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12 表格型实验分析与评价-【好题汇编】3年(2022-2024)高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
2024-08-14 | 阅:  转:  |  分享 
  
专题12 表格型实验分析与评价1.(2024·江苏卷)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过程及现象实验结论A用
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酸性: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氧化性:C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
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溶度积常数:D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结合能力:【答案】B【解析】A.H2SO4
是二元酸,CH3COOH是一元酸,通过该实验无法说明H2SO4和CH3COOH酸性的强弱,故A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
,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故B正确;C.和均为白色沉淀,无法通过现象确定沉淀种类
,无法比较和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C错误;D.比较和结合能力,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溶液和溶液的pH,但题中未明确指出两者浓度相
等,故D错误;故选B。2. (2023·江苏卷)室温下,探究溶液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溶液中是
否含有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是否有还原性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是否
水解向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能否催化分解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答案】B【解析】A.检验溶
液中是否含有应直接向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向待测液中滴加氯水会将氧化为干扰实验,A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若观察溶
液紫色褪去,说明有还原性,B正确;C.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应向溶液中滴加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错误;D.向溶
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若产生气泡有可能是的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3. (2022·江苏卷)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
目的的是 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具有还原性B向盛有水溶液
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具有漂白性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变化的氧化性比的强D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是弱电解质【答案】D【解析】A.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亚铁离子被新制氯水氧化,说明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振荡,加热试管,溶液又恢复红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B正确;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
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的氧化性比的强,C正确;D.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用以证明是弱电解质时,一定要注明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相同,D错误。故选D。1.(2024·江苏苏州·二模)室温下,下列实验研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向葡萄糖
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红色褪去葡萄糖中含有醛基B向溶液逐滴加入同体积同浓度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放置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绿色与
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C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的pH比较、酸性相对强弱D向CO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中加
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O还原实验中,是否全部被还原A.AB.BC.CD.D【答案】B【解析】A.葡萄糖中含有
醇羟基,醇羟基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其褪色,不能说明是醛基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B.3mL 1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逐滴
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亚硫酸钠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亚硫酸根离子先与Fe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随后沉淀消失,溶
液变为绿色,此时铁离子被还原转化为亚铁离子,说明Fe3+与亚硫酸根离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B正确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的pH值,C错误;D.若CO与Fe2O3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含
有铁单质和Fe2O3,加入稀盐酸后,剩余的铁单质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后溶液不会变血红色,但是不能说明Fe2O3已
被全部还原,D错误;故答案选B。2.(2024·高三下·江苏南通·期中)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探究
目的A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具有漂白性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再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反应物
浓度影响化学平衡C向乙醇中滴加少量酸性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乙醇具有氧化性D在中加入浓醋酸,并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
液中,观察现象酸性:碳酸>苯酚A.AB.BC.CD.D【答案】B【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可氧化二氧化硫,紫色褪去,可知二氧化硫具有
还原性,故A错误;B.氯化铁溶液不足,加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离子浓度减小,使Fe3++3SCN-Fe(SCN)3逆向移
动,溶液红色变浅,故B正确;C.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乙酸,紫色褪去,可知乙醇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挥发的醋酸与苯酚钠反应
生成苯酚,不能比较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B。3.(2024·高三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
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钾元素的焰色试验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B是否有还原性向溶
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入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C是否水解向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比较溶液中与的大小用计
测量溶液的A.AB.BC.CD.D【答案】D【解析】A.黄色光会掩盖紫色光,检验草酸氢钾溶液中的钾离子时,应用铂丝蘸取少量草酸氢钾
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否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钾离子,故A错误;B.因为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
成HCl,滴入溶液,会产生AgCl沉淀,因此不能判断是否是将氯气还原为Cl-,故不能证明是否有还原性,故B错误;C.离子在溶液中的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向草酸氢钾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改变,无法判断草酸氢根离子是否发生水解,
故C错误;D.用计测量溶液的,若溶液显酸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则比大;若溶液显碱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则比
小,故D正确;故选D。4.(2024·高三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
A乙醇具有还原性将空气中灼烧变黑的铜丝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观察铜丝颜色变化B淀粉是否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
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观察溶液颜色CCH3COOH是弱电解质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
小 DFe2+能否催化H2O2分解向2mL5%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FeSO4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A.AB.BC.CD.D【答案
】A【解析】A.变黑的铜丝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铜丝会变化成红色,由CuO变成铜单质,发生还原反应,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全部水解或部分水解,都可以观察到淀粉变
蓝,无法说明淀粉是否水解,故B错误;C.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需要酸的浓度相同,故C错误;D.没有作对比
试验,无法证明Fe2+的催化作用,故D错误;答案选A。5.(2024·江苏苏州·三模)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
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溶液中是否含有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在煤气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B是否具有漂白性向溶液中滴加2-3滴高
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是否具有氧化性向溶液中通入足量,观察实验现象D溶液中是否含有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后滴加2~3滴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A.AB.BC.CD.D【答案】C【解析】A.黄色光会掩盖紫色光,检验钾离子时,应用铂丝蘸取少量含钾离了溶液,在酒精灯
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否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钾离子,A错误;B.向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滴加具有氧化性的锰酸钾
溶液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的是还原性,非漂白性,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C.用具有还原性的硫离子与,在酸性条件下两者可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会将氧化成后,滴加溶液,和均会产生白沉淀
,D错误; 故选C。6.(2024·江苏·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一定浓度溶
液中通入气体,出现黑色沉淀酸性比强B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溶液褪色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C将Na[
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观察有沉淀现象验证两物质间发生了双水解反应DAl2(SO4)3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白色固
体该白色固体为Al2(SO4)3A.AB.BC.CD.D【答案】D【解析】A.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黑色沉淀,是生成硫化铜沉淀不溶于
硫酸,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酸性比强,A错误; B.挥发的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乙烯,B错误;C.
