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特效秘方验方大全汇编51
2024-05-13 | 阅:  转:  |  分享 
  


特效秘方验方大全汇编51



前言

本资料老中医辩证论治神效验方汇编51是我在学习老中医经验时的摘录,为了方便使用,编辑为小册子。朱永库老人不是医生,但是他酷爱学习中医,在学习中医中积累了很多资料,为了行善积德.现发表出来.供有缘人共享。(百 病 巧 治)



目录

内科病症 ;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脓疡 肺结核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 垂便秘胆囊炎胆石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毒性肝炎缺铁性贫血糖尿病失眠高血压病冠心 病中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自汗、盗汗腰痛遗精阳痿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

外伤、皮肤科病症; 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急性腰扭伤腕踝关节扭伤虫咬螫伤毒蛇咬伤痔疮烧伤冻疮毛囊炎疖 寻常痤疮疣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手足癣甲癣和甲真菌病灰 指甲手足皲裂鸡眼带状疱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

儿科病症; 新生儿黄疸脐炎鹅口疮婴儿皮肤褶烂尿布皮炎 婴儿湿疹外耳道湿疹痱子脓疱疮夏季热小儿肌 性斜颈小儿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小 儿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惊风婴幼儿腹 泻厌食症疳积佝偻病急性细菌性痢疾单纯疱疹 性口炎猩红热百日咳麻疹风疹水痘蛔虫病蛲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 急、慢性鼻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感冒  



病 因: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

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

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

  症 状: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

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

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维C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二)中药

  1.风寒感冒: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

煎服。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③藿香正

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

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

~3次,温开水送下。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

2~3次,温开水送下。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

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②

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③羌

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

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

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

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

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

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

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

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

寒较重者。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

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

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

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

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

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

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

寒。用于风寒型。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

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

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

型。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

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

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

出即愈。用于风寒型。

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

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

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⑦葱白头5个,生姜16

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

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

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

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

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

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

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

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三)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

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

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

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四)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

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

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

~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若风寒感冒鼻塞甚者,加迎香

穴;喉痒甚加天突;风热感冒加尺泽、少商。各穴均用提插泻法。每

穴留针15~20分钟,每日针刺1次。

  (二)耳针

  取穴肺、气管、内鼻、咽喉、颧。各穴均浅刺捻针,留针30分

钟。亦可用埋压法。

  (三)电针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合谷、肺俞、头维、迎香。每次取2~

4穴,用中等度脉冲电流,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四)灸法

  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太阳、足三里、外关。用艾炷灸、艾条

灸或温针灸,选取一种,每次20~30分钟,艾炷灸每次3~5

壮,每日1次。

  【防护】①淋雨或受风寒后,可用生姜9片,加少量红糖,用开水

冲泡后饮用,有防感冒的作用。亦可用葱白几小段和3~5片生姜加

1~2个大枣水煎服,以预防感冒。②风热感冒者不宜食用生姜、辣

椒等辛热食品,以免生热助邪。③应用针灸治疗后,可进温稀粥或多

饮热水,以助发汗祛邪。



发热



病 因:发热即体温升高,其口温在37.4~38.4℃之

间,称为低热,体温在39℃左右或更高,称为高热。引起发热的

病因很多,如感染(某部位炎症,以及结核病、败血症、疟疾、伤

寒、肝脓疡)、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败血症、药

物热、中暑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症 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若发热持续2周以上,又称

为长期低热或长期高热,根据引起发热不同的原因,尚可出现不同

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药物降温:小儿退热栓,适用于小热,塞入肛门内。成人

可口服芬必得或阿司匹林等。

  2.针对病因治疗,如为感染引起,可服用抗生素(请在医生

指导下选用)。

  (二)中药

  1.藿香正气丸或午时茶,日服2次,每次3~6克。适应于

寒湿内阻,发热、呕吐、腹泻等。

  2.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

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者,对寒湿型流感也有佳

效。

  3.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发热和感染性发热。

  4.银翘解毒片,每次4~6片,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

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5.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

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6.小儿39℃以上,可服紫雪,3岁以内可按成人量的1/

4~1/6服用(用量依小儿的年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

风抽搐病史者。

  7.小儿39℃以上,可用羚羊角1~3克煎汤,可分2~3

次服用。或用羚羊角粉,每次0.1~0.3克。用量依小儿的年

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风抽搐病史者。

  二、其 他

  (一)物理降温

  热水擦浴全身。有条件者可用热水浸泡洗浴。每日数次。

  (二)针灸

  取穴合谷、曲池、太冲、间使、大椎,采用泻法,必要时还可

针刺少商、委中穴放血以退热。另外,小儿可用金银花、连翘、桑

叶、菊花、竹叶、牛蒡子、黄芩、香菜、葱白或葱根、生姜各20

~30克,煎汤浸浴。每日2~3次。

 【防护】卧床休息,补充能量,调整水与电解质的平衡,鼓励多

吃水果或多饮汤水。积极治疗原发病。



头痛



病 因:头痛这一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均可见到,临床上可根据病因分为

四类。第一类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如偏头痛。第二类为继发性头痛,如外

伤后头痛、腰穿后头痛、感染中毒性头痛、急性青光眼、急性副鼻窦炎

等。第三类为急性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溢血、高血压脑

病等。第四类为慢性头痛,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

癔病等病均可伴有头痛。由此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由很

多疾病引起。

  症 状:头痛一症,根据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状也有所

不同。如偏头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头痛发作,发作

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发作过程

常是定型的。腰穿后头痛为裂开性,枕部最为明显,坐起时加重,卧下后

减轻或消失,持续时间数天,最长可达数月。感染中毒性头痛以发热头痛

最为常见。青光眼引起头痛自眼球开始,可渐向头部放射。额窦炎痛在前

额。上颌窦炎头痛在面颊和前额,筛窦炎痛在眼球后和颞颥部,蝶窦炎多

引致颅顶部疼痛。脑膜炎痛在整个头部,伴有发热。脑溢血为头痛伴肢体

瘫痪。高血压头痛,为间歇发生,大多在晨起与疲劳后发生。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病因治疗:根据引起头痛不同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症。

  2.对症治疗:止痛药如芬必得、颅痛定、延胡索乙素等,可根据病

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二)中药

  1.风寒头痛:①头痛遇风寒加重,鼻塞流清、浊涕。选用:川芎1

0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

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

服,每日1剂,对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头痛,尤为适宜。②九味羌活

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

痛,高热,头痛和鼻窦炎头痛,对寒湿型流感头痛也有佳效。

  2.风热头痛:①头痛头晕,咽干口渴,发热恶风。选方:桑菊感冒

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②双黄连口服液,

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头痛者。



  3.瘀血头痛:有外伤史,且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舌

有瘀斑。选方:①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

开水送下。②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

煎服。

  4.肝阳上亢头痛:①头胀痛,头晕,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脉

弦。选方: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黄丸10

克。②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30克(先煎30分

钟),黄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

日1剂。

  5.血虚头痛:头隐痛或掣痛,面色无华,心悸。选方:①十全大补

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黄芪30克,当归10克,蔓荆

子6克,水煎服。

  6.偏头痛:①川芎15克,全蝎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

克,水煎服。②全蝎、地龙、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

各1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7.民间小验方:①鳙鱼(大头鱼)头1个,生姜30克,米酒12

0克,将鱼头切块,用水半碗,同放沙锅内煮熟,趁热吃完。②生姜片1

20克,老葱头30克,鲤鱼头2个,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饭,一次

吃完。③猪脑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

均适宜于偏正头痛。④向日葵仁60克,母鸡1只,将鸡除去毛与内脏,

用水煮汤吃。适用于神经衰弱性头痛。⑤老鹰1只,去毛与内脏,加生

姜、米酒炖烂吃。⑥紫河车(胎盘)1个,川芎30克,先将胎盘洗净煮

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

次。⑦全蝎、细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

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经性头痛。

  二、外 治

  (一)外敷

  1.川芎、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调,贴两太阳穴。

适用于风热头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

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

小时后,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风寒头痛。

  3.青蒿子20克,苍耳子20克,雄黄2克,薄荷12克,将药物

捣烂加热,外敷贴太阳穴或痛处,适用于血瘀头痛及鼻渊头痛。



  4.白附子6克,葱白20克,生姜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太阳

穴,适用于偏头痛。

  5.薄荷叶20克,雄黄2克,白芷8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烂,

调拌面粉,外敷贴太阳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种头痛。

  (二)外熏

  蚕沙60克,僵蚕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

克,防风10克,将药物煎好后,倒入罐中,然后用一张纸封口,在纸上

方开一小口,把头痛处贴于小口处,药物蒸汽熏头部,每日1次。连续熏

15分钟。

  (三)外熨

  1.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

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2.玉米糠60克,陈艾叶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

姜2块,将药物捣烂加热,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萝卜叶20克,

将上药捣碎加热后,外熨烫头部,每日2次。

  (四)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药共研末,用纱布包

塞鼻内,适用于风热头痛。

  2.凤仙花子(急性子),闹洋花各等份,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将药

棉裹药末少许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头痛剧烈者。

  3.红皮白心萝卜1只,削如手指大,用竹针在萝卜端上刺一小孔,

孔内放冰片末少许,塞入鼻内,右侧头痛塞右鼻,左侧头痛塞左鼻,吸3

~4分钟,即可生效。

  4.樟脑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

末,调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百会。前额痛加印堂、阳白、

合谷;偏头痛加率谷、外关;后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头顶痛加太

冲,内关。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

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同体针,每次选用1~2对穴位,进针得气后,按电

针仪,选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

疗程。



  3.耳针:取穴神门、心、脑、枕、颞、额。毫针强刺激,留针20

~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脐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

即停。

  (二)按摩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额,一手拇指按揉其颈

后风府穴,2~3分钟,同时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颈后正中的皮肤,反复

3~5次。

  【防护】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于疲倦。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找出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咳嗽



病 因:咳嗽一症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急性咽炎、慢性咽炎、

慢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

结核、肺脓疡、肺癌等及异物或刺激性气体刺激呼吸道等,均可引起

咳嗽。

  症 状:咳嗽的表现与时间、轻重、痰量、痰色、痰质及季节

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百日咳发生于儿童,为一阵阵痉挛性咳嗽;支气

管哮喘的发作常和气候有关,除咳嗽外,伴有呼吸困难和哮鸣音;支

气管扩张、肺脓疡、肺水肿、肺结核(有空洞形成者)患者的痰量甚

多;肺炎可有铁锈色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癌等可咯

血痰;肺脓疡的痰有恶臭。中医将咳嗽一症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型。外感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之分,内伤又有痰湿犯

肺、肺虚咳嗽之别。其中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

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效慢,还需多方法结

合,标本同治。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炎: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先锋霉素Ⅳ,每次0.25~0.5克,每日4次,或选用其他抗生

素。

  2.止咳祛痰: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去咳片,每

次2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热咳:咳痰色黄质稠,或干咳少痰,伴咽干、喉痒。选方:

①蜜炼川贝枇杷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②虎杖20克,枇杷



叶6克,地胆草12克,桔梗6克 ,鲜梨2个,在药物煎熬时,放入

一定量红糖,然后去掉药渣,加入冰糖、猪油,用文火熬炼形成糖

膏,每日少许冲服。③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

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④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

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或兼气管炎者。

  2.寒咳:咳痰色白清稀。选方:①小青龙口服液,每次10毫

升,每日3次。②半夏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③通宣理肺

丸,每次1丸,每日2次。④青皮萝卜1个,白胡椒10粒,生姜5

片,煎汤服用。

  3.燥热咳嗽:痰少难于咯出,或痰中夹有血丝,或干咳无痰,

或咽干口渴。选方:①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

百合10克,生地黄1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

②鲜萝卜80克,麦芽糖30克,桑白皮15克,车前草15克,紫

金牛6克,将药物煎后,加入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4.痰湿犯肺: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胸脘作闷。选方:①陈

皮、半夏各10~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

服。②鲜枇杷叶30克,煎熬浓缩成膏剂。日服2~3次,每服9~

15克。③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

  5.肺虚咳嗽:起病缓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喘或咯

血,口燥咽干。选方:①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

贝母末6克 ),与梨拌匀,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食用。每天分3

次食完。可连续食用至病愈。亦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②生怀山药

(去皮切片适量),雪梨(去核)3个,蜂蜜少许,将前二味煮水两

碗,调蜂蜜吃。③沙参15克,玉竹、麦门冬各12克,桑叶、生扁

豆、天花粉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6.久咳不止:①用百部、枇杷叶各120克,川贝60克浓

煎,去药渣,加入蜜2000克,熬膏,每次1匙,每日3次,或不

时取用。②百部100克煎膏,加入蜜1000克,不时取服。③百

部10克,生姜5克,煎汤,加蜜代茶,每日1剂。④白及、白果

(去皮)、川贝母各50克,共研细末,分成40包,每日早、晚水

煎1包,以此沸汤冲鸡蛋1个,空腹饮下,连服40天。

  7.民间小验方:①感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 ,白胡



椒9粒,麻黄少许,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

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或用玉米须、陈皮各适量,水煎

服。②百日咳:生梨、生藕、荸荠各100克,生姜50克,紫苏2

5克 ,先将梨、藕、荸荠、生姜切碎,捣烂绞汁,再将渣和紫苏加适

量的水共煎8~10分钟后绞汁,与第一汁合并煎沸,滤净装入保温

瓶内热服。③支气管哮喘:蛤蚧60克,紫河车60克,炒五味子2

4克,地龙74克,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备用,每次服6

克,每日服2次,服完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④小儿顽固性咳喘:

黄药子10克,大枣10枚,冰糖20克 ,先将黄药子、大枣用水煎

2次,取汁混合,加入冰糖,浓缩至150毫升,1日内分数次服

完,隔日1剂。⑤柚子皮300克,百合125克,白糖120克 ,

将上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

服3个柚子为1个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时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⑥肺脓疡:芦根100克,冬瓜子90克,加水共煎代茶饮。或薏苡

仁200克,百合50克 ,水煎分3次服完。⑦肺结核:鱼肝油1

瓶,白果仁56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天以

上,每次4粒,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

或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⑧急、慢性支气管

炎: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天,过滤,每次

10克,每日2次,10分钟内可见效。⑨满山红、蒲公英各10

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

黄柏1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

每次服100毫升。⑩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

克,加水1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

2000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

10~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

  二、外 治

  (一)热熨法

  虎杖根20克,枸杞根12克,枇杷叶20克,车前草10克,

艾叶20克,瓜蒌藤20克,生姜10克,将药物捣烂,加入食盐炒

热,然后热熨胸、背、额头、足心等部位。

  (二)外敷法



  萝卜叶20克,地松12克,桑枝10克,棕树根20克,将药

物捣烂取汁,调拌芝麻油或蛋清,外敷贴肺俞、列缺、天突等穴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肺俞、列缺、天突,若风寒者加风门、合谷;风

热者加曲池、大椎;痰浊阻肺者加丰隆、膻中;咳血者加孔最、膈

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5~30分钟。

  2.耳针:取穴肺、气管、神门,用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一旦感受风寒后,应尽早治疗,积

极治疗原发病证。



支气管炎



病 因: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常因身体

抵抗力下降时,受病毒、细菌感染、或烟雾、寒冷刺激而成。慢性

者以老年人多见,病情迁延不愈,时常反复感染。

   症 状: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

或黄,或稀或稠。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慢

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

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辨证分型:中药

治疗见“咳嗽”一症。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控制感染:①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2片每次,首次量

加倍。②先锋霉素IV,每次0.5克,每日4次。螺旋霉素片,每

次0.3克。③乙酰螺旋霉素片,每次0.3克,每日4次。

  2.止咳、祛痰:①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②复

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丝瓜藤液:秋后在离地不高处,剪一段丝瓜藤,套上一个

瓶子,茎断处有汁液流出,瓶满再换,滴尽为止。每日饮用数次,

每次1小杯(鲜嫩丝瓜捣烂绞汁,生饮亦可)。用治急、慢性支气

管炎咳嗽痰喘症。

  2.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

碗,煎熬成3碗,分4次服,一日服完。用治久咳胸痛,痰浓味

臭,气促而喘症。

  3.甜杏仁9克 ,鸭梨1个,将鸭梨洗净挖一小洞,纳入杏

仁,封口,加少许水煮热后吃梨饮汤,每日1次。用治慢性支气管

炎咳喘。

  4.鲜白萝卜0.5千克,洗净带皮切碎,绞取汁内服,用治

急性气管炎咳嗽症,连服5~7日见效。



  5.芥菜子10克,萝卜子15克,橘皮10克,甘草10

克,水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

  6.茄子根、红糖各适量,将茄子根洗净,切碎,煎浓汁,调

入适量红糖,每次服50毫升,每日2~3次,10日为1个疗

程,连服3个疗程,治慢性气管炎。

  7.大蒜20头,瘦猪肉100克 ,盐、酱油、食油各适量,

将蒜去皮洗净,猪肉切片,锅置于旺火上,油热放入猪肉煸炒,下

蒜瓣再炒片刻,放入调料翻炒即成。用治支气管炎咳喘症。

  8.佛手、姜半夏各10克。砂糖适量,水煎去渣,加糖温

服,分早晚2次饮服。

  9.鸡胆3个,白糖适量,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1日分2

次服,连服5日为1个疗程。

  10.菠菜子、萝卜子、白茄子各100克,共炒研成细末,

每服15克,1日2次。

  11.橘皮泡后当茶饮,常饮有效。

  12.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贝母末6

克),与梨拌匀,加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服用。每日分3次服

完。可连续服用至病愈。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3.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日,过

滤,每天2次,每次10克,10分钟内可见效。

  14.满山红、蒲公英各10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

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黄柏120克,加水2000

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用于

急、慢性气管炎。

  15.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克,加水1

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2000

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10~

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用于急、慢性气管

炎。

  16.将海带洗净,切成小片,用开水连续浸泡3次,每次约半

小时,再拌入适量白糖,每天早、晚各食1次,连服7~10日,

适用于痰黄稠不易咳出者。



  17.鲜葡萄1500克洗净,白酒500克,冰糖500克,

一同放入容器内浸泡(夏天泡,冬天用),每次量不限,每日4~

5次,适用于慢性气管炎。

  18.每日早晨起来后和每晚睡觉前各喝一口香油,适用于慢性

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重者,可缓解咳嗽气急。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将上药用纸卷成香烟样,

烧烟吸之。

  2.款冬花、雄黄、艾叶各30克 ,共研细末,用纸卷成香烟

样烧烟吸之。以上两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如有个别病人吸后二

三天咳嗽加剧者,亦不要中断吸药,但应适当加以休息,并忌食

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敷贴法

  罂粟壳或五味子适量,研为细末,将药末放胶布中心贴脐部及

肺俞、膏肓、膻中、气海等穴。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定喘、天突。若外有风寒加风

池、风门,并可加灸。外有风热加大椎、曲池,用泻法。急性支气

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15~2

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电针

  取穴参照体针疗法,取4~6穴,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治疗

仪,选中等量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耳针

  取穴支气管、咽喉、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用毫针刺,

每次选2~4穴,留针30~5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

为1个疗程。慢性支气管炎可埋针或用王不留行子贴压,每次选一

侧耳穴4~6个,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

  (四)灸法

  1.艾卷温和灸或温针灸:取穴同体针,每穴灸20分钟,每



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2.白芥子灸:取神阙穴,用白芥子若干研末备用,神阙穴常

规消毒后,填入白芥子粉,将鲜姜1片盖于药末上,上置大艾炷施

灸。每次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

7日。以上灸法适应于慢性支气管炎。

  【防护】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工间操、太极拳)。②

防治感冒:食醋,室内蒸熏有一定预防作用。每立方米以食醋2~

10毫升,用水1~2倍稀释加热熏蒸,每次1小时,每日或隔日

1次。③戒烟



支气管哮喘

 

病 因: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多发于体质过敏的人,

其次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常、过度劳累等诱因而引

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

多。一般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大类。

   症 状: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发作时

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外源性哮喘与吸入某些外界致敏源有关,

发作季节以春秋为主,幼年发病以哮喘为主,缓解期无症状。内源

性哮喘以冬季发作为主,成年发病,伴有支气管感染症状,如咳

嗽,咳痰等。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严重呼吸困难,以致虚

脱、大汗、脱水或青紫,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治 疗

  一、内 治

  本病缓解期或轻度发作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西药

  1.支气管扩张剂:麻黄素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氨

茶碱0.1克与苯巴比妥0.015克合用,每日3次,口服。

  2.祛痰剂: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上药

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抗生素: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二)中药

  1.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2.竹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

  3.红参50克,蛤蚧1对,沉香粉15克。前两味烘干,研

为细末,与沉香粉和匀,密封备用。每次2~5克,每日2~3

次,温开水送服。

  4.墨鱼骨(海螵蛸),红糖少许,将墨鱼骨晒干,用小刀刮

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用治哮喘痰多。

  5.南瓜5个,鲜姜汁60克,麦芽1500克 ,南瓜去子

切块,入锅内加水煮至烂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

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50克,严重患者早晚

服用。



  6.猪板油120克,麦芽糖120克,蜂蜜120克 ,将

上述三味熬成膏,每日服数次,每次1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

咳即止。常服病可根除。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7.龟血、白糖各适量,将龟血与白糖调匀,开水冲服,每次

3汤匙,每日1次。

  8.柚子皮1个,百合125克,白糖125克 ,将上三味

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

柚子为1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期间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9.白果仁20克,蜂蜜适量,将白果炒去壳,取白果仁加水

煮熟,捞出放入碗内,加蜂蜜调匀服食。

  10.蛤蚧1对,生晒参或白参1支(约10克),冰糖30

克 ,将蛤蚧的头足剪去,然后将蛤蚧折断,放在一大碗里,倒入

清水浸泡2小时后,放入生晒参和冰糖,将碗放入蒸锅内,用中火

隔水蒸半个小时以上即可。每年立春后和冬至各服1剂,分2日服

完,早晨空腹服,晚上睡前服。

  11.蚯蚓15克,杏仁70克,核桃仁20克,水煎服,每

日1剂。

  12.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蜂蜜、香油各500克,川

贝母150克,将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川贝共研细末,加蜂

蜜、香油调匀即可。每次饭后服7.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

服。一般3剂即可见佳效。

  13.将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用蜂蜜封好后保存

6个月,待秋冬时打开食用。每日吃1~2头;或将大蒜瓣去皮,

洗净晾干,用刀拍烂,放入瓶内,用蜂蜜浸7天,每日适量佐餐服

用。

  14.豆腐200克,红糖100克,生姜10克,水煮,每

晚睡前服。

  15.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

煮沸,每日分2次服用。

  16.鲜南瓜500克(去皮),红枣去核,红糖适量加水煮

烂,每日食用.

  17.海蜇200克(洗净),猪血300克,炖熟食用,每



日分2次服完。

  18.海蜇200克(洗净),荸荠、胡萝卜各300克(连

皮切片),共入锅炖烂,每日早晚分服,2日服完。

  19.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米糖(即

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时,

每日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日晨起热开水

冲服。适用于治慢性寒喘,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者。

  20.鲜芦荟150克,优质白酒(60%)1000克,装

入瓶内浸泡3日后服用。每次25~30克(有酒量者,饮用量可

稍大些,但不宜过大),每日3次,可边喝边往瓶内续酒,至酒中

无苦味,再重复浸泡。

  二、外 治(一)穴位敷贴法

  1.炒白芥子、炙麻黄各4克,炙款冬花、桔梗、玄胡、细辛

各3克,甘遂2克。以上共研细末,再加入冠心苏合胶囊内药粉6

克 调匀,用姜汁调成膏状。以上为1人1次量。先用艾条在背两

侧定喘穴至肾俞穴之间进行温灸,然后将药膏贴于定喘穴、肺俞

穴、膈俞穴,用胶布固定。每天贴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2.桃仁、杏仁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白芥子6

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足心,12~24小时后取下,连

用1~3次。

  3.生姜1/3、芋头2/3量,去皮(不可沾水),磨成

泥,加入与生姜同样量的面粉,使其糊浓稠,于睡前敷于胸前,敷

盖固定,第二天起床后取下,连用7日。

  (二)穴位割治法

  膻中、肺俞、喘息、定喘、中脘、玉堂、手掌大小鱼际之间、

中指间根部。上述穴位选1~3穴,局部消毒后割开约0.2厘米

小口,挤出黏液,无菌纱布固定。

  (三)发泡疗法

  麝香1~1.5克,大蒜30~60克。于农历五月五日 正

午,令患者伏卧,将第7颈椎棘突至12胸椎棘突中线皮肤洗净,

麝香研为细末,均匀地撒在其上,继将大蒜捣成泥状,覆盖于麝香

上,约60~120分钟,将麝香和蒜泥取下,局部皮肤即出血,



或有烧灼疼痛感,少数并发水泡。清洁局部皮肤,涂以硼酸软膏,

覆盖纱布,胶布固定。10~15天贴1次,连贴2次。大部分敷

1次即效,连贴3年可巩固疗效。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膻中、天突、定喘、肺俞、孔最。若实证配尺泽、太渊;

虚证配肾俞、气海、关元、太渊、太溪。发作期及实证用泻法,或

先泻后补,寒饮可加灸。缓解期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次取6~8

穴,留针20~30分钟,发作期每日1次或1日2次,缓解期隔

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膻中。每穴每次灸3~5壮,

发作期每天灸1次,6次为1个疗程;缓解期10日灸1次,3次

为1个疗程,一般于伏天施用此法。

  (三)耳针

  取穴气管、肺、喘点、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咽喉。

取3~5穴,毫针针刺,快速捻转,留针1~4小时埋针,每日1

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有过敏性病史者,应积极查明与发病有关的过敏

源,尽量避免接触。②若哮喘发作剧烈,呈持续状态应及时送往医

院,进行合理治疗及抢救。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及上呼吸道感

染。④加强冬病夏治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可参前)

 

支气管哮喘





病 因: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多发于体质过敏的人,

其次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常、过度劳累等诱因而引

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

多。一般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大类。

   症 状: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发作时

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外源性哮喘与吸入某些外界致敏源有关,

发作季节以春秋为主,幼年发病以哮喘为主,缓解期无症状。内源

性哮喘以冬季发作为主,成年发病,伴有支气管感染症状,如咳

嗽,咳痰等。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严重呼吸困难,以致虚

脱、大汗、脱水或青紫,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治 疗

  一、内 治

  本病缓解期或轻度发作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西药

  1.支气管扩张剂:麻黄素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氨

茶碱0.1克与苯巴比妥0.015克合用,每日3次,口服。

  2.祛痰剂: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上药

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抗生素: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二)中药

  1.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2.竹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

  3.红参50克,蛤蚧1对,沉香粉15克。前两味烘干,研

为细末,与沉香粉和匀,密封备用。每次2~5克,每日2~3

次,温开水送服。

  4.墨鱼骨(海螵蛸),红糖少许,将墨鱼骨晒干,用小刀刮

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用治哮喘痰多。

  5.南瓜5个,鲜姜汁60克,麦芽1500克 ,南瓜去子

切块,入锅内加水煮至烂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

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50克,严重患者早晚

服用。



  6.猪板油120克,麦芽糖120克,蜂蜜120克 ,将

上述三味熬成膏,每日服数次,每次1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

咳即止。常服病可根除。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7.龟血、白糖各适量,将龟血与白糖调匀,开水冲服,每次

3汤匙,每日1次。

  8.柚子皮1个,百合125克,白糖125克 ,将上三味

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

柚子为1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期间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9.白果仁20克,蜂蜜适量,将白果炒去壳,取白果仁加水

煮熟,捞出放入碗内,加蜂蜜调匀服食。

  10.蛤蚧1对,生晒参或白参1支(约10克),冰糖30

克 ,将蛤蚧的头足剪去,然后将蛤蚧折断,放在一大碗里,倒入

清水浸泡2小时后,放入生晒参和冰糖,将碗放入蒸锅内,用中火

隔水蒸半个小时以上即可。每年立春后和冬至各服1剂,分2日服

完,早晨空腹服,晚上睡前服。

  11.蚯蚓15克,杏仁70克,核桃仁20克,水煎服,每

日1剂。

  12.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蜂蜜、香油各500克,川

贝母150克,将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川贝共研细末,加蜂

蜜、香油调匀即可。每次饭后服7.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

服。一般3剂即可见佳效。

  13.将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用蜂蜜封好后保存

6个月,待秋冬时打开食用。每日吃1~2头;或将大蒜瓣去皮,

洗净晾干,用刀拍烂,放入瓶内,用蜂蜜浸7天,每日适量佐餐服

用。

  14.豆腐200克,红糖100克,生姜10克,水煮,每

晚睡前服。

  15.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

煮沸,每日分2次服用。

  16.鲜南瓜500克(去皮),红枣去核,红糖适量加水煮

烂,每日食用.

  17.海蜇200克(洗净),猪血300克,炖熟食用,每



日分2次服完。

  18.海蜇200克(洗净),荸荠、胡萝卜各300克(连

皮切片),共入锅炖烂,每日早晚分服,2日服完。

  19.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米糖(即

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时,

每日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日晨起热开水

冲服。适用于治慢性寒喘,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者。

  20.鲜芦荟150克,优质白酒(60%)1000克,装

入瓶内浸泡3日后服用。每次25~30克(有酒量者,饮用量可

稍大些,但不宜过大),每日3次,可边喝边往瓶内续酒,至酒中

无苦味,再重复浸泡。

  二、外 治(一)穴位敷贴法

  1.炒白芥子、炙麻黄各4克,炙款冬花、桔梗、玄胡、细辛

各3克,甘遂2克。以上共研细末,再加入冠心苏合胶囊内药粉6

克 调匀,用姜汁调成膏状。以上为1人1次量。先用艾条在背两

侧定喘穴至肾俞穴之间进行温灸,然后将药膏贴于定喘穴、肺俞

穴、膈俞穴,用胶布固定。每天贴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2.桃仁、杏仁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白芥子6

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足心,12~24小时后取下,连

用1~3次。

  3.生姜1/3、芋头2/3量,去皮(不可沾水),磨成

泥,加入与生姜同样量的面粉,使其糊浓稠,于睡前敷于胸前,敷

盖固定,第二天起床后取下,连用7日。

  (二)穴位割治法

  膻中、肺俞、喘息、定喘、中脘、玉堂、手掌大小鱼际之间、

中指间根部。上述穴位选1~3穴,局部消毒后割开约0.2厘米

小口,挤出黏液,无菌纱布固定。

  (三)发泡疗法

  麝香1~1.5克,大蒜30~60克。于农历五月五日 正

午,令患者伏卧,将第7颈椎棘突至12胸椎棘突中线皮肤洗净,

麝香研为细末,均匀地撒在其上,继将大蒜捣成泥状,覆盖于麝香

上,约60~120分钟,将麝香和蒜泥取下,局部皮肤即出血,



或有烧灼疼痛感,少数并发水泡。清洁局部皮肤,涂以硼酸软膏,

覆盖纱布,胶布固定。10~15天贴1次,连贴2次。大部分敷

1次即效,连贴3年可巩固疗效。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膻中、天突、定喘、肺俞、孔最。若实证配尺泽、太渊;

虚证配肾俞、气海、关元、太渊、太溪。发作期及实证用泻法,或

先泻后补,寒饮可加灸。缓解期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次取6~8

穴,留针20~30分钟,发作期每日1次或1日2次,缓解期隔

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膻中。每穴每次灸3~5壮,

发作期每天灸1次,6次为1个疗程;缓解期10日灸1次,3次

为1个疗程,一般于伏天施用此法。

  (三)耳针

  取穴气管、肺、喘点、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咽喉。

取3~5穴,毫针针刺,快速捻转,留针1~4小时埋针,每日1

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有过敏性病史者,应积极查明与发病有关的过敏

源,尽量避免接触。②若哮喘发作剧烈,呈持续状态应及时送往医

院,进行合理治疗及抢救。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及上呼吸道感

染。④加强冬病夏治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可参前)

 

肺结核





病 因: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本病通过空气传染,病人咳

嗽、说话、打喷嚏都会把结核杆菌散布在空气中,特别是病人的痰

含有大量的病菌,吐在地上干后结核菌便随灰尘在空中飞扬,健康

人吸入,如果抵抗力不强就可发病。

  症 状:长期低热、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热、消瘦、食欲不

振、两颊潮红,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吐痰、咯血、胸痛等。病人

的表现可极不一致,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

有高热、大咯血、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

  治 疗:只有病情较轻而且痰中不含菌的患者才能在家治

疗。

  一、内 治

  必须请专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一)西药

  选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等药,应注意早期用药,全程治

疗,为防产生耐药性,应采用2种或3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

  (二)中药

  仅可作为辅助治疗用药。

  1.鱼肝油1瓶,白果仁50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

果仁浸泡100日以上。每次吃4粒,每日吃2次。可连续服用几

个疗程。

  2.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



  3.沙参30克与鸡蛋2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半小

时,加糖调味,饮汤食蛋。用治咳嗽痰中带血者。

  4.猪肺(或羊肺)1具,贝母15克,白糖60克 。将动

物肺洗净,剖开一小口,塞入贝母及白糖,上蒸笼蒸熟,切碎服

食。每日2次,有促进病灶吸收钙化的作用。

  5.鲜百合、蜂蜜适量。共放碗内蒸食,每日2次,可常服

食。能抑制结核苗扩散,促进病灶钙化。

  6.南瓜藤100克,白糖少许。加水共煎成浓汁,每服60

克,每日2次。用治肺结核潮热症。

  7.地骨皮15克,银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治低

热,神疲倦者。

  8.鲜蚕豆荚25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咯血。

  9.大蒜去皮浸于醋中7天,每服3枚,每日2次,可连续食

用。

  10.猫爪草60克,水煎,分2次服。

  11.僵蚕(研末)1~15克,白及(研末)2~5克。共

调服。治空洞性肺结核。

  12.仙鹤草20克,侧柏炭、阿胶各10克,共煎浓汁,分

4次服。治肺结核痰中带血。

  13.将新鲜百合捣烂,加水滤汁,用火煮沸,待凉后慢饮

之。野百合亦可,味道较苦,但功效更大,治肺结核咯血。

  14.将柿饼切开,掺入青黛粉3克,临睡前嚼食,对止咯血

有奇效。

  15.山萸肉20克,白术、生牡蛎各15克,水煎2次。将



药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治结核盗汗。

  16.白及120克,川贝30克,三七30克,薏苡仁24

0克 ,各分6份,前三味药共为细末,薏苡仁煮粥稀烂,加药末

1份内服,1日2剂,饭后服用。适用于痰咳有血丝者。

  17.川贝末3克,鲜菠菜500克捣烂,用白布绞汁,与贝

母调和,加鸡蛋清1个,搅匀,1日分3次服用。

  18.白鲜皮适量,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5~3克,

白开水送下。

  19.大蒜煮粥,加白及粉适量服用。

  20.芝麻、核桃仁、蜂蜜各250克,共为丸。每丸9克,

每日3次,每次1丸。

  21.猪肝切片焙干,研细末,白及研细末,各等量调匀,每

服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22.茶叶3克,柿饼3个,冰糖5克,将柿饼加糖煮烂后冲

茶服。

  23.白及、川贝各100克,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1

0克,冰糖为引,白开水冲服。适用于有咯血者。

  24.浮小麦30克,煅牡蛎24克,水煎。每日傍晚服,连

服1周。适用于有盗汗者。

  25.生大蒜去皮,每日嚼食6~7次,每次4~5枚。初食

时宜少,并以齿嚼,不用舌拌,久食则成自然。适用于干咳无痰,

日渐消瘦者。

  26.旱三七、白及各6克,薏苡仁30克,共研细末,每服

6克,每日3次。孕妇忌用。适用于喘咳吐脓血者。



  27.白及9克,研细末,百部15克,煎汤送服白及末,每

日1剂。适用于浸润性肺结核。

  28.蜈蚣数条,去头足,研细末,每次2~3克,每日2

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休息后,可酌情服用第2个疗

程。适用于空洞型肺结核。

  29.甲鱼1只,剁头取血,兑入适量热黄酒饮服,每日或隔

日1次,连服7~10日。适用于肺结核骨蒸潮热者。

  二、外 治

  外敷

  1.回生膏: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独角莲、守宫(壁

虎)、乳香、没药,上药各等量,共置香油中熬枯去渣,加黄丹收

膏,待温加入麝香,摊纸上备用。同时将膏药在火上烘软,外敷于

结核病灶在前胸、后背体表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大椎、肺俞、膻中

等穴。3日换药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2.五倍子、辰砂各2克,共研细粉,水调成糊状,涂于塑料

薄膜上,敷于脐窝,胶布固定,每日1次。治疗盗汗。

  三、其 他

  1.灸法:艾炷点燃,灸肺俞、膏肓、大椎、关元、脾俞、肾

俞穴。每穴3~5壮,隔日1次。

  2.五倍子、黄柏研末以水调如糊,涂抹脐部。主治盗汗。

  【防护】①小儿应接种卡介苗。②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

惯。③病人要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④每年作一次胸部X光线

透视检查

 

呕吐和腹泻





病 因:本病病因有两类,一为细菌或细菌毒素;二为饮食不节,

摄食过量有刺激性的,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发病以夏秋季较多。

  症 状:主要症状为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其中某一症状可能

表现得特别明显。起病时,患者腹部不适,以后发生腹痛,腹泻和

呕吐,呕吐也可首先出现。粪便一般为黄色水样,次数可能很多。

有时粪中有黏液、脓血(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时)。呕吐有时甚

为频繁,可吐出食物,甚或胆汁。此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寒

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例有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现象,

此时患者皮肤弹性降低,可有小腿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昏迷和虚

脱。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一般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和注意保暖,必要时禁食。

饮食最初24小时内,以米汤、稀粥等流质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

或饮糖盐水(250毫升开水中,加入白糖20克,食盐2克),

使每日尿量达1500毫升以上。对于严重失水和虚脱的病例,应

及时送医院,采取输液及其他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呕吐频繁或腹痛剧烈者,给予阿托品0.3毫

克。

  3.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黄连素2片,每日3次。氟哌

酸等均可选用。



  (二)中药

  1.保和丸:每次6~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藿香正气丸:每次5~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

服。

  3.蛇参(马兜铃)的根30~60克,洗净切片,白酒25

0克,泡7天后服用,每日2~3次,每次5毫升。适用于急性胃

炎。

  4.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

日1次。

  5.龙眼核(桂圆核)适量,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

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6.鲜马齿苋60~90克,水煎代茶饮,或加入适量红糖服

用,同时熟马齿苋可加大蒜泥、香油、盐、味精、醋适量,调拌服

用效更佳。

  7.红薯藤40克,每日煎汤1剂,分3次服用。

  8.鲜藿香叶、鲜苏叶20~30克,滚开水冲泡,盖紧盖,

待温度适宜时,代茶频饮。或二味鲜叶捣烂绞汁,开水冲服。

  9.韭菜捣烂绞汁,1小碗,冲汤,煮沸服。尤其适用于上吐

下泻者。

  10.石榴皮30克(小儿可酌情减量),每日1剂,水煎

服。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1.艾蒿叶少许,嚼后吞服,用白开水送下。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2.仙鹤草根5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腹泻较重者。

  13.茄子叶10余片,水煎服。

  14.灶心土(必须是烧柴草的,不可用烧煤的代之,否则有

毒)30~60克,煎汤,澄清后趁热服用。适用于呕吐、恶心较重者。

  15.柞树皮(或桦树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水泻者。

  16.石榴树叶60克,生姜15克,食盐煎汤代茶频饮。适

用于水泻者。

  17.盐橄榄9~12克,烧炭研细末,用白开水送服。或咸

橄榄核12克,烧炭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用,白开水送

服。

  二、其 他

  针灸

  取穴中脘、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若吐泻

腹痛,并见肢冷、汗出、面青暗、舌苔白腻、声低哑、脉或伏者,

宜加灸神阙、关元。

  【防护】①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尤其夏秋季更为重要。

②积极灭蝇、灭鼠、灭蟑螂。③症状严重者,应送医院诊治

 

慢性胃炎



病 因:慢性胃炎大多数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其他诱发本病的因素

有: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如有牙病时),摄食过于粗糙、过冷或

过热的食物,长期食用有刺激性的调味品,长期饮酒,以及长期服用对胃

有刺激性的药物。慢性胃炎一般临床可分为三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

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

   症 状:慢性胃炎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缺乏明显的特点,主要症状

有:①上腹部痛:为最常见,无溃疡病之规律性,无饥饿痛与进食后缓解

的特点,上腹部压痛范围亦较广泛。②腹胀:上腹部饱胀或全腹饱胀,进

食之后更明显,伴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

酸、舌苔厚腻等。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酸剂:可选用复方胃舒平或硫糖铝等药。

  2.萎缩性胃炎有胃酸过低或无酸者,可用0.5%稀盐酸5~10

毫升,每日3次,胃酶合剂10毫升,每日3次。

  3.猴菇菌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可连续服2~3个月。

  4.有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者,则补充铁剂(硫酸亚铁0.3克,

每日3次)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1次,肌注)。

  (二)中药

  1.气滞型:胃脘部胀满或胀痛,郁怒则痛,嗳气则舒。选方:

  (1)快胃舒肝丸(成药)每次服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2)木香6克,青皮10克,白芍药10克,枳壳10克,甘草3

克,水煎服。



  (3)青核桃(七月中旬采)3000克砸碎,用白酒5000克浸泡

20~30天,过滤。每次服10~15毫升,止痛效果好。可瓶装日

晒,至核桃酒变黑为止。

  (4)香附120克,醋洗7次焙干,研细末,良姜120克酒洗7

次,焙干研细末,拌匀,每次取1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冲汤,空腹

服用。忌食生冷、腥辣、黏硬等难消化的食物。

  (5)五灵脂、陈皮、香附、木香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糊为丸,如

绿豆大,每次5~7丸,每日3次。

  (6)橘核21个,瓦上焙干,研细末,热黄酒冲服。

  (7)鲜佛手15~20克(干品6~9克),滚水冲泡代茶饮。或佛

手、红糖各15~20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8)砂仁花、豆蔻花各2~3克,每日1剂,滚开水冲泡代茶。

  2.瘀血型:胃痛如刺,痛位固定,或食后作痛。选方:

  (1)三七粉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2)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丁香3克,水煎服。

  3.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生冷则不舒或痛加重。选方:

  (1)小建中合剂(成药),每次15~20毫升,日服3次,热开水

冲服。

  (2)理中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桂圆核2~3粒,连壳烧灰研细末,用热酒冲服。

  (4)棉花籽15~20克,水煎去渣,加烧酒半匙服下;或棉花籽适

量炒黄,研细末,每次2克,每日服2~3次;也可将新棉花籽炒黄研细

末,每次3克,每日1次,用酒送下,连服2~3日。

  (5)桂花子2克,研细末,玫瑰花0.3克,每日1剂,分2~3



次,用滚开水冲泡服用。或桂花、玫瑰花少许,滚开水冲泡代茶饮。

  (6)白芷2克,肉桂1克,甘草5克,每日1剂,略煎或用滚开水

冲泡,分早、晚2次服用,或痛时即服。

  4.阴虚型:胃脘隐痛或不舒,咽干,便干。选用:北沙参16克,

麦门冬15克,枸杞子10克,乌梅6克,白芍药12克,甘草3克,水

煎服。

  5. 民间小验方

  (1)馒头(去皮)1个,米醋120克,用馒头切片,以文火与米醋

共炒至焦黄色,每次食10~15克,每日2次。

  (2)猪肚1个,胡椒10粒,生姜5片,将猪肚用醋水反复洗净,纳

入胡椒和姜片,隔水炖烂,每日早、晚就餐吃。

  (3)胃痛吐酸:鸡蛋壳若干,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末,每日2

~3次,每次3克,饭前用开水冲服。

  (4)胃胀气痛:青蒜连叶7根,盐、醋适量,将青蒜切碎,用盐、醋

煮熟,胃胀痛时热饮。

  (5)胃寒痛: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每

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

痛时服用。

  (6)干姜10克 ,胡椒10粒,晒干研末,用开水冲服,1日2次

服完。或白胡椒、绿豆各等份,晒干研成细末,热黄酒送下,每次5克,

每日2次。

  (7)玫瑰花6克,香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痛时煎

服。适用于阵发性胃痛。

  (8)黄瓜蔸藤1小把,加水煎浓汁1碗,胃痛剧烈时顿服。



  (9)身上常自带些生花生米,自感烧心、反酸时,可随时细细嚼食,

可保护胃黏膜,抑制反酸。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

米糖(即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

时,每天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天晨起热开水冲

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者。也可治慢性寒喘。

  二、外 治

    1.敷贴法

  大黄、玄明粉、栀子、香附、郁金各30克,滑石60克,甘草、黄

芩各15克。上药共研为末,姜汁调成糊状,敷胃脘痛处,适用于烧灼性

胃痛。

   2.热敷法

  (1)生姜100克,面粉30克,鸭蛋清3个,将生姜捣烂和面粉拌

匀,加鸡蛋清炒热,敷胃脘部痛处,适用于虚寒型胃脘痛。

 (2)灶心土、葱白、吴茱萸、薄荷各等量,将上药和醋炒热布包熨患

部,适用于脾胃虚寒型。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若肝气犯胃者加期门、肝俞、

阳陵泉;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公孙;胃阴不足者加阴陵泉、胃俞、

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5~30分钟,10次为1个疗

程,疗程间隔3~5天。

  2.灸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

艾条温和灸,每穴艾条灸5~10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7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耳针:取穴胃、脾、肝、交感,采用埋压法。

