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研修班总结
2024-04-11 | 阅:  转:  |  分享 
  
第一 章 殷商 秦汉
第一 节 甲骨 文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汉字起源与书体的发展
研修:甲骨文造型与书写技巧
二、书法 溯源
目前,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 “ 象形、会意、
形声、 指事、 转注、 假借” 的造字方法, 记录了殷商时期农作物丰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又称“ 契文” 、 “ 甲
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等社会和生活内容。
骨卜辞” 、殷墟文字或“ 龟甲兽骨文” 。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距今约 3 6 0 0 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
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 20 1 7 年 1 1 月 2 4 日, 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
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 六书” 原则,在甲骨文 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
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录》。(2)会意
斗 (鬥)
《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武信是也。
甲骨文就像架在图像和汉字之间的天然桥梁,是古人表达和
认识世界的原初方式。而汉字也像孩子一样,从甲骨文开始一点
一点地成长到现在的模样。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
个字是怎样诞生的,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浩瀚宇宙。
三、 六书
“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 假借 ” 。
(1 )象形
虎 豹
(3)形声
河,荷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
《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在已经释读的商代甲骨文中,形声字占全部字目的 2 0 %以上;
? 是指文字的声韵属于同一语基 , (包括双声, 叠韵与同音。 )
到了《说文解字》的时代,其收录的九千三百多字中,形声字占
「同意相受」 是 说文字的意义相同 , 可以互相容受。 所以 「转注」
到了 8 0 % 以上;当今汉字的数量占占比已经超过 9 0 %,已经
就是 「 语基相同, 意义相同, 而形体不同的文字间之转相注释。 」
成为汉字最主要形体。
例如:「考老」,论声韵,是叠韵;论意义,《说文》:「老,
(4 )指事
考也。 」 「考, 老也。 」 两者也相同; 论形体, 却不相同。 因此,
刃, 晕
考老之间的转相注释,便是转注了。
? 文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可是各种文字用以记录语言的
功能则一。因此,同一意义的语言,甲地造的字可能与乙地造的
字不同;早先用的字可能与后来用的字不同。这些在不同的空间
与时间造出的语根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在某时某地
都已普遍使用, 既不能取 消某一形体的文字, 于是就用转注的方
法沟通它。
(6)假借
东西南北
《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字, 一般说来, 就是在具体义符之上 , 增加抽象点、
线、圈、方块等抽象的符号,以便人们能看懂造字者以此所指示
的本义。为表现更为抽象的含义,也从熟悉的义符入手,尽量让
《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人“ 视而可识,察而可见” 。? 世界上各种古老的语言,埃及圣书体,巴比伦楔形文字,甲 第二 节 篆书 (上 )
骨文,玛雅文字,都有假借的现象。我国少数民族的东巴文、彝 一、 本节 目标
文、水书等文字,也使用了假借。 溯源:汉字秩序化的逐渐形成
? 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 甲骨文造字方法是系统的, 研修:篆书用笔技巧结体特征
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汉字,虽然与甲骨文之间,隔 三、 书法 溯源
着金文、大篆、小篆和隶书,但如果我们用心探寻,会发现汉字
造字法的根本规律,没有发生变化。探寻甲骨文“ 六书” ,让我们
看到中国早期文字发展无比重要的一环,汉字做出了自己发展的
选择,并在以后数千年的流变之中,适应着时代与人的面貌,不
时注入新的活力,更换着新鲜血液,以此文字不绝,文化不衰,
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莫大的奇迹。
四、 研修 训练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篆体,为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
1 . 甲骨文鉴赏
“ 篆者,传也,传 其物理,施之无穷。
2 . 作品一幅
唐孙过庭:“ 篆尚 婉而通” 。(3)学海无涯
字 形 修 长 ← 线 条 匀 称 (4)学海无涯
章 法 有 序
三、 大篆 — 学海 无涯
(1 )学海无涯
四、 研修 训练
(2 )学海无涯
学海无涯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1 . 篆书鉴赏
2 . 作品一幅第三 节 篆书 (下 )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篆书与隶书的演变对比
研修:小篆用笔技巧结体特征
二、书法 溯源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前 2 2 2 年) ,推行“ 书同文,
车同轨” , 一 度量衡的政策, 由丞相李斯负责,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
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 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峄山碑》集字 - 泽以长流乃称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结体,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
脚,大致比例为 3 : 2 左右。
《峄山碑》集字- 四野自高下;万山时有无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3)《礼器碑》
四、 小篆 - 追古 思今
章法上小篆一般讲究均匀疏朗,横竖对齐。
三、 篆隶 溯源
(1 )《曹全碑》
五、 研修 训练
(1)追古思今 (2 )追古思今
(2 )《孔宙碑》
(4)追古思今 (4 )追古思今第四 节 隶 书 (一 ) 四、 研修 训练
一、 本节 目标 (1)学贵有恒 (2 )学贵有恒
溯源:隶书的演变与成熟
研修:隶书的用笔与结体
三、书法 溯源
(3)学贵有恒 (4 )学贵有恒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 蚕头燕尾” 、 1 . 隶书鉴赏
“ 一波三折” 。 2 . 作品一幅
三、 汉隶 溯源
《 张 迁 碑 》 《 曹 全 碑 》 《 史 晨 碑 》 《 礼 器 碑 》第五 节 隶书 (二 ) 汉隶 唐楷 汉隶 唐楷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隶、楷组字形式
研修:隶、楷偏旁部首
偏旁示例
创作:隶、楷四字作品
二、汉隶 - 唐楷
偏旁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
偏旁示例
范字示例
偏旁示例
偏旁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汉隶 唐楷 汉隶 唐楷
偏旁示例
偏旁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
三、 研修 训练
偏旁示例
(1)志同道合
范字示例
偏旁示例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范字示例
1 . 隶书鉴赏
2 . 作品一幅第六 节 隶书 (三 )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隶、楷笔法演变
研修:隶、楷笔法训练
创作:隶书四字作品
二、 汉隶 - 唐楷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三、 研修 训练
(1)博采众长 (2 )博采众长
范字示例
(3)博采众长 (4 )博采众长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 . 隶、楷对比鉴赏
2 . 作品一幅
范字示例
范字示例第二 章 魏 晋 隋唐 造 像 记
第七 节 魏碑 (一 )
溯源:造像、墓志形成原因成因
研修:造像、墓志书写所用笔法
创作:造像、墓志风格书写创作
书法溯源
溯源:造像、墓志形成原因成因
造 像 记 《龙门二十品》
造 像 记
墓志铭
制造一物件并
加上题记,是在各
作为北魏时代的石刻资料,
时代、各民族普遍
传承至今的东西极多。它们根据
存在风尚,但学者
形体被分类为碑碣、摩崖、造像
认为中国之造像记
记、墓志铭等。尤其是墓志铭直
又特别以书写详细
至今日,以洛阳为中心还在不断
与精美为特色。例
出土,其数量据说多达数百。墓
如中国周代青铜器
志铭幸亏在很长时期里一直被埋
上常见“子子孙孙
在墓中,磨灭的文字较少。作为
永宝用之”、汉代
探求这个时代书法不可多得的史
铜镜上也有很多类
料,它的价值被大大地提高了。
似的铭文等,一般被视为后来佛、道造像记之先驱。《元氏墓志铭》 第八 节 魏碑 (二 )
