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成语故事(二)47-102页(1).pdf
2024-04-09 | 阅:  转:  |  分享 
  
刮 目 相 看
出处 《三国志·吴志· 吕蒙传》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他。刮目:擦亮眼睛。
例句 这学期,李强的进步很大,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典 故
东吴吕蒙, 勇敢善战,20 多岁就已成为名将, 但他从小家境贫寒,
没有念过书,在吴国君主孙权的劝说和启发下,吕蒙在繁忙的军旅生
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
断扩大,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的驻地,
还认为吕蒙是以前的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说,吕将军进步
很快,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宴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
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
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 现在吴
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情如猛虎,怀有野心,战术应该早定,不
能仓促从事啊!” 接着为鲁肃筹划了五条策略。 鲁肃听了, 非常佩服,
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 我总以为吕老弟你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
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47高 山 流 水
出处 《列子· 汤问》
释义 高山、 流水 : 中国古琴曲。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例句 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典 故
俞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
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 弹得真
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
洋的江海!”
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
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48好 大 喜 功
出处 《新唐书· 太宗纪赞》
释义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好:爱。
例句 我们做事不能好大喜功,要切合实际,追求进步。
典 故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代君王,他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
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
了大功。
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他当了皇帝后,釆取了一系列
的措施,发展生产,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很快平复了战乱造成
的创伤,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但
李世民晚年好大喜功,为了扩大唐朝势力,领兵远征,给后人留下了
话柄。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拒绝大臣的进谏,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
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尽管远征高丽以失败收场,然后李世民
并没有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而是顽固地准备再发动一次东征高丽的
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 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 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
直到生命的终结。
49鹤 立 鸡 群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
释义 鹤立在鸡群中间。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出众,在人群中非常
突出。
例句 他真是一表人才,在众人间总是鹤立鸡群,显得那么突出。
典 故
晋朝时, 有一个人叫嵇 (jī) 绍, 是“竹林七贤” 之一嵇康的儿子。
他长得仪表堂堂,而且才能出众,担任晋惠帝的侍从官。一次,河间
王联合成都王侵犯京城。 嵇绍跟随惠帝前去征讨叛乱, 不料打了败仗,
随行的官员、将领以及侍卫死伤无数,还有很多人逃跑了,只有嵇绍
保护着惠帝,始终不离左右。看到嵇绍奋勇杀敌的情景人们都很有感
触, 说 : “ 嵇绍就像一只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 仪表 岀众, 气度不凡。”
50鸿 鹄 之 志
出处 《史记· 陈涉世家》
释义 比喻拥有远大的志向。鸿鹄:天鹅。
例句 虽说他年龄小,但却有鸿鹄(hóng hú)之志,将来肯定能
有所作为。
典 故
秦朝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叫陈胜。他家里很穷,经
常被人雇用耕田。有一天,他在耕地休息的时候,对社会的不公平现
象越想越气愤,就对一起休息的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有
了, 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们听了他的话, 都讥笑他异想天开,
白日做梦。他感到很失望,于是长叹一声说:“ 唉,燕雀怎能理解鸿
鹄的远大志向呢!”
51囫 囵 吞 枣
出处 《答许顺之书》
释义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
模糊或学习时不求甚解。囫囵:整个的。
例句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我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只知道粗略的情节。
典 故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吃着梨和大枣。这时,迎面走
来一位老医生。老医生看到这个年轻人的举动,出于职业习惯,忍不
住对年轻人说:“ 梨可不能吃得过多,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吃多了
会伤脾的。” 听老医生这么一说,年轻人连忙从兜里掏出几个大枣,
问道:“老人家,那么吃了大枣有没有什么作用呢?”
老医生语重心长地说:“ 年轻人,大枣倒有补脾的作用,可是吃
多了会伤害牙齿,也不能多吃。”
年轻人听了老医生的话,自作聪明地说:“我有办法了。我在吃
梨时, 只在嘴里嚼, 不吞到肚里去 ; 吃枣时, 不用牙齿咬, 直接咽下去。
这样,就既不会伤着脾胃,又不会弄坏牙齿。” 说完,就把一个大枣
放进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52狐 假 虎 威
出处 《警世通言》
释义 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群兽。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例句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典 故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将叫昭奚恤(zh āo x ī xù ),这个人很有
才干,多次领兵打了胜仗,北方各诸侯对他都很敬畏。
有一次, 楚国的国君楚宣王召集大臣们议事。 他问大臣 :“ 我听说
北方的国家都很害怕昭奚恤,是真的吗 ?”
大臣们中有个叫江乙的人, 很有智谋, 就说 :“ 大王, 不是这样的。
那些国家并不是惧怕昭奚恤, 而是惧怕您呀。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
从前, 有一只老虎, 在森林里寻找猎物, 抓到了一只狐狸, 老虎正
要吃狐狸时, 狐狸开口道 : “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
你今天吃了我,是违抗天帝的旨意,天帝会降罪于你的。”
老虎正犹豫间, 狐狸又说 :“你如果以为我说的是假话, 我们可以
到森林里走一趟,我在前面,你跟在后面,看看那些野兽见了我害怕
不害怕。”
老虎同意了, 就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 森林里的野兽见跟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 都吓得拼命逃跑。 可是老虎却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的,
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呢!大王您现在有着方圆五千多里的地盘,还有
雄兵百万,百万大军归昭奚恤管辖, 所以北方的几个国家都怕他。 其实,
他们是害怕您的兵马,这就如同‘狐假虎威’一样啊!”
