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易重公晚年落籍上高考
2024-05-16 | 阅:  转:  |  分享 
  
易重公晚年落籍上高考
湖北宜昌 易 发德
2024 年元月20 日修订
内容 提 要:
本 文对 易重公 晚年落 籍上 高田心 乡的原 因, 进 行了分 析和考 证。
现上高县 田心镇 曾 是重公外 婆家住 地, 青年时代 重公曾 在 这里读书 中
举。 同时易 家与田 心镇历史 名人钟 传 及其 家 族 有着亲 缘 关系, 所以 重
公在垂暮 之 年, 便 将少妻幼 子安置 于 此。
关键词 :易 重 上高 田心镇 唐状元 易氏
前言
易重公, 唐朝人 。 是易氏家 族的第 一 位状元, 因此被 记 载 于各地
易氏族谱 之中。 又 鉴于他的 奇特经 历 , 许多史 籍都有 记 载, 当今 更是
重公祖居 地宜春 地 区一张靓 丽的 人 文 名片。
1. 易重公872 年宦游上高
易重公于 唐武宗 会 昌五年 (845 年) 中 状元 入仕 , 时 值唐 武宗在
位,李德 裕为相 。
李德裕是 朝廷 “牛 李” 宦官党 争的 “ 李派” 领袖 。 但 史 籍对于武
宗 李炎和 宰相李 德裕 君臣的 政绩是 肯定 的, 他们 执政期 间创 造了唐 末
“ 会昌中 兴 ” 。 同 时代 的李商 隐称 李 德裕 为“成 万古之 良相 ,为一 代
之高士 ” 。近 代梁启 超称他是 中国古 代 六大政治 家之一 。
但是第二 年 (846 年 ) 武宗驾崩, 唐 宣 宗继位 , 唐宣 宗特 别记恨
“ 李派 ” , 凡武宗 朝重 用的人 一律不 予擢 用 ,登 基次日 就革 除了李 德
裕 的宰相[1] 。 而易重 又为李 德裕 门生, 尽管重 公不 介入党 争, 也 不
仰仗 李德 裕的影 响 入仕, 但 还是被 唐宣 宗及 “牛 派” 宦 官视 为 “李派 ”
人物而遭受 冷落 。 所以重公 虽然中 了 状元, 然 而 一直只 能 作为 大 理寺
评 事的八 品官。 但易 重公 秉 性耿直 ,为 官清廉 公正, 不惧 权奸贵 族 ,
因此也得 罪了当 朝 一些宦官 , 长期受 到他们的 排挤和 打 压 。 为避开 长
安这是非 之地, 晚 年以大理 寺身份巡视 各地, 视察民 间 疾苦。
史籍和族 谱[2] 都记载 “ 咸通 十年 ( 公 元 872 年) , 易重又 开始了
一年一次 的巡视, 途中身染 疴疾, 七 月十二日 , 卒于筠 州上高, 享 年
66 岁。 ” 这一年, 重公 带着妻 子李氏 和 幼 子璠公, 从唐朝京城 长安, 颠
沛 流 离 数 千 里, 回 到 故 乡 宜 春, 走 到 上 高, 不 幸 病 逝, 将 少 妻 幼 儿 安置
在 上高钦 仁团 (今 田心镇 , 见图1)。 重公 故居 在宜春 温 塘镇, 不 在上
1

图 1 宜春温汤 镇、 上高田心 镇位置 图
高, 他为什么 要到上 高,并将 妻小安 置 在这里, 肯定是 有 原因的。
2. 重公 遂家于敖阳之江南 乡钦仁团 的原因分析
上高 磻 溪易氏 谱记[3] : 重 公“宦 游上高 ,因 黄曹之 乱,未 回 原
籍, 遂家 于敖阳 之江 南乡钦 仁团( 现宜 春市上 高县田 心镇 ) ,崇祀 上
高名宦 。 ”
谱记很明 确, 重公 不能回到 原籍宜 春 温汤九联 坊, 安家 于上高的
原因 是因 为“黄 曹 之乱” 。重公 巡察到 上高, 是在 872 年, 但是笔者 考
查了872 年前后 江 西的时局 , 与 这 个说 法 相悖 。 黄巢起 义 在878 —884
