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外感导致的水肿由于它的发病快,再加上外感和内伤,外感为阳,所以阳水一般讲的是外感的比较多,临床上比较常见到的一个证候,那就是外感的风邪和水邪相互搏击导致的水肿。
2 阳水·风水相搏证
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失通调,风邪和水邪相互搏击导致的水肿。
肾系的水肿,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查,别耽误治疗。临床上有很多慢肾的病人就是因为在急性期的时候,没有得到积极的规范的治疗,然后导致了肾小球的损伤,最后出现了慢性的肾病,渐渐的往后边发展成了慢性的肾衰,再往后边走就成了尿毒症,所以这类的病人我们必须检查,而且现在患者你看非常明显,说明患者的肾小球已经损伤了,第一小便疼,第二尿色很深,如果尿的颜色深了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尿血的现象,血尿或者是有这个潜血呀那么里面有没有蛋白呀等等的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该患者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病机:
外出游玩,伤津耗气, 虚邪侵犯→风邪袭表,内舍于肺。
二、症状及分析:
1.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肺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
肺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泛溢肌肤→眼睑浮肿,下肢浮肿。
水液向上向外走→小便的不利
2.恶寒发热←营卫失和(外邪侵犯,病位在表→表导致了营卫失和
(1)偏于热者: 咽喉部红肿疼痛,小便涩痛。
风邪夹热邪,风热袭表→: 咽喉部红肿疼痛,小便涩痛
(2)偏于寒者: 恶寒重,咳喘。
风邪夹的寒邪,风守袭表→恶寒重,咳喘。
三、诊断:风水相搏。
不论是偏于热还是偏于寒,都是以风邪为主的,要么是夹的热要么是夹的寒,和停留下来的水邪,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职以后导致的水液代谢障碍的水邪,这两个合起来相互搏结,导致了泛溢肌肤引起的水肿。
四、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五、方剂:越婢加术汤加减.
1.杏仁10克,防风10克←疏风宣肺。
2.麻黄6克←宣肺利尿水肿。
3.生石膏5~30克←清热宣肺。
4.白术.10克←淡渗利水。
六.加减用药
(1)偏于热者——去麻黄,加桑白皮、黄芩。
(2)热象重者——加赤芍、连翘、板蓝根。
(3)不论风寒风热,在越婢加术汤基础上加淡渗利水的药物,如茯苓、泽泻,严重者可加车前子。
说这个病人不是都去住院去了吗, 那住了院了不是就用西药了吗, 那你还在这地方给她说这么多干嘛呀。第一水肿病当中有这么个证候。那我们就要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办。第二这个疾病很讨厌。急性肾小球肾炎很讨厌,一不留神就转为慢性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中西医结合,因此要让人家患者去住院,因为住了院以后,第一理化检验指标我们随时可以观测,第二西药就可以规范地用上,规范地用西药,再配合上中药,这两个结合起来患者好得会更快。
七.辨证要点: 眼睑浮肿、恶寒发热。
(患者一定有表证:偏于热者,常有咽喉红肿; 偏于寒者,恶寒较重)
【课程学习要点概述】
1.什么是风水相搏证?这里的风水指的是什么?
风水相搏证指风邪袭表,肺失通调,外感的风邪和停留于机体的水邪相互搏结,导致泛溢肌肤的水肿。这里的风水指的是风邪和水邪。
2.为什么课程一再强调水肿病人要做相关检查?
课程里教授一再强调,遇到水肿病人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查,别耽误了病人。很多慢肾的病人,就是因为在急性期的时候,没有得到极时规范的治疗,导致了肾小球的损伤,出现了慢性的肾病,渐渐发展成了慢性的肾衰、尿毒症,所以水肿病人必须做检查。
3.如何判断患者是偏于寒还是偏于热?
偏于热,患者常伴有咽喉部红肿疼痛,小便涩痛;偏于寒,患者以恶寒为重,常会出现咳或喘。 【第2讲课程总结】
阳水·风水相搏证是外感风邪和肺宣降失职以后停留于机体的水邪相互搏结而导致的。有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小便不利、恶寒发热等症状,偏于热者会出现咽喉部红肿热痛、小便涩痛;偏于寒者则会出现恶寒重、咳喘等表现。
治疗以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为主,可采用越婢加术汤加减化裁治疗 【第2讲课后题答案】
1.风水相搏证患者出现眼睑、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的病机是( )。
A.瘀血阻滞,气化失职
B.脾肾损伤,蒸化失职
C.湿邪困遏脾阳,脾失健运
D.肺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风邪袭表,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水道的作用失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泛溢肌肤,发为水肿。
2.风水相搏证的治疗方法是( )。
A.滋阴补血,和络止痛
B.疏肝理气,健脾养心
C.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D.疏风解表,温肾助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有风邪有水邪,风邪在表位要疏风解表,水邪是肺宣降失常导致的,所以要宣肺利水,因此风水相搏证的治疗方法是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3.风水相搏证患者偏于热,在越婢加术汤的基础上去( ),加( )。
A.麻黄;桑白皮、黄芩
B.白术;茯苓、泽泻
C.防风;赤芍、连翘
D.杏仁;桑白皮、车前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麻黄辛热,患者又偏于热,所以要去掉麻黄,加偏凉的桑白皮、黄芩。
第3页 共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