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4-04-10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文创
产品是一种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创意产品。目前,天津正持续加大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文旅服务行业注入丰富文化内涵。
图为四幅天津文创产品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能够体现“凝固历史艺术,领略万国风华”主题的文创产品是(?)A.?年画娃娃钥匙
扣?B.?五大道建筑便签C.?天津之眼明信片?D.?博物馆藏品雪糕2.?近年来,文创产业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是(?)A.?消费市场需
求的扩大与转变?B.?从业者日益娴熟精湛的手艺?C.?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逐渐多样?D.?交通与信息通信的日趋便捷【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文创产品是一种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创意产品,由题干信息可知,体现“凝固
历史艺术,领略万国风华”主题,五大道建筑便签既有历史文化,又符合现代生活所需,B正确;年画娃娃钥匙扣、天津之眼明信片与博物馆藏品雪
糕不能体现天津历史文化,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创产业的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与转变是使得文创产
业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A正确;从业者日益娴熟精湛的手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逐渐多样、交通与信息通信的日趋便捷会促进文创产业发展,但不
是前提条件,BCD错误;故选A。【点睛】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在甲处竖直向下钻取岩芯,获得的地层信息最可能来自(?)A.?T1地层?B.?P3地层?C.?P2地层?D
.?C2地层4.?乙、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B.?C.??D.?【答案】3. D????4. C【解析
】【3题详解】图中村落所在岩层为P3,比两侧岩层新,对应向斜,根据图中河流和等高线可知,村落位于山谷地区,对应向斜谷,甲地为P1地
层,该地为向斜谷,所以向下钻取岩芯,应该获得比起更老的C3地层或C2地层,不能获得T1地层、P3地层、P2地层,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村落位于向斜谷,从乙到丙先经过村落,对应向斜,故先经过向斜,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河流流向丙方向,村落到丙这条线沿河谷延伸,地势应该越来越低,C图符合,ABD图不符合,所以选C。【点睛】背斜岩层向上突出,向斜岩
层向下突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地处喀斯特山区的重庆武隆,平均森林覆盖率约66
%,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图为20世纪90年代当地各坡度范围土地撂荒情况统计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武隆地区(?)A.
?水田撂荒面积小于旱地?B.?旱地撂荒率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C.?地势低平区无撂荒现象?D.?水田撂荒率受坡度影响大于旱地6.?当今
该地区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保护生态,恢复原始耕作?B.?开展零散地块整治,探索宜机化改造C.?陡坡开荒,
拓展耕地面积?D.?召回外出务工人员,均从事粮食生产【答案】5?D????6. B【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水田撂荒率随坡度增
大而增大,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而言,旱地撂荒率与坡度的相关性不强,水田撂荒率受坡度的影响大于旱地,B错误,D正确;根据图中
数据无法判断土地撂荒面积的大小,A错误;地势低平区也有土地撂荒现象,C错误。故选D。【6题详解】该地区可因地制宜,开展零散地块整治
,探索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民收益,减少撂荒,B正确;保护生态,恢复原始耕作,单位面积产量低,会降低农民收益,A错误;陡坡开荒,易造成
水土流失加剧,C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归能够增加劳动力,减少撂荒,但不宜强行召回外出务工人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
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政策等。?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
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如图所示,华西秋
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A.?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B.?因锋面滞留而阴雨连绵C.?因气流下沉而气温偏高?D.?因持续降温
而发生凌汛8.?华西秋雨对其影响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A.?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B.?积温热量不足,导致早稻灌
浆欠佳C.?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质积累?D.?缓解伏旱天气,提供农田灌溉水源【答案】7. C????8. A【解析】【7题详解
】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B错误,C正确;华西秋雨持
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且高于0°,不会发生凌汛,D
错误。故选C。【8题详解】华西秋雨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在9-11月出现,是农作物收获季节,此时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
晾晒,A正确;早稻生长在春夏季,此时是秋季,B错误;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