楚宣王听了这番话后,果然很高兴,把江乙大大夸奖了一番。
53画 龙 点 睛
出处 唐·张彥 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yáo)》
释义 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
处着墨或写作、 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 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例句 这篇文章结尾的两句,真可谓画龙点睛,使全篇增色不少。
典 故
南北朝时,有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画技很高,连皇帝都非常欣
赏他的画。有一次,梁武帝在金陵建成安乐寺后,请他在寺壁上画了
四条龙。 龙画得非常逼真, 但却没画眼睛, 大家看后都觉得美中不足。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说:“不能画呀!如果画上眼睛,龙就
会马上飞走。 ” 人们不相信, 以为他在开玩笑, 一定要他给龙画上眼睛。
张僧繇没办法, 只好拿起笔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忽然之间, 电闪雷鸣,
风雨大作,点了眼睛的两条龙腾空飞走了。再看没画眼睛的两条龙,
仍然留在墙壁上。大家再也不敢让张僧繇给龙画眼睛了。
54画 蛇 添 足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例句 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就败在结尾那画蛇添足的笑话。
典 故
战国时,有一个楚国贵族祭祀完祖先后,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
为他服务的几个人。这几个人觉得这多么人喝一壶酒太少了。于是,
其中一个人提议说:“ 不如我们大家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
就痛快地喝这壶酒,行不行?”
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齐声赞成。于是,几个人就急急忙忙
地蹲在地上画起蛇来。其中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当他正要拿起
酒壶喝的时候,看到其他几个人仍在手忙脚乱地画着,于是,便又在
地上画起来,还得意地想:你们看,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正当他给
蛇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那个人立刻把酒壶抢过来,
毫不客气地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够给它添上脚呢?”说
完端起酒壶,将酒一饮而尽。
55黄 粱 美 梦
出处 唐·沈既济《枕中记》
释义 指在黄米饭还没有煮熟的短暂时间里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
幻、 空想的事和欲望的破灭。 黄粱 : 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例句 他一觉醒来,才发现刚才的经历不过是黄粱美梦。
典 故
唐朝开元年间,卢生去京城赶考,傍晚来到一家旅店投宿。店主
人正在煮黄米饭,店中还住着道士吕翁。卢生上前与吕翁教谈,两人
谈得很投机。卢生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应当出将入相,成就一番
事业,我却一事无成!”
吕翁笑着说 : “ 这个不难。” 说着, 他取出一个枕头对卢生说 : “你
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会称心如意。”
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躺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他梦见自己中了进士,还娶了美丽的崔家小姐为妻。后来,他当上河
西节度使,击败吐蕃,得胜而归,成了宰相。不料奸臣告他谋反,皇
帝下令逮捕他,把他流放到远方。几年后,皇帝为他平了反,让他官
复原职,还赐给他许多珍宝。卢生活到八十多岁,子孙满堂,享尽荣
华富贵。
卢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睡在旅店里,旁边坐着吕翁。再看看
灶台,店主人煮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的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
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56邯 郸 学 步
出处 《庄子· 秋水》
释义 邯郸:地名,赵国都城。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
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例句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都要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邯郸学步,
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典 故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
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跟着学起来。
过了几天,不见进步,觉得自己以前的习惯太顽固,只有把原来
的姿势忘掉才能学会。
于是, 他抬腿、 跨步、 扭腰、 摆手, 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走路装饰。
结果呢, 什么姿势都没学会, 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
只好爬着回家去。
57后 生 可 畏
出处 《论语· 子罕》
释义 后生:年轻人、晚辈。畏:敬畏、佩服。意思是年轻人是新
生力量,很有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例句 这几个年轻人见解独到,勇于创新,真是后生可畏啊!
典 故
相传孔子在游历的时候,一个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
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问他 :“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 小孩说,没有听说过
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
说话。
小孩却回答说 :“我听人说, 鱼生下来, 三天就会游泳, 兔生下来,
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
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 :“好啊,少年人
实在了不起呀!”