年 间。 起 义军 最早进 入江西 ,是 在 乾符 五年(878 年 ) ,王 仙芝 部 将
王 重隐攻 陷洪州 (治 今江西 南昌 ) , 当年 黄巢也 率军渡 江南 下,与 王
重 隐部 相呼应 ,接连 攻下 了虔、 吉、饶 、信 等州[4] 。而重 公是 872
年去世于 上高, 将妻 儿安置上 高 的, 比 起义军进 军江西 洪 州早 6 年,
因此 重公 安家于 上 高, 应该 与黄巢 起 义关系不 大, 另有原 因 。
3. 易重 公 青幼 年时代 在上 高 田心外婆家 读书 中举
易重公的 外婆家 在上高田 心, 在宜春 所有史籍 中均 无 记 载。 在本 文
初 稿发出 之后 ,宜春 宗亲易 育才 先生给 笔者发 来一 篇文章[5] 《 上高
进士之首: 易 重状 元 》 , 是上 高 “上高 飞” (笔名 ) 、 易 秋根 先生写的 。
在这篇文 章中, 披 露了这一 信息。 于 是笔者联 系到了 秋 根先生, 他向
笔者提供 了如下 史 籍 资料:
1 ) 上高县田 心镇“坪溪村 史馆”关于易重公 的记载
2

图 2 坪溪村史 馆图 易秋根摄
在史馆 (见图2 ) “ 坪溪村历 史先贤 ” 栏目中记 有: “易重(806 —
872) , 字鼎臣, 唐 朝宜春县 温汤九 联 坊人。 小 时候在 外 婆家就读 长大
(今上高 坪溪村) …… ” 。 另在 “ 坪溪 村七景 ” 栏 目中记 有: “ 在 坪溪
山田自然 村有一 处 石头遗址 , 是唐 武宗 年间状元 易重在 坪 溪外祖母 家
所居住的 书屋外 的 遗石, 后 人为纪 念 易重, 将 遗石保 留 至今, 也 表明
村 子自古 重视耕 读文 化,重 文习礼 。 ” 山 田村为 自然村 ,现 已合并 于
坪溪 行政 村(见图3)。

图 3 山田村、 坪溪 村位置图
3
在田心易 氏家族 老 族谱中 也 有类似 的 记载, 只不 过老谱 现 已无存 。
这是易重 公青 幼 年 时代在外 婆家读 书 的民间史 记。
2 )在地方志 中有 “易重在 上高 读书”的记载
文献[5] 提到 在地 方志 里有 相关记 载 : 《上 高县 志》[6] 载 :重 有
书院在钦 仁之山 田 。 清同治十 二年 《 瑞州府志》[7] 载: “举子岗 , 在
上高西70 里, 唐进 士易重居 此发科, 故名 ” 。 上高举 子岗 , 这个地名
至今还在, 在田心 镇山田自 然村 。 《上 高县志》 描 述举子 岗: “相 近为
天 则冈 ( 今地图 标为 “天子 岗 ” ) ,土高 一丈八 尺, 岗 南有 遗甓故 碑,
俗云古王 者墓 ” 。
综 述上 面 民间 、 官方 地方 志的记 载, 坪 溪村 (山田 )的 外 婆家 ,
曾是重公 在上高 的 故居地 , 这是 他 晚年 将少妻幼 子安置 在 这里 的 重 要
原因。
但宜春史 籍 有 记 载 , 易重公年 幼时聪 明过人, 宜 春县令 卢萼登门
考查后, 果然如 此 , 将他送 入府学 读 书 。 这则 记载 似 乎 与上述记 载 不
一致 。笔 者认为 重 公到 845 年中状元 时,已经 39 岁, 在 这期间, 重
公求学读 书、 当 私 塾先生、 作诗会 友 等, 经历 宜春温 塘 和上高田 心两
地 (甚至 更多 ) , 皆有 可能, 只是时 间有 前后之 分 。笔 者认 为 重公 后
来到上高 作了一 段 时间的乡 村私塾 先 生, 边教 书、 边 读 书, 乃至 中举
的可能性 较大 。 关 于 重公这 段时间 的 经历, 尚 需 进一 步 考证, 本 文 不
赘述 。
4. 上高 田心 易、钟、卢三 家关系考
重公晚年 落籍上 高 , 还与另一 因素有 关。 笔者在 考查当 时上高历
