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贵州省台江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及答案
2024-05-19 | 阅:  转:  |  分享 
  
台江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试卷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台湾B.夷洲C.琉球D.大都2.“ China”原意是瓷器,中国又被称为瓷器
之国,北宋时期兴起的著名“瓷都”是(? ?)A.景德镇B.开封C.长安D.北京3.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
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早市、夜市和草市的出现C.热闹的瓦子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
业中心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D.发展经济实力5.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的根本原因是(?)A.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
敢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6.下图是河南某纪念馆山门处一副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所描
述的古代帝王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元世祖7.下列是某历史论坛有关“靖康之变”的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A.
小王:1125年,金灭辽 B.小李:1127年,金灭北宋C.小张:1234年,元灭金 D.小赵:1276年,元灭南宋8.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标”“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在这一状况下加强统治的有效性,元政府实行了(?)A
.郡县制B.节度使制C.宣政院制D.行省制9.《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材料说明了(?)A.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B.元代海上交通发达C.元代海外贸易兴盛D.元代民族交融深化10.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规
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实现官僚与平民的平等B.增
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11.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
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
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革新1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反映了当时(?)A.市民生活丰富B.商业
贸易繁荣C.手工业的兴旺D.农业发展迅速13.《宋史》载:“元昊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之
谣以怨之。”材料所述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宋夏之间的战争B.宋辽之间的战争C.澶州之战的后果D.澶渊之盟的影响14.
“公元961年,赵匡胤将大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职务免去,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免去韩令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职务,改任成德节度使。”
赵匡胤上述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控制对军队的调动C.割断与士兵的联系D.提高军队战斗力15.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
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16.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
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政府
政策推动的结果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17.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
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B.宋朝,
广州、泉州、明州所造的海船配有指南针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密切相关D.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
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18.下表反映了我国某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据此推测该朝是(?)地区相关史实地区相
关史实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9.“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向外运送瓷器时
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据此判断当时( )A.造船技
术落后 B.农业繁荣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20.元朝时。省界辽阔且犬牙交错,无山川险阻可依。如陕西行省将天然屏障秦岭囊括
其中。如此布局的用意是(?)A.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迫切需要B.防范地方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C.更好地利用山川资源促进发展D.丰富各行
省、各辖区地貌结构二、填空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繁华的都市生活(1)北宋的开封、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 的场所,叫做“
”。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 ”。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3)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最为重视。(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形成于 。22.宋词和元曲(1)宋
词:北宋文学家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 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
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女词人 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元曲:元朝戏
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 、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戏
剧家是 ,代表作是《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后被誉为“ ”。三、综合问答题(本题共14分。)23.历代
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
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
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分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4分)(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
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4分)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
4小题14分,第25小题16分,共30分。)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
神童诗》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
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
,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摘编自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一政策对军队
的战斗力有何影响?(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宋太祖是如何“把相权拿归自己”的。(2分)(3)材料二、材料三体现了宋代
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4)结合材料四,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25.(16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从他的弟子集成《论语》一书,他的言行,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常识。自从汉武表彰儒术,他的思想,成为我国二千余
年来学术思想之中心。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人,便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陈致平《中国通史》材料二?李冰
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200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
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材料三?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
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
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分)(2)
材料二中“工程”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工程的作用。 (4分)(3)材料三中“蔡侯”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能与“造
纸术”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4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贡献?(4分)参考答案:1.
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台湾在元朝时期被称作琉球,故选C项;台湾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称呼,排除A项;夷洲是三国时期对台湾的称呼,
排除B项;大都是今天的北京,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瓷器生产上,北宋时期兴起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A项正确;开封是北宋都城,排除B项;长安曾是隋唐都城,北宋已经衰落,排除C项;北宋实行多都制,当时的北京是都城之一,排除D项。故选
A项。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A是能体现“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
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的史实,不符合题意;北宋商业繁荣,出现早市、夜市和草市。故B是能体现“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
物质文化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的史实,不符合题意;北宋东京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故C是能体现“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
质文化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的史实,不符合题意;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故D不能体现“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
化蓬勃发展。”这一观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认识能体现“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这一观点的史实是发生在北宋的史实。4.A【详解】为了巩固和加强北宋的封建统治,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故选A;BCD不是根本目
的,排除。【点睛】5.D【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从南宋的角度来看,岳飞抗金是抵御外族的入侵,因此他
的英雄事迹是正义的,符合人民愿望,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A项属于人们纪念岳飞的原因之一,但
不是根本原因;BC项仅指出了基本的史实,并不是原因。故选D。6.C【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
建立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拿出黄龙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至此取代后
周,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靖康是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年号
,故靖康之变应与北宋有关。在金与北宋联合攻辽的过程中,金看到北宋的腐败无能,于是开始发动对北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
封,北宋灭亡。故选B。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
