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
2024-04-28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份人口密度。根据人口学家预测,该省的环境人口容量呈上升
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省中部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植被②水源③交通④地形A.?①②?B.?①③?C.?③④
?D.?②④2.?根据人口学家预测,该省的环境人口容量呈上升趋势,其根本原因是(?)A.?草原环境转好?B.?交通条件完善C.?科
技水平提升?D.?能源开发增强【答案】1. D????2. C【解析】【1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图可知,该省为陕西省,该省中
部地形平坦,有多条河流,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②水源和④地形,D正确;植被对该地人口密度影响较小,①错误
;交通条件不是该地人口密度主要的影响因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该省的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草原面积分布较
小,A错误;交通条件完善有利于物资的运输,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科技水平提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于增加当地的资源总量,人口容量
上升,C正确;能源开发增强利于增加能源总量,但不是人口容量上升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
部,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高速扩张区由东向西移动,2010年后上游城市用地扩
张速度超过中游城市,2015年后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速度大幅下降。下图示意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用地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2020年位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用地最核心区的城市是(?)A.?上海、南京?B.?武汉、长沙C.?重庆、成都?D.?昆明、贵阳4.
?1990-2015年长江中上游地区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主要是因为(?)A.?农业用地价格较低?B.?城市用地需求量大C.?耕地资源
高效开发?D.?城乡空间结构调整5.?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用地的连片聚集程度最高,主要得益于(?)A.?人口过度扩张?B.?辐
射带动作用C.?产业结构升级?D.?城市功能疏解【答案】3?A????4. B????5. B?【解析】【3题详解】题目要求该城市
要位于城市用地最核心区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处于次核心区,昆明、贵阳属于微型核心区,上海、南京属于主核心区,A符合题意,B
、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题详解】长江中上游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用地需求提高,B符合题意。农
业用地价格较低不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的原因,山区低价便宜,但山区不是城市扩张区域,A不符合题意;耕地资源高效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
不会影响城市用地扩张,C不符合题意;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是指对城乡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如老旧院落改造、合村并
居等,不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展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5题详解】长三角地区地区已经形成围绕正上海的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在核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下,向周边地区进行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产业流,与周边地区不断加强联系,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的连片集群发展
,B正确;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资源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增长仍属于可控范围内,长三角地区
的人口不属于过度扩张。A错误;产业结构升级会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的质量,但对城市用地连片聚集程度影响小,C错误;城市功能疏解,部分职
能、人口、产业扩张,可以促进城市用地扩大,但其作用不如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D错误。故选B。【点睛】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大都市
基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等方式,实现对周围区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
思想观念等的辐射带动,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规
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
断增强、扩展。除此以外还和交通、政策等因素有关。?鄱阳湖(28°24''N~29°46''N,115°49''E~116°46''E)位于
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由湖口注入长江。作为典型的吞吐型湖泊,鄱阳湖每年4-9月为丰水期,10月一翌年3月为枯水期。草洲是鄱阳
湖水位下降后形成的特色植被景观,既是植物群落形态和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植物群落的重要陆生生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随着湖泊
水位的上升,鄱阳湖草洲斑块(?)①面积不断萎缩②形状趋于复杂③密度明显增大④景观连通度降低A.?①②?B.?③④?C.?①④?D.
