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药 学 专 业 知 识 一 一 、 7 个 历 代 本 草 代 表 作 : 1 . 《 神 农 本 草 经 》 : 汉 代 , 现 存 最 早 的 药 学 专 著 , 属 于 集 体 创 作 , 载 药 数 3 6 5 种 。 【 口 诀 】 神 在 最 早 的 时 候 有 , 农 民 经 常 流 汗 ( 汉 代 ) 2 . 《 本 草 经 集 注 》 : 南 北 朝 梁 代 , 首 创 按 自 然 属 性 分 类 药 物 的 方 法 。 集 注 , 是 对 神 农 本 草 经 进 行 集 注 , 通 过 自 然 属 性 分 类 来 集 注 3 . 《 新 修 本 草 》 : 又 名 《 唐 本 草 》 , 图 文 并 茂 、 我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部 官 修 本 草 、 第 一 部 药 典 ,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国 家 药 典 。 新 修 : 重 新 来 修 , 是 由 国 家 组 织 的 , 因 此 有 图 文 , 唐 代 的 兴 盛 也 造 就 了 这 第 一 部 官 修 本 草 4 . 《 证 类 本 草 》 : 总 结 了 北 宋 以 前 药 物 学 成 就 , 集 宋 之 前 本 草 学 大 成 。 【 口 诀 】 宋 代 包 拯 破 案 讲 究 证 据 5 . 《 本 草 纲 目 》 : 李 时 珍 ( 明 代 ) , 中 古 时 代 最 完 备 的 分 类 系 统 。 【 口 诀 】 珍 视 明 滴 眼 液 6 . 《 本 草 纲 目 拾 遗 》 : 清 代 , 创 古 本 草 增 收 新 药 之 冠 。 拾 遗 : 捡 漏 , 所 以 新 增 最 多 7 . 《 中 华 本 草 》 : 当 代 作 品 , 全 面 总 结 了 中 华 民 族 2 0 0 0 余 年 来 传 统 药 学 成 就 。 当 地 的 作 品 , 集 继 往 开 来 的 成 就 , 所 以 载 药 最 多 。 二 、 道 地 产 区 及 药 材 : 道地 产区 药材 人参 (吉林) 、 鹿茸、 哈蟆油、 (辽) 细辛、 (辽) 五味子、 关防风、 龙胆、 甘草 (内蒙古) 、 关药 黄芪(内蒙古) 北药 党参(山西)、金银花、阿胶(山东)、板蓝根、青黛、大青叶、黄芩(河北) 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地黄 怀药 【口 诀】 牛山 菊花遍地 黄 大黄(青海)、软紫草(新疆)、当归(甘肃)、枸杞子(宁夏)、 西北 药 秦艽、秦皮、猪苓(陕西) 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藏药 【口 诀】 母虫 藏雪 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 川药 【口 诀】 二黄 付钱买丹 参 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贵药 【口 诀】 杜仲 与沙悟净 跪两天 华南 药 泽泻(福建)、薄荷(江苏)、牡丹皮、木瓜(安徽)、枳实、枳壳(江西) 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参、山茱萸、浙贝母 浙药 【口 诀】 二杭 ,二白, 二玄, 加茱贝 又称“南药” 广药 阳春砂、广藿香、槟榔、穿心莲、肉桂、桂枝、蛤蚧、巴戟天 “四大南药”为槟榔、巴戟天、益智仁、砂仁 木香、茯苓、三七、重楼 云药 【口 诀】 香菱 晕七楼 三 、 常 用 