生成沉淀反应为,不是物质的双水解反应,C错误;?D.加热促进铝离子水解,但硫酸不挥发,则Al2(SO4)3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白色固
体为Al2(SO4)3,D正确;故选D。7.(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探
究方案A证明丁烯醛中含碳碳双键向丁烯醛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比较和的大小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比
较与氧化性强弱向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探究浓度对溶液水解程度的影响向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
固体,观察颜色变化A.AB.BC.CD.D【答案】B【解析】A.丁烯醛中醛基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无法证明有碳
碳双键,A错误;B.向2mL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1mol?L?1Na2CO3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C
O2,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醋酸酸性强于碳酸,即Ka(CH3COOH)>Ka1(H2CO3),B正确;C.Fe(NO3)2中的
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溶液颜色变化不一定是H2O2造成的,故无法比较H2O2与Fe3+氧化性强弱,C错误;D.根据CH3C
OO-+H2O?CH3COOH+OH-,再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根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颜色
变深,但是醋酸钠水解程度确是减小的,故无法正确探究浓度对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的影响,D错误;本题选B。8.(2024·江苏
·二模)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几滴酸性溶液
,振荡,溶液中未出现红色铁锈中不含二价铁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滴加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溶液已经变质C向含有的溶液中加
入少量固体,振荡,溶液颜色未变化与的反应不可逆D分别向等浓度的和溶液中通入气体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出现黑色沉淀 A.AB.
BC.CD.D【答案】D【解析】A.浓盐酸也能与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不出现红色,A错误;B.向FeSO4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
再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有Fe3+,但可能是变质产生的Fe3+,也有可能是原溶液中存在的Fe2+被氧化成Fe3+,B
错误;C.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与和无关,C错误;D.FeSO4和CuSO4组成相似,Ksp越小越容易产生沉淀,则根据选项的实验事
实可得出溶度积常数:Ksp(FeS)>Ksp(CuS),D正确;故答案选D。9.(2024·江苏·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
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否全部被还原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
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比较CH3COO-和ClO-结合H+的能力大小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
液和NaClO溶液的pHC比较Ksp(BaSO4)和Ksp(BaCO3)的相对大小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
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D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
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A.AB.BC.CD.D【答案】B【解析】A.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
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
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A不正确;B.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
pH,后者的pH大,表明后者溶液中c(OH-)大,溶液的碱性强,ClO-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大,从而说明ClO-结合H+的能
力比CH3COO-强,B正确;C.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
溶液,虽然有气泡和沉淀产生,但并不能说明Ksp(BaSO4)比Ksp(BaCO3)大,因为使用的是Na2CO3饱和溶液,C不正确;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硫酸,加入银氨溶液后,银氨溶液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并没
有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虽然没有产生银镜,但并不能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D不正确;故选B。10.(2024·江苏南通·二模
)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溶液中是否含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B有氧化性向淀粉试纸上滴加几滴溶液,观察试纸颜色变化C比较和的水解能力大小测定溶液、溶液的,比较的大小
D浓度对氧化性的影响向稀盐酸和浓盐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A.AB.BC.CD.D【答案】B【解析】A.用洁净的铂
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只能得出溶液中有K+,不能得出含有KClO,A错误;B.向淀粉KI试纸
上滴加几滴KClO溶液,观察试纸变为蓝色,则说明ClO?有氧化性,B正确;C.测定等浓度的KClO溶液、KF溶液的pH,比较pH的
大小,可以得出F?和ClO?的水解能力大小,C错误;D.向等体积稀盐酸和浓盐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KClO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
得出H+浓度对ClO?氧化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B。11.(2024·江苏南通·一模)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
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溶液中是否含有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B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向溶液中
先滴加酚酞,再滴加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是否具有漂白性向溴水中滴加足量溶液,观察溶液颜色D是否具有还原性向溶液中先滴加几滴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A.AB.BC.CD.D【答案】B【解析】A.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根
生成硫酸根,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亚硫酸根离子,A不符合题意;B.亚硫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
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再滴加溶液至过量,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导致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其水解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
度减小,红色变浅,能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C.溴水具有强氧化性,向溴水中滴加足量溶液,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溴水褪色,不体现