溯源:不同用笔之间的转换方法
研修:造像、墓志书写所用笔法
创作:造像、墓志风格书写创作
书法溯源
溯源:不同用笔之间的转换方法
《魏灵藏造像记》
方笔的用笔办法以及书写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
【一元复始】
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当属北魏
刻石无疑。原石身高75厘米、宽
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 15.5厘
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
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
石窟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
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
世。
【一元复始】 【一元复始】 【一元复始】 【一元复始】
芳 华
1.魏碑鉴赏
2.作品一幅用笔转换应用以及书写 第九 节 魏碑 (三 )
【万 象更 新】
溯源:浓淡干湿的应用
研修:不同用墨状态的应用实践
创作:实验性用墨的对联书写创作
书法溯源
溯源:浓淡干湿的应用
浓淡干湿·
?浓墨顾名思义,墨当中
水分含量较少,墨量较
浓。
?淡墨是墨当中水分含量
【万象更新】 【万象更新】
较大,墨色清淡。
?干墨和湿墨与浓淡不同。
浓淡在于墨的含水量,
而干湿在于笔的含墨量。
?湿墨是笔锋当中含墨较
多。书写时能够表现出
丰腴、滋润、浑厚这一
【万象更新】 【万象更新】
类的艺术效果。
不同用墨状态的应用实践
1 . 用笔技法转换
2 . 完成作品一幅不同用墨应用以及书写 第十 节 灵秀 小楷 (一)
【山间明月,江上春风】
溯源:探寻魏晋小楷笔法之源
研修:王羲之小楷的应用实践
创作:《黄庭经》风格小品创作
书法溯源
溯源:探寻魏晋小楷笔法之源
小楷三种形式
小楷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魏晋时
期的小楷, 一种 唐人时期的小楷 , 还有一种是明清时期的馆阁体,
这三种书体虽然都是小楷,但是其表达意趣却大有不同。
①晋人小楷讲究韵致 , 其笔法的核心是 “ 一搨直下” 的笔法,
是隶书从楷书演变过程中最为成熟的一种书体。
②唐人楷书较为开张, 典型的用笔特点乃是楷书当中的提按
1 . 不同用墨的尝试
用笔,比起晋人小楷在韵致上和笔法的丰富性上差了很多。
2 . 完成作品一幅 ③明清时期的馆阁体则注重实用, 没有了太多的艺术性,相
对来讲,实用性更强一些,这类书法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案牍与公
文之间的传播, 以及科举考试誊写方便, 目的是为了让人看清楚,
所以忽略一些艺术性。当然,在馆阁体当中也不乏精品之作,我
们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
晋人 小楷 创始人 楷书 鼻祖 - 钟繇
钟繇 y áo ” 或 “钟 yóu ” (151-230
年) , 字元常,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 (今
河南省长葛市) 人。 汉末至三国时期曹
魏重臣,书法家。
钟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
孝廉出身, 历任尚书郎、 黄门侍郎, 协
助汉献帝东归洛阳, 封东武亭侯。 后得
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 出任司隶校
尉, 镇守关中, 功勋卓著, 被比为萧何。
累迁前军师。 曹操受封魏王时, 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 之的 《黄 庭经》 ,这件作品奠定了后世学习小楷的基础,也是小
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 楷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作品。
年),钟繇去世,谥号为“成。正始四年(243 年),配享魏武 小楷 之最 - 黄庭 经
帝曹操庙庭。 《黄庭经》是魏晋时期颇为
钟繇 擅篆 、 隶 、 真、 行、 草多 种书 体 , 在书 法方 面颇有 造诣 , 流行的道家养生修炼之书。传王
羲之所书小楷《黄庭经》系《外
推动 了楷 书 ( 小楷 ) 的发 展 , 对后 世书 法影响 深远 , 后世 尊为 “ 楷
书鼻 祖 ” 。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 钟王” 。南朝庾肩吾评其书 景经》。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
逸,有秀美开郎之意态。关于黄
为“上品 之上 ”;唐朝张怀瓘《书断 》评为“神品 ” 。
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
代表作: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
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
隶书笔意 探索性小楷
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
肥又大的白鹅, 作为写经的报酬。
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
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 。
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
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
(356)五月” ,,如今我们看
到了作品是宋朝的拓本,还算比
较清晰。 这件作品笔画粗细有致,
整篇作品极为和谐。每个字呈现
一种欹侧倾斜,左轻右重,错落
有致,使字更具有轻灵飘逸感,
被后 人奉 为小楷 之最 。
三节完成目标 独坐敬亭山
钟繇对书法的影响
唐 · 李 白
钟繇的楷书主要是将隶书中的用笔和结构做了进一步改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继续 改良 - 开 宗 立派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王羲之作为一个继往开来的大宗师
释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
级人物,将 钟繇的小楷进一步改良,形
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
成以中圆润秀美,精致雅逸的书法风格。
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
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很多, 我们熟知的有
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
《黄 庭经 》 、 《东方 朔画 赞 》 、 《乐毅 论 》 、
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
《曹 娥碑 》等 等 。 但是在这些名品当中最
敬亭山了。【今安徽宣城市
具有代表性也最美的一件作品乃是王羲
北郊】本节 课研 修训练 内容 : 第 1 1 节 灵秀 小楷 (二)
独坐 敬亭 山
核心 解决 唐·李白
①晋人 小楷 笔法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②初步 涉猎 结构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溯源:剖析魏晋小楷结构
研修:王羲之小楷的应用实践
王羲 之小 楷风格 创作 ( 字径:2 c m 以 内):独坐 敬亭 山
创作:《黄庭经》风格小品创作
书法溯源
①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溯源:剖析魏晋小楷结构
笔法 :横 、竖、 竖折
结构溯源 字形主体角度
②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笔法 :点 、撇折


③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笔法 :横 钩、特 殊竖 钩
④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笔法 :撇 、捺、
横折 、横 折钩
结构溯源 章法角度
⑤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字大小
笔法 :弯 钩
行错位
1.了解钟王小楷作品
2.完成今日内容本节 课研 修训练 内容 :
独坐敬亭山 ②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核心 解决 唐·李白 结构 :轴 线垂直
①晋人 小楷 部首 众鸟 高飞 尽,孤 云独 去闲。 右上 紧收
②晋人 结构 规律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王羲 之小 楷风格 创作 : 众鸟 高飞 尽
③重点 解决 晋 人小 楷
结构 :左 正右斜
①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险中 取稳
结构 :上 收下放
中间 聚拢
④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由 小渐宽
②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空间 疏朗
结构 :上 窄下宽
外重 内轻
⑤重点 解决 晋 人小 楷
③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 左密 右疏
结构 :上 小下大
中宫 收紧
中部 留空
④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三 角轮廓
1.品鉴《宣示表》《黄庭经》
外险 内稳
2.完成今日内容
⑤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空 间均匀
轴对 中线
王羲 之小 楷风格 创作 : 孤云 独去 闲