的 产 地 加 工 方 法 加工 目的 适用 范围 方法 适用:大多数药材 拣、洗 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不适用: 具芳香气味, 如薄荷、 细辛、 木香等; 含多量 黏液质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适用: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如大黄等;坚硬的藤木类, 切片 利于干燥 如鸡血藤等;肉质的果实类,如木瓜等不适用: 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宜切成薄 片,如当归、川芎等 ( 1 )含 浆汁 、淀粉 或糖 分多 的药材 ,如 白芍 去皮 煮至 蒸、 煮、 透心; 天麻、 红参蒸至透心; 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 延 易干燥、使酶失活 烫 胡索煮至恰无白心 (2 )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促使变色, 增强气味或减小剌激性, 有 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利于干燥 使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的药 材 皮、 揉搓 肉紧贴, 达到油润、 饱满、 柔软或半透 玉竹、党参、三七等 明的目的 除去大量水分, 避免发霉、 变色、 虫蛀 不适用: 要求鲜用的药材, 如石斛、 鱼腥草、 地黄、 益 干燥 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破坏, 保证药材质 母草 量,利于贮藏 煅 法 小 结 煅法 分类 炮制 条件 举例 明煅法 不隔绝氧气 白矾、牡蛎、石决明、石膏 煅淬法 煅后立即投入液体辅料 中冷却 赭石、自然铜、炉甘石、磁石 扣锅煅法 高温缺氧条件下 血余炭、棕榈炭、干漆 【 口 诀 】 煅 法 的 药 材 : 明 煅 白 牡 膏 决 明 , 煅 淬 赭 磁 炉 自 然 , 扣 锅 棕 榈 血 余 炭 。 四 、 含 生 物 碱 的 常 用 中 药 药材 化学 结构类型 主要 成分 典型 化合物结 构式 质量控制成分: 苦参碱、 氧化苦参 碱 苦参 其 他 : 羟 基 苦 参 碱 、 N - 甲 基 金 雀 花碱、 安那吉 碱 、 巴普叶碱和去氢 苦参碱(苦参烯碱)等 双稠哌啶类 具喹诺里西啶 基本结构 质量控制成分: 苦参碱、 氧化苦参 碱 山豆根 其他: N -甲 基金雀花碱 、 槐果碱、 氧化槐果碱、 槐定碱、 鹰爪豆碱等 质量控制成分: 盐酸麻黄碱、 盐酸 伪麻黄碱 麻黄 有机胺类 其他: 甲基麻 黄碱 、 甲基伪麻黄碱 和去甲基麻黄碱、 去甲基伪麻黄碱质量控制成分: 盐酸小檗碱 (不易 溶于水) 黄连 其他: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 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木兰碱 异喹啉类 质量控制成分: 延胡索乙素 (四氢 巴马汀) 延胡索 其他: 延胡索 甲素 、 去氢延胡索甲 素 质量控制成分: 粉防己碱 (汉防己 甲素) 、 防己 诺林碱 ( 汉防己乙素) 苄 基 异喹 啉 类 生 物 防己 注意: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 碱 汉防己乙素 (防己诺林碱) , 后者 有酚羟基,极性较大 质量控制成分: 硫酸阿托品、 