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丝绸之路文明(84)西方艺术史 ——走向现代-印象派和新艺术(八)
2024-04-28 | 阅:  转:  |  分享 
  
丝 绸 之 路 文 明 西方艺术史——走向现代印象派和新艺术(八) PPT编
辑:赵小鹏(昆仑六月雪) 2023年1月惊心动魄的西班牙斗牛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北立面,英国,1897—
1909年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柳茶馆内部装饰,英国,1903年 格拉斯哥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中心。苏格兰建筑师查尔斯·雷尼
·麦金托什是英国新艺术运动,也是格拉斯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他收到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和苏格兰男爵复兴风格的影响,将传统建筑简化为几何
形式,平衡了几何与有机风格装饰。彼得·贝伦斯,工业时钟,德国,1909年彼得·贝伦斯,达姆施塔特音乐厅的扶手椅和大门,德国
德国人通常将新艺术风格称为Jugendstil,即青年风格。青年风格反对新古典主义和历史折衷主义建筑,早期受到英国新艺术风格影响,
后期在德意志地区分离派的影响下,倾向于抽象和更多的几何形式。青年风格起源于慕尼黑,主要中心有魏玛、达姆施塔特等。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他将工业设计标准化,开创了现代公司logo设计的先河,和新艺术运动向现代设计过渡的重要人物。?d?n Lech
ne,应用艺术博物馆,匈牙利,1893—1896年康斯坦察赌场,罗马尼亚,1893—1910年 罗马尼亚的新艺术风格又称罗马
尼亚复兴或罗马尼亚民族风格(stilul na?ional roman),结合了法国的折衷主义建筑和罗马尼亚民间传统,从中可以看到
来自罗马尼亚本土、拜占庭、奥斯曼和俄罗斯的建筑和装饰元素。 奥匈帝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是维也纳分离派,上文已有介绍。除此以外,
还有被称为匈牙利分离派的,其代表是匈牙利建筑师?d?n Lechner。?d?n Lechner喜欢使用受马扎儿和突厥民间艺术影响
的瓷砖进行装饰,与工业化的铁部件相融合,对奥匈帝国的外莱塔尼亚地区新艺术风格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Hendrik Petrus B
erlage设计的橱柜,1898年Jan Toorop,代尔夫特色拉油海报,荷兰,1893年,Jan Toorop是一位印尼血统的
荷兰设计师 荷兰的新艺术风格称为Nieuwe Stijl(新风格)。不同于法国和比利时,荷兰的新艺术风格受到德国的青年风格和奥
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更强调几何形式,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木材以及爪哇的蜡染、纺织品,也对荷兰的新艺术有所影响。卡洛·布加迪,橱
柜,意大利,1895年伽利略·奇尼 ,花瓶,意大利,1896—1898年 意大利的新艺术风格又称自由风格(Stile Lib
erty)。自由风格建筑的风格并不统一,不过大多受巴洛克建筑影响,外墙装饰着华丽的雕塑或壁画。色彩缤纷的壁画、彩绘、陶瓷艺术以及雕
塑是自由风格的典型特征。路易斯·沙利文,沙利文中心入口,美国,1899年 在美国,玻璃和珠宝设计师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珠
宝品牌蒂芙尼创始人之子)对新艺术运动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又称为蒂芙尼风格。另一位代表是芝加哥建筑学派的
创始人路易斯·沙利文,虽然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开创者,但也设计了不少新艺术风格装饰。现代主义雕塑罗丹,青铜时代,法国,1877年罗丹
,思想者,法国,1880年 立体的雕塑并不适合表达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而且和绘画相比,塑造雕塑要费时费力得多,因此在19世纪
大部分时间,雕塑并没有发生绘画那样翻天覆地的改变。现代主义雕塑主要是由法国雕塑家罗丹奠定的,1880年,他赢得了为装饰艺术博物馆设
计青铜大门的委托,他设计的《地狱之门》受到波德莱尔和但丁文学作品的启发,描绘了人类在地狱受到的苦难折磨,标志着罗丹艺术风格的重大转
变(虽然他并没有完成这件作品)。罗丹,加莱义民,法国,1884—1889年罗丹,巴尔扎克像,法国,1890年 罗丹打破了传统
雕塑对装饰性和古典主题的强调,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人体,颂扬个性和肉体。他试图为雕塑注入朴实、原始的品质,传达强烈的心理状态。比起
雕刻,罗丹更偏爱塑形,因为柔软的塑形材料便于用双手感知表面的微妙变化,捕捉印象派那样瞬间的视觉效果。他的许多作品都刻意保持着未完成
的状态,雕像的表面粗糙不平,充满质感,具有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卡米尔·克劳黛,成熟时期,法国,1898—1913年安托万·布德尔,拉
弓的赫拉克勒斯,法国,1909年 罗丹的情人卡米尔·克劳黛以及学生安托万·布德尔也是现代雕塑成型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克劳黛早期
