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陕西历史博物馆二展
2024-04-27 | 阅:  转:  |  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二展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我们展线的第四个部分,汉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
同时。之后,刘邦项羽又经历了4年的楚汉之争,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200多年的统治。 汉代是
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期,在这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我们自称为汉人,主体民族为汉族。汉字等等,都体现出了汉代
对后世的影响力。首先呢,我们就先了解一下汉代的都城长安城的遗址平面图。 长安城位于今天西安的西北方向,我们在上面看到的就是整个长
安城的遗址平面图。他整个占地36平方公里,也是当时罗马城的3倍。 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名副其实的繁华都市。仔细观察会发现,汉代的
都城长安城的布局并不是十分规整。因为他的都城是在秦代都城的旧宫基础上改进和扩建的。并且我们在上面还发现一条蓝色的线条,这代表的是渭
河,所以整个长安城还要受到渭河走向的影响。并且它也不是一次修建完成。同时也有人付会说,汉人崇尚按照天上的星象来布局建筑,南墙与北墙
的曲折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南斗与北斗,所以汉长安城也被人们称之为“斗城”。 那在汉代的遗址之中,我们出土了一些建筑材料,比如说这一组,
瓦当。汉代的瓦当在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纹饰题材多样,而其中的四神瓦当,则是人们最喜爱的题材。四神也叫做四象,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我国古代人们最喜爱的吉祥物。 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是汉代瓦当的一大特点,“汉并天下”就是比较常见的纪念性文字瓦
当。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所做,有称炫之意。 同时呢,我们在汉长安城的皇家武器库中出土了大量的铁
兵器,其中仅仅是铁链就达到了一万余件,还有许多锈结成块的铁铠甲。武器库中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青铜镞,而其属出土的数量仅为铁镞的十分
之一,所以说明了汉朝时期铁质兵器已基本取代了青铜兵器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汉代的皇家陵阙。汉人崇尚厚葬,有着“视死如事生”的观念。
这种思想反映在汉代陵墓的建造以及复杂多样的随葬品中。汉代的帝王陵多为“平地起冢”,高大的封土堆像一个反扣在地上的斗。同荧异穴是汉代
陵寝制度的一大特点,即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在同一个陵区,但是分葬不同的墓穴中。西汉一共有11位帝王,而9位都葬在了我们西安的咸阳原上。
所以咸阳人们就说,”这金疙瘩、银疙搭、比不上我们咸阳原上的冢疙瘩“他所说的冢疙瘩,就是指西汉时期的帝王陵墓了。在这些帝王陵墓中,我
们也出土了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俑,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组。 汉代陶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素衣式陶俑、一类是着衣式陶俑。我们看到这种
把人们和衣服一起制作好的,就称为素衣式陶俑。我们观察发现啊,这些陶俑有什么特点。非常的轻手和苗条,汉代人崇尚以瘦为美,传说汉成帝的
皇后赵飞燕就能在大力士的掌上起舞。虽然这个说法很夸张,但是我们观察发现,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是纤纤细腰。底下有个裙摆,构成了坚实
的底座。给人瘦但是不娇弱的感觉。而待会呢,我们去唐代展厅欣赏陶俑,做以对比。 而这组陶俑我们观察会发现,他们为什么都是裸身的形象。
因为这些陶俑在制作之初,人们会给他们穿上用丝绸棉麻等制作的衣服。同时在俑的肩部大家还会看到一组小孔。这个小孔最初是用来安装木质的手
臂。随着时间的长远,他们身上的衣服还有手臂都已经腐朽掉了,才变成我们如今看到的裸身俑的形制。这一组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着衣式陶俑
。因为他制作复杂,成本较大,等级较高,所以这种着衣式陶俑大量的出现在皇帝和皇后的墓葬中。但少数王公大臣墓葬中也有出土,应该是皇帝所
赏赐的。 在两个独立展柜中陈列的是我馆的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皇后之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面雕有一只螭虎最为钮,印面篆书“皇后之玺”
四个字。皇后之玺的质地为新疆和田玉,这种玉温润洁白,极具观赏性。 我国最早的印章类实物出土于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作品。秦统一后,
秦始皇确立了印玺制度,规定,只有皇帝以及皇后的印章才能称之为“玺”,而其余皆称之为”印“。这件皇后之玺从其的质地,钮式,文字可以判
断这是西汉时期的物品,加之他出土的地点位于汉高祖与皇后吕雉合葬墓的东侧1000米处,所以这件玉玺应该是吕后生前所用的玉玺。 而