氢溴 酸东莨菪碱 洋金花 其他: 莨菪碱 (阿托品) 、 山莨菪 碱 、东 莨菪 碱、 樟柳 碱和 N - 去甲 莨菪烷类生物碱 莨菪碱 质量控制成分: 东莨菪碱、 莨菪碱 天仙子 (阿托品) (1 ) 质量控 制成分 : 包括乌头碱、 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双酯型) (2 )水解反应减毒; 川乌 二萜类生物碱质 量 控 制 成 分 : 士 的 宁 ( 番 木 鳖 马钱子 吲哚类生物碱 碱)、马钱子碱 ( 1 ) 二 萜 类 : 雷 公 藤 甲 素 、 雷 公 藤乙素、雷公藤红素 倍 半 萜大 环 内 酯 生 (2 ) 倍半萜 大环内酯 : 雷公藤碱、 雷公藤 物 碱 和精 眯 类 生 物 雷公藤次碱、 雷公藤宁碱、 雷公藤 碱 春碱和雷公藤碱己; 精眯类: 苯乙 烯南蛇碱、 呋 喃南蛇碱 、 苯代南蛇 碱、南蛇藤别肉桂酰胺碱 质量控制成分:阿多尼弗林碱 吡 咯 里西 啶 类 生 物 千里光 其他: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 碱 宁碱 【 口 诀 】 含 生 物 碱 的 中 药 实 例 : 雷 公 、 花 仙 子 黄 山 种 苦 参 , 严 防 千 马 穿 。 五 、 糖 和 苷 1 . 氧 苷 ( O - 苷 ) 类 型 : 醇 苷 , 酚 苷 , 氰 苷 , 酯 苷 , 吲 哚 苷 。 【 口 诀 】 春 ( 醇 ) 分 ( 酚 ) 请 ( 氰 ) 指 ( 酯 ) 引 ( 吲 哚 ) 。 2 . 苷 键 水 解 ( 酸 性 条 件 ) 难 易 顺 序 : 氮 苷 ( N - 苷 ) > 氧 苷 ( O - 苷 ) > 硫 苷 ( S - 苷 ) > 碳 苷 ( C - 苷 ) 【 口 诀 】 N O S C 中药 主要 成分 结构 类型 结构 特性 苦 杏 仁 苷 易 被 酸 和 酶 水 解 , 水 解 所 得 苷 元 ( α - 苦杏仁、 桃 质量控制成分:苦杏仁苷 氰苷 羟 基苯 乙 腈 )不 稳 定, 易 分解 成 苯 甲醛 ( 特殊 香 仁、 郁李仁 味) 和氢氰酸, 通常以此做为苦杏仁苷鉴别方法。 【 口 诀 】 逃 ( 桃 ) 狱 ( 郁 ) 苦 。 六 、 醌 类 化 合 物 1 . 含 醌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 大 黄 、 虎 杖 、 何 首 乌 、 芦 荟 、 决 明 子 、 丹 参 、 紫 草 【 口 诀 】 丹 参 飞 去 , 紫 草 奈 何 , 何 大 虎 决 定 开 会 中药 主要 成分 结构 类型 生物 活性 质量控制成分: 总蒽醌 (大 黄 酸 、 大 黄 素 、 大 黄 酚 、 (1 ) 泻下: 主要成分为结合型蒽醌苷, 番泻苷泻 蒽醌+ 二蒽 大黄 大 黄 素 甲 醚 和 芦 荟 大 黄 素 下作用最强; (2 ) 抗菌: 大黄酸、 大黄素; (3 ) 酮 抗炎;(4 )止血:主要有大黄酚、儿茶素等 等)和游离蒽醌 其他: 番泻苷 (二蒽酮) 、 七 、 含 苯 丙 素 类 化 合 物 的 中 药 1 . 含 香 豆 素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 秦 皮 、 前 胡 、 肿 节 风 、 补 骨 脂 2 . 含 木 质 素 类 化 合 物 的 中 药 : 五 味 子 、 厚 朴 、 连 翘 、 细 辛 【 口 诀 】 秦 前 肿 补 香 豆 素 , 午 后 联 系 木 质 素 。八 、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1 . 