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八年级下册)
2024-05-22 | 阅:  转:  |  分享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八下)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卖炭翁
/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 /《诗经·邶风》子衿 /《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题破
山寺后禅院 / 常建送友人 /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苏轼卜算子·咏梅 /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角度: 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 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
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角度: 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 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
了诗歌的主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角度: 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 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
仪女子的追寻。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角度: 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求之不得,寤寐
思服。角度: 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角度: 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描写了男子因
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角度: 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 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
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角度: 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 写出男子想象
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角度: 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 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
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角度: 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 写出男子想
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角度: 意象、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理解: 以“蒹葭
”“白露”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清冷、迷蒙的氛围,为下文写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做了铺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角度: 爱情主题、人物描
写、地点描写理解: 点出诗歌的主题和人物,交代了“伊人”所处的地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溯洄”这一动作,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努力。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溯
游”这一动作,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努力,以及爱而不得的惆怅。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角度: 意象、景物描写理解: 以“蒹葭”
“白露”等意象,进一步渲染清冷、迷蒙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角度: 爱情主题、人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点
出“伊人”所处的地点,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追寻的艰难。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
溯洄”和“跻”写出追寻之路的艰险,表现了主人公的执着。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溯游”
这一动作,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努力,以及爱而不得的惆怅。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角度: 意象、景物描写理解: 以“蒹葭”“白
露”等意象,进一步渲染清冷、迷蒙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角度: 爱情主题、人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点出“
伊人”所处的地点,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追寻的艰难。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溯洄
”和“右”写出追寻之路的艰险,表现了主人公的执着。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溯游”这一
动作,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努力,以及爱而不得的惆怅。3. 《式微》式微式微角度: 劳动主题、时间描写、反复理解: 以“式
微”点明时间,并用反复的手法,渲染劳动者辛苦劳作的氛围,为下文写劳动者的怨愤做了铺垫。胡不归?角度: 劳动主题、疑问语气理解: 以
疑问的语气,表达劳动者希望早点回家的愿望。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角度: 劳动主题、反问语气、人物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劳动者内
心的不满和无奈。式微式微,胡不归?角度: 劳动主题、时间描写、反复理解: 与前文重复,进一步渲染劳动者辛苦劳作的氛围,强化了劳动者
的怨愤。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角度: 劳动主题、反问语气、人物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再次表达劳动者内心的不满和无奈。4. 《子衿》
青青子衿角度: 爱情主题、服饰描写、起兴理解: 以“子衿”起兴,引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悠悠我心角度: 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表
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角度: 爱情主题、疑问句、责怪理解: 用疑问句表达女子对恋人失约的责怪。青青子佩角
度: 爱情主题、服饰描写、起兴理解: 以“子佩”起兴,与前文呼应,再次引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悠悠我思角度: 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 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与前文呼应。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角度: 爱情主题、疑问句、责怪理解: 用疑问句表达女子对恋人失约的
责怪,语气比前一句更强烈。挑兮达兮角度: 爱情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挑达”这一动作,描写了女子因思念恋人而产生的焦躁
不安。在城阙兮角度: 爱情主题、地点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点明了女子活动的地点,与前文“挑达”的动作相呼应,渲染了女子孤独、寂寞的
心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角度: 爱情主题、心理描写、夸张理解: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深。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角度: 送别主题、地点描写理解: 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点明送别是在京城。风烟望五津。角度: 送别主题、地点描写、景物描写