我们这边看到的这一件叫做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我们知道,熏炉可以放于室内,熏香调节室内空气。他呢是铜的质地,整体鎏金,局部鎏银。首先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他的造型。在底部,有透雕两条蟠龙。龙的口中升出了5节竹节。竹节上方,有三条蟠龙用龙首撑托着整个炉身,而在炉体的中间
,还雕刻着4条金龙。大家可以来跟我数一下,2、3、4九条龙,9条龙,九在古代象征着最高的数字。一种皇权的体现。而这件熏炉真的是皇家
之物么,大家观察一下,在炉盖的外圈有文字,底部也是有文字的。根据文字记载,这件熏炉原来就放在汉代的宫殿未央宫中,后来他又归了“阳信
家”,他的出土地点位于茂陵附近,茂陵就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我们推测说,这很可能就是刘彻送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和他的姐夫大将军卫青的
一件赏品了。 仔细观察发现,我们这个炉盖有种山峦叠嶂的感觉。他的名字叫做博山,博士的博。长生不老质地。在汉代时期人们信奉长生不老之
术,所以博山炉在当时还是很为流行的。 在西汉时期,皇家的离宫别苑多大145所。而离宫别苑是干什么的呢,离宫别苑就是皇帝游玩狩猎,养
马,训练军队的场所。而我们这里所展出的就是一组从西汉离宫别苑中出土的器物。 我们看到的这一件名为铜方炉,他与我们今天的烧烤炉很像啊
。但是在当时,它是被用来取暖的器物。 而这边我们看到的这个物品叫做铜鉴。在古代,铜镜还没普及的时候,人们就在“鉴”中盛满水,用以照
面。所以铜镜也称为“铜鉴”。而前车之鉴等成语,就是出自于此。 而进入了汉代展厅,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种器物,瓦当。文字瓦当是西汉瓦当
的代表。其文字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表示他所属的建筑名称。第二种则是吉祥用语。如第一排倒数第二个,长乐未央。第三种则是纪念性文字
瓦当,如汉并天下等等。 接下来我们所欣赏到的是一件汉代时期的彩绘箕坐女俑。箕坐是双股坐于双脚掌上,是当时标准以及表示恭敬的坐姿。我
们如今的日本韩国还在沿用。因为在秦汉之前没有椅子,人们席地而坐。我们说彩绘箕坐女俑也反映出了第二个特点。因为汉代人们崇尚以瘦为美,
女子们不仅苗条纤瘦,而且表现的美内敛阴柔含蓄和温婉。同时我们也说,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那么女子的美和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汉代建立之初,经济一片萧条。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甚至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来上朝。王侯将相们也都是乘坐牛车来商朝的。所以在当时
,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了当时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于是在汉代初年时,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初步繁荣局面。 我们说,汉代提倡的政策是重农抑
商,所以我们首先欣赏的是一组汉代时期的铁农具。刚才我们就提到,铁农具的使用在汉代是十分普遍的,同时人们也对不同的土质和耕作要求,对
铁农具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整个农业的生产力。 除了农具之外,我们在上边看到的是一组随葬的陶俑。按照我们的想法,随葬陶俑非常耗费人
力物力财力。但是古人认为“视死如事生”,死后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罢了。所以人们生前拥有的一切,死后都会做成模型随葬给他。而这些随
葬品,也恰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背景。 比如我们看到的第一件,是一件绿釉的手工作坊模型。而他反映了当时怎样一个社会背景呢。东汉末年,
是豪强地主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庄园经济,自给自足,而且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手工作坊,就
是当时普通人们在庄园中进行劳作的作坊了。 而我们接下来看到的这一件是带厕陶猪圈。底下是一个猪圈,上面是一个厕所。我们说,厕所和猪圈
都是不洁不雅,用他们来陪葬不是对死者的不敬么?其实恰恰相反,生者为死者安排了死后的一切,将厕所都为他们安排好,表现出了对死者的关心
以及尊重了。 汉代时期,不仅农业发达。而且畜牧业也是十分的发达。我们在这里展示的就是当时的一组家禽的模型,由此也可以反映出汉代时期
,畜牧业的繁荣。 接下来,我们这边展柜展示的是一组陶仓以及陶囷。我们将方形的称之为仓,将圆形的称之为囷。用陶仓以及陶囷来陪葬,这也
体现出了墓主人生前的富足程度 汉代时期经济繁荣也促进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组瓷锺。这组瓷锺与我们之前看到的西
周原始瓷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釉面十分的光滑平整,已经完全达到了成熟瓷器的烧制水平。而我们说瓷锺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瓷锺在最初是,
只是一种量器,而后被广泛放置于墓室之中,以此来显示墓主人的尊贵。当然,每个瓷锺之中都是放置有米的。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组瓷锺,无论
他们体型的大小,都代表了,一锺能盛五斗米。 同时我们这里还展示出了一组铁灯、铁锤、铁鼎等。也就是说,在汉代时期,人们的生活用品基本