  (二)按摩

  1.患者仰卧,医者以手掌着力,从病人右下腹开始,先顺时针,后

逆时针,各摩腹100次。

  2.揉按中脘、天枢、气海穴各1分钟。

  3.点压足三里、三阴交各1分钟。

  4.患者俯卧,术者提捏胃俞、脾俞、肝俞、肾俞,反复5~7遍。

  5.患者仰卧,术者再施摩腹法50~100次(患者接受按摩必须

是在空腹时进行)。

  【防护】①除去可能引起本病的原因,如烟酒、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及

粗糙的食物。②最好能吃易于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并且充分咀嚼

 

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 因:胃、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

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

生障碍和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螺旋杆菌感染,致使胃肠黏膜易受胃液

消化而形成溃疡。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可有多个溃疡。胃、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青壮年多见。

  症 状: (1)上腹疼痛,有下列特点:①慢性疼痛病史,呈周

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发作一般与季节转变,过度疲

劳,饮食失调有关。②一般都呈节律性疼痛。③进食或内服碱性药物多可

使疼痛缓解。④疼痛性质以饥饿样不适和烧灼痛为多见,亦可为胀痛、刺

痛。(2)伴有恶心、呕吐、嗳气、便秘及消化不良症状。(3)并发症

常可出现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癌变。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酸药物:服药时间一般以饭后1小时为宜。也可根据疼痛

规律而定,即在疼痛前半小时服用,胃溃疡一般在餐后0.5~1小

时服用,十二指肠溃疡在两餐之间服用。症状明显者,抗酸药物可每

2小时服1次,1日共服6~8次。可选用下列药品:

  (1)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毫升,引起便秘时,可同

时服用镁乳3~5毫升。

  (2)复方胃舒平,每次2~4片。

  2.减少胃酸分泌药物:可选用下列药品,每日3~4次,宜在

饭前0.5~1小时服用。



  (1)普鲁本辛,每次15毫克。

  (2)解痉合剂,每次10毫升。

  (3)阿托品,每次0.3毫克。

  (4)甲氰咪胍,每日剂量为1克,每次进餐时服200毫克,

临睡前服400毫克。

  (二)中药

  1.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选方:

  (1)小建中合剂,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

服。

  (2)党参15克,白术10克,炮姜10克,甘草3克,水煎

服。

  (3)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每次

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

疼痛时服用。

  2.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痛连胁部,嗳气则舒,泛酸。选

方:

  (1)黄连4克,吴茱萸1.5克,水煎服。

  (2)瓦楞子2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水煎服。

  (3)身上常自带些生花生米,自感烧心、反酸时,可随时细细

嚼食,可保护胃黏膜,抑制反酸。

  3.胃阴虚型:胃脘痛喜按,口燥咽干,大便结,南北沙参各3

0克,白芍药12克,麦门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4. 溃疡出血者

  (1)鲜藕2节,蜂蜜适量,将藕节切开一头,藕眼内灌满蜂

蜜,再将切下的一头盖上,蒸熟后吃,另一节藕切碎水煎渴汤。

  (2)云南白药0.2~0.3克,吞服。

  (3)乌贼骨9克,仙鹤草、生地黄各30克,水煎,每日1

剂,分2次温服。

  5.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梗阻:蜂蜜500克,白矾、苏打各1

20克,煎熬,每日饭前服1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为1个疗

程。

  6. 胃溃疡

  (1)花生油,每日早晚喝两小口,连续服用。

  (2)卷心菜适量捣烂取汁,略加温,饭前饮用,10天为1个

疗程。

  (3)豆油、蜂蜜(或白糖也可)各500克,将豆油先烧开一

段时间,然后入蜜搅拌,每日3次。每次1匙,饭前服用。

  7.十二指溃疡:鲜鸡蛋1个,蜂蜡3克 ,将鸡蛋打入碗中,

放入蜂蜡,蒸熟趁热吃下,每日1个,早饭前半小时服下,连服1个

月以上。戒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8.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也可用于胃炎疼痛)

  (1)刚长核桃仁的青核桃,带青皮18克,白酒(60度)2

50克 。将核桃切碎(或捣碎)装瓶,倒入酒密封,放阳光下,连

晒20~30天(夜晚放室内),酒由橙色变为黑色即可,纱布过

滤,密封存贮,越陈越好。用时内服5~10毫升。止痛效果尤佳。



  (2)仙人掌150克 ,去毛刺后捣烂成泥,加鸡蛋清拌匀,

放入陶瓷容器内,上锅蒸熟后,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21天为

1个疗程。

  9. 民间小验方

  (1)海蛤壳、生甘草各等分,共研细末,温水调服,每服10

克,每日2次。

  (2)乌贼骨、川贝母共研细末,以2∶1的比例和匀,每服3~6

克,温开水送服;或用鸡蛋壳粉与蒲公英粉以3∶2的比例和匀,每服3

~6克,每日3次。

  (3)饴糖、乌贼骨、白及各2份,陈皮1份,将后三药研细

末,每服5克,用饴糖调匀,温开水送服。以上多用于胃酸过多疼痛

者。

  (4)田七末3克 ,藕汁30毫升,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

鸡蛋打破,倒入碗中搅拌,将鲜藕洗净,榨取藕汁,下田七末、白

糖,再与鸡蛋搅匀,隔水炖热服食。

  (5)橡皮鱼(即孜孜鱼)适量,将鱼皮剥去,剔取鱼肉捣成

糊,用纱布挤汁生饮,每日1~2汤匙。以上用于出血者。

  (6)糯米100克,红枣8克,按常法煮粥,极烂,日常食

用。

  (7)海蜇500克,大枣500克,红糖250克,3味共煎

成膏状,每次1匙,每日2次。

  (8)干荷叶适量,烧研细末,每次1克 ,每天服2~3次。

或柚子皮适量煅灰,每次1汤匙,每日2~3次。或黍的麸皮适量焙



干研细末,每次用量可酌情掌握,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9)鸡蛋壳1个,大麦芽30克。将鸡蛋壳炒黄,研细末,大

麦芽水煎,冲服鸡蛋壳粉末。适用于常反酸胃痛者。

  二、外 治

  1.香附子30克,葱白12克,生姜12克,皂荚12克,食

盐80克,将药物炒热后,熨烫脘部,适用于肝胃不和胃痛者。

  2.灶心土、葱白、吴茱萸、薄荷各等量,和醋炒热,用布包熨

患部,适用于脾胃虚寒痛。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脘、足三里、胃俞。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瘀血停滞

者加血海、三阴交、膈俞;脾胃虚寒者加脾俞、公孙;呕吐者配以内

关。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艾灸5~10分钟,至穴

位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 天。

  【防护】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平时调养非常重要,首先生活要

有规律,起居作息有定时,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病之痊愈。②平时

宜吃少渣、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坚硬、油煎类、刺激性食物及酒

类、浓茶、香料、辛辣等食物。③少食多餐,有症状时更应注意。④常饮

用热豆浆,能帮助溃疡的愈合。便秘可服用蜂蜜



胃下垂



病 因: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

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所致。

  症 状:腹胀(餐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

(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

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

乏力、心悸、直立性低血压、昏厥等症状。

  治 疗:本病内服中药需持久,每个疗程一般都应在2~3个

月。

  一、内 治

  1.补中益气丸,每服9克,或补中益气汤,煎服,每日1剂。

3个月为1个疗程。

  2.炒枳实10克,炒白术15克,蒲公英9克,清水煎,二煎

混合,分作2次服,每日1剂。

  3.炒党参15克,炙黄芪18克,炙升麻5克,炒陈皮9克,

水煎2次,混合分作2次服,每日1剂,得效后,以此方10倍量,

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4.鲫鱼500克,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将鲫鱼洗净、

去内脏,同二味中药加水煎,待鱼烂熟后,食肉饮汤。每日2次。

  5.山楂15克,炒枳壳15克,水煎去渣,1日分2次服下,

应连续服用。

  6.猪脾3具,粳米100克,猪脾洗净,切片,放入锅中煸

炒,粳米洗净,加水同猪脾共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1次,半月为

1个疗程。

  7.猪肚1具,炒枳壳20克,砂仁10克,将猪肚洗净,纳入

二味中药,扎好,加水煮热,趁热食猪肚饮汤,分作4~6次服完。

  8.猪肚250克,白胡椒15克,将猪肚洗净切片,同白胡椒

共煮熟后分2或3次食用。

  9.乌龟肉250克,炒枳壳20克,共煮熟去药,可加盐或酱

油调食。

  10.笋鸡(童子鸡,以母鸡最好)1只,干姜、公丁香、砂仁

各3克 ,笋鸡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切小块,加入上药细末

炖煮,分2次吃完,每3天吃1只,一般用1~5只鸡即可收效。

  11.苍术研细末,每次9克,每天2次,连服15~30天。

  12.蚕蛹适量,炒黄焙干研细末,每次3~6克,每天2次,

白开水送服。

  13.黄芪500克,枳壳300克,焙干,共研细末,每次2~3

次,饭前白开水送服。



  14.鲜人球50克(去毛刺),洗净切碎,瘦猪肉30克,剁

碎,共煮熟服用,每天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5.黄芪10~20克,水煎服。或黄芪15克,煎汤去渣,

加粳米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调味,1次服用,或分早、晚服

用,可常食用。

  16.猪肚1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将猪

肚去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入锅内,加水文火煮

粥,早晚食用。隔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二、其 他

  (一)针灸

  1.取穴中脘、胃上穴、气海、足三里、内关、胃俞、关元。方

法:胃上穴用3寸毫针沿肌层透向气海穴,大幅度捻转,局部酸胀明

显或出现胃向上抽动的感觉后,留针20~30分钟。背部俞穴得气

后不留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中脘、气海。方法:将电极分别接于中脘穴、气

海穴,用较强频率,电刺激量变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灸法: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足三里。方法:艾条

温和灸,每穴艾灸5~10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二)按摩

  1.病人俯卧位,术者双手由患者的第三胸椎至第五腰椎两侧揉

捏2~3遍,用右肘尖分别在脊柱两旁按压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等穴2~3遍,双手掌根同时由腰部向背部快速弹性推按4~5遍。

  2.病人仰卧位,下肢屈曲。以下腹部为中心,术者用右手掌揉

腹,先顺时针方向揉20次,再逆时针方向揉40~60次。手法要

求深沉和缓,不宜过急过猛。

  3.用拇指点压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关穴各1

分钟。

 【防护】①注意少食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②放置

胃托。③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

 

便秘



病 因: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燥,或虽

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如病后气虚、肠

胃燥热、进食蔬菜水果太少、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等,但更多的是由于

不规则的排便习惯而造成的。老年人便秘多与气虚,体质虚弱,腹壁松

弛,消化功能减退有关。

  症 状: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便下常呈小粒,状如羊粪。时

有左下腹胀压感,伴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食欲

不振等。

  治 疗

  一、内 治

  1.玄参16克,草决明20克(炒微黄),放入保温杯中,用

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

  2.核桃肉200克,黑芝麻400克(略炒),将二味捣成

粉,每取20克,蜂蜜调服下,每日1~2次。

  3.菠菜200克,猪血150克,盐少许,将菠菜、猪血同煮

后加盐,服用。

  4.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用香蕉蘸炒至半生的黑芝麻

嚼吃,每天分3次吃完。

  5.黑芝麻、胡桃仁、松子仁各25克,蜂蜜适量,共捣烂加蜂

蜜调服。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

  6.松仁15克,粳米30克,按常法将粳米煮粥,后将松仁和

水研作糊状,入粥内,煮二三沸,空腹食用。

  7.松仁25克,火麻仁20克,瓜蒌仁25克,水煎,日服1



剂。

  8.牛奶250克,蜂蜜100克,葱白100克,先将葱白洗

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

用。

  9.生大黄15克,滚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热结肠燥便秘腹

痛者。

  10.番泻叶10克,滚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于热结便秘。

  11.柏子仁15克,捣烂,与50克粳米共煮粥,加适量蜂蜜

食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体虚肠燥便秘兼失眠者。可润肠通便,养

心安神。

  12.牛奶250克,早晨加热,空腹服下。对阴虚便秘者效

佳。

  13.鲜红薯叶300克,花生油炒,盐、味精适量。常服之,

适用于体虚便秘。

  14.苏子、麻仁各10克捣烂,与适量粳米共煮成粥,加蜂蜜

服用。适用于寒性便秘。

  15.生槐米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适

用于热性便秘。

  16.草决明15克,炒微黄后研细末,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

服用。适用于热性便秘。

  17.大麦糠适量水煎服,或大麦仁适量煮粥食盐用。适用于体

虚习惯性便秘。



  18.蜣螂虫(屎壳螂)3~7个,(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及蜣

螂虫大小而定),焙黄研细末,温开水1次送服。如大便仍不下,可

于服药后半小时再吞生豆油120毫升。适用于肠套叠、肠扭转等引

起的慢性不完全性肠硬阻。

  19.蜣螂虫1只,焙干,研细末,白开水冲服。

  20.早、晚饭前喝半小碗生土豆汁,一般2~3天可见效。

  21.蒲公英15克,水煎代茶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蒲公英

水煎,加红糖代茶服用。适用于老年性便秘。

  22.香油250克(或用豆油也可),1次服下,半小时后仍

不大便,腹仍痛,可再服150克(如仍不大便,应尽快送医院)。

适用于肠梗阻便秘。

  23.红薯500克 ,生姜2片,红糖适量,将红薯洗净,刨

去外皮,切成小块,加红糖和生姜蒸熟,早晚空腹食用。可治疗老年

人肠燥便秘及妇女产后便秘。

  24.韭菜捣汁1碗,加黄酒适量,白开水冲服。适用于习惯性

便秘者。

  二、外 治

  (一)内塞法

  1.葱白(小指粗)1根,蜂蜜少许,将葱白洗净,蘸上蜂蜜,

徐徐插入肛门内5~6厘米,再来回抽插2~3次,拔出,20分钟

即欲大便。

  2.鲜萝卜1根,盐少许,将萝卜洗净,用刀刮去表皮,使萝卜



光洁,削成纺锤状,长约7厘米,浸泡在50%浓度的盐水内7天,

用时慢慢塞入肛门内,约7分钟即可自行排便。

  (二)外敷法连须葱5根,生姜1块,食盐10克,豆豉10

粒。上药共捣成饼状,烘热后贴脐上,用胶布固定,良久可通,如不

通,可再敷。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留针15~30

分钟。大肠俞、肾俞一般点刺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

程。

  2.灸法:取穴神阙、关元、气海、天枢、肾俞。采取艾条温和

灸,每穴艾灸3~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

疗程。

  3.耳针:取穴直肠下段、大肠、皮质下、交感。采取针刺法或

埋压法。

  (二)按摩

  1.病人俯卧,术者先顺时针方向摩腹7~8分钟,再用右手

食、中、无名指三指指腹在患者左下腹有硬结的部位反复按揉5分

钟。

  2.病人仰卧,术者在背部两侧膀胱经俞穴,从肝俞推揉至腰

骶,往返数遍,然后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等穴各2分钟。

  3.按揉足三里、三阴交1~2分钟。

  【防护】①患者平时应养成定时解大便的习惯,多食蔬菜、水果等富



含纤维素的食品,少食高蛋白和辛辣刺激的食物。②习惯性便秘者,可每

天早晚服1~2匙蜂蜜,或每天吃1~2个香蕉,有一定预防作用

 

胆囊炎



病 因:胆囊炎临床常见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

种。女性发病率偏高,发病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发病原因主要

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及胆固醇代谢失常。

  症 状:急性胆囊炎可能是第一次发作,也可能在慢性胆囊炎的基

础上屡次发作,发作时病者常呈急性病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腹痛:

常发生于饱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剧烈,呈持续性,有时呈阵发性加剧,

开始时主要在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上腹,部分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

部。②发热:体温常在38~39℃之间。同时可兼见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腹胀和大量嗳气等胃肠道症状。慢性胆囊炎往往缺少典型症状,亦

可无症状,若无急性发作史,往往不易确诊,症状常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

胀,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适,持续钝痛,或有肩胛区疼痛,胃部灼热,嗳

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食油脂类食物后,症状可加重。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2)镇痛: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3次。

  (二)中药

  1.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3~5片,日3次。

  2.金钱草50克,大黄粉25~50克,茵陈蒿25克,木香

20克,郁金20~30克,黄芩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3.猪苦胆10只,龙胆草120克,大黄120克,郁金20

克,金钱草120克,将后4味药共研为细末,以猪胆汁泛丸,每日



3次,每次9~12克,饭前服,服完上药为1个疗程。

  4.地胆草(干)60克,冰糖30克,水煎温服,连服30天

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含油脂丰富的食

物。

  5.满天星(天胡荽),鸡矢藤、绵茵陈、虎杖、姜黄各15

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3~15剂。

  6.蒲公英、三叶鬼针草各50克,海金沙、金钱草各25克,

郁金20克,川楝10克。水煎浓缩至150毫升,日服3次,每次

50毫升。

  7.玄明粉、海金沙、广郁金等量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

克,吞服。

  8.玉米须、金钱草各30~50克,水煎代茶频饮。也可用于

胆结石者。

  9.鲜蒲公英60~90克,水煎代茶频饮。或蒲公英、败酱草

各30~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或鲜蒲公英、

粳米各60克,共煮成粥喝。

  10.郁金10克,元胡10克,茵陈、大青叶各20克,金钱

草、鱼腥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连服至愈。

  11.猪胆若干个,糯米面适量,用文火将米面炒黄,冷却后用

猪胆汁和面,制成稍大于黄豆的药丸,放于通风处干燥备用。每次1

5~20丸,每日2次。尤其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二、外 治



  (一)敷贴法

  白芷10克,花椒15克,苦楝子50克 ,葱白、韭菜蔸各2

0个,白醋50毫升。加工调成糊状,贴于上腹部中脘穴周围处。2

4小时换贴1次,可连贴2~4次。

  (二)耳穴敷贴法

  取穴胆、肝、十二指肠(双侧),用王不留行子3粒,置0.6

厘米方形胶布中,贴压于各穴,每天更换1次,压丸后次日要食猪蹄

及蹄汤以促进胆囊收缩。

  (三)热敷法

  芒硝6克,阿魏1克,麝香1克 ,共研极细末,敷于痛处,周

围以面粉糊围住(以防药味走失),上盖布一层,用热水袋置于其

上,使药气透入腹内,每日1次,每次熨烫2小时左右。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期门、中脘、胆俞、胆囊穴。若肝气郁结者加内关、足三

里、太冲;肝血不足者加三阴交、血海、肾俞。留针15~30分

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二)耳针取穴肝、胆、胃、神门、胸,采取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避免高脂肪,过量饱食及饮酒

 

胆石症



病 因:胆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郁积,

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且常由

综合性因素形成。常与慢性胆囊炎同时存在。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尤以中

年肥胖、多产妇女最多见。

症 状: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在饱

餐或高脂肪饮食后更为明显。发作时可见胆绞痛。患者常在饱餐或进高脂

肪饮食后数小时,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并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的剧

烈程度,疼痛常向右肩胛处或右肩部放射,同时可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

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绞痛发作后可出现轻度黄疸及发热。

治 疗:若发生胆绞痛时,应及时送往医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缓

解期可在家中治疗。

一、内 治

1.生大黄15克,木香15克,枳壳15克,金钱草30克(或茵陈3

0克),山栀12克,延胡索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鲜满天星,四川金钱草各60克,荸荠10个,水煎,每日1剂,连

服7剂。禁食油腻食品。

3.鲜满天星30克,鲜海金沙30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每日

1剂。

4.柴胡、黄芩、郁金、枳壳、姜黄、青皮、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

5克,山楂10克,川楝子12克,金钱草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

次服。腹痛重,加延胡索;呕吐,加竹茹,半夏;高烧,感染,加金银

花、蒲公英、连翘;湿热黄疸重,加茵陈、栀子、龙胆草。

5.枳壳、枳实、黄芩、金银花、芒硝(冲服)各15克,茵陈45克、

木香6克,大黄16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威灵仙、姜黄、虎杖、大黄(后下)、柴胡、木香各15克,鸡内金

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7.常食生姜可治疗胆石症。

8.金钱草、玉米须各30~50克(或二药各单独使用),水煎代茶频

饮。或金钱草、鲜蒲公英各60~90克,水煎代茶频饮。

9.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心、呕吐等症可在2~4天内缓

解,小结石可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大块、坚固结石,其效果较差,若

长期食用黑木耳,结石也可变小,利于排出。

10.粳米50~100克,煮粥至熟,加入栀子末3~5克,稍煮即

可。每日早、晚各1次,3~5天为1个疗程。

11.金钱草60克,木贼6克,晒干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服2~

3次。

12.金钱草30克,泽泻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肝俞、胆俞、阳陵泉、内关。痛甚者加胆囊穴;黄疸者加曲池、

大椎;嗳气、腹胀者加足三里。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15分钟,背部

俞穴点刺不留针。

(二)耳针

  取穴交感、神门、胰胆。

  【防护】①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感染,可显著降低胆

石症的发病率。②胆绞痛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等食物,采用流质饮

食。发作缓解期应忌食富有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



慢性结肠炎症 



病 因:本病系为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症。

症 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大便不成形,腹泻,或内有黏液,或有脓血

便,腹痛,多呈痉挛性,伴有里急后重感。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

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治 疗

一、内 治

1.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炮姜5克,木香9克。若便

下脓血黏液者加黄连5克,白头翁30克;血多加槐米12克;腹痛较剧

加白芍药30克,炒防风9克;大便次数多加赤石脂30克,煨诃子9

克。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

2.参苓白术散(成药):6~9克,每日3次。

3.乌梅丸(成药):1丸,每日3次。

4.锡类散(成药)、呋喃唑酮,共研细末分包,每包含锡类散0.5

克,呋喃唑酮0.1克,每次1包,淡盐水送服。

5.小茴香10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每日3次。

6.酸石榴连皮籽一起捣烂,与生姜、茶叶一起水煎服,每日3次。

7.鸡冠花200克,水煎服每日3次。

二、外 治

(一)西药

  灌肠:用100~200毫升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加入利多卡因50~

200毫克,黄连素300毫克,地塞米松2~4毫克,于临睡前保留灌

肠(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中药

1.灌肠:五倍子15克,马齿苋60克,青黛散3克,三七粉3克。前



两味药煎好后,冲入后两味药,作保留灌肠。

2.灌肠:血竭、蒲黄各10克,丹参30克,甘草12克,每日1剂,

水煎滤汁100毫升。于晨起作保留灌肠。

3.灌肠:白头翁、苦参各12克,丹参、赤芍、炒白芍药各10克,水

煎至200毫升,每晚灌肠,10日为1个疗程,治疗1~5个疗程。

4.贴脐法:胡椒10粒,番木鳖3个(去壳生用),枯矾10克,大蒜

10瓣,米饭适量。前三味药共捣细末,加入大蒜共捣至融烂,再加入米

饭适量,捣匀如厚泥状,制成5分硬币大小圆饼,贴于脐孔上,纱布或胶

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至愈止。

5.敷贴法:取穴神阙、阿是穴。将大葱、小茴香、生姜切碎捣烂,炒

热,贴于穴位上热敷。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梁丘。若寒邪内盛者加合谷、神阙

(隔姜灸);饮食停滞加梁门;脾胃阴虚加脾俞、胃俞、三阴交。留针1

5~30分钟。

(二)耳针

  取穴大肠、小肠、胃、神门、交感、肝。采用针刺法或埋压法。每次

2~3穴,急性发作者以针刺法为主,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防护】①注意休息,但除急性发热期及肠出血外,可做轻便的

工作。②饮食方面,发热期及肠出血期,需流汁饮食,一般情况给予

无渣、高蛋白及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烟酒与刺激性食物

 

肝炎病毒



病 因:本病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

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病人及带毒者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甲

型肝炎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等方式传播;乙型肝炎经输血、

血制品及未彻底消毒的注射器械传播。也可经口传播。

症 状:临床特征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部分病人有发热及黄疸,少数病程迁延或转成慢性。

治 疗:绝大多数急性肝炎的患者,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均可

恢复健康。在治疗时要注意用药不宜太多,疗程不宜过长,并注意观察疗

效。

一、内 治

1.薏苡根50克,水煎服。治急性肝炎。

2.生射干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治急性肝炎。

3.大麦叶1~2把。捣烂挤汁1杯,放白糖饮下,每日2次,连服数十

日,治急性肝炎。

4.杨树枝(如小手指粗细)约1米,大枣20枚。加水至300毫升,

煎至100毫升,每日3次,连服至肝功能恢复正常为止。治急性肝炎。

5.杨树鲜嫩叶,采50~10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溶化后饮服。治

急性肝炎。

6.青鱼胆10~15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治疗急、慢性肝炎。

7.糯稻草75克,洗净,切成约3厘米长,加水0.5千克,煎取0.

3千克,每日分2次服完。治急性肝炎。

8.鲜车前草,捣烂采取自然汁数碗,日夜频频饮服。治急性黄疸型肝

炎。

9.酢酱草100克,水煎服。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10.茵陈20~5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11.猪板油90克,溶化晾凉一次饮服。用治黄疸性肝炎,肝脏肿大。

12.将梨削去皮,浸于醋罐中,2~3天后可食,常食有效,用治慢性

肝炎。

13.茵陈、金银花、大枣各15克,水煎饮汤吃枣。适用于黄疸型肝

炎。

14.玉米须或玉米芯12~15克,水煎服,也可玉米须15~30

克,冬瓜皮30~50克,水煎代茶饮。

15.鲜白茅根30~50克(干品12~15克),水煎代茶服用。适

用于黄疸型肝炎。

16.车前子30~50克,纱布包,大米适量,煮粥去车前子,食粥,

每餐饮用。适用于黄疸型肝炎便秘者。

17.蒲公英、车前草各20克,水煎送服明矾末1克。适用于黄疸型肝

炎便秘者。

18.鲜车前草、鲜蒲公英30~60克,洗净捣烂绞汁饮用。降转氨酶

效佳。

19.生山栀子50个,大红枣50个,水煎服,可代茶频饮,或早晚分

服。适用于黄疸型肝炎,也可治胆囊炎。

20.活泥鳅10条,去肠洗净,盐适量,煮食,每日1次。适用于黄疸

型肝炎及肝硬化者。

21.马鞭草适量,水煎代茶。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22.鲜大蓟根30克,水煎代茶,可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23.黄鳝3条,芦根30克,桑寄生60克,油盐适量。黄鳝去内脏,

切段洗净,与芦根、桑寄生加水同炖汤,吃鱼饮汤。适用于慢性肝炎。



24.黄瓜藤1条,鸡蛋1个,用水2碗煮黄瓜藤至水剩1碗,将生鸡蛋

打入搅匀,再煮沸或蒸熟每日1~2次。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5.野葡萄根60克,黄酒1汤匙(约15毫升),瘦肉60克,水适

量炖服,每日1次,吃肉喝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6.鲜茵陈、菊花各18克,水煎,加入白糖30克,代茶。适用于急

性黄疸型肝炎。

27.大生地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

程。适用于重症肝炎。

28.大泥鳅放清水中养1~2天,待排尽腹中浊物后用烘箱将泥鳅烘干

(温度调至100℃为宜),粉碎后每次服用6克,每日3次,服时可适

当加香料或薄荷水或油盐调味服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

二、其 他

1.灸法:取穴胆俞、肝俞、阴陵泉、太冲、内庭。用艾炷灸每日1~2

次,每穴灸3~5壮,每次20~30分钟。用治有黄疸者。

2.苦丁香、白胡椒、白丁香等份,研细末,每用取少许,吹入鼻中,以

流出黄水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病愈停用。适用于急性黄

疸型肝炎,阳黄初期。

3.甜瓜蒂10克,在瓦上焙黄,研细末,加米糊适量制成丸,如黄豆

大,用棉纸包上并栓一线,每次1丸,纳入鼻中,待鼻内有黄水流出时拉

出药丸,让黄水流出,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4.苦丁香18克,在瓦上焙黄,研极细末,吹入鼻内,每日1次,每次

吹入6克左右,待黄水流出。

  【防护】①蒲公英50克,甘草10克煎服,每日1次,连服3

天。可达到预防作用。②紫花地丁、柳枝各250克,分别煎成15

0毫升药液,混合服用,每次30毫升,每日3次,连服3天。可起

预防作用。③接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灭活疫苗。

 

缺铁性贫血

 

病 因: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人体内铁不足引起

的贫血。其原因主要有慢性失血(如痔疮、月经过多、分娩时出血过多、

多次妊娠、溃疡病等)、机体对铁需要量增加(如儿童生长过程及产妇哺

乳期铁需要量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胃酸缺乏、胃黏

膜萎缩性胃炎、胃痛、胃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等引起铁吸收障碍),以及

因感染、肝肾疾病等抑制机体利用储备铁的能力等。

  症 状:头痛、耳鸣、头晕(视野中黑点)、乏力倦怠、失眠、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指甲薄脆易裂和变形、毛发干枯易脱、妇

女月经量少色淡。

  治 疗:本病治疗以内治为主。

  (一)西药

  1.补充铁剂:口服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

连服3~6个月。

  2.维生素C100毫克,每日3次。有协助铁吸收和利用的作用。

  (二)中药

  1.气血两虚型: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肢体倦怠乏力,饮食减少。

选方:

  (1)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

下。

  (2)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3)大枣10枚,粳米(或小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

  2.肝血虚型:头晕眼花,爪甲薄脆变形,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选

方:



  (1)复方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2)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3)大枣、龙眼肉各30克,黑豆15克,用水煮烂,每日分2次

服用。

  (4)何首乌10克,山药、红糖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5)何首乌(或用黄芪,或两味同用)60克,煎取浓汁,去渣,

加入适量粳米和大枣10枚,煮粥服用,每天1剂。

  3. 民间小验方

  (1)猪蹄、花生、大枣煮汤,每日食用。

  (2)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黑木耳15克,大枣15个,蔗糖10克,将黑木耳、大枣用

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将碗放置锅中蒸约1小时。

1次或分次食用。

  (4)龙眼肉(即桂圆肉)15克,当归15克,鸡半只,先炖鸡至

半熟下龙眼、当归,共炖至熟,吃肉饮汤。

  (5)菠菜6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适量。将波菜洗净,切

段,用沸水煮,再放入姜丝、盐,打入鸡蛋略煮即可。日服2次。

  (6)龙眼肉5枚,莲子、芡实各20克,水煎饮汤服药。

  (7)猪皮100~150克,黄酒半碗,红糖50克,以黄酒加等

量清水煮猪皮,待猪皮烂熟调入红糖。每日2次分服。

  (8)胎盘一个,焙焦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开水送

服。

  (9)大枣10枚,水煎,以汤冲阿胶3~5克,吃枣喝汤,每日2

次。

  (10) 何首乌、鸡血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防护】①积极治疗各种慢性失血疾患及胃肠道疾病。②多食新

鲜蔬菜及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肝、蛋、瘦肉等

 

糖尿病



病 因: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

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患。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主要原因,某些病毒感染,不良的饮食

习惯,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症 状: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即“三多”),伴消瘦

(即“一少”)。尚有乏力、抵抗力降低、皮肤外阴瘙痒,四肢麻木、月

经失调、阳痿等症。严重者可合并肺结核、多发性疮疖、高血压、动脉硬

化、末梢神经炎、白内障等疾患。中医根据其“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

上、中、下三消。以口渴多饮为主者为上消,属肾;多食善饥者为中消,

属胃;多尿者为下消,属肾。

  治 疗

  一、内 治

  1.黑木耳、扁豆各等份。晒干,共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白开水

送服。每日2次,连服3个月。

  2.糯米爆花50克,桑白皮50克,每日分2次,水煎服。适用于

上消症。

  3.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连服30~60天。适宜于上消明显者。

  4.鲜菠菜根2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先将菠菜根洗

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分钟,然后下米煮成粥,随意食之。

  5.泥鳅100克,干荷叶3张。洗净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研

末,与干荷叶末同等量,每服10克,或随意食用,凉开水送下,以不思

水为止。尤宜于上消症。可常食之。



  6.白鸽1只,山药、玉竹各50克。将鸽去毛及内脏,与中药共

煮,食肉喝汤。宜于体质较虚者。每月可食4~5次。

  7.鲜番薯叶150克,冬瓜100克,加水同煎服。

  8.山药25克,黄连6克,水煎服。适宜于糖尿病“三多”症。

  9.桃树胶20克,玉米须60克,加水煎汁服,连服15~30

天。

  10.干姜末50克,鲤鱼胆汁3个。将二味共调成药丸大,每次服

5~6丸,以大米汤送下。

  11.大田螺20个,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黄酒

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吃肉,每日1次,可连服15~30

次。

  12.取苦瓜做菜食用,每顿100克,每日3次。或取苦瓜250

克,水煎半小时,频服,每次1杯。或将苦瓜焙干,研细末,压成片,每

片1.5克,每次服15~25片,每日3次。

  13.鲜桑椹30克,黑芝麻15克,核桃15克,先将桑椹捣烂,

黑芝麻、核桃分别研细末,与桑椹拌匀,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适用

于腰膝酸软、尿频量多、口渴喜饮者效佳。

  14.取豆渣适量,入沙锅炒至焦黄,加盐、味精、葱花、香油适量

搅拌均匀食用。每日2~3次,每次1小碗,连服半年。或取豆渣,加入

玉米面适量(以能使豆渣捏成形不散为度),蒸成窝头食用。

  15.鲜玉米须10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5分钟,加入绿茶

2克浸泡,取汤分3次服用。每日1~2剂。

  16.鲜红薯叶100克(干品30克),鲜冬瓜200克(或干冬

瓜皮12克),水煎服,每日2~3次。

二、外 治



  (一)填脐法

  附子、肉桂、丁香、赤石脂各等量,黄酒适量。将诸药共研为细末,

过筛,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调以少量黄酒,揉成膏,

做成蚕豆大小的丸子,填入患者脐孔穴中央,盖以纱布,外用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适宜于下消症。

  (二)敷脐法

  洋葱头30克,硫黄15克。将两味混合捣成糊状,调成膏备用。用

时取药膏适量,敷贴于脐中(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次,至病愈或症大减。适宜于尿多、小便失禁者。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肺俞、脾俞、胰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根据病症

选择以下配穴:肝俞、膈俞、太渊、中脘、曲池、关元、太溪、然谷、阴

陵泉。以平补半泻手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

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针刺时需特别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二)耳针

  取穴胰、内分泌、肺、胃、肾、三焦、饥点、渴点,膀胱。中等量刺

激,留针30分钟,或耳穴埋压。

(三)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生理盐水或小剂

量胰岛素,每次选2~4穴,每穴注射0.5~1.5毫升,隔日1次,

5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平时注意不可过食肥甘食品。②积极防治肥胖症。③

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④对已患本病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尤其要限

制糖的摄入



失眠 



病 因:失眠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生

理性、病理性、精神性和药物性等。

症 状: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

不实。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多梦、头晕、心烦、焦虑、疲乏等。

治 疗

一、内 治

1.气血两虚型:心悸失眠,肢倦乏力,头晕眼花。选方:

①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3次。

②养血安神片(成药),每次5片,每日3次。

③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茯神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浮小麦30~120克,大枣15~30克,甘草6~15克,水煎4

0分钟,每天1剂。

⑤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布包),芡实15克,煎煮至芡实开

花,去酸枣仁,喝汤食米。

⑥核桃仁50克,捣碎,大枣10枚,与大米或糯米共煮粥,可常服用。

或还可加白木耳、百合、枸杞同煮。

2.阴虚火旺型:心烦不眠,口干舌燥。选方:

①天王补心丹(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

②珍珠母30克(先煎),生地黄30克,百合20克,水煎服。

③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拌匀蒸熟。临睡前服用,但注意

不要吃得太饱。

④糯米100克,薏苡50克,红枣10枚煮粥,每晚服用。

3.民间小验方:

①酸枣仁15克,焙焦为末,煎水服,每日1次。



②莲子心30个,将莲子心煎水,加入少许盐,每晚临睡前顿服。

③珍珠母6克,研细末,每服0.2克,每晚睡前服。

④五味子150克,当归120克,大枣60克,用低度酒浸泡10天,

每晚睡前服1~2杯。

⑤桑椹15克,煎水服,每日2次。

⑥夜交藤60克,大枣60克,水煎服。

⑦花生叶25~50克,水煎,睡前服。

⑧五味子6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每日1

剂,每天服用2~3次。适用于神经衰弱、心悸不眠。⑨远志、五味

子各等份,研细末,每晚睡前服1克。

⑩五味子10克,白酒100克,可按此比例配伍,浸泡7天,每天可饮

酒2~3次。

二、外 治

(一)针灸

1.体针:取穴神门、内关、安眠、百会、三阴交,或加风池、印堂、足

三里,针刺手法宜轻,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

程。

2.耳针:王不留行子穴位埋压法。取穴神门、心、内分泌、肾脑干、皮

质下,每次取一侧耳穴,将王不留行子置于0.4厘米的胶布上,分贴于

上述穴位,嘱患者自行揉按,每穴1~2分钟,每日3~5次,3天后,

换另一侧耳穴,方法同前。

(二)按摩

1.病人仰卧,术者以两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从病人两内眼角睛明穴开

始,分别经外眼角瞳子髎穴抹至太阳穴,反复按摩50~100次,手法



要求轻快,柔软,并按揉百会穴及其四周3分钟。

2.拿捏背部两侧膀胱经俞穴,自上而下3~5遍,力量不可过大,使患

者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感。

3.点按神门、内关,揉摩中脘、气海,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搓摩足底

涌泉穴各1分钟(按摩宜在临睡前半小时进行)。

  【防护】避免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排除一切影响睡眠的干

扰因素。平时养成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睡前不喝茶或咖啡。

 

高血压



病 因:高血压病是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外界环境中各种不

良的刺激,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怖、悲伤和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不断地作

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对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作用发生

障碍,致使动脉血压长期升高。

症 状:血压的高度,通常不超过200/120毫米汞柱(26.6

7/16千帕)。共分为三期;在第一期,血压波动很大,有时升高,有

时正常。第二期,血压比较固定,但仍有波动。至第三期,则固定地升

高。如有显著的主动脉硬化,则舒张压降低,以致脉压差升高。可伴有心

悸、气促、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第二、第三期患者,可突然发

生剧烈头痛、眩晕、意识丧失和偏瘫。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利血平:开始每日1次,每次口服0.25毫克,以后逐渐加至每日

3~4次,每次0.25毫克,至血压下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少剂量。

2.复方罗布麻片:每次1~3片,每日1~3次,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加

大,至血压下降后,可适当减量以维持。

(二)中药

1.肝阳上亢型:头胀头痛,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

红苔黄。选方:

(1)龙胆泻肝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地黄20克,夏枯草10克,车前草

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3)青木香30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

(4)菊花或野菊花,或鲜菊花叶,或菊花全草切碎,皆可冲泡或煎汤代

茶常饮。

2.阴虚阳亢型:头晕头胀,易怒,口干咽燥,腰膝酸软。选方:知柏地

黄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肝肾阴虚型: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便秘。选方:

(1)杞菊地黄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玄参15克,白芍药15克,怀牛膝15克,牡丹皮10克,钩藤



15克(后下),水煎服。

4.阴阳两虚型:有肝肾阴虚证,又有夜尿多,手足不温等症状。选方:

(1)川杜仲16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

(2)熟地黄20克,玄参15克,怀牛膝12克,杜仲15克,益智仁

15克,陈皮6克,水煎服。

5. 民间小验方

(1)猪腰子250克,杜仲5克 ,加调料、盐等适量。先将猪腰子洗

净,切成腰花,另将杜仲煎汁,浓缩后拌入淀粉,如常法炒腰花,淋入杜

仲汁即成。

(2)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以沸水冲沏,待温后代茶频频饮用。

(3)花生全草(整棵干品)50克,切成小段,泡洗干净,煎汤代茶

饮,每日1剂,血压正常后,可改为不定期服用。

(4)醋、生花生米各适量,生花生米(连红衣)半碗,用好醋倒入满碗

浸泡7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隔数日服用1次。

(5)瘦猪肉50克,夏枯草10克,煲汤内服,日饮2次。

(6)活蚯蚓4条,鸡蛋2个,食油、盐各适量。将活蚯蚓放盆内养2~

3天,使其排出体内污泥,再剖开洗净切断,放入碗中,打入鸡蛋,与蚯

蚓同放碗内搅拌后,如常法炒熟,蘸盐吃。隔日1次。

(7)香蕉3只,西瓜皮60克(鲜品加倍),玉米须60克,冰糖适

量,香蕉去皮与西瓜皮、玉米须共煮,加冰糖调服,每日2次。

(8)取鲜芹菜500克 ,茎叶一起洗净,晾干外表水,切成小段,较粗

的茎可纵向剖开再切。加入适量面粉搅拌,使芹菜表面粘上薄薄的一层面

粉,但段与段互相不粘连,上笼屉蒸15分钟,倒入盆内,加适量盐趁热

搅拌,待凉后加入香油、味精、蒜泥或椒油,调匀后即可食用。可平肝抑

阳,清热利水降血压。可长期食用。

(9)花生壳100克 (洗净),清水500毫升,共放入锅内煮沸,代

茶频饮。5~7天即可见效。向日葵花托盘1个,红枣20枚,将向日葵

花托盘掰碎,与红枣同入沙锅内加清水煮。吃枣,汤代茶频饮。另外,每

天早、晚各食一把葵花籽,再配合常食芹菜,则疗效更佳。

二、外 治

1.敷贴法:用吴茱萸20~30克 ,研细末,用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

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胶布固定,敷药时间12~24小时,敷后血



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本方可连续敷数次,对阴虚阳亢型有效。

2.在一暖水瓶开水中加小苏打30克,每晚睡前烫脚半小时,7天为1

个疗程。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百会、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肝阳上亢者加太冲、

阳陵泉、肝俞;肝肾阴虚者加行间、三阴交、肾俞、太溪。每日1次,2

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10天。

2.灸法:取穴百会、足三里、内关、蠡沟。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4

壮,灸至穴位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

7天。

3.耳针:取穴降压沟、皮质下、脑、心、肝、交感。用针刺或埋压法,

每次3~5穴。

(二)按摩

1.病人俯卧,术者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起背部皮肤,从

颈部至腰骶部,先两侧后中间,反复5~7遍。

2.病人仰卧,术者先从头部前发际推至头后发际,再从两侧推至头顶,

反复10次。

3.掐按太冲、揉按足底涌泉穴10~15分钟。注意:按摩治疗仅适用

于早期和中期高血压病,若为晚期则效果欠佳。

  【防护】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和兴奋,消除不良情绪,

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起居有时,劳逸结合。②饮食宜减

少摄盐量,每日限制在5~6克 。限制脂肪摄入量,控制饮食,避免体重

超重。③多参加体育锻炼,打太极拳,练健身气功,或经常做保健操、工

间操等有益的活动。

 

冠心病

 

病 因: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后,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变。胆固醇代

谢障碍、高血压和饮食等因素,对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此病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症 状:心前区疼痛,呈发作性绞痛或有压迫感,可放射至左

肩、左臂、左手等,多发生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

时,疼痛发作短暂,几秒到十几分钟,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即

可缓解。亦可无临床症状,但休息时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或损伤

图形,患者常伴血脂浓度偏高。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硝酸甘油含片,每次0.5毫克,需要时含舌下。或亚硝酸异

戊酯,裹于手帕中挤破吸入。此两药应随身携带,病情发作时立即

服下或吸入。

2.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心可定15~3

4毫克,每日3次,口服。

(二)中药

1.心血瘀阻型:胸部刺痛。选方:

(1)速效救心丸。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地奥心血康。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3)复方丹参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4)三七粉,每次3~6克,温开水送下。

(5)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

  心血瘀阻,兼气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体

倦乏力。选方:

(1)心通口服液。遵医嘱或按说明服。

(2)黄芪3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三七粉6克,除三

七粉冲服外,余药水煎服。

2.痰浊壅塞型:胸满闷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



多,苔腻。选方:

(1)瓜蒌30克,法半夏10克,薤白10克,厚朴6克,水煎

服。

(2)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全瓜蒌30

克,水煎服。兼气阴两虚者:胸痛隐隐,劳累后发作,心悸气短,

咽干口燥。上方加党参15克(或洋参5克),麦门冬12克,五

味子9克。

3.阳虚阴寒凝滞型:胸闷而痛,遇寒冷则发作,劳累后亦发作,

手足不温,畏寒,口淡不渴。选方:

(1)冠心苏合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红参3~10克(另煎),干姜10克,当归10克,甘草