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行省 ,D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的,排除A项;节度使制作为发源于南北
朝时期的军事制度,至元朝被彻底废弃为止,大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七百年,作为早期的常规地区军队职务, 节度使 在唐朝时因军事需要而
变成了显赫一方的地方军政长官,到了宋朝时期则变成增添官员头衔名号的虚职,排除B项;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9
.A【详解】根据题干“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代设置了大量驿站以方便往来,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海上交通发达
、海外贸易兴盛、民族交融深化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10.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
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这一法令是针对北宋“积贫”的局面而采取的,以此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
确;封建社会实行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政,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1.D【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图书只有
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反映了以前图书手抄本、复本很少,是因为印刷不方便;唐宋以后
图书的数量增多,是因为印刷技术改进。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技术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有大量
图书印刷出来。D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图书手抄本、图书复本少到图书多,没有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商品经济,AB排除;造纸术是制造纸张的技
术,与书本出现无关,C排除;故选D。12.B【详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
的需要量,所以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宋朝商贸繁荣,B项正确;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原因是城
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与纸币的出现无关,排除A项;宋代手工业的兴旺的原因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人民对手工产品需求量高与纸币的
出现无关,排除C项;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宋朝的皇帝实行“戒奢从简”的政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
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与纸币的出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A【详解】根据材料“元昊虽数胜”,可知“元昊”指的是西
夏国君李元昊,材料所指的战争主要是指宋夏之间的战争,A项正确;辽的统治者姓“完颜”,排除B项;澶州之战是宋辽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的盟约,排除D项。14.A【详解】根据材料“公元961年,赵匡胤将大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职务免去,改任山南东道
节度使;免去韩令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职务,改任成德节度使。”可知,赵匡胤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不是根本目的,是直接目的,进而达到中央集权加强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赵匡胤此举并非为了割断与士兵的联系,与题意不
符,排除C项;赵匡胤的举措无法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并立
,北宋末年金政权崛起并灭掉辽国,因此金取代辽,一度与北宋并立,故③正确;金灭辽后又灭掉北宋,此后南宋建立,与西夏、金形成并立关系,
故①正确;辽在北宋末年已经被金所灭,不可能与南宋并立,②排除。故选D。16.A【详解】依据题干“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
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可见题干反映了唐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A正确;造船业发达和丝织业兴盛在题干中没有得到
体现,BD排除;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体现了商业的发展,应该是抑商政策松动的表现,C排除。故选A。17.C【详解】根据“历史事实指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大量中原汉人
南迁到江南地区密切相关”是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ABD项内容都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
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8.D【详解】据题干表格“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和所学知识可知,元
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
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D项正确;隋朝时并没有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也没有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排除A
项;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还通过唐蕃和亲等方式促进了吐蕃(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B
项;宋朝时并没有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也没有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题干“南宋初期…
…远洋贸易商船”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材料反映宋代海外贸易发达,C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ABD的内容,排除。故选C。20.B【详解】据“元朝时。省界辽阔且犬牙交错,无山川险阻可依。如陕西行省将天然屏障秦岭
囊括其中。”可知,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削弱相权,A排除;元朝如此布局的主要用意是加强中央集权,C排除;丰富各行省、各辖区地貌
结构不是题干反映布局的最主要用意,D排除。故选择B。21. 临安 大都 娱乐兼营商业 瓦子
勾栏 元旦 杂剧 宋代【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
元朝时的大都。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传统节日方面,宋代称春节为
元旦。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形成于宋代的杂剧。22. 苏轼 豪迈 李清照 辛弃疾 散
曲 关汉卿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详解】根据所学宋词和元曲的知识可知,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
词的格调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词风委婉、细腻、
清秀的女词人是两宋之交的李清照;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的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
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23.(1)三省六部制。(2)
宋太祖。分化事权。转运使。(3)行省制度。枢密院。澎湖巡检司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等。【详解】(1)
制度:根据图示可知,该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是三省六部制。(2
)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宋初统治者”是宋太祖。“削弱相权”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在宰相之下设置多个副宰相,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控制军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使禁军将领无发兵之权,还定期换房,形成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局面。“掌控财权”:根据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
宋朝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分知州权,又设转运使,将财证权收归中央。(3)地方制度: 根据材料“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
、府、州、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行省制度。“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台湾地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西藏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根据因俗而
治的原则,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或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4)共同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
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通知。宋太祖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集权和皇权大大加强,防范了武将专权,巩固统治。因此这些治
国理政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等。24.(1)观念:崇尚读书;影响: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2)说明: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
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3)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4)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详解】(1)观念:根据材料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崇尚读书的价值观念。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导致军队的
战斗力减弱。(2)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
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政策:根据材料“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
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
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4)目的:根据材料“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和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
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5.(1)孔子;核心思想:“仁”。(2)都江堰;作用:能自动调节水量,自动分沙排沙;(“解决了水利工程的
排泥沙问题”)(3)蔡伦;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一点即可)(4)共同贡献: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详解】(1)人物:根据材
料一“自从他的弟子集成《论语》一书,他的言行,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常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孔子。核心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工程”:根据材料二“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可知,材料二中“工程”指的是都江堰。作用
:根据材料二“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可知,该工程的作用为能自动调节水量,自动分沙排沙;(“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3)人物:根据材料三“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和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列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所以,能与“造纸术”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一点即可)(4)共同贡献: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贡献为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答案第1页,共2页七年级下册 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 1 页,共 3 页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