上都是铁质的,而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和周时期相对比来说,没有了那种繁饰精密的纹饰,所以使用已经十分普及以及普遍了,不在是贵族
身份等级的象征。 刚才我们欣赏的手工业代表有瓷器铁器之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玉器。汉代玉器的使用主要有四类情况:礼仪用玉、装饰品、
工艺品以及葬玉。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件为玉璧,它是祭天所用的礼器,同时也代表着太阳、父亲、以及男性。那除了玉璧,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件装
饰品,龙纹玉佩。而在其右边为玉蝉,玉蝉多放于死者的口中。我们知道,在古人的思想里,视死如事生,人们希望可以像蝉一样,具有往复复生的
生命。而除了蝉形的玉器之外,这边还有玉握猪,玉握猪主要放于死者的手中,以此来显示墓主人生前的富足。 那除了这些精美的玉器,我们在上
方也展示出了一组汉代的铜镜。通过我们对刚才秦代展厅中铜镜的了解,我们知道,铜镜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是秦代,第二个是汉代
,第三个则是唐代。汉代的铜镜与秦代的相比,他的纹饰题材更为多样,做工也更为精细。其中以四神规矩镜最具代表性,我们来看一下上方的图板
。 何为规矩呢?我们发现,这些铜镜上规矩的分布着T L V三个英文字母,像这样的纹饰,在汉代的铜镜中是极为常见的。并且规矩镜的主纹
饰以四神为主,还有动物、禽鸟以及羽人之类。古人按照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位置,将四神铸在铜镜之上,用以镇宅和辟邪。 汉代
时期,经济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汉代的商业也是十分的发达。而与商业密不可分的,就是货币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就是当时的
铜范以及石范,他们是铸钱所用的模范。其实我们说,在汉代初年,货币的发行以及铸造是比较混乱的。汉武帝元狩五年,将货币的铸造以及发行收
归中央,所以才有了真正的规整的汉代时期五铢钱。那其实我们说,一两等于二十四株,是这样来换算的。汉代的五铢钱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使用了
七百多年,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了。 而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半两五铢钱之外,我们在上方的展板上所看到的则是新莽货币。
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大搞复古活动,进行货币改革等措施。但是最终,他的改革与篡权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将我们铸钱的工艺,推向了登
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我们说,王莽的货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组,就是新莽时期的货币了。 而除了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青
铜货币之外,这里还展示出了一组黄金货币。马蹄金以及麒趾金。马蹄金顾名思义,是按照马蹄的样子制作的。而麒趾金,则是按照麒麟的脚所铸造
的。而当时的黄金货币,他并不用于流通。它只用于皇帝赏赐,贵族馈赠,以及大型的外事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组黄金货币,
金饼。 这些金饼发现于西安市北郊的一个砖厂的施工工地中,当时呢,因为这些金饼把挖掘机的履带卡住了,所以才被人们所发现。金饼当时共发
现了三百多枚,每一个金饼的重量都在220—250克之间,并且含金量也比较高。这些金饼的上方其实还有一些信使的戳印,只是因为年代的久
远,我们已经看不清楚了。而他的作用呢,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讲的,不作为流通使用,只用于皇帝赏赐,贵族馈赠等。 汉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也促进了平民百姓娱乐生活的发展,而我们这里所展示的就是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用品。 比如说这一件,绿釉陶楼。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占有
大量土地,他们采用田庄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规模庞大。这些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楼,就反应了当时的庄园经济。他们是仿当时楼阁所造。 而
接下来我们看其旁边的这个绿釉孔雀陶灯。它呢是整个陶制,外面是一层绿釉而得名。整个陶灯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面两个部分都是由一个中型底座
托起了四个小灯盏。而最上方有一只孔雀,昂首开屏,托起了一座大灯展。这些灯盏可以同时点燃,点燃之后这灯火交相辉映,火树银花,尽显豪华
气派。 那除了这个华美的灯具之外,我们在旁边也展示了一组比较简单粗糙的小铜灯,那我们想,这样的灯具,应该是普通百姓使用的了。 那除
了我们的陶灯已经小铜灯之外,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件灯具,这件灯具可以说是充满了科技含量。 整个灯的造型是一只大雁回首咸鱼,燕背上有一
个灯盘。灯油可以在灯盘中点燃。点燃后肯定会产生烟尘,而烟尘就顺着大雁的脖子流入腹中。大雁的腹部盛有水,而这些水则会净化一部分烟尘。