3克,瓜蒌20克,三七粉3克,除三七冲入药汁外,其余水煎

服。

4. 民间小验方

(1)香蕉50克,蜂蜜少许,将香蕉去皮研成泥状,加入等量的

茶水,加蜂蜜调匀当茶饮。

(2)酸枣根30克,百合12克,鱼腥草20克,乌药10克,

水煎服。

(3)苏合香油、朱砂、乳香、冰片各30克,檀香、木香各60

克 ,上药研为细末,制成颗粒小丸300粒,每次服1粒,日服

1~3次。舌下含化比吞服效果好。也可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

时服用。

(4)生葛根15~18克,丹参18克,茯苓10克,甘草6

克,水煎服。每日2~3次。适用于冠心病、以心前区闷痛、放射

至肩背者。

(5)薤白、陈皮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

(6)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打碎)各适量,水略煎,或滚开

水冲泡代茶长期饮用,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硬化。

(7)椰树根皮适量,烧研细末,白开水送下。或椰壳15~30

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

 二、外 治

敷贴法



  鸡血藤30克,透骨草30克,葛根20克,香椿皮20克,

羚羊角6克,石菖蒲6克,将上药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

膏,外敷贴胸部、背部穴位。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内关。心血瘀加血海、三阴

交;痰浊壅滞者加肺俞、足三里、丰隆;阴寒凝滞者加气海、关

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

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二)耳针

  取穴心、交感、胸、脾、神门。采用针刺法或埋压法,每次选

用2~4穴,两周为1个疗程。

  【防护】①进行适当的体操和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

张,不吸烟。②应进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动物内

脏、鸡蛋黄等含脂肪或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尽量少吃,多吃蔬菜和水

果。③一旦发生心绞痛,要立即用药或喊家人救治

 

中风



病 因: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多见

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其特点为起病急,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肢

体瘫痪为特征。急性期过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症,

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

症 状: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有高血压病史者,起病急骤,剧烈

头痛,呕吐,偏瘫,神志模糊或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突然起

病,见头痛剧烈,颈项强直,呕吐,烦躁,畏光,发热,昏迷。动

脉硬化性脑梗死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1~2天内逐渐出现

偏瘫,一般神志清楚(重者亦可不清)。脑栓塞多发生于青壮年,

有心脏病史者,突然发病,有短暂意识模糊,但易清醒,肢体偏

瘫,间有抽搐。

治 疗

一、内 治

1.荆芥穗15克,薄荷叶15克,豆豉50克,白粟米100

克。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每日空腹服之。用治中风

言语不清,精神昏愦,口眼歪斜症。

2.黑豆适量,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

中不咽,片刻后再饮下,每日数次不限。治中风不语。

3.大蒜数瓣,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患者牙根上。治中风

不语症。

4.葛根粉200克,荆芥穗50克,豆豉500克 。后二味以

水煮沸后片刻,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加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

状,用荆芥、豆豉汁煮熟,空腹食之。治中风言语不清,精神昏

愦,手足不遂症。

5.桑叶5克,水煎服,日服2次。治摇头不止,吐舌,自语不

清,口流涎水。

6.乌龟3只,冰糖5克,将乌龟头切下,取血入碗中,放入冰

糖,隔水炖熟食之。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7.芝麻壳(荚果之壳)25克,黄酒适量。用酒煎煮芝麻壳,趁

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卧床,以微汗出为度。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



症。

8.鲜姜汁1杯,白矾6克。用开水冲化白矾后兑姜汁灌服。治中

风不省人事。

9.黑松叶500克,捣烂,白酒1000克浸泡2日。温服1~

2盅,渐增至30毫升,至头面部出汗为止。适用于中风口眼歪

斜,面神经麻痹。

10.水蛭粉3克,三七粉2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

或每日早和晚上睡前,空腹单独服用三七粉0.5克 ,每日1

次,自用本方开始,即停用血管扩张剂,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如

口服金施尔康等,每日1粒。身体虚弱者,可适当给予补气血虚的

中药以加强疗效,如配合使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平时应注意每

天按摩肢体,加强肢体功能锻练。

11.将1000克 大蒜浸于2000毫升优质白酒中,2周后

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食蒜1~2头,饮酒每次50毫

升。化血栓效佳。

12.金银花、全蝎各10克,白附子、僵蚕、防风各20克,甘

草6克,水煎服。每天早晚饭后服用。孕妇忌用。

二、外 治

1.巴豆50克,食醋适量,艾炷(如黄豆大,不拘量)。先将巴

豆研末,取药末15克 ,与食醋拌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取巴豆糊

填纳脐孔内,上加薄姜片,再点燃艾炷放脐眼上灸之,至苏醒为

止。适用于中风昏迷。

2.制马钱子25克,芫花、白附子、白僵蚕、金蝎梢各10克,

白胡椒3克,川乌、雄黄、胆南星各5克。将诸药混合研末过筛,

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0~15克 以黄酒调拌成浓膏,敷

贴于患者脐窝中央和牵正穴上(耳垂前5分至1寸处),外以胶布

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3.口眼歪斜者可用皂角刺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于患

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直到复位。

4.蓖麻子15克,冰片1克,将蓖麻子去皮捣烂,再加入冰片,

拌匀后再贴敷患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一般贴3次

即可见效。



5.鳝鱼血抹面,抹歪斜的面,至复位。

6.老陈醋调芥末面成糊状,敷盖在歪斜面,至复位。

三、其 他

(一)体针

1.中风昏迷、口噤不开、气粗痰盛者:取穴十二井穴、人中、行

间、丰隆、太冲、足临泣。方法:人中穴向上方插刺,进针较深,

反复提插,其余各穴宜反复提插捻转,但血压过高者刺激宜稍轻。

十二井穴宜点刺放血。

2.中风昏迷,手撒口开、二便自遗、面白气弱者:取穴人中、素

髎、神阙、关元、足三里。方法:人中、素髎用提插法反复行针,

足三里、神阙、关元用艾炷灸法,每穴十壮至数十壮。

3.肢体偏瘫: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

市、阳陵泉、承山、昆仑。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口角歪斜:取穴下关、地仓、颊车、颧髎。用平补平泻法。

5.吞咽困难:取穴廉泉、扶突、风池、合谷、天突、丰隆。用平

补平泻法。

6.失语:取穴哑门、廉泉、通里、三阴交。

(二)耳针

  适宜于后遗症期。取穴皮质下、脑点、肝、神门、三焦、降压

沟、肾、心。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三)穴

位注射

  适宜于后遗症期。取穴肩髃、曲池、合谷、伏兔、阳陵泉、足

三里。用红花、川芎、当归注射液,常规操作,每穴注药1~2毫

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有高血压者,应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②饮食宜清

淡,不可过食肥甘厚味。③血压过高者,可服降压药,勿使血压过

高。④香蕉花5克 ,水煎代茶喝,有预防中风的作用。⑤急性期

昏迷的患者,应避免搬动,要严密观察,积极配合中西药物抢救。

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应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

 

尿路感染



病 因:尿路感染是由于泌尿系统受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改

变。通常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见于

20~40岁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亦偶见,女婴幼儿也常见。男

女患病比例为1∶10。

症 状:急性膀胱炎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排

尿时有尿道灼热感及下腹部疼痛。急性肾盂肾炎可伴有畏寒、发热、恶

心呕吐、腹胀等,同时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若反复发作,症状较

轻或无尿路刺激症状,仅为长期低热,血压增高,间断出现血尿,贫

血,水肿等,则为慢性肾盂肾炎。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呋喃妥因片,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或氟哌酸胶囊,每次

0.2克,每日3~4次。

(二)中药

1.湿热型: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口不渴,苔黄腻。选方:车前

子15克(布包),泽泻12克,海金沙15克(布包),石韦12

克,赤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2.肾阴虚型:病程较长,伴腰酸痛,手足心热。选方:①知柏地黄或

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②左归丸(成

药),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3. 民间小验方

(1)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

次服,连服3~5日。

(2)臭牡丹根皮6~10克,洗净,剁成细末,调入鸡蛋1个,煎

炒,每日服1次。

(3)玉米须50克,车前子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以纱布压挤

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

(5)鲜地胆草150克,瘦猪肉200克,共煎煮汤,分4次服完。

(6)向日葵根9~15克,以水2碗煎至1碗,温服。

(7)取成熟的鸡冠花花头1个(小的用2个),葵花杆内芯30厘



米。将两味合在一起,水煮沸5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连喝3

天。

(8)鲜鱼腥草(全草)或白茅根或马齿苋300克 (或各药单用也

可),洗净后加水2000毫升,盖紧盖,文火煎至500毫升,趁热

温服。或鲜鱼腥草100~300克,炖肉(适量),喝汤吃肉。

(9)芦荟叶适量去刺,捣碎,冲水喝。每日2次,1周后症状可消

失。

(10)竹叶菜、车前草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去渣,一日服3

次。

二、其 他

(一)针灸

  取穴膀胱俞、肾俞、中极、秩边、阴陵泉。发热者加曲池、外关;

血尿者加血海、三阴交;尿液混浊加蠡沟、三阴交;肾气不足者加关

元、气海、足三里。针刺方法以泻法为主,留针15~30分钟,每日

1次,背俞穴点刺不留针。

(二)按摩

1.医者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小腹部用手掌跟部按顺时针方向由轻

到重的按揉,直至病人感觉小腹部温热为宜。然后用大拇指点压中极穴

1分钟。

2.让患者取坐位,在患者双膝内下2寸,医者用手掌跟轻轻揉3~6

分钟,再用大拇指点压阴陵泉约2分钟,患者感到穴位酸胀为宜。

3.如尿中带血的,用大拇指点揉血海、三阴交各1分钟。

4.经常反复发作,用大拇指点揉百会穴2~3分钟。

  【防护】①急性肾盂肾炎,应尽早治疗,应求彻底治愈,以防转为

慢性。②如患者为女婴,尤应注意勤换尿布,以避免大便污染尿道口。

③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④治疗期禁止性生活及饮

酒和刺激性调味品。注意多饮水,勤排尿。⑤一旦急性发作,必须彻底

治愈,以防转为慢性

 

泌尿系结石



病 因:泌尿系结石的病因,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所致,如

钙代谢障碍、尿道梗阻、尿道感染、尿道异物及长期在干燥,炎热高温

环境中,使尿液浓缩,也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

肾盏结石、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之称。

症 状:疼痛:肾、输尿管和尿道部位的间歇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疼

痛,程度可呈隐痛、胀痛、钝痛与绞痛。血尿: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多

在运动、骑车、劳动或绞痛后出现,多数同时伴有尿痛等尿路刺激症,

少数为无痛性全血尿。尿石或尿砂:可排出大小、形状、数量及色泽不

一的结石,有些微小结石,不易发觉,需用纱布滤过时才被发现。排尿

异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也可排尿困难,尿流中断

甚至突然尿闭,尿路感染,多数结石可伴尿路感染,而尿路感染亦容易

形成结石,两者常互为因果。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非那根等。

2.抗感染药:抗生素、磺胺药等。

  以上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中药

1.湿热型:尿色黄,小便时有灼热感,或小便淋沥不畅,舌质红,苔

黄腻。选方:金钱草30~60克,海金沙15克(包煎),冬葵子1

5克,穿破石15克,怀牛膝12克,滑石15克,水煎服。兼气虚

者,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上方中加入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

10克,茯苓30克;兼肾虚者腰膝酸软,或腰痛,乏力,选方:黄芪

30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金钱草20克,海金沙15克

(包煎),穿破石15克,王不留行子15克,水煎服。

2.气血瘀滞型:腰腹胀痛,时或刺痛。选用:炙山甲10克(先

煎),青皮10克,乌药10克,桃仁10克,川牛膝12克,金钱草

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3. 民间小验方

(1)滑石粉60克,蜂蜜120克 ,白酒120毫升,将滑石粉加水

浓煎,过滤,将药液调蜂蜜、白酒,每日1剂,连服3剂为1个疗程,



停药3~5天,未见结石排出时,可继续服至结石排出为止。

(2)茅莓根200克,切片,加米酒200克,水适量,炖2小时。

日服1剂,服2周后,停1周,以后继续再服,直至排石或症状消失为

止。

(3)金钱草6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6克(研末另冲),水煎

服。

(4)白果根120克,冰糖120克 ,每周4~5剂,水煎服。并发

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有脓球、蛋白时,加用八正散、白花蛇舌草。服

上药每日饮水量要增至1200~1800毫升。

(5)鸡内金1个,晒干后研末,白开水送服,每日早晚1次,可连续

服用。

(6)玉米须50克,加水煎汤,随时不拘量饮用。

(7)鲜葫芦、蜂蜜各适量,先将葫芦捣烂绞取汁,调以蜂蜜,每服半

杯或1杯,每日2次。

(8)核桃仁120克,冰糖120克,香油120克 ,将核桃仁用香

油炸酥,捞出,然后和冰糖共研细,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此为1剂,成

人分早、晚2次服完,儿童分3天服完,每日3次。亦可用于其他结

石。

(9)金钱草、玉米须、玉米心适量,或三味合用,或单用,水煎或滚

开水泡,每天代茶频饮。土牛膝适量浓煎,加少量乳香、没药(研细

末)服下,每日2次。适用于砂石血淋痛甚者。

二、其 他

针灸

  取穴中封、蠡沟、天枢、水道、关元、三阴交、水泉。以泻法为

主,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

间隔5~7天。

  【防护】①早发现,早治疗。②平时保持多饮水,勤排尿的良好习

惯。③症情较重者应去医院诊治

 

水肿



病 因:水肿指水液滞留于皮下组织的病变,分细胞内水肿和细胞

外水肿。以功能性原因为常见,器质性原因中以心、肝、肾脏疾患

最多见。

症 状:水肿处皮肤光亮,或按之凹陷,水肿可随体位改变而减

轻或加重。并可伴有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1.车前草、白茅根各30克,积雪草15克,水煎,每日1剂,

分2次服,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鲜白茅根500克 ,以4大碗水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

10分钟,视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待白茅

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大半杯,每日服5~6次,夜

服2~3次,忌食牛肉。

3.绿豆、大米各50克,鲜猪肝100克。将绿豆与大米加水适

量煮作粥,再加切碎的猪肝共煮,待肝熟透即成,不宜加盐。可常

食。

4.鲇鱼500克,酱油、醋、葱、姜末各适量。先将鱼开膛,保

存鱼体上的黏液,切段装盘下调料,隔水蒸熟。

5.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 ,葱、盐、味精少

许。将鸭开膛去内脏,把赤小豆洗净与草果同纳入鸭腹内,置于蒸

锅内加水及调料蒸熟即成。吃肉喝汤(空腹)。

6.青蛙(腹膨者为佳)1只,砂仁8个,黄酒适量。将砂仁纳入

青蛙腹内,用泥裹封,置火上煅红,取出捣碎,研末,黄酒送服,

忌盐百日。

7.冬瓜500克,连皮切片,放碗内上锅蒸熟,不加盐,与大米

饭同吃,每日3次,治营养不良性水肿。

8.冬瓜皮50克,蚕豆6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

治肾脏病水肿,心脏病水肿。

9.鲤鱼1条,花生米100克,白酒适量。将鱼与花生米炖烂后

佐酒食用,不加任何调料。



10.玉米须50克,加水600毫升,煎30分钟,熬成300

毫升,过滤,每日2次分服。治慢性肾炎水肿。

11.生鸡蛋1个,明矾1克。将鸡蛋开小口,放入明矾粉,煮熟

食。

12.蟋蟀5只(或蝈蝈2只),焙黄后研细末,黄酒(或白开

水)冲服。每日2次。可利水消肿。

13.丝瓜秧250克,红糖120克,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

200毫升。可利水消肿。

14.菠萝肉60克,鲜白茅根30克,水煎服。适用于肾炎水肿

利水消肿。

15.马齿苋用黄酒泡服。适用于肾炎水肿,利水消肿。

16.三七、琥珀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每

日2次。治愈后仍间断服用30~50天。以防复发。

17.莲子、芡实各30克,糯米50克,白果10个(去壳),

花生米2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

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肾炎有蛋白尿者效佳。

18.芝麻根30克,晒干后洗净,煮水代茶饮。适用于肾炎水

肿。

19.黄芪、薏苡仁、白茅根、玉米须各30克,水煎装开水瓶

内,代茶时饮。适用于肾炎气虚体弱水肿。

20.带红衣的花生米50克,大枣25克,加水适量,共煮烂

熟,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肾炎气虚血虚,体弱水

肿。

21.出了籽的萝卜、浮小麦各等份,水煎代茶。全身水肿。

22.榆皮、冬葵子等份,煎服。适用于各种水肿。

23.老蚕豆150克,红糖100克 ,加水2500毫升,煎

成600毫升,每天早上空腹喝100毫升,同时吃蚕豆,6天吃

完,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见效(水肿、蛋白尿、高血

压、高血脂都会有明显改善)。

24.紫皮大蒜7头,猪肚1个洗净,大蒜去皮,塞入猪肚内,不

加盐等佐料,加水煮至猪肚烂熟时吃肚喝汤,一次吃不完,可分多

次吃完。善治肾盂肾炎。



25.糠谷壳、稻草根各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

于体虚水肿。

26.取冬瓜皮、白茅根、赤小豆、车前草、玉米须各一把,鲜、

干品皆可,加水适量同煎,代茶饮,不论何种疾病水肿均有消肿利

水之效,但还必须治疗病本,即原发疾病。

27.大蒜去皮20瓣,生花生米250克,鸡爪6只,水及佐料

适量同入锅中煮烂,喝汤吃渣。治脚气性水肿者有效。

28.冬瓜1000克,鲤鱼1条(1000克 左右),盐、黄

酒、胡椒粉、白糖、葱段、生姜、植物油各适量。将冬瓜去皮、

瓤,洗净切片,将鲤鱼去鳃及内脏,洗净,下油锅煎至金黄,加水

适量,加入冬瓜等上述诸佐料,煮烂,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可常服之,可用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体虚水肿。

二、外 治

1.大蒜5瓣(去皮),蓖麻子40~60克 (去壳)。两味共

捣为泥,纱布包裹,压成饼状。于晚上敷双足涌泉穴,再覆盖塑料

薄膜,用绷带或宽布带缚住,次晨去掉。连用7天为1个疗程,如

未愈,停3天,如上法再用7天。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2.巴豆霜4克,轻粉6克,生硫黄3克,葱白适量。将前三味共

研成细粉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3~5克 与葱白共捣烂

如泥,做成药饼,贴在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5

小时后去药饼,喝温粥1碗以助药力。隔日敷药1次,至病愈。忌

食盐。

3.大田螺、蒜瓣各适量,将田螺壳捣碎,取螺肉同蒜瓣共捣烂,

贴脐下三指宽处及两足心,外加包扎固定。

4.活蝼蛄5个,捣烂贴敷肚脐,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全

身水肿。

5.鲜浮萍适量,或蚕豆叶1把,煎汤熏洗。适用于四肢浮肿。

6.蓖麻仁30~50粒,薤白35个,每日1剂,捣烂临睡前贴

脚心,固定,第二天晨起揭下,连用3天。适用于头面部、上肢水

肿。

三、其 他

(一)体针取穴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水分、内关、中极、肾



俞。用提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9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耳针取穴肾、膀胱、肺、三焦、交感。毫针刺,中等刺激

量,留针30分钟,或用埋压法。

(三)灸法取穴同体针。用温针灸或艾条灸,至穴位皮肤潮红为

止,每日或隔日1次。

  【防护】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低盐饮食

 

自汗与盗汗



病 因:如果不因外界环境因素、或剧烈运动、或发热的影响,而

白天自然出汗过多,稍活动则汗出淋漓者,称为自汗;夜间睡眠时

汗出较多,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自汗与盗汗都是某些全身性疾

病的一个主症,多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结核病所致。中医学认为

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腠理不固,毛窍疏松,使津液外泄所

致。自汗多属阳气虚弱,卫外失职;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症 状:自汗者多伴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如面色苍白、肢冷、

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畏风寒、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虚等。盗

汗者常伴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面色潮红、咳嗽少痰、口干咽燥、

心烦失眠、遗精、舌质瘦红苔少、脉细数等。

治 疗

一、内 治

1.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每日

1剂。用于自汗症。

2.生黄芪15克,炒白术6克,浮小麦10克,糯米稻根12

克,防风6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3.糯稻根30克,泥鳅鱼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

至金黄,加水煮糯稻根约15~20分钟,放进泥鳅再煮,起锅前

加调料,食鱼喝汤。用于自汗,盗汗症。

4.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水煎,分2次服,

每日1剂,用于气虚自汗。

5.猪心1个,黄芪、党参各12克,五味子5克。将三药填入猪

心,加水炖熟,吃肉饮汤。治体虚自汗,盗汗。

6.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

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7.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

2次服。用于盗汗症。

8.糯米粉15克,白芷3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温白酒送

下,每晚1次,连服5晚,治盗汗症。

9.当归、黄芪、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黄连4

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盗汗症。



10.冬葵子10克,水煎加糖,每日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1.浮小麦30克,水煎服,或加黑豆30克。每日分2次服

用。适用于盗汗症。

12.带霜桑叶焙干,研细末,空腹每次服6克,每日2~3次。

适用于盗汗症。

13.霜打过的桑叶60克,研细末煮粥食用,每日分2次吃完。

适用于自汗症。

14.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症。

15.韭菜(或韭菜根)60克,水煎,每天临睡前服用。适用于

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症。

16.黄芪100克,黑豆30克,和羊肚1个,同煮熟后吃肉吃

渣,可加少许盐,分次服完。适用于自汗症。

17.前一日晚用冷开水浸泡5克左右的干桑叶,待次日早晨空腹

喝下。隔日1次,一般40天后盗汗可愈。

18.龙眼肉20克,五味子10克,大枣15克,加冰糖适量共

放碗内,加白开水适量,放锅内隔水蒸1个小时候即可服用。每日

1剂。适用于老年体弱自汗者。

19.大枣、乌梅各10个,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

程。

20.泥鳅90~120克,去内脏,油煎至金黄,加水煮汤,汤

煮沸至半碗,加盐调味,饮汤吃鱼。每日1次。小儿可分次喝汤不

吃鱼。尤其适用于小儿盗汗。

21.黄芪10克,或太子参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适用

于体虚自汗。

二、外 治

1.广郁金60克,五倍子18克,共研细末,瓶贮。用时取药末

10~15克,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用于自汗、盗汗症。

2.郁金粉0.24克,牡蛎粉0.06克,和匀以米汤调成2

份,放在左右乳中穴,用胶布贴好,1日换1次,连用3~4次即

可。用于小儿盗汗有奇效。

3.何首乌30~60克,研末贮瓶。用时取10~15克,用唾

液调成糊状,涂于脐眼,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汗止为

度。用于自汗。

4.五倍子、枯矾、黄柏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

5~20克,以醋调成糊,敷脐,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次,10天为1个疗程。

5.取明矾、五倍子粉各等份,以醋调匀,贴于脐内。适用于盗汗

者。

6.五倍子粉30克,滑石粉10克,枯矾粉10克,合在一起。

用药粉扑打在手掌、脚掌,可大大减少手足汗出。治手足汗出。

7.王不留行子研细末30克,明矾10克,煮水半盆,趁热浸泡

手脚,每次15分钟,每日浸泡2次,每份药可浸泡2天。1~2

周为1个疗程。治手足汗出。

  【防护】①积极防治原发病。②注意调摄精神,防止人体阴阳

的偏盛偏衰。

 

腰痛



病 因:腰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腰痛可见于许多疾病中,如腰

肌劳损、腰部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肾盂肾炎、

肾炎等均可出现腰痛。

症 状:腰肌劳损:因肌肉痉挛,往往有腰部僵硬感,疼痛时轻

时重,劳累时加剧,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腰部扭伤:有外伤史,

伤后局部疼痛较剧,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腰椎间盘突出:

好发于青壮年,腰痛往往向下肢放射,疼痛多与气候变化,劳累等

有关。中医常将腰痛一症分为寒湿腰痛及肾虚腰痛两大类型。

治 疗

一、内 治

(一)寒湿型

1.酸痛重着,转侧不利,渐渐加重,遇阴雨时,痛势更甚。选

方:独活寄生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2.木耳120克,羌活6克,防风、陈皮、当归、川芎各12

克,川乌、苍术、川牛膝各10克,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每服1

0克,每日早、晚白酒送下。

(二)肾虚型

  腰酸痛,劳累弯腰痛加重,膝部酸软无力。选方:

1.狗脊15克,川杜仲15克,水煎服。

2.杜仲、川续断、怀牛膝10克,水煎服。

3.木耳换腿丸:大木耳120克,牛膝、酒当归、川芎、白巨子

(略炒)各30克,将白木耳置大碗内,以好米醋浸泡,泡时以陈

醋将木耳浸没为度,在蒸饭时连蒸7次,小火焙干。同其他药共研

细末,以陈蜜饴糖各半为丸。每丸10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

丸白开水送下。百日内忌房事,及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中毒,更忌气

恼及风寒刺激。

(三)民间小验方

1.夜交藤30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12克,胡桃肉20

克,共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

2.猪腰1个,大刀豆壳12克,益智仁12克,破故纸12克,

将四物炖服,每日2次。



3.木瓜30克,桑叶20克,红枣12克,香附子12克,水煎

服,每日3次。

4.九香虫10克,陈皮10克,研为细末,每日2次分服,用白

开水或酒送服,连服7剂。

5.制何首乌180克,生薏苡120克,以白酒浸泡,蜡封瓶

口,置阴凉处,15天后去渣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约

2酒盅。

6.威灵仙150克,仙茅100克,宣木瓜130克,补骨脂1

40克,羌活90克,研细末,每服6~9克,饭后黄酒调下。或

川续断、金毛狗脊各140克,鸡血藤150克,桂枝60克,乌

梢蛇100克,研细末,每服6~9克,黄酒调下。适用于骨质增

生。

7.虫焙干为末,每日2次,每次3克,黄酒冲服。尤其适用于腰肌劳

损之腰腿痛。

8.柳芽、茶叶各1撮,沸水泡,代茶频饮。可预防关节腰腿痛复

发。柳芽取青明前嫩芽,尚未飞花者为最佳,如无条件,则嫩叶嫩

梢亦可用。

9.穿山龙(穿龙骨)60克,白酒500克,泡7~10天,每

天1杯,每日3次。

10.蝈蝈3只,泡在醋内100天,用瓦片焙干,研细末,黄酒

送下。

二、外 治

(一)外敷法

1.虫4个,葱白5根,生姜60克,丝瓜络30克,将药物捣烂,

调拌白酒,外敷患处。

2.小茴香30克,葱白20克,食盐60克,将药物研细捣烂,

外敷患处。

3.泽兰叶16克,刀豆壳20克,金巴狗脊、韭菜根各12克,

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二)热熨

1.辣椒叶12克,棉花12克,艾叶60克,鸡血藤30克,将

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2.艾叶60克醋炒,布包裹热敷痛处。每日1~2次。

(三)热擦

  葱白、大黄各等量,先将葱白捣烂炒热遍擦痛处,随即用大黄

粉,姜汁调敷,盖以纱布固定,一日一换。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空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平补平泻,留

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5天。

2.灸法:取穴肾俞、大肠俞、秩边。艾条温和灸,每穴艾灸5~

10分钟,至穴位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

程间隔2~3天。

3.电针疗法:取穴腰华佗、夹脊、肾俞、大肠俞、秩边。针刺得

气后,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5~30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二)按摩

1.骨质增生:在骨质增生的部位,采用掌根揉、鱼际揉、拿捏

法,反复操作约3~5分钟,或在骨质增生的部位用拇、食、中指

反复进行点揉3~5分钟。

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俯卧位,医者从其背部至腰部、用右手掌

根揉、五撒揉,反复施术3~5分钟,或用双手拿揉两侧腰骶部,

腰4、腰5、或腰5骶1棘突旁,用手食、中、无名指并拢,在棘

突旁压痛处施以点揉法。

3.腰肌劳损:患者取俯卧位,使腰部肌肉放松,医者用右手掌心

或掌根,在两侧腰大肌轻轻按揉5分钟,再用双手分别在两侧腰

部,以脊柱为界,两手拇指在脊柱左侧,其余四指在脊柱右侧,或

两手分别置于左右两侧反复抓拿3~5分钟。

  【防护】①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需经

常活动腰部关节。②腰椎间盘突出者,需避免腰部的扭伤或外伤,

以减少发作机会,多洗热水澡,也是预防本病发作的重要方法之

一。③腰肌劳损患者,避免过重的挑抬、扛举等重体力劳功,无论

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保护好两侧腰肌,避免受凉



 

遗精



病 因:男子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症,称为遗精。其中有梦

而遗者称梦遗;无梦而泄者叫滑精。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因情志失

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或误犯手淫等,导致肾精不固或湿热内

扰,从而发生滑精或遗精。但未婚青壮年,一星期左右遗一次,亦

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应视为病态。

症 状:阴虚火旺者,多表现为梦遗,伴夜寐不安,头目眩晕,

心悸,尿短黄有热感,舌质红,脉细数。肾虚不藏者,多表现为遗

精频作,或滑精,耳鸣腰酸,畏寒肢冷,舌淡,脉虚数。湿热内蕴

者,遗精伴心烦少寐,口苦口渴,小便热赤不利,苔黄腻,脉濡

数。

治 疗

一、内 治

1.胡桃衣(果实内的木质隔层)25克,水煎,临睡前服。治肾

虚遗精。

2.莲须、石莲肉、芡实各300克,研为末,加金樱子1500

克,去毛、子,淘净,水煎,去渣再煎,加饴糖与上药末和匀为

丸,如梧桐大小,每日服50丸,早晚各25丸,连服1周。治壮

年阳盛梦遗者。

3.生白果仁2枚,鸡蛋1个。将白果仁研碎,把鸡蛋打1小孔,

将碎白果仁塞入,用纸糊封,然后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蛋,至

愈。

4.韭菜子25克,大米100克,用纱布包扎好韭菜子,入水煎

汤,以此药汤煮大米成粥,日食2次。治肾阳虚遗精。

5.鳖1只,枸杞、怀山药各50克,女贞子、熟地各25克。先

将鳖去头及内脏杂物,切块洗净,与药同煮至肉熟,去药渣食肉喝

汤。治肾阴虚遗精。

6.羊肾2个,羊鞭2条,肉苁蓉、枸杞子、巴戟天、山药、熟地

各12克。羊肾剖开去网膜及导管切条,羊鞭洗净,中药以布包

好,加水同炖烂,吃肉饮汤(去药渣),日1次。治肾阳虚滑精。

7.黄柏、苍术、车前子各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治湿热遗精。



8.韭菜子若干,炒研成末,每服3克,每日1次,淡盐汤下。治

遗精。

9.韭菜子30克,炒黄研细末,每日清晨黄酒送服6克,白开水

送服也可,每日3次。治夜梦遗精,无梦也遗,滑精,精液随小便

而出。

10.煅龙骨、炒韭菜子各10克,研为细末,每晚服1次,每服

6克。治遗精、梦遗、滑精。

11.凤眼草15克,炒干研细末,每晚睡前冲热黄酒服下。治遗

精、梦遗、滑精。

12.木贼草30克,水炖二柱香后,加冰糖120克,再炖3小

时,午夜3~4时服下。如时间难以控制,也可在睡前服下。治遗

精、梦遗、滑精。

13.韭菜子炒熟、桑螵蛸、龙骨各等份,水泛为丸,每服3克,

白开水送服,每日3次。治遗精、梦遗、滑精。

14.五倍子500克,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白开水送

下。治顽固性遗精、梦遗、滑精。

15.芡实100~120克,老鸭1只,去毛、去内脏洗净,将

芡实放入鸭腹内,放入瓦锅内,加水炖至烂熟,加盐少许,调味食

用。善治肾虚遗精及糖尿病。

16.雄鸡肾皮适量,煎汤热饮。

17.银耳适量,与小公鸡同炖服用。

18.生鸡蛋钝头上打一小孔,装入大黄粉1克,或2粒白果仁,

蒸熟,空腹吃下,每天吃1个,连吃4~5天。

19.鸡内金焙干研细末,每次6克,每天1次,白开水送服。或

鸡内金120克,瓦上焙干,研细末,与白糖60克拌匀,每次2

匙,每日2次。

20.鸡内金、琥珀(或五味子)各30~50克,共研细末,每

日2~3次,每次2~3克,白开水送服,连服5~7天。

21.刺猬皮1个,焙干研细末,每晚3克,白开水或黄酒送下。

也可用枸杞子10克煎汤送下。

22.干荷叶,或荷花的花芯适量,煎汤代茶服用。

二、外 治



1.甘遂、甘草各等量,猪脊髓适量。前两味共研细末,与猪脊髓

适量,做丸如梧桐子大。每用取药丸1个纳入脐孔,压紧,外以纱

布覆盖,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至病愈。治阴虚火旺梦遗。

2.五倍子100克,研细末,临睡取药适量,以唾液调成稠糊,

涂于脐孔中,外加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治梦遗。

3.五倍子、煅龙骨、煅文蛤各20克,共研细末,加唾液调成

糊,睡前取药糊适量涂敷于脐窝中央,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换

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梦遗或滑精日久者。

4.鲜紫花地丁1把,捣烂如膏,贴敷于患者脐孔中,用纱布、胶

布固定,每晚换1次。治遗精不止。

5.每晚睡前用生姜擦脚心,治遗精、梦遗、滑精。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中极、关元、志室。心肾不交配心俞、神门、三阴交;肾

虚不藏,配肾俞、太溪;湿热配阴陵泉,至阳、曲池。虚证以补

法,实证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穴位注射

  选穴关元、中极,用少量维生素B1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穴位

注射,进针后针感传向前阴时再推注,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

程。

(三)耳针

  取穴精宫、内分泌、神门、心、肾。用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护】①注意调理摄生,节制房事,改正手淫恶习。②忌食

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食物。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由

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阴茎萎软不能勃



病 因:阴茎萎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者称阳痿。有器质性和精神

性两种,大多数属后者。其发生原因多因精神受到伤害和内分泌紊

乱或生殖系器质性病变所致。中医学认为多由早婚纵欲,年少犯手

淫恶习,以致命门火衰,精气空虚,或因恐惧伤肾,均能导致阳

痿。

症 状:阴茎萎软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

色苍白,神疲腰膝酸软,脉细弱等证。

治 疗

一、内 治

1.狗阴茎3个,黄酒适量。将狗阴茎用瓦焙干,研为细末,每服

3~4克,黄酒送下。治肾虚阳痿重症。

2.雀蛋10个,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先将雀蛋煮熟,剥

皮,加水煮二味中药30分钟,下雀蛋再煮15分钟,饮汤吃蛋,

连吃多次。治肝肾两虚阳痿。

3.泥鳅400克,虾200克,大枣6枚,生姜2片,将泥鳅去

肠杂洗净,加水与虾、枣、姜同煮约20~30分钟,食之,每日

2次,常服有效。

4.淫羊藿、菟丝子各20克,羊肉(或狗肉)400克,将狗或

羊肉洗净切块,二药入纱布袋中扎口,加水同煮,临熟加调料,食

肉喝汤,常食有效。天热勿食,同时当忌房事30天。

5.蚕蛹适量焙干研细末,每次3克,每晚睡前服用。

6.苦瓜种子适量炒熟研细末,每次6~9克,黄酒送服。每日2

~3次,10天为1个疗程。

7.淫羊藿6~9克,水煎代茶饮。或淫羊藿10克,茯苓6克,

大枣2枚,每天1剂,小火煎熬,每天早、晚分服。

8.鸽子1只,水溺死,去毛及内脏,将黄芪、枸杞子各30克塞

入鸽子腹中,加水共炖烂熟服用。

9.炙海马研细末,每次1~2克,黄酒送下。可治阳痿不育。

10.生大虾肉120克,油炸,再炒韭菜250克,拌匀,可常

食用。治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不久,或早泄。

11.大蚯蚓(要韭菜地里的)11条,剖开,长流水冲洗干净,

加韭菜捣融,热酒冲服。每日1次。治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不久,

或早泄。

12.露蜂房30~60克,烧研细末,每晚睡前服6克,白开水

送下。

二、外 治

1.急性子15克,阿片、蟾酥各3克,麝香0.5克,葱白适

量。先将前三味研细末,加麝香再研极细,滴水调和制成丸药1

粒,用葱白捣融包裹,外用湿纸再包一层,放炭火中煨3~5分

钟,取出换纸,再包再煨,如此反复7次,去纸和葱,将药制成小

药丸如绿豆大。每睡前取药丸3粒,用白酒化开,涂于脐中穴、曲

骨穴和阴茎头,每晚1次,甚效。

2.乌附子1个(重45克左右),阿片1.5克,穿山甲(炮)

3克,硫黄6克,麝香0.3克。先将附子内部挖成空壳,将挖出

的附子末与其他药混研为细末,填入壳内,用好酒250毫升,放

入锅内加附子,用文武火煎至酒干,取出附子,与麝香混合,捣融

如膏。每用取药膏如黄豆大2块,分贴神阙穴(脐中)和曲骨穴

(腹前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之上方),上盖纱布,胶布固

定,3天换药1次。治阳虚阳痿。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二)穴位注射

  取穴关元、中极、肾俞。用维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或丙酸

睾丸素5毫克,轮流注入上穴,每隔2~3天1次,4次为1个疗程。

 

急性前列腺炎



病 因: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逆行感染所致,如经尿道的异物

机械损伤。血行感染来自疮、痈、疖肿、扁桃体、龋齿及呼吸道感

染灶,也可由急性尿路感染、淋病等感染所致。

症 状:发病突然,有高热、寒战、尿频、尿急、排尿痛。会阴

部胀痛。甚者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尿闭。同时还常常伴急性膀胱炎。

治 疗:急性期首先应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准确足量地使用

抗生素,并大量饮水、排尿,如有排尿困难或尿闭者必须住院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或喹诺酮

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中药

1.八正散冲剂,按说明服用。

2.黄柏20克,知母15克,滑石茯苓、泽泻各20克,每天1

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3.苦参20克,大贝母15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4.蝼蛄1~2只,焙干,研细末,鲜鸡蛋1个,在钝头上敲1个

小孔,将蝼蛄末放入鸡蛋内,上锅蒸熟,每天上午吃下。

  另外,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中药方也可参考使用。

二、外 治

  紫苏适量,烘干,研细末,用香油调,敷脐。每天换药1次。

【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平素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注意

劳逸结合。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前列腺炎



病 因: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两种:一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二

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患者没有

急性前列腺炎过程,其致病为细菌感染,主要为尿道逆行感染所

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中大多数属此类病症,

其致病原目前尚未明确,可由各种微生物感染所致。发病可能与性

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时间坐位工作、长途骑

自行车致使盆腔及前列腺充血等有关。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常可加

重前列腺炎。

症 状:1.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①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大便后常

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俗称尿道口“滴白”。如合并精囊炎

时可有血精。②疼痛:会阴部、下腹部隐隐作痛、不适,有时腰骶

部、耻骨上、腹股沟区也有酸胀感。③性功能减退:可有阳痿、早

泄、遗精、滑精或射精痛。④精神神经症状:常伴有头昏、头胀、

乏力、疲惫、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虑等症。⑤有些患者可伴

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肌炎、不育

等。可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2.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

表现类似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所不同的是,没有反复的尿路感染

发作。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查明感染病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中药

1.知母、黄柏各12克,龙骨、牡蛎、茜草各15克,杭白芍

药、山药各10克,海螵蛸、泽泻各10克,水煎分2~3次服

用,每天1剂。有滋阴清热,补肾利水之功。服药期间配合每天热

水坐浴,则疗效更佳。

2.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枸杞子15克,石韦1

5克,薏苡仁20克,三七4克研细末(用其他药所煎的汤冲),

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剂。对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所致的慢性

前列腺炎效佳,服药期间配合每天热水坐浴,或也用本方煎汤坐



浴,则疗效更佳。

3.田三七3克,研细末,每天服1次,白开水送下。连服10~

15天。

4.薏苡仁40克,饭赤豆(赤小豆)20~30克,加水共煎煮

烂,加入适量糖或蜂蜜调味,每天1剂,分2次服下。

5.苦参20克,大贝母15克,鸡内金10克,每天1剂,水煎

分3次服。

6.蝼蛄1~2只,焙干,研细末,鲜鸡蛋1个,在钝头上敲1个

小孔,将蝼蛄末放入鸡蛋内,上锅蒸熟,每天上午吃下。

7.金银花、玉米须,或玉米芯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根据患者主症的不同,还可参考“失眠”、“尿路感染”、“腰

痛”、“阳痿”等病症用方配合使用。

二、外 治

1.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石韦15克,苦参20

克,大黄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坐浴。

2.葱白适量,白矾粉10克,共捣成糊状,敷脐,每晚1次。

3.独头蒜1个,栀子3个,盐少许,共捣烂敷脐。每晚1次。

  【防护】不要长时间取坐位,不要长时间骑车。忌食辛辣刺激

性食物。注意保持健康、正确的性生活

 

前列腺增生



病 因: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

病。其病因是前列腺细胞增多(而不是前列腺的细胞增大、肥

大),使得病变后的前列腺,较正常的肥大,尿道逐渐变得狭窄,

故也称良性前列腺肥大。男性自35岁以后前列腺就可能有不同程

度的增生,一般50岁左右,出现以排尿异常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

状。本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公认,老龄和性功能活动是发病

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症 状:①尿频:常是前列腺增生者的最初表现,尤其夜间明

显。②排尿困难:逐渐加重的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的最重要症

状,发展较慢。轻者排尿迟缓、断续、尿后滴沥;重者排尿费劲,

射程缩短,尿线细而无力,最终呈滴沥状。③尿潴留:轻者不能排

光膀胱中的全部尿液,重者点滴皆无。大多因天气变化、饮酒、劳

累等而突然发作。前列腺增生的任何阶段都可出现本症。④其他症

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尿道刺激症,有

结石者更为明显,并可伴有血尿;前列腺增生因局部充血,也可发

生无痛血尿;晚期可出现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病象;长期排尿困难

可造成腹压增高,发生腹股沟疝、脱肛或内痔等,可掩盖前列腺增

生的症状,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错误。

治 疗

一、内 治

(一)中成药前列康,按说明服用。

(二)中药

1.韭菜子10克,研细末,和面做饼,分2次服用。每天1次,

可长期食用。适用于尿频者。

2.猪膀胱1个,槐米10克,党参10克,后两味用布包好,共

入沙锅炖熟,去药,调味食用。每天1剂,连用7~8天为1个疗

程。

3.炒熟的南瓜子,每天50克,当作零食不定时食用,可缓解排

尿困难。

4.金银花、玉米须或玉米芯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根据患者主症的不同,还可参考“失眠”、“尿路感



染”、“腰痛”、“阳痿”等病症用方配合使用。

二、外 治

1.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石韦15克,苦参20

克,大黄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坐浴。

2.葱白适量,白矾粉10克,共捣成糊状,敷脐,每晚1次。

3.独头蒜1个,栀子3个,盐少许,共捣烂敷脐。每晚1次。

4.食盐500克,生葱250克,将葱切碎与盐同炒热,装入布

袋内,热敷小腹,冷则再炒,热敷,一般2~4小时可见效。适用

于排尿困难者。

5.甘遂9克,研细末,加入面粉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中极穴

(脐下4寸),一般30分钟小便即通。

6.用消毒棉签刺激鼻,取嚏或喉中探吐,至上窍开,小便自可通

利。

7.艾叶60克,石菖蒲30克,炒热,布包敷脐腹。

  【防护】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延缓身体的衰

老。注意保持健康、正确的性生活。

 



第二章 外伤、皮肤科病症

落枕 颈椎病 肩关节周围炎 急性腰扭伤 腕、踝关节扭伤 虫咬螫伤 毒蛇咬伤 痔疮 烧伤 冻疮

毛囊炎、疖 寻常痤疮 疣 接触性皮炎 湿疹 荨麻疹 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 手足

癣甲癣和甲真菌病(灰指甲) 手足皲裂 鸡眼 带状疱疹 银屑病 白癜风 斑秃 疥疮

 

落枕



病 因:落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感受风寒而导致。

症 状:颈项部强直牵引作痛,俯仰、转动不灵,并向

一侧歪斜而加重,颈肌紧张,压痛广泛。

治 疗

一、内 治

  木瓜1个,挖洞去瓤,加入乳香、没药各8克,合

好,上笼蒸3~4次,捣烂如泥。每服9克,黄酒1杯温

服下。

二、外 治

1.葱白、生姜各适量捣烂,炒热,包布敷熨患处,每次

30分钟,每日2~3次。

2.生桃叶布袋包好水蒸煮后,热敷颈部。每次20分

钟,每日2~3次。

3.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

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

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三、其 他

1.用王不留行子,取耳穴神门、肩、颈及上肢相当部

位,按耳穴压豆法常规操作。2天换1次。通常1~2次

即可缓解。

2.将大黑豆适量蒸熟装入枕袋,以患处枕在上面,每天

不少于6小时。

3.取冰块适量,隔毛巾用手握住冰块贴于患处推动摩

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数次即愈。

4.将硼砂适量置于干净瓦片上,煅去水分,放在地上露

一宿出火毒,再研成极细之粉末。装贮备用,施治时取少

许点眼内角。点后,双手擦热,反复按擦颈部,一般1~

3次可愈。

 