58汗 牛 充 栋
出处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释义 汗 : 使…… 出汗。 栋 : 房屋的正梁。 指用牛运书, 牛要累得出汗 ;
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例句 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是研究者的宝库。
典 故
公元前 481 年, 年已七十一岁的孔子终于完成了 《春秋》 这部著作。
这是我国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按年代编写的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编年史。
自从孔子编写《春秋》以后,给它作注释的人就多起来了,当时
就有五家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邹氏传》 、 《夹氏传》 。
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们作注讲疏,写出了很多
见解不一的著作。这些书堆起来能塞满屋子,运出去要使牛马都累得
出汗。
59(fù )
涸 辙 之 鲋
出处 《庄子· 外物》
释义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意思是比喻在困
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例句 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二十天。
典 故
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
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
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
庄子变了脸色,忿忿地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看见
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鲫鱼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
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 我说, ‘可以啊, 我要去南方游说吴、
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
鲫鱼变了脸色,忿忿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
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
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60嗟 来 之 食
出处 《礼记· 檀(tán)弓下》
释义 原指因怜悯人饥饿,而不客气地呼人来吃的食物。后泛指带
有侮辱性的施舍。嗟:呼语,来,语气助词。
例句 有骨气的人是宁可饿死,也绝不接受嗟来之食的。
典 故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灾荒,灾民们眼看着一个个都要饿死了。
有一个叫黔敖的富人, 把做好的饭摆在路边, 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
每当过来一个饥民, 黔敖便丢过去一块干粮, 傲慢地喊 : “哎!叫花子,
过来吃吧!” 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块干粮,让饥
民们互相争抢。
这时, 有一个骨瘦如柴的饥民走过来, 由于几天没吃东西, 他已经
饿得快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了,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的。
黔敖看见了, 左手拿着干粮, 右手拿着一碗汤, 对着那个饥民大声
吆喝着 : “喂, 过来吃!” 饥民像没听见似的, 根本不理他。 黔敖又叫道 :
“ 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
那个饥民连看也不看黔敖手中的食物, 昂起头大声说 :“ 我宁愿饿
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黔敖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连忙向他道歉,那个
饥民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61捷 足 先 登
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释义 脚步快捷者最先登上高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或
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例句 这样的好机会竟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老王只能怪自己不够机警。
典 故
蒯(kuǎi )通是西汉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谋士。他曾经劝韩信背
叛刘邦,但韩信没有听从。等到韩信被杀后,刘邦知道了这件事,非
常愤怒,就派人将蒯通抓来审问。
蒯通承认曾劝韩信谋反, 刘邦就下令要将蒯通投入油锅。 蒯通听到
刘邦要将他下油锅,急忙大声喊道:“ 皇上!你不能这样对我!”刘
邦愤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对你?”
蒯通说 :“ 皇上!你听我说完了再杀我也不迟。 秦朝快要灭亡时,
就像是一只鹿在大地上奔跑。天下各种政治势力,都想抢先把它抓到
手。 但是, 到底谁能最先抓到呢?那就得看谁跑得最快。 谁的动作迅速,
谁才能先抓到, 也就是捷足先登。 在群雄争先的形势下 , 我劝韩信去争
夺政权有何不对?更何况,当时我是韩信手下的谋士,我理应全心全
意地替他出主意。 再说, 当时有意争夺政权的人很多 , 又不止皇上您一
个人。 我劝他造反, 也不只是造您一个人的反, 您为何要将我下油锅呢?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刘邦听了蒯通的话,认为的确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放了他。
62家 徒 四 壁
出处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释义 徒 : 只, 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 空无所有。
例句 即使家徒四壁,他也没有放弃学习,这种精神真是十分难能
可贵。
典 故
西汉文人司马相如年轻时,出游求官不如意,回到成都。一次他
到临邛(qióng )富豪卓王孙家赴宴。酒过三巡,他应激弹起琴来。
琴声打动了卓越王孙的女儿卓文君。
她跟司马相如成婚后,到了相如家,发现家里只有四面墙壁。于
是卓文君就劝司马相如一起到临邛去,他们卖掉马车,在临邛开了家
酒店。文君卖酒,相如干杂活。这段日子虽然辛苦,却十分快乐。
63江 郎 才 尽
出处 《南史· 江淹传》
释义 江郎 : 江淹 ; 郎 : 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 ; 才 : 才思、 才情 ; 尽 :
空、完。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
例句 这作家似乎已经江郎才尽 , 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
典 故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
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
是拿着笔, 思考了半天, 也写不出任何东西。 因此, 当时人们谣传说 :
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
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
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
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
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64金 玉 其 外 败 絮 其 中
出处 明·刘基《卖柑者言》
释义 金玉 : 比喻华美 ; 败絮 : 烂棉花。 外面像金玉, 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例句 现在的楼房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 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典 故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
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
水分, 像宝石一样, 非常美丽。 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 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
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
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
靠这个过日子。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
生不满意。就像那些社会上的官吏,只是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作
威作福,不管老百姓死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
鲜亮丽,但是肚子里却没什么能耐。”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
65xì
解 铃 还 须 系 铃 人
出处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
释义 系:挂、栓。比喻谁惹的麻烦就需要谁去解决。
例句 她生气是因为你错怪了她,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你去向她
赔礼道歉吧。
典 故
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
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
器重。
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
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 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
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
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
解下来。”
法眼听后, 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 便当众赞扬了他。 从此,
众人都不敢小看他。
66惊 弓 之 鸟
出处 《战国策· 楚策四》
释义 之:的。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
静就非常害怕。
例句 小偷在偷车的时候,保安突然出现,他就像只惊弓之鸟一样
到处乱窜。
典 故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站