?②③7.?枯水期,鄱阳湖成为越冬候鸟和许多特有物种觅食和栖息的主要生境,其主要得益于(?)①湖水漫滩,气候温暖②水落滩出,湖滩食
物丰富③水进草退,受人类活动干扰少④草洲面积广袤,栖息地空间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受季风影响,鄱阳
湖水位发生变化,最终会导致湖区草洲(?)A.?斑块周期性变化?B.?植物多样性演替C.?生境承载力稳定?D.?生境破碎化加剧【答案
】6. C????7. D????8. B【解析】【6题详解】随着湖泊水位的上升,鄱阳湖草洲斑块面积不断萎缩,①正确;湖水上涨,淹
没面积增大,形状趋于简单化,②错误;不少草洲都沉入水下,密度明显降低,③错误;水将草洲隔开,景观的连通度降低,④正确。综上所述,A
BD错误,C正确,故选C。【7题详解】枯水期,鄱阳湖成为越冬候鸟和许多特有物种觅食和栖息的主要生境,其主要得益于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落滩出,湖滩食物丰富,②正确;且枯水期,草洲面积广袤,栖息地空间大,越冬候鸟有充足的生存空间,④正确;湖水漫滩,气候温暖和水进草
退,受人类活动干扰少,都是丰水期草洲才有的特点,①③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8题详解】受季风影响,鄱阳湖水
位发生变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草洲斑块周期性变化,A错误;草洲斑块周期性变化,会使得水生植被和陆生植被不断演替,植物多样性演替,B正
确;生境承载力不稳定,C错误;不会导致生境破碎化加剧,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
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
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食物
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
境(如对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南省郴州市飞天山一高椅岭丹霞地貌以紫红色圆顶
岩丘景观为特征,与目前常规丹霞地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其构景岩层为含有一定盐类物质的风成沙漠相砂岩(孔隙度、渗透率较高),发育
巨型交错层理、小尺度的粒流层和波纹层等典型风成沉积构造。下图为飞天山一高椅岭丹霞地貌演化模式中某个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判断图中的A线(面)最可能指示的是(?)A.?侵蚀基准面?B.?海平面基准线?C.?地貌平衡剖面?D.?基岩基准线10.?推
测该地景观发育的顺序是(?)?A.?构造抬升→地表营力→沉积作用?B.?地表营力→构造抬升→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构造抬升→地表
营力?D.?沉积作用→地表营力→构造抬升11.?研究发现,该地陡崖壁发育着不同形态的蜂窝状孔洞,其主要原因是(?)A.?昼夜温差较
大,加剧物理风化作用?B.?植被稀疏,导致风力侵蚀作用较强C.?广泛发育河流,导致流水侵蚀较强?D.?沉积层孔隙大,利于盐类风化作
用【答案】9?A????10. C????11. D【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A线(面)连接图示深谷的底部,深谷为侵蚀地貌,则
据此可推知A线(面)应为侵蚀基准面,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从图示整体来看,从下至上,岩层的层理结构明晰,首先发
生的地质作用应是沉积作用,其次,图示为高椅岭丹霞地貌,海拔较高,应发生了地壳抬升;最后,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谷地、圆顶岩丘等,是风化
、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该地景观发育的顺序为沉积作用→构造抬升→地表营力,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构景岩层为含有一定盐类物质的风成沙漠相砂岩,孔隙度、渗透率较高;此地又位于我国湖南郴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
富,砂岩易发生盐类风化,所以会发育出不同形态的蜂窝状孔洞,D正确;昼夜温差较大,加剧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A错误;
该地位于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度高,风力侵蚀作用弱,B错误;蜂窝状孔洞位于崖壁上,崖壁上并没有广泛发育河流,C错误。故选D。【点睛】侵
蚀基准面,又称侵蚀基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
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咖啡树原是热带雨林下
的常绿灌木,性喜温暖、湿润、向阳至荫蔽环境,耐寒耐热,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拔1000~2000m地区。我国咖啡种植产区主要集中
在云南省。该省咖啡种植模式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其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咖啡生豆,但是该省早期咖啡终端消费产品较少。近几年来,世界上著
名的咖啡公司纷纷到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产业化、大规模化种植咖啡,一些种植园大规模砍伐森林,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以提高咖啡产量。下
图示意云南省咖啡种植区分布。(1)简述云南省种植咖啡的优势自然条件。(2)说明云南省早期咖啡终端消费产品较少的原因。(3)分析云南
省当前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可能产生的问题。(4)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省咖啡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1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
起伏大,海拔较高,生态环境好;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山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营
养物质积累;多山地地形,坡度适中,土壤排水条件较好等。?13.?缺乏咖啡深加工企业,精加工能力弱,咖啡产业链不完整,终端产品较少;
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弱;本地经济水平较低,居民咖啡消费能力弱,市场需求小;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知名品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早期居民未养成喝咖啡的习惯,消费动力不足等。??14.?种植园大规模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种植
结构单一,导致农业生态风险加大;市场波动大,影响当地农民收入。?15.?培育咖啡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
