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丰 碑
2024-03-23 | 阅:  转:  |  分享 
  
丰 碑

说明:丰碑?程马氏《中枢区志》《殷家田埧访古·程马氏传》。世世《程马氏传》。《人文茅台》第一百零八期:恳田女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2日 : 恳、《仁怀县志》第二章第一节第325页原文载:清雍正时,在安乐里大头坝煤己开采,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1733年—1735年)间修筑县城所用的石灰,就是程马氏在大头坝用煤烧成的。道光十年(1830年)程马氏经营大头坝黄泥堡煤窑,采用平洞开采,平洞运输,改人背为马驮。煤炭销中枢、茅台两地。第六篇298页记载: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茅台桂花村大头坝程马氏,兴修殷家田坝泽地变田工程,历时6年,耗白银6380两,最后以一升小钱凿一升石子的高价,靖石匠凿完,计挖土方6400立方米,用钻子凿沟长87米,宽1.8米,高5米,凿石方783立方米。泽地变田500亩,引水灌溉100余亩,解决村下面的人畜饮水困难。《仁怀县志》“人物传记”1179页撰文程马氏事迹。、《中枢区志》(660页)《中枢区志》第220页“人物传记:记载。、周山荣:《殷家田埧访古·程马氏传》。、《县水电志》。实地拍摄照,包括程马氏坟墓照片及撰文列入仁怀县文史记载永存、世世《程马氏传》。

程马氏生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亡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

程正刚生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殒于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公161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

3、程马氏墓老碑序记载:程马氏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公1616年明思宗崇祯四年清太宗后金天聪五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

4、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增补一本》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公161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程马氏



【自幼聪慧 不幸孀居程正刚妻,程马氏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公161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

椐椐程马氏墓志铭记载:府君讳融,仁怀茅台村人,乡贡进士致远之女。融有弟五人归于程门正刚,有子效先。程马氏生长在茅台村近郊的一个马氏名门旺族家庭,其父母课子训女有方,融福禄建忠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又因家离茅台近,见多识广,知书认理,思想开豁聪明能干喜助于人。

(公元年)与茅台村大头坝的名门程正刚结婚,生子:效先、忠先。丈夫程正刚于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不幸去逝,程马氏孀居,赡养老人抚育儿女作为长嫂照顾兄弟妹妺的重担全落在她的肩上,但她克勤克俭治理家务,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十分坚强。效法先祖 立下宏愿在先祖程林氏修建“八仙桥”精神鼓舞下,程马氏丧夫,决心效法先祖林氏只手撑家程马冰心玉洁,创建家业,才能出众。

在村中大头坝庙垭口有一个500多亩的自然深山泽地地处中枢镇的孙家寨脚、村大头坝上面的交界处。泽地, 沼泽地常年泉水青波碧绿, 时而上涨, 时而平静每逢雨季,居高临下,水溢成灾,历年不断。

泽地殷泽地是当地富豪的程氏家族看好泽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于购了殷家买天然古泽设想开发利用。

要开发泽,泽乡人们接许许多多的神秘故事,原来泽也有开发大泽的意愿, 但对其大泽的神秘和深不可测的自然现象无法掌握, 因此不敢轻易对古泽进行开发大泽一火石地连山石岩火石地连山石岩艰硬工程十艰巨需要有強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三古泽的许多神秘传说和深不可测的自然现象,有待观测四原来想开发而不敢动工开发五是乡人们传说泽地是风水宝泽,要开发,就会给乡人带来灾难。

泽地泽地



程氏家族殷家买天然古泽设想开发利用不敢轻易动工, 一度放下来。

但祖父辈向儿孙们立下了愚公移山造福后人的远达宏志, 作为祖训。希望后代嗣孙能挑起这一重担,完成开发利用大泽造福于人这一远达宏志。

程马氏确暗下宏愿,要以先祖林氏为榜样,她想,林氏祖能用自己积蓄的银钱修桥,造福后人。我也要苦心经营筹积银钱,投资开凿大泽岩石,战胜自然,掘沟排水,让大泽变良田,消除灾害,造福后人, 能将大泽开发,可使大泽变良田, 又可下段的坡地土变田,还可解决乡里人畜饮水。

自此,程马氏开始实施她治水变田的宏伟计划。农副并举 筹资开工程马氏为了筹集开发殷家大泽资金,除致力于农业耕耘外,还继承祖业继续经营马店,并增设马店客栈开煤窑窑烧石灰烧石窑开炼硝炼铜煮酒作坊等副业。