在高台下,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他可以不用箭,
只要把弓弦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魏王很吃惊。
说话间,又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
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
中掉了下来。魏王感叹射箭的技术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魏王问更羸怎么做到的。更羸对魏王讲:“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
大雁。 魏王更加奇怪了,询问他怎么看出来的。更羸说:“这只大
雁飞得慢,叫得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痛,叫得悲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
更羸接着解释:“大雁伤口在痛,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
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又裂
开了,疼痛难忍,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67渐 入 佳 境
出处 《晋书· 顾恺之传》
释义 佳境:美好的境界。意思是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
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例句 万事起头难,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日后才能渐入佳境。
典 故
顾恺之是东晋时人,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他多才多艺,不但诗
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他特别擅长的是绘画,是当时
著名的画家。
有一次,顾恺之跟随桓温到江陵去视察部队。江陵的官员前来拜
见桓温,并送来很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让部下一起品尝,
只有顾恺之独自一人出神地欣赏着江陵的美好景色, 没有去拿甘蔗吃。
桓温见了,故意挑了一根长长的甘蔗,把甘蔗末梢那一头塞到了
顾恺之手中。顾恺之看也不看,拿着甘蔗末梢啃了起来。桓温和旁边
的人都笑着问顾恺之甘蔗甜不甜。
顾恺之这才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为什么嬉笑。他灵机一动,举
起甘蔗说 : “我从梢部吃起, 越吃越甜, 越吃越有味道, 这种吃法叫‘渐
入佳境’。” 大家听了,一起大笑起来。
68刻 舟 求 剑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释义 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问题。 求:寻找。
例句 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典 故
战国时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船行到江心,他不小心把身上
的佩剑掉到江里去了。 他没有立刻跳下水去找剑, 而是掏出一把小刀,
在掉剑的那侧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并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剑是从这
里掉下去的。” 等到船靠岸后,他马上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寻找
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没找到剑,因为船是向前行走的,而剑却停留在
原处,并不会行走。
69口 蜜 腹 剑
出处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释义 比喻嘴甜心狠,为人阴险。腹:内心。
例句 这种人口蜜腹剑,谁知道他内心里打什么坏主意。
典 故
唐玄宗时期有个宰相名叫李林甫, 他为人阴险狡诈, 靠谄 (chǎn )
媚逢迎博得了唐玄宗的宠爱和欢心。他平时与人交往,总是装出一副
平易近人的样子,爱说一些甜言蜜语,但在背地里却常常挖空心思陷
害人。特别是那些才能、威望、功劳比他大的人,他从来不放过,用
尽伎 (jì ) 俩, 百般排挤, 挖空心思地要置他们于死地。 时间长了,
人们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70开 天 辟 地
出处 三国·吴· 徐整《三五历纪》
释义 辟:分开。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例句 100 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
典 故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
鸡蛋。
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
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头顶天, 脚撑地, 天升高一丈, 地加厚一丈, 盘古也高一丈,
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71空 中 楼 阁
出处 《史记· 天官书》
释义 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
空想。
例句 这些想法似乎不错,但以我们目前的能力而言,只能算是空
中楼阁。
典 故
古时候,有一个富翁。有一天去拜访另外一个富翁。他看见别人
家的楼房造得明亮宽敞,十分华丽美观,心中非常羡慕。
他回到家里以后,马上就把当地的工匠找来,跟工匠要求照样建
一座那样的高楼。
没多久,工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在打地基,感到
奇怪,就问工匠在干什么,听说要从地上开始建,着急地说:“我不
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层。”
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富翁坚持
他的意见: 一定要给建最上面的那层。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
都觉得这个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72快 刀 斩 乱 麻
出处 《北齐书·文宣帝纪》
释义 比喻做事果断, 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 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句 期限快到了,我们必须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
典 故
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丞相。他一共有六个儿子。有一
天,他想考察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六个儿子都叫到跟前。交给
他们每人一大堆乱麻。看谁理得最快最好。
比赛开始了,孩子们赶快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
齐。这种方法速度很慢,有的孩子一着急,还把麻结成了疙瘩。一个
个都急得满头大汗。
二儿子高洋则与众不同。他找来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
麻狠狠地几刀斩断,然后再加以整理,这样很快就理好了。
高欢十分高兴,认为这孩子的思路开阔,方法不同一般,将来必
定大有作为。后来,高洋果然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政权,自己做了
北齐文宣皇帝。
73滥 竽 充 数
出处 《韩非子· 内储说上》
释义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
的人 , 混在行家队伍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也用作自谦之词。
滥:失实,不真实。竽,一种簧管乐器。
例句 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却滥竽充数,参加乐队演出。
典 故
战国时候,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经常在王宫中让两三百个
乐手集体为他吹竽。
有个对吹竽一窍不通的人,名叫南郭先生。他非常羡慕那些吹竽
人的生活,因此想加入竽乐队。于是,他就请朋友帮忙。
南郭先生就进了竽乐队。由于他根本不会吹竽,只好在队伍里面
装模作样。好在乐队有两三百人,一时之间也不会被人发现。
就这样, 南郭先生在乐队中混了几年。 但好景不长, 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愍(m ǐn )王当了国王。和宣王不同,愍王不喜欢整个
竽乐队给他奏乐, 而喜欢听单个人吹竽。 于是, 他就让吹竽的人排成队,
轮流为他吹竽。
在轮到南郭先生给齐愍王吹竽的前一天晚上, 南郭先生偷偷地逃
跑了。
74狼 狈 为 奸
出处 清·吴趼(ji ǎn)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释义 狼和狈经常结合伤害牲畜,因此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恶毒的目
的,互相勾结做坏事。
例句 这两个坏蛋狼狈为奸,干了不少坏事后终于受到法律的惩罚。
典 故
相传古时候有两种长相非常相似的野兽,分别叫狼和狈。它们都
是喜欢偷吃农家猪羊的野兽。二者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腿长,
两条后腿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腿短,两条后腿长。
有一次,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juàn)外,看到羊
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
不能爬去。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
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
把羊偷走。 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 然而, 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
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 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
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75老 马 识 途
出处 《韩非子· 说林上》
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
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例句 俗话说 “ 老马识途” , 工人老师傅经验丰富, 能给我们很多帮助。
典 故
公元前 683 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
侵的山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并带管仲和他一起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 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