解伏旱天气,D错误,故选A。?【点睛】华西秋雨的形成,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于
是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有些年份秋雨不明显,甚至出现空雨季,有些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可达一月之久。9
.?2022年末,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打造融合“规模化新能源开发、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电
力跨省外送、沙漠生态治理”四大要素的系统性工程。读图,回答问题。从区域联系与协作角度来看,该项目的建成将会(?)A.?推动川渝地区
高附加值产业移入?B.?降低江浙沪地区大气环境质量C.?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D.?促进银川和鄂尔多斯城市发展【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可知,该项目地位于我国西电东送北线工程输出地,银川和鄂尔多斯离项目地最近,该项目为新能源产业,通过新能源
产业能带来就业、带动相关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故D正确;产业转移主要转移附加值
较低、污染较严重产业,另外该项目外送电力主要往东部京津冀地区,与川渝地区联系和协作不紧密,所以不会推动川渝高附加值产业移入,A错误
;一方面江浙沪距离远,不是电力主要输入区,另一方面,江浙沪电力输入能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不会降低大气环境质量,故B错误;新能源项
目建成能够增大我国能源消费中新能源比重,能加快实现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并非一次性实现,C错误;故选D。?【点睛】区域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有利于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整体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冰间湖是指高纬度海区在达到
海水结冰的天气条件下,海冰区内出现的长期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水域。图为某海区冬季冰间湖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冰间
湖的存在可加快周边区域海冰融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海面(?)A.?长波辐射增加?B.?吸收太阳辐射增加C.?潜热输送加强?D.?海—气
热传递增加11.?该海区冰间湖可以(?)A.?导致空气急剧降温?B.?阻碍海上航行?C.?提供越冬鸟类栖息?D.?减缓海水流动【答
案】10. B????11. C【解析】10题详解】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减少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使海水温度升高
,B正确;长波辐射增加,热量散失将增多,温度会下降,不利于海冰融化,A错误;潜热输送、海气热传递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吸收太阳
辐射增加,CD错误。所以选B。?【11题详解】冰间湖相对于周边地区水温高,利于鸟类栖息和觅食,故C正确;冰间湖因无冰或者仅仅被薄冰
覆盖,较周边地区水温高,因此会导致空气温度上升,A错误;冰面较少,利于海上航行和加快海水流动,BD错误。所以选C。【点睛】两个极地
大洋(北冰洋、南大洋)中,都有被称为“冰间湖”的特殊区域:这些区域即使到了寒冷的隆冬季节也不结冰。这可能是因为强烈的风将刚刚结成的
冰吹走了,也可能是因为较为温暖的水从冷水下面涌升上来。不管形成的方式如何,对于野生生物而言,这些区域极其重要,鲸和海豹整年都可以从
这里升到水面呼吸,而海鸟则可以整年在这片区域寻找食物。改革开放初期的柳州,出门有工厂,抬头见烟囱。2007年,当地成立柳东新区,汽
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新区住房入住率偏低,出现了产城分离现象。图为2007年柳州城区空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结合图
文资料推测,改革开放初期的柳州(?)A.?功能区分布较混杂?B.?工业地域范围狭小C.?商业用地占比较高?D.?住宅用地连片分布1
3.?为缓解产城分离现象,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目标,柳东新区急需(?)A.?发展化工产业?B.?美化住宅小区?C.?完善公
共服务?D.?建设高等院校【答案】12. A????13. 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得,改革开放初期的柳州形成“出门有
工厂,抬头见烟囱”现象,可知该地区居住区与工业区功能区混在一起,工业区和住宅区集群规模小,较分散,功能区分布较混杂,工业区和住宅区
分布广泛,范围大,故A正确,B、D错误;早期柳州主要发展工业区,因此商业用地面积较小,工业区与居住区占地较高,故C错误;故选择A。
【13题详解】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新区住房入住率较低,出现了产城分离
现象,说明新区缺少居住所需的相应条件,主要是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而一般新区住宅小区环境较好,故需要完善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
方便人们日常生活,故B错误,C正确;新区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汽车产业,产业层次更高,不需要发展化工产业,同时发展化工产业污染严重,
更加剧产城分离现象,故A错误;建设高等院校对区域人口迁入影响较小,故D错误,故选择C。【点睛】产城融合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
一些地方利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时机大规模扩张城市建设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城市快速扩张,但由于产城分离,城市缺乏增长活力,形成了大量
的"空城"、“睡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天中太阳高度为0°-42°的时间越长,彩虹出现的概率越大。图左为北半球四条纬线某连续时段在午后太阳高度为0°-42°的时长,P、
Q为二分二至日中的一天。新疆昭苏(43°N,81°E)因彩虹频现被评为“中国彩虹之都”(图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左
中P-Q时间段为北半球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15.?P日午后
至日落前,昭苏约有3.5小时不易见到彩虹,则当天其日出接近北京时间(?)A.?04:30???????B.?05:15??????