开办黄泥堡煤窑(原名河沙坝煤窑),采用平洞开采,平洞运输,改人背为马驮,用马往返驮煤出入东西洞口,既方便运输,又能通风,提高了安全条件的常年生产,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生产技术,每日产煤近万斤以上,煤炭销售中枢、茅台(茅村当时的几个茅酒烧房用煤,全由程马氏的黄泥堡煤窑供应)、紫云、水塘、渡口、苍头坝、中元等地。还用煤烧石灰,每窑要烧三、四万斤。这里烧的石灰洁白纯净,畅销中、茅等地。

当中枢仁怀县城扩建, 需要大量的石灰和石头, 就是大头坝程马氏供应的,因而大头坝丫囗又得名石灰窑(今桂花石灰窖村民组)。通往中枢的三百梯上窝涵供应石料, 因而得名“石场”(今石场村民组)。由于程马氏的苦心经营,家境日益富裕起来。 为实现宏愿,于(年)开工兴修“殷家大泽排水变田工程”。要从大泽的庙垭口凿开一条深沟,以引走泽内之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上层是连山火石子,十分坚硬,下层是连山岩石(乡人称油矿石),那时很难买到雷管炸药,全靠一锄一锄的挖,一錾一錾的凿,难度极大。

程马氏下定决心,投资动工开沟,首先挖运上层山土,长100米,高8米,宽8米,共挖土方6400立方米。然后用錾子凿石,由于岩石坚硬,程马氏采用夜晚用煤烧,白天錾子凿,即烧一层凿一层的方法,工程十分艰难。排除干扰 坚持施工程马氏挖山凿岩的举动,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满,纷纷说:“庙垭口的连山石是的龙脉”、“是风水,还有龙王住在里面”。“如伤了风水,断了龙脉,要给村里带来衰败和灾难”。“山神将降罪于村中”“龙王将发水灾”等等,

姓何氏族中的人便出来干涉:“何氏的祖坟在下面,若把沟开通,冲走了祖坟,那还了得。”“破坏了龙脉、风水,给乡人带来灾难,要程马氏负责”于是他们纷纷找上门来,气势汹汹阻止程马氏施工,争斗不休并经官府程马氏一面与众伙争辩,说服乡里人,一面与其他们打官司,官司打了六年,从县衙至到遵义府至成都,才排除了干扰而坚持继续施工。

是翌年冬,一乞丐夜宿工地,借火取暖,不幸烧死,来了00多个乞丐找程马氏招讨人命,过去乞丐集中合伙称:“大众叫花子”“丐帮”旧社会招讨人命的场面不是一般,谁都惹不起。他们本身一无所有,天不怕地不怕,来势凶猛,不但口出狂言辱骂,甚至还动武找程马氏叛命。

乡里不满程马氏开山治水的人趁机散布谣言说:“程马氏挖断了龙脉,破坏了风水,触怒了山神,招了报应了”。煽风点火,企图使事态扩大,阻止施工。

但程马氏懿徳善施,以高尚的气度,对众乞丐始终以礼相待,诚信说服众乞丐,杀猪宰羊接待,厚葬死者,并发给每个乞丐“盘费”,程氏马的高风亮节与开山治水造福于人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乞丐,有的还给她叩头致谢。部分乞丐主动留下帮助程马氏施工,从而又一次排除了干扰,使工程继续进行。一升石子 一升银钱工程中期,沟深石硬,工效不高,十分费时费力,石工要求增加工钱,同时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干扰,如继续施工,还要耗费巨额的银两,这么多钱从哪里来?这时家里的人也发生了动摇,劝她收工不干了。对此,程马氏不得不考虑,如继续施工,困难确实不小,但她决心已下,对家里的人坚定地说:“为了完成先辈宿愿,造福后人,就是有天大的困难,开山治水的工程也不能停下来!”。

为使工程不半途而废,她耐心说服动员全家人齐心协力,哪怕就是破费全部家产,也要把岩凿通。于是按石工要求,工钱提高到每凿下一升石子付给大米一升,到后期竟高到每凿一升石子付给一升小钱,(古代用的硬币)。