理解: 点明友人要去的地方,并用“风烟”渲染离别的氛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角度: 送别主题、心理描写理解: 抒发了与友人离别
之际的感慨,并点明自己和友人“同是宦游人”的身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角度: 送别主题、友情、劝勉理解: 以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
眼光,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伤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角度: 送别主题、劝勉理解: 劝勉友人不要像小儿女
那样为离别而伤感,要坚强,要积极向上。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角度: 写景、时间描写理解: 点明了时间,并引出对洞庭湖
的描写。涵虚混太清。角度: 写景、湖的特点理解: 描写洞庭湖水天一色、浩瀚无边的景象。气蒸云梦泽角度: 写景、描写水汽、地名理解:
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水汽蒸腾的景象,并点明地点。波撼岳阳城。角度: 写景、描写湖的特点、地名理解: 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洞庭湖
波涛汹涌的景象,并点明地点。欲济无舟楫角度: 比喻、抒情理解: 以“欲济无舟楫”比喻自己想要入仕却无人引荐的处境。端居耻圣明。角度
: 抒情理解: 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圣明”的君主效力的心情。坐观垂钓者角度: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写诗人闲居无事,只能看着别人
钓鱼。徒有羡鱼情。角度: 抒情、比喻、心理描写理解: 以“羡鱼”比喻自己羡慕那些能够施展才华的人,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出来做官的心
情。7.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角度: 战争主题、时间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吏夜捉人。角度: 战争主题
、人物、事件理解: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事件的起因。老翁逾墙走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动作描写理解: 通过老翁的动作描写,表
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以及百姓对战争的恐惧。老妇出门看。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动作描写理解: 与上句呼应,写出了差役抓人的突
然,以及老妇人面对这场灾难的无助和无奈。吏呼一何怒!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心理描写理解: 描写了差役的蛮横和嚣张。妇啼一何苦!角
度: 战争主题、人物、心理描写理解: 以“啼”写出老妇人的悲伤和痛苦。听妇前致词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引出下文老妇人诉说家
中不幸遭遇。三男邺城戍。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地点描写理解: 交代了老妇人三个儿子从军的地点。一男附书至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
解: 引出下文写儿子战死沙场。二男新战死。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具体写出了老妇人一家遭受的苦难。存者且偷生角度: 战争主题
理解: 引出下文写儿子生死不明。死者长已矣!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具体写出了老妇人一家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老妇人的悲伤。室中
更无人角度: 战争主题理解: 引出下文写家中困苦之状。惟有乳下孙。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描写了家中因战争而造成的困苦。有孙
母未去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引出下文写儿媳生活的困苦。出入无完裙。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理解: 描写了儿媳贫困交加的生活。
老妪力虽衰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心理描写理解: 引出下文写老妇人不得不应役。请从吏夜归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心理描写理解: 写
出老妇人年老体衰却不得不应役的无奈。急应河阳役角度: 战争主题理解: 进一步写出老妇人不得不应役的无奈。犹得备晨炊。角度: 战争主
题、人物理解: 写出老妇人出来应役,是为了给“乳下孙”做饭,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夜久语声绝角度: 战争主题、环境描写理解:
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引出下文。如闻泣幽咽。角度: 战争主题、环境描写理解: 烘托了悲凉的气氛,暗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的悲惨命运。天明
登前途角度: 战争主题、时间描写理解: 与开头呼应,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独与老翁别。角度: 战争主题、人物描写理解: 与开头呼应,暗
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的悲惨命运。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角度: 恶劣环境描写、时间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背景,并以“风怒号”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卷我屋上三重茅。角度: 恶劣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理解: 以“卷”字写出风势之猛,引
出下文对茅草被吹走的描写。茅飞渡江洒江郊角度: 恶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写茅草被吹得四处飘散的景象,突出了风势之大。高者挂罥
长林梢角度: 恶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写被风吹到高处的茅草挂在树梢上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风势之大。下者飘转沉塘坳。角度: 恶
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写被风吹到低处的茅草飘落在池塘里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风势之大。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角度: 人物描写、社会
批判理解: 写儿童趁着风雨之夜来偷茅草,引出下文对“盗窃”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忍能对面为盗贼。角度: 人物描写、社会
批判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批判儿童“盗窃”的行为,并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公然抱茅入竹去角度: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 描写了儿
童“盗窃”茅草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唇焦口燥呼不得角度: 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描写诗人因年老体衰,无力阻止儿童“盗窃”的
行为,表现了他的无奈和悲哀。归来倚杖自叹息。角度: 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无奈和悲伤
。俄顷风定云墨色角度: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以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诗人的苦难生活做了铺垫。秋天漠
漠向昏黑。角度: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描写了傍晚天色阴沉昏暗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写诗人的苦难生活做了铺垫。布衾多
年冷似铁角度: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描写了诗人多年来遭受冻馁之苦。娇儿恶卧踏里裂。角度: 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儿童的