①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宽 扁取势
左右 支撑第 1 2 节 灵秀 小楷 (三) 此石流入民间。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
括“碧玉版本” 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
它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出土,文革前存上
海博物馆,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白玉版本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
火灾。
溯源 : 魏晋 小楷 的后世 影响
研修 :王 羲之小 楷的 应用实 践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
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
创作 :《 黄庭经 》风 格小品 创作
书法溯源 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 “碧玉十三行” 。
溯源:魏晋小楷的后世影响 后世影响 ——推荐鉴赏碑帖
后世影响——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
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后世影响——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本节课研修训练内容:
“洛神赋十三行”
原迹为麻笺本, 入宋 独坐敬亭山
残损, 南宋贾似道先 核心 解决 唐·李白
①拓展 晋人 小楷 部 首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得九行, 后又续得四
行, 刻于似碧玉的佳 ②提升 晋人 结构 规 律 相看 两不 厌,只 有敬 亭山。
王羲 之小 楷风格 创作 : 相看 两不 厌
石, 世称 “玉版十三
行” 。后石佚,至
明万历间, 在杭州葛 ①重点 解决 晋人 小 楷
结构 :空 间均匀
岭半闲堂旧址复得,
归陆梦鹤、翁嵩年。 断而 似连
清康熙间入内府, 八
国联军攻占北京后,②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③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轴 线错位 结构 :左 大右小
上下 贴合 交点 平行
③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④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左 小右大 结构 :右 上取势
内部 变化 小幅 提按
④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中 心聚拢 ⑤重点 解决 晋 人小 楷
重心 下沉 结构 :空 间可变 【大 小】
细节 可变 【起收 】
内容
⑤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虚 实相生
左低 右高
1.品鉴推荐名碑名帖
2.完成今日内容
王羲 之小 楷风格 创作 : 只有 敬亭 山
①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轴 线平行
左右 穿插
②重点 解决 晋人小 楷
结构 :交 点对齐
右下 三角第 1 3 节 醇厚 颜楷 (一)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颜楷字形笔法初探 笔法初见厚重、雄浑之美。
研修:颜楷字形笔法训练
创作:颜楷四字作品创作
三、颜楷 溯源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
魏碑-《元顼 xū墓志》-拓片局部
朝名臣、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开始学习褚遂良
的书法,后拜师张旭,获得了他的运笔技法和书法精髓,创“颜
体”楷书。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又和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
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以西
发掘出大量隋唐时期书
法墓志。 左:颜正卿-《干禄字书》 右:元顼
罗婉顺墓志,是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
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迹真品。
左:颜正卿-《干禄字书》 右:元顼(3)正大光明
(4)正大光明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隶、楷对比鉴赏
2.作品一幅
左:颜正卿-《干禄字书》 右:元顼墓志
三、 研修 训练
(1)正大光明
(2)正大光明第 1 4 节 醇厚 颜楷 (二)
一 、本 节目 标
溯源:颜楷字形笔法精细探源
研修:颜楷字形笔法深度训练
创作:颜楷四字作品创作讲解
二、颜楷 溯源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
诸 遂 良 《 倪 宽 赞 》
鲁公楷书带汉人石经遗意,故去尽虞、褚娟娟之习。
——《庚子消夏记》
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
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唯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
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续书断》
诸 遂 良 《 倪 宽 赞 》 徐 浩 《 粱 国 公 墓 志 铭 》颜 真 卿 《 勤 礼 碑 》 选 字
三、 研修 训练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
颜 真 卿 《 勤 礼 碑 》 选 字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颜楷鉴赏
2.作品一幅
颜 真 卿 《 勤 礼 碑 》 选 字第 1 5 节 醇厚 颜楷 (三) 2. 中期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颜鲁公书风形成的阶段
研修:颜楷起行转收精细训练
创作:颜楷对联作品创作学习
二、颜楷 溯源
1.初期
《 颜 勤 礼 碑 》
颜书在“既知平正 ”后,没有硬追“险绝”,在成长时期,
而是返归“平正 ”,把书法的“法”不断深化,逐渐完善。
3. 后期
《 多 宝 塔 碑 》
《 麻 姑 仙 坛 记 》
学古人笔法,应规入矩,但在结体上已初见宽整格局,以
笔法笔势具备,独自面貌成型。笔意充盈,既完成自己的书
《多宝塔碑》为例。启功先生说《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
写,又为书法艺术树立一座座丰碑。《大麻姑仙坛记》和《颜家
与颜书诸碑俱不类。
庙碑》为代表。三、研修 训练 第 1 6 节 典雅 褚楷 (一)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广大教化主 ”从何而来
研修:褚遂良楷书的应用实践
创作:《雁塔圣教序》风格小品创作
二、 颜楷 溯源
1.褚遂良生平
褚 遂 良
褚遂良 (596 年~658 年/659 年) , 字登善, 杭州钱唐 (今
浙江省杭州市) 人 。 唐朝宰相、 政治家、 书法家, 弘文馆学士褚
亮之子。
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
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魏徵
举荐) , 历任谏 议大夫 、 黄门侍郎, 累迁中书令, 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 649 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
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
书, 累迁右仆射 , 参知政事。 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 贬为潭州 (今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长沙) 都督。 武后掌权后 , 迁桂州 (今桂林) 都督, 再贬爱州 (今
1.颜楷鉴赏 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 “文
2.作品一幅 忠”。天宝六载( 747 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2.初唐四家:欧虞 褚薛3.褚遂良书风形成过程及代表作 三、 研修 训练
1.核心解决:① 褚楷 基本 笔法; ② 略带 褚楷 结体。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 褚楷风格创作:人闲 桂花 落,夜 静
1 重点 解决 褚楷
褚遂良代表作《雁塔圣教序》
笔法 :撇 、捺
《雁塔圣教序》亦称
《慈恩寺圣教序》 , 是唐高
宗永徽四年 (公元 653 年)
《 雁 塔 圣 教 序 》
立石, 凡二石, 两块碑石分
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
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
2 重点 解决 褚楷
两碑碑额、 碑文书写方向互
笔法 :横 、竖
相左右对称,两碑共 1463
横折、 横折 钩
字。 上碑为序碑, 全称 《大
唐三藏圣教序》 , 位于塔底
层南面券门西侧砖龛内, 唐
《 雁 塔 圣 教 序 》
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 21
行,行 42 字,由右而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