含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 结构 类型 中药 质量 控制成分 黄酮类 黄芩 黄芩苷 异黄酮 葛根 葛根素 银杏叶 总黄酮+ 萜类内酯 黄酮醇类 槐花 总黄酮(以芦丁记)+ 芦丁 陈皮 橙皮苷 二氢黄酮 满山红 杜鹃素 【 口 诀 】 黄 芩 - 黄 酮 ; 葛 根 - 异 黄 酮 ; 银 杏 叶 、 槐 花 - 黄 酮 醇 ; 满 山 红 、 陈 皮 - 二 氢 黄 酮 2 .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水 溶 性 强 弱 顺 序 : 花 色 素 > 二 氢 黄 酮 > 异 黄 酮 > 黄 酮 ( 醇 ) > 查 耳 酮 【 口 诀 】 花 二 姨 卖 纯 茶 九 、 含 萜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1 . 含 萜 类 化 合 物 的 药 物 结构 类型 单萜 薄荷醇、龙脑(冰片)、环烯醚萜类(栀子苷、京尼平苷、梓醇、龙胆苦苷) 倍半萜 青蒿素、马桑毒素、莪术醇 二萜 穿心莲内酯、雷公藤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维生素 A 、甜菊苷 【 口 诀 】 1 . 薄 ( 薄 荷 ) 冰 ( 龙 脑 ) , 辛 ( 梓 醇 ) 苦 ( 龙 胆 苦 苷 ) 学 子 ( 栀 子 苷 ) 入 京 ( 京 尼 平 苷 ) ; 2 . 还 我 ( 莪 术 醇 ) 青 ( 青 蒿 素 ) 马 ( 马 桑 毒 素 ) ; 3 . 唯 ( 维 生 素 A ) 有 雷 公 ( 雷 公 藤 内 酯 ) 穿 ( 穿 心 莲 内 酯 ) 银 ( 银 杏 内 酯 ) 戴 紫 ( 紫 杉 醇 ) 。 2 . 含 萜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中药 主要 成分 结构 类型 生物 活性 (1 ) 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作用, 临床已用于治疗 急 性菌 痢 、 胃肠 炎 、咽 喉 炎、 感 冒 发热 等 ,疗 效 质 量 控 制 成 分 : 穿 心 莲 内 确切但水溶性较差 酯、脱水穿心莲内酯 (2 ) 脱水穿心莲内酯在穿心莲中含量甚微, 但其 穿心莲 二萜类 其他: 新穿心莲内酯、 1 4 - 药理活性却较强 去氧穿心莲内酯等 (3 ) 水溶性较差, 与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制备 成 穿心 莲 内 酯磺 酸 钠 , 而成 为 水 溶性 化 合物 , 用 于制备浓度较高的注射液 青 蒿 素 、 蒿 酮 、 异 蒿 酮 、 新型 青蒿 抗疟有效成分 桉油精等 倍半萜内酯 质量控制成分:龙胆苦苷 裂环 龙胆 其 他 : 獐 牙 菜 苷 、 獐 牙 菜 —— 环烯醚萜苷 苦苷等 【 口 诀 】 含 萜 类 化 合 物 的 中 药 实 例 : 贴 身 穿 青 龙 。 十 、 含 挥 发 油 类 化 合 物 的 常 用 中 药 中药 结 构 类型 主含 成分 生物 活性 典型 化合物结 构式 单 萜 类 及 其 薄 荷 超 量 服 用 后 不 良 反 应 主 薄荷 薄荷醇 含氧衍生物 要可引起中枢麻痹吉马酮、莪术醇、 莪 术 二 酮 对 宫 颈 癌 有 较 好 的 莪术 倍半萜 莪 术 二 醇 、 莪 术 疗效作用 酮、莪术二酮 单 萜 类 、 单 萜 类 衍 生 质量控制成分: 桉 艾 叶 有 抗 菌 作 用 , 艾 叶 油 对 艾叶 物 、 倍 半 萜 油 精 ( 桉 叶 素 ) + 链 球 菌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等 类 化 合 物 及 龙脑 有抑制作用 其衍生物 肉 桂 具 有 降 血 糖 、 降 血 脂 、 苯 丙 素 类 衍 质量控制成分: 桂 肉桂 抗 炎 、 抗 补 体 、 抗 肿 瘤 、 抗 生物 皮醛 菌等方面的作用 【 口 诀 】 含 挥 发 油 的 中 药 实 例 : 肉 薄 挨 饿 。 