史 人物时, 发现 就 在田心镇 的钟氏 家 族, 与易 家有着 亲 缘关系, 或许
对 了解重 公晚年 落 籍上高 的 原因 , 得 到了 新的 启发。
1 ) 上高名人钟传
原来唐末 在上高 田 心乡枧头 村 ( 见图3 , 史记 为梘桥 村) 出了一
位 名人 — 钟传 , 文献[8] 《 新唐 书》 等有 记。 据 上高 钟氏族 谱记, 钟
传 曾与 猛虎搏 斗而威 名当 地 。878 年王 仙芝 部将王 重隐陷 洪州[9] 、
黄巢起义 军进军 江 西时, 钟传 领导了 当地武装 势力筑 寨 自守, 抗击 起
义军获胜。 后 带兵 防守抚州 有功, 因 此在中和 二年 (882 年) 被 唐僖
宗 封为江 西观察 史, 占据洪 州(南 昌 ) , 任镇南 节度使 ,封 南平王 ,
割据江西 近三十 年 ,多有政 绩。
4
2 ) 易家与钟家的关系
上 高田 心乡 钟 氏族谱 记载 :钟传 的父亲 名 钟纪,“ 钟 纪往来 于武
昌, 以经商 致富。 年四十无 子, 与其 妻易氏虔 祷于末 山 。 易氏夜梦 神
赐 玫玉与 之吞下 ,遂 生钟传 。 ”原来 钟传 的母亲 为易氏 , 钟 传为易 家
外甥。 这又 为 “重 公外婆家 在上高” 添了 佐证, 原来温 塘易家与 上高
钟家早就 是 亲缘关系 了。
钟 传的 出生年 代,不 同文 献有 多 种说法 , 《钟 氏族谱 》记载 ,钟
传出生 于 834 年,而《 宜春 地情文 化 特色数据 库网- 名人 选录- 钟传 》
记为850 年 。 那 么 , 由谱记 钟纪夫 人 易氏 四十 得子, 可 推钟传的 母亲
出生应在794 年或810 年, 与易 重公 ( 出 生于806 年) 可 能为 同辈人,
应 是重公 的姊妹 或堂 姊妹。 在唐代 ,分 布于袁 州府( 宜春 )的易 氏,
基 本都 是 易重公 所在 的家族 ,古代 婚姻 讲究“ 门当户 对 ” , 当时易 家
与钟家都 属 当地 名 门望族 。
3 ) 钟家与卢 家的关系
钟 传的 一位夫 人就是 卢肇 的次女 ,文献[10] 记: “ 钟传 又娶 卢 肇
与孙氏之 女 ” 。 由此 可知, 钟家与 状元卢 家也是姻 亲关系 。
4 )易 家与卢 家的关系
(1 )姻亲 关系: 宜春 易氏谱 记易重 公 的 四位夫 人中, 有卢 氏夫人 ,
又 有文[11] 说 ,易重 与卢肇 为 姨 亲, 表 兄弟, 说明 两家有 姻亲关 系。
而且 易重 后来将 女儿 嫁给了 卢文秀 (卢 肇之子 ) ,卢肇 与易 重成为 儿
女亲家[12] 。 卢肇 公在《上 高县志 》[6] 等地方 志中也 有 许多记载 。
(2 )同窗 挚友: 重公 与卢肇 为同窗 挚友 , 同为 李德裕 门生 , 先后 考
中 状元( 详见易 重、 卢肇传 ,此处 不赘 言 ) 。 重公 曾为 避免 同时赴 考
相互制衡 , 主动 让 卢肇于 843 年先赴 考, 而自 己在 845 年赴考, 但都
中了状元, 成为江 西第一、 第 二文科 状元。 这也 说明易 、 卢两家的 关
系至亲至 密。
5 ) 三家关系 综合分析
居于上述 几个方 面 的 因素, 可 以断定 易家与 卢 家、 钟家 三家的关
系, 非同一 般 , 同 属姻亲关 系, 世代 友好。 因此 , 当重 公872 年 到上
高时, 故 地重游, 虽然 钟传当时 还没 有 成为达官 名宦, 只是 一位 富商 ,
但鉴于两 家的姻亲 关系, 重 公肯定 会 考虑 去 钦 仁团 ( 今 田心镇) 探访
钟家 并商 讨安置 少 妻幼子之 事 的。
5
5. 重公 暮年必须考虑 少妻 幼 子的安置问题