的作品颇有罗丹的神韵,据说一些挂名罗丹的作品,其实是出自克劳黛之手。由于那个年代对女性的忽视,我们很难完全了解到这位女艺术家的成就
。和他相比,布德尔的职业生涯就要顺利得多,他的作品相比罗丹更有理性和建筑性。马约尔,地中海,法国,1905年马约尔,Banyuls
-sur-Mer战争纪念碑,法国,1932年 半路出家的雕塑家马约尔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早年学习绘画,在高更的鼓
励下从事装饰艺术。年近40岁时,马约尔将事业转向雕塑领域,他的雕塑大多以女性人体为主题,特别注重雕塑的体积感和厚重感,造型简洁、概
括,赋予了古典雕塑以新的生命。在马约尔之前,雕塑大多服务于特定的主题和意义,从马约尔开始,雕塑开始从叙事功能中独立了出来,注重整体
的视觉呈现。圣尤斯顿火车站的铸铁顶棚,英国,1835—1839年,已重建建筑与工业革命19世纪末,随着钢铁产量的提升,各式各样的钢
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其中的一些摆脱了传统建筑的外形,展现出现代建筑的面貌。工业时代建筑1984年的圣潘克拉斯站顶棚,因为年久失修,已
经处于半废弃状态随着铁路的发展,1835—1839年,英国人首次在伦敦的尤斯顿火车站建造了铸铁结构的顶棚,跨度达到12米。
不到30年,英国人又在圣潘克拉斯火车站修建了跨度超过80米的桁架结构铸铁顶棚,上面覆盖着玻璃屋顶,是当时世界跨度最大,最广阔的室内
空间,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与此同时,无数穿山越水的路桥迅速建立,无不体现了工业革命的生产力跃进。伦敦海德公
园的水晶宫,英国,1851年,世博会后水晶宫被拆除搬迁到别处,最终于1936年被大火烧毁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 最能体现19
世纪工业革命的建筑,也许是巴黎埃菲尔铁塔和伦敦水晶宫。1851年,英国温室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为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场世界
博览会)设计建造了水晶宫。这座建筑以钢结构建造,覆盖着大面积玻璃外壳,长达564米,高39米,占地面积是圣保罗大教堂的3倍,令当时
的游客惊叹不已。世博会上亮灯的埃菲尔铁塔 欧洲大陆,1889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世博会建造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铁塔采用
桁架结构,重约7300吨,高度达到300米,在19世纪的世界建筑中显得格外鹤立鸡群。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建筑师
加尼叶、艺术家布格罗、音乐家马斯奈、文学家莫泊桑等人的联名反对,但在百年后,这座铁塔却成为法国的象征,预示着现代建筑摆脱旧有形式,
追求表现材料性质和几何外形的特征。现代主义建筑大洋彼岸的美国,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意料之外的开启了现代建筑的新篇章。为了重建城市
,芝加哥投入了大量资金,年轻的设计师大胆抛弃了旧有的建筑形式,广泛使用电梯、钢结构等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新技术,减少装饰,提升高度,
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威廉·勒巴隆·詹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美国,1885年,原建筑已毁路易斯·沙利文,纽约保诚大厦,美国,189
6年 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他率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奠定了芝加哥建筑学派实用主义的建筑风格。
他晚年的建筑越发抽象、轻盈,预示着20世纪玻璃盒子建筑的诞生。另一位建筑师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了10层楼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被
誉为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亨利·霍布森·理查森,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批发商店,美国,1885—1887年,原建筑已毁和上面两位相比,
出生于波士顿的建筑师亨利·霍布森·理查森风格更为古典。理查森受欧洲罗马复兴建筑影响,创立了所谓理查森罗马式建筑,结合了钢结构内核与
古典建筑的石砌外墙,风格雄伟简洁,具有极强的质感效果,他也参与了芝加哥的重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芝加哥罗比之家,美国,1909年沙利文的徒弟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理查森、沙利文一起被誉为美国建筑三柱石。赖特善于设计家居建筑,在美国中西部开创了“草原住宅”风格,以强烈的水平线条和中西部一望无垠的风景相呼应。据说,赖特建筑的空间设计受到了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的影响。谢 谢 观 看风情万种的西班牙女郎
献花(0)
+1
(本文系昆仑六月雪z...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