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云南篇上(昆明、曲靖、玉溪)云南省,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 而得名。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 下来。又称云、滇。———————————————————————————————————————昆明市,“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 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宋宝祐二年 (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呈贡区,“呈贡”系彝语“扯过”、“柴谷”的谐音 。“扯”或“柴”意为谷,“过”或“谷”意为海湾、坝子。“呈贡”意为“盛产水稻的海湾坝子”。盘龙区,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五华区,因境内五华山得名。官渡区,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宋大理国时,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西山区,因境内西 山得名。东川区,唐中叶设东川郡,隶属四川。以位于川东得名。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土归流划归云南。安宁市,唐武德元年(618 年)东川人阿宁牧牛砥出盐井,特改连然县为阿宁州,阿与安音近,又改安宁。晋宁县,因晋在在此设宁州而得名。《郡县释名》云南卷上:“晋隆 安初置晋宁州,州为晋所宁也。”晋宁得名以此。富民县,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黎灢千户所,十二年(1275年)改千户所立富民县,境 内农作物一年两熟,自食有余,故以“富民”称之属中庆路。宜良县,民国《宜良县志》卷3载:“纪良,山名。在城西北十里,州因山名焉。”后 讹为宜良。嵩明县,《元史·地理志》载:嵩明州“治沙札卧城,乌蛮车氏所筑,白蛮名为嵩明。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 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石林彝族自治县,1998年10月8日批准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 自治县,民国《禄劝县志》卷4:禄劝“甸名洪农碌券。部无郡所。后以夷名不雅驯,改碌券为禄劝”。按,洪农碌券系彝语,意为“硬石头很多的 坝子。”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蒙氏立六诏,寻甸因新丁讹为潯甸部,寻甸之名始见于史书。元至元八年改称浔甸府 、州。民国1912年以此地多水患,故众议删去水点,改为寻甸。——————————————————————————————————— ———— 曲靖市,《大明一统名胜志·云南曲靖府志胜》卷2说:曲靖军民府“盖举曲州、靖州之名合而用之”。麒麟区,因麒麟山而得名。为爨 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宣威市,清雍正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马龙 县,“马龙”系彝语“麻笼”的转音。“麻”意为兵,“笼”意为城,含义为“(土司)驻兵的城”。沾益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沾益州 ,后乌撒土司归顺元世祖,遂设沾益州,“益生民以骏德雅化同登”。联着藏“沾益”名,此联解释了“沾益”一名的含义。富源县,该县东南11 0公里老厂乡地藏煤、铜、锑、钨、硫硝石等矿甚丰,民国间曾名富源乡,故县取名富源。罗平县,元置罗雄州,以罗雄部为名。(万历)十五年, 罗雄酋者继荣叛,《罗平县地志》称:“乱事平后,遂将罗雄之‘雄’改为‘平’,名曰罗平,以志其平乱之功云。”师宗县,《元史·地理志》: “师宗州,在(广西)路之东南。昔爨蛮逐僚、僰等居之,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今师宗县即以师宗部为名。陆良县,清乾隆《陆凉州 志》卷1《星野·气候附》:“凉之风气和平,无甚严寒酷暑,即当夏令稍阴雨便清凉。春秋多风,隆冬少雪,大都阳燥之气多,阴湿之气少,四时 花开不断。”当时邑人牛星辉以“凉”字意薄,倡导改“凉”为“良”,更名陆良县。会泽县,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因境内金沙江、 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数水汇合而得名,隶云南省。 ———————————————————————————————————————玉 溪市,因横贯玉溪市区的珠江源头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而得名。红塔区,红塔区因山体顶部耸 立有元代所建白塔而得名,红塔原名白塔。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东南约二公里的文笔山上,元代始建,清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重建。19 58年将白塔涂为红色,更名为“红塔山”。江川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南诏向东兼并黎州等地后,设河阳郡。郡治下设江川县,“江 川”之名始此。因“绛”与“江”同音,故取名江川。澄江县,1913年,废澄江府改为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的河阳县重名,改为澄江县,据《 云南郡县释名》澄江府条称:“府城南受星云(抚仙)湖,泓涵清澈,一碧万顷,澄江之后以此。”通海县,现在的通海县由原通海、河西两县合并 而成。传说昔日水涝不通,元代有神僧以杖穿穴泄水而得名;河西县因县治在杞麓湖以西而得名。华宁县,《云南省(伪)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 名〉宋卷》说:“有谓华盖山为黎县主山,山上有宁寿寺为县中名胜,拟即根据于此,定名为华宁县。”可见华宁是取县境主山“华盖山”有山上的 “宁寿寺”二名首字为名。易门县,元初设洟门千户所,属巨桥万户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易门县属中庆路。《元史·地理志》中记载 “县西有泉日洟源,讹作易六”,易门因讹传而得名至今。峨山彝族自治县,原名嶍峨县,《清史稿》记载:“县治东北嶍山,其后峨山,县以此得 名”。嶍山、峨山连为一脉,古人取两山名之首字连用得县名,即“嶍峨县”。1930年嶍峨县改名峨山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读史方舆纪 要》卷115临安府宁州新平县:“明朝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取“新近平定”之意。元江哈尼族 彝族傣族自治县,清光绪《全滇纪要·疆域纪要》第一元州直隶州“河道”称:“礼社江流至鄂嘉后即为元江,盖即州名所自始。”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境内元江为名。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