述三藏圣教序记》,2 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东侧砖龛内,唐高宗
3 重点 解 决 褚楷
李治撰文,碑文 20 行,行 40 字,由左而右写刻。
笔法: 横 【变化 】
竖【 变化 】
特点:
结字扁方、疏朗开阔、空灵
《 雁 塔 圣 教 序 》
婀娜、 线条精美、 富于弹性、
行书连带。
影响:
4 重点 解决 褚楷
①二王法帖融入楷书,脱离
笔法 :中 撇、小 撇
南北朝至隋以来碑刻楷书的
竖弯 钩
影响,开启初唐书法格局;
②用笔提按转折细腻流动,
《 雁 塔 圣 教 序 》
与墨迹无异,加之高超刻碑技艺。第 1 7 节 典雅 褚楷 (二)
一、 本节 目标
5
重点 解决 褚楷
溯源:褚遂良“ 笔法结构之源”
笔法 :点 画、横 撇
研修:褚遂良楷书的应用实践
小妙 招: 学会借 鉴
创作:《雁塔圣教序》风格小品创作
二、 书法 溯源
《 褚 楷 千 字 文 》 1.褚遂良笔势变化
6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尖 峰撇
竖弯 钩
《 雁 塔 圣 教 序 》
7 重点 解决 褚楷
初步 组字 规律
《雁塔圣教序》在笔势的应用上,在唐代楷书中属于比较丰
富的。 笔势的应用, 会让整个字很灵动。 横的变化有平、 仰、 覆,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竖的变化有直向背。从拓本中找出一些字例,可以窥见褚遂良笔
1.品鉴《雁塔圣教序》
势运用上一斑。
2.完成今日内容
(1)褚楷笔势- 横势
褚遂良 王羲之 褚遂良 王羲之(2)褚楷笔势-纵势 三、 研修 训练
王维《鸟鸣涧》
人闲 桂花 落,夜 静春 山空。
月出 惊山 鸟,时 鸣春 涧中。
释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
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
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
褚遂良 王羲之 褚 遂良 王羲之
褚楷风格创作: 春山 空。 月出惊 山鸟
2. 褚遂良结构技巧
1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细 线舒展
结构 :外 大内小
《 雁 塔 圣 教 序 》
2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兰 亭笔意
结构 :空 间匀称
《 雁 塔 圣 教 序 》
结构技巧——开合
开合,在 《 雁塔圣教序》 中用的比较多 , 尤其以上合下开居多,
3 重点 解决 褚楷
左部分有长竖时, 大都做向左倾斜处 理如 “木” 、 “ 牛” 、 “阝” 、
笔法 :曲 线呼应
“扌”等,与右部分配合,形成上合下开的结构,而上开下合的
结构 :空 灵宽扁
处理却很少见,以下是一些字例,可以反映褚遂良在这个技巧上
的应用。
褚楷结体---上合下开
《 雁 塔 圣 教 序 》
4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粗 细对比
结构 :内 擫遒劲
《 雁 塔 圣 教 序 》
褚遂良 王羲之 褚遂良 虽 王羲之 虽第 1 8 节 典雅 褚楷 (三)
一、 本节 目标
5 重点 解决 褚楷
溯源:褚遂良墨迹名帖辨析
笔法 :曲 直相生
研修:褚遂良楷书的应用实践
结构 :线 向造空 间
创作:《雁塔圣教序》风格小品创作
二、 书法 溯源
《 雁 塔 圣 教 序 》 1.褚遂良名碑名帖辨析 ——大字《阴符经》
6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短 促发力
结构 :上 下契合
《 雁 塔 圣 教 序 》
7 重点 解决 褚楷
笔法 :藏 露交融
结构 :左 窄右宽
《 雁 塔 圣 教 序 》
大字阴符经,传为褚遂良所书。传世《阴符经》共有三种,
8 重点 解 决 褚楷
即草书、小楷和大楷。
笔法 : 含 蓄内敛 【融 入褚楷 】
《阴符经》 全篇共 96 行, 计 461 字, 风格比较接近于褚遂
结构 : 上 窄下宽
良晚期的书法作品, 1 整部作品是墨迹本,所以他的用笔运墨痕
迹以及每一笔的运笔转折都可以清楚地展现书写的笔法走势。
《 因 宜 堂 法 帖 》 传唐代褚遂良写于唐永徽五年 (654)。 钤有 “建业文房之印” 、
清 姚 学 经 辑
“河东南路转运使印 ” 等鉴藏印。 其书字笔画瘦劲, 但结体宽博,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尚保留隶书的笔意。小楷本和大楷本皆有说法,难以断真。 而大
1.品鉴《雁塔圣教序》 楷本则笔力劲健,形态多姿,风流倜傥,沉着而畅展。此外《大
2.完成今日内容 字阴符经》有许多行的笔意,如起笔直下与收笔的引带都加强了
字内的联系,使其更为生动活泼。2. 褚遂良名碑名帖辨析——小字《阴符经》 4. 重点剖析——大字《阴符经》
《阴符经》 具备褚遂良书写笔法的主要特点, 字体轻盈灵动,
笔画之间变化多端,书法线条之间透着流动美感,自带韵律感和
节奏感,行笔走势都非常灵活,一笔一划转折点画,行笔带有行
书的笔意,还自带隶书的意味,每一笔轻重虚实的结合都很好,
笔势天趣自然,纵横清晰。
5. 褚遂良墨迹辨析——大字《阴符经》
《小字阴符经》,时值褚遂良 59 岁书写,为著名的越州石
氏帖刻本其中,小楷本的楷法端妍,《越州石氏帖》有摹刻,字
体细小如“蝇头”,行字茂密又疏朗舒适,从严谨的笔法中可见
魏晋之风韵。
3. 褚遂良名碑名帖辨析——草书《阴符经》
6. 褚遂良墨迹辨析 ——大字《阴符经》7.褚遂良墨迹辨析——大字《阴符经》 2.闲间 涧 辨析

三、 研修 训练
王 羲 之 黄 庭 经 王 羲 之 黄 庭 经
本义是“木栏 ”。《说文》:“闲,阑也。从门中有木。”引
申为“马厩”《周礼》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
1.褚楷风格创作:时鸣 春 涧中
种。"后“闲”、 “閒”曾混用。简化字将它们统一为“闲”
1 重点 解决 褚楷
重点 笔法 :极细 线条
空间 变化 :上密 下疏
轴线 变化 :上合 下开

《 雁 塔 圣 教 序 》
字本从“门 ”从“月”。会意字表示从两扇门的缝隙中看到
2 重点 解决 褚楷
月亮,本义是“空隙 ”、“缝隙”。《庄子》:“彼节者有间,后
重点 笔法 :逆入 方笔
来常与 “空闲” 的 “闲(门, 参见 “闲” 字条)混用,于是另造 “间
空间 变化 :上下 呼应
"字。
《 褚 楷 千 字 文 》
3 重点 解决 褚楷

重点 笔法 :细线 舒展
空间 变化 :轴线 左移
会意字。从水 ,古文字形体像一条溪流;从周(间)间有中间义,
表示涧是夹在两山中间的水沟 ;间兼表声。 涸简化为涧。 本义是夹
《 雁 塔 圣 教 序 》
在两山之间的流水。3.褚楷风格创作:时鸣春涧中 第 1 9 节 王右 军( 一) ~ 师承 关系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王羲之书法的师承关系
研修:书圣行书技法精细训练
创作:书圣行书作品创作学习
二、 书法 溯源
4 重点 解决 褚楷
1.王羲之
组字 问题
部首 组合 搭配
王羲之, 书法家, 字逸少。 原籍琅琊
部首 组合 变化
人(今属山东临沂), 居会稽山阴 (浙江绍
兴) 。 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人称 “王
右军”。
《 雁 塔 圣 教 序 》
5 重点 解 决 褚楷
重点 笔法 :尖峰 二次 发力
空间 变化 :上下 内擫 紧收
《 雁 塔 圣 教 序 》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
1.品鉴推荐《大字阴符经》
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
2.品鉴推荐名碑名帖
邕等,博采众长。
3.完成今日内容第 2 0 节 王右 军( 二) ~ 笔法 来源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王羲之行书笔法来源
研修:王羲之行书运笔训练
创作:王羲之行书对联创作
二、 书法 溯源
4000 多年前,远古人类最
初写的字。 写法很古朴, 是典型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为小篆。 程邈 miǎo 改良, 进化成了隶书,
的篆书线条,圆圆胖胖的感觉,
由具有象形文字开始向符号化转变。
几乎看不到什么技巧。
三、 研修 训练
这是春秋时期的侯马盟书,把
“三角形”都写出来了。侧锋,提
按这些都是笔锋弹出去而成的。字
很小,但是笔锋的弹性感很明显,
笔画也很有弹性,用的是比较硬的
笔毫写出的。
到了西汉晚期, 汉简跟我
战国早期的楚简,这个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们后来的楷书已经在用笔方
1.品鉴《雁塔圣教序》 笔画更丰富了一些了,你看
面, 开始有接近的趋势, 但他
2.完成今日内容 “女”字头,和后来楷书的
还是隶书。
笔法, 笔画, 动 作有点类似 。东牌
楼简牍,
越来越接
近行书笔
法了。
西晋的行书和东晋的
王羲之比较, 笔法, 结构
基本都有了, 只是没有升
华到更高的, 更精致的层
面而已, 比王羲之好像少
了些妍媚的气质。三、 研修 训练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书圣鉴赏
2.作品一幅第 2 1 节 王 右 军( 三) ~ 字法 来源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王羲之字法来源
研修:王羲之结构训练
创作:王羲之草书创作
二、 书法 溯源
王 羲 之 《 游 目 帖 》
王 导 《 省 示 帖 》
王导(王羲之伯父),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
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
权的奠基人之一。四、研修 训练 第 2 2 节 王右 军( 四) ~ 风格 鉴赏
专业知识 探源:王羲之书圣称号的来历
鉴赏:王羲之书风的影响
研修:书圣行书技法精细训练
创作:书圣行书作品创作学习
千古 书圣 - - - - - - 王羲 之
被历史奉为书圣的王羲之,其在书法史
上的 地位之高, 影响之广, 可谓无与伦比。 但
在魏晋时期, 王羲之虽书名大盛, 但远未及 “书
圣” 地位, 古人曾将人的等级划分为七类 “奴、
徒、 工、 匠、 师、 家、 圣” 。 书圣地位的确立,
需要遵循书法史来到初唐时期. . . . . . .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 ,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王羲之开创新式书风,领导了一场书法史上的重要改革!
