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肺癌筛查和结直肠癌筛查.pdf
2024-09-03 | 阅:  转:  |  分享 
  
肺 癌筛查与 早诊早 治方案(2024 年 版)
研究 表明 ,对 肺癌高 风险人 群进 行低剂 量螺旋 CT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筛查,
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一、流行病学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106.06 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 22.0%;我国肺
癌死亡病例 73.33 万例, 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28.5%;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75.13/10 万和
51.94/10 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 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二、高风险人群
年龄 ≥50 岁 ,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
( 一 ) 吸烟包年数≥2 0 包年, 包括曾经吸烟≥2 0 包年, 但戒烟不足 15 年 。 注 : 吸 烟包年数=每天吸烟
的包数(每包 20 支)×吸烟年数。
( 二 )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 20 年 。
(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 1 年。
(五)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
三、筛查
(一)筛查对象
肺癌高风险人群,无肺癌病史,年龄一般在 50~74 岁之间。
(二)筛查方法
肺癌筛查推荐 LDCT 。建议使用 16 排及以上的多排螺旋 CT 。CT 阅片及诊断 需由至少 2 名有 2 年及
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完成。LDCT 参数设置及操作流程见附注。
不推荐使用胸部 X 线检查 、MRI 检查、PET-CT 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三)筛查结局
按照薄层 CT 图像显示的 密度, 可以将肺癌筛查检出的非钙化结节分为实性结节、 部分实性结节和非
实性结节 (纯磨玻璃密度) 。 实性结节指病灶完全遮 盖肺实质的结节; 部分实 性结节指病灶遮盖部分
肺实质的结节;非实性结节指病灶未遮盖肺实质、支气管和血管可以辨认的结节。
(四)筛查频率
肺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LDCT 检查。有下列影像表现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检出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6mm 且<15mm , 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 径
≥8mm 且<15mm 者 ,3 个月后复查, 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2.检出的实性结节、 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 15mm , 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
建议正规抗炎治疗后 1 ~3 个月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五、随访和管理
原则上, 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 1 次随访, 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 对于筛查结
果为阴性者, 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 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 对于筛查发现的阳性病变
人群,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 附 注:低剂 量螺旋 CT (LDCT) 参数设置 及操作 流程
1.螺旋扫描模式, 螺距设定≤1 ,机架旋转时间 ≤0 .8s ,全胸部扫描总剂量≤2mSv 。
2.选用设备的最短扫描时间。 扫描矩阵设定不低于 512×512; 没有迭代重建技术 的建议使用 120kVp 、
30 ~50mAs 的扫描参数, 有 新一代迭代重建技术的建议使用 100~120kVp、< 30mAs 作为扫描参数。
3.采用肺算法和标准算法、 或仅用标准算法进行重建, 重建层厚在 1.00~1.25mm 之间。 若重建层厚
≤ 0 .6 25mm , 建议无间隔重建, 若重建层厚介于 1.00~1.25mm 之间, 建议重建间隔不大于层厚的 80% 。
4.扫描时建议开启“dosereport (剂量报告)” 功能。
5.操作时,患者仰卧,双手上举,采取吸气末单次屏气扫描。
6.扫描范围应为肺尖至后肋膈角尖端水平(包括全肺和两侧胸壁,女性受检者还需包括全乳腺) 。
附件 2 结直 肠癌筛 查与早诊 早治方案 (2024 年版)
一、流行病学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 51.71 万例, 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 10.7%。结 直
肠癌死亡病例 24.00 万例, 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9.3%。 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6.63/10
万和 17.00/10 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使 5 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饮酒、 吸烟、 肥胖 、 糖尿 病、 炎症性肠病及结直
肠癌家族史等;主要保护因素包括摄入膳食纤维和乳制品,合理体育锻炼等。
二、高风险人群
(一)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综合年龄 、性别、一级亲属结直肠 癌家族史、吸烟和体重指 数(BMI ) ,对散发性结直 肠癌风险进行
评分,原则如下:
1.年龄:≤49 岁 (0 分), 50-59 岁 (1 分), ≥ 60 岁 (2 分)。
2.性别:女性(0 分) ,男 性(1分 )。
3.吸烟史:无(0 分) ,有 (1分 )。
4.BMI :<23kg/m2 (0 分), ≥2 3kg/m2 (1 分)。
5.一级亲属 (父母、 子女以及兄弟姐妹) 确诊结直肠癌: 无 (0 分 ) ,有(1 分; 其中, 如有 1 个一级
亲属<60 岁时被确诊为结 直肠癌,或者 2 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 4分 )。
以上各项累计评分≥4 分者, 认定为高风险人群。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具有林奇综合征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人群。
三、筛查
(一)筛查对象
1.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无结直肠癌病史, 推荐 筛查起止年龄在 40~74 岁之间。 其中, 有 1 个
一级亲属小于 60 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 或者 2 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 推荐从比一级亲属
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 10 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2.遗传性高风险人群,建议按如下规则开始筛查: MLH1 (MutL homolog 1 )/MSH2 (MutS homolog 2 ) 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
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 20~25 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 2 ~5 年 。MSH6 (MutS homolog
6 )/PMS2 (PMS1 homolog 2 ) 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接受 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
30 ~35 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 2 ~5 年。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家系中的高风险人群从
10 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每年做 1 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二)筛查方法
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法。 不耐受或不依从 一线筛查方法者, 可选择免 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
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 CT 成像、多靶点粪 便 DNA 检测等替代方法。
(三)筛查频率
1.常规筛查的频率:每 5 ~10 年进行 1 次结肠镜检查,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 10 年;
每年进行 1 次大便潜血检查。
2.直径 ≥lcm 的腺瘤, 绒毛结构 ≥2 5%的腺瘤 (即绒毛 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 伴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
他病变:应在治疗后 1 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结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 3 年。
3.其他腺瘤: 应在诊断治疗 后 3 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 如无异常发现, 后续结 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
5 年。
4.其他肠道良性病变: 因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并不明显, 可视同一般人群处理 。 结 肠镜复查间隔可为 10
年。
5.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 肠炎、 克罗恩病: 明确诊 断后每 2 年复查结肠镜。 如筛查中发现高级别上
皮内瘤变应在治疗后每年复查结肠镜。
五、随访和管理
原则上, 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 1 次随访, 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 对于筛查结
果为阴性者, 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 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 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
或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
献花(0)
+1
(本文系行者无渔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