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六经开阖枢
2024-03-26 | 阅:  转:  |  分享 
  
六经“开、阖、枢”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时阴阳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开、阖、枢”的功能形式来完成的。及与人体之阴阳“开、阖、枢”,则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离”则有开、有阖、有枢,阴阳“合”则为一阴一阳。阴阳的“离”与“合”既分工又合作,分则三,合则为一。“开、阖、枢”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人与天地相参,四时相应,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亦赖其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功能运转,太阳、太阴主开,少阳、少阴主枢,阳明、厥阴主阖,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太阳为老阳、巨阳,守正御邪,气机为开,因此而敷布营卫,通畅津液;阳明为“两阳合明”,多气多血,气机为阖,而善蓄能纳阳,腐熟水谷;少阳为初生之阳,生机盎然,气机为枢,主枢转阴阳,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畅达脾胃;太阴为老阴,老成持重,居阴之表,气机为开,而主运化精微,化生营气,吐故纳新;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气盛极,气机为阖,故主阖禁阴气,藏血舍魂,蕴以生阳;少阴为初生之阴,心肾朋居,水火并蓄,气机为枢,而能既济水火,交通心肾。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六经病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经“开、阖、枢”的常与病 1 太阳为开 主敷布营卫,通畅津液。太阳经开,则卫行营濡,肤润腠肥,津液布畅而为汗,所谓“汗出溱溱是谓津”也;太阳腑开,则膀胱气化,小肠受盛,泌清别浊,二便畅利,而能“气化则能出矣”。故太阳张启,则营卫和谐,皮腠温润,津液流行,表里畅达,上下利通,方能正气伸张,抵御外邪。失常则外邪侵袭,营卫不和,气化不利,表里不畅,小便不通,“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 2 阳明为阖 主蓄纳阳气,腐熟水谷。阳明经阖,则阳气盛聚,温煦脏腑百骸,所谓“两阳合明也”。吴崑云:“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张介宾则云:“阳明为阖,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阳明腑阖,受纳水谷,化生气血,传导糟粕。王冰所谓“阖者所以执禁固之权”。失常则或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而成大热;或为传导失司,燥屎结聚而为腑实;或为气血不足,筋肉失养而生痿疾。“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 3 少阳为枢 主枢转阴阳,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畅达脾胃。少阳“枢”义有二:首先,少阳为三阳之枢,介于太阳、阳明之间,枢转三阳之经气;其次,少阳为六经之枢,介于三阳、三阴之间,枢转表里之阴阳。又少阳主火,手少阳三焦又是气与水的通道,故在病理情况下,少阳发病易兼夹证多,兼太阳、兼阳明、兼三阴证,以及挟痰、挟湿、挟水、挟气、挟火等,此皆因少阳主枢机之故。《灵枢·根结》:“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 繇,即摇。骨,此非指人之骨骼,而是指维系“枢轴”运转之机关骨架,犹如门轴之槽臼,或固定门框之合页。故骨摇者,并非指人之筋骨痿废,不能行走,而是指犹门轴之松动摇晃,或门轴倾斜欲倒所致的繁杂之证,故本篇下文曰:“所谓骨繇者,摇故也”,“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喻示少阳为病,犹如枢机紊乱,开阖不得,临床表现必其症繁杂,兼夹较多。治当理顺根源,执简驭繁,故治“当穷其本也”。 4 太阴为开 主运化精微,化生营气,吐故纳新。太阴能化运营气,《灵枢·营气》有云:“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营气沿十二经脉运行,始于手太阴,而又终于手太阴。《灵枢·本神》有曰“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有曰“营出于中焦”,皆言足太阴脾为营气化生之地。可见,太阴主管着人体营气的生成与运行,这与“太阴主开(关)”是分不开的,关则化营,开则运营。故太阴开关失常,则可致营气或化生不足,或运行迟滞。《素问·刺禁论篇》说“脾为之使”,指太阴脾能转运水谷精微于全身,是太阴主开的主要表现。失常则脾失健运,升降紊乱,清浊混杂,而生脘痞、泄泻之证,“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 5 厥阴为阖 主阖禁阴气,蕴生阳气,藏血舍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厥阴为“两阴交尽”,又云“两阴交尽谓之幽”。“幽”,幽禁的意思,厥阴为太阴、少阴两阴之尽,故能幽禁阴气,以利阳气蕴生。又厥阴肝木藏血主相火,既为肾水之子,又为心火之母,而厥阴心包主喜乐。故厥阴主阖,又能协同水火,共御寒热,虽是两阴交尽,却又阴尽阳生。失常则阴阳紊乱,寒热错杂,气血不调,神情抑制,即“阖折则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 6 少阴为枢 主既济水火,交通心肾。少阴统管心与肾,一阴一阳,一水一火,其经气、脏气枢转于太阴、厥阴之间,这一重要的生理基础则是基于五行间的生克乘侮关系。盖少阴肾水可以涵养厥阴肝木,生理情况下通过少阴肾的枢转作用,不断地为厥阴肝木输送精气,以维持肝脏的舒畅条达及藏血之功;与此同时,心火可以煦生脾土,故在少阴心的枢转作用下,太阴脾土才得以源源不断地温化,以健运水谷气血。故在病理状态下,尤其当少阴心肾水火失常之时,除水火不济而见心肾不交诸症,还可导致其枢机转运失司,或火不燠土而致呕哕下利、四肢厥冷,或水不涵木而头眩心悸、身瞤欲擗,《灵枢·根结》总括为枢机“不通”,故“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 小结 “开、阖、枢”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的变化,天有四时更替及昼夜晨昏的轮转,万物得以生长收藏而有“开、阖、枢”之表现,人亦应之则有三阴三阳之离合,离则有开、有阖、有枢,合则为一阴一阳,“三经不得相失也”。六经“开、阖、枢”既是对阴阳盛衰变化的表达,又是对六经气化状态的描述,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太阳、太阴主开,则能出、能运、能升;阳明、厥阴主阖,则能入、能纳、能降;少阳、少阴主枢,则枢转阴阳,既济水火。应之临床,“开折”则或太阳阳气不布,卫外不固而“暴病”,治则汗之为法,吐下为禁;或为太阴转运不能,清浊紊乱而“膈洞”,治则补之温之,汗吐下禁。“合折”则或阳明燥热结聚,气血损伤而生“痿疾”,治则清下滋补,汗法为禁;或为厥阴藏泄失衡,寒热错杂而“气绝”,治则或清或温,汗吐下禁。“枢折”则或少阳枢机不利,气血失调而“骨繇”,治唯和之为法,汗吐下禁。或少阴水火失济,心肾不交而“不通”,汗吐下法皆为之禁。
献花(0)
+1
(本文系重阳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