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基础教育改革概论模拟测试及答案
2024-04-10 | 阅:  转:  |  分享 
  
基础教育改革概论模拟测试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5题)1.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一
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运动是A?新课程改革B?新教育实验C?主体实验D?情境教育实验正确答案:A2.“对教育品质的保障制度和教育资源
的均衡配置方式,形成比较科学的认知依据”是教育整体结构的A?教育是什么B?教育为什么C?教育该如何D?教育如何做正确答案:C3.推
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A?校本教研B?校本管理C?校本课程D?校本研究正确答案:A4.“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离
不开对人性的理解和认定,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总是以特定的人性思想为基础”说明教育的基石之一()A?人性论B?知识论C?学习论D?教
育论正确答案:A5.争议问题的实质是学校教育如何回归生活的是A?“王、钟之争”B?“两郭之争”C?科举之争D?“黄、瞿之争”正确答
案:B6.“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或个人,学会和平相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是A
?多元文化教育B?全民教育C?全纳教育D?国际理解教育正确答案:A7.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全面启动的是A?《教师资格证书管
理规定》B?《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正确答案:
C8.“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范式”的研究方法是A?教育行动研究B?教育叙事研究C?生活体验研究D?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9.档
案袋评价最早出现在A?德国B?英国C?中国D?美国正确答案:D10.以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的是A?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B?促进教育
公平C?改革教育体制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确答案:B11.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本人主动发展的内生长力属于A?自我反思B?专家引领
C?同伴互助D?家校合作正确答案:A12.根据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自觉寻求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把自己的教育实践放置在科学理论的指导
下的是A?教育工作者B?教育理论工作者C?教育实践工作者D?教育的阐释者正确答案:C13.以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文件的形式出现的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话语类型是A?意识形态话语B?知识精英话语C?平民实践话语D?大众诗性话语正确答案:A14.传播和构筑教师文化的
重要介质是A?网络论坛B?教育叙事C?教育随笔D?生活日志正确答案:A15.教育改革主体的核心组成部分是A?教师B?学生C?家长D
?政府正确答案:A16.将幸福生活作为教育追求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模式的是A?行政模式B?专家模式C?校本模式D?共同体模式正
确答案:D17.作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力之士”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形态是A?政策规划型主体B?实践突破型主体C?商业炒
作型主体D?理论建构型主体正确答案:B18.学校外延式发展看重的是A?考试分数B?创新精神C?实践能力D?文化品位正确答案:A19
.科研兴校、特色兴校,聚焦的是以()的问题。A?共同体B?科研文化C?专业素养D?办学思想提问正确答案:B20.一所学校的文化可以
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桌一凳等硬件设施,即()A?学校文化B?精神文化C?行为文化D?物质文化正确答案:D21.最早在“尝试教学
法”教改实验中被提出并不断得到阐释,再经江苏省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大规模实践后,才作为一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而
出名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学关系范型是()A?少教多学B?以学定教C?教学合一D?先学后教正确答案:D22.我国“情感教育”思想的
代表人物是A?李吉林B?朱小蔓C?邱学华D?陶行知正确答案:B23.《主体教育实验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教授介绍了实验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主要成果。A?李吉林B?朱小蔓C?顾明远D?裴娣娜正确答案:D24.“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包括A
?教育随笔B?专业发展共同体C?专业写作D?专业阅读正确答案:A25.在组织与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的错误倾向不包括A?盲目主义
B?头山主义C?功利主义D?形式主义正确答案:B二、问答题?(共22题)26.人性论、知识论和学习论是教育的三大基石。27.提高教
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核心。28.“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9.言说者的说话思路是:言说什么
—向谁言说—如何言说。30.知识精英话语是学术深度介入教育。31.“谁来改革”、“改革什么”“怎么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明确
的三个基本问题。32.理论创新作为根本目的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模式是专家模式。33.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领导和本校教师。34.
就教育实验改革的价值追求而言,“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最为常见。35.在组织与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
盲目主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山头主义等错误倾向。36.“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
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37.全纳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
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38.职业倦怠用以描述由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等因素引发的一种
身心疲惫状态。39.档案袋评价解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过程中有代表
性的资料)系统地汇集起来,以便展示其在某个时期某个领域中的发展轨迹。40.教育体制既指涉教育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
置,也指涉教育组织、决策、计划中的各种制度、规范。41.简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形态。(1)政策规划型主体;(2)理论建构型主体
;(3)实践突破型主体;(4)商业炒作型主体;(5)社会公益型主体42.简述“改变行走方式”的基本内涵。(1)首先,教师行走方式的
改变,应该体现为教师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它是教师行为方式发生改革的先决条件。(2)其次,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应该体现为教育技
巧的不断积累和教育机智的不断增进。这是每个教师改进日路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3)再次,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应该体现为职业角色的日渐
清醒和专业素养的日浙完备。其中,清醒的职业角色是一个教师自觉完成各项具体工作的前提。(4)最后,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应该体现为基于
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的日常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重建。43.简述“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1)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三个追求,即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2)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一展示一反馈”,三个环节;(3)“六”是指六个教学步骤,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44.简述“以学定教”的四大原则(1)学路优先原则(2)学法优先原则(3)能力优先原则(
4)思维主线原则45.简述对“教学相长”的理解(1)“长”的主体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成长,更看重“师生共同成长”。(2)“长”的
内容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知识、学问的增长,更看重教师拥有怎样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
慧和教育良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支柱。(3)“长”的方式而言,当前不仅看重教师的个人进步、自我修炼,更看重团队学习和专业发展共同体
建设。46.试论述教育共同体的扩充与限制的具体实施途径。从教育改革的“组织机构”和“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展开。(1)就教育改革的组织
机构而言,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2)目前比较正式的教育机构有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制度
化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辅导站等)、成人教育机构(如职工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广播
电视大学、成人考试站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如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和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如教科院、教
科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等。(3)就教育改革的主体而言,从根本上说,再科学、再全面的改革方案,只有获得教师的认可才可能推行下去,再
美妙、再详细的改革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努力才可能逐步实现,再完善、再具体的改革措施,只有被教师理解后才可能真正落实。47.试论述高
考改革面临的诸多难题。(1)难以选拔专才。高考制度的优点是公平,但其往往无法考察考生的个性和专长,选择专才、偏才面临诸多难题。(2
)难以全面考测能力。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高考命题特别强调命制标准化的客观试题,但客观试题往往以考测知识为主,主观试题
则可以更多地考测学生的能力,在考测能力与客观公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绝非易事。(3)受到人情文化影响。统一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
优点是唯才是举、客观公正,但在推行高考保送(推荐)生制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客观标准,在讲人情、重面子、走关系的文化背景下,“荐良不荐优”“推劣不推良”“送官不送民”,等现象时有发生。(4)难以兼顾区域公平。高考特别强调机会平等,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原因,目前不同区域之间(包括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尚存在较大差异。(5)还有如何坚持政府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如何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作用,如何保证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自我约束,如何完善国家统一考试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考制度,等等。
献花(0)
+1
(本文系一米阳光88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