所以这是一件环保灯。并且灯盘上的灯罩可以来回旋转,他的旋转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方向并且还可以防风。同时,整个铜灯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
分都可以自由的拆装清洗。我们现在提倡科学环保,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就已经使用科学环保灯了。 汉代的科学文化成就辉煌,我们所熟
知的造纸术,地动仪,麻醉术等等,都为我们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象牙算筹,他是在算盘发明之前,人们所使用
的计算工具。横着一根代表一,数着一根代表五,严格遵从,十进制。 那除了我们的算筹之外,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灞桥纸,灞桥纸是当时用来包
裹铜镜陪葬所用的。我们都知道,东汉蔡伦造纸,而灞桥纸则是在西汉发明的。虽然在当时可能还不具备书写功能,但是却将造纸术向前整整提前了
两个世纪,而我们说,蔡伦,很可能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的造纸术。 除了造纸术之外,我们还在这里展示出了一组铜合叶,以及齿轮等等,他
们的作用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也体现出了汉代科技的发达。 提到汉朝,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民族,那就是匈奴。汉代和匈奴关系可以说分为三
个阶段。战争,和亲,战争。汉朝初年,由于连年的战争,汉朝的经济十分落后,所以匈奴入侵汉边境时,汉所采用的都是防御政策。而后通过和亲
延缓战事,不断的恢复发展经济。之后在汉武帝时期,时机成熟,一举打败了匈奴。而我们这个展柜中,展示的就是当时匈奴的一些器物了。 我们
知道匈奴生活在陕北地区,他们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所以匈奴所作的器物都非常的轻巧,便于携带。而且生活在草原上,与动物相接触,所以
展示出的题材大多与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相关。比如说这里有鹰虎相斗的场面,以及这里的虎驼相斗等等。 那么我们就去欣赏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一个黄金而制的金怪兽。 金怪兽可以说是一件黄金而制的奇怪动物了,你看他,羊的身子,鹰嘴,驴耳朵,蝎子尾巴,鹿的角。仔细看他的角你会
发现,它是由头对着头,身与身相连的鹿角所制成。一面鹿角八只,而两面就是16只,再加上他的尾巴还是一只鹿角,所以说这个小小的金怪兽身
上一共隐藏了17只小鸟。而我们仔细看时会发现,金怪兽的底座上有很多小圆孔,拿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啊,经过考证,金怪兽是当时匈奴首领
帽子上的装饰品,而小孔就是起固定作用的了。 其实,提到了匈奴,提到了战争,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汉代的陶俑。很多朋友来陕西后都去看了秦
兵马俑,而汉俑与秦俑相比,秦俑的身高非常的高大,基本上是在一米七八到两米之间,而汉俑则十分的小巧,只有三四十厘米左右。而同时,秦俑
可以说是千人千面,而汉俑则是千人一面,这是因为在当时,汉俑是用磨具制作而成的。大批量生产,省时省力。而第三点就是,在秦代,骑兵很少
,具史料记载,当时的骑兵仅有整个部队兵力的百分之二左右。而汉代的骑兵则是一个完整的方阵,他占据了整个部队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我们
观察发现这些汉俑的马,各个都是头小,臀圆,腿长。也是典型的西域良马代表了。 说到西域良马,我们就要说到谁,汉代时期的著名使臣张骞出
使西域。 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带领100人从长安出发,与联合大月汁夹击匈奴。张骞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磨难后,终
于到达了西域,但是这时的大月汁已国富民安,无意战事。虽然说此行张骞未达到最初的目的,但是他了解到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
俗等等,史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旅途。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派使团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
此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这里所展示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所作的沙盘模型。那么黄色的线代表第一次出行,而红色的线代表第二
次出行。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当时的国家大肉汁夹击匈奴,而在他行驶到河西走廊时,就是现在的甘肃祁连山这一带,被匈奴所俘虏。他在匈
奴一呆就是十年,娶妻生子,但是却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经过千辛万苦,逃到了大肉汁。也就是如今的阿富汗这一带。但是十年过去了,这是国家
早已国富民安,张骞没有说服成功,无奈回国。我们说张骞的出行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但是他对西域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极为的了解,回国后也
