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中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对应学生用书第80页]任务一[任务导引]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催人奋进,“小二黑”们反抗封建婚姻的斗争令人欣喜,“芦 柴棒”们悲惨的生活引人同情……本单元的作品展现了革命斗争的不同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走向新生的伟大历程。[任务设计 ]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参考示 例](1)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最终成功。只有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 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革命胜利 后,罪恶的包身工制度彻底不复存在,当今的中国也不再“没有写处”……(2)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我们在讨论如何继承 和发扬革命传统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的先进思想全面武装 自己。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本领。③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加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深入农村基层工作,做好每一 份兼职,搞好每一次校外活动。④维护团结与统一,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⑤身体力行,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承 认并改正自身错误,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⑥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社会主义新道德,我们应特别注意以德服人。从现在开始,在努力提高自身 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铭记党的历史,以革命先烈为楷模,努力拼搏奋斗。任务二[任务导引]本单元 的课文,既有纪实性较强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也有以虚构为主的小说。阅读这些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完成下列研习任务。[任务设计]2.《记 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鲁迅为纪念牺牲的进步青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但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又各有特色。认真阅读这两篇文 章,用旁批的形式就这些方面作一些评点,与小组同学交流后,合作整理一个“批注本”,在班上展示。[参考示例]《记念刘和珍君》二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2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3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了。4……七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5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 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 行。7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猛士”既指刘和珍等人,也指鲁迅自己。2流血与牺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3此处 读出了作者的愤怒与无奈。4又点出了两点写作缘由:痛斥暴行、提醒庸人。5反动政府的行为如此卑劣,令人发指。6巾帼不让须眉,正是因为她 们的流血牺牲,让当时的人们看清反动政府的丑恶嘴脸,人们才奋起抗争。7“苟活者”指的是谁?《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 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1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 ,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 ,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2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 “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 像也有些这模样的。3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 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 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 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 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 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4不过朝华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 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 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华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 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 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 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5但他和我 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苍皇失措的愁一路, 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 ,自己背起来。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 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6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 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 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 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71回忆柔石。2此处突出柔石的善良,不愿与人争执。3柔石和方孝孺一样威 武不屈、舍生取义。4柔石的“迂”,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幼稚、简单、书呆子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一个纯洁善良、淳朴正直的人。他“迂”得可 爱。5“迂”是柔石最鲜明的特点: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 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6作者以自己的弱点反衬柔石的优点,突出他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7文章中对柔石的相关记叙和议论,体现了本文夹 叙夹议的特点。3.《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其中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真实的,但又运用了较多的文学手法,如塑造形象、刻画细 节、营造气氛等,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就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一篇札记。[参考示例](一)《包身工》 的新闻性体现在它的纪实性上。报告文学虽然不像新闻报道那样拥有即时性的特点,但它所叙述的确实是不掺杂夸张和想象的事实。就如夏衍的《包 身工》,夏衍为这一篇文章的创作,曾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曾说,调查结束后,觉得写成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只有将他们的生活情况 如实地报道出来,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他选择了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在叙事的过程中,第三人称是主要的叙事视角,所有有关包身工这一群体的 身体状况、生活环境、言行举止以及他人对他们的态度,类似于“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自来水龙头边 挤满了人”“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等的描写,都是以“叙事者”的视角客观描述的,没有夸张,没有过分的想象,也没有对人物进行过多的带 有主观情感的评价。