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
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仓皇出逃。所以齐军很快便取得了
胜利。
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的时间。 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
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齐军在大山之中迷了路。尽管
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要是再找不到岀路, 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 管仲冥思苦想,
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
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
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 果然, 在老马的带领下, 齐军走出了大山,
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76乐 不 思 蜀
出处 《三国志·蜀志· 后主禅传》
释义 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例句 你到了国外,可别乐不思蜀,忘了我们。
典 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儿子叫刘禅(shàn)。他是个非常昏庸而
且胸无大志的皇帝。
刘备死的时候,将刘禅托付给了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又将
他托付给姜维。但刘禅根本不听姜维的劝告,只相信奸臣的谄言。结
果蜀国被司马昭消灭了,刘禅也只好投降。为了笼络蜀人,司马昭就
封刘禅做了一个官。刘禅这个人,见又做了官,就高兴起来了,把亡
国的事情全忘了。
有一次,司马昭举行宴会,专门邀请刘禅和蜀国投降的诸位大臣
一同赴宴。宴会上,司马昭让人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
那些投降的将士都不由得想起了蜀国,非常伤心。只有刘禅一个人依
然谈笑风生。
这时, 司马昭问刘禅 :“ 你还打算回到蜀国去吗?” 刘禅笑着说 :
“在这里生活实在太快乐了,我都不想蜀国了。” 蜀国彻底地被司
马昭消灭了,刘禅也永远成了亡国之君。
77两 袖 清 风
出处 《后汉书· 朱浮列传》
释义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
无所有。
例句 他是一位清官,做官多年仍两袖清风。
典 故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
他同情人民疾苦,在任期间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常识他。于谦被
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坏蛋。
外省官员进京,总要向王振进献礼品。一次,于谦入朝,手下人建议
他带着蘑菇等土特产去联络感情。于谦哈哈大笑,提笔写下一首诗,
表明他的一身正气:
绢帕蘑菇及钱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 蘑菇、 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 于谦在诗中说, 这类东西,
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
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 : 我进京什么也不带, 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
诗中的闾阎(lǘ yán)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 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 不愿同流合污的风骨。
78戮 力 同 心
出处 《墨子· 尚贤中》
释义 意思是齐心合力。戮:并力。同心:齐心。
例句 中国体育代表团戮力同心,刻苦训练,一定会在本届奥运会
上取得优异成绩。
典 故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 (jié ) 是一位暴君。
他荒淫无道,凶狠残暴,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商是一个诸
侯小国,位于夏朝的东面。商的国君汤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联络各
地诸侯,积极积蓄力量,并遍访贤士准备推翻夏桀的统治。
商汤多次诚心,邀请贤士伊尹出山辅佐。在伊尹的辅佐下,商的
国力日益强盛,于是商汤决定兴师伐夏。在大军出发之前,商汤在军
中发布的誓师文告写道:“ 夏朝君主桀罪恶滔天,老天也决意要消灭
他。上天让贤士伊尹来辅佐我,要我同他戮力同心,治理天下。你们
要奋勇战斗, 帮我完成上天交予的任务。 ” 两军交战后, 商军英勇善战,
而夏军却士气全无,终于被打得溃不成军,四下逃散。由于商汤和伊
尹君臣同心合力,终于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
79两 败 俱 伤
出处 《史记· 张仪列传》
释义 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例句 你们两人再这样斗下去,终究会两败俱伤,没有任何好处。
典 故
战国时期, 韩、 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齐国的纵横
家陈轸(zhěn )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
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拉住了他。
卞庄子按照建议,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
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这时,
卞庄子冲上去, 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听了这个故事,秦惠王决定让韩、魏两国继续战争,后来,这两
个国家中弱的一方灭亡,强的一方实力受到重创。秦国乘机把实力已
削弱的强国打垮,一下子灭了两国。
80洛 阳 纸 贵
出处 《晋书· 左思传》
释义 洛阳: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例句 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典 故
晋代文学家左思,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 《齐都赋》 , 又三国时魏、 蜀、 吴首都的风土、
人情、 物产为内容, 撰写 《三都赋》 。 他潜心研究, 精心撰写, 废寝忘食,
用了整整十年,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 受到广泛好评, 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 《两都赋》 相比。
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
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81毛 遂 自 荐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释义 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担任某项工作。毛遂:战国时赵国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荐:推荐。
例句 小红毛遂自荐当班长,同学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
典 故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
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
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
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 平原君同意了,便带毛遂等
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
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 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
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此刻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
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此刻大王的性命
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
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 其实,楚国有五千
里辽阔的土地, 几十万雄兵, 这么强大的国家, 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
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
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82名 落 孙 山
出处 宋·范公偁 (chēng)《过庭录》
释义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人名)的后面。指考试不中,或选拔未
被录取。
例句 今年高考, 哥哥虽然名落孙山, 但他毫不气馁, 打算明年再考。
典 故
宋朝的时候, 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 他为人幽默, 善于说笑话,
所以邻居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j ī)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孙山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进京,去参加科举考试。放
榜的时候, 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最后一名, 但依然是榜上有名,
而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上。孙山不
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道:
“ 解(jiè)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 举
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在我孙山的后面。”
83模 棱 两 可
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
释义 模棱:意见或态度不明确。两可: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
对事情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例句 无论怎么选都不对,他只好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以期蒙
混过关。
典 故