十 一 、 三 萜 类 与 甾 体 化 合 物 含 三 萜 类 的 中 药 药名 结构 类型 质量 控制成分 人参 达玛烷型+ 齐敦果烷型 人参皂苷(人参皂苷二醇型、人参皂苷三醇型和齐墩果酸型) 三七 达玛烷型(四环三萜) 人参皂苷 R g 1 、人参皂苷 R b 1 及三七皂苷 R 1 甘草 齐敦果烷型(五环三萜) 甘草酸(五环三萜)、甘草苷 黄芪 达玛烷型+ 齐敦果烷型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合欢皮 齐敦果烷型(五环三萜)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 商陆 齐敦果烷型(五环三萜) 商陆皂苷甲(A ) 柴胡 齐敦果烷型(五环三萜) 柴胡皂苷 a 和柴胡皂苷 d 【 口 诀 】 商 ( 商 陆 ) 人 ( 人 参 ) 不 管 三 七 ( 三 七 ) 二 十 一 , 合 ( 合 欢 皮 ) 伙 把 黄 ( 黄 芪 ) 草 ( 甘 草 ) 当 柴 ( 柴 胡 ) 烧 。 十 二 、 其 他 化 学 成 分 1 . 含 有 马 兜 铃 酸 的 中 药 : 马 兜 铃 、 关 木 通 、 广 防 己 、 细 辛 、 天 仙 藤 、 青 木 香 、 寻 骨 风 。 【 口 诀 】 : 请 ( 青 木 香 ) 观 ( 关 木 通 ) 光 ( 广 防 己 ) 马 ( 马 兜 铃 ) 戏 ( 细 辛 ) 天 ( 天 仙 藤 ) 竺 峰 ( 寻 骨 风 ) 。 2 . 除 去 鞣 质 的 方 法 冷热 处理法 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 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 故可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 使鞣质与 石灰 法 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或在中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使鞣质沉淀析出 在水提取液中, 加入 4 % 明胶溶液, 使鞣质沉淀完全, 滤除沉淀, 滤液减压浓缩至小体 明胶 法 积,加入 3 ~5 倍量的乙醇,除去过剩的明胶 在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碱式乙酸铅或乙酸铅溶液, 使鞣质沉淀, 然后除去滤液中过 铅盐 法 剩的铅盐 利 用 鞣 质 与 碱 成 盐 后 难 溶 于醇 的 性 质 , 在乙 醇 溶 液 中 用 4 0 % 氢 氧 化 钠调 至 p H 9 ~ 1 0 , 溶剂 法 可使鞣质沉淀,再过滤除去 将 中 药的 水 提 液 通 过聚 酰 胺 柱 ,鞣 质 与 聚 酰 胺 通 过 氢 键 结合 而 牢 牢 吸 附 在 柱 上, 8 0 % 聚酰 胺吸附法 的乙醇 难以洗脱 ,而中 药中其他 成分大 部分可被 8 0 % 乙醇 洗脱,从 而达到 除去鞣质 的 目的 【 口 诀 】 去 除 鞣 质 的 方 法 : 石 荣 冷 拒 签 名 。 十 三 、 科 属 来 源 总 结 1 . 伞 形 科 : 北 沙 参 、 小 茵 香 、 当 归 ; 南 鹤 虱 、 蛇 床 子 、 防 风 ; 羌 活 、 独 活 、 柴 胡 、 前 胡 、 白 芷 、 藁 本 、 川 芎 。