咖啡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咖啡产品的附加值;借助新媒体推广咖啡文化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咖啡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引入电商销售平台,兼顾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云南咖啡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对区域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工业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
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生态环境较
好;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高,光照充足;云南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该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
咖啡有机质的积累,咖啡品质较高;以山地为主,坡度适中,土壤排水条件较好,不会出现涝灾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省咖啡种植模
式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其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咖啡生豆”可知,该地咖啡种植以个体和家庭经营为主,缺乏深加工企业,咖啡的深加工能力较弱
,咖啡的产业链条不完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较少;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居民消费咖啡的能力较弱,市场需求量较小;当地咖啡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产品宣传力度较小,缺乏知名品牌,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
;我国居民对于咖啡的接受度较低,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消费动力较差等。【小问3详解】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咖啡种植业,会砍伐森林,导致植被
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发展咖啡种植业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发展咖啡种植业,会导致
种植结构单一,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降低,加剧农业生态风险;咖啡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当地农民收入波动较大。?【小问4详解】加大农业
技术投入,培育咖啡良种和品质,提高咖啡的产量;提高咖啡深加工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
,借助直播平台、抖音等新媒体,提高市场知名度,推广咖啡文化和知识,提高消费者对于咖啡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扩大消费群体;拓宽销售渠道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销售,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加剧,导致西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如强暴雨、沙漠洪水等)的发生频率、强度都在显著增加。2021年7月15日,塔
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发生小流域洪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西部盛行西北风,东部盛行东北风。下图分别示意1997-2017
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量变化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地理位置。(1)简述1997-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量的变化特征。(2)指出图中四
地最有可能成为此次洪水发生的位置,并说明理由。(3)评价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给该区域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4)从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为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提出合理性建议。【答案】13.?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日数较少,大致呈减少趋势;大雨雨
量明显增加,强降水频率增加。?14.?甲地。理由:位于天山阳坡,夏季气温较高,冰川积雪融化量大;沙漠内部盛行西北风、东北风,促使沙
漠不断向南、东、西方向扩展,导致沙漠北缘比沙漠东部、西部、南部更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温暖湿润的盛行西风(西南风)受天山阻挡,地形抬
升,易形成山地降水;支流上游河流数量多,汇水面积较大,来水量大。?15.?有利影响:降水增加,缓解水资源紧张态势;光、热、水资源增
加,作物产量增加;农业适宜生长区面积增加。不利影响: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提高;作物病虫害加重;冰川面积锐减?16.?建立水库、灌溉系统
来储存和分配水资源,以满足农业和畜牧业的需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提高植
被覆盖率,提高土壤保持能力;鼓励农民和牧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健全环境监
测体系,实时监测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关键指标。【解析】【分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
点涉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洪涝灾害、气候暖湿化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1997-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量变化示意图简述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
量年际变化幅度大,结合线性(降水量)可知,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日数较少,波动变化较小,结合线性(降水日数),大致呈减少趋势
;年降水量增多,降水日数减少说明大雨雨量明显增加,强降水频率增加。?小问2详解】甲地最有可能成为此次洪水发生的位置。理由主要从洪水
水体来源角度分析,甲位于天山阳坡,光照时间长,夏季气温较高,冰川积雪融化量大,冰雪融水较多;根据材料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盛行西