报告文学虽然不是小说,但是不代表它在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时不可以运用文学手段,事实上,报告文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文学 性。《包身工》的写作手法具有明显的文学性。首先,它具有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记叙、说明和议论合理穿插,在夹叙夹议中展示包身工的真实生 活与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的语言增色不少。例如,包身工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与带工老板的“ 拷绸衫裤”的对比,包身工与墨鸭的类比等。此外,典型事例与生活背景的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与充满个性的生动语言,都显示了报告文学所具有的 艺术魅力。(二)《包身工》的新闻性和文学性《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新闻性体现在人物、事件、环境的真 实。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 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文学性体现在塑造生动的形象,运用个性化的语 言,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虽然本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事件,但是作者精心巧妙地安排材料,再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况,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发展和趋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感到触目惊心 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芦柴棒生病时,打杂的说:“ 假病!老子给你医!”打杂的向芦柴棒头上泼了盆冷水,寒冬时节,她反射地跳起来了,老板娘就笑着说:“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 ?一盆冷水就医好了。”两个人的话都表现了狠毒的本质。但又不完全一样,打杂的粗暴,而老板娘则显得狠毒而又阴险。文中比喻新颖贴切,说“ 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表现了包身工们没有半点自由的受压迫状态。《包身工》是夏衍经 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研究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准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 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4.《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 果,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的社会环境,说说人物的 典型性体现在哪里。[参考示例](一)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性(1)性格特征①她勤劳,心灵手巧。《荷花淀》一开场就写了水生嫂在编织 苇席,她能够非常快又非常好地编织完成,这是她勤劳、心灵手巧、善于持家的体现。②她贤良淑德。从水生嫂和自己丈夫水生之间的对话,我们看 到,她主动地承担家庭中的各种事务,对上照顾自己年迈的公公,对下抚养孩子。可见她身上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贤妻良母品质。③她深明大义,识 大体,顾大局。丈夫水生要去参加革命的时候,水生嫂并没有拖自己丈夫的后腿,虽然内心不舍得,但是水生嫂也没有阻拦,这是抗日时代一种深明 大义的做法。四个青年妇女要去探夫,唯独水生嫂沉着,“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足见她的冷静沉着。④她对爱情忠贞。水生嫂见到水生 回来,马上站起来去端饭,由此体现了水生嫂对自己丈夫的关心与体贴。水生要去参加革命了,水生嫂内心有很多不舍,手指不小心被苇草割伤了, 这实际上是水生嫂害怕水生在外面遇到不测而魂不守舍造成的。丈夫嘱咐她“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 可见她对爱情的忠贞。⑤她独立自强,乐观,勇敢。水生把家庭托付给了水生嫂,水生嫂也没多说什么,虽然担心和失落,但是她不怕,敢于把家庭 的千斤重担扛起来,这是她独立自强性格的体现。探夫路上,突遇敌船,她们急中生智,窜进荷花淀,足见她的勇敢;归途谈话,则表现了她的不甘 落后等。(2)典型性水生嫂是抗日时期我国农村地区优秀女性的典型代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她们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 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她们既能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也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在后方以独特的形式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二)《小二黑结 婚》中的二诸葛性格特征:对横暴势力逆来顺受,愚昧落后,固守封建,忠厚善良,老实本分,爱子心切。《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作为封建的老 派农民形象饱受批判,但观照人物本身,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三重身份:巫者、父亲和农民,这三重身份的开掘对新世纪以来的农民形象塑造具有一定 指导意义。①封建迷信的“粉丝”。二诸葛是一个做过小生意的庄稼人,处在抗日战争年代,他还无法理解新政权,也无法适应新生活,更无法处理 现实中的矛盾,他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中。他的思想固化,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算命,认为这样可以逢凶化吉。但他所有的祈求行为却都源于对 自身利益的渴求。表面上顶着巫者帽子,实则是一个企图用封建迷信来获取利益的利己主义者。②爱子心切的父亲。无论是当小二黑被金旺兄弟押送 到区里之后产生的变相的恐惧和对于这一切祸因的解释,还是对小二黑被押送到区里后的遭际的预测,以及到区上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的理由,都可以 体现出他是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虽然二诸葛的所作所为在小二黑这里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愚昧,但某种意义上,他越是迷信,就越表明对儿子 的挚爱。③失职的耕耘者。他是刚开始转变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在旧中国的农村,苦难较多,而迷信就是人 们对苦难感到无可奈何时产生的。他的迷信思想,成为他的精神枷锁,他不知如何摆脱苦难,也不知这种苦难的根源。虽然他迷信、愚昧、守旧,但 也不失农民身上的朴实、善良、老实。二诸葛的形象对人们具有警示作用,他忠厚善良,但只要灵魂中的封建迷信得不到根除,自由婚姻就只能是纸 上谈兵。从他身上,我们认识到教育农民、改造农民的艰巨和紧迫。(三)黄新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性(1)性格特征①做事干练,有高度的警惕性 。“我”潜入村子接上关系后,她对择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体现了这一点。②关怀同志。给“我”窝头咸菜干饭,用宝贵的生命掩护“ 我”。③忠诚于党。愉快地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临别时拿出两块银洋缴党费,为保护党组织而牺牲了生命。④崇高的人性美。对女儿的哄词,临 被抓走时抱起孩子亲了亲,表明她同志情胜于母女情的革命理智。(2)典型性她是土地革命时期千千万万勇于献身的共产党员的代表,他们为了新 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拼搏!任务三[任务设计]5.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过很多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在政治课、历史课上也接触过不少革命斗争的事迹,同学们自己也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一些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以小组为单位,汇集这样的材料,分工协作,编辑一本红色作品集。为作品集拟一个恰当的书名,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还应考虑编排方式和装帧设计等。[参考示例](1)作品名称以史为鉴,不忘初心(2)分类标准作品集分为侵略史、革命史、奋斗史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标题分别是:侵略史是黎明前的黑暗,革命史是长夜后的曙光,奋斗史是应接续的使命。(3)编排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将每一部分的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罗列在相应位置。(4)装帧设计内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每页设置一篇对英雄人物事迹或历史故事的介绍,相关图片的位置根据每页介绍内容的多少确定。内文为彩色。封面主色为红色。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