至到今天,村里乡人世代还流传着:“殷家田坝是程马氏祖一升石子一升银钱凿通的”。全部工程历经六个寒暑,历尽无数艰辛,竣工,这条沟渠除挖运上层的山土6400立方米外,打凿岩石明槽长87米,深5米,宽1.8米,共计凿岩783方,运出石子1566方。加上修石桥和下段沟渠,整个工程共花费坟银6780两。使自古以来淹没的深山大泽变成了肥沃良田自此,更名殷家田坝。面积达500多亩,另外引水灌溉和土变田00多亩,同时解决了村里的人畜饮水,结束了泛滥成灾的历史这些良田使现户人家受益。



桂花村殷家田坝一角--拍摄于1976年9月1日 桂花村殷家田坝一角



桂花村殷家田坝--殷洪明与安姓遗址 桂花村殷家田坝--孙家寨



【惨遭陷害“天助”复原清(),因连日暴雨,山洪猛涨,洪水倾洪

洪水冲走了洪水何姓祖坟,何姓族人归咎于程马氏的开山治水造成的。于是背着捡来的骨头到县衙告程马氏,官司打到遵义府、成都、至告到北京,历时8年。

洪水冲走何姓祖坟,虽是天灾造成,但由于当时朝政昏庸,于咸丰元年()派官兵40余名驻进大头坝程,强制程马氏填沟还泽。

这些官兵来势凶狠,他们不向程马氏勒索钱物,程马氏每天杀猪宰羊大吃大喝。召集多民工每天从山上打运石块填沟,近两月才把沟填堵满,这时程马氏被弄得家空物尽。

被官府强行堵沟后,致使已耕种的良田又变成了大泽。现在村里还传说着当年程马氏与何姓打官司的一句话:“若要官司打得赢,除非捡来骨头告祖坟”概括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昏庸。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暴雨连下10余天,山洪暴发,冲开了填沟石土,当时洪水汹涌澎湃,巨浪声大如雷,震撼村里清()洪被洪水冲发出声音响彻雲霄,

洪水泥石随沟而下,经干堡、银子岩,到茅村赤水河,途中与村中四条小溪汇合,形成个大湾,形如三驾马车,当地人称此地叫“三把车”。

洪水巨浪滔天,这些冲积的石块是程马氏用银锭换下来的,

积成石滩,乡人们称为“”,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渡口,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碑题词庄严宏伟,正向人们诉说着“茅台下场口回水驼”的历史风云变幻和沧桑呢。

【乡人怀念 懿德长存

根椐《中枢区志》、《仁怀县志》记载:程马氏程马氏在战乱中终年73岁葬桂花村大头坝。

于是一个个神话般的传说,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

程马氏天神程马氏清(),何姓祖坟,因程马氏凿开了泽,使龙没有场,龙怒起洪水使程马氏吃官司让官兵抓程马氏并烧死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程马氏死后她对官府堵沟还泽不屈服,对龙王的做法不赞同,石子庙和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都是毗邻程马氏龙君土地都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觉得常年享乡人的香火祭祀,总得为做点好事,何况这里不是龙君的久留之地,大江大海才是自己的去处。因土地、龙君山神找程马氏(石仙子)商量决定起水冲开填沟石土,造福百姓这1926年5月所以当洪水暴发时,人们都说:“殷家田坝的龙起身了”。洪水冲走了填沟石块,同时冲走了程马氏的“石子庙”、“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连前千年大酸草树一并连根拔走了。

乡里人都说:程马氏祖生前为着我们,死了还想着我们,现在人们看到深沟两壁,沟底的錾子痕迹,都深深地怀念她。人们为了纪念程马氏,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以下的诗句:马氏老祖尽心劳,遗绩铭刻永垂昭。錾子凿沟很换石,打穿田坝信名标。朝庭逼患猖獗乱,命限殊遭入阴曹。丰功伟绩留千古,懿德长存风范高。

程这条沟渠历经近0多年了,这条沟渠造福于后人。至今仍保持完好,当年被洪水冲的那块朝天石,昂头榳胸向天空面村中,好象在向世人讲述当年程马氏开山治水,造福后人的创业艰辛事迹呢!

