用数量与总端口数量
之比)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30%每台OLT设备覆盖户数≥1283250% / 30% = 6800户如采用GPON设备,分
光比按 1:64计算,每台GPON OLT设备的PON口覆盖户数不低于13600户。一般一个标准机架能安装2台OLT。一个业务综合
接入机房,建议至少安装3~6台OLT设备。所以,业务接入区的OLT设备的覆盖能力应在3-4万用户之上。2.2 CMTS设备的接入能
力DOCSIS典型场景计算:采用CMTS组网,每台CMTS设备下行端口数≥20;上行端口≥80;每2个光站占用2个上行端口;1个下
行端口覆盖8个光站;1个光站平均覆盖250户每台CMTS设备覆盖户数≥250820 = 40000户每个下行口提供400M带宽
,按户均峰值带宽500K(0.5M)计算,提供200M宽带业务,此计算模型下可以支持宽带渗透率为:(400-200)/(25080.5)= 20%。主干光缆的接入能力DVB+IP体系下各种网络场景下,每条主干纤芯覆盖参考户数如下表:网络类型每主干纤芯覆盖户数典型场景144芯光缆覆盖户数288芯光缆覆盖户数EPON两纤3波网络44 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32;50%平均实装率;3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53户/纤芯2.DVB网:(机房外)总分光按1:256计;50%平均实装率;5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256户/纤芯612012240EPON+同轴网络50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32;50%平均实装率;3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 53户/纤芯2.DVB网:每4(8)个光点规划1条主干纤芯(光分路器下沉)。每光点覆盖250户;1000户/纤芯720014400GPON两纤3波网络75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64分光;50%平均实装率;3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106户/纤芯2.DVB网:(机房外)总分光1:256分光;50%平均实装率;5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256户/纤芯1080021600GPON+同轴网络96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64;50%平均实装率;30%FTTH覆盖户数渗透率,106户/纤芯2.DVB网:每4(8)个光点规划1条主干纤芯(光分路器下沉)。每光点覆盖250户;1000户/纤芯1382427648EPON+EOC网络320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4分光(光分路器下沉)接4个EOC局端;每EOC局端覆盖100户;400户/纤芯2.DVB网:(机房外)总分光1:16分光(光分路器下沉)。每EOC局端覆盖100户; 1600户/纤芯4608092160DOCSIS网络1251个下行端口覆盖8个光站,1个光站平均覆盖250户;1光站2芯1800036000GPON+CMC网络4001.数据网:(机房外)总分光1:4分光(光分路器下沉)接4个CMC局端;每CMC局端覆盖150户;600户/纤芯2.DVB网:(机房外)总分光1:8分光(光分路器下沉)。每EOC局端覆盖150户; 1200户/纤芯57600115200EPON+LAN网络1401.数据网:1:4分光(光分路器下沉)+4个24口MDU;50%平均实装率;30%覆盖户数渗透率;160户/纤芯2. DVB网:每4(8)个光点规划1条纤芯(光分路器下沉)。每光点覆盖250户;1000户/纤芯2016040320机房进出局光缆芯数建议不低于144芯,业务密度高的区域,建议采用288芯层绞式光纤带光缆。用户密度城区平均用户密度一般为5000-10000户/平方公里。如果业务接入区面积规划太小,那么综合接入机房建设将造成资源浪费。 11 / 26
献花(0)
+1
(本文系我躲在草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