?C.?06:.10???????D.?07:05【答案】14. B????15. D【解析】【14题详解】图中节气Q时,50°N
在正午后太阳高度角为0°—42°的时长逐渐增加到6小时,北极圈逐渐减小到6小时,说明节气Q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Q之前时长为减小
的,所以Q应为秋分日,P北极圈???????午后太阳高度为0°—42°的时长较长,应为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
详解】读图可知,昭苏(43°N)?P日下午正午后太阳高度角为0°—42°的时长大约为4小时,约有3.5小时不易见到彩虹,说明正午后
太阳高度角>?42°时长约为3.5小时,下午时长约7.5小时,P日昼长约15小时,则昭苏日出地方时约为当地时间4:30左右,北京时
间=4:30+(120°E-81°E)×4=7:06,最接近07:05,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新疆昭苏被誉为“中国彩
虹之都”,每年5月至9月,大草原上出现彩虹次数超过160次,且双彩虹、三彩虹也常有发生。究其原因,昭苏处于一个高位山间盆地,特殊的
地理位置赋予它这一美景,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彩虹之都。?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
,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表为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统计数据(单位:万m2)。年份草地荒漠水体200
0年700563645405977549432020年75041433918530880043?(1)说明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
面积变化特点及其对区域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的促进作用。位于长江源区的沱沱河,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
丘陵坦谷河床。河床内遍布易使水流分叉的沙洲,发有成“辫状河道”景观。(2)结合图所示区域地形特征,分析沱沱河“辫状河道”景观的形成
条件。万里黄河流经第一县一玛多,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当地天气变幻未测,一日可见四季景。?(3)据图描述玛多的气候特征,并指出
其主要影响因素。【答案】(1)特点:草地面积扩大、荒漠面积减少。作用:涵养水源能力提升,水体面积扩大,有利于改善水质、增加水量,保
护区域的水资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人类活动得到治理,保护区域的土地资源) ;环境问题及不合理人类活动得到
治理,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安全体系日益完善。(2)河流两岸落差大,雨季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河
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形成易使水流分叉的沙洲。(3)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年均温偏低;年降水量较少,主
要集中于夏季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解析】【分析】本题以三江源、沱沱河和玛多为材料,主要涉及生态脆弱区治理、河流水系以及气候的
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
问1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和水体的面积扩大、荒漠面积减少。草地的面积扩大、荒漠面积减少,使三江源地区
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水体面积得到扩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面积减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增加水量,可以有效保护我国的水资源与土地
资源;另一方面,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减少,增加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更加稳定。?【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河流两岸地势陡、落差大,雨季时降水量大,形成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
,河床为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
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时,河流的径流量小,沙洲裸露,所以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发育了“辫状水系”。【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
知,玛多最高温低于12°C,全年气温都较低,气候特征是冬寒夏凉,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夏季
,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希腊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水资源较为短缺。该国政府正计划修建西水东调工程(图左),以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1)结
合图文信息,说明工程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通过我国企业的参与运营,希腊最大港口一比雷埃夫斯港成为中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近年来,我国同时参与了对连接该港口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铁路线的现代化改造,形成了“中欧陆海快线”。?(2)分析改造比港至布达佩斯
的铁路线对促进该港口发展的积极影响。柠檬是希腊的特色水果,本地柠檬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上市。在当地,无论是烧烤、炖汤、拌菜…均要挤
上点柠檬汁。希腊柠檬的进口量同样很大,进口产地主要来自南半球的阿根廷和南非。(3)依据文字资料,对应解释当地需从阿根廷、南非大量进
口柠檬的原因。黑海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暖水性食肉鱼类每年会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图右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4