【 口 诀 】 北 回 归 、 南 蛇 风 , 两 活 两 胡 芷 藁 芎 。 2 . 豆 科 : 黄 芪 、 沙 苑 子 、 槐 花 、 儿 茶 、 决 明 子 、 甘 草 、 苦 参 。 【 口 诀 】 黄 沙 槐 儿 决 甘 苦 。 苏 木 、 降 香 、 番 泻 叶 、 鸡 血 藤 、 广 金 钱 草 、 葛 根 、 粉 葛 、 补 骨 脂 、 山 豆 根 、 合 欢 皮 。 【 口 诀 】 苏 降 番 鸡 广 葛 补 。 3 . 百 合 科 : 川 贝 母 、 浙 贝 母 、 知 母 、 天 冬 、 麦 冬 ; 黄 精 、 玉 竹 、 土 茯 苓 、 重 楼 。 【 口 诀 】 三 母 二 冬 、 黄 玉 土 楼 。 4 . 菊 科 : 苍 耳 子 、 川 木 香 、 木 香 、 白 术 、 苍 术 ; 款 冬 花 、 菊 花 、 红 花 ; 茵 陈 、 青 蒿 ; 北 鹤 虱 、 蒲 公 英 、 牛 蒡 子 、 紫 莞 、 艾 叶 。 【 口 诀 】 苍 耳 子 川 木 二 术 , 冬 菊 红 , 茵 陈 青 , 北 公 牛 紫 。 5 . 毛 茛 科 : 威 灵 仙 、 川 乌 、 草 乌 、 附 子 、 白 芍 、 赤 芍 、 黄 连 、 升 麻 。 【 口 诀 】 屋 帘 上 挂 满 了 红 白 色 的 珠 子 和 一 块 麻 布 。 屋 ( 川 乌 、 草 乌 ) 帘 ( 黄 连 ) 上 挂 满 了 红 ( 赤 芍 ) 白 ( 白 芍 ) 的 珠 子 ( 附 子 ) 和 一 块 麻 布 ( 升 麻 ) 十 四 、 鉴 定 术 语 总 结 芦 头 、 芦 碗 ( 人 参 、 西 洋 参 ) 、 星 点 ( 大 黄 ) 、 云 锦 状 花 纹 ( 何 首 乌 ) 、 罗 盘 纹 ( 商 陆 ) 、 砂 眼 、 珍 珠 盘 ( 银 柴 胡 、 钉 角 ( 草 乌 ) 、 糟 皮 粉 碴 ( 赤 芍 ) 、 过 桥 ( 黄 连 ) 、 车 轮 纹 ( 防 己 ) 、 金 井 玉 栏 ( 黄 芪 、 板 蓝 根 、 桔 梗 ) 、 菊 花 心 ( 甘 草 、 黄 芪 、 白 芍 、 防 风 ) 、 疙 瘩 丁 ( 白 芷 ) 、 朱 砂 点 ( 羌 活 . 茅 苍 术 ) 、 蝴 蝶 片 ( 川 芎 ) 、 蚯 蚓 头 ( 防 风 ) 、 狮 子 头 ( 党 参 ) 、 起 霜 ( 苍 术 ) 、 怀 中 抱 月 ( 松 贝 ) 、 鹦 哥 嘴 ( 天 麻 ) 十 五 、 用 药 部 位 中 药 记 忆 口 诀 1 . 块 根 入 药 : 何 首 乌 、 太 子 参 、 草 乌 、 天 冬 、 麦 冬 、 百 部 、 地 黄 、 郁 金 。 【 口 诀 】 何 太 草 块 根 , 二 冬 百 地 金 。 2 . 块 茎 入 药 : 天 南 星 、 天 麻 、 三 棱 、 泽 泻 、 延 胡 索 、 半 夏 、 白 芨 。 【 口 诀 】 两 天 三 泻 胡 半 白 。 3 . 根 及 根 茎 : 紫 菀 、 茜 草 、 虎 杖 、 大 黄 、 龙 胆 草 、 山 豆 根 、 藁 本 、 甘 草 、 徐 长 卿 、 羌 活 、 威 灵 仙 、 丹 参 。 【 口 诀 】 宛 西 虎 仗 黄 龙 胆 , 山 高 草 长 抢 仙 丹 。 4 . 根 茎 : 姜 黄 、 北 豆 根 、 山 药 、 射 干 、 玉 竹 、 狗 脊 , 黄 精 、 黄 连 、 胡 黄 连 、 重 楼 , 知 母 、 香 附 、 川 芎 、 升 麻 、 土 茯 苓 、 莪 术 、 苍 术 、 白 术 、 石 菖 蒲 。 【 口 诀 】 姜 北 豆 山 射 玉 狗 , 黄 精 二 连 和 重 楼 ; 知 母 附 芎 升 土 苓 , 莪 带 二 术 循 石 菖 。 5 . 