睡相,侧面描写了被子的单薄,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困苦。床头屋漏无干处角度: 环境描写理解: 描写了屋子漏雨的情景,渲染了诗人生活的困苦
。雨脚如麻未断绝。角度: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理解: 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下得又大又急,进一步渲染诗人生活的困苦。自经丧乱少睡眠角
度: 心理描写理解: 写诗人因安史之乱而产生的忧愁,以及睡眠不足的痛苦。长夜沾湿何由彻!角度: 抒情、环境描写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
,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并描写了屋漏床湿的环境。安得广厦千万间角度: 抒情、议论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引出诗人对天下寒士的关怀。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角度: 抒情、议论理解: 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免受风雨之苦的美好愿望。风雨不动安如山!角度: 抒情、议论理解
: 进一步写出诗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住上好房子的愿望。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角度: 抒情、议论理解: 以反问的语气,引出下文写诗人
宁愿自己冻死,也要让天下寒士住上好房子的博大胸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角度: 抒情、议论理解: 写诗人宁愿自己冻死,也要让天下寒士
住上好房子的博大胸怀,情感达到高潮。9.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角度: 人物描写、劳动主题、地点描写理解: 点明了人物
身份,写出了他的职业和劳动的地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角度: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劳动主题理解: 通过描写卖炭老人的外
貌,表现了他长期辛苦劳作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角度: 人物心理、社会批判理解: 引出下文写卖炭翁以卖炭艰难维持生计的生活,表达了
对他的同情。身上衣裳口中食。角度: 人物描写、劳动主题理解: 写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以及他辛苦劳作的目的。可怜身上衣正单角度: 人
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写出卖炭翁生活的困苦,并引出下文写他的矛盾心理。心忧炭贱愿天寒。角度: 人物心理、矛盾心情、社会批判理解:
写出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他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夜来城外一尺雪角度: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理解: 交代了背景,并为
下文写卖炭翁进城卖炭做铺垫。晓驾炭车辗冰辙。角度: 时间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理解: 写出天寒地冻之时,卖炭老人赶着炭车进城卖炭
的情景,表現了他生活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角度: 时间描写、人物描写理解: 写出卖炭翁进城卖炭路途遥远,以及他生活的艰辛。市南门外
泥中歇。角度: 地点描写、人物描写理解: 写出卖炭翁到达集市后休息的情景。翩翩两骑来是谁?角度: 人物描写理解: 引出下文对“宫使
”的描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角度: 人物描写、社会批判理解: 点明了“宫使”的身份,也暗示了他们的蛮横。手把文书口称敕角度: 人物描
写、动作描写、社会批判理解: 通过“宫使”的语言和动作,写出他们的嚣张和蛮横。回车叱牛牵向北。角度: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社会批判
理解: 通过“宫使”的动作描写,写出他们的嚣张和蛮横,以及卖炭老人的无奈。一车炭,千余斤角度: 景物描写理解: 写出炭的重量,与下
文“宫使”强行低价买炭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遭受的欺凌和掠夺。宫使驱将惜不得。角度: 社会批判、人物心理理解: 写“宫使”强行低价买
炭的恶劣行径,表现了卖炭翁遭受的欺凌和掠夺。半匹红纱一丈绫角度: 社会批判理解: 写“宫使”强行低价买炭的恶劣行径,与上文形成对比
,突出卖炭翁遭受的欺凌和掠夺。系向牛头充炭直。角度: 社会批判理解: 写“宫使”强行低价买炭的恶劣行径,表现了卖炭翁遭受的欺凌和掠
夺。10.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角度: 景物描写、时间描写理解: 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初日照高林。角度: 景
物描写理解: 描写了清晨山林古寺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曲径通幽处角度: 景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以“曲径”写出禅院
的幽深,并引出下文对禅院环境的描写。禅房花木深。角度: 景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描写了禅院环境的清幽,为下文写诗人感受做了铺垫。
山光悦鸟性角度: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写出远离尘世的闲适、淡泊。潭影空人心。角度: 景物描写、心理描
写理解: 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写出远离尘世的闲适、淡泊,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万籁此都寂角度: 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写出远离尘世的闲适、淡泊。但余钟磬音。角度: 环境描写、声音描写理解: 以声音描写烘托环境的寂静,表达了诗
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11.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角度: 送别主题、景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并以“青山”渲染离别
的氛围。白水绕东城。角度: 送别主题、景物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进一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并以“白水”渲染离别的氛围。此地一为别角度
: 送别主题理解: 点明了送别的情境,引出下文写友人即将远行。孤蓬万里征。角度: 送别主题、人物描写理解: 以“孤蓬”写出友人漂泊
无依的景况,表达了对他的担心和牵挂。浮云游子意角度: 送别主题、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浮云”比喻友人漂泊不定,表达了对他的
牵挂和不舍。落日故人情。角度: 送别主题、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落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挥手自兹去角度: 送别
主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挥手”的动作,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洒脱,以及内心深处的无奈和不舍。萧萧班马鸣。角度: 送别主题
、声音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班马”的嘶鸣声烘托了离别的伤感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1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
挂疏桐角度: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理解: 以“缺月”“疏桐”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下文写人物心境做了铺垫。漏断人初静。角度:
环境描写、时间描写理解: 点明了时间,并渲染了夜的寂静,为下文写人物心境做了铺垫。谁见幽人独往来?角度: 疑问句、人物描写、心理
描写理解: 以疑问的语气,写出“幽人”的孤独,并引出下文对“幽人”的描写。缥缈孤鸿影。角度: 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理解: 以“孤鸿”
的形象,烘托了“幽人”孤寂的心境。惊起却回头角度: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孤鸿”的形象,写出了“幽人”的警惕和不安。有恨无
人省。角度: 心理描写理解: 以“孤鸿”的形象,写出“幽人”的孤独和寂寞,以及他的满腹冤屈。拣尽寒枝不肯栖角度: 动作描写、心理描