一、 古法
春 至 百 花 香 满 地 , 时 来 万 事 喜 临 门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峄 山 碑 张 迁 碑 平 复 帖
1.书圣鉴赏
二、 今法
2.作品一幅
丧 乱 帖 何 如 帖 兰 亭 序历史上曾多次掀起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高潮,其中最有影响的
两次。一次是南北 朝梁 武帝时 期 ,其对王羲之大为推崇,在他的
感召力下从而在南朝梁掀起了第一次学王羲之书法的高潮。
因为梁武帝的推崇, 王羲之书名日盛, 但是还没有上升到 “书
圣”的地位,而且兰亭 序 一直没有出现,人们对于王羲之的推崇
还缺乏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
另一次是唐王 朝唐 太宗时 期 ,通过与历史上各位书法大家相
比较, 唐太宗独认为王羲之 “尽善尽美” , 唐太宗作为忠实粉丝,
自己亲自为王羲之作传,并也以身作则学习王羲之的字,还广搜
天下王羲之法帖,分派大臣临摹集字,对王羲之书法的传播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李世民喜爱王羲之书法,天下搜求王书高潮,兰亭 序 也
终于出现!此作完全符合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成为“书圣”的条件
如字数 多、 书风新 、文 辞美 等。所以 ,太宗倾满朝书家之力,大
力推崇兰亭 序 ,自进入内府至贞观二十三年陪葬昭陵,面世只有
短短十年,遂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在书法界的地位愈加神圣!此
后王羲之稳坐书法第一把交椅直至今日!
三、 兰亭 序
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
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
——宋 米芾第 2 3 节 王大 令( 上) ~ 其人 其书
《 快雪时晴帖 》 全文 4 行, 总 专业知识 探源:王羲之书法师承
鉴赏:王献之书作鉴赏
共 28 个字, 王羲之心情舒畅, 称
研修:小圣行书技法精细训练
这场雪为 “ 快雪”。 他借这件短札
创作:小圣行书作品创作学习
向友人关切地表达了问候之意 。 末
一、 与父 齐名 —— 王献 之
行 “山阴张侯” 很可能是收信人的
王献之, 字子敬、 官奴, 琅
名字。
玡临沂 (今山东省临沂市) 人。
《 快雪时晴帖》的结体以方形
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
为主, 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 复杂
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
多变, 节奏轻快。 他随心所欲地书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
写, 如行云流水一般, 无一字不佳。
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
区分,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精习书法, 以行书及草书
《 丧乱帖》的笔法变化莫测,
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
尤其是最后两行,全部化为草书,
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
深刻反映了悲伤之痛。
王”,有“小圣”之称。正如李志
敏所说:“王献之和父亲王羲之今
草大成,高韵深情,百代服膺”。
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
中四贤”。唐人张怀瓘《书估》评
其书为“第一等”。
←廿 九 日 贴 王 献 之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书圣鉴赏
2.作品一幅远 宦 帖 中 秋 帖
二、 王献 之法
地 黄 汤 帖

张 芝 大 草 冠 军 贴
王献之的行草书主要汲取了张芝一笔书的草纵样式,而王羲
之的行草书则是字字独立。相同书体,风格截然不同。王献之的
行草书,气势贯通,飞扬纵肆!
王献之五六岁便开始学习书法,除了学习父亲王羲之的书法
之外,还认真学习汉代 张芝 的草书 , 为他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献之没有就此满足,他深知 学习 别人、 学习
古人 并不 是艺术 的最 终目的 ,借鉴 别人 、古人 是为 了艺术 上的 创
新。进行艺术创新决不能拘于古法。所以王献之的创新艺术非常
强烈。他不但奉劝父亲在书法创作上跟随时代的步伐,他自己在
三、 总结 作业提 升
书法实践中,更是身体力行。他无论是学父,还是学张,都能转
1.了解王献之书风来源
益多师,把前人、时人的笔法都融入己书之中,而后“改制度、
2.了解王献之的草书风格
别创其法”。
3.课后练习王献之法帖局部第 2 4 节 王 大 令( 下) ~ 风格 鉴赏
专业知识 探源:二王的博弈
鉴赏:王献之书作鉴赏 李世民在《晋书 王羲之传论》中对
研修:小圣行书技法精细训练
王献之书法的评价: “观其字势疏瘦,如
创作:小圣行书作品创作学习
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
一、统领 书坛 的 “ 二王 ”
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曲伸。其饿隶
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
王 羲 之 和王献 之 是中国书法史
之病焉。”
上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父子书法家,
两人被并称为 “二王 ”, 父子俩的
李 世 民 温 泉 帖 →
书法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 而且还
在继续影响着每一个学书法的人!