那块朝天石在玉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认为程马氏中年孀居,能用自己辛苦积蓄的银钱开山治水变田,造福乡人。她是一个少有的功德无量的女强人,但在阳世间反遭陷害,玉帝程马氏“石仙子”。

乡里人在殷沟堤上堆积石子之处为她修建一座寺庙,名曰“石庙”“石庙”今改名庙灵寺,世代祭祀,名扬乡里。

桂花村庙垭--殷家田坝观音庙、山神庙、龙君庙、土地庙--拍摄于1976年10月19日



桂花村庙垭--殷家田坝石仙庙 桂花村庙垭--殷家田坝石仙庙,今改名:妙灵寺

桂花村庙垭--程氏宗祠遗址残院



仁怀电视台《人文茅台》第一百零八期恳田女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2日 :



口导: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人文茅台》。她,是一个坚毅果敢将500亩沼泽变为良田的女人;她,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人。但是,历史记住了。今天,让我为您说说程马氏的故事。

旁白:田野里,杂草密布,野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禾苗生长的气息。这里,叫殷家田坝,是一个名叫“程马氏”的女人,历经尽艰辛开垦的。

镜头:殷家田坝全景镜头。

旁白:她是茅台镇历史上较早见于史志,被后人传颂至今的人物,但是,却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她是程正刚的妻子,史家笔下,只好以传统的方式,给了她一个名字:“程马氏”。

镜头:殷家田坝特写镜头。

旁白:《仁怀县志》载:“程马氏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公1616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茅台村黄角沟人,名不详……”生长在茅台河边的她,茅台铸就了她水一样的坚韧刚强和山一样的精明的心机。

镜头:《仁怀县志》画面、茅台镇镜头。

旁白:嫁与大头坝(今桂花村)程正刚后,马氏继承家业,农工农并举,经营副煤厂、石灰厂、炼硝、马店驿栈。她经营有方,煤厂洞长一公里,东西直通两面山脚,洞高2米,宽1.5米,以马匹常年往返驮煤,日产煤数吨。

镜头:煤矿开采镜头(模拟更佳)。

旁白:这种平洞开采、平洞运输的采掘方法,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东西两洞,东洞煤矿销往古镇茅台,西洞煤矿销往县城中枢。在马氏苦心经营之下,家境日益富裕。

镜头:煤矿开采镜头(模拟更佳)、影视剧地主生活场景。

旁白:村中殷家田坝有500亩沼泽地,居高临下,每逢雨季来临,便水溢成灾。当地老百姓修建龙君庙、观音阁、山神庙,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

镜头:殷家田坝特写镜头、烧香拜佛镜头(虚拟)。

旁白: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不幸去逝

镜头:影视剧地主生活场景、劳工工作(如《十三省》淘金)。

旁白:动工后,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先是村中长者说:“殷家田坝是孙家寨和大头坝的风水,庙丫口是桂花村的龙脉。”阻止马氏施工。马氏一边与长者争辩,说服乡亲,一边坚持施工。

镜头:抽象镜头。

旁白:首先挖运高处的山土,竟多达数千立方。在那个一个完全靠人力挖掘、运输的年代,工程难度可想而知。一个孀居的女人,身心疲惫,可想而知。

镜头:挖土的镜头(情景模拟,只出锄头)。

旁白:没有炸药、雷管等现代手段,施工遇到岩石时,马氏就用煤燃烧石壁,烧一层凿一层,工程进展仍十分缓慢。但是,马氏没有气馁,依旧矢志不移。

镜头:烧火燃烧、凿石等镜头(如拍不到找影视剧代替)。

旁白:第二年冬天,一名乞丐夜晚在工地取暖,不幸烧死。这下,又惹下大祸来:200多名乞丐集体找马氏“讨人命”,村中有人也借机煽风点火,说什么触怒了山神,遭了报应……(《中枢区志》、《程氏家谱》记截)

镜头:乞丐、取暖等镜头(如电视剧《大染房》)。

旁白:这些人企图使事态扩大,阻止施工的阴谋,没有得逞。马氏以怨报德,以礼相待,不仅厚葬了死者,还发给乞丐路费。于是,干扰被顺利排除了。乞丐跪头谢恩,有的留下来参加程马氏开山治水工程。