颈肩综合征



病 因:本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

椎间盘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邻近的神经、

脊髓、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本病好

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症 状:颈项、肩臂痛、四肢痛麻,尤以上肢为著,部

分病人可有头晕、头痛、耳鸣、耳痛、视物不清、吞咽困

难等。

治 疗

一、内 治

1.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

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

封,半月

后即可服用。每日2次,每次15毫升。可滋阴补血,祛

风除湿,通络活血止痛。

2.五加皮60克,老母鸡1只(去头足及内脏),加水

炖熟,吃鸡喝汤。待症状缓解后,每隔3~5天再服用1

次。对体虚,风寒湿日久疼痛有良效。

3.草乌、川乌、金银花、苍术、乌梅、伸筋草、羌活、

怀牛膝、乳香、没药、甘草各10克。上药加入白酒50

0克,密封,埋入地下7天,取出可饮用。每次服用半

盅,早晚各1次,若无不适,可逐渐加量,若有不适可减

量。适用于风寒湿痹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痹

痛,顽固性肩、颈、臂疼痛。

二、外 治

1.梅花针疗法:取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每次

选2个穴,用梅花针叩打,使皮肤发红并有小量出血点,

然后拔火罐,如能拔出少量瘀血则疗效更佳。

2.耳穴压豆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前后对称贴压

王不留行子,3天换贴1次,并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

双耳贴压10次为1个疗程。

3.选用颈夹脊穴及压痛点等,每次用艾条施灸10~2

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4.按摩推拿颈部,采用舒筋手法:点压、拿捏、弹拨、

按摩等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法,每穴20分钟,每次推

拿应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手法要轻柔稳重,力量逐渐深 透。

5.刮痧法:用刮痧板拭后颈项三线,加风池、肩井,再

刮外关、气海及手三阳经或足三阳经穴。

6.药枕: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

赤芍、红花、血竭、菖蒲、灯心草、细辛、桂枝、紫丹

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克,乳香、没药各2

00克,冰片20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

片,装入枕心,令患者枕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

上。3个月为1个疗程。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

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 失。

8.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

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

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9.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

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防护】不可长期伏案工作,伏案工作期间应定时活

动颈部,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



肩关节周围炎 



病 因: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

滑囊等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和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

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普

遍认为与肩周软组织劳损、退变、肩部急性创伤、上肢长

时间固定制动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症 状:肩部自发持续疼痛,常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尤

以穿衣、梳头及夜间疼痛为著,上举功能受限,肩周压痛

明显,肌肉无力或萎缩。

治 疗

一、内 治

1.肩凝汤: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各30克,桂

枝、香附各15克,羌活18克,水煎服。冷痛较剧者加

制川乌、草乌各9克;热痛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

克;刺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气虚者加黄芪18

克;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克。30剂为1个疗 程。

2.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

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

封,半月后即可服用。每天2次,每次15毫升。可滋阴

补血,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止痛。对肩周炎尤其适宜。

3.五加皮60克,老母鸡1只(去头足及内脏),加水

炖熟,吃鸡喝汤。待症状缓解后,每隔3~5天再服用1

次。对体虚,风寒湿日久引起的肩臂、腰腿痛有良效。

4.草乌、川乌、金银花、苍术、乌梅、伸筋草、羌活、

怀牛膝、乳香、没药、甘草各10克。上药加入白酒50

0克,密封,埋入地下7天,取出可饮用。每次服用半

盅,早晚各1次,若无不适,可逐渐加量,若有不适可减

量。适用于风寒湿痹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痹

痛,顽固性肩、颈、臂疼痛。

5.取山萸肉、黄芪各30克,葛根、鸡血藤、白芍药各

15克,五加皮、桂枝、炙甘草各10克,白花蛇6克,

葱白带

须1根,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12 剂。

二、外 治

1.朴硝50克,马钱子100克,黑老虎10克,煎水

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3~5天为1

个疗程。

2.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

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

失。

3.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

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

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

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三、其 他

(一)耳针疗法

  取耳穴肩关节、肩及肾上腺点埋针,3日一换。

(二)艾灸疗法

  取阿是穴为主,配以天宗、臑俞、尺泽、曲池等穴,

每天灸5~10分钟,每日1次。

(三)按摩推拿疗法

  以揉、手法在患肩周围施行3~5分钟,点按,弹拨

阿是穴及肩髃、肩髎、天宗等穴,牵抖患肢并行被动外

展、上举、内收、背伸等动作以能耐受为度,搓肩周及患

肢1分钟,以拍打患侧肩周,肩颈及肩脊处10余次为结

束,每日1次。

(四)武术疗法

  太极拳,动作幅度由小而大,每日早晚多次。

(五)刮痧疗法

  取患侧肩脊处自上而下,颈肩处由颈至肩峰,肩周由

肩峰向三角肌止点及肩胛骨下角方向刮拭,以皮肤潮红或

见瘀斑为度,每周1次。可酌用油类介质以避免皮肤刮损



急性腰扭伤 



病 因:急性腰扭伤是由于姿势不正,或用力过度,腰

部活动时没有思想准备而使腰部肌肉用力失调而致。

症 状:扭伤后立即出现剧痛,甚者倒下不能翻身。疼

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也不能消除,伤后次日

更甚,止痛药物一般无效。

治 疗

一、内 治

1.虫24克,研成细末,每服6克,1日2次,黄酒送

下。能迅速止痛疗伤。

2.爬山虎10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3.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捣碎绞汁,加入黄

酒同服。

4.将核桃7枚烧焦外壳后,取仁研细末,用30克红糖

调水冲服。

5.生牵牛子4.5克,炒牵牛子4.5克,兑在一起粉

碎,分为2份,晚上睡前及早饭前温开水各冲服1份。偶

有腹泻,不需处理,药停即止,一般服2份即愈。

6.桔梗30克,研为细末,分为2份,每次服1份,黄

酒冲服,日服1次,重症日服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

部微出汗。轻者1次,重者3次可愈。

7.麻黄10克,荆芥12克,木香10克,五灵脂12

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葱白、藕煎水送服,每日3

次,轻者一剂即愈。

8.红花10克,鸡蛋2个,将鸡蛋打到碗内与红花搅拌

均匀,上锅用油炒熟,不加盐,一次服用,可连用2~3 次。

9.取蚕豆大小松香1粒,研细末,放在碗中,取红糖适

量放于另一碗中,用黄酒适量煮沸后冲到放松香的那个碗

中,再将此酒倒在放红糖的碗中,弃掉凝结的松香块(松

香粉遇热即凝成块),一次喝下红糖黄酒汁即可。一般饮

后3天见效。每天1次,可连饮3天。

二、外 治

1.糯稻秆烧灰,用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

扭伤处,甚效。

2.生姜1块,捣烂,去净汁,加入食盐1匙与姜渣调

匀。上药外敷患处,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生姜用

量以足够敷受伤面积为度。一般用药2~3次治愈。

3.将面粉煮沸成糊,与醋搅拌,均匀地涂在扭伤处,纱

布固定,干后再换,数次后疼痛可明显消失。

4.韭菜洗净,切碎后捣烂如泥状,敷于痛处,韭菜糊厚

度以2~3毫米为宜,外用纱布固定。对各跌打损伤皆有

效,但有擦伤、出血者不可用。

5.韭菜根6~7个,苎麻根3~4个,葱根4~5个,

共捣烂如泥,敷盖于患处,一般3天可愈,未痊愈者可3

天后再用1次。

6.生姜、大黄各等份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生姜捣烂如

泥,调和大黄粉,外敷于患处,外敷盖塑料薄膜保湿,固

定,12~24小时换1次至愈。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

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三、其 他

1.取患腰对侧的内关穴,直刺深度0.5~1寸,每5

分钟左右捻转一次,每次10~20分钟,进针后嘱患者

轻轻活动腰部。尽力呼吸吐纳(此时局部可有麻、酸、胀

感向后臂肘部放射)。有效率99.6%。

2.点太冲穴。

3.指压法:先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尖在腰背部进行揉

压,有明显的酸、胀、痛、麻感处就是压痛点。如压痛点

在腰背部正中线上,可指压人中穴3~5分钟。如压痛点

在正中线两旁,可取腕骨穴。左侧扭伤取右侧腕骨穴,右

侧扭伤取左侧腕骨穴,用拇指尖紧压,顺时针方向旋转3

~5分钟。如果找不到明显的压痛点,应同时按压人中穴

及两侧腕骨穴。此法简单易行而有效,可自治,也可请他人帮忙。

4.硼砂少许,研极细粉,取药粉少量,点两眼角(内

眦)或眼的上下左右四角,腰痛即松。3分钟1次,连点3次。

 

踝关节扭伤



病 因:腕、踝关节扭伤系指腕、踝关节因外伤而导致

过度内、外翻所致。

症 状: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运动受限,但X

线摄片排除关节脱位及骨折等。中医分为气滞型(局部胀

痛)和血瘀型(局部青紫肿痛)两种。

治 疗

一、内 治

1.虫24克,研成细末,每服6克,1日2次,黄酒送

下。能迅速止痛疗伤。

2.爬山虎10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3.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捣碎绞汁,加入黄

酒同服。

4.核桃7枚,烧焦外壳后,取仁研细末,用30克红糖

调水冲服。

二、外 治

1.松木锯末500克,陈醋500毫升,加水400毫

升煮沸后将患足置于药盆上,约距20厘米,再覆盖上宽

大毛巾,进行熏蒸20~40分钟,1日1~2次,5~

7次为1个疗程,主治气滞型。

2.石蜡适量制成50°C温热药饼,敷贴于患处。1日

1次,3~5次为1个疗程。

3.五倍子50克,栀子30克,生草乌30克,大黄3

0克,生南星30克,虫20克,乳香20克,没药20

克,细辛10克,共研末,取适量醋调匀,外敷患处,每

日1~2次,10次为1个疗程。对剧痛者止痛有效。

4.大葱适量捣烂,炒热后敷贴患处,凉则换,每次20

~40分钟,每日1~2次,3~5次为1个疗程。主治

气滞型。

5.烟丝、酒糟各等量捣烂,外敷患处,用量视患处的大

小而定,一次敷药后无需换药。

6.樟木刨花,煮沸后,用其蒸气熏伤处,或以此煎液做

热敷,每日2~3次。



7.酒酿、鲜生地黄各适量共捣烂,炖热敷于患处,每日

换药1次。

8.干糯稻秆烧灰,用75%酒精调和成泥状,敷于患

处,数日即愈。

9.生姜1份,生土豆(去皮)2份,捣碎敷于患处。

10.带根韭菜1把。捣如泥状,放入锅内炒热,加酒少

许,趁热贴伤处。用布缚紧。次日换1次,肿痛逐渐消

失。

11.韭菜根6~7个,苎麻根3~4个,葱根4~5

个,共捣烂如泥,敷盖于患处,一般3天可愈,未痊愈者

可3天后再用1次。

12.生姜、大黄各等份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生姜捣烂

如泥,调和大黄粉,外敷于患处,外敷盖塑料薄膜保湿,

固定,12~24小时换1次至愈。

13.将面粉煮沸成糊,与醋搅拌,均匀地涂在扭伤处,

纱布固定,干后再换,数次后疼痛可明显消失。

14.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

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

消失。

15.苏木、红花、桃仁、伸筋草、络石藤各20克,水

煎熬汤,先熏后浸泡,每天2~3次。

二、其 他

1.按摩:患者取坐位,伤部涂以驳骨水(成药)或松节

油。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踝部,另一手在小腿后侧鱼肚肌

上,自下而上捏拿十余次,使肌肉松弛。然后用虎口自足

背至小腿部滑推数次,以顺理筋络。再将踝关节伸展,内

外旋转活动3~5次,大都能很快缓解疼痛。

2.受伤部位只发肿不起青块的,垫上热毛巾,用手轻轻

揉几次就可消肿止痛。既肿又瘀血的,先用冷毛巾外敷,

可以止血,不使肿胀发展。过一昼夜,换用热毛巾外敷,

每天2~3次,每次用手揉一揉帮助消肿。这时还可用花

椒煎汤熏洗,或韭菜捣烂外敷等外敷法、熏洗法进行治

疗,能加快消肿、散瘀、止痛。

3.扭伤后马上把扭伤部位放到冰凉的水中浸泡,24小

时内浸泡4~6次;然后改用30℃左右的温水温敷,每

日2次,2~3天温敷即可

 

虫咬螫伤



病 因:虫咬螫伤指蜂、蝎子、蜈蚣及毒蜘蛛等毒虫咬

螫人体后,其毒素进入人体而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和毒性

反应。

症 状:蜂螫伤:伤处见小黑点,疼痛,红肿,严重者

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反应。蝎子螫伤:

伤处疼痛剧烈,大片红肿,或有水疱,严重者寒战高热、

恶心、呕吐、头昏、心慌,甚则死亡。蜈蚣咬伤:咬伤处

有两个瘀点,周围红肿,有剧痒或灼痛,有时可见淋巴管

炎(红丝疔),淋巴结肿痛,严重者出现浑身麻木、发

热、头痛、昏迷、谵语、抽搐等全身症状。毒蜘蛛咬伤:

伤处肿胀苍白、疼痛,可见皮疹,伴有精神委靡,肌肉痉

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危象。

治 疗

1.将芋艿梗洗净,捣烂敷贴伤处,如大黄蜂螫伤,速嚼

食生芋艿,直至感到芋味有生腥气及麻舌感为度。

2.蜂蜜30克,大葱2根。将大葱洗净捣成烂泥状,调

以蜂蜜搅匀,敷于伤处,每日换药1次,约3日可愈。治

蝎子螫伤、蜂螫伤。

3.番薯嫩苗1把,红糖少许,共捣烂敷于伤口。治群

虫、蜈蚣、蜂、蝎子咬伤(螫伤)。

4.鲜羊奶适量煮沸,尽量饮用,治蜘蛛咬伤。

5.生烂山药(烂而有水者佳)适量捣烂,挤汁擦涂于患

处,治蝎子螫伤。

6.鲜茄子切开,涂擦患处,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烂涂

敷。治野蜂螫伤,蜈蚣咬伤。

7.鲜空心菜洗净加盐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治蜈

蚣咬伤。

8.食盐适量溶于热水,配成浓盐水,用消毒棉浸湿涂搽

伤处数次,稍许,疼痛可止。用治蝎子螫伤。

9.蜗牛2~3个,捣烂敷患处,一般用药后10分钟痛

即止,次日红肿消退。治蜂、蝎子、蜈蚣螫伤及虫类咬

伤。应在被咬(螫)后立即挤出毒汁。



10.芋头煮熟,捣烂如膏,趁热敷于患处。治毛虫螫

伤。

11.杉木皮或枝适量点燃,烧烟熏患处5~10分钟。

治蜈蚣咬伤。

12.食醋适量淋洗患处5~15分钟。治各型虫咬伤。

13.碱水擦患处,可止痛。用于蝎子螫伤。

14.鸡蛋1个,壁虎1条,塞入鸡蛋内,然后将小孔密

封,埋于阴凉土内(20厘米深,20天后取出即可),

将药涂患处,用于蝎子、蜂螫伤。

15.胡椒研末,调敷外用,治蜈蚣咬伤。

16.生蒜头1颗,打烂擦于伤口处。或以醋调敷,治

蜂、蝎子螫伤。

17.丝瓜叶,或南瓜叶,或苦瓜叶,或番薯叶,或苋

菜,捣烂敷伤处。治蜂、蝎子、蜈蚣螫(咬)伤。

18.将火柴头硝刮下适量放入伤口,再用火柴烧一次。

治蜂、蝎子、蜈蚣螫(咬)伤。

19.生芋头1个,将芋头切开擦患处痛立止。或用芋

头、或芋头茎,叶捣烂外敷,治蜈蚣咬伤、毛虫伤及各种

毒虫螫伤。

20.鲜花1朵(不论哪种花),遇蜂螫伤时,取擦伤

口,立见肿消。

21.菊花叶,擦患处。或捣烂与食盐少许调匀外敷,治

蜈蚣咬伤。

22.马齿苋1把,捣汁1杯,兑开水服,渣敷患处,或

捣烂外敷,治蜈蚣咬伤,蝎子、毛虫螫伤。

23.韭菜50克,捣烂外敷。

24.鲜扁豆,或豆叶,或花,捣烂涂,治蜘蛛咬伤及无

名虫咬伤。

25.金樱子叶、黄荆叶、枫树叶、鲜星草叶、凤仙花、

鲜苎麻叶、半边莲、桑叶皆可各自捣烂,外敷。治蜈蚣咬

伤及无名虫咬伤。

26.自尿,速取,洗蜂螫伤处,治蜂螫伤。



27.丝瓜叶、棉花叶、鲜青蒿、鲜夏枯草、鲜马齿苋、

鲜苍耳叶、鲜薄荷、鲜桉叶、家葫芦叶、鲜天南星叶、鲜

芙蓉叶、地榆叶各自皆可单独捣烂外敷蜂螫伤处,治蜂螫

伤及无名虫咬伤。

28.大青叶、桃叶、生姜皆可各自捣烂外敷,治毒蜘蛛

咬伤。

29.五灵脂30克,研细末,醋调匀外涂,治无名虫咬

伤。

30.羊乳1杯,急饮下,或新鲜羊乳数滴,涂于伤处,

治毒蜘蛛咬伤。

31.蜈蚣1条,研细末,用猪胆汁调匀,外敷,治毒蜘

蛛咬伤。

32.黄果兰(即白兰花)适量,加酒精适量(以能没过

黄果兰二指为度),密封浸泡3天即可。用时涂抹患处。

适用于蚊子叮咬及各种无名虫咬,红肿痒痛者。止痒消肿有佳



毒蛇咬伤 



病 因:毒蛇咬伤指有毒腺、毒牙的蛇咬伤人体所致的

疾病。

症 状:被毒蛇咬伤后,一般都有2~4个较粗大而深

的牙痕,出现局部伤口和全身的中毒症状。大致分神经毒

中毒,血循毒中毒和混合毒中毒三种。神经毒中毒:主要

是由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等咬伤。局部伤口出现轻度疼

痛,并有麻木感,伤口流血不多,患肢无弥漫性肿胀,易

被疏忽。常在咬伤后1~4个小时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睑

下垂,言语及吞咽困难,肢体瘫痪,常因呼吸麻痹、循环

衰竭而死亡。血液循环毒中毒:主要是由竹叶青、尖吻蝮

和蟒蛇等咬伤。局部伤口疼痛如刀割,肿胀并向整个肢体

蔓延,伤口流血不止,皮下出血,形成斑点、瘀紫斑块,

甚至皮肤发紫、发黑,出现水泡、血泡。

混合毒中毒:主要由眼镜蛇、眼镜王蛇及蝮蛇等咬伤。可

见前两者双重症状,但有主次之分,眼镜蛇以神经毒为

主,蝮蛇以血循毒为主。

治 疗:毒蛇咬伤属危重病症,应当正确对待,切勿延

误病情。一旦为毒蛇所咬伤,宜立即用布条、绳子或止血

带结扎伤处近心端,以截毒。对毒蛇牙痕作十字形切口,

用清水冲洗,挤出污血,及时消毒、排毒非常重要,然后

再送医院救治。无条件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内 治

1.将旱烟筒内的烟油取出约黄豆大半粒,温水送服。解

虫蛇毒,用治毒蛇咬伤。

2.空心菜150克,黄酒30毫升。将空心菜洗净,捣

烂,同黄酒调和后1次服下,日用2次。

3.马齿苋加食盐少许捣汁内服。

4.白花蛇舌草15~30克,白酒250克煎服,治竹

叶青蛇咬伤。

5.雄黄2份,白芷4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水泛为

丸,每日3~4次,每次3克,首次加倍量。

6.鲜蓍草60~120克,水煎服。重症每日可服2

剂,并以适量鲜蓍草捣烂,用药渣敷于伤口周围,每日换

药1~2次。治疗蝮蛇咬伤效果显著。

7.白芷、黄连各10克,水煎分2次服用。

8.鱼腥草30克,水煎服,药渣外敷。

二、外 治

1.将芋艿梗(芋头梗)洗净,捣烂敷贴患处。治蛇虫咬

伤。

2.番薯嫩苗1把,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治毒蛇、

毒虫、蜂、蝎子、蜈蚣等咬伤。

3.独头大蒜1枚。切片置伤口,以艾条熏灸,不拘次

数。或以大蒜捣烂敷患处。伤口上端用带扭扎紧。

4.马齿苋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伤处。

5.新鲜蚯蚓,捣如泥状以布包患处。

6.旱烟筒内烟油,抹于咬伤处,立即止痛。

7.公鸡倒提,嘴流出涎沫滴在伤处,其痛立止,危者用

生公鸡血趁热灌之。

8.七叶一枝花根60克,陈醋500毫升,捣烂外敷。

9.枣树叶子捣烂,用烧酒调匀外敷。

10.鲜鸭跖草;鲜金钱草;鲜凤仙花、叶、根;鲜苍耳

子草;鲜威灵仙;鲜败酱草;鲜萹蓄;鲜地榆;鲜半枝

莲;鲜菊花叶、花、根茎;紫花地丁;鲜垂盆草;鲜茄子

叶;鲜葱;鲜野苋菜,皆可各自捣烂外敷。

11.七叶一枝花全草迅速嚼烂或捣烂,外敷伤口处

 

痔疮



病 因: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

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临床根据痔发生

的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症 状:内痔长在肛门内,其表面覆盖着黏膜,痔核有

大有小,可为单个或多个。多的可以连成一圈。一般不

痛,仅有肛门坠胀感。主要症状是间歇性大便的滴血,严

重者排便时痔块脱出。

外痔在肛门外可以看到。容易发炎,因而出现明显的红肿

疼痛,但不出血。

治 疗

一、内 治

1.茄子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1日服3次,每次服

10克,连服10天。有清热止血之功,治内痔。大便下

血。

2.黑木耳30克,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

成羹,或可加入鲜藕2节同煮,加糖适量食服。同治内、

外痔疮,对出血、剧痛效佳。

3.瘦猪肉100克,槐花50克,加水共煎汤服食,每

日1次。

4.香蕉带皮2支,加水炖,连皮食并饮汤。治痔疮出

血,大便干结。

5.鲜荸荠500克,红糖60克,加水适量,煮汤,1

日内分次饮完,连服3日。

6.鲜无花果10枚,放于沙锅内,加水2000毫升,

文火煎煮,沸后仍煎30分钟,至药液约1500毫升左

右,然后倒入干净盆内,捞起熟果盛于碗内备用。上药为

1日量,分2次,用脱脂棉蘸药液洗敷患处,每次20分

钟,同时食煮熟之无花果5枚。治痔疮肿痛、出血。

7.棉花子、槐米等份炒黑,再用乌梅10枚煎熬浓汁,

适量白酒和丸。最好每次以乌梅水送服,每次5克,每日

3次,服用1~2天后即可止血。

8.槐米适量,或侧柏叶与槐米各等份,白酒适量,将槐

米浸泡于酒内,以酒没过槐米二三指为度。7日后可饮

酒,每次1小盅,每日2~3次,也可视酒量而定。内外

痔皆可,坚持服用,痔核可逐渐消失。

9.取黑豆25克,猪胆汁1个刺破,放入碗内,将黑豆

泡入猪胆汁中,盖上盖儿,上锅隔水蒸熟,每日早晚各服

15粒黑豆捣烂如泥,最好不用糖,可用白开水送下。

10.侧柏叶10克,蒲黄3克,水煎代茶常饮。

11.生枳壳30克,陈皮15克,每天1剂,水煎代茶常饮。

二、外 治

  肛门温水坐浴法是治疗痔疮最简便而又有效的办法。

每晚临睡前进行一次坐浴,可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消炎止痛,方法有:

1.用盆盛温热水(以不烫为度)半盆,或在水中加高锰

酸钾(红米粒大,水染成红色为度)然后坐浴,每次约1

5分钟。

2.盐15克用开水冲化,待温,洗患处,7日为1个疗

程,用治肛门溃疡。

3.痔疮发炎最好用大黄、地榆各30克,芒硝50克,

煎水坐浴。然后用化痔膏挤入肛内。

4.无花果树叶50克,加水煮成浓汤,先洗涤肛门,后

坐浴,每日2次。治痔疮肿痛出血。

5.南瓜子1000克。加水煎煮,趁热熏肛门,每日最

少2次,连熏数天即愈。用治内痔。

6.鲜艾叶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贴敷于痔疮表面,用

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用于各期内、外痔,一般1

0天左右痔核会萎缩消失。

7.鲜菖蒲根300克,加水煮沸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 次。

8.生大蒜适量置火上烤熟后捣烂,用消毒纱布包起来,

热敷局部,适用于外痔。

9.活田螺1个,黄连2克(也可用5~10片黄连素片

代之),冰片0.2克。先将黄连、冰片研细末,然后把

田螺洗净,再将上述药粉放入田螺内,静置片刻,待田螺

内流出液汁,备用。使用时先将肛门处用温水洗净擦干,

再用棉签蘸上述流出的田螺汁涂抹患处,每日2~3次。

10.氢化可的松药膏1支。将肛门用温水洗净,擦干,

如内痔者,将氢化可的松软膏注入肛门内,外痔者则将氢

化可的松涂于肛门处,每日3~5次皆可。或可用金霉素

眼药膏也可,但仅适合外痔。

11.藿香正气水20毫升,加开水450毫升,混匀后

先熏蒸后洗。内痔每日1次,连用7天,外痔及混合痔蒸

洗后擦干,涂醋酸氟氢松软膏,每日1次,连用7天。

  【防护】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

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外阴卫生

 

烧伤



病 因:烧伤是由火焰、烈火、沸水、滚油等,对人体

造成的急性损伤。

症 状: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不同来分类,一般采用三

度四分法:Ⅰ度烧伤,伤区较小,创面潮红、灼热、疼

痛,无水泡,2~3天脱屑痊愈;浅Ⅱ度烧伤,剧痛、感

觉过敏,有水泡,泡皮剥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

水肿明显;深Ⅱ度烧伤,痛觉迟钝,有水泡,水泡如溃破

基底苍白,中央有不同密度的红色小斑点;Ⅲ度烧伤,皮

肤痛觉消失,无水泡,皮肤呈蜡白色,无弹性或炭化,硬

如皮革。

治 疗:以外治为主。

1.鲜牛奶适量,将消毒过的纱布浸于牛奶中,用纱布敷

于伤口,治火灼致伤。

2.马铃薯(土豆)适量,去皮,洗净,切碎,捣烂为

泥,用纱布挤汁,以汁敷于患处。用治轻度烧伤。

3.鸡蛋1只,白酒15克,将蛋清与酒同调匀,敷患

处,每日3~4次。治汤火烧伤。

4.油菜子油,蚯蚓屎各适量,两者共调匀,擦涂患处,

用治汤火灼伤。

5.胡萝卜,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6.烂橘子放在有色玻璃瓶器皿里密封贮存。越陈越好,

烂橘子中含有一种橘霉素,有强力抗菌作用。外敷杀菌,

解火毒,治水烫伤、火灼伤。

7.老南瓜1个切片,装入罐内密封,埋于地下,候其自

然腐烂化水,越久越好,然后过滤,即为南瓜露,每日2

~3次涂于患处,连涂数天即愈。或用鲜南瓜瓤捣烂为

泥,涂敷患处亦有同等功效。

8.老黄瓜切开去子,用纱布挤压取汁、过滤,将汁装入

瓶内备用。同时蘸汁涂于患处。同治水烫伤、火灼伤,蜂螫伤。

9.蜂房30克,清水1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

去渣。用于冲洗或浸泡创面,然后将患处用消毒纱布包

扎,每日1次用治烫伤后感染。

10.西瓜皮晒干,瓦盆焙黄,或烧灰存性,研细,香油调搽患处。

11.豆腐1块,白糖30克,拌匀敷患处,可立时止

痛,待豆腐干了再换,连换3~4次,如烫伤已破溃,可

加入大黄末3克,拌匀敷上。

12.石灰500克放入盆中加水搅动,静放澄清后取中

间清水加等量桐油调匀外涂伤处,1日2次。

13.猪油适量外涂1日2次。

14.仙人掌1块,鸡蛋清1个,蜂蜜5克,将仙人掌去

刺捣烂,将鸡蛋清、蜂蜜加入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

次。也可单独用鸡蛋清,或蜂蜜,或仙人掌捣烂,或土豆

捣烂,或鲜芦荟捣烂,皆可外用,对轻度水、火烫伤都有佳效。

15.桐油适量,轻擦在患处。

16.米醋100克,擦洗患处。

17.芙蓉叶捣汁,加香油调匀敷于患处,治各种烧、烫 伤。

18.人发、兔毛、猪毛、猪蹄壳、鳖甲、鸭毛、刺猬

皮,皆可各自烧灰存性,研细末,或用香油,或用猪油,

或用菜子油调和,外涂水、火烫伤处。或加少许冰片,止痛效果更好。

 

冻疮



病 因: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

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

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

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症 状: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

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

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郭等

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

疼痛。

治 疗:尽量不碰伤冻疮部位,并保持皮肤干燥、温

暖。

(一)西药75%酒精或烧酒,涂擦局部,并加按摩。

(二)中药

1.辣椒100克,煎水1千克浸洗。

2.已经溃破化脓的,先用温的淡盐开水(1∶100)

或1∶4000的高锰酸钾溶剂泡洗,患处涂上紫药水。

3.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

煮20~30分钟,1日1次,浸泡或热敷患处。

4.沙田柚皮1个(干品、鲜品均可),加水约2千克,

煮沸30分钟后倒入盆中,用其蒸气熏患处,直至适当温

度时,再浸泡患处,同时同柚皮来回摩擦患处约20分

钟,隔2天再按此法治疗,1~2次即可。宜在晚间睡前

用。治未溃冻疮。

5.白胡椒5克,浸酒,7天后过滤使用,涂于患处。

6.鸡内金适量,烧存性,以蜂蜡配成膏剂,外涂。

7.桂枝30克,羌活25克,吴茱萸20克。加水适量

水煎,水开后煎煮10分钟即可。等水温适宜时洗净、浸

泡患处。每剂药可反复用6~7次。一般1~2剂即可痊 愈。

8.茄根100克,煎水后烫洗患处,治冻疮未溃者。

9.将点燃的艾条,直接接触患处,每秒钟快速点灸2~

3次为宜。治疗时患处有灼热或轻度灼痛感,但不会留疤

痕,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10.将大白萝卜洗净,切大厚片,烘烤热,临睡前涂擦

患处,至皮肤发红为止,连续至愈。治未溃者。

11.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12.尖辣椒10~15克,白酒适量,将辣椒切细丝,

以好白酒浸泡10天,过滤液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3~5次。

13.老丝瓜烧灰存性,和猪脂油调涂患处。

14.鲜山楂砸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次,用于局部糜

烂者,一般7天可愈。又山楂120克,加水2500毫

升,煎半小时后去渣,取温药液洗患处,每日洗1次。治

局部未溃烂者。一般3天可愈。

15.干枯后的茄子秧,或辣椒秧,水煎趁热泡冼患处。

16.腊梅花12克,莲藕10克,鸡血藤12克,夏枯

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分2~3次服用。适

用于冻疮溃烂期。

17.蜂蜜50克,猪油100克,两味调匀外涂患处,

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18.紫草20克,加入香油90克,油稍加热即可,浸

泡后即可外用涂抹患处。适用于冻疮溃烂者。

  【防护】每次外出时勤搓手、耳、面部等易发冻疮的

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早期只有红肿发痒时,每天用温水

浸泡1~2次,用毛巾擦干,再按摩20~30分钟。

 

毛囊炎



病 因:毛囊炎与疖都是由细菌侵入毛囊,引起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所不同的是,毛囊炎的特点为浅的毛囊的小

脓疱,中心缺乏脓栓。疖为浸润较深的损害,侵犯毛囊及

毛囊周围形成炎症,中心往往形成脓栓(脓头),疼痛显

著。夏秋为好发季节。

症 状:1.毛囊炎: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炎性丘疹,

逐渐形成脓疱。多成批散在分布,互不融合,主要侵犯头

部,尤其发际处多见,亦可见于四肢、腋部、外阴部等

处。自觉瘙痒或灼痛。2.疖:初起的硬实小结节,后蔓

延到毛囊周围,形成坚硬的肿块,局部红、肿、热、痛,

好发于发际和头面部。数日后中央形成脓点,结节渐渐变

软形成脓头,脓头溃破脱落,排出脓液而渐愈,愈后有疤

痕。

治 疗

一、内 治

1.一般病者,可用金银花10克,绿豆15克,生苡仁

15克,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2.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可用野菊花15克,蒲公英1

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赤芍1

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 治

(一)西药

  刚开始的疖子,可用2.5%碘酒连续涂擦患处3~

4次,每次十余遍,有时可以消退,局部皮肤经常用7

5%酒精消毒,有利于疖子的局限化,进而消散。也可用

20%~30%鱼石脂软膏局部厚涂。或六神丸5~7

粒,研碎醋调涂搽。

(二)中药

1.独头蒜9个,蜂蜜10克,捣匀敷患处。

2.生萝卜1个,捣烂成汁,加好醋调搽患处。

3.茄子,切厚片,覆于疖上,感觉茄子热了则换1片,

2~3次即消。



4.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外敷红肿的部位,或捣烂绞

汁外涂。

5.芙蓉叶,或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6.荞麦面、米醋适量。先将荞麦面炒黄,再用米醋调成

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

7.生番薯,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8.大头菜鲜根洗净,切碎,加食盐共捣烂涂于患部,每

日3次。

9.疖肿较多者,在敷药前用大黄30克,苦参30克,

白芷15克,明矾15克,芒硝15克,加水2000毫

升,煎成药汤浸洗。

10.大青叶、鲜海金沙叶、鲜白薇、鲜芭蕉叶、鲜马齿

苋、鲜野菊花全草、鲜半枝莲、仙人掌、鲜车前草、青莲

花瓣、五倍子、杏仁、桃仁、蒲黄、黄连、黄柏、天花

粉、黄豆、白僵蚕、鲜丝瓜根,以上各味或鲜品捣烂外敷

患处,或干品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患处皆可。

11.蛇蜕1张、全蝎2只、蜂房1个,共浸泡在适量的

食醋中,24小时后即可外涂患处。每天2~3次。

12.大枣数枚,焙干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患处。

三、其 他

  疖肿已化脓,高凸处变软,出现脓头时,可用消毒镊

子将脓头取出,或用消毒小刀挑开,排出脓液。取出脓头

或排脓后,伤口用市售红膏药外贴,或涂黄连素软膏,消

炎软膏等。外敷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以后每天清洁伤

口,换药,数天即可痊愈。注意面部的疖,尤以口鼻附近

者,不可挤捏或随意切口,以免发生毒血症、败血症

 

毛囊皮脂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病 因:本病是一种毛囊皮脂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一般

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

肥大,皮脂分泌增多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

积,毛囊内形成脂栓。本病好发于青年,尤其是男青年。

症 状:好发于面部,重者亦可发于颈、胸、背部。皮

肤上最早的典型病变为黑头粉刺,并伴有皮脂溢出。在发

展过程中,可有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疤痕等。其中

一二种损害较为显著。病程呈慢性经过,波浪式、阵发性

加重,一般到30岁左右才逐渐减轻消失或形成疤痕。

治 疗:一般少量很轻的痤疮,常能自行消退,毋需治

疗。    二、内 治

1.丹参30~60克,生地黄30克,甘草30克,土

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2.薏苡米50克,水煮成粥,调白糖15克服食,每日

1次,连用1个月。

3.将使君子适量去壳,取出种仁,放入铁锅内文火炒至

微有香味,晾凉,放入香油内浸泡1~2天,每晚睡前吃

使君子仁3个,7天为1个疗程。不饮茶,此方法也可用

于酒糟鼻。

4.白花舌蛇草、丹参、白菊花、赤芍、竹叶、生地黄各

10克,薏米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5.枇杷叶、淡竹叶、桑叶各10克,白茅根20克,每

天1剂,加水稍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

6.荷叶适量每天代茶饮用。

7.生石膏30克,布包水煎30分钟去渣,放入金银

花、生槐花、鸡冠花、月季花各10克,红糖适量,先用

大火,后用文火煎熬成膏状,再放入适量蜂蜜熬开离火,

等凉后装瓶备用。每服1匙,每天2~3次,开水冲服。

一、外 治

(一)西药

  用牙膏加强的松药片擦脸,忌酒,忌用肥皂,7天后

可以除净。



(二)中药

1.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天2~3

次,10日为1个疗程。适用初发期。

2.在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处,将茎剪

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间(勿着瓶底),以胶布护

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可用此瓜藤水

涂擦患处。

3.菟丝子15~30克,水煎成汤剂,每日数次,趁热

温洗局部。

4.大黄、紫草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菜油适量,拌

匀,浸泡3天后搽患处,好转后,可每天洗净脸后,用少

量油涂抹面部。

5.生大黄1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

涂患处,每天2次。

6.马齿苋,或枣树叶适量,加水煎汤,熏洗净患处。每

天2次。

7.蜂蜜30克,白丁香10粒,泡入蜂蜜内,用此蜂蜜

涂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防护】平素少吃辛辣、油腻、甜腻、海鲜类食品。

不喝酒、不吸烟。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每

天勤洗脸。

 

扁平疣



病 因:疣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多见于

青少年和儿童,女性较多见。分为扁平疣和寻常疣。

症 状:扁平疣:主要好发于青年人的面部、手背和前

臂,可见群集或分散的米粒至黄豆大扁平丘疹,质地坚

实,呈浅褐、灰褐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发亮,一般无自

觉症状,病程慢,可自然消退。寻常疣:多见于青少年,

皮疹好发于手背、足背、手指、足趾、甲缘等处,皮疹为

针尖至黄豆大或更大,皮色成污黄、褐色圆形丘疹,表面

粗糙不平。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有时可自愈。

治 疗

一、内 治

  生薏苡仁50克煮粥,空腹服,每日1次,连服10

~20个月,治扁平疣。

二、外 治

(一)西药外搽5%福尔马林溶液。治扁平疣。

(二)中药

1.鸦胆子仁5粒。将患处用热水浸洗,用刀刮去表面角

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捣烂贴患处,外用胶布粘住(注意

保护好周围皮肤)。每3日换药1次,一般经2~3次可

治愈。治寻常疣。

2.大蒜适量,捣成糊状备用。用胶布将寻常疣根基部皮

肤遮盖,75%酒精消毒疣体后,用无菌剪剪破疣头部,

以见血为好,随即用蒜泥敷贴患处,然后再用胶布包盖。

4~5天后,疣体即可脱落。一般治疗1~2次即可。治

寻常疣。

3.破故纸15克,75%酒精100毫升,将破故纸碾

压碎放入酒精中浸泡,密封1周后外用。每日早、中、晚

用棉签、蘸药液涂搽患部。治扁平疣。

4.鸦胆子仁或苦参子仁各1份、花生油2份,浸半个月

后用,点涂患处,每1~2天1次。治扁平疣。

5.鲜鸡内金(鸡肫皮)或干鸡内金浸软后外擦患处。每

日1~2次,治扁平疣。



6.食醋200毫升,加热浓缩至100毫升,外用,每

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7.取新鲜香蕉皮,用剪刀剪下一小块内皮,贴于患处,

用胶布固定,早、中、晚各换药1次。

8.风油精每天涂抹患处3次,坚持1周以上,疣体可自

然脱落。

9.鲜柞木1段(稍粗者为佳),点燃柞木断的一头,另

一头会往外滴出液体,以此液涂抹患处,每天数次。

10.无花果叶1片,将断面流出的白汁滴于患处,保持

到汁液变黄、变干为止,每天2次。

11.嫩南瓜1个,针刺几个孔,从孔中会有汁液流出,

收集备用,每天用此液体涂抹患处3~4次,至痊愈。一

般3~4天可见疣体开始脱落。

12.鲜毛桃树叶或鲜马齿苋捣烂外用,或用鲜品使劲在

患处涂抹,每天数次。

三、其 他

(一)针灸

  以针自疣顶部刺到基底部,其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

激,针刺后挤出少量血液,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治寻常疣。

(二)食疗

醋蛋方:新鲜鸡蛋(或鸭蛋)7枚,煮熟或蒸熟后,剥去

蛋壳,竹筷刺孔或切成4块,放入食醋50~70毫升浸

泡,浸2~6小时服用。或将7只蛋蒸成蛋羹,再加醋5

0~70毫升,拌匀后服用。醋蛋可空腹1次服用,也可

在当天分作2~3次服用。服食时忌盐,酱油。用前忌碱

性食物或碱性药物。如食用1次未效者,隔1个月再服1

次。另外,还用细丝线拴紧疣体,至疣体发白为度,至发

白后也就不会再有痛感,持续几天后疣体可自然脱落

 

皮肤接触某种致敏物质



病 因:本病是因皮肤接触某种致敏物质,或刺激性物

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皮炎。较常见的致敏物质有:生漆、

虫类、农药、碘酒、红药水、磺胺软膏、红药水、各种中

西成药、电工器材、化工原料、塑料制品、衣服染料、化

妆品及强酸、强碱等。

症 状:一般呈急性发作,皮疹发生在接触致敏物质或

刺激物质的部位(生漆致敏者,皮损范围可较广泛)。皮

疹或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患部自

觉发痒、发热,重者疼痛。

治 疗:首先应尽快准确地找到并迅速脱离过敏源,清

除过敏物,然后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过敏症状轻

者,只要脱离、清除过敏物后,自我稍加处理便可很快痊

愈。

一、内 治

(一)西药

口服抗过敏药,苯海拉明25毫克,1日2~3次。扑尔

敏4毫克,1日2~3次。比特利,每天1次,每次1

片。

(二)中药

1.绿豆60克,薏米30克,加水适量,煨烂,加白糖

适量,连汤1次顿服,每日1剂,直至病愈。

2.新鲜蘑菇100克,红糖适量,武火炖熟,连汤带蘑

菇一同服下,早饭前和晚睡前各服用1次。连服3天。即

可见效。对急性者效更佳。

3.忍冬藤、野菊花各30克,每天1剂,分2~3次服

用。

4.紫草、玉竹各15克,每天1剂,早晚分服。

5.金银花、菊花、蝉蜕各15克,紫草30克,每天1

剂,早晚分服。

6.枸杞叶30克,水煎代茶。或将适量枸杞叶煎汤外洗

患处。

7.丹参、赤芍、生地黄、白蒺藜、徐长卿各10~15



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

服用。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较重者。

8.青柿子500克,捣烂,加水1500毫升,晒7

天,去渣再晒3天,装瓶略用。用时涂抹患处,每天数

次。

二、外 治

(一)西药

仅有红肿、瘙痒,没有渗出液的,可用炉甘石洗剂。红肿

明显,并有水泡糜烂及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水(硼酸

3克、蒸馏水或冷开水加至100毫升),1%食盐水

(食盐0.5克,冷开水500毫升)。用4~6层消毒

纱布,任选上述一种药水,沾湿后拧干至不滴水,然后贴

在皮损处。随干随换每天3~4次,每次1~2小时,约

2~3天即可消肿,停止渗出。

(二)中药

1.用海螃蟹煎汤洗患处,或将海蟹5~10只捣烂用布

包后绞汁涂搽患处,早晚各1次。

2.先用艾叶、马鞭草各120克(新陈皆可)煎水外

洗。再用鲜马齿苋30克,鲜蒲公英、犁头草、扛板归各

15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3.鲜紫花地丁200克,洗净,捣烂取汁,搽患处,治 生漆过敏。

4.皮疹有糜烂渗液者,可用野菊花适量煎汤,作冷湿 敷。

5.生绿豆60克,洗净,在开水内浸泡12小时,取出

后捣烂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数次,治生漆过敏。

6.甘草100克,煎水成500毫升,作湿敷。

7.渗液不多,表面糜烂结痂,可用虎耳草或鸟蔹莓(野

葡萄藤)捣烂成泥状,包敷患处。

8.蛇床子50克,研成极粗粉末,加食油调成稀浆糊

状,涂于患处。

9.鲜桃叶100克,少将晒干后切碎,加入陈醋150

克,白酒100克,密封,浸泡7天,过滤,密封备用。

用药汁涂抹患处,每日3~4次,3~5天即可痊愈。主

治日光性皮炎。

10.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11.大黄30克,滑石15克,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

涂外表患处,每天1次。也可用大黄粉外撒局部,或用菜

油调匀外敷。

12.黄柏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善治漆疮

 

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 因: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