《中秋帖》,又
名《十二月帖》,传
南朝宋泰始 年间的书家 虞和 在 《论书表》 为东晋书法家王献 之
中说:“汉、 魏钟 (繇) 、张 (芝) 擅美, 晋末 二王称 英。 ”二 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
王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 之 。
纸本手卷,现收藏于
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
北京故宫博物院。其
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
原为五行三十二字,
南朝梁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 云: “比世 皆尚 子敬书 ” ,
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
“海内 非惟 不复知 有元 常,于 逸少亦 然 ”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
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
于梁 武帝 萧衍推 崇王 羲之 ,他把当时 的书学位次由 “ 王献 之 ——
复。 整幅字守中线, 行间透气, 齐头平脚, 气韵贯通, 雄浑奔放,
王羲 之 —— 钟繇” 转变为 “钟繇 —— 王羲 之 —— 王献 之 ” , 在 《观
气吞万里。
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
《鸭头丸帖》是王献
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乃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
之写在绢上的草书作品,
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现存为唐代摹本, 共有两
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
行 15 字, 现藏于上海博
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
物馆。
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
这幅作品运笔非常熟
的父亲王羲之。北宋书法家米芾,主
练, 笔画劲利灵动, 风神
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
散逸, 用墨巧妙自然, 墨
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
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
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 米 芾
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
而成的。 ← 苕 溪 诗 帖
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草书精品。《东山松帖》又名 三、 学以 致用
《新埭帖》 、 《 东山帖》 。
《东山松帖》 是王献 之
所书写的一通信札 , 下
笔婆娑, 百态横生, 萧
散秀逸。 纸本墨迹, 纵
22.8 厘米,横 22.3
厘米,4 行,33 字。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东山松帖》 是王献之
一封书信的片断, 存于
清宫旧藏《法书大观》册中。寥寥四行,格调清新隽逸,大家风
范俨然。因其中结字用笔时出宋代米芾意味,故历来研究者多断
为米氏临本。
三、 总结 作业提 升
1.了解二王书风
2.了解王献之的草书风格
← 米 芾 ↑ 王 献 之 - - 鵞 群 帖第 2 5 节 释 智 永( 一)
《真草千字文》 代表了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笔墨的传承 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
研修:不同入笔形态背后的笔尖应用 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
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
创作:笔尖与入笔形态的书写练习
二、书法 溯源 法 上 确 立 了 它 的 范 本 作 用 。
智 永
王 羲 之
释智永, 中国南朝陈、 隋书法家 (公
元 6 世纪)。 三、 研修 训练
不同入笔形态背后的笔尖应用
本姓王 ,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
详, 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 晋代书法
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 ,
人称“永禅师 ”。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不同用笔的尝试
2.完成作品一幅
《宣和书谱》卷十七谓御府
藏其书迹有草书《常侍帖》、《参军帖》、《故旧帖》、《至通
法师帖》、《春雨帖》、《千文》,真书《月仪》、《献岁帖》
等。传世墨迹有《真草千字文》。第 2 6 节 释 智 永( 二)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韵味的传承
研修:圆润丰腴用笔的书写
创作:肥厚丰腴的线条的书写练习
三、书法 溯源
《真草千字文》 代表了
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
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
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不同用笔的尝试
法 上 确 立 了 它 的 范 本 作 用 。
王 羲 之 智 永
2.完成作品一幅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
损 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
法 精致、美仑美奂的 书体。草
书 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
行 书遒劲自然,有强烈的丰润
之 美,而智永也沿袭了这一书
王 羲 之 智 永
写 特征。
三、 研修 训练
圆润丰腴用笔的书写第 2 7 节 释 智 永( 三)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结构的延续
研修:丰富的用笔变化
创作:丰富的用笔变化的书写练习
二、书法 溯源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不同用笔的尝试
2.完成作品一幅
王 羲 之 智 永
《真草千字文》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
“二王” 正草两体的结体、 草法, 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三、研修 训练
丰富的用笔变化
寒 来 暑 往
秋 收 冬 藏第 2 8 节 颠 张 醉素 (一) ~ 张旭 书艺 名帖欣赏:
一、 本节 目标 陆机的平复
探源:草书浅识——章草
帖是历史上第
鉴赏:张旭其人其书
一件流传有序
研修:张旭草书技法训练
的法帖墨迹。
二、章草
章草, 是传统 书体之一 , 是早期的草书,
始于秦汉年间, 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
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
章草, 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
← 平 复 帖 ~ 陆 机
出来的一种书体。 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
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唐朝
张怀 瓘 称之 为 “ 既隶 书之捷 ”,是由 隶书
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 是隶书草化
或兼隶、 草于一 体的一种书体 , 也可以说
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急 就 篇 ~ 史 游
名称由来:
其一: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
去“急就”二字,但呼“章”。
其二: 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 故得名。
←寒 切 帖 ~王 羲 之
其三:此种书体,用以上事章奏,因而得名。
三、 张旭
其四: 取 “ 章程书” 意,意即其草法规范化、 法则化、 程式化。
张旭字伯高, 苏州吴县 (今江苏苏州)
草书创始于秦末汉初,卫恒说“汉
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
兴, 始有 草书” 《四体书势》 。 实际上
世称 “张颠” , 与怀素并称 “颠张醉素” ,
到了汉代草书已开始流行。 这种书体起
与贺知章、 张若虚、 包融并称 “吴中四士” ,
于民间, 只有到了汉章帝时, 才允许用
张旭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 颜真卿等
这种书体写奏章, 才被官方承认, 而成
钦慕; 先后任左率府长史、 金吾长史, 因
为社会上的通用书体。 因此, 人们称这
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
种书体为 “章草” 。 章草是对隶书的改
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
革、 简化而成的, 是一种书写比较快捷
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
的书体。 其实章草的产生就是因为事情
既继承传统, 又勇于创新, 在继承前人书
急迫而潦草书写的。
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
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月 仪 帖 ~ 索 靖第 2 9 节 颠张 醉素 (二) ~ 怀素 书风
一、 本节 目标
大约垂拱元年 ( 685 年) , 张旭出
探源:草书浅识 ——今草
生在一个 门第不低的家庭中 , 曾向堂舅
鉴赏:怀素其人其书
陆彦远学 习书法 。 开元初年或稍前, 张
研修:怀素草书技法训练
旭书艺已 成 , 并为吴道子所钦慕, 吴道
二、 今草
子遂向张 旭求教笔法。
今草亦称“小草”,
开元十三年 ( 725 年) , 张旭在洛
草书的一种, 始于汉末, 是
阳, 担任左 率府长史 。 此时, 张旭的书
对章草的革新。 据史书记载,