写理解: 以“孤鸿”的形象,写出“幽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寂寞沙洲冷。角度: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孤鸿”的形象,
写出“幽人”孤高自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13.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角度: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地点描写理解: 以“
驿外断桥”渲染了一种荒凉、凄清的氛围,并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寂寞开无主。角度: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写梅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和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角度: 景物描写、时间描写、心理描写理解: 以“黄昏”交代了时间,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写出梅花的忧愁。更着
风和雨。角度: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理解: 以“风和雨”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渲染梅花处境的凄凉。无意苦争春角度: 心理描写理
解: 引出下文写梅花不与百花争艳的品格。一任群芳妒。角度: 心理描写、对比理解: 写出梅花不与百花争艳的品格,并以“群芳”与之形成
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角度: 景物描写、抒情理解: 写梅花凋落的情景,引出下文写梅花的香气。只有香如故。角度: 景
物描写、抒情理解: 写出梅花即使凋落,依然香气不改的高洁品格。三、诗歌鉴赏知识点1. 《关雎》主题: 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爱情的追
求和向往。手法:比兴: 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对“窈窕淑女”的描写,并以“参差荇菜”起兴,反复咏叹对“淑女”的追求。反复: 通过
反复咏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突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赋、比、兴结合: 诗歌开头以“关关雎鸠”起兴,引出诗歌主题;中间部分用“
参差荇菜”作比喻,暗示男子对爱情的追求;结尾部分直接抒发对“淑女”的喜爱之情。意象: 雎鸠、淑女、荇菜、琴瑟、钟鼓意境: 营造了清
幽宁静、淳朴自然的氛围,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美好的爱情。2. 《蒹葭》主题: 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而又难以企及的惆怅心情
。手法:反复: 通过反复咏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象征: 诗歌中的“伊人”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水”象征着追求过程中的重重阻碍。虚实结合: 诗歌以实写虚,“蒹葭”“白露”“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迷蒙、朦胧的意境,象征了主人公追求
的艰难,也烘托了主人公的惆怅心情。意象: 蒹葭、白露、伊人、水意境: 营造了一种清冷、迷蒙、虚无缥缈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理想的
艰难和求而不得的惆怅。3. 《式微》主题: 表现了劳动者在繁重的劳役下的怨愤之情。手法:反复: 通过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表达了劳动者想要早点回家的愿望。反问: 通过反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和“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表达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怨
恨。意象: 式微、中露、泥中意境: 营造了一种辛苦劳作、怨声载道的氛围。4. 《子衿》主题: 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和对恋人失约的
幽怨之情。手法:起兴: 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起兴,引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反问: 通过反问“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和“纵我不
往,子宁不来?”,表达了女子对恋人失约的责怪。夸张: 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来夸张地表现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深。意象: 子衿、子佩
、城阙意境: 表现了女子因思念恋人而产生的焦躁不安的心情,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深厚情谊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手法:对偶: 诗歌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效果。用典: 诗歌尾联化用“黯然销
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典故,但表达了与之不同的情感。意象: 城阙、风烟、五津、海、天涯、歧路意境: 表现了一种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 以写景为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出来做官的愿望。
手法:借景抒情: 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后半部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出来做官的愿望。比喻: 以“欲济无
舟楫”比喻自己想要入仕却无人引荐的处境,以“羡鱼”比喻自己羡慕那些能够施展才华的人。意象: 湖、云梦泽、岳阳城、舟楫、垂钓者意境:
描绘了洞庭湖水天一色、浩瀚无边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心情。7. 《石壕吏》主题: 揭露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
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手法:叙事: 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战争的残酷。对比: 将差役的蛮横和老妇人的
痛苦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悲惨。侧面描写: 通过对老妇人一家遭遇的描写,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意象: 石壕村、吏、老翁
、老妇、乳下孙意境: 营造了一种紧张、悲凉的气氛,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题: 表现了诗人自己
的艰难处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手法:对比: 将诗人自己的穷困生活与广厦千万间的理想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白描: 诗
歌使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描写了自己在风雨之夜的苦难生活。渲染: 通过对风雨交加的夜晚的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突出了诗人生活的困苦
。抒情: 诗歌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意象: 秋风、茅屋、江、长林、南村群童、布衾、雨意境: 表现了风雨交加的夜晚
的凄凉氛围,以及诗人生活的困苦。9. 《卖炭翁》主题: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同情。手
法:叙事: 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来揭露“宫市”的弊端,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对比: 将卖炭翁辛苦劳作所得与“宫使”强行低
价买炭进行对比,突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意象: 卖炭翁、南山、炭、雪、冰、黄衣使者、白衫儿、文书、红纱、绫意境: 表现了卖炭
翁生活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苦难。10. 《题破山寺后禅院》主题: 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闲适淡泊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手法:借景
