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05 基础知识运用之诗词赏析专项(解释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2024-05-20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题05 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诗词赏析专项】 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下面这首诗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
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B.第一二句话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寻找高高的塔,听说可以听鸡鸣看日出。C.作者善借景抒怀,表现自己不
畏艰难、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的远大政治理想。D.“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者其他消极事物。【答案】B【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诗的
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
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故选B。2.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B.“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
大,抒发诗人身处幽州台的独特感受。C.“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天上飘荡的云彩,又指阻挠诗人变法的奸邪小人。D.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
,一首是七言绝句,都是登高抒怀的佳作。【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A。3.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下列对诗歌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
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
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乐观积极、豪情满怀。【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
”表述错误。“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览盛景的心情。不是写登上泰山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
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泰山进行对比,表现
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故选D。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
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这是一
首记游抒情诗,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游”,结构严谨,表现诗人游兴十足,游意不尽。B.首联中“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颔
联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及乐不思蜀、无意官场的心情。D.陆游,字务
观,号放翁,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以诗歌内容的理解。C.“乐不思蜀,无
意官场”在诗中无体现。尾联表达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及对农村风光的热爱;故选
C。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春。下列对本诗内容
和情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阴浓”二字,不仅写出树的繁茂,还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这时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
觉。B.次句是诗人从视觉角度描写,“入”字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还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C.诗的后两句,“水
晶帘动”写出了微风拂起时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荡的样子。满架蔷薇,又使院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D.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夏日风光,
诗中的绿树、楼台、蔷薇等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漫长的夏日午后百无聊赖的心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勾画了一幅色彩鲜丽、美妙逼真的图画。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本项“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漫长的夏日午后百无聊赖的心情”。故选D。6.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游山
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
叩门。A.首联中“莫笑”表达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
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闲乘月”“无时夜”写出
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古诗。D.尾联的大意是: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
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对山村迷人景色、淳朴民风的赞美与向往,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
;故选D。7.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
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这是一首游记抒情诗,当时诗人正罢官闲居在家。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丰
收的大好年景,到山西农家做客的感受。B.农家用腊月酿制的米酒待客,酒味虽薄,而情谊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待客热情的
满足和喜悦之情。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
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D.
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诗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丰收的期
待。【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足”是充足,足够的意思,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本项“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待客热情的满足和
喜悦之情”有误。故选B。8.下面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
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紧扣“望”字展开,既展现了泰山的美,又抒发了诗人的情。B.首联用问答的方式从时空维
度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中间四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所见,动静转换间尽显泰山的神奇秀丽。D.尾联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
发了青年杜甫登上山顶后的豪迈之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错误。尾联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作者
心中有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之情,并非已登临泰山极顶。故选D。9.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
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和巍峨,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B.诗的一二句没有直接勾勒泰山的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C.五六句描写云鸟,可知时至
傍晚,诗人还在凝望,其中蕴藏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D.全诗格调高亢,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抒发了勇攀高峰的雄心。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有误;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
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作者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作者相信自己定能够登临泰山,但并未登上泰山;故选D。10.赏析古
诗可从多角度进行,下列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
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本诗以“望”字贯穿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后两句借想象抒发了
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钟”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诗歌三四句写泰
山神奇秀丽的动景,五六句转向写山中云气层出、鸟儿归巢的静景,这是“由动到静”的写法。D.尾联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
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根据诗歌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
阳割昏晓”可知,其意思是: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可见,这是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静景;而非“动景”;根据诗
歌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可知,其意思是: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可见,这描写云气层出、鸟儿归巢的
动景;而非“静景”;由此可知,这是由静到动的写法;而非“由动到静”;故选C。11.阅读古诗,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两句以设问
领起,自问自答中道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C.诗的五、六句由
静转动,描写细望之景,暗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D.诗的七、八句化用典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侧面描写”有误。三、四句意思是: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正面描写了泰山的景物。故选B。12.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
出一派丰收、欢悦景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莫笑”二字,道出农人们丰收后的自得之情。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诗人信步山阴道上,忽而开朗,忽而无路,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前途抱有的希望,同时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箫
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农家祭社祈年、期待丰收的农村风俗,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地热爱,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
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D.“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夜叩”写出了诗人希望能不时拄杖乘月、轻
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的期盼。【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本诗首联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
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
的盛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和谐民风的赞赏;故选A。13.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望?岳岱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诗的第一二句采用问答的形式引入泰
山,写出了泰山的高大。B.第三四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挺拔。C.第七八句中写出诗人终于登上泰山之后的自豪和喜悦之情,表达了作
者的雄心壮志。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词句赏析。C.有误
,根据“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可知,诗人还没有登上泰山,是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故选C。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
夜叩门。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足鸡豚”渲染丰收之年的喜悦,表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B.颔联触景
生情,蕴含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会生出希望的人生哲理。C.颈联描绘农村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风俗,展现乡村淳朴的民风。D.尾联叙述诗人夜
晚拄杖艰难出游的经历,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诗人夜晚拄杖艰难出游的经历”错误,尾联
的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能够趁着大好月色外出闲游,我会随时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诗人陶醉于山西村人情美、风景美、风俗美中,表达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故选D。15.下列对《望岳》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
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本诗开篇用反问句式,借齐鲁大地烘托并凸显了泰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的形
象。B.诗中三四两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南面北面明暗分明。C.五六句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震荡,归鸟
进入眼帘,诗人还不舍离去。D.诗作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表达青年杜甫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朝气。【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诗
歌鉴赏。A.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一问一答,运用了设
问的修辞手法,凸显了泰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的形象;本项“本诗开篇用反问句式”分析有误;故选A。16.选出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
析有误的一项(?)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
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的景象,写出农家的热情,抒发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感受。B.颔联展示一幅春光明媚的
山水图,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C.颈联描写了山西村欢庆“春社”的古朴风俗,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D.尾联
笔调忧伤,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答案】D【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
叩门”意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并不是忧伤的笔调,也并非直抒胸臆。诗人比较婉转地表
达自己的愿望: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对山村迷人景色、
淳朴民风的赞美,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故选D。17.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写农家在
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C.