较复杂,致敏源广泛,如因食物、药物、细菌、肠道寄生

虫、病灶感染、动物羽毛、花粉、自体敏感作用或寒冷、

风热、日光、植物等因素过敏所致。

症 状:急性湿疹:急性发作,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

(肘窝、腘窝等)、面颈、手足背、阴囊等处。常对称分

布。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

渗液、结痂等),常有2~3种以上形式的皮疹同时存

在。皮疹边界不清楚,自觉剧痒。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

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皮疹表现为皮肤变厚粗糙、革化

(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等。皮疹边界清楚、自觉

剧痒。常可反复急性发作。

治 疗

一、内 治

1.芹菜250克,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

2.新鲜蘑菇100克,红糖适量,武火炖熟,连汤带蘑

菇一同服下,早饭前和晚睡前各服用1次。连服3天。即

可见效。

二、外 治

(一)西药

  以地塞米松7.5毫克(或强的松50毫克),扑尔

敏16毫克,冰片0.9克,枯矾15克 ,共研细末,以

适量雪花膏调匀,瓶装密封备用,用消毒液洗净患处,待

干燥后将上药膏均匀涂上薄层,每日1次,直至皮损痊

愈,患处有毛时应先剃除。治疗3~10天。

(二)中药

1.诃子100克,打烂,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

500毫升,再加米醋500毫升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

浸洗患处,每日3次(均煮沸后用),每次30分钟,1

日1剂,一般3~5天显效。适用于急、慢性湿疹。

2.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洗净加水2000毫

升煎煮20分钟(鲜品10分钟)弃渣。用时净纱布6~



7层蘸吸药水,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20~4

0分钟。适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3.桉树叶250克,鲜松树二层皮250克煎水外洗,

湿敷。

4.樟木适量,劈碎熬水熏洗。

5.松球30克加水研磨,用磨液擦涂患处。

6.绿豆粉适量炒至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治

湿疹流黄水,皮肤瘙痒。

7.紫甘蔗皮烧存性。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治皮

肤瘙痒湿烂症。

8.空心菜洗净,加水煮数沸、趁热烫洗患处。治皮肤湿

痒症。

9.将青鱼胆剪破,取其胆汁,与黄柏粉末调匀,晒干研

细末,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10.蚕豆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干,用火将豆皮烘烤极

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每日1

次。适用于急性湿疹,对头、面、耳部湿疹效果最显著。

11.南瓜藤30克,丝瓜藤30克,苦瓜藤30克,地

瓜藤30克,捣烂取汁敷于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湿疹

皮肤干燥肥厚者。

12.丹参、赤芍、生地黄、白蒺藜、徐长卿各10~1

5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

次服用。适用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较重者。

13.大枣适量,去核,放入少许明矾,置瓦上焙干,研

细末,撒敷患处。

14.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煎汤熏洗。也

可单独使用苍耳子全草煎汤熏洗。

15.蒲公英、桑叶适量水煎熏洗。

16.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17.鸡蛋黄焙干出油,以蛋黄油涂抹患处。或于蛋黄油

中加入适量黄连末,或黄连素药片研细末加入也可。适用

于皮损处红斑、渗出、瘙痒轻、重皆可。

  【防护】①洗澡时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脱脂性强的清

洁剂。②洗澡水不可过热,最好水温稍感偏凉为佳。③洗

澡次数不宜太勤



过敏性体质 



病 因:本病是先天性过敏性体质,在某种致敏物质作

用下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致敏物质有花粉、灰尘、羽

毛或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蛋等,以及青霉

素、链霉素、磺胺药等药物,肠道寄生虫和胃肠功能障碍

也可诱发本病。

症 状:常先有皮肤瘙痒,随时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

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生部位不定,随起随消,不留痕

迹,反复成批发出。皮肤瘙痒及灼热感,严重者可伴发

热、头痛、哮喘、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苯海拉明25~50毫克,口服,每3~4小时1

次。或扑尔敏3毫克,1日3~4次,口服。或非那根1

2.5~25毫克,1日3~4次,口服。或比特利,每

天1次,每次1片,口服。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用

于急性荨麻疹。

(二)中药

1.白鸡冠花、向日葵秆芯各1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

2.芋头茎(干茎)30~60克,猪排骨适量,将芋头

茎洗净,加适量猪排骨同炖熟食。治慢性风疹块。

3.醋半碗,红糖100克,姜50克(切成细丝),同

放入沙锅内煮二沸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1日

2~3次。治因食鱼蟹等过敏引起的周身风疹,瘙痒难

忍。

4.地肤子叶或嫩尖,洗净煮汤或做菜食用,同时也可煎

汤熏洗。

5.浮萍、牛蒡子、地肤子、防风各15克,每天1剂,

水煎每天分3次服。

6.野蔷薇根30~60克,水煎服,每天分2~3次服

用。

7.月季花各少许,加水略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8.鲜地骨皮(枸杞根)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

3次服用。棕榈果(棕榈子)10~15克,每天1剂,

分2次服用。或用枯老的棕榈叶煎汤熏洗。

二、外 治

1.活蟾蜍3~4只,去其内脏,洗净后加水煎至极烂,

用纱布过滤去渣,留汤淋洗患处。

2.蛇床子、百部各25克,50%酒精100毫升,用

酒精浸泡诸药24小时,过滤装瓶备用。每天涂擦患处3

~5次。有明显止痒作用。

3.冬瓜煎汤外洗。

4.枫树球(路路通),煎水外洗。

5.将韭菜1把放火上烤热,涂擦患部,每日数次。

6.生菜子油,外搽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期间禁用水洗患处。

7.蚕屎3小杯加水240克,用时入沙锅或瓦罐内,放

文火上,煎成糜状,收贮备用。每日稍加温,涂于患处。

8.桃叶适量晒干,用白酒浸泡,用药涂擦患处。

9.老陈醋每日3次涂擦患处。

10.用温浓盐水反复擦洗多次,擦后有一层白色盐霜附

于皮表,不要冲洗,盖上被子,使之出汗更能提高疗效。

结合用盐粉搓擦,则疗效更佳。用于急、慢性荨麻疹。

11.防风、蝉衣、苍术、苦参、栀子各10克,共研细

末,取适量温开水调敷脐,外用胶布固定,3~5天1

次。或将上药加冰片3克,做成药物兜肚。

12.白酒1份,醋2份,混合后涂于患处。几分钟后即

可止痒、消疹。

13.地肤子20克,冬瓜皮30克,蝉蜕10克,艾叶

10克,全株辣椒秧、茄子秧各3颗,共煎汤熏洗,每日

1次。同时还可用冬瓜皮或绿豆煎汤代茶频饮。

14.荆芥、防风透骨草、艾蒿各15克,煎汤外洗,每

天1~2次。

15.木槿花茎叶、虎耳草(金丝荷叶)、桑叶、苏叶、

鸡冠花、苍耳子全草、艾叶、浮萍、荆芥、薄荷、防风、

地肤子全草、桉树叶、丝瓜叶、苦楝树叶、大麻子叶、臭

椿树叶、马蜂窝、樟树叶、酸枣树叶、蚕沙、桃树叶、蝉

蜕、金银花、星星草、荷叶、白蒺藜全草以上各味或可单

独煎汤熏洗,或可几味互相组合煎汤熏洗。

16.韭菜根捣烂纱布包,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

陵泉等。止痒效果好。

2.风团初起时,用针刺疙瘩,出黄水即回针

 

皮肤瘙痒症



病 因: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皮肤病。

其病因复杂,可能与肠寄生虫、气候改变、皮肤本身变化

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病、肾病、血液病

等)有关。

症 状:对称性全身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因痒而剧烈

搔抓,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

退等继发损害。临床上可分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二种。

治 疗

一、内 治

1.猪血300克,猪板油100克,放入锅一块煮食,

每2天1次。连服3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继续服食。

愈后一般不易复发。

2.鹌鹑蛋用清水煮,每天早饭前食用数个。

3.百部10克、马齿苋16克,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

分2次服用。

二、外 治

1.蛇床子60克,75%酒精350毫升,浸泡5~7

日,过滤去渣,外涂患处,每日3次,9天为1个疗程。

2.青黛散(市售)适量,肛门洗净后,以药粉少许涂擦

肛门瘙痒处,每日1~2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

5天可愈。适用于非蛲虫性肛门瘙痒。

3.红花10克,冰片10克,樟脑10克,用50%的

酒精或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每日震荡数次,7天后

过滤,去渣,备用。每日搽3~4次,如皮肤破损流水者

不宜用。

4.夹竹桃叶8片放入盆中,加开水500毫升,待水变

成浅黄色,趁热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止

奇痒,一般3~5天即可见效。

5.花椒、白矾各15克,水煎洗患处。

6.胡桃树叶煎水擦洗。

7.食盐、硼砂各少许,每次洗头放入水中,可止痒和减

少头皮屑,用于头皮发痒。



8.好醋130毫升,加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每天

1次,治头痒脱发,头皮屑多。

9.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水煎两次和匀,去渣

浓缩成200毫升,装瓶备用,涂局部,每日2~3次。

治老年皮肤瘙痒。若皮肤干燥加甘油50毫升,冰片3

克。

10.好醋500克,大蒜5头,将大蒜捣烂,浸泡于醋

中,一天后可使用。每天涂抹患处。一般1周后见效,3

周痊愈。

11.甘油、白醋按7∶3的比例混合,每次洗澡后立即

涂抹瘙痒处,或每天1次,或每周2~3次,不仅可治皮

肤瘙痒,也可保养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泽。

12.梨皮涂搽瘙痒处,有显效。

13.约巴掌大仙人掌1块,去刺,去老皮,用刀剖成2

片,敷于患处,夜贴日取。

14.芦荟泡酒,浴后用其搽涂,有显效。或鲜芦荟叶去

刺切片,每晚睡前搽患处,一般5次可愈。

15.香蕉皮(以青者为佳),用其内皮反复搽患处,每

日4~6次,至痊愈。

16.艾叶、防风各60克,雄黄、花椒各10克,水煎

外洗。每天1次。

三、其 他

1.四肢及躯干瘙痒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等。会阴瘙

痒取曲骨、横骨、肛周瘙痒可取长强穴等针刺。

2.选取血海穴,若上半身重者配曲池、合谷,下半身重

者配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进针1~1.5寸,留针

20分钟,中间捻转1~2次。然后缓慢出针。

  【防护】①洗澡时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脱脂性强的清

洁用剂。②洗澡水不可过热,最好水温稍感偏凉为佳,以

免水温过高,脱脂太过,刺激皮肤更加瘙痒。③洗澡次数

不宜太勤。④洗浴时,可在浴缸水中放入少量食用醋,或

将2~3个柠檬的汁挤入水中浸浴。⑤浴后可在全身或患

处涂抹护肤油脂

 

神经性皮炎

病 因:神经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目前尚

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如情绪

波动,过度紧张,神经衰弱、焦虑不安、恐怖忧愁、饮

酒、日晒、搔抓及局部摩擦等刺激,常为本病的诱因。

症 状:皮疹多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80%~90%

发生在颈项部,其次为骶部,四肢伸侧,大腿内侧及会阴

等部。初起时,局部有间歇性剧痒,无明显的皮肤损害。

经不断搔抓后局部出现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圆形或多角形

丘疹。密集成群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糠状鳞屑。皮肤增厚

干燥,皮沟加深,形成革化样皮疹,自觉阵发性剧痒,夜

间尤重。病程缓慢,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身体两侧呈

对称性发病,为本病特点。

治 疗:主要采取外治方法,镇静止痒。应避免刺激,

局部不可用肥皂清洗,避免搔抓及摩擦。

一、外 治

(一)西药

1.早期丘疹及肥厚不明显者,外搽氢化可的松霜、去炎

松霜、肤轻松霜等,每日3~4次。

2.将0.75毫克的地塞米松10片,研细末,用清凉

油1盒调匀,涂抹于患处,每次不宜过多,溃破处慎用。

涂药后揉擦患处数分钟,以促药物吸收。每天2~3次,

连用3天,休息停用3天,再如上法重复使用。一般轻者

1盒即可痊愈。用药期间忌酒与辛辣之品。

(二)中药

1.木鳖子30克(去外壳),陈醋250毫升,先把木

鳖子研成细末,放陈醋内浸泡7天,每天摇动1次。用棉

签或毛刷浸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次,7天为1个疗

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2.从蟾蜍(癞蛤蟆)皮肤腺中取浆。先用:梅花针在皮

损处捶打后自涂蟾蜍液,每日2次,有时用药后局部会红

肿,停药后自消失。

3.将青蒿蒸馏分离而得青蒿油,每日外搽2次。



4.夹竹桃叶3片放入盆中,加开水500毫升,待水变

成浅黄色,趁热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

般3~5天可止痒。

5.蒜瓣、米醋各适量,将新鲜蒜瓣洗净捣烂,用纱布包

扎浸于米醋内,2~3小时后取出用此包擦洗患处。每日

2次,每次10~20分钟。

6.米醋、鸡蛋,将数枚鸡蛋浸于醋罐内密封,半月后取

出,将鸡蛋打破,把蛋清、蛋黄搅匀贮于瓶内备用。每日

数次涂擦患部,稍干再涂。

7.苦参200克,陈醋500毫升,苦参洗净后浸泡于

陈醋内,5天后外用此药,用前先将患处洗净,每天外用

2次。

8.活蜘蛛,去头,用其内脏的浆液涂抹患处,敷上后会

有一种涂上油漆的紧绷感和刺激感觉。可连续使用。

9.黄柏30克,研细末,鸦胆子12克,煎浓汁,用黄

柏粉调和,外敷患处。每天2次。

10.斑蝥7个,白酒30克,将斑蝥用酒浸泡2~3天

后,外涂患处。

11.韭菜放瓦上焙干,研细末,猪油调和,外涂患处。

12.水浸松树皮(去粗皮,最好长年浸在水中的松树桩

皮),研细末,调醋涂患处。

二、其 他

  艾条悬灸血海、曲池、三阴交,每穴5~10分钟。

  【防护】平素洗浴防护见“皮肤瘙痒症”。另外,平

素应注意忌烟、酒,忌食牛肉、狗肉、海鲜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白屑风 



病 因: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消化不良,内分泌

功能失调、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因素、化学物质刺激、感

染等因素有关。中医称“白屑风”、“面游风”。

症 状:多发于青壮年,皮疹常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

位,如头皮、颜面(眉弓、鼻翼两侧)、腋窝,上胸和背

部等处,皮疹为略带黄色的红斑或粉红斑,大小不一,边

界明显,边缘不整齐,临床上分为鳞屑型和痂皮型。前

者,皮疹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梳头时有大量鳞屑飘落。后

者,皮疹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因瘙痒,搔破

后会发生糜烂渗液。发生在头面部位皮疹,有时可并发脱

发及眉毛脱落。

治 疗

一、内 治

  局部油脂分泌过多者可煎服山楂,每日30克,分数

次服,和口服维生素B6,1个月为1个疗程。

二、外 治

1.取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雪花膏500克混合调

匀,每日早晚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擦皮损处,30天内大

多数可以治愈。也可用于痤疮。

2.猪胆1只,倒入半盆温水中,搅拌后洗患处,把油脂

状鳞屑清擦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日1次,连续洗

10次。

3.患部用硫黄水(一脸盆温水用硫黄约6克)洗净擦

干,将皮脂酊涂患处,每日3~4次。



4.鲜姜250克,洗净捣烂,用布包好取姜汁,盛杯内

备用。先用10%的盐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用生姜汁反

复涂擦患处,直到姜汁用完。连用2~3次以上。

5.可用酸味果蔬于每次洗浴后涂擦患处,尤其面部最为

适宜。果蔬可用:山楂、柠檬、苹果、番茄等。酸味越浓 者越佳。

  【防护】勤洗浴,不要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洗浴,宜

选用酸性或中性清洁剂。洗浴水中可加少许醋,水温不可

过高,以稍凉,能耐受为度。平素少吃辛辣、油腻、甜

腻、海鲜类食品。不喝酒、不吸烟。保证充足睡眠。注意

保持大便通畅

 

手足癣

病 因:手足癣是由于真菌侵犯手足部表皮所引起的浅

部真菌病,手癣中医称“鹅掌风”;足癣中医称“脚

气”,“脚湿气”或“香港脚”。本病具有传染性。

症 状:手癣:初起皮下有针尖至粟粒大小半透明水

疱,日久干涸脱屑,伴有瘙痒,皮损轮廓鲜明,逐渐浸淫

蔓延。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多伴有足癣,灰指甲(甲

癣)。足癣:皮损常发于2、3或4、5趾缝间,轮廓鲜

明。逐渐蔓延至足跟、足跖,皮损以水疱、糜烂、脱屑、

角化为特征。患处浸渍湿烂或起粟粒大小水疱,伴有瘙

痒。足癣一般起病慢,易反复,入夏加剧,冬日角化过度

的表皮,易发生皲裂。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市售有各种癣药水、癣药膏,应根据症状,分别使

用。如脱屑时可以用药水;皮肤干燥,且皲裂时,用癣药

膏;如果皮肤红肿、糜烂,且伴有继发感染化脓时,就不

能用癣药水、癣药膏,应该先用市售高锰酸钾液(1∶4

000)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浸

好后擦干,涂一些氰化锌油或3%硼酸水湿敷。待红肿、

糜烂痊愈时,再选用治癣的药物。

2.阿司匹林,研细面,擦患处,对脚气流水者效果明 显。

3.水杨酸10克加入75%酒精50毫升,待水杨酸完

全溶解后即可使用。每天涂抹患处。适用于水泡糜烂型手

足癣,用前先将手足洗净,将水泡剪破,擦干再用药,需

注意的是刺激性较强,疼痛较甚,但疗效确切。

(二)中药

1.川椒(去子)25克,紫皮大蒜100克,先将川椒

研粉,再与大蒜混合捣成药泥装瓶备用。用温水洗净手、

足,擦干患处,涂一薄层药泥,用棉球反复揉搓,使药物

渗入皮肤。每天1~2次。10天1个疗程。

2.生百部50克、鸦胆子10克,两药泡于白酒、陈醋

各250克中,泡10日后用。每日外擦2次,7天1个

疗程。治手癣。

3.鱼腥草、葱各半,捣成1丸,两手频搓,治手癣。

4.米醋500~1000毫升,炖热,浸泡患手,每天

2次,每次20~30分钟,连浸7天。

5.白果树叶,煎汤泡洗。

6.鲜桃树嫩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晚1次。治脚癣。

7.冬瓜皮(干者为佳)50克熬汤,趁热先熏后洗,每

日1次,治脚气。

8.大麦芒,点燃,用其烟熏手掌,7天内手不得沾水即

愈。治鹅掌风。

9.用塑料袋装醋,将手泡在醋中一夜,数次可愈。用治

鹅掌风,灰指甲。

10.松针加水100克,煎煮20分钟,药水待温后,

将手浸入液内15~20分钟,每天2次。直到痊愈。一

般2~3天后就能止痒好转。治鹅掌风。

11.乌贼骨(墨鱼骨)研末备用。洗脚后撒于患处。治

脚趾缝湿烂。

12.鲜仙人掌适量,洗净捣烂,用干净的白布绞取汁

液,用棉球蘸汁涂患处。每日2~3次,一般用药5~7天痊愈。

13.茄子的秧根,和食盐煮的水洗脚,治脚癣。

14.鸦胆子仁15克(打碎),生百部60克(切

碎),60度白酒(可用60%的酒精代替)、食醋各5

00毫升,此为治疗双手或双脚的量,将药、酒、醋装入

广口瓶内,密封,在15~30°C室温下浸泡7~10

天备用,每日振摇一次,使用时先去除液面油滴,以防鸦

胆子油引起接触性皮炎,将手插入瓶中,每次30~60

分钟,每日2次,足癣患者可将药液装入双层塑料袋内,

患足放入药液后用线扎住上口,浸泡时间同手癣。约12天治愈。

15.藿香正气水(市售),先把患足于温水中浸泡洗

净,擦干后将藿香正气水涂于趾间患处,早、中、晚各1

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中勿穿胶鞋和尼龙袜,以保持

足部通风干燥。治足癣。

16.辣蓼全草(鲜)100克,切碎,加水150毫

升,煎30~4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每天涂患部2

次。一般用药4次左右,重症15次左右即可痊愈。

17.羊蹄根(土大黄)300克,75%酒精600

克,将羊蹄根研碎置酒精内,浸泡七昼夜。过滤去渣备

用,用棉棒或毛刷蘸药水涂于患处。治手足癣、甲癣、体癣等。

18.白凤仙花(指甲花)60克,或皂角60克,花椒

60克,各药或单独或组合使用皆可,加入陈醋500

克,浸泡3天,外用涂抹、浸泡患处。适用于干燥型手足 癣。

19.五倍子、明矾、枯矾、大黄、黄连、黄芩、黄柏、

乌贼骨、苍耳子、桂圆核、陈高粱米、公丁香、白桃花焙

干、炒枳壳,以上各味研细末,即可相互组合使用,也可

单独使用。用时将手足洗净,将药末撒于患处即可。可收

湿止痒,治糜烂型手足癣。

20.杨树叶、黄精、冬瓜皮、五倍子、明矾、枯矾、大

黄、黄连、黄芩、黄柏、乌贼骨、苍耳子、炒枳壳、防

风、荆芥、土茯苓、白鲜皮、土槿皮、茵陈蒿、桃树叶、

柳树叶、槐树叶、丝瓜叶、桐油树叶、鲜蒲公英、鲜菊花

全草、芝麻叶、麦秆、白果树叶、地丁、糯稻根、凤仙花

全草、无花果叶、韭菜、苍术、鲜枣树叶,以上各味或单

独使用,或互相组合使用,煎汤浸泡患处,皆可。适用于

各种类型的手足癣、体癣。

21.青核桃衣(即外皮),用酒精浸泡7天,外涂患 处。

22.豆腐250克,樟脑粉30克,共捣烂,涂抹患处。每天2次。

二、其 他

  海带丝120克,白肥猪肉100克,白水煮熟,不

放任何调料,连汤及海带、白肉同食。治鹅掌风。

  【防护】①选穿通风、透气、宽松、吸湿性好的鞋

袜。尤其是在治疗期间。②经常换洗鞋袜,保持手足清

洁、通风、干燥。③注意尽量不使用公共场所提供的毛

巾、拖鞋等物品,或选用一次性用品。④一旦发现手足癣

要尽快、尽早并且彻底、规范治疗,最忌断断续续,不规

范的药物治疗。

 

甲癣



病 因:甲癣是由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甲部

疾病,而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非皮癣菌及酵母菌等真菌

引起的甲感染。两者因治疗方法相同,且临床表现都在甲

部,都会引起指甲的变色,并多以黑灰色为主,故常常被

混为一谈,民间称为灰指甲。甲癣患者多伴有其他皮肤真

菌病,大约有30%的皮肤真菌病患者同时患有甲癣,2

0%的指甲病变是由真菌所引起。

症 状:指(跖)甲变厚、变脆、变成黑灰色或变棕褐

色。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影响手足指甲

的美观。

治 疗:甲癣为皮肤病中最顽固最难治的一种,临床治

愈后多又可复发。口服中西药制剂疗效都不十分理想,疗

程长,或毒副作用大,或价格昂贵,因此目前尚无特效的

疗法,治疗仍以中西医外治为主,但必须要坚持长期规范

治疗。外用药前,先要用热水浸泡手足,将病甲泡软,再

将病甲削锉变薄,然后外敷药物。

一、内 治

1.特比奈芬,每天250毫克,连服6~12周。

2.伊曲康唑,每天400毫克,连服7天,21天为1

个疗程,连续用3~4个疗程以上。

3.氟康唑150毫克,每周服用12次,连续服用4个

月以上。以上各药一般可治愈80%以上。

  必须注意的是:以上各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防

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

二、外 治

1.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天

1次,持续6~12个月以上。

2.鲜胡荽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甲,长期使用直 至病甲愈。

3.凤仙花全草,20克,生半夏、土大黄各10克,共捣烂外用。

4.苦楝子适量,去皮加水泡软捣烂,用凡士林调匀成膏,外用。

5.白凤仙花(也可用其全草)、鲜羊蹄根各半,捣烂后

包敷患甲,每日1~2次,要坚持数月至数年。

6.鲜白凤仙花全草适量,捣烂,加入白凡末适量外用,

或加入好醋浸泡。每天1~2次。

7.桃叶适量,捣烂外用。

8.白醋或陈醋单独浸泡病甲。或加入大蒜100克,浸

泡半天后,再用来浸泡病甲。

9.五倍子30克研细末,桐油150克共炒黄,外用每 天2次。

10.酢酱草、墨旱莲各50克,煅明矾6克,共捣烂外 用。

 

手足皲裂

病 因:手足皲裂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

燥和裂开的疾病。常见病因如寒冷季节在户外劳动,或经

常接触溶解脂肪或吸水性物质,或经常使用碱性肥皂等使

皮肤干燥、变厚,失去弹性与韧性,尤其在冬季皮脂液分

泌减少,遇有机械性摩擦或牵拉,就容易发生本病。

症 状:本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好发于手掌、指尖、

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缘等处。初起皮肤干燥、角化增厚、

皮纹明显,沿皮纹出现裂口,严重者裂口可深达皮下,可

有出血,自觉疼痛。

治 疗

(一)西药

  睡前热水泡洗患处后,外用20%尿素软膏,严重者

可用刀片削薄过厚的角层,然后再涂药膏。

(二)中药

1.生虾肉捣烂,适量外敷患处。

2.猪胰子油适量,煮熟捣烂成泥,搓成大丸,每日洗手

后用丸擦手。

3.黄豆、凡士林油(1∶2的量)。黄豆研细过筛,与

2倍的凡士林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先洗净患处,然后敷上

此药(填平裂口),外用纱布包扎。每隔3天换药1次。

大多数用2~4次即愈。

4.煎沸猪油30克,蜂蜜70克。待猪油冷却后,与蜂

蜜调匀,装瓶备用。先用热水浸泡患处10~30分钟,

使角质软化,然后敷上药膏。每天2次。临睡前必须治疗 1次。

5.头发炙灰,研细,加蜡烛油或柏树油调成糊状。患处

热水洗净,外敷,用布包好,每天1次。

6.大风子捣泥,涂之。

7.初夏,取龙胆草榨汁,涂皮肤龟裂处,则可免冬季皮

肤龟裂之苦。

8.白及19克,研极细末过筛,凡士林加至100克,

调匀配成软膏,每日3次外搽。

9.烂香蕉1个或香蕉皮内面,每晚洗净手足后,挤出少

许香蕉肉或用香蕉皮内面涂于患处。

10.取杏树树干裂缝中流出的杏树胶适量,晒干,研摊

于干净布上贴敷患处,固定扎好后,在火上烤一烤,以增

加黏性,促进愈合。

11.川楝子100克,水煎约半小时,取出去皮,核捣

烂,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和成膏,涂于患处,每天1~2 次。

  【防护】冬季洗手、足,最好少用或不用脱脂性强的

碱性洗涤剂,可用市售的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足之

后,或因工作手、足沾过水后,都要及时擦干,并注意及

时涂抹护肤霜

 

肉刺



病 因:本病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使皮肤角质

层变厚所致。足畸形、穿鞋不适、长期步行等常为诱发因

素。中医又称“肉刺”。

症 状:鸡眼多发于经常受压和摩擦的部位,如足底及

趾缘等处。损害为蚕豆大或豌豆大,淡黄色或黄色锥状角

质增生体,质地坚硬,其基底稍高出皮面,尖端向内压迫

真皮乳头层,从而产生明显疼痛。一般有数个,也可见对

称发生。

治 疗:

1.鸡眼膏(市售成药)外贴患处。

2.鲜半夏适量,捣烂贴患处,外用胶布粘住,3~5日

换药1次,注意保护患处周围健康皮肤。

3.大蒜头1个,葱白10厘米,花椒3~5粒,将上药

共捣烂如泥,取适量药泥敷于鸡眼上,用卫生纸搓一细条

围绕药泥,把药泥集中于病变部位。用纱布包扎,密封,

勿使漏气。2小时后除去胶布及药泥,3日后鸡眼开始变

黑,逐渐脱落,最多半个月即完全脱落。最多2次即愈。

4.乌梅30克,醋250毫升,将乌梅研细后置酒中浸

泡7~10天,用浸液摩擦患处,每日2~3次,7天左

右可使鸡眼脱落。

5.蓖麻子适量,先以温水浸泡患处,使鸡眼角质层软

化,用小刀剥去外层,然后用铁丝将蓖麻子串起置火上

烧,待烧去外壳出油时,趁热直接按在鸡眼上,一般2~

3次即愈。

6.取乌梅捣烂为泥,用盐水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1

次,数日可愈,也治小粉瘤。

7.黄豆芽250克,淡煮当菜佐餐,连吃5天,在此期

间,不吃其他食物及油料,能除疣赘,治鸡眼。

8.荸荠1枚,葱头1个,两者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

眼处,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洗脚后更换1次。

9.荸荠1个,荞面3克共捣如糨糊敷鸡眼上。

10.取鲜大葱,将葱叶头割断,双手挤其液,然后缓慢

涂擦数次可愈。

11.生芋艿(芋头)洗净、切片,摩擦患处,1日3

次,每次擦10分钟,注意勿擦健康皮肤。

12.未成熟的无花果,捣烂敷于患处,1日换药2次。

数日见效。

13.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能使鸡眼、寻常疣脱落。

14.五倍子15克,炒黄研细末,醋酸调匀涂贴患处,

胶布固定,每天1次。

15.活潮虫(鼠妇)1~5个,先用温水浸泡患足,然

后将鸡眼粗皮修剪掉,将潮虫捏挤在鸡眼上,每天1次,

或隔日1次至愈。

16.凤仙花适量,搽患处,每次先把患处浸泡,将鸡眼

修剪的稍有出血,则效果最好。

17.好茉莉花茶适量,嚼成糊状,敷于鸡眼上,胶布固

定,5天换1次,连用3~5次。

18.清凉油,涂于患处,每天1次,连涂至鸡眼脱落。

19.松节油适量,涂于患处,每天2次至鸡眼脱落。

  【防护】平素要穿宽松舒适的鞋,鞋不可太挤脚,并

注意内垫柔软的鞋垫

 

水痘



病 因:本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累及

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无传染

性,一般不会复发。

症 状:皮疹突然发生或先有痛感。皮疹为簇集成群的

大小水疱,表面发亮,形似珍珠,基底发红,排列成带片

状,各群之间皮肤正常,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灼热

感。多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的部位。附近淋巴结

常肿大。病程约1~2周,少数神经痛可持续1~2月或

几年。疱疹也可发生在黏膜上,如结膜、角膜、鼻腔或口

腔黏膜上。如果角膜受到损害,可有变盲的危险应特别注

意,应及时治疗和加强护理。

治 疗

一、内 治

1.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4~5克。

2.大青叶或板蓝根50克,煎水代茶。

二、外 治

1.特效蛇丹膏:黄连30克,七叶一枝花50克,明雄

黄50克,琥珀90克,明矾90克,蜈蚣20克。先将

蜈蚣放焙烤箱内烤黄,然后取上药研为细粉,经100目

筛选过,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麻油调成糊

状,将药糊涂在纱布上敷贴患处,1日1次,一般连用3

~6天。

2.青蒿草500克,煎水,待药汤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

时,用药汤反复淋洗患处,1日1次,一般5~7次。

3.空心菜去叶取茎,在新瓦上焙焦后,研末,用菜子油

调成膏,先用浓茶水洗净患处,然后涂抹此油膏,每日3

次。

4.鲜番薯叶适量洗净,切碎,同研细的冰片共捣烂,敷

于患处。

5.老茶树叶晒干,研细,以浓茶汁调涂1日2~3次。

6.鲜韭菜根30克,活蚯蚓20克,将上药捣烂,加少

量香油和匀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或用鲜韭菜根或全株捣

烂外用涂患处,每日2次,外用纱布固定。本方简单易

行,疗程短,见效快。

7.柚子叶适量,晒干烧灰为末,用茶油调敷患处。

8.菊花叶,捣汁,调白酒抹患处。

9.柿子汁,抹于患处,干时再抹,1日3~4次。

10.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捣汁抹患处。

11.蚯蚓2条洗净放入白糖中,取出浸液备用,用药液

涂患处。

12.陈石灰研面,麻油调涂疮面。

13.豆腐渣烧枯研末,麻油调涂疮面。

14.蓖麻子20克,捣烂以鸡蛋清调涂患处。

15.侧柏叶适量,捣烂加入鸡蛋清适量,调匀成糊,外

敷患处,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痊 愈。

16.炉甘石粉40克,青黛5克,蒸馏水(或白开水)

100克,调匀,外敷。每天换药1次。

17.茶叶适量放入开水中煮沸片刻,取出,待茶叶晒晾后外敷。

18.鲜芦荟(要生长3年以上者),剪去叶缘及外层

皮,捣烂加入鸡蛋清,外用,每天5~6次。

19.蜈蚣3条,在瓦上焙干,加鸡蛋清调匀外敷。

20.白矾、雄黄各30克,鸡蛋清或好醋调匀外敷。

21.雄黄或大黄研细末,用香油调匀外敷,或二味各等

份,香油调匀外敷。

22.用好醋调化六神丸或紫金锭,外敷。

23.大蒜蘸雄黄粉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24.鲜大蓟、鲜鱼腥草适量,或单独使用或合用,捣烂

外敷。

25.绿豆研细末,鸡蛋清调匀外敷。

26.将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后,灸灼疱疹顶端,见疱疹尖

顶部结痂即止,灸1次即可。



银屑病 



病 因: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为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

非传染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无确切定论。现代

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

经精神因素及免疫异常等有关。

症 状:皮疹多发于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伸面多

发,其次为躯干部及头皮等处。皮疹为淡红色或表面带银

白色,基底呈红色的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覆盖有

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可见到淡红色发亮的

半透明薄膜及点状出血。皮疹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环

状、地图状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痛痒。病程经过缓慢,

易反复发作,多冬重夏轻。

治 疗

(一)西药

  5%硫黄软膏、6%柳酸、3%~5%水杨酸白降汞

软膏、5%氟尿嘧啶软膏、0.1%争光霉素软膏、银屑

病软膏、维A酸软膏等,可任选其中一种。

(二)中药

1.野芹菜适量,取其茎、叶揉搓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

搓,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

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2.鲜荸荠10枚,陈醋75克,荸荠去皮、切片浸醋

中,放锅内,文火煎十几分钟,待醋干后,将荸荠捣成糊

状备用。需用时,将糊少许涂患处,用纱布摩擦,当局部

发红,再敷药糊少许患处,再绷扎好,每天1次,至愈为 止。

3.鲜鸡蛋10个,陈醋适量,将鸡蛋用醋浸泡7天,取

出,去蛋壳,将蛋黄、蛋清调匀于瓶内。同时以棉球蘸涂

患处,每天涂抹数次,每次2分钟。也可用治神经性皮

炎。

4.韭菜、大蒜各50克,将韭菜与去皮大蒜共捣如泥

状,放火上烘热,用力涂擦患处,每日1~2次,连续数

日。

5.牛蹄甲30克烧存性,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抹

患处,溃烂者效更好。每日1次,约半月余可愈。

6.鲜石榴皮、明矾末各适量。用手将石榴皮液挤出,蘸

明矾末涂擦患处,每日数次。也用治皮肤癣。

7.牛虻30只,浸入75%酒精中7天7夜,用药水涂

患处。

8.杨树叶适量,水煮浓缩成30%软膏,涂患处。

9.石榴皮(炒成炭,研末)1份,加芝麻油3份,调成

稀糊状,均匀涂患处。每日2次,连续使用。

10.南星6克,生半夏12克,浸酒500克,7日

后,外用擦患处,连擦数次,可根除癣症。

11.胶布剪成略大于患处的小块,贴上,不要揭掉,任

其自落,初贴三五天后发痒,一般二三星期即治好,不留

痕迹,适用于各种顽癣。

12.土茯苓、槐花各30克,水煎代茶,或水煎去渣

后,放入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13.鲜山楂叶、或鲜山楂、鲜艾叶,或白露前摘取的青

核桃的青色外皮,涂擦患处,或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数 次。

14.鲜韭菜汁,加入少许冰片调匀,每天2次。

15.活蜈蚣5条,生菜油200克,浸泡15天,涂抹

患处,每天2~3次。

16.鸡蛋1个,将钝头端打孔,去蛋清,留蛋黄,装入

硫黄、花椒各10克,混匀,文火焙干,连同蛋壳研细

末,用香油调匀,外涂患处,每天2次。

17.斑蝥5个,海桐皮15克,用白酒250克泡3

天,以此酒涂擦患处。

18.斑蝥3克,生半夏、紫荆皮各10克,其研细末,

加白酒浸透,涂抹患处。

  【防护】平素洗浴注意事项同“皮肤瘙痒症”。平素

饮食禁忌,同“神经性皮炎”。



黑色素细胞破坏



病 因:本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患者具

有遗传素质有关。在多种内、外因素的激发下,导致患者

内分泌代谢紊乱,黑色素细胞破坏,或黑色素生成过程障

碍,终致泛发性或局限性色素脱失。

症 状: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脱色斑,边缘清楚,

周边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皮色较深,患处毛发可变白。临床

一般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节段型与颜面型,后

三型的治疗更为困难。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长期内服烟酸片及复合维生素B。

(二)中药

1.白蒺藜250克,何首乌、旱莲草各120克,丹

参、制附子各60克,甘草30克,先研细末,过筛,炼

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6克,每天饭后服用,小儿

减半。服完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后可继续下1个疗

程。服药期间忌食羊、鹅、鸭肉等发物。

2.白蒺藜15克,补骨脂15克,煎服每日1次。

3.当归、红花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4.枸杞、何首乌各12~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

次服用。

5.紫草、荷叶各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6.白蒺藜去刺,研细末,每次服6~9克,每天2~3

次。

二、外 治

(二)西药

1.可选用市售的各种外用药品。

2.白斑露:丙酸氯培他素0.05克,二甲基亚矾10

毫升,乌梅浸出液加至100毫升(乌梅30克,75%

酒精100毫升),外搽每日2次,连续用2个月为1个

疗程。

(二)中药

1.马齿苋20克(鲜品加倍),红糖10克,醋70毫

升,混合后煮沸,过滤,装有色瓶内备用。或用新鲜马齿

苋洗净、切碎,用纱布包好,拧出汁液,瓶装备用(每1

00毫升加醋酸2克,使pH值保持在5.1,可久贮备

用),两个方子可任选一种。若能用马齿苋当菜吃,疗效

会提高。治疗期间应配合日晒,局部涂药是治疗静止期白

斑的主要方法,尤适用于小面积白斑。

2.补骨脂300克,75%酒精600克,将补骨脂研

碎置酒精内,浸泡7天,过滤去渣备用。用棉球蘸药涂于

患处,并摩擦5~15分钟。

3.硫黄9克,密陀僧9克,共研细末,以茄蒂蘸药末在

患处反复搽之,直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

4.生姜50克,加白酒调后外搽,每日1次。

5.鲜芝麻花适量,或鲜白果树叶,或鲜生地黄,或青嫩

核桃,抹擦患处,每天5~10次,最好将患处擦红。或

各药捣烂外敷,用前将患处用梅花针打至有筛状出血点,

再外敷药为佳。

6.鲜黄瓜、硼砂各适量,将黄瓜捣碎取汁,再将硼砂研

细末调和一起,1日3次擦患处。

7.热鳗鱼油搽患处,1日2次,每次3分钟。

8.密陀僧30克,雄黄3克共研细面,用生姜蘸药面,

每日数次外搽。

9.牛胎盘1具洗净,用瓦焙干存性,研为细末,黄酒送

服,分3次服完。

10.无花果叶洗净,切细,用烧酒浸泡7天以酒涂擦患

处,1日3次。

11.荞麦面、芥末面各等份,用凉水调匀,搽患处。每

天1~2次。

12.铁锈研细末,或加入等量的硫黄末,水调外搽。

  【防护】用药期间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量(维生素C有

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如:不吃柑橘类、番茄等含维

生素C高的果蔬食物,不服用维生素C药品,以提高治愈 率。

 

俗称“鬼剃头



病 因:俗称“鬼剃头”。本病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

起重要作用,常于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后发生,此外内

分泌障碍、急性感染性疾病亦可为本病的诱因。

症 状:头部突发局限性斑状脱发,圆形或椭圆形,大

小不等,边界明显,局部毛发脱净而无炎症,无自觉症

状,常于无意中发现。个别严重者可发展至全秃。甚者眉

毛、腋毛、阴毛亦会全脱落。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大

多能自愈。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内服胱氨酸50毫克,每日3次。(二)中药

1.茯苓适量烘干,研细末,每天2次,白开水冲服。

2.何首乌20克,川芎5克,核桃30克,烘干研细

末,加水略煎,或用滚开水冲泡代茶。

3.鸡内金焙干,研细末,每次服用1~2克,每天3

次。饭前白开水送下。

4.补骨脂、熟地、黄精各10克,碾压后加水略煎可用

滚开水冲泡服用。

二、外 治

1.局部外搽生姜或大蒜,每日3~4次,20日为1个

疗程。

2.章光101毛发再生精,每日涂擦患处2~3次,1

5日为1个疗程,连用4~6个疗程。

3.红花60克,干姜90克,当归100克,赤芍10

0克,生地黄100克,侧柏叶100克。将上药切碎放

入75%酒精300毫升,密封浸泡10天后外用,每日

搽患处3~4次,有效病例一般在15~30天可开始生

长毛发。

4.尖小辣椒10克,老白干酒50克,将尖辣椒切碎,

用酒浸泡10天,用此酒涂擦脱秃部位,每日数次。

5.柚子核25克,用开水浸泡约一昼夜,用核及核液涂

拭患处,每日2~3次。

6.生姜、米醋,先用醋洗局部,然后用鲜姜搽秃发处。

7.毛发1把烧存性,香油调擦患处。

8.20%硫黄软膏100克,生半夏(极细粉末)15

克,松节油适量,上药混合调匀,成糊状,贮存备用。用

时涂于患处,每日2次,一般搽药1个星期左右,头发陆

续长出。

9.鲜侧柏叶(部分种子及带叶的枝)浸于60%酒精

中,浸泡7天后滤取药液使用。擦毛发脱落处,每日3

次,一般20~30天,有新发开始生长。

10.鲜侧柏叶30克,干红辣椒10克,75%酒精1

00毫升,将药研碎放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备用,用棉球

蘸药液少许,在脱发处擦拭,每日3~4次,局部皮肤有

破损者不能用。

11.补骨脂、旱莲草各25克,放入95%酒精200

克,浸泡1周后涂搽患处。每天3次。

12.鲜枣树枝条10根,捆在一起,把一头点燃,在另

一头接收油汁,装瓶备用。用时洗净擦干患处,再用生姜

涂擦患处至发红,然后涂抹上枣树枝液。每天2~4次至 愈。

三、其 他

  局部采用梅花针弹刺治疗,隔日1次,连续7次,休

息1~2周后,再连续7次。

  【防护】注意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第四章 儿科病症

新生儿黄疸 脐炎 鹅口疮 婴儿皮肤褶烂 尿布皮炎 婴儿湿疹 外耳道湿疹 痱子 脓疱疮 夏季

热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感冒 急性扁桃体炎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哮喘 小儿

急惊风 婴幼儿腹泻 厌食症 疳积 佝偻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单纯疱疹性口炎 猩红热 百日咳 麻疹 风

疹 水痘 蛔虫病 蛲虫病 遗尿症 脱肛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不健全



病 因: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不健全,血液中代谢出的胆红素不能

被迅速排除,蓄积体内,这就使新生儿发生黄疸。

症 状: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皮肤、巩膜(俗称白眼珠)

轻度发黄,尿黄,但不染黄尿布,一周后可自行消退,而无其他表

现者,这在医学上称“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足

月新生儿一周以后,早产儿两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生理性黄疸

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或小儿黄疸较重,尿黄且可染黄尿布,甚

至尿液呈酱油色,这些情况都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一种不

正常的现象,严重者,可使孩子的智力和行动发育都受到很大的影

响。

治 疗:病理性黄疸者应立即送医院查明原因,住院治疗。对生

理性黄疸一般只要进行简单的家庭治疗即可。

1.可给予市售的多维葡萄糖冲服,一日数次。夏季出生的新生

儿,可每天晒晒屁股、腿、足,从每天每次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

到15~20分钟,再配合口服多维葡萄糖,一般2~3天黄疸就

可消退。

2.对黄疸稍深者,可给予下方煎汤频频喂服:茵陈、柴胡、山栀

子各3克。一般3~5日即可消退。

3. 敷脐治疗

(1)赤小豆7粒,甜瓜蒂7个,丝瓜蒂7个,鲜茵陈捣汁适量,

白矾少许。前三味共捣为末,过筛,用茵陈汁(无汁亦可捣为末)

和醋调为糊敷脐。每天换药1~2次,至黄退。

(2)青脊鲫鱼背2块,明矾1克,砂仁3克,白糖5克,共捣如

膏,敷脐,每天换药1次,一般2~3天可效。

  【防护】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给予适量多维葡萄糖液,夏季出生

的小儿还可每天晒几分钟屁股、腿、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新生儿脐炎

 