抒情: 通过对清晨山林古寺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闲适淡泊的心情。动静结合: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以静态描写为主;后半部分抒
情,以动态描写为主,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意象: 古寺、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钟磬意境: 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闲适淡泊的心情。11. 《送友人》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手法:借景抒情: 诗歌以景物描写为主
,通过描写青山、绿水、浮云、落日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比喻: 以“浮云”比喻友人漂泊不定,以“落日”比喻自己对友
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衬托: 以“青山”“绿水”的静景来衬托“浮云”“落日”的动景,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也突出了离别的伤感。意象:
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意境: 营造了一种开阔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2. 《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主题: 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手法:托物言志: 诗人以“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许、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对比: 将“孤鸿”与“寒枝”进行对比,突出了“孤鸿”的高洁。意象: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意境:
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孤高自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13. 《卜算子·咏梅》主题: 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坚
贞高洁的品格,并以此自励。手法:托物言志: 词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对比: 将梅花与“群芳”进行对
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衬托: 以“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凄凉的景物来衬托梅花的高洁。意象: 梅花、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群芳
意境: 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衬托了梅花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品格。四、练习(一)理解性默写1.《关雎》一诗中,用比兴的手法,
描写了青年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蒹葭》一诗中,描写了主人公在河边苦苦追寻“伊人”,却总是“宛在水中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式微》这首诗中,表现劳动者在暮色降临之后依然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衿》这首诗中,描写女子因思念恋人而产生的忧思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
不要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7.《石壕吏》中,描写老妇人诉说家中不幸遭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寒士,抒发自己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9.《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辛苦劳作、生活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清晨山林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送友人》中,描写友人即将远行,自己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1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抒发作者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最近,你对《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其中关于
爱情的诗句,让你读来心动不已。你决定抄写几句,与好友分享。请从本学期所学的《诗经》的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描写爱情的诗句默写下
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的好友读了你抄写的诗句后,也深
受感染,并向你推荐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也找来读了读,并被诗中表达的友情感动。你知道吗,诗中“__________,__
________”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友谊。请将这两句诗默写下来,与好友互相勉励。16.你和好友约定,寒假一
起去黄州游览,追寻苏轼的足迹,感受他被贬谪黄州时的心境。你决定提前做好功课,从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找出两句最能体
现苏轼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词句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二)1.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使用
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D.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
幽咽。(2)下列诗句中,描写了人物心理活动的一项是( )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 可怜身上
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B.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关雎》一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的作用是( )A. 交代了诗歌的背景。B. 渲染了凄凉的氛围。C. 以“荇菜”起兴,
引出对“淑女”的追求。D. 以“荇菜”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5)《蒹葭》一诗中反复出现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有什么作用?(
)A. 交代了“伊人”的活动地点。B. 渲染了清冷迷蒙的氛围。C. 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执着追求。D. 表达了诗人求而不得的惆怅
心情。(6)《式微》一诗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A.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B. 对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彷徨C. 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牵挂D.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A. 直接抒情B. 间接抒情C. 借景抒情D. 托物言
志(9)《石壕吏》一诗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A. 主要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B. 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C. 主
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D. 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10)《卖炭翁》一诗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A. 反映了唐代