)指出暖水性食肉鱼类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并说明该季节黑海吸引其洄游的有利条件。【答案】(1)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严重。(2)利于加强港口与欧洲其他地区的联系,拓展腹地范围(扩大货物集散范围);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利于
提升港口竞争力;便于开展海陆联运,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3)本地柠檬集中于冬、春上市,市场无法保证全年鲜果供应;当地饮食偏好
(习惯)等因素,导致柠檬消耗量较大;进口国阿根廷、南非位于南半球,可以弥补鲜果供应的空档期。(4)夏季。夏季水温高;夏季汇入黑海的
河流,营养物质多,其他鱼类生长旺盛。【解析】【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工程调入区位于
40°N附近,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山脉,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偏少;据材料可知,希腊喀斯特地貌广布,溶蚀作用强,地表水下渗
严重。【小问2详解】改造比港至布达佩斯的铁路线,使港口可以与西欧进行陆上联系,拓展腹地范围,扩大货物集散范围;减少绕行直布罗陀海峡
的时间,缩短中一欧贸易线路,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客货流的流通,利于提升港口竞争力;不同的运输方式结合,便于开展海陆联运
,使当地货物吞吐量增大。?【小问3详解】柠檬是希腊的特色水果,本地柠檬集中于冬、春上市,市场无法保证全年鲜果供应;在当地,无论是烧
烤、炖汤、拌菜…均要挤上点柠檬汁,当地饮食偏好(习惯)等因素,导致柠檬消耗量较大;进口国阿根廷、南非位于南半球,当希腊夏季时,阿根
廷、南非刚好是冬季,可以弥补鲜果供应的空档期。【小问4详解】黑海纬度高于地中海,冬季水温低,不适合暖水性鱼类的食生长,夏季水温高,
因此鱼类应在夏季洄游至黑海。同时夏季汇入黑海的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黑海营养物质增多,鱼类的饵料充足,其他鱼类生长旺盛。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图左所示区域地形类型多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卓有成效。(1)指出沿图所示29°N纬线自东向西分别适宜发
展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俗谚云,装不尽的河口。位于信江沿岸的河口古镇曾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心之一。明清时期,闽、皖、赣山区及周边物资均需
要经过这里,出鄱阳湖再运往全国各地。(2)结合图文信息,说明曾经的河口古镇“装不尽”的依据。历经漫长时期的开发,景德镇的优质瓷土资
源所制无几。“世界瓷都”正在探寻转型发展的新路。(3)分析景德镇探寻陶瓷产业转型发展部分措施实施的目的。?转型发展的措施措施实施的
目的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特色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①_____设立陶瓷研究所、全国唯一陶瓷大学②___
__?图左中H山海拔1900m以上为山地草甸植被。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出暖湿化特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图右为H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4)从来源与消耗两方面,分析近年来该地山地草甸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原因。【答案】(1)东部山
地丘陵发展林业;中部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西部鄱阳湖区发展渔业。(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当地物产较丰富;曾是古代手
工业中心之一,手工业品生产量大;闽、皖、赣山地丘陵地带,陆运交通闭塞,河口镇水运便利(河运枢纽)。(3)????①. 提高产品附加
值????②. 培养陶瓷及其相关专业人才(4)来源: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消耗:土壤地温升
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西东部及周边区域为背
景材料,涉及农业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影响土壤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沿图所示29°N纬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东部地形为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业;中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西部是鄱阳湖,水域面积达,适宜发展渔业。?【小问2详解】“装不尽”说明交通运输量大。主要依据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当地物产较丰富;位于信江沿岸的河口古镇曾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心之一,手工业品生产量大;闽、皖、赣山地丘陵地带,陆运交通闭塞,河口镇水运便利,是河运枢纽,明清时期,闽、皖、赣山区及周边物资均需要经过这里,出鄱阳湖再运往全国各地。【小问3详解】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市场需求大,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设立陶瓷研究所、全国唯一陶瓷大学,每年培养近千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培养陶瓷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储备发展人才,有利于产业转型发展。【小问4详解】来源:当地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山地草甸植被,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出暖湿化特点,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消耗:全球气候变暖,土壤地温升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水热条件改善,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