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苏味道任宰相,这个人为人处事十
分圆滑。
有一次,有人向苏味道请教当官的诀窍,他得意地说:“ 要想当
好官,必须记住一点: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要决断得清楚明白。否则
一有错误,就必定要受罚。应该像用手摸棱角那样,这一面可以,那
一面也过得去,就不会出事了。”
这番话传扬开来以后,大家私底下都称他为“苏模棱”。
84孟 母 三 迁
出处 汉· 赵歧《孟子题词》
释义 迁 : 迁移。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 三次迁居。
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句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我们的父母不妨也学习一
下孟母三迁。
典 故
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
着大人跪拜、 哭嚎的样子, 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
就皱起眉头:“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
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鞠躬欢迎,讨价还价。孟子的
妈妈看到了,觉得这个地方也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学习
学生们行礼跪拜的样子,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子的妈
妈满意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85墨 守 成 规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释义 墨守 : 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 成规 :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
方法。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变为贬义,
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例句 在多变的时代中,你如果只会墨守成规,就很难突破自我,
再上层楼。
典 故
春秋末年, 楚王想攻打宋国, 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
墨子知道这件事后, 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 想要劝阻楚王,
并告诉楚王自己有帮助宋国守城的方法。
但楚王不死心,让两人当场演示,墨子解下身上系着的皮带,在
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比一比本领。
鲁班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鲁班并不认输,暗示只要杀了墨子,就还能去攻打宋国。墨子正
气凛然地说他早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
楚王无奈地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
告别楚王而去。
86目 无 全 牛
出处 《庄子· 养生说》
释义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句 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 , 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典 故
有一次,庖丁为梁惠王表演宰牛的技巧。只见他手拿一把尖刀,
不假思索地宰割,皮和骨分离的声音随刀而响,他操刀像音乐那样有
节奏。没有多久,牛就被肢解了。
梁惠王赞叹不已,询问他技术如此高超的原因,庖丁放下刀回答
说, 开始解牛的时候, 看到的是整头的牛 , 不知道刀子从哪里插进去。
过了几年,却又看不见整头牛了。
梁惠王不解,看不见整头牛,不是更不知道怎么用刀了么?庖丁
摇摇头,说他的眼里是牛的各个部位。庖丁讲解了一番,如何按照牛
的各部分结构来解剖牛,在关节处用刀的学问。说好的厨师一年换一
把刀,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还跟新的一样。
87沐 猴 而 冠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终究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无见识才能;或指人暴躁轻浮,不能成就大事。后
来也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例句 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 , 沐猴而冠 , 不把学术搞垮
才是怪事 !
典 故
公元前 207 年,项羽带领军队进入原秦国首都咸阳。为了发泄国
仇家恨,项羽在咸阳城内大肆屠杀,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出尽恶气
的项羽想回故乡显摆一番。
项羽手下谋士韩生劝项羽说 :“ 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 土地肥沃,
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 项羽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着华
美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谁会知道呢?”
韩生又急又气,说道:“ 人家都说楚国人像只戴着帽子的猕猴,
徒有虚名,见识短浅,不能成大事。果然如此啊。”
项羽一听,勃然大怒,于是,项羽就将韩生处死了。
88盲 人 摸 象
出处 《大般涅槃 经》
释义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
做出全面的判断。
例句 只了解一个侧面就下结论,这和盲人摸象没什么两样。
典 故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
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 我知道了,大象
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
的耳朵。 “ 不对, 不对, 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他大叫起来。 “ 你
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
一根草绳。” 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
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89囊 萤 映 雪
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
释义 囊:用袋子装。萤:萤火虫。映雪:映射雪光。原是车胤用
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比喻
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例句 古人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典 故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
油晚上读书。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闪闪发光。
灵机一动,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挂
在桌上, 可以用来看书了。 由于他勤学苦练, 后来做官, 才能杰出,
不断升迁,做了礼部尚书。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 晚上不能看书,
他觉得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
发现窗缝里透进光亮。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
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
书来 。
这种苦学的精神, 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 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
他也当了御史大夫。
90鸟 尽 弓 藏 兔 死 狗 烹
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 烹 : 煮。 飞鸟打光了, 弓箭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 野兔捕杀了,
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
或杀掉。
例句 为了避免 “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的命运, 我们交朋友需要谨慎。
典 故
春秋时期, 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 公元前 497 年, 吴国打败越国,
越王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
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
终于打败了吴国。
勾践在灭掉吴国后, 因范、 文二人功劳卓著, 便要拜范蠡 (lǐ)
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
远去。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
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
给文种,在信上劝他赶快离开,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
不能同他共富贵。正所谓“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 文种贪恋荣华富贵, 不肯辞官。 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
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文种一看,
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
91南 辕 北 辙
出处 《战国策· 魏策四》
释义 辕向南,辙向北。本义指要到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走。比喻行
动与目标相反, 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辕 : 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辙 :
车轮经过留下的痕迹。
例句 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 可说是南辕北辙, 全不相干。
典 故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
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
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
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 他大声回答说 :“ 去楚国!”