根 类 : 牛 膝 、 川 牛 膝 、 商 陆 、 柴 胡 、 前 胡 、 银 柴 胡 【 口 诀 】 二 牛 拉 伤 三 胡 白 芍 、 赤 芍 、 巴 戟 天 、 桔 梗 、 紫 草 【 口 诀 】 二 嫂 巴 结 紫 草 木 香 、 川 木 香 、 续 断 、 天 花 粉 、 黄 芩 、 黄 芪 【 口 诀 】 二 香 续 天 芩 芪 防 风 、 防 己 、 当 归 、 地 榆 、 板 蓝 根 【 口 诀 】 二 房 当 跪 地 板 秦 艽 、 白 芷 、 葛 根 、 粉 葛 、 南 沙 参 、 北 沙 参 、 西 洋 参 、 党 参 、 玄 参 、 苦 参 、 远 志 【 口 诀 】 脚 趾 葛 参 远 志 6 . 根 皮 入 药 类 : 桑 白 皮 、 地 骨 皮 、 白 鲜 皮 、 牡 丹 皮 、 香 加 皮 【 口 诀 】 桑 地 根 皮 白 牡 丹 香 7 . 非 种 子 类 ( 含 “ 子 ” ) 类 : 牛 蒡 子 、 桅 子 、 女 贞 子 , 地 肤 子 ; 金 樱 子 、 蛇 床 子 、 枸 杞 子 、 五 味 子 , 补 骨 脂 。 【 口 诀 】 牛 郎 织 女 地 上 会 , 鹰 蛇 起 舞 补 骨 头 8 . 全 草 类 : 白 花 蛇 舌 草 、 金 钱 草 、 车 前 草 、 半 枝 莲 、 蒲 公 英 、 紫 花 地 丁 。 【 口 诀 】 白 金 车 办 公 地 1 0 . 有 麻 舌 感 的 药 材 : 商 陆 ( 甘 淡 , 久 嚼 麻 舌 ) 川 乌 、 草 乌 ( 辛 辣 麻 舌 ) 盐 附 子 ( 味 咸 而 麻 舌 ) 川 芎 ( 味 苦 、 辛 , 稍 有 麻 舌 感 , 后 微 甜 ) 天 南 星 ( 辛 , 麻 辣 ) 半 夏 ( 辛 辣 , 麻 舌 而 刺 喉 )蛇 床 子 ( 味 辛 凉 , 有 麻 舌 感 ) 牵 牛 子 ( 辛 苦 , 有 麻 舌 感 ) “ 细 辛 ( 辛 辣 , 麻 舌 ) 徐 长 卿 ( 辛 , 有 麻 舌 感 ) 三 棱 ( 味 淡 , 嚼 之 有 麻 舌 感 ) 丁 香 ( 辛 辣 , 微 有 麻 舌 感 ) 牛 蒡 子 ( 味 苦 后 微 辛 , 而 稍 麻 舌 ) ” 【 口 诀 】 麻 舌 商 乌 川 长 卿 , 半 夏 三 细 蛇 床 丁 , 牛 蒡 牵 牛 天 南 星 十 六 、 果 实 及 种 子 类 中 药 的 药 用 部 位 幼果:枳实 成熟或近成熟:木瓜、山楂、乌梅 、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巴豆、小茴香、连翘、瓜蒌、砂仁 、 草果、豆蔻、益智 以“子”命名,果实入药:牛蒡子 、栀子、女贞子、地肤子、金樱子、蛇床子、枸杞子、五味子 果实 果皮:陈皮、大腹皮 果柄:甜瓜蒂 宿萼:柿蒂 果皮的维管束组织:橘络、丝瓜络 果穗:桑椹 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 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种皮:绿豆衣 假种皮:龙眼肉 去除种皮的种仁:肉豆蔻 种子 种仁:薏苡仁 胚:莲子心 发了芽的种子:大豆黄卷 发酵的加工品:淡豆豉 果肉 山茱萸 十 七 、 部 分 鉴 定 速 记 歌 诀 人 参 : 顶 有 芦 头 盘 节 状 , 味 苦 带 甘 气 清 香 ; 假 货 商 陆 味 淡 麻 , 断 面 还 有 同 心 环 。 三 七 : 体 有 瘤 凸 质 坚 实 , 击 碎 面 平 皮 木 离 ; 皮 部 散 生 棕 色 点 , 味 苦 有 甘 尝 后 知 。 天 麻 : 鹦 哥 嘴 , 凹 肚 脐 , 外 有 环 点 干 姜 皮 ; 春 空 冬 实 心 有 别 , 松 香 断 面 要 牢 记 。 巴 戟 天 : 形 似 鸡 肠 巴 戟 天 , 心 细 皮 厚 色 紫 蓝 ; 伪 品 肉 薄 木 心 粗 , 虎 刺 易 断 勿 受 骗 。 