尽 管 各 地 族 谱 对 重 公 的 夫 人 及 子 女 有 多 种 说 法 , 但 经 宜 春 易 氏
1994 年纂修 的 鼎 臣总 谱[13] 考 证, 重公 先后 娶有 袁 、刘、 卢、 李四
位 夫人, 生、 殁、葬 记录比 较 全 、符合 逻辑。 萍东 牌楼重 桂郡[2] 等
宜春 易氏 谱 记: 重公 原配袁氏 生子二 : 景 温、 景徐 ; 后 配李氏 , 子三:
琏、瑞、 璠。 重 公 去世时, 最小的 儿 子易璠公 (出生 于 857 年) ,时
年仅 15 岁。他 的生 母李氏, 可能是 重 公在京都 长安任 职 时所娶的 第
四位夫人 (也有 文 记为李德 裕之女 , 待考) 。
根据宜春 易氏鼎 臣 总谱[13] 所记, 重 公五个儿 子的葬 地 ( 基本 可
代 表他们 各自的 居住 地 ) ,并 非都在 祖籍 九联坊 村,除 易瑞 公因官 湖
南益阳外, 其余四 位分布于 宜春 木 坪 山、 化城岩 、 丹溪 等地。 毕竟 九
联坊 是一 个不过 一 百 人的小 村, 空间 有限, 不可 能将他 们都安置 在一
起。 所以, 在重公 晚年, 因四 处奔波 , 积劳成疾 , 自知 不久于人 世 之
时 , 需要考虑 最小 的儿子 及 其母亲 的 生计 , 就可 能有到 上高投亲 靠友
的 想法。 所以说 重 公晚年落 籍于上 高 田心乡, 既因 是 其 外婆 故居 、 也
是 曾读书 的 故地, 也 由于与 当地钟家的 友好关系 , 这些 都是他落 籍上
高田心乡 的 根本 原 因。
虽然以上 论述 中有一 部分文 字只是 笔 者的推理 , 但是 重公 曾在上
高外婆家 读书中 举 , 以及 易 、 钟两 家 的关系、 重公暮 年 于病中来 到上
高田心乡 (钦仁 团 ) 落籍,都 有历 史 文字记载 , 是 毋 容 置疑的。
在本文编 写过程 中 得到了 上 高易秋 根 、 易灿生 , 宜春 易 自岐、 易
育才 等先 生 提供 资 料、 信息, 以及热 忱 帮助和 支持 。 本文 定稿 后, 又
承蒙 松滋 易 绍斌先生 指教, 对 某些文字 作了修改 , 在此 一并表示 衷心
感谢。 限于 信息资 料、 本人水 平, 文 中有错漏、 不妥之 处, 敬请族 贤
指教。
参考文 献
[1] 《中国历 代帝王 志- 唐宣宗》
[2] 重桂郡易氏 萍 乡东部宣 风牌楼 支 谱
[3] 2014 年 上高磻 村易氏族 谱 “易 氏 源流考 ”
[4] 《资治通鉴 》 唐纪六十 九
[5] 上高飞 、易秋 根 《上高 进士之 首 :易重状 元》
[6] 康熙十 二年 《 上高县志 》
[7] 同治十 二年《 瑞州府志 》 卷一 地 理 山川 二十三
6
[8] 《新唐书》卷190 ,列传 第一百 一 十五《钟 传》
[9] 《资治通鉴 》 第二百五 十三卷 唐 纪六十九
[10] 牛庆国 、 曹书 杰 《唐卢 肇继配 夫 人孙氏墓 志考论 》 ) 古籍整理 研
究学刊 .2013-11 .32-37 》
[11] 戴林生 《 温汤 河传奇 》 发表于 《 经济日报 》
[12] 刘密 《 如登 最高 处 佳名 自上 台 —— 宜春名 人卢 肇的状 元命运 》
作者刘密: 宜 春历史 研究会会 长
[13] 1994 年《 宜春 易氏鼎臣 总族谱 》 易旋乾、 易柏栋 等 主编


湖北宜昌 三 峡集团 教授级高 工 易发德
2024 年元月9 日 初稿
元月20 日 修订
80 老翁 于宜昌 夷陵 花语墅
7
献花(0)
+1
(本文系易歌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