病 因: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在偏僻的农村,多

因为出生时脐带结扎消毒不严引起,在城市,多因护理不当,

细菌感染所致。

症 状:脐带轻度发炎时,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处,脐窝

内发红或不红,有少量黏液,或为脓性分泌物,重症脐炎时,

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可伴有发烧、哭闹、呕

吐、拒食等表现,甚至可继发腹型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危及

新生儿生命。

治 疗:本病以外治为主。

(一)西药

1.轻症:可用75%的酒精消毒,清除分泌物,然后用市售

的紫药水或碘酒涂擦即可,每日1~2次。

2.重症:分泌物多者,先用市售的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

再涂以紫药水。每日3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撒上消炎粉。如脓

肿,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二)中药

1.马齿苋1撮,香葱3~5根。马齿苋(干品)烧炭存性,

研细末备用。香葱捣泥。使用时用淡的盐开水将脐部洗净,将

马齿苋末撒于脐窝,上敷香葱泥,盖上纱布,胶布固定,每日

1次。一般3~5次即效。

2.对年龄稍大的小儿脐炎,红肿者可用仙人掌或木芙蓉鲜品

捣烂如泥外敷。

3.车前子炒焦,和黄柏共研细末,外敷。

4.柿蒂焙干,研细末,敷于脐部。

5.苎麻适量,烧灰撒于脐部。

6.蚕茧壳1个或一块丝绸织品,烧灰敷于脐上。

7.五倍子适量,压碾成细末,撒于患处。

  【防护】断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家长要密切观察,

脐部一旦有分泌物,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并涂上紫药

水。每天1~2次。脐部应注意保持干燥、清洁,勿使水湿、

汗液、尿液污染。一旦发生污染,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

毒,并密切观察。

 

鹅口疮



病 因: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球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

病。以新生儿最为多见,婴幼儿也可发生。

症 状:轻症:小儿口腔内、舌上黏膜有斑点状白屑,外似

乳块,不易擦去。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重症:舌上、口腔内

黏膜满布白屑,同时可伴有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甚

者有低热。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维生素B2、维生素C各1片,研末,加水溶解后喂服,每

日2次,至愈。

(二)中药

1.西瓜皮100克,煎水,每日2~3次,连服4~5日。

2.黄花菜50克,煎汤250毫升,加入蜂蜜50克调匀,

频服,1天服完,连服4~6天。

3.玫瑰花、白扁豆各10克,生姜2片,每天1剂,水煎,

不拘时,代茶饮连服至愈。

二、外 治

(一)西药

   喂奶后,将10%的紫药水滴在小儿的舌下,利用其舌的

活动使药水涂到整个口腔黏膜,每日2~3次。

(二)中药

1.明矾1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脐、足心(涌

泉穴),每日1~2次。

2.向日葵茎髓适量,烧炭研末,用芝麻油调匀,搽患处,每

日2~3次,连用3~5日。

3.黄柏15~20克,醋可浸没即可,浸7天后,用醋涂患

处,每日数次,连涂4~5天。此药醋最好在婴儿快要出生前

家中备好。

4.红糖适量,研细末,每次涂患处少许,每天数次,至愈。

5.柿霜适量,每次涂少许于患处,每天数次,至病愈。

6.鲜桑皮内白汁,取出来搽患处,或掐断嫩桑芽取汁涂患 处。

  【防护】婴儿奶具每天消毒20~30分钟,母亲在喂奶

前应将奶头、手洗净,若母亲患有阴道真菌病应及时治疗。同

时要加强小儿的营养,增加抗病能力。对已患病的婴幼儿不要

擦白斑,以防损伤黏膜

 

婴儿皮肤褶烂

病 因:婴儿皮肤褶烂又称褶烂性湿疹,是婴儿尤其是肥胖

儿身体褶皱处的相对皮肤,互相接触摩擦,局部热量不能及时

散出,加之汗液及分泌物较多,持久刺激皮肤,而引起的一种

常见儿科疾病。

症 状:常常在腋窝、腹股沟、臀沟、阴囊两侧、大腿之间

或会阴部、颈、项、褶皱处出现红斑,或针尖样红疹渗出,糜

烂或擦伤,有臭味,局部瘙痒疼痛。同时还可伴有烦躁不安、

哭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治 疗:本病可用外治法治疗。

1.用温开水清洗局部,未破损处可涂炉甘石洗剂,破损者可

涂芝麻油,或蛋黄油(制法见“尿布性皮炎”),每日2~3

次。

2.继发感染者可涂紫药水或四环素、红霉素眼药膏。或将黄

连素片研末(中药黄连研细末亦可)用芝麻油或鸡蛋油调匀,

涂抹患处,每日2~3次。

3.中药外洗方:黄连、苍术、黄柏各6克,煎水外洗,每日

2~3次。

4.中成药洁尔阴外涂,每日2~3次。

5.黄连5克,冰片1克,滑石3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适

量撒于患处。

6.马勃粉适量撒于渗液的患处。

7.紫草适量,用植物油炸后去渣,每次用此油涂抹患处。

8.赤小豆、小蓟各10克,共研细末,撒于患处。

  【防护】①感染严重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诊治。

②要经常给小儿洗澡,勤换衣服、尿布。衣服、尿布要清洁、

干燥、柔软,以吸湿透气性强的纯棉布制作为宜。③肥胖儿可

在其褶皱处夹脱脂棉,以防皮肤摩擦,并可保持局部干燥。④

小儿大、小便或出汗后,要及时清洗,并用些爽身粉,以保持

褶皱处干燥

 

尿布皮炎

病 因:尿布皮炎是新生儿的皮肤病,它是由于尿布潮湿、

不洁、或尿液、粪便清理不及时,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或小儿

对尿布的纤维,染料过敏所致。

症 状:臀部皮肤潮红,可见针尖样红点丘疹,褶皱处较为

严重。重者可见皮肤破损、溃烂、流水、裂口,并伴有烦躁、

哭闹。继发感染者,可见红肿、脓液,严重者可伴有发烧,拒

食等全身中毒症状。

治 疗:本病外治疗法效果很好,常用的简易方法有:

1.用温开水彻底清洗患处,擦干。然后涂上少许芝麻油1~

2天即可愈。

2.鸡蛋煮熟后取蛋黄放在勺内,文火烤出油,取油备用。小

儿每次大小便后,清洗臀部,在患处涂擦少许鸡蛋油。

3.对有感染者,可将黄连素片数片研细末,用蛋黄油或芝麻

油调和,涂抹患处。或用金霉素、红霉素跟药膏涂擦患处。

4.青黛、滑石各等份,研细末,撒于患处。

5.黄柏、茵陈蒿各20克,水煎外洗。

6.有轻度渗出者,可用电吹风热风吹患处,但应注意防止烫

伤。

  以上方法简便易行,一般采用一二种即可见效,也可采

用“婴儿皮肤褶烂”一节中的各种方法治疗。若上述诸法皆无

效,或时常反复者,可参考“婴儿湿疹”的药物疗法进行治

疗。继发感染严重者,应去医院治疗。

  【防护】①坚持做到及时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大便后

清洗肛门、外阴,可有效地防止本病发生。②尿布一定要洁

净、干燥、柔软、浅色,以旧纯棉织品为宜。③尿布要经常煮

沸消毒,或阳光下曝晒或高温熨烫也可起到消毒作用。④对患

儿的尿布最好用后即洗净煮沸消毒。

 

婴儿湿疹

病 因:婴儿湿疹常称“奶癣”,是出生一个月至二岁的小

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病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孩子属

过敏体质,对所接触的毛织品、灰尘或食物(如牛奶、鱼、

蛋)等过敏。二是小儿穿得太多,室内空气污浊,湿热或饮食

不调,大便干结,消化不良,皆可导致发病。

症 状:急性期孩子面额部突然出现鲜红色丘疹或红斑,哭

闹时明显,安静,凉爽时减轻或消退,重者丘疹成片,遍布颜

面甚至颈、耳等处,瘙痒难忍,常被抓破,流出黄色透明的黏

液。如未继发感染,约1~2周可自愈。若继发感染,病程较

长,症状较重。如反复发作,皮肤变厚,粗糙,则为慢性病

变。

治 疗

一、外 治

  本病使用中药外治疗效很好。

1.将黄连或黄柏(黄连素片亦可),研极细末,拌芝麻油

(或蛋黄油)涂患处,每日数次。

2.地肤子、白鲜皮、黄柏、防风各5克,煎浓汁,涂擦患

处,每日数次,连用数日。

3.野菊花20克(根、茎、叶、花均可),煎浓汁涂患处,

每日数次,连用数日。

4.土茯苓、生苡米各15克,煎水外涂(亦可同时内服),

每日2次,每日1剂,连用3~4剂。

5.中成药洁尔阴外擦,按说明使用,每日数次,连用数日。

6.苦参、荆芥、白蒺藜各10克,水煎外涂患处。

二、其 他

针刺

  单独使用或配合以上疗法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取穴:曲池、足三里。配穴:血海、三阴交、合谷。每日

1次,每次2~3穴,平补平泻。

  【防护】①尽量避免与过敏源的接触。②小儿不要吃得太

饱,穿得太厚,室内要保持通风,空气要干爽清洁。

③多给小儿吃含钙的食物或服用钙片,可以减轻过敏

 

外耳道湿疹

病 因:外耳道湿疹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外耳道皮肤病。可由

头面部湿疹蔓延而来,或由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而造成,或

因对某些药物的局部刺激过敏所致。

症 状:急性者起病急,外耳道皮肤瘙痒、疼痛、灼热、皮

肤红肿、起小水疱,水疱溃破后流出黄色液体,干后结黄痂。

小儿可伴有烦躁不安,抓耳等表现,有时可见有发热。湿疹数

日可消退,或变为慢性。慢性者,病变部位可散布于耳郭,红

肿不明显,但瘙痒、疼痛、皮肤粗糙、脱屑,耳后皱襞处有时

裂缝,经久不愈,有时可并发感染。

治 疗:本病外治为主。

(一)西药

1.先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然后用3%硼酸液滴耳。

2.继发感染时用0.02%呋喃西林滴耳液湿敷,渗液减少

后,可擦1%~2%紫药水。

3.慢性者:用5%松溜油软膏,或1%醋酸可的松软膏涂

擦。

(二)中药

1.地榆9克,紫草9克,青黛3克,共研为细末,芝麻油调

和外用。

2.紫草10克,芝麻油适量,炸至紫草焦,滤出药渣。先用

淡盐水清洗耳道,并用干棉签擦干,然后用棉签蘸药油,擦涂

患处。每日1次。

3.黄连素片,或中药黄连、黄柏研成极细末,过细筛,用芝

麻油或鸡蛋油调和,清洗净耳道,并用干棉签擦干耳道后,用



棉签蘸药油,搽涂患处,每日1次。

4.野菊花鲜品(根、茎、叶、花皆可)捣烂取汁,没有鲜

品,取干野菊花适量,煎取浓汁,依上法搽涂患处。如果渗出

较多,亦可将干野菊花研成极细末,吹入耳道。注意每次用药

前,应依照前法将外耳道清洗干净,然后用药。

5.苦参、荆芥、白蒺藜各10克,水煎,如前法外涂患处,

每天数次。

  【防护】①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②查明病因,针对

病因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

 

痱子

病 因:痱子是由于汗腺及其周围组织被细菌感染后发炎,

而产生的一种儿童常见皮肤病。多发于盛夏季节。

症 状:皮疹为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圆形或尖形,尖端或

见微泡,周围有红晕,易出现在出汗较多的额头、脖子、胸背

等处。重症者皮疹成片,瘙痒难忍,搔抓时伴有针刺样疼痛,

易继发感染,形成疖肿。

治 疗

一、内 治:本症用中药煎汤代茶效果较好。

1.蜜枣10个,鲜鸡矢藤叶30克,红糖少许,将前二味加

水适量,煎煮10分钟,成1小碗,加入红糖饮服。每日1

剂,连服6~8天。

2.绿豆30克,海带15克,冬瓜60克(或丝瓜亦可)煎

汤,加白糖适量,每日1剂,连服6~10天。

二、外 治

1.用温开水给小儿洗澡后,搽止痒炉甘石洗剂,效果较好。

每日3次。

2.可采摘鲜竹叶、鲜薄荷、野菊花、鲜枣叶、鲜丝瓜叶、蒲

公英、大青叶、地丁、鱼腥草、白蒺藜、夏枯草、桑叶、苍

耳、马齿苋、金银花、枸杞叶、鲜枣树叶、苦瓜叶、臭梧桐、

鲜桃叶、鲜丝瓜叶、桑叶等,或藤、或叶、或全草等清热解毒

的草药(干品亦可)或单味或数味相合,煎水,给小儿洗澡,

每日数次,以保持小儿皮肤干爽,无黏汗感为宜。一般2~3

天可愈。

3.如仅局部有痱子,可洗净后用鲜丝瓜或鲜冬瓜搽患处。

4.或用花椒适量,煎水或开水泡后涂擦患处。

5.对伴化脓感染,成为疖肿者,如疖肿少,小儿又无其他全

身症状,可按“脓疱疮”方法处理(见“脓疱疮”)。如疖肿

多而严重,同时伴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防护】炎热的夏季,应每日给小儿洗澡2~3次,换衣

服1~2次,以保持小儿皮肤滑爽,没有黏汗感为度,另外也

不要给小儿穿得过多,以穿宽松肥大的丝绸织物或纯棉织物为

好,最好不要穿不吸湿,不透汗的化纤织物,同时每天晚上,

还可用一二味上述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煎水洗澡1次,如能坚

持这样做,那么您的小宝宝就不易生痱子。对已生痱子的小

儿,洗澡不要用肥皂。禁止用力擦和搔抓痱子,以免造成感

染。平时多给小儿喝些白开水、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要让小儿在通风凉爽的地方玩耍和睡觉。

 

脓疱疮

病 因:脓疱疮又称黄水疮。它是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或

有轻微的皮肤损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而引

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

症 状:初起时,皮肤上突然生出一粒粒豌豆或蚕豆样大小

的水疱,疱内含有黄色的液体,继之皮肤发红,水疱很快变

大,极易破裂,疱内带有大量细菌的液体就会流出,污染四周

的皮肤,引起新的脓疱。脓疱多发生在皮肤的皱褶处。一般身

体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局部微痒,约2周内痊愈。严重者,

脓疮迅速遍布全身,皮肤发红,随即大片表皮脱落,同时伴有

全身症状,如拒食、发热、呕吐、腹胀、休克、黄疸,可在二

三天内危及生命。

治 疗:本病轻症一般以外治为主。

(一)西药

1.病初仅少数脓疱,宜将表皮刺破,用消毒药棉吸去液体,

涂2%紫药水或涂上新霉素杆菌肽油膏,患处四周的皮肤须每

隔2~3小时用75%酒精消毒1次。

2.结痂部位,要先用1∶1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再揭去

痂皮,涂些紫药水。

(二)中药

1.在没有上述药品的农村家庭,可将缝衣针在火上烧一下

(起消毒作用),将脓疱刺破,用鲜马齿苋绞汁或干马齿苋适

量煎汁涂擦疮面,每日数次。

2.金银花、野菊花或蒲公英、地丁各30克,煎汤擦洗患

处,每日数次。

3.黄连5克,大青叶10克,煎汤擦洗患处,每日数次,直

至病愈。

4.大黄、地榆各等份,共研细末,涂患处。

5.海螵蛸(乌贼骨)或马兜铃根炒黄,或西瓜藤煅炭,或杏

仁炒焦,或老柳树皮烧炭,研细末,香油调涂。

6.黄柏、枯矾、雄黄各6克,共研细末,撒于患处。

  【防护】婴幼儿的生活用品要经常消毒,洗晒,并自备一

套,单独使用。要注意经常给小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防止

皮肤损伤。对已患病的小儿,其衣服、尿布等应每天煮沸消毒

一次,烈日下曝晒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重症,伴有全身

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夏季热

病 因:夏季热是小儿特有的夏季持续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

至两岁的婴儿。它主要是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不健全,体温调节功

能、汗腺均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夏季炎热气候所致,往往可连续

几年发生。

症 状:①发热:体温逐渐升高,与气温的变化同步,多持续在

38~40℃之间,部分患儿可伴有轻度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症

状,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厌食、消瘦。②三多一少

症:少汗,皮肤干热或仅额头有微汗,但身上干热无汗。多喝、多

饮、多尿,并与体温平行。

治 疗:治疗本病,中医药效果好,且无任何副作用,下列方药

可在家庭使用。

一、内 治

1.新鲜鸭跖草1500克,洗净切碎,绞汁200毫升,加白糖

适量,代茶频服。

2.鲜香薷20克,鲜芦根30克,鲜荷叶20克,水煎服,每日

1剂,每日3次。无鲜品,干品亦可,香薷干品以6~10克为

宜。

3.鲜荷叶、西瓜翠衣各6克,知母3克,石斛6克,连翘6克,

金银花6克,青蒿3克,地骨皮6克,煎水服,每日1剂,每日3

次。所剩药渣再煎水洗澡,水温在34℃左右为宜。本方适用于体

温较高的患儿。

4.乌梅、苦瓜叶各15克,薄荷、荷蒂、木瓜各10克,梨皮1

0克。上药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去渣,加入少许

白糖,分3~5次服完,或代茶少量频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伴



有腹泻的患儿。

5.鲜竹叶、鲜冬瓜叶、鲜苦瓜叶各50克,鲜荷叶1张。煎汤,

加入冰糖适量,代茶频服,每日1剂。本方在天热,未病之前就可

服用,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蚕茧20只,淡豆豉15克,煎水代茶,频服。

7.绿豆,赤小豆煎汤代茶频服。

8.卷柏或麦门冬,淡竹叶煎汤代茶频服。

二、外 治

(一)敷脐

  鲜螺10~30个,捣碎,放入布袋中,以螺壳不露为宜,平

贴脐上,包裹固定,几分钟后即可降温,如布袋表面干燥,放凉水

中浸湿,重新贴敷,袋中碎螺每天换1次,一般5~7天可愈。若

配合螺肉汤饮用效果更佳,鲜螺以井水、泉水中的为佳,若无,取

田螺在井水中养3~4天再用。

(二)外洗

1.竹叶、荷叶、菊花适量,煎水洗澡,每日2~3次。

2.可采摘竹叶、荷叶、菊花、桑叶、防风、荆芥、苏叶、丝瓜

叶、鲜薄荷、野菊花、鲜枣叶、鲜丝瓜叶、蒲公英、大青叶、地

丁、鱼腥草、白蒺藜、夏枯草、桑叶、苍耳、马齿苋、金银花、枸

杞叶、鲜枣树叶、苦瓜叶、臭梧桐、鲜桃叶、鲜丝瓜叶、桑叶等,

或藤、或叶、或全草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干品亦可)或单味或数味

相合,煎水,给小儿洗澡,每日数次,以保持小儿皮肤干爽,无黏

汗感为宜。尽量让小儿在药液中浸泡时间长些,每日2~3次。

三、其 他

针刺

  取穴:内关、曲池,或足三里、太溪、曲池、内庭,每日1 次。

  【防护】注意居室通风凉爽,勤给小儿洗澡,多饮清凉饮料。

饮食给予小儿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有条件的可到凉爽的

地方避暑

 

小儿肌性斜颈



病 因:小儿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一种颈肌疾病。其病因尚

未搞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产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

乳突肌(头左、右旋转时,即可在颈部摸到左、右两条自耳后

至颈下正中锁骨头上的肌肉即是),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

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致。

症 状:初起婴儿颈部一侧可见有梭形肿物(有的患儿经半

年后,肿物可自行消失),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

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

侧。少数患儿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在锁骨的附着点周围有骨疣

样改变的硬块物。本病若治疗不及时,小儿患侧的颜面部的发

育会受影响,健侧的一半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

面部不对称。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

治 疗:本病以外治为主。

一、外 治

1.蚕沙50克,川桂枝6克,捣为末,炒烫,用3~4层纱

布包好,趁热敷熨患处(注意防止烫伤),每日1~2次。

2.云南白药醋调,敷患处,纱布固定,可常用醋液浸润,保

持潮湿,促进药物吸收,1小时后取下,间隔1小时再敷,每

日数次,连敷数日。

3.藏红花10克,血竭10克,布包,蒸软,蒸透,待温时

外敷患处(注意防止烫伤),每日外敷数次。

4.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各等份适量,布包,上锅蒸透蒸

软,等温度适宜后热敷患处,每天数次。

二、其 他

  推拿

1.患儿取仰卧位,家长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2.拿患侧胸锁乳突肌。

3.家长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

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

数次。

4.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防护】①孕妇应尽量去医院分娩。提倡新法接生,避免

产伤。②胎儿出生后,医护人员及家长应仔细观察新生儿有无

体态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③1岁以上的小儿家庭治疗

效果不佳,应去医院手术治疗。④婴儿皮肤娇嫩,外敷药物湿

度要适宜,外敷时间也不宜过长,终止敷药时应及时擦洗干

净,保持皮肤干燥,相隔1~2个小时后再敷药,以防发生湿

疹等皮肤病。⑤推拿按摩时手法要轻柔,千万不可强行

 

小儿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病 因:小儿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感两种,这两种感冒系两种

不同病毒(普通感冒也有因细菌引起)所引起的,均属呼吸道

传染病。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症状较轻。流感症状较重,

传染性强,可大流行,易发生并发症。

症 状: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流感发热可达3

8~40℃,并伴有周身酸痛、精神不振、头痛,严重者易并

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风热外感见:鼻

塞、流涕、喷嚏、咽痒、咽干、口渴、咽痛、干咳、流泪、恶

寒、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或鲜红。风寒外感见:

鼻塞、流涕、喷嚏、流泪、恶寒、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

舌质淡。如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可兼见:食欲不振,口不渴,

或恶心呕吐,或腹泻,舌苔厚腻。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按说明服用。

2.伴有细菌感染,症见发热,咽喉痛者,可用复方新诺明或

其他抗生素。

(二)中药

1.维生素C银翘片:每次半片,每日3次口服。

2.银翘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连服2~3

天。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3.桑菊感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连服2~3

天。适用于风热型感冒轻症。

4.银黄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每次5毫升,每日3次,温

开水送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发热、咽痛者。

5.野菊花10克,柴胡12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或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外感。

6.玉屏风散冲剂:每次半小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适

用体虚患儿反复感冒,病情轻者。

7.午时茶或藿香正气水,每次服成人量的1/4~1/2

(以年龄大小酌情而定),每天3~4次。适用于风寒外感兼

食积者。

8.桑叶5克,薄荷5克,僵蚕10克,葛根10克,防风1

0克,荆芥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

竹叶5克。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较重

者。药渣可用煎水洗澡或浸泡两足至膝,至微出汗为宜。

9.菊花、桑叶、芦根适量,煎汤代茶,适用于头昏、头痛、

发热口渴、尿黄者。兼咳嗽者可选加止咳糖浆;兼口干咽痛者

可加用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或桂林西瓜霜;兼食滞、消化

不良者可加用复方鸡内金片、保和丸、婴儿散等,兼腹泻可加

用藿香正气水、婴儿散等。鼻塞、流涕、流泪、头昏重明显者

可用羌活6克,独活6克,蔓荆子6克,藁本5克,防风6

克,川芎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 治

(一)西药小儿退热栓:适用于高热者,按说明使用。

(二)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者。

1.可用热毛巾全身反复搽浴。

2.热水浸浴,水温以小儿可耐受为度。也可参照治“小儿夏

季热”中的外洗方药浴,并配合口服用药,则降体温效果更

好。

3.为风寒外感发热者,可用生姜250克,或加入适量的大

葱、香菜,煎汤浸浴。

4.大葱、生姜各15克,食盐3克。生姜烘干研为细末,再

和葱、盐共捣烂,加酒适量,调成糊。用纱布包裹,擦前胸天

突至剑突,后背大椎至尾椎、手、足心、肘窝、腘窝,每2小

时擦1次。适用于高热者。

5.白矾30克研末,加面粉适量,用醋调成糊膏,或用蚯蚓

捣烂如泥,敷双足涌泉穴(即两足心),纱布固定,不时用醋

浸湿,以保持湿润,适用于高热者。一般3~6小时开始降

温,12~36小时可降至正常。

6.风油精擦涂穴位:大椎、肺俞、天突、头维、迎香、风

池、风府、曲池、合谷等穴。

7.贴脐: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葱白

(连须)10根。前三味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入

葱白捣如泥,填脐,每日换药1次,并服热粥或热汤水1碗,

以助药力,效果更佳。尤适用于流感。

8.鲜黄蒿尖7个,生姜3片,食盐少许,将黄蒿尖放手心揉

搓后,与食盐,姜片共捣如泥。用布包擦患者手心、脚心、印

堂穴、太阳穴、脑后,盖被发汗即可获效。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风池、合谷、列缺、迎香、曲池、内关、肺

俞、大椎。泻法。无条件者可点揉穴位。

2.推拿:推攒竹、眉弓、揉太阳。拿风池,揉两耳、迎香。

发热点揉大椎穴1分钟,烦躁点按两手内、外关穴各半分钟,

推擦上胸部,揉膻中穴1分钟,点按双合谷及颈后的风府穴各

半分钟。

3.可用梳子(最好是木梳、牛角梳)刮梳头皮,梳至头皮发

热、发烧,以能耐受为度,每日数次。

4.拔火罐:发热无汗可拔大椎、肺俞。取肺俞(双)穴,每

次10~15分钟,隔日1次。

5.耳贴压豆:取穴:肺、内鼻、肾上腺、感冒点。咽痛、声

嘶者加咽喉穴;咳嗽加气管;流涕加风溪;发热加耳尖放血

等。也可针刺、按摩。

6.吹热风:在配合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可用电吹风吹出的

热风,以患儿能接受的距离吹头部的前额、印堂、太阳穴、迎

香、风池、两耳等穴位,直到面部出微汗为止。吹约半小时。

发热者,在服用退热药后,吹一次热风,如立即睡觉,效果更

好。轻症一次即愈。

  【防护】①多给患儿饮水,注意休息,饮食以流质,易消

化的食物为宜。②伴有消化不良、食滞、腹泻者,应立即停喂

高蛋白、高脂肪、粗纤维食物,改食面糊、软烂的面条、稀

饭。⑤感冒流行季节,室内可洒些醋熏蒸消毒。④常带小儿在

室外活动,尤其是寒冷季节,以增强小儿的御寒能力。⑤注意

及时给小儿增添衣被。⑥重症及并发症者应去医院诊治



急性扁桃体炎 





病 因:急性扁桃体炎多因受凉、潮湿、劳累、营养不良、感

冒等因素使小儿抵抗力下降,使扁桃体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而

发病。常易反复发作,易并发鼻炎、中耳炎,偶可并发风湿

热、急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

症 状:起病急,颇似感冒,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

0℃,咽喉痛。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精神不振,疲

乏无力,头痛,周身疼痛。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

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颈部淋巴结肿痛。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复方新诺明,服用量:每千克体重首次用量为50毫克,

以后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12小时口服1次。如3天效果

不明显,则应改用其他抗生素。

2.麦迪霉素或螺旋霉素,用量依成人量酌减。

(二)中药

1.银黄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每次服半支,每日2~3 次。

2.桂林西瓜霜或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按说明使用。适

用于病症初起时。

3.锡类散、冰硼散吹喉。每日3~4次。或含服六神丸1~

3粒(含服与岁数相同粒数)。4~8岁者4~6粒,9岁以

上8~10粒,每天3次。

4.生橄榄5~10个去核,白萝卜1小个,共捣烂如泥,取

汁加冰糖适量服用,药渣煎汤,加冰糖适量,代茶频服。

5.生橄榄(或青果)5个,白萝卜24克,冬瓜子60克,

白茅根18克,鲜苇茎18克(或芦根)煎汤代茶频服。

6.僵蚕5克,葛根5克,防风、荆芥各10克,竹叶5克,

桔梗5克,黄芩10克,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煎汤内

服。拒绝服药的小儿可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待能入浴后让

患儿浸泡在药液中15~20分钟,取微汗。药水量以能浸到

患儿肩部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或每日3次。若同时能配合口

服,效果更佳。

7.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地丁各5克,牛蒡子、桔梗、射

干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2~3次。药渣亦可煎

汤洗澡。

8.枯矾、僵蚕各等份。以枯矾炒僵蚕,共研细末,每服6~

9克,以生姜蜜水调下,细细咽下。

9.野菊花、荷叶各10克,水煎加入适量白糖,代茶频饮。

10.野菊花10克,山豆根5克,水煎加入适量白糖,代茶 频饮。

11.仙人掌200克,切碎绞汁,冲适量白糖服下,每天1 剂。

12.柑橘叶10~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13.白萝卜100克,切片,青果5克,捣烂,每天1剂,

水煎,分2~3次服。

14.金银花、生地黄各10克,玄参6克,麦门冬10克,

生石膏30~50克,捣烂入锅内先煎半小时,再下其他药味

共煎,每天1剂,分3次服下。适用于咽喉红肿、干痛较重者。

三、其 他

(一)针刺

1.体穴取穴:天容、少商、合谷。发热加曲池、内庭、内外

关。

2.耳尖放血1~2滴,每次1侧,隔日1次。

(二)推拿

1.病人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推拿颈椎两侧各2分钟。

2.拿揉喉结两旁,上下往返3~4次,点按天突、扶突、廉

泉各1分钟。疼痛重者加曲池、尺泽,拿揉合谷各1分钟。痛

轻者加拿太溪,点按照海,推擦鱼际各1~2分钟。

  【防护】①对患儿应给予流质饮食,多喝水,卧床休息,

每次饭后漱口。②小儿要多做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抗病

能力。③预防感冒,防寒冷,防潮湿,防过度疲累,平时多喝

水。④对高热重症及并发症者应送医院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病 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

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以冬春季为

多发。

症 状:初起似重感冒,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8~4

0℃,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数小时至两天后,出

现腮腺肿大,一般一侧先肿,1~2天后另侧也可肿大,以耳

垂周围为肿胀的中心,不发红,疼痛明显,吃酸东西时加重。

约在2~3天时达高峰,4~5天后开始消肿,一般7~12

天可痊愈。年长儿童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偶有并发脑炎

者。

治 疗:本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在本病初起时,即腮腺

尚未出现肿胀前,以及肿胀后皆可采用如下药物治疗。

一、内 治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2.马齿苋、板蓝根、车前子各15克,或单味煎水代茶频

服。

3.蒲公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各10克,水煎

服,每日1剂。

4.黄芩、黄连各15克,陈皮、生甘草、玄参、桔梗各6

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

各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红肿,热痛明显,咽喉疼

痛,干燥口渴,发热重,头痛有继发感染表现者。

5.绿豆、赤小豆煎汤代茶频服,或可加入金银花、连翘各1

0克。

6.蛇蜕2克,研末拌鸡蛋炒食,每日1次,连服3天。

7.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绿豆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

心,加少量盐或糖调味,每天服2~3次,连服4天。适用于

轻症。

8.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皮2小片,一同入锅,

加水适量,煮汤,加食盐、调料,饮服,每日2~3次。适用

于热退,食欲不振,腮肿未消,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症者。



9.白头翁9~15克,鸡蛋1个,将白头翁研极细末,鸡蛋

打碎,共调匀,炒熟吃,每日1~2个。

10.鲜马齿苋、鲜车前草各30克,捣烂绞汁内服,渣外敷

患处。

二、外 治

1.紫金锭,醋或水调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用至肿消。时

常用醋湿润敷药处,以保持药效。

2.马齿苋,或生土豆,或芥菜,或蒲公英,或侧柏叶,或凤

仙花,各味药可单独使用也可几味联合使用,捣烂如泥,外敷

患处,每日换2~3次。

3.仙人掌捣烂如泥,朴硝或芒硝10克(如无亦可),调

匀,外敷患处,常用水湿润药物。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4.生大黄,或赤小豆,或绿豆可研细末,可各等份合用,也

可单独使用,水或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5.丝瓜1条,烧存性,研细末,或干马齿苋,干侧柏叶研细

末,用芝麻油或鸡蛋清调糊,敷患处,至肿消。

6.吴茱萸15克,生大黄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

克,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药饼敷双脚心(涌泉穴),24小

时可愈,效神速。

7.韭菜500克,盐少许,将韭菜捣烂,绞汁加入盐,调匀

分成3份,涂抹在患处,干后再涂。

8.活地龙(蚯蚓)适量,捣烂或加入白糖适量,浸泡2小

时,外涂患处。

三、其 他

(一)针刺

  取穴:翳风、颊车、合谷等。发热者加大椎、曲池;肿甚

者加承浆、少商,商阳;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者加三阴交、足

三里、侠溪、行间等。

(二)三棱针疗法

1.在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

点刺出血,1~2滴,拔火罐10~15分钟,起罐后贴拔毒

膏1张,或敷其他外用药。



2.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次。

3.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4.挑刺角孙穴:双侧肿胀者可刺双侧,单侧肿胀者刺单侧。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1~3下,轻挤,微出血,每日1

次。

(三)耳穴压豆

  取穴:屏尖、耳尖、肾上腺、神门、内分泌、艇中等。

  【防护】①患儿要忌食酸性、刺激性食物,改食流质,易

消化的食物。②多饮水、多排尿、多睡觉、多休息。③食后漱

口,保持口腔卫生。④在流行季节,小儿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

合去,可每日服1~2包板蓝根冲剂,年龄大的孩子,应鼓励

每天吃生大蒜1~2头。⑤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并可洒

些食醋,起蒸熏消毒的作用,尤其是每晚洒一次效果更佳。⑥

症状重,有并发症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小儿支气管炎



病 因:小儿支气管炎多是从上呼吸道感染而来,如感冒、喉

炎,以及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病蔓延而

来。致病原因以细菌为多,少数为病毒。本病多发生于冬春

季,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

症 状:主症为咳嗽。初起为干咳,继之咳而有痰,咳嗽严

重时可引起呕吐,部分患儿兼有发热,发热一般不高,也可不

发热。反复发作两月以上不愈者,转为慢性支气管炎。易合并

肺炎。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复方新诺明或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用法参“急性扁桃体炎”。

(二)中药

1.桑叶、菊花、桔梗、连翘各6克,黄芩10克,甘草6

克,薄荷3克,水煎服,适用于发热,干咳无痰患儿。

2.桑叶8克,杏仁6克,百部10克,适用于干咳,或痰

多,咳嗽日久者。

3.桑白皮10克,浙贝5克,杏仁5克,枇杷叶5克,水煎

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嗽痰多,黏稠难咯出,色黄者。

4.陈皮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水

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嗽痰多,稀白有泡沫者。

5.梨1个,川贝3克,研细末,将梨核挖去切碎,放入川

贝,拌匀,加适量冰糖蒸熟,每日1个,适用于各种咳嗽,尤

适于咽干口燥,干咳者。

6.梨1个,挖去核,麻黄1.5~2克,将麻黄插在梨身

上,如刺猬状,蒸熟后去麻黄,吃梨喝汤,每日1个,连服3

天,治支气管炎发热咳嗽。咳嗽重者,可再加川贝3克,填入

梨孔内,加冰糖适量调味,顿服,每天1~2个。

7.白果炒黄6克,麻黄5克,半夏6克,款冬花10克,桑

白皮10克,苏子10克,杏仁3克,黄芩5克,甘草2克,

生姜3片,水煎服,适用于咳嗽、气喘者。

8.鲜柳叶15克捣烂绞汁,加蜂蜜适量,分3次内服,每天

1剂。也可治百日咳。

9.白萝卜汁、麦芽糖适量,共蒸熟服用,每天3次,也可治

百日咳。

10.驴奶适量加蜂蜜,每天酌情服用2~4次。也可治百日咳。

11.鲜白兰花50克(干品减半),蜂蜜50~60克,共

炖3~5小时,每天2次,连续5天服完。也可治百日咳。

12.稻草根(陈年糯稻根最佳)30克,水煎去渣,加入冰

糖或蜂蜜适量,分2~3次服用,每天1剂。

13.棉花根30克,水煎加入蜂蜜或冰糖适量服用,每天1

剂,连服5~7天。

14.每天睡前和起床后喝1小口香油,可减轻咳嗽症状。

15.马齿苋30克,冰糖适量克,水煎分3次服完,每天1剂。

16.竹茹10克水煎,加入蜂蜜调匀,每天1剂,代茶服

用。适用于痰热、痰多恶心欲吐者。

17.威灵仙5克,水煎,加入适量冰糖代茶饮,每天1剂。

18.贴脐:①咳嗽、痰稀、色白,用药及贴法同“支气管哮

喘”。②咳嗽、口干、痰黄稠者可用鱼腥草15克,青黛10

克,蛤壳10克,葱白3根,冰片0.3克。将前三味药研极

细末,取冰片,葱白与药末共捣烂如糊状,纳入脐中,每日换

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久咳,痰少,或干咳无痰,咽

干而痒,用罂粟壳30克,五味子90克,共研细末备用。使

用时,取药末30克,蜂蜜适量调药末为糊,纳脐,2~3天

换药1次,至病愈。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风门、定喘、肺俞、合谷。发热头痛加风

池、列缺;咽喉肿痛加少商放血。

2.灸大椎、肺俞穴,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拔火罐:取穴:肺俞、膏肓等穴多用闪罐拔之,每次10

~15分钟,隔日1次,6~10次1个疗程。

4.耳穴压豆及按摩:取穴:肺、气管、内分泌、肾上腺、神

门等。痰多加脾、大肠、交感;咳重者配交感、耳迷根、皮质

下;发热者加耳尖或耳背静脉放血。

  【防护】①要给患儿多饮水,多卧床休息,饮食改为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②保持室内通风,空气

新鲜,请勿在患儿居室内吸烟。③积极加强锻炼,增强小儿御

寒抗病能力。④积极及时治疗小儿呼吸道传染病。⑤并发肺炎

者应去医院治疗。



支气管哮喘 





病 因: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多见的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

病。患儿多数为过敏体质,常有家族过敏倾向。常见的过敏源

有尘埃、花粉、皮毛、鱼虾、蛋类、某些药物。情绪激动也是

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季节性、环境性强,以秋、冬季

多见。

症 状:起病急骤,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可见有面青

紫,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

肿、肺心病、肺不张等肺部疾病。

治 疗:本病中草药治疗效果好,且副作用小。

一、内 治

1.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各6克,干姜、五

味子各3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完,适用于哮喘兼咳嗽痰多

稀白者。

2.粟米壳10克,北五味9克,杏仁9克,枯矾3克。水煎

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嗽重,痰少者。

3.五味子250克,生鸡蛋7个,洗净,温水适量,将五味

子和生鸡蛋同时放入温水盆内(以水面没过鸡蛋为宜),泡7

~10天,待蛋壳软化后,取出鸡蛋,滤去药渣,用药水将蛋

煮熟,去壳吃蛋。每晚睡前吃半个至1个,7天服完。适用于

哮喘经常发作。

4.甜杏仁10克,胡桃仁6克,菠菜子5克,水煎服,连服

半月。适用于肺肾气虚哮喘。

5.白萝卜取汁半碗,煮熟,加入蜜适量,调服,每日1次,

连服半月。适用于肺热喘息。

6.冬虫夏草10~15克,鲜胎盘1个(洗净切块)加水适

量,炖至烂熟,加调料,每周1次,连服5~10周。适用于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体质较差者

7.天麻3~5克,核桃仁6~10克,蜂蜜10~15克。

天麻煎汁100~150毫升,核桃仁打碎,共和蜂蜜拌匀,

每天早晚各1次,每日1剂,可连服1月。

8.癞蛤蟆1个,生鸡蛋1个。将鸡蛋从癞蛤蟆口里放进腹腔

内(若癞蛤蟆口小,鸡蛋放不进去,可将其口角两边剪开一

些),将其嘴巴缝合,勿使蛋滑出,外用黄泥涂裹,放在灶堂

内以柴草烧烤,以黄泥开裂为度,取出待冷,将癞蛤蟆及蛋壳

剥去。趁热吃,每天1个,小儿一般吃3个即可痊愈。

9.鲜藕120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百合10克,

大枣10枚。藕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后四味药合煎,以汁浓

为度,加糖适量,不拘时代茶频饮。适用于咳嗽后期痰稀少,

食欲不振,大便泄泻。

10.鹅喉管1根,脐带3根,焙干,研细末,每次1~2

克,每天2次,用温开水冲服。

11.乌贼骨适量,瓦上焙干,研细末,每次2~3克加少许

蜂蜜调服。每天2~3次。

12.蚯蚓适量焙干,研细末,每次2~3克,每天2次,蜂 蜜调服。

13.羊胆焙干,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蜂蜜调匀服下。

14.鹌鹑1只,带毛焙干,研细末,每次6~10克,蜂蜜调服。

15.荔枝树叶30克水煎,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或栗子树

叶15克,水煎加入蜂蜜代茶饮,每天1剂。或芝麻秆适量,

瓦上炙焦研末,每次用生豆腐1块,蘸芝麻秆末吃下,或早晚

喝适量豆浆。

16.鲜黄杨树叶适量,炒干,滚开水冲泡代茶饮。

17.蜂房3~6克,醋30克,水煎分2次温服。或蜂房5

克,水煎去渣,冲化适量冰糖,每天1~2次,连服15~3

0天。

18.松塔3~5个,豆腐100克,加水共煮,去松塔,吃

豆腐喝汤。每天1次。

19.干枇杷核15~18克,捣烂水煎,去渣,冲化适量冰

糖饮,每天2次。

20.干向日葵花盘1个,掰碎水煎代茶饮,连用3~5天。

21.乌贼骨24克,蛤蚧1对,焙干研细末,加入蜂蜜50

0克,调匀备用,每次服5~10克,空腹白开水冲服。

22.鲜嫩连蒂小丝瓜2~3根,切碎水煎,加适量蜂蜜或冰

糖服食。治热喘为宜。

23.马兜铃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治热喘

为宜。

24.白茅根30克,水煎代茶饮。热喘为宜。

25.鲜艾叶30克,加水捣烂,绞汁服。一次量不宜太多,

以免对胃肠道有刺激。适用于寒喘。

26.鲜旋复花15克,水煎过滤去药渣分2次服用。每天1

剂。适用于寒喘。

27.棉花根1~3棵,大枣100克,加水共煮透,分早晚

吃枣喝汤。适用于寒喘。

28.扁老南瓜1个,挖盖,去瓤,装满大麦糖,在冬至时蒸

熟透,和匀,装入容器备用。每天早晚取2汤匙服用,其他时

间也可作为小儿的日常点心服用。适用于寒喘。

29.苎麻根适量,煅研细末,生豆腐适量炖温热,蘸苎麻根

末5克服下。适用于痰喘。

30.女贞子适量,晒干后研细末,每次6~9克,每天1

次,早晚用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虚喘。

31.僵蚕4条,焙干研细末,早晚分服。适用于痰喘。

32.陈年白蚬壳适量,烧研细末,每次2克,每天2次,米

汤调下。适用于痰喘。

33.山药适量研细末,每次用麦门冬10克煎水,冲服山药

末服下。每天1次。适用于虚喘。

34.板栗200克,银杏25克,去壳煮熟,加蜂蜜,不拘

时食用。

35.核桃仁100克,红糖适量(或用蜂蜜也可),将核桃

仁焙干,研细末,加入红糖,每晚睡前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虚喘。

36.海蜇200克(洗净),荸荠、胡萝卜各300克,洗

净切片,共入沙锅炖烂熟,每天早晚分服,2天内服完。

37.海蜇200克(洗净),猪血300克,炖烂熟服用。

每天早晚分服,2天内服完。

38.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洗净,用蜂蜜浸泡封

好,保存6个月,等秋冬时开封食用,每天早晚各食大蒜1

头。或将大蒜去皮,用刀拍碎,放入瓶内用蜂蜜浸泡7天,每

天适量服用也可。对哮喘及支气管炎有防和治的作用。

39.生柿子或干柿饼1个,加入清茶1小撮(约2~3

克),同蒸,分2~3次服完,连服1~2周,治肺虚喘。

二、外 治

1.吴茱萸15克,研细末,以醋调成糊,敷涌泉穴,48小

时去掉,病重者1周后重复1次。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哮

喘。

2.补骨脂、小茴香各等量,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

纳入脐内,外敷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

个疗程。

3.明矾60克,研末,加面粉适量,米醋50毫升。蜂蜜少

量。共调成稠膏状,敷脐,每2天换药1次,连贴10天为1

个疗程,适用于咳喘痰多者。

4.白丑、黑丑各等份,一半生,一半炒熟,各取末15克。

大黄30克,槟榔7.5克,广木香7.5克,轻粉0.3

克,蜂蜜适量,共研末过筛,用蜂蜜调和,软硬适度,捏成硬

币大小,贴脐,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干

渴大饮,烦躁者。

5.感冒伴哮喘,可取市售抱龙丸1粒研细末,加少量水,调

如泥,填脐,每天换药1次,连用至病愈。

6.生天南星适量,研细末,用姜汁调匀,敷足心,每天1

次。适用于寒喘。

7.凤仙花子(急性子)、吴茱萸适量,共研细末,用面粉和

大曲酒调匀,拍成小饼,贴背心处。

8.凤仙花1棵水煎,趁热用药汤擦背,至背部有热辣感停,

擦干背部,穿好衣服,注意不要受风。适用于痰喘。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肺俞、风门、丰隆、尺泽或点揉穴位拔火罐。