白 前 : 根 茎 细 长 节 明 显 , 折 断 中 空 似 鹅 管 ; 节 上 须 根 弯 而 细 , 勿 与 白 薇 相 混 乱 。 当 归 : 主 根 粗 短 支 根 长 , 质 地 柔 软 色 棕 黄 ; 断 面 油 点 显 棕 色 , 味 甘 带 辛 气 浓 香 。 狗 脊 : 金 毛 披 满 身 , 切 面 肉 红 显 环 纹 。 质 虽 坚 硬 片 易 折 , 补 肝 益 肾 又 祛 风 。 贯 众 : 如 同 刺 猬 形 , 叶 柄 残 基 遍 全 身 。 外 表 黄 紫 质 较 硬 , 解 毒 止 血 能 杀 虫 。 黄 连 : 黄 连 有 节 外 皮 粗 , 节 间 膨 大 似 连 珠 ; 须 根 丛 生 硬 刺 手 , 断 面 色 黄 味 极 苦 。 杜 仲 : 杜 仲 扁 平 或 微 卷 , 断 面 胶 丝 紧 相 连 ; 皮 内 紫 棕 平 而 滑 , 外 皮 纵 裂 极 明 显 。 番 红 花 : 柱 头 如 线 番 红 花 , 泡 水 膨 胀 似 喇 叭 ; 气 香 味 苦 红 棕 色 , 染 水 发 黄 不 会 假 。 沙 苑 子 : 形 似 扁 肾 沙 苑 子 , 一 边 凹 入 具 种 脐 。 种 皮 泡 水 易 除 去 , 嚼 之 微 有 豆 腥 气 。 鸦 胆 子 : 鸦 胆 椭 圆 网 纹 凸 , 外 皮 棕 里 内 有 核 。 核 内 种 子 黄 白 色 , 种 仁 味 苦 独 特 臭 。 大 黄 : 短 截 圆 柱 形 , 高 粱 碴 口 特 鲜 明 。 气 味 特 异 有 粘 性 , 宣 泄 实 热 独 有 功 。 何 首 乌 : 肥 厚 大 块 片 , 云 锦 花 纹 最 典 型 。切 面 肉 红 味 苦 涩 , 调 和 气 血 补 肝 肾 。 虎 杖 : 粗 根 常 扭 曲 , 纤 维 明 显 质 坚 实 。 断 面 轮 网 多 间 隙 , 散 瘀 止 痛 除 风 湿 。 牛 膝 : 长 条 有 疔 痕 , 断 面 环 点 是 特 征 色 黄 柔 韧 有 特 性 , 散 瘀 消 肿 补 肝 肾 。 川 牛 膝 : 根 头 膨 大 川 牛 膝 , 皮 色 灰 褐 纵 文 密 。 切 面 麻 点 环 纹 显 , 活 血 祛 风 又 利 湿 。 商 陆 : 商 陆 罗 盘 纹 , 有 毒 味 苦 辛 , 质 坚 纤 维 性 , 利 水 又 消 肿 。 乌 药 : 乌 药 纺 锤 状 , 皮 皱 色 棕 黄 , 质 坚 轮 纹 细 , 止 痛 顺 气 良 。 白 薇 : 白 薇 如 马 尾 , 断 面 显 木 心 , 色 黄 质 较 暗 , 气 香 味 微 苦 , 清 热 凉 血 显 。 紫 苑 : 紫 苑 质 柔 软 , 加 工 结 小 辫 , 味 甜 捎 带 苦 , 止 咳 平 痰 喘 。 仙 茅 : 仙 茅 枝 条 小 , 皮 粗 细 皱 纹 , 断 面 有 麻 点 , 补 肾 又 强 筋 。 白 及 : 白 及 鹰 爪 形 , 头 部 显 环 纹 , 性 粘 透 明 样 , 止 血 敛 疮 灵 。 勾 藤 : 勾 藤 似 船 锚 , 质 轻 色 紫 红 , 髓 部 海 绵 状 , 息 风 止 痉 良 。 银 柴 胡 : 珍 珠 盘 头 银 柴 胡 , 质 地 松 脆 体 较 轻 , 断 面 花 纹 特 明 显 , 清 热 凉 血 疗 骨 蒸 。 附 子 : 附 子 附 片 黑 与 白 , 切 面 透 明 显 筋 脉 , 气 微 味 淡 有 毒 性 , 回 阳 救 逆 除 寒 湿 。 川 贝 母 : 松 贝 抱 月 青 炉 开 , 炉 大 青 中 松 居 三 。 鳞 叶 二 三 中 茎 盘 , 炉 贝 基 尖 体 虎 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