法已臻高 境 , 与李白的诗歌、 裴旻的剑
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 世称
舞并称 “三绝” 。 约天宝五载 (747 年) ,
张芝为 “ 草圣” 。 至东晋王
颜真卿在 “罢职醴泉” 后前往洛阳向张
旭请教书 法! 羲之, 博采众长, 以 《十七
帖》 最为著名, 是历代草书
之绝品。 王羲之之子王献之,
四、 张旭 草书技 法训 练
隋代智永, 唐代孙过庭、 张
旭、怀素等皆为草书大家。
其中张旭、 怀素二人尤见个
性,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草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
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为
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
张怀瓘《书断》载:“(王)
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
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
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
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
体。”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
张 长 史 法 帖 ~ 肚 痛 贴
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
1、了解章草相关知识
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
2、了解张旭其人其书
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3、课后练习张旭法帖局部
← 长 风 贴 ~ 王 羲 之←论 草 书 帖 ~ 米 芾
遊 目 帖 ~ 王 羲 之
中 秋 帖 ~ 王 献 之
国 宾 山 长 帖 ← 赵 孟 頫 → 千 字 文
←致 石 门 函 并 感
事 诗 ~ 文 征 明
←书 谱 ~ 孙 过 庭三、 怀素 第 3 0 节 颠张 醉素 (三)
怀素, 唐代杰出书法家。 字藏真, 僧 一、 本节 目标
探源:草书浅识 ——大草(狂草)
名怀素, 俗姓 钱, 汉族, 永州零陵 (湖南零
鉴赏:历代大草名家浅识
陵) 人, 自幼 出家为僧 , 经禅之暇, 锐意草
研修:张、怀草书技法训练创作
书, 与张旭齐 名 , 合称 “ 颠张狂素” , 形成
二、 大草 (狂草 )
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 也是中国草书史
上两座高峰。 怀素草书, 笔法瘦劲, 飞动自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
然, 如骤雨旋风, 随手万变, 书法率意颠逸,
势相连而圆转, 字形狂放多变, 在今草
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 形成 “一笔
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临
传世书法作
于池, 酌于理, 师于物, 得于心, 悟于
品有《自叙帖》
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小草千字文》
纸本、 《苦笋帖》
《圣母帖》《论
书帖》诸帖。
三、 历代 大草名 家浅 识
←自 叙 帖 ~ 怀 素
四、 怀素 草书技 法训 练
← 张 旭
读圣贤书
行仁义事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1、了解今草相关知识
← 黄 山 谷
2、书写今草作品小对联一幅四、 张、 怀草书 技法 训练创 作
← 祝 枝 山
王 铎
王 铎 →
有 笔 墨 间 识 字 句
无 书 本 处 作 文 章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1、了解狂草相关知识
2、了解书史狂草名家
3、草书创作对联一幅
傅 山 傅 山第三 章 宋元 明清 三、 研修 训练 - 执笔 方式 与书写 习惯
第 3 1 节 苏 东 坡( 一) (一)苏东坡与 “寒食帖”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用笔的方式
研修:执笔方式与书写习惯
精讲:苏东坡“寒食帖”诗句精讲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二、 书法 溯源 -用笔 的方 式
士,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
家苏洵的儿子,善书法,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
家”。
《 黄 州 寒 食 诗 帖 》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 25 行,共 129 字,是一首遣兴
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被称
为“天下第三行书 ”。
寒食帖全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二)苏东坡与他的侧执笔 第 3 2 节 苏东 坡( 二)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指法的应用
苏轼用 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
研修:手指在书写过程中的应用
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
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 精讲:苏东坡“ 寒食帖”诗句精讲
二、 书法 溯源 - 指法 的应 用
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
其字右斜,扁肥。 用笔的方式
四、 苏东 坡 “寒食 帖 ” 诗句 精讲
指法的应用
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
( 独 卧 在 床 听 得 雨 打 海 棠 ) 燕 支 ( 燕 脂 ) : 红 色 颜 料 , 泛 指 红 色 。
( 胭 脂 样 花 瓣 像 雪 片 凋 落 污 泥 。 )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故 羸
1、不同执笔的尝试
《 七 月 都 下 帖 》
2、完成临摹作品一幅(二)手指在书写过程中的应用
四、 苏东 坡 “寒食 帖 ”诗句 精讲
《 平 复 帖 》 子 楊
三、 研修 训练 -手指 在书 写过程 中的 应用
(一)黄州寒食诗帖
《 黄 州 寒 食 诗 帖 》
春江欲入户, 雨势来不已。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 129 字,是一首遣兴
( 春 江 暴 涨 仿 佛 要 冲 进 门 户 , ) ( 雨 势 凶 猛 袭 来 似 乎 没 有 穷 已 。 )
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被称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为“天下第三行书”。
1.不同执笔的尝试
寒食帖全文
2.完成临摹作品一幅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这件“淡墨秋山诗帖”
第 3 3 节 米 南 宫( 一)
流传有绪, 历代著录于 《墨
一、 本节 目标
缘汇观》、《石渠宝笈续
溯源:米芾如何“集古字”
编》 , 刻入 《三希堂法帖》 。
研修:米芾的“八面出锋”
此帖运笔如刷, 笔力雄健,
精讲: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精讲
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
二、 书法 溯源 -米芾 如何 集古字
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淡墨秋山画远天,
暮霞还照紫添烟。
《 淡 墨 秋 山 诗 帖 》 故人好在重携手,
29.1×3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到平山谩五年。
← 米 芾 ← 王 献 之
米芾行书运笔速度快, 四面铺毫, 八面
出锋, 恣肆跌宕, 天真率意。 点画精劲, 动
静得宜,神采奕奕。
——江西美术出版社
四、 米芾 “ 淡墨 秋山 诗帖 ” 精讲
三、 研修 训练 -米芾 的 “八面 出锋 ”
(一)黄州寒食诗帖
米芾 ( 1051 年-1107 年) , 初名黻,
后改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
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
称“宋四家”。
淡墨秋山画远天, 暮霞还照紫添烟。
( 秋 季 的 山 似 水 墨 画 消 失 在 天 边 , ) ( 晚 霞 环 照 仿 佛 增 添 了 紫 色 的 烟 雾 。 )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 米 芾 1.用笔换锋的尝试
2.完成临摹作品一幅第 3 4 节 米 南 宫( 二)
一、 本节 目标
邓石如 《论书》 : “字
溯源:米芾的“指法”
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
研修:米芾的“松与紧”
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
精讲: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精讲
奇趣乃出。”
二、 书法 溯源 -米芾 的指 法
清 鲜 将 微
四、 米芾 “ 淡墨 秋山 诗帖 ” 精讲
清 和 帖 将 微
三、 研修 训练 -米芾 的 “松与 紧 ”
《 清 和 帖 》
米芾 《 清和帖》 , 此帖曾经项子京、
米芾 (1051 年-
笪重光等人收藏。
1107 年) , 初名黻,
“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
后改芾, 字 元章, 北
故人好在重携手, 不到平山谩五年。
芾启。 久违倾仰, 夏序清和, 起居
宋书法家、 画家、 书
( 朋 友 好 在 重 逢 , ) ( 已 经 五 年 多 没 到 平 山 了 。 )
何如?衰年趋召, 不得久留, 伏惟珍爱。
画理论家,与蔡襄、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米一斛, 将微意, 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
苏轼、黄庭坚合称
1.手指与笔的配合
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宋四家”。
2.完成临摹作品一幅第 3 5 节赵 松雪 (一)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赵孟頫的“晋韵”