亚硫酸根离子的漂白性,C不符合题意;D.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溶液,加入盐酸,两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黄色沉淀,亚硫
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4·高三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
究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案探究目的A向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浊液,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是否有气体生成比较苯酚与碳酸
的酸性强弱B取某有机物(无环状结构单元)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生成 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氯元素C将Fe3O4溶于盐酸所得溶液浓缩后,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Fe3O4
中是否含Fe(Ⅱ)D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BaSO4固体,过滤,将所得固体溶于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是否有气体生成比较Ks
p(BaSO4)、Ksp(BaCO3)大小A.AB.BC.CD.D【答案】B【解析】A.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该实验只
能说明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故A错误;B.取有机物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排除了KOH的干扰,加入
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为氯化银,能够说明有机物中存在氯元素,故B正确;C.盐酸中氯离子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无法
说明Fe3O4中含Fe(Ⅱ),故C错误;D.BaSO4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Qc(BaCO3)>Ksp(BaCO3)
时,生成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而Ksp(BaCO3)>Ksp(BaSO4),故D错误。答案选B。13.(2024·高三上·江苏
扬州·期末)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取
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蒸馏水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2BFe2+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2mL1.0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0.5mol·L?1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不变紫红色,则Fe2+具有还原性;
若溶液变紫红色,则Fe2+不具有还原性C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
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证明氧化性:Cl2>Br2>I2D比较H2CO3与CH3COOH的酸性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
溶液②CH3COONa溶液pH①>②,证明H2CO3酸性弱于CH3COOHA.AB.BC.CD.D【答案】B【解析】A.若Na没有
完全反应,向固体粉末中加水会产生,若有气体生成,不能说明固体粉末为,A项错误;B.该实验中过量,因此若溶液不变紫红色,则说明酸性被
还原,具有还原性;若溶液变紫红色,则说明酸性没有被还原,不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C.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
荡,由于的还原性比强,故少量氯水和KI反应,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该反应只能证明氧化性:,不能证明氧化性:,C项错误;D.
若溶液浓度相同时,测得pH:①(溶液)>②(溶液),说明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则可证明酸性弱于,题中没有指出两溶液的浓度,不能
得出结论,D项错误;故选B。14.(2024·高三上·江苏苏州·期中)室温下,探究0.1mol/LFeSO4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
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目的实验方案AFe2+能否催化H2O2分解向2mL5%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FeSO4溶液,观察气泡产
生情况B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2mL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Fe2+是否水解向2
mL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Fe2+是否有还原性向2mL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A.AB.BC.CD.D【答案】D【解析】A.向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FeSO4溶液,若产生气泡也有可能是Fe3
+的催化作用, A错误;B.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该向2mLFeSO4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B错误;C
.Fe2+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应向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错误;D.向FeSO4溶液中滴加
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观察溶液紫色褪去,说明FeSO4有还原性, D正确; 故选D。15.(2024·江苏·二模)下列实验探究
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将硫酸钡粉末和碳酸钠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1~2mL,滴加盐酸和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探究和的溶度积常数相对大小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碘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还原性:C向过氧化氢和氯化钡混合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探究过氧化氢能否将亚硫酸盐氧化D加热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混合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溴乙烷在此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A.AB.BC.CD.D【答案】B【解析】A.硫酸钡粉末和碳酸钠饱和溶液混合,会有部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上层清液中含有硫酸根和碳酸根,滴加盐酸时碳酸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加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比较硫酸钡和碳酸钡溶度积常数的相对大小,A错误;B.二氧化硫通入碘和淀粉混合溶液中,若蓝色逐渐退去,则发生反应,I2+SO2+2H2O=2HI+H2SO4,其中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故还原性:,B正确;C.亚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无法证明过氧化氢能否将亚硫酸氧化,C错误;D.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以及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故选B。1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dream-grou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