隔日1次,3天为1个疗程。或参“小儿支气管炎”。

2.耳穴压豆:取穴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每日压按

4次,每次1分钟。

3.热熨: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各40克,生姜5片,食

盐250克。上药焙干,混合后共研细末,炒热至50℃左

右,装入薄纱布袋,扎紧袋口。用药在患儿背部两侧肺区及腋

下来回熨烫,每次30~40分钟,每日2~3次,1剂可连

续使用2日。每次用前需再加热。适用于咳喘顽固不愈者。

  【防护】①加强锻炼,预防呼吸道疾病。②找出并尽量避

开过敏源。③有条件者,发作时给予吸氧。④当小儿稍感不适

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阻止发作,发作时暂禁食一次,平

时也不宜吃得过饱,以低盐饮食为好。⑤发作时用热水泡脚有

缓解作用。⑥小儿要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小儿急惊风

病 因:小儿急惊风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

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所致。以高热诱发者最为多见。

症 状:惊厥时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开,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

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同时因胸、腹肌

病 因:小儿急惊风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因小儿神经

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

度兴奋所致。以高热诱发者最为多见。

症 状:惊厥时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开,

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

同时因胸、腹肌强直,呼吸停顿,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

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1~2分钟,但也有极少数小儿症状

较轻,意识尚清楚。

治 疗:小儿惊厥起病急骤,往往来不及送医院,因此必须

家庭急救处理。曾有抽搐病史者,家中要常备一些下述药品以

应急用。

一、内 治

1.羚羊角粉1支,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高热抽搐者。

2.紫雪丹1支,温开水送服,或灌服。适用于高热抽搐者。

3.安宫牛黄丸,每次半丸,温开水化服或灌服。适用于高

热,神昏惊厥者。

4.蜈蚣、全蝎各等份,研极细备用。每次服1克,每日2

次。适用于惊风抽搐者。

5.山栀6克,钩藤10克,水煎取汁50毫升左右,加淡竹

沥2毫升调服。适用于急惊风痰盛者。

6.蝉蜕两个,烧焦黑,僵蚕两条,炒黄脆,研细末,温开水

内少兑些黄酒为药引,调服。每日2~3次。适用于急惊风痰盛者。

7.胆南星、大黄、黄连各20克,研细末,备用。每次3~

5克,每天服2次。适用于急惊风痰盛者。

8.牛黄研细末,每次0.3克,蜂蜜调服。适用于高热,神

昏惊厥者。

9.牛角粉或丝20克,水煎频饮。适用于高热,神昏惊厥者。

10.菖蒲10克,苦瓜根15克,远志10克,老姜3克,

水煎服。适用于急惊风痰盛者。

11.小蚯蚓2条,捣烂,加白糖适量,冲服。适用于高热,

神昏惊厥者。

12.鱼鳔15克,黄酒120克,以黄酒煮鱼鳔,待鱼鳔成

胶黏液状即可灌服。

二、外 治

1.手掐人中穴(鼻尖下)。

2.喉间有痰声,呼吸道不通畅时,应立即口对口吸出痰液。

3.出现青紫者,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4.病因处理:高热者,应用冷水浸毛巾冷敷额头、颈部、腋

下、大腿根部。或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拭、浸浴。

5.鲜鱼胆1个,用纱布包好挤压破,外搽,先从两眉之间的

印堂穴搽起,至鼻尖,再从太阳穴搽至上颌。适用于急惊风高

热者。在偏僻的农村,或医疗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此法。

6.活蚯蚓1条,生吴茱萸7克,白芥子末3克,醋适量。前

三味药共捣烂如泥,加醋调如膏,敷脐及足心,每天换药1~

2次。适用于高热惊厥,口吐白沫痰盛者。

三、其 他

1.针刺及点穴:取穴人中、十宣等。速刺放血少许,或点按

穴位。有较好的醒神止痉效果,可作为必备的方法。

2.推拿:掐人中,拿合谷,掐十宣。有较好的醒神止痉效

果,可作为常规方法。

3.耳穴:取神门、耳尖、缘中、皮质下、心、肝、肾等穴。

用耳针刺法,或耳穴压豆或耳穴按摩法,强刺激。

4.耳尖、肝阳点刺放血3~5滴。

5.耳背暴露的血脉放血3~5滴。

  【防护】①小儿发生惊厥时,应迅速将小儿抱到床上或安

全的地方,防止受伤。②迅速松开衣领和裤带。并迅速将用纱

布,手绢包好的牙刷柄、筷子等放入上下大牙之间,以防咬破

舌头。与此同时迅速进行急救处理。③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

脉搏等情况,并积极送医院治疗。④小儿惊风发作时,切勿惊

慌呼叫,猛摇患儿,应立即采取防护救治措施。⑤积极让小儿

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患病后防止产生高热。⑥目前发现

急惊风者有家族倾向,对有这种素质的儿童,平素应备好急救药品

 

婴幼儿腹泻



病 因:婴幼儿腹泻原因有两个:一是消化不良,主要是饮食

不当,喂养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或给予高蛋白、高脂肪、粗

糙不易消化的食物过多、过杂,以及生冷食物吃得过多等,致

使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二是胃肠道感染所致,如食物、

喂奶用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引起胃肠道炎症,从而导致腹泻。

症 状: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相对较轻,每日大

便约5~6次,粪便带酸味,但不很臭,呈黄绿色黏液胶冻

状,有少量泡沫,没有血液,有大量未被消化的乳瓣、食物。

初起孩子的精神无明显变化,日久常因腹痛而啼哭不安,有时

可听到肚子咕噜作响,排便后才安静下来。同时还伴有食欲不

振,甚至拒食,舌苔白厚,或有呕吐。因胃肠道感染所致的腹

泻,腹泻严重,每日可达10~20余次,粪便有腥臭味,呈

黄绿色,水样便,可有血液,伴呕吐,甚至呕咖啡色液体,小

儿很快消瘦,囟门眼窝凹陷,唇干呈脱水貌,常伴有发烧。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乳酶生,每次1片,研碎喂食,每日3次。适用于乳食消

化不良腹泻。

2.多酶片,每次0.5~1片,研碎喂食,每日3次。适用

于单纯消化不良性腹泻。

3.胖得生,每次半包,每日3次。适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

4.黄连素,每次半片,每日3次。适用于感染性腹泻,但需

配合食疗,效果才好。

(二)中药

1.婴儿散:每次半包,每日3次。

2.复方鸡内金片,每次0.5~1片,研碎服。以上中成药

适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

3.怀山粉适量,煮粥,加糖调味,每日3次,每次1小碗,

或作为主食,食至病愈,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尤适用于长



期消化不良者。

4.怀山粉、糯米粉适量,鸡内金1个研细末,共和匀煮粥,

每日3次,食法、适应证同上。

5.炒山楂3克,鸡内金3克,炮姜炭3克共研末,每次服1

克,温开水冲服,每日4次,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尤适用

于感染性腹泻,便次多,偶有血性物泻出者。

6.红枣(去核)15个,大黄粉10克。大枣包大黄粉,放

瓦上煅炭,研成细末。3岁以下,每日0.5克,糖水调服,

每日3次。适用于感染性腹泻。

7.鲜马齿苋,捣汁半碗,放入白糖或蜂蜜蒸熟,饮服,每日

2~3次。适用于感染性腹泻。

8.石榴皮3~6克煎水服,适用于腹泻如水者。

9.胡萝卜、山楂或苹果蒸熟,研如泥,适量喂食,每日2~

3次。适用于伤食腹泻者。

10.车前子10克,炒麦芽(或炒谷芽)20克,红高粱糖

(或麦芽糖,或米糖亦可)20克。前二味煎取100毫升药

液,加饴糖再煎取50毫升。每日1剂,每日2~3次。适用

于各种腹泻。伤食者加鸡内金10克;热泻、感染性腹泻加黄

连3克;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加炒白术1.5克,茯苓20

克。

11.饭焦锅巴(要焦透,或焦透的馒头)适量,砂仁1克,

研细末,酌加白糖,每天1剂,每天2~3次,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消化不良,蛋花样便者。

12.带皮大蒜头火上烧熟,去皮研如泥,喂服。适用于饮食

不洁腹泻者。

13.柞树皮90克(或茜草),水3碗,煎半小时后浸泡双

足,连洗2~3天。

14.桂枝6克,生姜5片,芍药6克,大枣5枚,甘草3

克,山药1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3次服完。适用

于外感发热,兼腹泻、呕吐者。适用于小儿秋季腹泻,兼有外

感者。

15.柞树皮10克,水煎每天1剂,每天分3次服用。



16.香蕉放火上烤热(像烤馒头样)趁热吃下,每次1~2

个,每天3次。

17.红色高粱壳不拘多少,水煎代茶。适用于长期腹泻不止

者。

二、外 治

1.敷脐: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白胡椒1份(或鲜姜

4份),吴茱萸1份,丁香1份。诸药研细,捣烂,和匀。取

1勺,用醋或75%的酒精或高度数烧酒调成糊,填满肚脐,

上盖小塑料纸(以防药糊干燥),脐布固定,密封,每日换药

1次。适用于腹泻如水,虚寒型腹泻。

2.敷脐:鲜姜6克,鲜葱15克,面粉适量。前二味捣烂如

泥,加面粉调成稠糊,敷满脐孔,每日换药1次。适应证同

上。

3.敷脐:木香、丁香、肉桂、白胡椒各10克,冰片5克。

前四味药研极细末,再入冰片研匀,贮瓶封紧备用。同时,取

药填满肚脐,每2天换1次。适应证同上。

4.绿豆粉10克,鸡蛋清调和为饼,吐者贴囟门,泻者贴足

心。

5.针刺:取穴足三里,长强,直刺进针,快速捻转提插,随

时起针。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内庭。

6.点穴:取脐(神阙穴),以右手中指点按或作顺时针方向

轻轻旋转100次。摩丹田(关元穴):以右手掌根贴着小

腹,作顺时针方向轻揉100次。揉长强穴:以右手指贴着尾

骶部,作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100次。推七节(腰俞、尾骶

端向上到腰部连一直线),以右手拇指贴着皮肤由下往上直推

100次。做以上手法时,手上须蘸些温开水,黄酒或姜汁,

以防擦伤皮肤。

7.捏脊与揉穴:在脊柱皮肤上涂少量油剂,然后自上而下提

捏脊柱部皮肤4~6遍,重提大肠俞、胃俞、大椎。捏脊后用

拇指分别揉按肾俞、大肠俞6~8次,然后再用拇指按揉鱼尾

穴100次,足三里50次。

8.熏洗:茜草适量,煎水,浸泡腿足至膝,每次15分钟,

每天2~3次。适用于各种腹泻。

9.拔火罐:取穴鱼尾(尾椎骨端),每次5~10分钟,隔

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防护】①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

种,从稀到软,再到普食。②断母乳应选在春、秋季节。母乳

最好喂养到1岁至1岁半。③注意小儿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吃变质、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④

对已发生腹泻的小儿,一定要控制好饮食,停食高脂肪、高蛋

白、高纤维的食物,改食米汤、稀饭、烂面、面(米)糊,少

吃多餐,直至病愈。⑤可饮用煮熟的鲜菜汁或果汁,以防维生

素缺乏,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⑥腹泻严重者应及时去

医院治疗

 

厌食症



病 因:厌食症多见于城市小儿,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主要是

由于家长喂养不当,一味地给小儿滋补或吃大量零食,以及过

分地娇惯溺爱所致。

症 状:食欲不振,腹胀,消瘦,面色萎黄,便溏成便秘。

正餐不吃或吃得很少,偏食挑食,喜吃零食。无消化道等其他

疾病。

治 疗

一、内 治

1.山楂5~10个,怀山粉或糯米粉适量,鸡内金粉10

克,加糖适量煮粥。可作上、下午之间的点心食用。有健脾消

食的作用。

2.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山药,用量为1

︰2︰3。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2.5~5克,红糖水送

服,日2次。功效同上。

3.怀山药250克,薏米250克,芡实200克,大米6

00克。前三味分次下锅,用微火炒成淡黄色,大米先淘洗后

晒干,再用微火炒至淡黄色后,与前三味研细即成。每早晚各

服1次,每次1汤匙,用开水搅成糊状服食。服时可根据小儿

的口味,加糖或盐及芝麻油调味,或煮粥食用。

4.大枣肉250克,生姜60克,生鸡内金60克,白术1

20克,桂皮9克,白糖适量。将各药焙干研末,和匀,加

糖,面粉做成小饼,放锅中烘熟。每次2~3个,每日2~3

次,空腹时做点心食用,连服7~8日。



5.鲫鱼100克,薏米15克,羊肉50~100克。将鲫

鱼如食法治净,羊肉切片,与薏米同煮汤后加作料调服。每日

或隔日1次,连服7次。

6.怀山药250克,神曲250克,茯苓100克,白术1

00克,鲜山楂500克或干山楂250克(去核),鸡内金

100克,苡米250克。各药焙干,研细末,加白糖500

克,共和成面团,外粘芝麻,放锅中烘烤热。可做点心,零食

随意食用。

7.炒芝麻、炒二丑各30克,共研细末,掺饭中吃下。1岁

每次1.5克,每增加1岁加1克。

二、外 治

1.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

内金5克。上药共烘干,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

成糊膏。纱布包裹,于晚上敷神阙穴,纱布敷盖,胶布固定,

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如不愈,间隔一周,

再行第二疗程。

2.九香虫30克,洋金花30克,陈皮30克,甘草30

克,桂枝6克,皂角刺6克,蟾酥2克,雄黄6克,麝香1

克,鲜胡桃外皮30克。将蟾酥、雄黄、麝香共研为细末。其

余诸药杵后加水煎煮,去渣,再用慢火熬为膏,掺入前三味药

末,拌匀,贮存在瓷器或玻璃瓶中密封备用。用时取绿豆大药

膏贴于穴位。取穴:胃俞、脾俞、长强、足三里、三阴交、四

缝为基本穴。外敷固定,每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消化不良,腹胀者加肝俞、胆俞;大便溏泻,舌苔白腻而厚

者,加三焦俞、大肠俞;身体虚弱,消化功能差,影响发育,



生长较慢者加肾俞、命门、关元。同时配合内治法效果更佳。

三、其 他

(一)针灸及点穴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穴用毫针速刺不留针,每日1

次,10日为1个疗程。采用艾条灸,每穴5~10分钟。亦

可点穴按摩。

(二)捏脊

  取穴:背部的自下而上的俞穴,一般捏3~5遍,每捏3

下将脊背皮肤提一下,即捏三提一法。

(三)耳穴压豆

  取穴脾、胃、小肠、内分泌、胰、交感等,用贴豆法或穴

位按摩均可。

  【防护】①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家长要力求改变不良的

喂养方式,按时、定量、多样化喂养。②控制零食量,饭前1

小时以内不给零食,尤其是甜食。③增加小儿活动量,促进胃

肠的消化功能,同时也可转移分散小儿的注意力,逐渐改变喜

吃零食的习惯。④家长要正确引导,纠正简单粗暴的教育方

法,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引起逆反心理,加重厌食。

 

小儿疳积症

 

病 因:小儿疳积症,现代医学称为营养缺乏病。是由于喂养

不当,造成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或肠道寄生虫病而引起的

病症。

症 状:表现为消瘦,皮毛干枯,面色青黄,生长发育迟

缓,精神不振,夜间睡眠不安宁,夜惊或磨牙,食欲减退或嗜

食无度,喜食泥沙、异物,大小便不调,甚者腹部膨胀,腹现

青筋,头大,四肢与脖子细等病态。

治 疗:对这种患儿应首先去医院确诊有无寄生虫,如有则

在医生指导下驱虫。对原因不明者可试用下列家庭疗法巧治。

一、内 治

1.鸡内金(或鸭、鹅肫内皮亦可),炒脆,研成末,每次取

1小勺,鲜山楂1个研烂,加糖适量,拌匀服用。每日3次。

2.干山楂、麦芽、白扁豆煎水,鸡内金末1勺,加白糖或红

糖适量,代茶频服。

3.麦芽、谷芽(适量)煎水,去渣,加入黑糯米适量煮粥,

糖适量,调服,每日3次。

4.蟾蜍去内脏,焙干研末,每次1.5~3克,用蜜或糖水

调服,每日3次。用于腹胀,青筋明显者。同时加服保和丸或

参苓白术丸效果更佳。

5.癞蛤蟆1个,砂仁10克(研末)。将癞蛤蟆剖开去肠

杂,用酒洗净,放砂仁末于腹内扎紧,外用黄泥包好,以火煨

熟,去泥焙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调服。适

应证同上。

6.怀山药30克,鸡内金12克,山楂30克,神曲30

克,诸药炒微黄或焙干,研为细末,加适量面粉、红糖、芝

麻、水和成团,似烧饼样烙熟,每日2~3次,或作零食小吃

随意食用。有健脾开胃,助消化的功能。

7.红枣20枚(去核),千金子10克。每个红枣包千金子

0.5克,用棉线扎紧,将20个红枣用荷叶包好,外用泥巴

封固,放在柴火中烧至泥巴焦裂,枣子成炭,去泥,研成粉,

分成20包,5岁以上每次1包,5岁以下小儿酌减,红糖调

服,每日2次。适用于食欲不振,腹部膨胀,青筋暴露者。再

配合服用健脾开胃食疗方药效果更佳。

8.蝼蛄2个(最好活的),鸡蛋1个,将蛋破一小孔纳入蝼

蛄蒸熟,食之,每日1~2个。

9.黄鳝或鲜鱼1条,鸡内金2~3个,焙干研末,葱、姜、

蒜、酱油等调料适量。将黄鳝去内脏,放入鸡内金,入锅中隔

水蒸,每日1次,连服数日。

10.炒芝麻、炒二丑各30克,共研细末,掺饭中吃下。1

岁每次1.5克,每增加1岁加1克。

11.蚕蛹用盐水浸泡后晒干,用清油炸至香酥食用,每次3

个,每天2次,也可将蚕蛹炒熟,每次3个,每天3次。调适

量蜂蜜服下。

12.银杏13克,水煎分3次服用。

13.鲜萹蓄30克,水煎分3次服用。

14.山楂、厚朴各10克,每天1剂,水煎2~3次服用。

15.鲜嫩石榴叶1小把,水煎分3次服用。

16.鲜红薯叶15克,鲜萝卜叶10克,荷叶6克,水煎分

3次服用。

二、外 治

1.栀子、桃仁、杏仁、芒硝、大黄各等份。诸药焙干,研为

细末,每次取适量加面粉,鸡蛋清调成膏,选敷于神阙、命

门。3天换药1次(局部出现青紫色),1周1次。一般敷药

1次后即可减轻症状,3次可愈。

2.生栀仁30克,桃仁7粒,皮硝9克,葱头7个,面粉1

匙,鸡蛋清1只,蜂蜜适量。前5味药研细末,用蜂蜜、蛋清

调匀,荷叶为托(无荷叶用薄塑料纸亦可),贴敷肚皮上,纱

布固定。忌食生冷、鱼腥。待1周后,药呈青黑色,去药,一

般仅一次即可治愈。

3.苍术25克,研末,荞麦粉60克,米醋适量调糊敷脐,

2~3天换药1次。

4.阿魏6克(炒),没药6克(去油),乳香6克(去

油),桂心6克,丁香2克,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药末



适量,加鸡蛋清或醋调糊敷脐,2天换药1次。

三、其 他(一)针灸与点穴

1.取穴:双侧足三里,双侧合谷。针刺、艾灸、按揉皆可,

以小儿能耐受为度。

2.取穴:四缝穴,避开血管,扎刺至能轻轻挤出黄色或红色

液体为度。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3.点穴:肾俞、三焦俞、脾俞、胃俞。用右手食指、中指指

端点以上穴位,作顺时针滑动7圈,每穴如此,每日1次,治

疗1~2个月。

(二)推拿

1.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方,揉中

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亏: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揉外劳,运内

八方,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

(三)捏脊

  从尾骨尖长强穴起,以食指和拇指相合,将皮肤捏起,向

上推捏直至颈后大椎穴,连续推捏3次。每天早晚各1次,3

天为1个疗程,指力强弱以小儿能耐受为度。

  【防护】①合理喂养小儿,要给予小儿多样化,营养丰

富,易消化的食物。②对食欲不振的小儿,要少吃多餐,忌偏

食。③注意小儿卫生,定期带小儿去医院查有无寄生虫。④常

食怀山粥,有预防作用

 

佝偻病

病 因: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病因主要是缺

乏维生素D,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所致。

症 状:轻症小儿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睡眠易醒,夜啼,

汗多,头部可见枕秃、囟门迟闭、方颅等。重者,除有上述症状

外,出现鸡胸、下肢呈“O”形或“X”形腿,脊柱弯曲等表现。

治 疗:本病确诊后可在家庭进行如下巧治。

一、内 治

1.龙牡壮骨冲剂,每次1包,每天2~3次。

2.小鱼,去肠杂洗净后放少量醋及调料,清蒸至骨刺可研烂即

可,每日三餐喂服。可长期食用。

3.排骨,加盐及调料,入高压锅,久煮,至骨软,同肉研如泥,

每日三餐喂服,或可做馅包饺子、馄饨等,随意食用。可长期服 用。

4.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每次3~5克,每日2次,温开水

送服。适用于肾虚明显,发育迟缓者,同时配合其他疗法效果更 佳。

5.鸡蛋壳、米醋适量。将蛋壳炒黄研末,米醋调服,每次1.5

克,每日3次。

6.鸡蛋壳炒黄,研极细末,每日拌粥,加糖或盐及其他调料,适

量服用,每次0.5~1匙。

7.乌贼骨20克,煅石膏30克,石决明,研细末,每服1~3

克,每天1次。加入适量醋调下。

8.蚕蛹用盐水浸泡后晒干,用清油炸至香酥食用,每次3个,每

天2次,也可将蚕蛹炒熟,每次3个,每天3次。调适量蜂蜜服

下。

9.龟版(醋炙)、鳖甲(醋炙)、穿山甲(炒)、鸡内金、槟

榔、使君子各100克,共研细末。将鸡蛋打一小孔,把蛋黄、蛋

清倒入碗中,放入药末6~9克拌匀,再装入蛋壳中上锅蒸熟,或

装入白面包,火上煨熟,每天1个。吃蛋后不宜马上吃热饭和喝开

水。忌一切不易消化的食物。

10.胎盘粉、鸡蛋壳粉各等量,每天内服2次,每次2~3克。

11.五加皮15克,牛膝、木瓜各8克,研为细末,每服1.5

克,米汤加2~3滴酒送服。每天1~2次。

二、其 他

(一)耳穴压豆取穴肾、心、脾、肝、神门。同时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推拿

1.用大拇指自小儿拇指尖外侧,推揉至掌大鱼际边缘,100~

300次。

2.用大拇指自小儿小指外侧缘推揉至掌小鱼际外侧缘,100~

30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揉足三里300次,用力以小儿能

耐受为度。可促进小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还应配合其他

疗法。

  【防护】①小儿要多在户外晒太阳,切勿隔着玻璃晒太阳。②

要在医生指导下,适时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预防量:每日500

~1000单位,约3~5滴)。③平素加强饮食营养,增加食物

中的含钙量。条件差的农村地区,可多给小儿吃些豆制品,以补充

钙剂。④孕妇从妊娠四个月开始就应注意补钙。⑤未治愈的小儿,

不要过早行走,以防加重腿部畸形。⑥培养小儿饮酸奶的习惯,每

天饮用2瓶。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 因:急性细菌性痢疾,又称急性菌痢,是一种常见的由痢

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为高

发季节。

症 状:起病急,头痛、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8~4

0℃,周身不适。初起即为糊状或水样便,很快便转为黏液脓

血便,便意频频,里急后重,便次可多达几十次,量较少,伴

阵发性腹痛。中毒型菌痢,常没有腹泻,起病即见高热,嗜

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可危及生命。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

查可以确诊。

治 疗:本病重症必须送医院治疗,轻症可用家庭巧治法。

一、内 治

1.鲜马齿苋捣烂,取汁20~5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隔

水蒸熟,或干马齿苋120克煎浓汁。适用于婴幼儿服用,每

天2次。年龄大点的孩子,可将马齿苋入开水中焯熟,加大

蒜、醋、盐、等调料,作凉拌菜食用。同时还可用马齿苋50

克,煎汤代茶频服,直至病愈。

2.紫皮大蒜煮熟吃,每次1~2瓣以上,每日3次,或不拘

时,尽量多服用。

3.马齿苋、薏米、山药各适量,煮粥食用。每日3次,或少

食多餐,至病愈。

4.生姜、葡萄、萝卜各等量捣烂,取汁50毫升。加糖适

量,顿服,每日2次。适用于有呕吐的小儿,效果颇佳。

5.生大蒜4~8瓣,捣烂后用冷开水400毫升浸泡4小

时,过滤取汁,加糖适量调味,1天分4次服完。或加油盐调

服。

6.山楂30克,木香10克,水煎,加糖适量,每天2次分

服。

7.黑木耳80克,豆腐250克,大蒜1头共煮汤,加调料

适量,每天3次分服,连服数日。

8.牛奶250克,荜茇10克,红糖30克,水煎,加糖调

服。



9.怀山粉150克,荜茇10克(研细末),或马齿苋10

0克(切碎),红糖适量,煮粥,随意食用。

10.醋冲白糖,代茶频饮。

11.霜打的萝卜叶,煎汤代茶频饮。

12.柞树皮10克,煎汤加入白糖代茶频饮。

13.薤白(小根蒜)30克,同小米煮粥吃。

14.野苏子(铁苋菜)鲜全草1把,洗净,切碎绞汁加适量

糖,上锅蒸熟服用。每天2次。

15.旱莲草(牛心草、红旱莲)15~30克,水煎代茶

饮。

16.黄瓜藤、叶或干黄瓜藤,不拘量水煎代茶。

17.马齿苋适量,大蒜数瓣,共切碎,打入鸡蛋1个,拌匀

炒食,每餐1个。

18.小蓟根(刺菜的根)30克,水煎代茶服。

19.鸡冠花100克,水煎加入白糖代茶。

二、外 治

1.鲜马齿苋捣如泥,合芥末粉调匀,敷脐,每日换药1次。

2.五倍子末用醋调糊,敷脐,每日换药1次。

3.五倍子15克,黄连5克,木香10克研末,酒调匀,敷

脐,每日换药1次。

三、其 他

(一)针灸或点穴疗法

  针刺、艾灸或点按天枢、足三里穴(均为双侧)。针刺以

中度刺激,留针15分钟;艾灸各穴为10分钟,勿烫伤皮

肤;点按穴时适度。每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

(二)耳穴压豆或按摩

  取穴大肠、小肠、神门、交感。白痢者加脾穴;赤痢者加

心穴;里急后重,便次多者加直肠;恶心呕吐者加胃、贲门;

发热者加耳尖放血;久痢者加肾。

(三)推拿对湿热痢者: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

清河水,推下七节,分阴阳,运内八方,清肺经,揉天枢。

对于寒湿痢者: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

摩腹,按揉足三里和上巨虚。

  【防护】①密切注意小儿的病情变化,对高热、嗜睡、抽

搐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②患儿要多喝水,吃流质易消化食

物,忌食生冷油腻之品。③注意隔离,处理好排泄物。小儿用

具煮沸消毒。④教育培养孩子养成生吃大蒜的习惯,尤其是在

流行季节,应每天吃生大蒜5瓣以上。⑤注意饮食卫生,教育

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单纯疱疹性口炎

病 因:单纯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这种病毒平时附着在人们的口腔里,通过飞沫传染。本病

多发生于天冷季节,6个月至2岁左右的婴幼儿最易罹患,而

且症状较重,也可发生于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也相

对减轻。

症 状:起病急,往往突然发烧,体温可达39~40℃,

流口水,开始口腔内看不到任何病变,一般2~3天后,可见

舌上、牙龈、颊部及腭部黏膜发红、肿胀,出现密集成团的透

明水泡,大的如绿豆,小的如针尖样。水泡很快溃破,随之出

现溃疡,体温也会开始逐渐下降至正常。如不继发感染,一般

一周左右就可自愈。溃疡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本病有三大特

点:一是往往伴随着其他发烧的病、特别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感冒、麻疹或小儿麻痹症而来。二是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病

毒传染病,只是婴幼儿最易在口腔中表现出来,它还可波及角

膜、皮肤、外生殖器、脑膜等部位,严重者可致角膜穿孔、失

明、单纯疱疹性脑炎,并出现高热惊厥、瘫痪等。三是本病很

少产生抗体,故有复发性的特点,可伴随一生。尤其在患其他

疾病,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复发。

治 疗:本病一旦确诊,除症状严重者需上医院治疗外,一

般可在家庭治疗。

一、内 治

1.野菊花(叶、茎也可)、野蔷薇适量,煎汤,加糖调味,

代茶频服。

2.金银花适量煎汤,加糖调味,代茶频饮。



3.菊花5克,蝉蜕5克,放入小碗内,加水适量,隔水蒸,

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代茶频饮。

4.马齿苋20克(或鲜品捣烂绞汁),水煎,加入适量蜂蜜

或冰糖代茶饮。

二、外 治

(一)西药

1.5%苏打水,用棉签蘸药液,擦洗口腔,每天3~5次。

可使口腔保持碱性环境,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繁殖。

2.3%的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液),用棉签蘸药液,擦洗

口腔、溃疡面。有治疗溃疡感染及防止感染的作用。每天3~

5次。

3.市售龙胆紫,用棉签蘸药液,搽溃疡面,有治疗溃疡感染

的作用。

4.华素片,含服,依成人量酌减。

(二)中药

1.冰硼散或锡类散,吹口或稍加冷开水,用棉签蘸药液擦涂

口腔,每天3~5次。

2.五倍子、青黛各等份,冰片少许,共研极细末,入瓶密封

贮存。用时以棉签轻轻擦净溃疡面,将药面撒于溃疡面上,每

日4~8次。

3.敷脐:细辛末30克,米醋适量,调糊敷脐,每天换1

次,至病愈。

4.大黄、芒硝、白矾各等份,米醋适量,面粉少量,调成膏

敷脐与足心。每天1次,3~4次即可痊愈。



  【防护】①预防小儿患发热性疾病,提高小儿抵抗力。②

对已患病的小儿,饭后、睡前注意用药、漱口,防止感染,加

速溃疡愈合。③病儿的食具应与健康人分开,煮沸消毒,注意

隔离,避免扩大传染

 

百日咳

病 因:百日咳又称“顿咳”,它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

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2~5岁小儿多发。好发于冬春

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症 状:初起似感冒,1~2天后咳嗽逐渐加重,而其他症

状减轻,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剧烈咳嗽,咳嗽暂停叹气时,

有“鸡鸣”样的尾声,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稠痰液为

止,咳嗽的同时,伴有呕吐、面紫、流泪、流涕等症,此为痉

咳期。本病恢复很慢,病程可长达2~3个月,并发症多,且

严重,最易并发肺炎、百日咳脑病、肺气肿等,常可危及生

命。

治 疗:疑似本症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家庭可采用下列

方法配合巧治。前边“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咳

嗽”等节的各种巧治咳嗽法也可使用。

一、内 治

1.鲜鸡苦胆5个,蜂蜜100毫升,隔水文火炖15分钟,

每次服5毫升,每日4~5次。一般用药5~7天即可见效。

2.鸡苦胆加白糖蒸热,分服。1岁以内,每次服半只鸡胆,

1~3岁,每次1个,连服7天。(无鸡胆时,猪胆亦可代

替,一个猪胆相当于5~6个鸡胆)。

3.鲜茅根15克,大蒜1瓣,冰糖适量,川贝3克,炙百部

6克,炙杷叶6克,甘草2克,水煎,待蒜熟后喝汤,吃蒜。

4.小青蛙1只,放瓦上焙干至深黄色,研成细粉,1次服

完,每天2次。

5.全蝎1个,鸡蛋1个,将全蝎炒焦黄,研为细末,鸡蛋煮

熟,用鸡蛋蘸全蝎末食用。或将鸡蛋与全蝎末拌匀,蒸熟或炒

熟,一次服完,每日2次。感冒时忌服。

6.鸡蛋1个,金钱草30克,蜂蜜60克,水煎金钱草取

汁,沸时冲入鸡蛋,调入蜂蜜,搅匀。每日3次。适用于百日

咳痉咳期,咳即作吐,日轻夜重,眼睑浮肿或痰中带血者。

7.白萝卜200克,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每次取汁

30毫升,调加饴糖20毫升,再加开水适量搅匀服,每日3

次。若无白萝卜,亦可用萝卜叶代。



8.板栗叶25克,玉米须50克,水煎,加冰糖适量。分3

次服。不可久煎,否则无效。

9.大蒜3大瓣,切片,用白开水250毫升浸泡代茶频饮,

1日服完。大蒜以紫皮者为佳。

10.紫皮蒜50克,猪胆汁100毫升,将蒜捣烂,加水过

滤取汁200毫升,加入胆汁,按小儿年龄每岁每次1毫升,

每日服3次。

11.向日葵茎15克,葵花子10克,冰糖15克,将向日

葵茎去皮取瓤,葵花子捣烂,水煎,加冰糖服。每天2次。或

煎汤代茶频服。

12.款冬花9克,冰糖9克泡水代茶,频服。

13.花生仁5克,红花1.5克,西瓜子15克,冰糖30

克,将西瓜子打碎,与花生仁、红花及冰糖加水煮汤代茶饮,

并吃花生仁,每日1剂,连服数日。

14.银耳、冰糖适量,沙锅内煎汤,少量频服,连服3~5

天。

15.生梨、生藕、荸荠各100克,生姜50克,紫苏25

克,除紫苏外,诸味药切碎,捣烂,绞汁,再将药渣与紫苏加

水适量同煎8~10分钟后取汁,合绞汁同煮沸,滤净,装入

保温瓶内,2~6岁每日服1剂,4~6次服完,周岁以下小

儿酌减。

16.鲜生姜15克,捣烂如泥,川贝15克研细末,蜂蜜1

20克,加水,沙锅熬成膏备用。每次1汤匙,或用乳汁调

服。

17.马齿苋10克(或鱼腥草),加水90毫升,煎至30

毫升,加入川贝末1~3克(根据小儿年龄酌定),加入蜂蜜

适量。此为1日量,1日内分多次服完,至愈。或马齿苋单用

也可。

18.鲜丝瓜绞汁,每次服汁60毫升,每天分多次服。

19.大梨1个,麻黄1~3克(根据小儿年龄而定),川贝

3克研细末。将梨切下一盖,去梨核,将川贝末放入梨内,加

入冰糖适量,盖好梨盖,麻黄插入梨身,稍露出一点即可,如



刺猬状,将梨放入碗中,上锅蒸透、蒸熟,拔去麻黄,将梨搅

烂拌匀。一天内分多次服完,至愈。

二、外 治

1.大蒜6克,鸡苦胆1个,枇杷叶6克,萝卜子6克,艾叶

80克,将药物炒热后布包,外熨烫胸背及手足心处,每日2

~3次。

2.浮萍草12克,干枇杷花6克,薄荷叶3克,建兰叶6

片,共捣烂,调蜂蜜或鸡蛋清,外敷脐及足心。以上两方,适

用于恢复期。

三、其 他

(一)针刺或点穴

  取穴四缝,三棱针快速点刺至出血或出黏液。每日1次,

7次为1个疗程。

(二)耳穴压豆取穴

  肺、神门、肾上腺、平喘、交感。

(三)拔火罐

  取穴肺俞,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6次为1个

疗程。

(四)按摩

1.让患儿坐在家长身上,医者用拇指直推患儿无名指指端尺

侧缘300次,再用右手握住患儿手掌,右手拇指直推患儿拇

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300次后,医者改拇指为食、中二指,

在患儿前臂正中,自腕至肘直推300次。

2.医者站在患儿左边,用食、中二指自颈后发际正中,至大

椎穴自上而下推300次,或用汤匙边蘸润滑油自上向下直刮

至皮下瘀紫。若发病初期有发热等感冒症状,加推攒竹、坎宫

各1分钟;若体虚,面苍白,多汗者,加旋推小指螺纹面和拇

指螺纹面各1分钟。

  【防护】①流行季节不要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可服下列预

防药:棕树叶或鱼腥草适量,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5天。

或大蒜、白菜根煎汤,加糖代茶。或用胡萝卜、红枣煎汤代

茶。②本病病程长,症状重,宜采取综合疗法。③小儿居室要

通风、空气新鲜。要保证充分睡眠。避免烟尘、异味、噪音刺

激。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肥腻之品。④处理好呕

吐物、排泄物。注意口腔卫生,食后、呕吐后要漱口

 

麻疹



病 因:麻疹,俗称“痧子”,它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

染而致,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

症 状:病初起似感冒,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等,

同时还有两眼发红、畏光,眼泪汪汪。2~3天后,口腔内两

颊可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3~5天后皮疹首先从耳后出

现,逐渐由脖子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至此疹子

即出透,若病程顺利,以后就进入恢复期,病程约10天左

右。民间流传的“烧三天,出三天,回四天”即此。若疹出又

突然隐没,或出疹顺序杂乱,或疹出不透,伴面色苍白,咳嗽

气急,高热肢冷,口唇紫绀者,提示有并发症。常可并发肺

炎、咽喉炎、肠炎、脑炎、中耳炎等,甚则危及生命。

治 疗:中医对本病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一、内 治

1.香椿树皮30克,香菜(芫荽)15克,煎水,频服,每

日1剂,至疹出透。

2.白萝卜煎水代茶,频服。

3.黄芩3克,连翘6克,前胡3克,蝉蜕15克,水煎服,

每日1剂。适用于病初起发热咳嗽者。

4.甜酒酿1碗、鲜荸荠10个(去皮),加水少许煮熟服

用,适用于出疹期。

5.香葱、香菜、生姜加调料,作汤,代茶频服,至疹透。有

透疹作用。

6.豆腐250克,鲫鱼2条(约250克),放沙锅内同

煮,加香葱、香菜、生姜调料,多煎汤频服。每日1次。

7.橄榄核仁500克,面粉适量。将橄榄核仁捣碎,磨成

粉,掺入面粉,做成糕饼,给小儿作零食随意食用。有一定的

预防和治疗作用。

8.地丁20克,水煎,或可加糖适量,调味,代茶温服,以

疹出为度。适用于疹色紫暗,隐伏不出,高热便燥者。

9.荔枝肉煎汤,服食。有透疹作用。

10.鲤鱼1条,豆腐适量,加佐料适量同炖,服用。适用于

退疹期。



11.莲子、银耳、雪梨适量,同煮粥,加冰糖适量,服食。

适用于退疹期。

12.荸荠、鲜藕、冰糖适量,煮熟服食。适用于疹退期。

13.鲜芦根、或鲜白茅根60~90克,或二味各半同用,

水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发疹期或恢复期。

14.活蟾蜍(即癞蛤蟆)1个,取其肝脏,在碗中捣烂,加

水浸泡取汁,慢慢灌服,以疹出为度,如果微见好转,可继续

使用数个,至疹出透为止。适用于小儿体弱,疹出不透,或疹

色不鲜,暗红者。

15.青蛙胆1个,加少许白矾,每次1个,日服2次。适用

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16.公鸡心1个,捣烂开水冲服。适用于麻疹内陷者。

17.麻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生甘草3

克,玄参10克,桔梗5克,细生地黄10克,水煎服。适用

于麻疹中期,疹出不透,高热者,或合并轻度肺炎者。

18.桂花叶30~50克,荸荠150~250克,加水适

量,煮至荸荠熟,每天1剂,分3次吃荸荠,连吃2天。适用

于麻疹初发者。

19.蝉蜕5~15克,菊花5~10克,每天1剂,水煎

服,至疹退。适用于麻疹恢复期。

二、外 治

1.鲜芫荽(即香菜)、西河柳各30克,水煎,加酒30毫

升,煎5~6沸后,先熏蒸口鼻,再用毛巾擦洗皮肤,或小儿

浸泡洗澡5~10分钟,可助透疹。

2.芫荽子30克(用鲜芫荽90克更好),西河柳30克,

浮萍(或麻黄)12克,用布包煮沸(春冬季气候寒冷时,可

在小儿居室内煮,使患儿闻此药味),用毛巾在煮沸的药液中

打湿拧干,烫额、面、手等皮肤暴露部位。若浸泡洗澡,一定

要注意保温,免受寒湿感冒。否则极易发生并发症。适用于麻

疹隐伏或出而不透。

3.煮熟的鸡蛋1个(去皮),将热的蛋趁热滚擦如下各处:

前胸肋骨间隙,第七颈椎周围,肝区和脾区,肚脐周围,两臂

弯,两手心和两脚心。适用于小儿疹出不透,或闭汗不出者。

4.鲜香菜、鲜紫苏叶、鲜葱白各等份,面粉适量,共捣烂如

泥,敷脐及足心。每天换药1次,至疹透出。适用于疹子隐现

不透,高热烦躁者。

5.黑白二丑各50克,白矾15克,面粉、醋适量。研末调

糊,敷脐及足心,每天换药1次,至疹透出。

6.烧酒、黄酒各30克,香菜1把切碎,放入酒内,烧开,

用此酒擦前心、后背和手足心。可再做1小碗香菜、香葱、生

姜加调料的汤服下。适用于疹出不透,或疹出又陷者。

  【防护】①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小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②

在流行季节可取南瓜藤10厘米长,煎水,每天服2次,连服

3天,间隔5天后再服。或用紫草5克 ,研末冲服,1次服

完,7天后再服,共服3次。或用樱桃核30个(捣烂),连

根葱白1个,煎水,加糖少许内服,每天2次,连服5天。有

较好的预防作用。③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光,居室应保持空气

新鲜,通风换气好,但应格外注意勿受风寒,以免诱发并发

症。④饮食不需特别忌口,宜多吃流质,易消化的食物,生冷

之品不宜食用。多饮水,多排尿。⑤保持口腔、眼部卫生。⑥

对发热小儿不宜退热过快、过低,以免影响透疹出疹。39℃

以上,日用小儿消炎退热栓或物理降温法,但应特别注意防风寒。



风疹 



病 因:风疹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是由风疹病

毒通过呼吸道传染所致。多发生于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

岁小儿。病后可获终身免疫、病程3~5天。

症 状:发病初起颇似感冒,大多症状不重。一般为咳嗽,

打喷嚏,流涕,咽痛,声音嘶哑,头痛,结膜发炎,食欲不

振,发热(38~39℃),1~2天后面部开始出现皮疹,

24小时内遍布全身。疹初为稀斑的红色斑丘疹,面部四肢往

往融合成片,似麻疹,疹出后第二天变红,呈针尖样,颇似猩

红热皮疹,发痒,3~5天后可隐退,出疹时伴有耳后、枕

后、颈、腋下、大腿根部等处淋巴结肿大,1周后肿可消退,

据此可与麻疹相区别。

治 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1.高热者,可参照感冒发热处理。

2.结膜炎,可用0.25%氯霉素药水点眼数日。

3.瘙痒者,可用含石碳酸1%的氧化锌溶液拭擦。或蛇床

子、防风各等份,水煎外洗。或可参照“皮肤瘙痒症”一节处

理。

4.咽痒咽痛、咳嗽者,可服桑菊感冒片或银翘

解毒片。或参照“急性扁桃体炎”一节处理。

【防护】①流行季节不要带小儿去公共场所。②患儿应卧床休

息,多饮水,多排尿,食用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加强营

养,忌油腻、生冷食品。③注意口腔卫生,小儿用品宜煮沸消

毒或日晒消毒。

 

水痘



病 因:水痘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是通

过吸入飞沫或接触被痘疹疱浆污染的物品而传染。以秋、冬季

多见,小儿从半岁至6岁很容易被传染,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症 状:病初有轻度发热等,似感冒状,1~2天后,皮疹