研修:赵孟頫的结构方式
精讲:赵孟頫“七绝诗册”精讲
二、 赵孟 頫的 “晋韵 ”
元代书画家、 文学家。 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
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
赵孟頫 《缩临兰亭》 13×32cm
为文操笔立就。与夫人管道昇同为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5 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精通音乐,善
成交价:RMB 9,350,000
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
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
以真书、 行书造诣最深、 影响最广。
元代书
←赵孟頫
法取法书圣
二王,以继
承、 发扬古法
的方式确立
了自己的风
格和位置。 卢
熊说, “本朝
兰 亭 序 秋 声 赋
赵魏公识趣
高远, 跨越古
人, 根柢钟王
而出入晋唐。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 元史》 本传讲, “孟
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集 王 圣 教 序 秋 声 赋三、 赵孟 頫的结 构方 式 四、 赵孟 頫 “七绝 诗册 ”精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中庭老書。 煉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 药 山 的 高 僧 身 形 像 飞 鹤 一 般 , ) ( 经 常 在 大 片 松 林 下 研 读 经 书 。 )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完成临摹作品一幅
快 雪 堂 法 帖 七 绝 诗 帖第 3 6 节赵 松雪 (二) 三、 赵孟 頫的结 构方 式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赵孟頫的“楷与行”
研修:赵孟頫的结构方式
精讲:赵孟頫“七绝诗册”精讲
三、赵孟 頫的 “楷与 行 ”
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
真 草 千 字 文 ( 楷 ) 洛 神 赋 ( 行 ) 松 江 宝 云 寺 记 真 草 千 字 文
昂,号 松雪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
四、 赵孟 頫 “七绝 诗册 ”精讲
芳的后 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
诵,为 文操笔立就。与夫人管道昇
同为中 峰明本和尚弟子 。 精通音乐,
善鉴定 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
画尤为 擅名 , 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
以真书、 行书造诣最深、 影响最广。
←赵孟頫
妙 严 寺 记 ( 楷 )
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
( 我 亲 自 去 拜 见 高 僧 , 高 ( 用 手 指 指 天 空 , 又 指 指 净 瓶 , 只 说
济 禅 师 塔 铭 ( 行 )
僧 却 对 我 没 有 说 任 何 事 , ) 了 一 句 “ 云 在 青 天 水 在 瓶 ” 。 原 来 真
三 门 记 ( 局 部 ) 宗 阳 宫 帖 ( 局 部 ) 理 就 在 青 天 的 云 上 , 瓶 里 的 水 中 。 )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 元史》 本传讲, “孟
五、 总结 作业提 升
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完成临摹作品一幅第 3 7 节文 征明 (一)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文征明行书师承关系
研修:文征明行书技法训练
创作:文征明行书对联创作
二、 文徵 明
文徵明(1470 年 11 月 28 日-1559 年
3 月 28 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
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
隶苏州府长洲县 ( 今江苏苏州) 人。 明代画家、
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 徵 明
← 文 征 明 行 书 《 千 字 文 》
师承关系
← 文 征 明 8 7 岁 书 《 前 后 赤 壁 赋 》
文 征 明 行 书 《 陋 室 铭 》三、 研修 训练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文征明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3 8 节文 征明 (二)
一、 本节 目标
1. 文征明行书作品鉴赏
2. 文征明行书集字创作
二、 文徵 明行书 《兰 亭序》
三、 研修 训练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文征明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3 9 节祝 允明 (一)
一、 本节 目标
溯源:祝允明行书师承关系
研修:祝允明行书技法训练
创作:祝允明行书对联创作
二、 祝允 明
祝允明(1461 年 1 月 17 日—1527
年 1 月 28 日) , 字希哲, 长洲 (今江苏
吴县)人,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
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
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 允 明
三、 研修 训练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作品溯源赏析
2.集字创作训练第 4 0 节祝 允明 (二)
一、 本节 目标
1. 祝允明行书作品鉴赏
2. 祝允明行书集字创作
二、 祝允 明行草 《李 白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尺
疑是 银河 落九天
三、 拓展 训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作品风格鉴赏
2.作品临创训练第 4 1 节 对 偶 楹联 (一)
一、 本节 目标
1. 明清对联风格溯源
2. 对联作品临创训练
二、 溯源 鉴赏
明清对联:
楹联当初大都是书就后镌刻在建筑物上的一种装饰。知道明
代晚期,楹联或春联往往又刻制在木板或竹片上,成为一种庭院
式饰物。而书写于纸或绢的以供室内悬挂的对联形式,则是明末
清初间才开始渐渐流行起来的。所以,楹联在很大的范围内依附
于建筑,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地位。
到了清代,楹联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文人雅士,皆多自撰
自书联语悬之堂庑,或颂君恩或缅祖德,或书格言警句自勉,或
书清辞丽句为赏,或发感慨寄托幽思。人们可以从各类各式的联
语之中,充分感受到主人的心境和襟怀所在。
皇宫
对联三、 研修 训练 第 4 2 节 对偶 楹联 (二)
一、 本节 目标
1. 明清对联作品鉴赏
2. 明清对联集字创作
二、 作品 鉴赏
四、 总结 作业提 升
1.明清对联鉴赏
2.明清对联临摹三、 集字 创作 第四 章 近现 代
第 4 3 节 新形 式( 一)
一、 本节 目标
1. 传统作品形式鉴赏
2. 新形式作品鉴赏
3. 大作品集字创作(一)
二、 作品 鉴赏
(一)九大传统书法作品形式
1、条幅 2、对联
四、 总结 作业
1.明清对联鉴赏
2.明清对联创作3、中堂 5、横幅
6、条屏
4、斗方7、扇面 (二)书法作品新形式
8、手卷
9、册页四、 总结 作业
三、 集字 创作 1.国展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4 4 节 新 形 式( 二) 三、 集字 创作
一、 本节 目标
1. 新形式作品鉴赏
2. 大作品集字创作(二)
二、 作品 鉴赏 —— 册页 拼接
四、 总结 作业
1.国展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4 5 节 新 形 式( 三)
一、 本节 目标
1. 新形式作品鉴赏
2. 大作品集字创作(三)
二、 作品 鉴赏 —— 手卷 拼接三、 集字 创作
四、 总结 作业
1.国展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4 6 节 新 形 式( 四)
一、 本节 目标
1. 新形式作品鉴赏
2. 大作品集字创作(四)
二、 作品 鉴赏
(一 )斗 方拼接
(二 )扇 面拼接三、 集字 创作
四、 总结 作业
1.国展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第 4 7 节 新 形 式( 五) 3、玻璃板【或切割垫板】
一、 本节 目标
1. 新形式作品鉴赏
2. 新形式(一)打造
二、 准备 工具
1、直尺【各种尺寸】
4、铅笔橡皮
2、壁纸刀
5、书画熨斗
6、装裱局条7、装裱胶膜【双面胶代替】 2、确定尺寸
(1)常规尺寸熟记(例如四尺)
三、 新形 式创作 步骤
1、确定形式
3、确定内容4、确定风格 第 4 8 节 新形 式( 六)
具体到人:王羲之行书风格
一、 本节 目标
具体到帖:《圣教序》为主要基调
1. 新形式作品鉴赏
5、集字创作
2. 新形式(二)打造
二、 准备 准备
1、确定形式
1 、 找 作 品 集 : 《 陕 西 省 第 七 届 书 法
篆 刻 临 作 展 》
6、反复调整
(1)第一遍掌握整体 2 、 形 式 : 册 页 拼 接 形 式
(2)第二遍调整章法 3 、 书 体 : 行 书 ( 或 草 书 )
(3)第三遍调整字法 4 、 颜 色 : 浅 仿 古 + 白 色 底 纸
(4)......直至满意
(5)书写题签
7、进行拼接
(1)对照已设计尺寸进行拼接
(2)交给装裱师拼接
四、 总结 作业
1.国展作品鉴赏
2、确定尺寸
2.大作品一创作
(1)常规尺寸熟记【例如四尺】
(2)计算尺寸
方法:学习“等比例计算法 ”
好处:一比一计算优秀作品尺寸,精准学习
3、确定内容
(1)创作:苏轼 ·水调歌头 正文字数:95 字
(2)临摹:书谱节选【或圣教序节选】
4、确定风格(创作)
具体到人:王羲之行书风格
具体到帖:《圣教序》为主要基调5、集字创作【步骤展示】
第一步:手机下载集字软件
【①集字→②新建→③空白集字→④输入内容→⑤保存→⑥点击
首字→⑦选择书体风格→⑧是否参考该风格自动集字 (点击好的) 】
第二步:逐字调整
三、 作品 参考
四、 总结 作业
1.国展作品鉴赏
2.集字作品创作
献花(0)
+1
(本文系首阳山与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