颈联写了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和颈联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
,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A.有误,首联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
写诗人在农家做客时的感受,不是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故选A。18.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诗人离别的
愁绪与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B.第三句借“落花”自喻,表现诗人对落红零落成泥的消极感伤。C.第四句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到更高的
奉献精神和人生哲理的境界。D.全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了诗人辞官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作者借“落花”自喻,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故选B。19.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
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C.尾
联写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
人早年的远大抱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C.有误,尾联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而不是已登临绝顶;故
选C。20.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A.诗歌中的“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表现了“离愁”的深重。B.“白日斜”点明离别时间,“天涯”写诗人将
去遥远的地方,烘托了诗人的离愁。C.诗歌后两句用比喻手法,“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D.“更护花”的“花”喻青
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自喻,“花”喻指国家,表明自己的
心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包含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
畏精神、奉献精神;故选D。21.古诗词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
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开篇“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
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农家待客的盛情。B.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C.
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无知愚昧的叹息。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
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答案】C【详解】考查诗歌赏析。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卷。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俗的热爱之情。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并不形成对比。也没有表达作者对农民无知愚昧的叹息;故选C
。2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这首古
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诗中一、二句,诗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来表达离京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C.后两句表明自己的心态,用“落花”一句
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答案】B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B.“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有误,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故选B
。23.选出下面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
浩荡离愁”,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B.“吟鞭东指”,离别是愉快的,逃出令人桎梏的牢笼,可以回到外
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C.“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成“落红”。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
诗人虽脱离了官场,依然关心爱护国家的青少年。【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D.“依然关心爱护国家的青少年”有误。“化作春泥更
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故选D。24.下列对龚自珍
的《己亥杂诗(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A.本诗写于诗人刚刚离开京城之时,既抒写了辞官南归时的眷恋惆怅也表达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B.“浩荡”写出离愁之多,“天涯”写出
天地广阔,愁绪与喜悦交织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C.诗歌后两句展开联想,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融入议论,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情感自然而朴实。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至死牵挂国家的热情,现在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答案】C【详解】考
查诗歌赏析。C.“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有误,后两句,诗人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虽然离开朝廷,却依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故选C。25.阅读古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
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该诗首联设问,答句没有从海拔高度来写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以跨越古代齐鲁两国距离之
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雄伟,开篇不俗。B.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个“钟”一个“割”极为传神,“钟”写出大自然极其有情致,把神奇
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字下笔不凡,写出泰山将山南北之阳光割断,突出其遮天蔽日的形象。C.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更是极富浪
漫的想象,诗人想飞上泰山之顶的云层之上,不惜眼角裂开也要和还巢的鸟儿一起把泰山美景看个够。D.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正文无一
“望”,却从不同角度处处体现“望”,语言传神精练,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也表现出自己登临绝顶的雄心壮志。【答案】C【详
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C.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此句为
实写,诗人见泰山迷人的景色,心胸为之荡漾,展现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是极富浪漫的想象”分析有误,“诗人想飞
上泰山之顶的云层之上”理解有误;故选C。26.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
顾意义来划分,例如:“衣冠/简朴/古风存”。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
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全诗都是写实”表述错误。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属于虚写,诗人但愿从今往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
亲切絮语,描述的是将来想象的情景;故选D。27.赏析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飞来”是山名,“千寻”是塔名。B.前两句都是实写,极言诗人立足点之高,为
后两句诗做了铺垫。C.三、四句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浮云”暗指奸佞小人或困难。D.全诗重在写景,表明诗人
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大无畏的精神。【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句。A.错误,“寻”是古代的计量单位,表示长度,高度,1寻相当于
8尺左右。“千寻”并不是塔的名称,只是形容它非常高,所以叫它“千寻塔”;B.错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是:登上
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首句“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次句
虚写在高塔上能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为下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并非选项中所说“前两句都是实写”;D.错误,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
的理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
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表明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大无畏的精神。因此本诗侧重咏物寓理而不是“重在写景”;故选C。28.下面对《己亥
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本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B.本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
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C.龚自珍虽然离开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报国的
一腔热情。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格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B.有
误,后两句作者以“落红”自喻,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
,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故
选B。29.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D.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并非写诗人的失意和孤独,所以此选项表述有误。故选D。30.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有误的一项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A.诗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诗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D.“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答案】C【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C.“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涕”解释为“眼泪”。故选C。1
献花(0)
+1
(本文系鹏城九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