镜头:乞丐、取暖等镜头(如电视剧《大染房》)。

旁白:工程中期,沟深石硬,效率不高,马氏采取按件计酬办法,“凿一升石子,付一升大米”。岩石坚固,石工凿石异常困难,马氏又以“一升石子,付一升小钱”,推进施工。

镜头:《仁怀县志》对应文字特写、开山凿石实拍镜头。

旁白:6年之后,历尽无数艰辛,道光十八年(1838年),工程完工了。凿通沟渠87米,泽地变田500亩,引水灌田100余亩,用去纹银近7000两……

镜头:沟渠、稻田等的镜头(其它地方拍来用)。

旁白:道光二十八年(1848),暴雨。肆虐的洪水冲走了村人祖坟。尽管田坝里的数百亩良田,已经耕种了十年,但被封建迷信思想禁锢的乡人们,还不甘心。

镜头:暴雨、山洪、坟墓镜头,着清代服饰聚焦的人群镜头。

旁白:墓主的后人,背着尸骨到仁怀县衙控告马氏。官司打到遵义府、成都、至告到北京,历时8年。虽是天灾造成,但由于当时朝政昏庸,于咸丰元年(1851年)派官兵40余名驻进大头坝程,强制程马氏填沟还泽。这些官兵来势凶狠,他们不仅向程马氏勒索钱物,每天程马氏杀猪宰羊大吃大喝。召集多民工每天从山上打运石块填沟,近两月才把沟填堵满,

镜头:影视剧中县官审案的镜头、稻田或丰收稻田的镜头。

旁白:这位封建时代的女性,以无比的坚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放在今天,仍是值得赞扬的举动。但多年成果就此毁于一旦,年届花甲的程马氏,该是怎样的心境啊?!

镜头:《百年中国》清代女生影像、抽象镜头。

旁白:程马氏程马氏程马氏在战乱中终年73岁

镜头:殷家田坝稻田镜头。

旁白: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敢于斗争、造福于民的坚强女性,建庙祭祀。程马氏墓,就在殷家田坝一条小路旁的菜地里,被杂乱无章的草丛完全淹没。

镜头:程马氏墓镜头。

旁白:墓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刻有一首赞诗:“马氏老祖尽心劳,遗绩铭刻永垂昭。钻子凿沟银钱换,打穿田坝信名标。朝廷逼患猖獗乱,命限殊遭入阴曹。丰功伟绩留千古,懿德长存风范高。”

镜头:程马氏墓镜头。

旁白:马氏当年开凿的黄泥堡煤矿,今天已成为当地一家大型煤矿。她所开拓的良田,后人们仍在耕种,继续造福于她的子孙。

程这条沟渠历经近00年了,这条沟渠造福于后人。至今仍保持完好,当年被洪水冲的那块朝天石,昂头榳胸向天空面村中,好象在向世人讲述当年程马氏开山治水,造福后人的创业艰辛事迹呢!那块朝天石在

程马氏死后,当地村民于是一个个神话般的传说,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

程马氏天神程马氏清(),何姓祖坟,因程马氏凿开了泽,使龙没有场,龙怒起洪水使程马氏吃官司让官兵抓程马氏并烧死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程马氏死后她对官府堵沟还泽不屈服,对龙王的做法不赞同,石子庙和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都是毗邻程马氏龙君土地都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觉得常年享乡人的香火祭祀,总得为做点好事,何况这里不是龙君的久留之地,大江大海才是自己的去处。因土地、龙君山神找程马氏(石仙子)商量决定起水冲开填沟石土,造福百姓这1926年5月所以当洪水暴发时,人们都说:“殷家田坝的龙起身了”。洪水冲走了填沟石块,同时冲走了程马氏的“庙”、“石子庙”、“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连前千年大酸草树一并连根拔走了。

乡里人都说:程马氏祖生前为着我们,死了还想着我们,现在人们看到深沟两壁,沟底的錾子痕迹,都深深地怀念她。人们为了纪念程马氏,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以下的诗句:马氏老祖尽心劳,遗绩铭刻永垂昭。錾子凿沟很换石,打穿田坝信名标。朝庭逼患猖獗乱,命限殊遭入阴曹。丰功伟绩留千古,懿德长存风范高。

程这条沟渠历经近0多年了,这条沟渠造福于后人。至今仍保持完好,当年被洪水冲的那块朝天石,昂头榳胸向天空面村中,好象在向世人讲述当年程马氏开山治水,造福后人的创业艰辛事迹呢!

那块朝天石在玉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认为程马氏中年孀居,能用自己辛苦积蓄的银钱开山治水变田,造福乡人。她是一个少有的功德无量的女强人,但在阳世间反遭陷害,玉帝程马氏“石仙子”。

乡里人在殷沟堤上堆积石子之处为她修建一座寺庙,名曰“石庙”“石庙”今改名庙灵寺,世代祭祀,名扬乡里。



附文:编者 ?读丰碑·忆祖有感·

石仙桂花来深山,日月光华聚靓颜。

女娲开山治水愿,马石造田后人欢。

只手补完天地阙,冰心玉洁皇封贤。

青史留名永不朽,兰桂节气沐婵娟。





献花(0)
+1
(本文系程耀华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