可依次从躯干、头部、面部、四肢出现,不高出皮肤,数小时

后变为丘疹,高出皮肤,再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痘,以后变为浑

浊,再变为干瘪的水疱。水疱周围皮肤发红、发痒。1~2天

后,干枯结痂,几天后痂落,不留疤痕。并发细菌感染时,可

形成脓痘,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合并脑炎及蜂窝织

炎。

治 疗

一、内 治

1.鲜竹笋50克,鲫鱼1条,共煮汤,加盐调料适量,分次

服食,3~5天为1个疗程。

2.鲜荸荠10个,去皮,切片,加水少许,冰糖适量,煮熟

服食。

3.绿豆适量煮汤,加冰糖适量,代茶频服。

4.菊花、桑叶适量,煎水代茶频服。

5.香菜(芫荽)、香葱各适量,加调料,煎汤代茶频服,适

用于疱疹初发期,有透疹的作用。

6.金银花20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

5天。

7.桑菊感冒片,适用于咽喉疼痛,咳嗽者。

8.银翘解毒片,适用于发热者。



9.金银花、连翘各10克,蝉蜕5克,赤芍、板蓝根各10

克,紫花地丁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适用于发

热,痘疹较重者。

10.竹叶卷心、荸荠、胡萝卜各适量,水煎加冰糖适量代

茶。

11.菊花、蝉蜕(洗净)各5~10克,放入碗内加适量

水,上锅隔水蒸,加冰糖适量,每天分3次服,每晚在睡前服

最宜。

12.紫草10克,或芦根10克,水煎,加入冰糖适量代

茶,一天内服完。

13.丝瓜藤、绿豆各10克,白菜根1个水煎,每天1剂,

分3次服下。

14.桑叶、菊花、薄荷、僵蚕、玄参各10克,水煎,每天

1剂,分3次服下。适用于发热,咽喉肿痛,咳嗽者。

二、外 治

(一)西药

1.炉甘石洗剂,外搽。适用于痘疹痒甚者。

2.龙胆紫,外搽,每日2次,直至干燥结痂。适用于痘疹被

抓破,或有感染者。

(二)中药

1.葎草煎浓汁或鲜葎草捣汁,外搽,每日2次。

2.马齿苋适量,煎浓汁或鲜马齿苋捣汁,外搽,每日2~3

次。尤适用于痘疹溃破及有感染者。

3.食盐30克,加热水500克,待盐化开,搽洗全身。适



用于水痘未破者。

4.芫荽(即香菜)或芫荽子捣烂,煎水外洗。适用于痘疹初

起,有透疹作用。

5.敷脐:大黄、防风、生石膏、全蝎、青黛各等量,诸药混

匀为末,用鸡蛋清适量,调糊,纳脐,每天换药1次,连用3

~4天。适用于便秘、口臭者。

6.生萝卜1个,铅粉3克,燕子窝泥15克,鸡蛋清1个,

以上诸药混合捣如泥,再加入鸡蛋适量,拌匀,调成糊状,敷

脐,每天换药1次,连用3~4天。适用于高热者,热退即撤

药,否则过用会有副作用。

7.黄豆根上颗粒(根瘤)不拘量,炒微黄,研细末,香油

调,涂患处。适用于痘疹溃烂化脓者。

8.家核桃捣烂,布包绞油,加入少许冰片末,涂患

处。适用于痘疹溃烂化脓者。

  【防护】①流行季节不要带小儿去公共场所。②注意居室

的空气,用具的卫生。③患儿注意休息,多喝水。④控制小儿

不要搔抓,抓破者应及时用药处理,勤给小儿洗手,剪指甲。

⑤禁用激素类药物

 

蛔虫病

病 因: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多因吃下了被蛔虫

卵污染过的食物或水,或不注意个人卫生,蛔虫卵从口食入而

引起。

症 状: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经常腹痛,食欲不振。还常

有异食癖,如喜吃炉渣,土块等。时有恶心,呕吐,轻度腹泻

或便秘等,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出现贫血,面容黄瘦,营

养不良,发育迟缓等。易并发胆道蛔虫。肠梗阻、阑尾炎等疾

病。

一、内 治

(一)西药

1.安乐士:不分年龄、体重,均为200毫克,一次服下,

服用一次即可。为广谱驱虫剂,同时可驱除蛲虫、鞭虫、钩

虫,对成虫、蚴虫、虫卵均有杀灭作用。

2.肠虫清:注意:小于2岁的小儿禁服。大于2岁的小儿,

0.2克一次服下。服用一次即可,或遵医嘱。

(二)中药

1.乌梅5个,川椒6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有

安蛔、驱蛔、止腹痛的作用。

2.葱白数节,菜油2匙,葱白洗净,切碎捣烂,纱布绞汁,

加入菜油搅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连服3日。有安蛔止痛

的作用。

3.鲜青梅适量,冷开水洗净,去核,捣烂纱布绞汁,残渣晒

干研末,8岁以下每服5克,早晚各1次,一般一天即可。可

安蛔,止痛,并有一定的驱蛔作用。

4.干生地黄120克,水煎,空腹服下。

5.百部根适量,炒后研成粉末装瓶备用。剂量,每岁1克,

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8克。

6.黑色生丝瓜子20~30粒,将丝瓜子去壳,空腹嚼烂咽

下,每日1次,连服3天。

7.瘦猪肉90克,使君子9克。使君子去壳取肉,与猪肉捣

烂,放碗中上笼蒸熟,1次吃完。

8.白杨树皮根(刮去外皮)适量。切细晒干,研成细末,每



日服3克,用白糖拌匀,早晚空腹服下。

9.使君子炒香,小儿每月剂量为(年龄+1)克;每日总量

不超过10克,或每岁每日服1粒,最大量不超过10粒,1

次服完,连服3日,有驱虫作用。

10.鹤虱15克,南瓜子15克,加煎浓汁,1次服下,有

驱虫作用。

11.老南瓜瓤带南瓜子1个(约半碗),加白糖75克,蒸

熟。1次吃完。有驱虫的作用。

12.南瓜子、槟榔各120克,将南瓜子炒香1次吃完,半

小时后服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

二、外 治

  鲜苦楝根皮50克,葱根7个,韭菜根7个,鲜橘叶、萝

卜子各25克 ,黄酒渣共捣为泥,文火炒热,敷于脐部,上盖

塑料布,外用毛巾包裹固定,上放热水袋加温,保持温度半小

时,每日1次,一般敷药半小时后腹痛消失,次日可排出蛔

虫。

三、其 他

(一)针刺或点穴

  取穴大横(双)、足三里(双)为主。以强刺激或中刺激

手法,每日于半空腹针刺1次,1~3次即可。点穴位,以中

等手法为宜。

(二)耳穴取穴胆、三焦、小肠、耳迷根。用压豆法或耳穴按

摩法。

  【防护】①注意小儿卫生,教育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的好习惯,防止“虫从口入”。②患儿服药期间应按时足量服

药。③有条件的最好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旦发生并

发症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蛲虫病

病 因: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传染途径与蛔虫相

同,虫体如线头样,易黏附在肛门周围。

症 状:肛门及会阴部瘙痒,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严

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夜惊、易激

惹等症。

治 疗

一、内 冶

(一)西药同“蛔虫病”。

(二)中药

1.使君子、百部各等分,研细末,每服3~4克,每日3

次,连服3天。可杀虫、驱虫。

2.白头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有杀虫、

驱虫的作用。

3.石榴皮3克,槟榔4.5克,水煎,顿服。可杀虫、驱

虫。

4.生榧子10~15枚,捣碎,水煎去渣,空腹顿服,连服

2~3天。

二、外 治

1.每晚用棉球蘸食用油或醋塞入肛门,第二天早晨取出,连

用3~7天。

2.取1.5~2厘米长的香烟头,先用温水浸湿,再挤掉水

分,然后塞入肛门内。第二天取出或随大便排出即可。每晚1

次,直至肛门无虫爬感为止,此法同样适合于成人。

3.苦杏仁3克(成人5克),将其晒干或烘干研末,放入瓶



内,加凉开水30毫升,拧紧盖猛摇3分钟,再静放2小时备

用。每天睡前用棉球吸取上清液,放入肛门内,次日早晨取出

棉球,连用5天。

4.蛲虫软膏油(含0.2%紫药水及30%百部浸膏)挤入

肛门内,连用治疗7天,杀死虫卵。

  【防护】①纠正小儿的不良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②每

次大便后及每晚睡前清洗肛门、会阴,勤洗澡、勤换衣物,常

晒被褥



慢性咽炎 



病 因:急、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和急慢性

鼻炎同时存在。受凉、伤风、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粉尘及有

害气体的刺激,皆可成为致病原因。急性咽炎日久不愈,即可

转为慢性咽炎。

症 状:咽部干燥、咳嗽、灼热、咽痛、吞咽时加剧,急性

者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1.麦门冬、胖大海、菊花、金银花、青果各5克,开水冲泡

代茶频饮,亦可用其中单味或一二味药合用泡水代茶,频饮。

急、慢性咽炎均可服用。

2.白萝卜(约200克)洗净,去皮,捣汁服,或生吃萝卜

亦可,每晚服为宜,适用于急性者。

3.柿子每次服1~2只,或用干柿饼泡水服,连用半月至1

月。适用于慢性者。

4.橄榄(又名青果,白榄)20克,鲜萝卜100克,水煎

服。急、慢性咽炎均可。

5.橄榄10克,胖大海1个,蜂蜜1羹匙,绿茶10克,先

将橄榄煎10分钟,然后加入胖大海、绿茶、蜂蜜,趁热饮,

急、慢性咽炎均可。

6.橄榄15克,玄参10克,甘草5克煎好,代茶饮。急、

慢性者均可。

7.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麦门冬10

克,乌梅6克,胖大海3枚,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

服。适用于急性者。

8.射干150克,猪脂300克。猪脂炼油,去渣,放入射

干,小火煎射干至焦黄,去药渣,冷却成膏,服用,每日4

次,每次1匙,慢慢含服,连用1个月。适用于慢性者。

9.青果8个,白矾米粒大3~4粒,冰硼散0.2克(一小

捏)。青果放入保温杯中,用滚开水冲泡片刻,然后加入白

矾,溶解后,加入冰硼散即可,少量频频含咽。喝完后同前法

再加入白矾、冰硼散,频服。每天换青果一次,每用半月至1

月。适用于慢性者。

10.野菊花15克,金银花12克,赤芍10克,生甘草4

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适用于急性者。

11.金银花9克,沙参15克,白芍药10克,陈皮5克,

可放入开水瓶内,沸水浸泡,15分钟后可频服代茶。

12.鲜芝麻叶,每次5~7片,洗净嚼烂,慢慢咽下,每天

数次。适用于慢性咽炎。

13.厚朴花、蜀葵花、绿萼梅、金莲花、菊花、金银花、鲜

鸭跖草、鲜野苦菜、三棵针、鲜竹叶、胖大海、青果适量,或

几味相合,或各自单独使用,水稍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适

用于急、慢性咽炎。

14.生丝瓜1条,切碎绞汁,每天分2~3次服下,适用于

急性咽炎。

15.百合适量,洗净,温水浸泡透,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加

入适量蜂蜜服用,每天2~3次。适用于咽干,音哑,咽痒

者。急慢性皆可。

二、其 他

(一)针刺

1.急性取穴:少商、合谷、尺泽、陷谷、曲池、天突。用泻

法。

2.慢性者取穴:太溪、照海、鱼际。平补平泻。

(二)耳穴压豆

  取穴咽喉、扁桃体、轮1~轮6、肾上腺。王不留行子,

贴压双耳穴,每日换4次,每次按压1分钟。

(三)推拿

1.按揉风池、风府穴,推拿颈椎两侧各2分钟。

2.拿揉喉结两旁,上下往返3~5次,点按天突、扶突、廉

泉各1分钟。

3.急性者加按曲池、尺泽、拿揉合谷各1分钟。

4.慢性者,加拿太溪,点按照海,推擦鱼际各1~2分钟。

  【防护】①忌烟酒,防感冒,避免粉尘的刺激。②平时注

意多饮水,保持咽喉部位清洁、湿润。③急性期要积极治疗,

防止转为慢性。

 

病 因:急、慢性喉炎,是喉部的常见病。病因主要有三:

一是由于细菌、病毒感染。二是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三是

发音不当,用嗓过度。慢性者,是由急性喉炎迁延不愈,或反

复发作,未经彻底治愈,演变而来。急性者常伴有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

症 状: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急性者伴有发热,恶寒,全

身不适,或有鼻塞流涕,头痛及咽喉痛等症。慢性者声音低

沉,闷而发沙,禁声或休息后又可减轻,常感咽喉不适,干

燥、发痒,灼热及异物感。

治 疗

一、内 治

1.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西瓜霜,可按说明服用。适用

于急、慢性者。急、慢性咽炎者亦可服用。

2.蒸气吸入复方安息酊5毫升,加入开水500毫升,用口

吸入药物蒸气。每日3~4次。

3.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药物及其他疗法皆可选用。

4.木蝴蝶3克。将药剪碎,加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10分

钟,代茶频饮。急、慢性均可。

5.鸡蛋膜5克,天冬12克,蜂蜜1匙。将各味放入碗内,

加水适量,隔水蒸饮服。

6.土牛膝60克,水煎,加冰糖适量,代茶频服或每日2~

3次,连服3日,急、慢性均可。亦适用于急、慢性咽炎。

  【防护】①有慢性喉炎者,平素要注意口腔卫生,多饮

水,常用苏打水、茶水、复方硼砂液漱口。②忌烟酒,不吃辛

辣刺激性食物。③加强锻炼,防止呼吸道疾病。④已患病,尽

可能少说话,多饮水,注意休息,以减轻咽喉部的充血水肿,

缩短病程



 急、慢性鼻炎



病 因:急、慢性鼻炎是临床极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多因感

冒引起。

症 状:急性者,鼻塞、流涕,伴有感冒症状,可有发热。慢性

者,鼻塞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呈间歇性,当患者直立、头部抬高

时,或天热、穿得暖时,或剧烈运动后,鼻塞可减轻或消失,在平

卧、寒冷、安静后鼻塞加重。二是交替性:常左右交替,侧卧时在

下面的一侧鼻腔常阻塞不通。流涕:睡眠时停止,醒后即流,终日

不断,涕清或稍黏稠。可伴有喷嚏、头晕、嗅觉减退。

治 疗

一、内 治

1.丝瓜根和近丝瓜根处的丝瓜藤9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

4~5天。急、慢性均可。

2.丝瓜络烧灰,开水冲服,每次9克,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

者。

3.藿香、苍耳子、连翘各10克,升麻6克,辛夷10克,青黛

6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婴

儿的鼻炎效果较好。小儿用量减半。

4.辛夷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防风9克,升麻6克,甘

草6克,青黛3克,水煎服,或研细末,每次服1~1.5克,每

日2~3次。煎服时,药液煎好后,倒入茶杯内,趁热熏鼻,吸入

药液蒸气,待温后再服用。

5.白芷适量,研细末,过筛,调入极少量冰片,时时吸入鼻中。

6.辛夷花7克,绿茶适量,泡水代茶,频服。

7.金银花、白芷、川芎、薄荷、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5克。



将药物放入较大水杯内(约装水500~800毫升),用开水冲

泡,然后将水杯盖严,5分钟后,打开杯盖,杯口周围用手捂气,

将气雾吸入鼻腔内,待无热气蒸发后,服药液。每天2次。每次1

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8.辛夷15克,鸭蛋5~6个,水煎,吃蛋饮汤。本方不能煎煮

过久,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如遇天气热,可每天用辛夷5克,鸡蛋

1个煎服,否则药蛋放久易变质。

9.丝瓜藤30~60克,加水煎汤冲入白芷末36克,每天1剂

量,分3次服下。适用于急性者。

10.辛夷、薄荷、荆芥各10克,每天1剂,加水略煎,或滚开

水冲泡代茶。适用于急性者。

11.白蒺藜30克,水煎分3次服用,每天1剂量。适用于慢性

者。

二、外 治

1.瓜蒌数个,焙干,研极细末,调入芝麻油适量,点鼻。每日数

次。

2.斑蝥(生,去翅足)10克,研细末,瓶贮。每次取适量,以

水、醋或蜂蜜调为糊状,病人仰坐位或仰卧位,将印堂穴擦洗干

净,胶布1小块,中间剪黄豆粒大小的孔,先贴于印堂穴,然后将

药直接涂于小孔内,外以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斑蝥有毒,

不宜连续使用,若1次不愈者,后方能重复使用。

3.白芷500克,辛夷1000克。上药装枕芯,当枕头用。此

药对感冒亦有预防作用,若枕之日久,药味渐淡,可将此枕放于太

阳下翻晒后可继续使用。



4.辛夷3克,冰片0.5克,研极细末,搐鼻,吸烟者,亦可将

药物拌入烟丝中燃吸。方中“冰片”须真梅片方有效,人工冰片效

果较差。

5.斑蝥20克,白芥子20克,上药研细末,50%甲基亚矾调

成软膏状,瓶贮。用时取麦粒大小1点,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

心,贴于内关穴和外关穴(均双侧),交替贴。每周1次,4次为

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2~3个疗程。此药贴后3小时(儿童

2小时)揭去,当时或稍后皮肤出现水泡,逐渐增大隆起,通常2

~3天逐渐结痂。水泡应尽量避免擦破,万一擦破,可涂紫药水。

一般愈后局部不留疤痕。

6.苍耳子(研粗末)160克,辛夷(研粗末)16克。先将1

000毫升小麻油温热,加入上药浸泡24小时,再用文火把麻油

熬至800毫升,冷却后过滤,装瓶备用。每天滴3次,每次3~

5滴,1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慢性者。

7.鲜萝卜汁15毫升,大蒜头汁5毫升,甘油5毫升,混匀,滴

鼻,每日2次。

8.鲜鱼腥草适量绞汁滴鼻,每天数次。适用于慢性者。

9.龙眼核、或白芷、或辛夷、或鹅不食草、或荜茇、或百草霜

(烧柴草的烟囱里的烟灰,不可用烧煤、油、气等形成的烟灰,否

则有毒)、或青果、或鱼脑石、或儿茶、或老干丝瓜、或丝瓜藤,

适量压碾研细末,或烧灰研细末,或单独使用或二三味相合,每天

数次少许吹鼻。适用于各种类型者。

三、其 他

(一)针刺及点穴



  取穴印堂、迎香、合谷、上星、列缺等。每次2~3个穴,每

日1次,用毫针浅刺或穴位点按。

(二)灸法

  取穴印堂。每次每穴灸10分钟,用艾条雀啄法温和灸。

(三)耳穴压豆

  取穴内鼻、肺、肾上腺、额。

(四)按摩

1.病人坐位,先用拇指推揉颈椎棘突两侧,往返操作2~3分

钟,再按揉风池、风府、大椎、肺俞穴,各1分钟,以出现酸胀感

为度。

2.按揉印堂、迎香、太阳穴各1分钟,揉擦鼻旁分推前额。

3.拿揉合谷2~3分钟。

  【防护】①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每天早

晚用手轻轻按摩鼻翼两侧5~10分钟。②患慢性鼻炎者,应坚持

按时按量服药,注意鼻腔卫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 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

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道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

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

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

食时,如发生呛咳,呕吐,食物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

生炎症。

症 状: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高

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泻、不食等全身

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

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

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25毫克,首次量需翻倍,

用50毫克(以后每次仍为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

2次。

2.麦迪霉素或螺旋霉素,依成人量酌减。

(二)中药生地黄、白芍药、白术、大枣、磁石、生牡

蛎、麦门冬各10克,葱白6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

日1剂。慢性者亦可。

二、外 治

(一)西药

1.四环素研极细末,麻油适量调匀滴耳,或直接用四环

素粉末吹入耳内,每日1~2次。

2.0.25%氯霉素滴耳液(眼药水亦可),或复方新

霉素滴耳(眼药水亦可),每日4~6次,每次2~3

滴。

3.耳痛者,可用2%酚甘液滴耳。

(二)中药

1.全蝎(带尾)6克,白矾60克,冰片3克。先将白

矾盛铝勺内煅制,研为细末,全蝎焙干,同冰片3味混



合,研末备用。每日吹敷耳内2次。一般3~5天痊愈。

2.蜈蚣1条,冰片3克,香油30克。将冰片研细备

用,香油放入铁勺内烧开,把蜈蚣折成2~3段,放油内

炸至微黑色取出,蜈蚣不用。将香油放一边晾置,待香油

未凉前放入冰片溶解,摇匀,放入干净瓶内备用。每天滴

入药油2~3次。一般2~3天即愈(慢性者亦可)。

3.麝香0.3克,冰片0.1克,龙骨30克,枯矾3

0克。先将龙骨、枯矾研极细末,然后加入麝香,冰片和

上药共调匀,置于广口瓶内,勿泄气。每日吹入药末1次

(慢性者亦可)。

4.枯矾、血余炭各25克,冰片1克。上药共研末后装

瓶密封。每日吹入药末1次。

5.川黄连粉3克,黄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

氯霉素1克,四环素0.75克。将上药混合过目筛后装

瓶备用。每天吹入药粉1次。

6.紫草3克,芝麻油40克,将紫草入油内置火上炸,

待油变紫后滤取油液,装玻璃瓶备用。同时将紫草油滴数

滴于耳内,一般10天左右可愈(慢性者亦可)。

7.地龙10条,冷开水洗净,加入白糖,少时即化为

水,用此水滴耳,每日2~3次,每次2~3滴,5~7

日可愈。

8.鲜牛蒡子根,或鲜生地黄根适量,洗净捣烂绞汁滴

耳。汁中也可加入少许冰片。

9.夏枯草、蒲公英各15~20克,柴胡10克,生甘

草35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配合外治疗

法,效果更好。

三、其 他

针灸

  取穴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合谷、外关。配穴:

曲池、中渚、丘墟、太溪。留针15~30分钟,每日1

次,6次为1个疗程。翳风穴可用温和灸。

  【防护】①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②婴幼儿喂



奶时应抬高头部,防止呕吐、呛咳。③每次耳内用药前,

应用棉签蘸3%的双氧水清洗耳内脓液,或用黄柏煎汁,

清洗干净脓汁及药物残渣等物,再用棉签擦干净,然后再

吹入或滴入药物。药粉类药物,每次不可吹入过多,以免

药粉与分泌物结成厚痂,阻塞耳道。水、油剂类药物每次

可滴入2~3滴。④有高热、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全身症

状者,应去医院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 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

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6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

性中耳炎。

症 状: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

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

黏脓性或黏液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浸润到骨

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

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

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性片状物。后

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预后不良。

治 疗:坏死型、胆脂瘤型应去医院治疗,单纯型可选

用以下方法治疗,同时也可选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方法。

一、内 治

1.黄连9克,黄柏6克,黄芩12克,菊花10克。水

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

2.生地黄、白芍药、白术、大枣、磁石、菊花10克,

龙骨10克,葱白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 治

(一)西药磺胺嘧啶研极细,用棉签蘸双氧水清洗耳道,

然后用管将磺胺粉吹入耳内,每次成人0.5克,小儿酌

减,每日2次。用药后1~2天脓液即可减少,3~4天

消失,再用药2~3天以巩固疗效,治愈率为90%以

上。

(二)中药

1.枯矾10克,冰片3克,芦荟4克,赤石脂10克,

麝香0.3克,老珠4克。除麝香外,其他药共研极细

末,再加麝香混匀,贮瓶中备用。将患耳滴3~4滴双氧

水,用棉签除去脓液及脓痂,反复洗2次,用干棉签擦干

后,再用小细管将药粉适量,轻轻吹入耳内,外耳道再塞

一无菌棉球,隔日换药1次,约2~3次后即可愈。

2.鸡蛋黄1个,冰片2克,将鸡蛋煮熟,取蛋黄用文火



烤至出油,乘热,将冰片放入混匀,每天滴耳2~3滴,

间隔12小时再1滴1次。此方适用于6岁以内小儿耳内

长期流脓者,一般使用2~3次即可治愈。

3.枯矾6克,龙骨6克,黄丹4.5克,麝香0.3

克,上药共研细末,先以棉签拭去脓,后以鹅毛管等细管

吹药入耳。

4.麝香0.3克,冰片0.1克,龙骨30克,枯矾3

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除麝香外,其余诸药均

研细末,然后加入麝香,共研调匀,贮瓶中密封,勿泄

气。每日吹耳1次。

5.黄连30克,大黄50克,白矾、石膏、龙骨各10

0克,冰片10克。将前5味火煅后加入冰片,研细末,

贮瓶备用,每日耳内吹药3~5次。

6.清洗耳道后,用棉签蘸上清凉油(或风油精)在耳内

轻轻旋转,每天1次。

7.蛇蜕1条(约10克),烧灰存性,加冰片3克,共

研细末,吹耳内,每日2~3次,每次0.6克,连用数

日。

8.马钱子5个,冰片0.3克,50%白米酒100毫

升,将马钱子用温水浸润后,剥净外皮,切成薄片,冰片

研末,共浸在白米酒中,密封备用。每日滴耳2次,每次

2~4滴,连用5~7天。

9.冰片一小撮,放入耳内,并用药棉或卫生棉塞耳,适

用于轻中度患者。

10.石榴花,瓦上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

内,每日2~3次。

11.完整猪胆1个,塞入明矾,使明矾全部浸没在胆汁

里,然后用线将开口扎紧,挂于通风处阴干后,取出明

矾,研成细末,即为胆明散。吹入耳内,每天2~3次,

直到无脓液流出为止。

12.龙胆草10克,孩儿茶、白芷各12~15克,每

天1剂,水煎服。分3次服用。配合外治法效果更好。



13.龙胆草10克,桑叶6克,金银花、鸡血藤各15

克,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外治法效果更好。

14.芭蕉树上砍一口,用玻璃杯收接从刀口处滴出的汁

液,每10毫升加入冰片1克,拌匀,清除患处脓液,再

将芭蕉液汁滴于耳内。每天2~3次,每次1~2滴。

15.大黄6克,研细末,加入香油50克浸泡,3天后

用此油滴耳。

16.鲜薄荷叶,或鲜菊花叶,或鲜虎耳草适量洗净,捣

烂绞汁滴耳。急、慢性中耳炎皆可使用。

17.大枣适量去核,装入白矾,火上煨透,研成细粉,

吹耳。急、慢性中耳炎皆可使用。

18.鱼脑石15克,烧灰,冰片1.5克,共研细末,

香油调匀滴耳。急、慢性中耳炎皆可使用。

  【防护】①每次用药前应先清洗干净耳道,具体做法

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防护”节。②坚持按时、足量用

药。③积极防治急性中耳炎。④严禁游泳等易致水进入耳

内的活动。⑤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病 因:外耳道炎是耳部的常见病,多由挖耳损伤外耳

道皮肤,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或游泳、洗澡等耳内

进水,耳内皮肤渐湿软化等,致使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

发炎。

症 状:症状表现可分为两类:一是急性弥漫性外耳道

炎,一是外耳道疖肿。两者皆剧烈的疼痛,张口、咀嚼、

牵拉耳郭、压耳屏时,疼痛加重,疖肿溃破后,可自愈,

但易复发,容易导致耳周蜂窝织炎或脓肿等并发症。

治 疗

一、内 治

西药

  复方新诺明,成人首次量4片,以后每次2片,每天

2次。小儿每千克体重25毫克,首次量翻倍(用50毫

克),每天2次。

二、外 治

(一)西药

1.鱼石脂软膏,外涂,每天2次。

2.金霉素软膏或红霉素、四环素软膏外涂治疗。

3.清洗外耳道后(用3%双氧水清洗),滴入0.2

5%氯霉素液(眼药水亦可),每日3~4次。

(二)中药

1.复方延胡索酊,外搽局部。适用于剧痛者,有止痛作

用。

2.可参考选用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药治疗方法。



  【防护】①平时注意耳部卫生,不乱挖耳屎。耳内进

水后,应用干棉签将水及时吸出。②患病后,最好卧床休

息,保持环境安静,饮食以流质为宜

 



病 因: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口腔黏膜

溃疡病变。目前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全身功能紊

乱、免疫缺陷有关。常见的复发诱因有:消化不良、睡眠

不足、精神紧张、肠道寄生虫病、神经刺激、过度疲劳

等。

症 状:在舌、唇、颊、腭等处,出现溃疡,一般溃疡

数有1~4个。初起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水疱,很快溃

破,形成溃疡,大者可大于黄豆,小者如米粒,面上有一

层白色薄膜,灼热刺痛,吃东西时加剧,一般无全身症

状。严重者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食欲不振,烦躁

失眠,口渴便秘,口臭等症。

治 疗

一、内 治

1.生地黄15克,麦门冬5~12克,木通3~9克,

车前子3~10克,鲜竹叶5~6克,甘草梢3~6克。

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可日夜服2剂。小儿用量取小

者。

2.怀山药20克,冰糖30克。上药适量加水,武火煮

沸后,再用文火煎半小时,煎好倒出药液后,照上法重煎

一次,两次药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

2~3天。

3.鸡蛋1个,绿豆30克,鸡蛋打入碗中调匀,绿豆放

入沙锅内,冷水浸泡约10~20分钟,再煮沸,约3~

5分钟,取煮沸绿豆水冲入鸡蛋内,成为蛋花状饮用。每

日早、晚各1次。须注意,绿豆不能久煮,煮熟则无效。

二、外 治

(一)西药

1.庆大霉素,用消毒棉签蘸取2毫升4万单位的庆大霉

素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1次,每日

4次,一般2~3日即愈。

2.维生素E,蘸取维生素E胶丸内的“油”,涂敷在溃疡

面上,每日4次,3~4天即可愈合。尔后,每晚睡前服



100毫克,持续1个月,以防复发。

3.维生素B2、维生素C疗法,将维生素B2、维生素C

各1片研成粉末,置少许于无菌棉球上,放在溃疡面上5

~10分钟,使药物直接吸收,一般3~4次可痊愈。

4.3%双氧水 每天用3%双氧水擦洗溃疡面,然后用

一小棉球蘸双氧水,置于溃疡面上5分钟,每天数次。对

口腔黏膜损伤,感染所致的溃疡颇效。

5.甲硝唑(灭滴灵)或黄连素片研细末,每天涂擦患处

数次。

6.华素片,含咽,每日数次。

(二)中药

1.枯矾10克,冰片1克,上两味混合研细粉,装入瓶

内密封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少许,涂于口腔溃疡处。

2.白矾6克,白糖4克,将上两味药放入瓷器内,置文

火上加热,待其熔化成膏后稍冷即可。用时以棉签蘸少许

涂于溃疡面上,每日1次,气候寒冷时易凝固,须加温溶

化再用。用此药后,溃疡处疼痛增剧,口流涎水,3~5

分钟即可消失,一般不超过3次即可治愈。

3.冰硼散,或锡类散,或西瓜霜,每日数次外涂患处。

4.儿茶3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每日涂患处数

次。

5.吴茱萸30克,研末,用醋调糊,敷足心。每日换药

1次。

6.细辛9克,研末,加醋调糊,敷脐,尤适用于小儿。

7.小儿可用:吴茱萸8克,胆南星2克,大黄2克,上

3味药研细末,与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每次取适量,待患

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

之。根据病情,次晚可再用1次。

8.大黄、朴硝各等份,加面粉、醋适量调糊,外敷肚

脐,每日换药1次,一般3天左右可痊愈。

9.生石膏3克,冰片0.3克,青黛、龙胆草、大黄各

0.6克,血竭0.1克,上药共研细末。先用金银花



2.4克,甘草1.5克,加开水约100毫升浸泡,待

冷,取消毒棉签饱蘸此水清洗舌面后,再涂药末,每日3

~4次。

10.绿豆7粒,白矾3克,硼砂2克,青黛、冰片各

0.5克。前3味药装入一个蚕茧内,用镊子夹住,置香

油灯上燃烧,以蚕茧焦黑,白矾开花为度,掺入青黛,冰

片,共研细末,贮瓶内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吹撒患处,

每日3~4次。

11.白矾30克,活蜘蛛4个,冰片1克,放白矾入沙

锅内熔化,然后放入蜘蛛,待白矾成枯矾时离火,剔去蜘

蛛,放乳钵内,加入冰片共研成细末,贮瓶内备用。用时

取少许药粉涂患处。每日2~3次。

12.莲子心适量,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13.西瓜皮炒焦研细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防护】①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消除诱因。②平素多

食生大蒜,以清洁口腔,消毒杀菌。③少吃或不吃辛辣刺

激之品

 



病 因: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

口腔卫生,牙龈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

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的长期刺激,以及不正确的刷牙

习惯,或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症 状:牙龈鲜红或紫红,肿胀,松软,有时龈缘有糜

烂或肉芽组织增生外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易出血,但

一般无自发性出血,病人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时可有发

痒或发胀感,口臭明显。

治 疗:

1.清除牙垢(认真正确地刷牙)及牙石(去医院清除)

等刺激物,清除刺激物后,用3%双氧水清洗牙龈和牙

周,擦干,再用2%碘甘油或五叶酊,或1%~2%碘酒

涂牙龈,每日2~3次。

2.0.05%洗必泰液或0.5%硫酸锌液或浓绿茶水

含漱,每日数次。

3.生石膏30克(先煎30分钟),黄连5克,生地黄

10克,牡丹皮9克,升麻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

服3~5剂。适用于牙龈红肿,或脓肿,口气臭秽者。

4.竹叶9克,生地黄16克,木通10克,生甘草6

克,生石膏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证

同上。

5.牙龈红肿溃烂、有溃疡者,可依照复发性口腔溃疡治

法治疗。

6.大青叶、鲜马兰根、鲜竹叶、金银花、金莲花、女贞

叶、苎麻根、夏枯草、马齿苋、杨梅树皮、山豆根适量,

或单独用,或二三味合用,稍煎或滚开水冲泡代茶。

7.茄子蒂烧灰,取15克,硼砂10克,冰片30克,

共研细末,涂患处。每天数次。

8.刀豆壳烧灰研细末,或可加入少许冰片,涂患处。每

天数次。

9.石菖蒲根适量,水磨汁,含漱。每天数次。

10.冰片5克,95%酒精100毫升,将冰片放入酒



精,待冰片溶解后即可使用。牙齿完好者,用棉签蘸上药

水,放在疼痛处,然后上下牙咬紧,片刻,疼痛就可消

失。龋齿有洞者,先将洞内食物残渣清除,然后将蘸上药

水的棉球塞入洞内即可。适用于各种牙龈肿痛。

  【防护】①注意口腔卫生,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

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②平素多吃水果、蔬菜。③炎

症期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 因: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如牙垢、

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的刺激,牙龈

受到损害,加上细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坏,或维生素C

的吸收,利用障碍,或维生素D缺乏,及各种因素导致的

机体抵抗力下降,皆可引发牙周炎。

症 状: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

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反复

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

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

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

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

疼痛可减轻,可反复发作,非常痛苦。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甲硝唑,每天3次,每次1~2片(0.2~0.4

克)。孕妇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华素片,含咽,每天数片,或按说明服用。

(二)中药

1.熟地、生地黄、玄参、党参各30克,麦门冬、炒栀

子各15克,菊花、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

用于阴虚火旺型。

2.生鸡蛋1个,白酒(60°)50毫升,先把鸡蛋打

破,倒入碗内,再加入白酒搅拌,稍停片刻,待鸡蛋呈白

黄色,一次食完,次日牙痛即消失。风火牙痛用此方最

验。

3.生地黄、地骨皮各15克,煎好后,放入茶叶少许,

稍沸即可,用于虚火牙痛时服用。

4.升麻、细辛、藁本、防风各9克,黄芩10克,甘草

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火牙痛。

5.生石膏30克,细辛9克。加水500毫升,先入石

膏,煎约20分钟,再入细辛,煎3分钟。冷服,每日1



剂。适用于风火牙痛。

6.熟地25克,荔枝3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

次服。

7.地稔根(又名地茄子,地葡萄。洗净,去粗皮)30

克,鸡蛋3~5个。上两味加水500毫升,同煮至20

分钟时,将整个蛋壳轻轻捣烂,再煮10分钟,去药渣。

食蛋喝汤,每日2次,连服2~3天。

8.豆腐300~500克,咸橄榄4个。加水适量煮汤

服用。适用于牙龈肿痛。

9.咸鸭蛋1个,豆豉30克,粳米30克,共煮熟食

用,用于各种牙痛。

10.乌梅9克,生姜1片,白糖15克,先将乌梅、生

姜煎半小时后,去渣加入白糖服之。适用于牙龈出血。

11.枣树叶,开水冲泡当茶喝。适用于牙龈出血。

12.栀子、侧柏各15克,蜂蜜30克。先用前2味加

水适量煎水,取药液兑入蜂蜜,代茶服用。用于风火牙

痛,齿衄。

13.鸡蛋2个,蜂蜜100克,鸡蛋去壳打匀,加入蜂

蜜,开水同冲,早晨空腹冷服。适用于风火牙痛,牙龈红

肿。

14.白茅根、乌兰(王草),旱莲草各等量,捣烂绞

汁,每次30~40毫升,冷饮。

15.芭蕉根30~50克,水煎分2~3次服用。

16.独头蒜2~3头,去皮,置火上煨熟,趁热熨痛

处,蒜凉再换,连熨数次,至痛减轻或痛止。

17.黑芝麻茎、叶适量,加水煎汤含漱。

二、外 治

(一)西药

1.3%双氧水清洗患处,每日数次。

2.复方硼酸液或0.02%呋喃西林液漱口,每日数

次。

(一)中药



1.海桐皮3克,放入杯中,倒半杯开水,泡5分钟,待

水色变黄后含漱。止痛效果好。

2.冰片5克,95%酒精100毫升,将冰片放入酒

精,待冰片溶解后即可使用。牙齿完好者,用棉签蘸上药

水,放在疼痛处,然后上下牙咬紧,片刻,疼痛就可消

失。龋齿有洞者,先将洞内食物残渣清除,然后将蘸上药

水的棉球塞入洞内即可。适用于各种牙痛。

3.川椒(炒出汗)30克,炙蜂房30克,共研细末,

每用6克,水煎数沸,趁热漱口。

4.露蜂房1块,纯酒精适量。将露蜂房放入适量纯酒精

中,点火燃烧,待露蜂房烧成黑灰后,用此灰涂于患处。

5.生石膏3克,樟脑1克,共研细末,用药棉包药粉,

塞于痛处,随痛随换。

6.白僵蚕(炒)、蚕蜕纸(烧)各等份,上药共研细

末,擦患处,良久,盐汤漱口。

7.毛茛1000克(全草)洗净,捣烂,用纱布包好绞

汁500毫升,加95%酒精15毫升,置阴凉处静放3

天后过滤,滤液瓶装备用。用棉签蘸药水擦痛牙,亦可用

毛茛鲜叶捣烂,胶布固定于印堂穴(切忌药水流入眼

中),痛止取去,以免起泡。一般2~3分钟即可止痛。

8.乌金藤90克,醋500毫升,上药加水半碗,煎汤

熏之,每日2次,连熏3天。止痛效果好。

9.韭菜子30克,麻油拌好后,点燃,用烟熏患处侧的

耳中。一般一次即可见效。

10.花椒6克(研细),生地黄20克,食醋10毫

升,同捣如泥,做成蚕豆大小药丸。将药丸放在患牙上咬

合牙床,张口使涎水流出。如不流涎则更换1粒。止痛效

果好。

11.花椒10克,韭菜子10克,将上药放沙锅内,加

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用纱布过滤放冷。漱口

用,每日含漱5次,勿内服。止痛作用好。

12.独头蒜2~3头,去皮,置火上煨熟,趁热熨痛



处,蒜凉再换,连熨数次,至痛减轻或痛止。

13.黑芝麻茎、叶适量,加水煎汤含漱。

三、其 他

(一)针灸及点穴

1.风火牙痛:下关、颊车、合谷、内庭。

2.隐隐作痛:下关、颊车、合谷、内庭、太溪、行间。

3.上牙痛取同侧内庭穴,下牙痛取对侧的合谷穴。用毫

针刺法或用点按穴位均可。同时可用灯火灸颊车穴(患

侧)。

(二)按摩

1.用食指在牙齿内外面的牙龈上稍用力按摩,并徐徐由

牙根方向向后牙来回按揉,如此反复2~3分钟,早晚各

1次。

2.掐按患侧下关、颊车、翳风各1分钟,有止痛作用。

3.拿揉双合谷2分钟,可止痛。

4.按揉颊车、下关穴各200次,按揉曲池穴100

次,以局部酸胀感为度。

(三)耳穴压豆

  取穴牙、屏尖、神门、肾上腺等,如牙龈溢脓者加

胃、大肠;齿痛引耳者加外耳。同时可用75%酒精或烧

酒棉球塞入患侧外耳道,有止痛作用。

  【防护】①注意口腔卫生,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坚持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②积极治疗

牙龈、口腔疾病,坚持按时、足量用药。③防治维生素缺

乏症

 

急性结膜炎

病 因:急性结膜炎,俗称“火眼”、“红眼病”。主要由

不注意眼睛卫生,致使感染细菌或病毒而引起。

症 状:眼皮、眼球红肿、刺痒、热痛,或磨痛、怕光、流

泪、眼泪多,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若护理治疗不当,可并发

角膜炎。

治 疗

一、内 治

1.桑叶、菊花(合用或单用皆可)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频

服并可用此药汤冲洗眼睛,每天数次。

2.炒草决明、鸡冠花适量,煎汤或代茶频服,或每天服2

次,每日1剂。

3.野菊花、密蒙花、白杭菊、金银花各10克,煎汤,或代

茶频频饮服,或每日1剂,每天2次饮服。可加冰糖适量调

味。

4.野菊花30克,酒大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频频

服。每日1剂。忌雄鸡、鲤鱼、牛肉等发物。

5.决明子15克,夏枯草9克,将决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

香气,放凉、研碎,夏枯草切碎,每日1剂,冲开水当茶饮。

6.桑叶9克、菊花、草决明各15克,蝉蜕、甘草各5克,

车前子12克(或车前草20克),每日1剂,水煎服。

7.大黄、竹叶、连翘、黄芩、芒硝各9克,山栀子、薄荷各

6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有口干苦,

便秘的患者。

8.木贼2克(研末),羊肝10克(切薄片),将2味和

匀,隔水蒸熟食用,早晚各1次。需持续用药1周左右。

9.苦瓜250克,洗净、去籽、切丝,猪油爆炒,调葱、

姜、食盐少许,佐餐食用。

10.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

决明子煎汁,放入粳米煮粥,加入冰糖适量,顿服。如加白菊

花,效果更好。每日1~2剂。

11.白杭菊12克,黄豆30克,桑叶12克,夏枯草15

克,白糖15克。前4味加水同煎至豆熟,加白糖调味服用,



每日1剂。

12.白木耳30克,冰糖60克,共放锅中,加水煎汤,吃

木耳喝汤,每日1次。

13.鸡蛋2个,枸杞叶100克。加水煮枸杞叶,快熟时打

入鸡蛋,加适量调料调味。每日服1~2次。

二、外 治(一)西药

1.用生理盐水(或在煮沸的开水内放少许食盐,冷却后亦可

使用)冲洗眼睛,每天3~4次,把眼分泌物洗净,日间滴2

5%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四环素眼药膏,每天4~5次。

睡前涂抗生素软膏(如0.5%金霉素眼药膏)。

2.病毒性引起的,目前尚无特效药,可用0.5%新霉素眼

药水或0.1%疱疹净眼药水点眼。

(二)中药

1.桑叶、野菊花(合用或单用)适量,开水浸泡或煎汁,澄

清,冷后冲洗眼睛,每日数次。

2.产妇初乳点眼,每日数次。

3.菊花、金银花适量,用人乳或开水浸泡,点眼,药渣纱布

包好,冷敷患眼。每日数次。

4.干姜6克,黄连2~3克,研末,调糊敷涌泉穴,每日1

次。

5.薄荷、鹅不食草各15克,青黛、川芎各30克。除青黛

外,余药烘干为细末,加入青黛调匀,再研,备用。用时取药

适量,薄棉或纱布裹之,塞入侧鼻中,每日数次。

6.活水蛭2~5条,生蜂蜜50毫升,水蛭洗净,置生蜂蜜

中浸6小时,取浸液过滤,装瓶备用,每次1滴点眼。注意:

不能多次、大剂量点眼,否则易致结膜下出血水肿。

7.鲜半边莲10克,洗净,用手搓成条状,塞鼻腔内,右眼

红肿塞左鼻,左眼红肿塞右鼻,2~3小时换药1次,连用2

天。

8.老黄瓜1条,芒硝适量,老黄瓜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

令满,悬挂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粉末,少许点眼,每日数

次,但需注意药物的清洁。



9.鲜榴叶30~50克,水煎过滤,澄清后洗眼、点眼。

三、其 他

耳穴疗法

  取穴眼、目、肝、神门、皮质下,耳尖(点刺或放血)。

  【防护】①注意眼的卫生,勿与患者接触。②患者不可热

敷或包扎眼睛,可戴深色眼镜遮光。③注意休息,不可游泳和

去公共浴池洗澡。④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

 

麦粒肿

病 因: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由于不注意眼部卫生,导

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眼睑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症 状:①外麦粒肿:病变位于睫毛的皮脂腺,部位偏外,

外观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热痛,溃破出脓后可自愈。②内

麦粒肿:病变位于睑板腺,外观症状不明显,但疼痛剧烈,翻

开眼皮,可见睑结膜(内眼皮)上有黄白色脓点,溃破出脓后

可自愈。此时如仍不注意卫生,随便挤脓,易造成眼睑脓肿,

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炎等,可危及生命。

治 疗

一、内 治

  治疗结膜炎的各种中药方也可使用。

1.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未成脓时可先用药液热熏,待药冷后服用。

2.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亦可热熏,如上法。

3.金银花、野菊花或杭菊花,开水泡代茶频服,亦可热熏,

如上法。

二、外 治

1.未成熟时应行热敷,每日2~3次,每次20~30分

钟,酌情选用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药膏等点眼。

2.脓肿已成熟,而未溃破者,可去医院切开排脓,以减轻症

状,缩短病程。

三、其 他

(一)耳穴疗法

1.耳尖点刺放血5~7滴,每日1次。

2.取穴:耳尖、眼、目、肝、肾上腺。用压豆法或按摩法均

可。

(二)拔火罐

  取穴大椎,用三棱针,刺出血后拔罐。隔日1次。

  【防护】①平素注意眼部卫生。②切勿自行挤压排脓,以

防并发症发生。③如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时,提示有并

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献花(0)
+1
(本文系学中医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