路人告诉他说 : “ 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 你这是在往北走, 方向不对。 ”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
拉住他的马, 阻止他说 : “方向错了, 你的马再快, 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
力劝阻他说:“ 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
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
说:“ 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
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 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
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
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
92宁 为 玉 碎 不 为 瓦 全
出处 《北齐书· 元景安传》
释义 宁可做玉被打碎,也不做瓦而得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
牲生命,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例句 面对敌人的屠刀,方志敏毫不动摇,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高风亮节。
典 故
南北朝的时候,独揽东魏朝政大权的丞相高洋,逼迫魏孝静帝元
善见把皇位让给他。于是,高洋便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即北齐。为
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高洋开始削弱元氏政权的势力,积极培植自己的
势力。 为了对元氏势力斩草除根,他不仅用药酒毒死了元善见和他
的三个儿子,而且还下令把元氏宗室近亲逮捕入狱,前后共处死七百
多人,连婴儿也不放过,并把尸体抛到漳河去喂鱼。这样一来,原魏
帝的一些远房宗族都很恐慌,他们便在一起商量对策。元景安等人更
是惶恐不安,甚至想请求高洋允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
的堂兄元景皓(hào )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抛弃自己的本姓,
改从别人的姓氏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后元景皓被高洋处死,而元景皓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
义行为,却一直受到后世人们的称赞。
93弄 巧 成 拙
出处 宋·黄庭坚《拙轩颂》
释义 比喻本想耍聪明,结果却做了蠢事。
例句 全场的观众哈哈大笑,原来我弄巧成拙,把球踢进了自家的
球门。
典 故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
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
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
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
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弟子们认为师傅匆忙忘记给花瓶
插花了,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
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
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
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
是弄巧成拙啊!”弟子们一个个吓得低下头去。
94呕 心 沥 血
出处 唐·韩愈《归彭城》
释义 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费尽心思和精力。呕:吐。
沥:滴。
例句 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的确值得尊敬。
典 故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 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 才华横溢。 成年后,
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
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
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
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
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 26 年生涯中,留下了 240 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
生的心血凝成的。
95抛 砖 引 玉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谦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
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例句 我的观点很肤浅,但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换来
大家更多精辟的见解。
典 故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 (g ǔ) 的人, 他的诗写的很好。 曾因为一句 “长
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 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
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觉得这是
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
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来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
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一定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
下了半首诗。后来赵嘏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
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
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
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96(jí)
披 荆 斩 棘
出处 《后汉书· 冯异传》
释义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扫除障碍、克服困难。披:
劈开。 荆:一种灌木。棘:带刺的草木。
例句 革命先辈披荆斩棘,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典 故
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起兵初期势力单薄。由于当时他
的 队伍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有些人离他而去。但曾任主簿的冯异
却毫不动摇,一直追随在他左右。
有一次,刘秀率领一队人马路过饶阳的芜蒌(wú lóu )亭,天降
大雪,军士们又饿又冷,都支撑不住了。晚上,冯异四处想办法才勉
强煮了一大锅豆粥让大家吃,饥寒顿时消除。又有一次,队伍来到南