北风,东部盛行东北风,促使沙漠不断向南、东、西方向扩展,南、东、西相对较为干燥,导致沙漠北缘比沙漠东部、西部、南部更湿润,更易形成
降水;温暖湿润的盛行西风(西南风)受天山阻挡,地形抬升,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山地降水;甲处河流流经较多,支流上游河流数量多,汇水面
积较大,来水量大,易出现洪水灾害。小问3详解】评价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给该区域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有
利影响:降水增加,提供一定水资源,能够缓解水资源紧张态势;光、热、水资源增加,农业自然条件改善,农业适宜生长区面积增加,有助于作物
产量增加。不利影响: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提高,如暴雨等;暖湿化气候,病虫害繁殖加强,作物病虫害加重;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冰川面积锐减。
【小问4详解】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的合理性建议可以从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角度分析。从农业发展来看,当地水资源短缺,建立水
库、灌溉系统来储存和分配水资源,以满足农业和畜牧业的需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缓解水资源短缺;采取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保持能力,缓解荒漠化;可以进行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和牧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畜牧业生产方
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关
键指标,合理评估当地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二、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在新西兰的旅游方式中,最具小众轻奢体验感的为南岛高山观景火车(阿尔卑斯观景列车)。该
观景列车穿过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全程约223.7km,车窗透明面积大,每日仅对开一列,大概需要4.5小时,当前票价折合人民币约52
3.23元,其乘客多为外国游客。其连接南岛东海岸的基督城和崎岖的西海岸河畔小镇格雷茅斯,沿途可以欣赏平原农田、草原、雪山(冰川)、
陡峭峡谷、湖泊、河流、滩涂、森林等风景,被誉为全世界最佳的火车观光之旅线路。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高山观景火车线路。分析新西兰采用高山
观景火车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答案】有利条件:沿途景观地域组合好,旅游资源丰富;高山观景火车知名度高,对游客吸引力大;
沿途风景优美,游客体验感较好等。(答出两点)不利条件:山区开发程度较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满意度较差;车次少,票价较为昂贵,
旅游成本高;未能直接与其他交通方式畅通接驳,交通便利性较差;本国游客较少,远离国外游客来源地,市场需求不足。(答出三点)【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的旅游资源为背景,涉及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综
合学科素养。【详解】有利条件:由材料可知,沿途景观地域组合好,沿途可以欣赏平原农田、草原、雪山(冰川)、陡峭峡谷、湖泊、河流、滩涂
、森林等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高山观景火车知名度高,被誉为全世界最佳的火车观光之旅线路,对游客吸引力大;自然风光多样且沿途风景优美,
游客体验感较好等。不利条件:山区开发程度较低,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满意度较差;每日仅对开一列,车次少,票价523.23元
,较为昂贵,旅游成本高;由图可知,高原观光火车未能直接与其他交通方式畅通接驳,交通便利性较差;其乘客多为外国游客,本国游客较少,远
离国外游客来源地,市场需求不足。?[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耕地面源污染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由于农户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
膜以及其他田间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挥发或残留等过程,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大气酸化等生态环境污染问
题和食品安全危机。该污染已成为全球水污染与土地退化的主要根源。我国高度重视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均强调要加大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然而,当前中国耕地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15.?请为改善我国耕地面源污染提供合理的治理建议。【答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政策;鼓励并支持农民采用环保型农业技术;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能;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鼓励和支持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解析】【分析】本题以耕地污染为材料设置小问,涉及耕地安全问题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耕地保护的掌握,体现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详解】本题考查对耕地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该类措施建议类的题目需要先弄清楚问题所在,再对症下药。耕地面源污染的来源是来自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质,同时通过径流、渗漏、挥发和残留等造成污染,所以措施要从污染前的监管、污染源的治理(技术投入)、传播途径的治理、后期土地恢复及法制、意识提高等角度区提建议即可。针对污染前的监管,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政策,通过制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可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及时治理;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针对污染源的治理(技术投入),可加大宣传,通过农技站、科技下乡等方式,培训、鼓励并支持农民采用环保型农业技术。对于意识提高方面,可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