百姓生活的贫困。B.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C.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D. 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
暴敛。2.简答题(1)《关雎》一诗中反复出现的“参差荇菜”有什么作用?(2)《蒹葭》一诗塑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简析《石壕吏》一诗中老妇人的形象。(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是怎
样由个人遭遇联想到天下寒士,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参考答案:(一)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蒹葭苍苍;在水一方。道阻且
长;宛在水中央。式微式微;胡为乎中露?悠悠我思;子宁不来?老翁逾墙走;妇啼一何苦!高者挂罥长林梢;忍能对面为盗贼。如闻泣幽咽;独与
老翁别。满面尘灰烟火色;身上衣裳口中食。清晨入古寺;禅房花木深。青山横北郭;孤蓬万里征。漏断人初静;缥缈孤鸿影。已是黄昏独自愁;一
任群芳妒。驿外断桥边;更着风和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二
)1.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B )A.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描写动作,表现追
求的艰难)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青青子衿”起兴,引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写景物,写洞庭湖
的壮阔景象)D.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环境描写,烘托悲凉的气氛)下列诗句中,描写了人物心理活动的一项是( C )A. 浮云游
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B.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以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
忧炭贱愿天寒。(直接描写人物的矛盾心理)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叙述事件,并非心理描写)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
项是( D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景物,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B.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写实,并非夸
张)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愿望,并非夸张)D.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手法,写
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深)《关雎》一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的作用是( C )A. 交代了诗歌的背景。(“参差荇菜”并非背景)
B. 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营造的是清幽宁静的氛围)C. 以“荇菜”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参差荇菜”起兴,引出对“淑女”的
追求)D. 以“荇菜”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荇菜”并非象征)《蒹葭》一诗中反复出现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有什么作用?( C
)A. 交代了“伊人”的活动地点。(并非仅仅交代地点)B. 渲染了清冷迷蒙的氛围。(是反复咏叹产生的效果)C. 表现了诗人对“伊人
”的执着追求。(通过反复咏叹,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D. 表达了诗人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是反复咏叹产生的效果)《式微
》一诗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D)A. 比喻 (诗歌中没有使用比喻)B. 拟人 (诗歌中没有使用拟人)C. 夸张 (诗歌中没有
使用夸张)D. 反问 (诗歌中两次使用反问,表达了劳动者的怨愤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D )A.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歌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B. 对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彷徨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C. 对友人远行
的担忧和牵挂 (诗歌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D.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劝勉友
人不要为离别而伤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C)A. 直接抒情 (诗歌中没有直接抒情)B. 间接抒情 (诗歌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C. 借景抒情 (诗歌以写景为主,后半部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出来做官的愿望)D. 托物言志 (诗歌中没有使用托物言志)《石壕吏》一诗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C)A. 主要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动作描写)B. 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主要通过动作描写)C. 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如“走”“看”“啼”等,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D. 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卖炭翁》一诗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B)A. 反映了唐代百姓生活的贫困。(体现了“宫市”的弊端)B.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诗歌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C.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D. 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也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2.简答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关雎》一诗中反复出现的“参差荇菜”有什么作用?答: 《关雎》一诗中反复出现的“参差荇菜”起到了兴的作用,用以引发诗人对“窈窕淑女”的追求和爱慕之情。同时,“参差荇菜”还暗示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蒹葭》一诗塑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答: 《蒹葭》一诗塑造了一种清冷、迷蒙、虚无缥缈的意境,这种意境象征了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艰难,也烘托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要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简析《石壕吏》一诗中老妇人的形象。答: 《石壕吏》一诗中的老妇人是一位饱经战争苦难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热爱家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也表现了在战争面前的无奈和痛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由个人遭遇联想到天下寒士,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先描写了自己在风雨之夜的苦难生活,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寒士,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最后表达了自己宁愿冻死也要让天下寒士住上好房子的博大胸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