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次识人宜观其行为举止
2024-03-23 | 阅:  转:  |  分享 
  
初次识人宜观其行为举止

【原典】

乍见观人情态。



【译释】

初见某人则应注意其表现在外的行为举止。

“神”与“情”常被合称为“神情”,似乎二者是一个东西或一回事儿,其实二者相去甚远,大有区别。“神”含于内,“情”现于外;“神”往往呈静态,“情”常常呈动态;“神”一般能长久,“情”通常贵自然。总之,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曾国藩认为,“乍见观人情态”,这是一个识人的捷径,尽管可能会有遗漏之处,但总能看个大概,可为进一步的观察做好准备。



解读

识人难,有识人者与被人识者两方面的原因。作为识人者,初次见面往往受情绪干扰、感情偏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人识者又往往又复杂而多变的心态组合,会给辨别贤才的人带来困难,所以在观人情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露声色地旁观

识人才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可以平心静气,比较客观,能超脱地对人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被观察着只有在缺少戒备心理,很少以取悦的心态进行“乔装打扮”时,呈现出来的才是比较淳朴的“真容”。

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一个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观察时,才能收集到有关这个人的真实信息。其中要注意:

嫉妒心强的人不可用。嫉妒心人人都有,但若过于强烈,就是严重的性格缺陷了。这种人,一不能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别人;二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只知追求眼前之功,不管计策是否可行的人不可用。只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不顾长远的大利益,这是严重的短视行为。

把任何事情都看得过于简单的人不可用。这种人大多志大才疏。办事情的态度极不认真、严肃,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弄一团糟。

轻诺说大话的人不可用。这种人接受任务时大包大揽,真正做起来却一拖再拖,且能寻找种种借口,任何时候都有理由。

面对面地直面观察

旁观法识人主要是旁观,而面对面地直接观察却要做正面接触,“识人之道”有七条:对人才提出问题,让其分辨是非曲直,以考察他的立场、观点和志向;提出尖锐问题使其理穷词少,以考察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应变能力和敏感力;就某些重大问题,让其出谋划策,看他有无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交与其最艰巨的任务,讲明困难与危害,看他的胆识和勇气;与其开怀畅饮,看他的自我控制力及其品性;让其干有利可图的事,看他是否保持清廉本色;委托其办事,看他能否如期完成,信守诺言。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注意隐密性。要让被考察者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做到“我就是我”。

考察的目的要明确。识察人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只有针对性强,才能选出所需的人才。

观察他周围的朋友

相人观友法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不外乎三个: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性格上的一致,人们往往自然趋于贴近;由于利益上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努力;由于所处环境的相同,而自然相互同情和帮助;由于事业追求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奋斗。正所谓:“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人们交友是有一定选择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年龄相近、性格比较一致的朋友;爱好相近、追求比较一致的朋友;文化教养相近、谈吐比较一致的朋友;处境相近、爱憎比较一致的朋友,等等。因此而造成群友的才德较为相近的情况。

(3)正是由于上述三个原因,造成了大多数朋友之间的相近和一致性。正如荀子所说:“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也应了管子所教:“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正为我们知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即“相人观友法”,这是初次直观识人的一个良方。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