被封为了博望侯,就是见得最多,实得最广的人。张骞最初出使西域时带了一百人,到最后仅有两人生还。第二次出后西域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张
骞出生于我们今天的汉中城城固县这一带,他的墓葬,如今也在那里。我们说,张骞的出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当时的长安城成了名副其
实的国际性贸易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对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看路线延伸最远的方向,有一片海,黎海,他就是今天伊朗以及白俄罗斯
交界的位置了。 我们说中国的历史舞台可以这样来概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走过了统一的汉代,我们来到了战乱不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
期可谓是战乱不断,朝代更迭起伏。有时甚至是几个政权一起来并存。所以这一时期的物品呈现出了两个色彩。一个是具有民族融合的风情,一种则
是充满了军事色彩。 在三国鼎立时期,陕西一只是魏蜀两国的争夺之中。所以我们这里展出了当时的一组兵器。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一件,铜马刺。
马刺也称铁蒺藜,因为他无论怎么扔,都是三个面冲下,一个尖冲上。是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而且我们现在也在沿用,扎轮胎等等。在抗美援朝时
期,美国人就曾用它来扎过汽车轮胎。 那除了铜马刺,我们这里也展示出了一组弩机。其实在秦时期,我们就欣赏到了弩机。那么他是当时最具有
杀伤力的武器了。而在三国时期的弩机进行了改进,所使用的是连弩,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军事进攻能力。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西晋时期,中
国有短暂的统一时期。最后又形成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对立局面。在我们当时的陕西,陕北和关中地区都属于当时的北朝统治范围,而陕南又属
于当时的南朝统治范围。所以我们观察发现这组陶俑武士俑,都有不同的风格风貌。 那我们前面所看到的这一组很粗旷,很彪悍,是当时的北方武
士俑。而南方武士俑则非常的小巧,清秀一些。 那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武士俑之外,我们接下来看到的这组俑他非常的特别,因为无论是战
士还是战马,他们都披着厚重的铠甲。 我们之前说,在这一时期,战争是很频繁的,所以说在这一时期特殊的背景之下,士兵和战马都披上了厚厚
的铠甲,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同时,他们的负重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呢,交战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同时呢,我们在这一时期发现的陶俑,他的马鞍马
蹬十分的齐全,据说呢,马鞍马蹬是少数民族所发明的,所以甚至有些地区称马鞍马蹬为,中国鞋。 印章的使用在我们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而我们多使用的传统印章一般只有一个面,而我们这件印章啊,他比较特别,26个面,14个面都有印文,他的名字就叫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
组印。独孤信是印章主人的名字,鲜卑族的上层人物,也是西魏的名将。而整个印章他不仅面数很多,而他的材质叫什么呢,煤精。煤精是低等或者
高等植物腐烂于泥土中结成的晶体,质地坚硬,密度很高,一般称之为煤玉。 而他上面的印章都有什么作用呢,这就要提到独孤信的背景了。独孤
信不仅自身地位高,而且他的女儿也是毫不逊色。他有7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而四女儿则嫁给了唐朝
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所以啊,独孤信可谓是做了两代国丈以及一代太上国丈,所以人们也戏称它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当时职多权重
,所有的官职集中在一个体上,我们称之为组印。 在中间展柜中所展示的是安伽墓葬所出土的石门以及石榻。安伽是有粟特族人创建的安国,如今
的乌兹别克斯坦这一带。这个民族善于经商,活动在丝绸之路上。当时在中国政府担任的官职称之为萨保,就如同我们如今的驻华大使,管理粟特人
来华贸易等活动。那我们整个墓葬中发现了石榻和石门,却没有发现棺椁,我们想,他的尸体应该发在石榻之上,但非常奇怪的是,在墓葬发掘过程
中,他的尸骨却非常不规整的放在墓道之中。考古学家认为这很可能与他们的信仰有关。粟特族人信奉祆(xian)教,也叫拜火教,他们崇尚火
神。大家看上方有一个门额,而门额上展示的就是粟特族的一个祭祀场面。同时,石榻上也有关于墓主人生活的贴金壁画12副,主要有狩猎图,出
行图以及宴饮图。这座墓葬为我们研究粟特族的服饰,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个墓葬于2000年发掘,08年展出
,也是充满了异域风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这五胡是指匈奴,鲜卑,劫低腔等少数民族。来到中原之后啊,他
们与各民族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沟通。同时发现的文物也具有地方风情以及民族融合的特征。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枚印章叫做“晋归义羌王”,西晋