宫县, 遇到大风雨, 将士们的衣服都被雨水淋湿了, 大家冻得直打哆嗦。
就在众人难以忍受的时候, 冯异又设法找来一些柴草, 让大家烤干衣服,
暖和身体;紧接着他又为大家煮了麦饭,填饱肚子。在艰难处境中冯
异做的这两件事,给刘秀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后,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后来冯异
到洛阳朝见刘秀时,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 :“他便是我起兵时的
主簿,过去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
现在还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
97破 釜 沉 舟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
释义 砸破烧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表示决一死战。比喻决心成
斗到 底。釜:古代用来煮饭的大锅。
例句 我们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赢得这场比赛的最后胜利。
典 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军攻打起义的赵国。赵国无力抵抗,在巨鹿
被秦军重重包围。项羽派两个部下带领两万军队渡过漳河去解巨鹿之
围。然后,自己又带上全军主力渡河救赵国。
为了坚定全军将士作战的决心和意志,项羽命令部队只允许前进
不允许后退,为此他 釆 取了果断的措施:在部队渡过河后,就将渡河
的船只凿沉 ; 行军前, 将做饭的锅砸了, 住宿的帐篷烧了, 每个士兵,
只准许带三天的干粮。
这支只准前进不能后退的军队挺进到赵国后,马上就反包围了秦
军。他们英勇奋战,与赵国的军队里应外合,很快赢得了这次战争的
胜利。
98奇 货 可 居
出处 《史记· 吕不韦列传》
释义 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
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
例句 我虽然看上那古董 , 但商家却认为奇货可居 , 不肯轻易出让。
典 故
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
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
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
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故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他
非常贫苦 , 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后
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
语地说:“ 此奇货可居也。”
他先用钱贿赂监视异人的赵国官员,又花钱到秦国去竭力说服安
国君和宠妃华阳夫人, 立异人为王位继承人子, 并帮助异人逃回秦国。
后来异人继承王位,即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的拥立之恩, 拜吕不韦为丞相, 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 太子政即位, 即秦始皇, 称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权倾天下。
99齐 眉 举 案
出处 《后汉书· 梁鸿传》
释义 意思是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
敬。案:古代有脚的托盘。
例句 他们夫妻结婚多年以来,一直都齐眉举案,感情深厚。
典 故
东汉时期, 有位年轻人叫梁鸿, 他年少时父亲去世, 后来在太学读书,
同时他特别注重德行,所以虽家贫却小有名气。
孟光和梁鸿是同县的人,因为丑,也因为她不想嫁,所以三十岁了
还没有出嫁,她的父母就为她着急,问她为什么。孟光就说“要嫁就嫁
梁鸿那样贤能的人” 。
孟光说的话被梁鸿知道后,于是梁鸿就去提亲下聘礼娶她。后来孟
光如愿以偿的嫁给孟光,出嫁的那天,孟光还特意的打扮一番。然而奇
怪的是,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梁鸿却对孟光爱理不理的。这让孟光很不
理解,于是就询问丈夫。
这时梁鸿就说:“ 我想娶的是一位简朴能勤劳持家的女子,能和我
一起凭自己的劳动去隐居生活的女子。如今见你穿衣打扮如此讲究,这
哪里是我希望娶到的妻子!”
孟光听后非常高兴的说:“ 其实我这样打扮是为了考察夫君的德行
和志向,我早已经准备好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件。”说完就换了一身简
朴的衣服,梁鸿看到高兴的说“真梁鸿妻也!”后来梁鸿和孟光也正如
他们计划的那样去隐居生活了。每当梁鸿劳动回来,她都把饭菜摆在托
盘里, 双手捧着, 举得和自己眉毛那样高, 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的面前。
这时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饭,和妻子愉快地吃起来。
100黔 驴 技 穷
出处 唐·柳宗元《三戒 - 黔之驴》
释义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没有什么能耐。
例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李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行,他已经黔
驴技穷了。
典 故
传说古时候,黔中一带没有毛驴。有一次,一个人用船从外地运
来了一头肥大蠢笨的毛驴,把它放在山脚下。
一天 , 一只猛虎下山觅食,碰巧遇见了这头毛驴。老虎从来没有
见过驴,突然看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心里非常害怕,吓得只敢躲藏
在树丛中偷偷地窥视毛驴。
过了好一会儿,老虎才敢慢慢地接近毛驴,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毛驴忽然“昂—”地嘶叫了一声,宏亮的声音响彻山谷。老虎听了,
以为毛驴发怒了,吓得拼命地逃向山林深处。
可经过几天的细致观察,老虎觉得毛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于是老虎又向毛驴靠近一些,在它身前身后转来转去,跳上跳下,但
始终不敢扑过去。
渐渐地, 老虎挨得更近了, 它不断地挑逗、 戏弄毛驴, 肆意地碰撞、
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激怒了,便使 岀自己的绝招,扬起一只蹄子,猛
地踢向老虎。老虎虽被踢中了,但同时也弄清了毛驴的底细:原来,
这只毛驴的本领不过如此而已!
于是, 老虎怒吼一声, 向毛驴猛扑过去, 饱餐了一顿肥美的驴肉,
然后扬长而去。
101轻 车 熟 路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
释义 驾着负载轻的车子,走熟悉的道路。比喻事情既轻松又熟悉,
办起来很容易。轻车:负载轻的车子。
例句 战士们轻车熟路地完成了指定动作。
典 故
唐朝元和五年,朝廷任命乌公为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是一
个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人。他为了治理好自己的管辖地,就招纳贤
才来辅佐自己办理政事。只要发现了有才能的人,他都会根据这些人
各自的优点和本领,委以重任。他还经常让他的属下或侍从为他推荐
有才能的人。于是,有个侍从就为他推荐了一位姓石的处士。
吴公虽然求贤若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处理政事,但是在
他求才的同时,他也一定要弄清楚这些人才的优点和缺点。于是,他
就询问那个侍从:“你向我推荐的那位石先生到底怎么样?真的是可
用之人吗?” 侍从回答道 :“ 石处士这个人有广博的见识, 非常高明。
他无论为人还是处事都能够明辨是非功过,处理事情非常得当。他谈
吐敏捷,就好比河开流下,滔滔不绝,滚滚东流。口才非常了得,思
维也是相当敏锐。另外,他处理事情非常熟练,就像驾驭能手王良驾
着承载很轻的马车走着熟路一样!”
102
献花(0)
+1
(本文系广东弘德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