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蝴蝶和飞蛾的静电科学新发现 | 蝴蝶和飞蛾能利用静电来吸取花粉,完成授粉任务原创?RSPublishing?javascript:voi d(0);RSPublishing ?2024年08月07日 11:51?北京《皇家学会界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蝴蝶和飞蛾等 鳞翅目昆虫在拍动翅膀时会产生静电,其积累的电荷量足以从附近的花朵上吸附花粉。这一有趣发现来自生态学家Sam England和Dan iel Robert近期开展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269只共11种不同蝴蝶和飞蛾携带的静电荷。结果发现,其携带的电荷 量各不相同,原因可能是体表面积存在差异。计算机模拟显示,一只蝴蝶的平均电荷量约为50皮库仑,可以移动大约100粒花粉,距离至少6毫 米。鉴于花朵本身也存在电场,这一发现表明,蝴蝶和飞蛾可能无需直接降落在花朵上,便能实现授粉。研究团队还发现电荷极性和强度与物种生态 效益之间存在一种有趣联系。例如,他们发现,温带地区的蝴蝶和飞蛾往往携带较强的正电荷。这种正电荷可能提升了它们感知花朵电场的能力,而 花朵电场能提供有关花蜜可用性的信息。相反,热带地区的蝴蝶和飞蛾通常表现出负电荷。这种负电荷或许是一种防御机制,帮助这些昆虫避免被在 热带气候中更为常见的捕食者侦测到。 不同种类蝴蝶和飞蛾所携带的净静电荷的不同特征作者England目前供职于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他表示,观察到的与生态因素的相关性表明,这些静电特性可能是一种受进化压力影响的特征。这项研究是其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与Rober t共同完成的。这项新发现意味着,蝴蝶和飞蛾与蜜蜂和蜂鸟一样,均属于静电授粉生物,进一步提高了该生物群体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说明,这 种授粉机制在动物界中的广泛性可能超出了以往认知。看了文章: 一只蝴蝶的平均电荷量约为50皮库仑,可以移动大约100粒花粉,距离至少 6毫米。鉴于花朵本身也存在电场。都是带电的。地球是一个变化的、不均匀的电磁场,是地球粒子、物质、物体的集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