时期,一部分少数民族首领归顺了西晋王朝。西晋政府对这些人采取“怀柔政策”,给她们封官加爵。这枚印章就反映了这个史实。 同时我们看到
的这些陶俑,他们无论从服饰还是面相,都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第三位胡人俑,高鼻深目,是典型的湖人形象。 而旁边的这位风貌俑,风貌
呢也是当时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了。 那除了这些陶俑之外,我们可以看一下墙上的图板,叫做,陕西北朝的少数民族姓氏表。其实它就是
民族融合的另一种体现。在当时,少数民族会把自己的姓氏改成汉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不能排除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没有少数民族的血
统。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图板展示的是大夏统万城的遗址。大夏是当时匈奴的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王朝。定都于今天的陕北靖边县无定河对岸,
都城为统万城。那么历经1500多年,我们说统万城依然是非常的壮丽。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好的沙漠古城之一了。统万城城墙迄今为
止保存完好的原因与在当时筑成的苛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据说当时在筑城墙的时候分为两组人。一组人专门来筑城墙,一组人专门来验城墙。怎么
检验呢,城墙铸好一块之后,验城的人拿铁锥来刺城墙,如果能够刺进去一寸,会杀死铸城的人。如果刺不进去一寸,会杀死验城的人。于是,筑城
的人将城墙越筑越坚固,而验城的人也越刺越卖力。所以说,我们的统万城,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 这一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经济文化也
同样有所发展。在加之在当时民族融合的背景之下,所以这一时期所出土的文物也都有其独有的魏晋南北朝的特色。 那我们这里展示的是一组十字
髻女俑,他们的发型十字髻也是当时所流行的发型。而与汉代的女俑相比,他们的体态身形也更为丰满。 那我们说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都为隋唐的开放盛世,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这里还展示了一个镇墓兽,人面兽身,放在墓道里,保护墓道和墓主人安全。 这里我们还展出
了一个独角兽,我们说独角兽的角是用来专抵执法不公的人。所以他也被当作司法公正的象征。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将独角兽和獬豸作为司
法公正的象征。 而这个展柜中,我们就为大家展示了獬豸。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又
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每当他发现奸邪之人
时,就用角把他撞倒,然后吃进肚中。她能辩区直,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人们希望能从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而统治者们也需要一个精神武器来控制百姓。那么佛教呢,在汉代时期传入我国之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我们所看到的这位法显,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法取经的大师。他三岁被度为“沙弥”二十岁受大戒。65岁时,法显因深刻感受到由于戒律经典的缺乏,教徒们无法可循。所以法显毅然决然的决定西赴天竺,求取真经。发现共经历了13年,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终于在七78岁时回到了祖国。法显回国后,一直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在其生命最后的七年多的时间里,法显共翻译经典六部六十三卷。 而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这件物品叫做鎏金弥勒铜像。大家一定很好奇,因为大家印象中的弥勒是大肚弥勒,而这里的弥勒却如此清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还要从弥勒佛的起源说起。 弥勒是释迦摩尼佛的大弟子,是接替释迦摩尼的未来佛。弥勒佛的造型被中国化以后,就成了大肚圆圆,喜眉乐目,笑口常开的形象了。其实人们所熟悉的这种“大度弥勒佛”形象是由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的怪和尚契此为原型而塑造的。契此和尚长得又矮又胖,肚子非常大,经常用竹丈挑着个大布袋,面带笑容四处化缘。他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了这么一段偈(ji)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从此之后,他的模样就成了“大肚弥勒菩萨”的形象。人们常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来形容它。 在经历了近三百六十年的动荡后,中国再次迎来了大一统时代,下面请大家给我来第三展厅,了解我们陕西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期——隋唐。1
献花(0)
+1
(本文系南无阿理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