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南 会 同 口 七 里 ( 今 远 口 镇 ) 第 1 页第 2 页三 郎 司 ( 黎 平 县 熬 市 镇 三 多 村 三 郎 寨 ) 第 3 页第 4 页天 柱 铁 山 坪 第 5 页第 6 页目 录 谱 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页 本 房 杨 姓 源 流 简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页 杨 再 思 和 夫 人 及 十 子 简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页 杨 再 思 氏 族 概 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页 第 一 章 杨 再 思 祖 源 世 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页 第 二 章 再 思 本 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9 页 第 三 章 长 房 政 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页 第 四 章 承 恪 支 世 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页 第 五 章 承 恪 支 系 家 族 树 图 及 具 体 分 布 地 址 - - - - - - - - - - - - - - - - 6 9 页 第 六 章 族 谱 及 字 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7 页 第 七 章 宗 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1 页 第 八 章 承 恪 支 昌祀公后裔 家族墓地及古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 页 第 九 章 再 思 公 祠 庙 介 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页 对 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5 页 长 房 政 隆 裔 其 他 支 后 裔 湘 黔 分 布 简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9 页 家 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5 页 人 物 简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7 页 后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3 页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5 页 修 谱 、 清 明 挂 清 等 重 要 约 定 事 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7 页 第 7 页第 8 页谱 序 族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 国无史,无以纪朝代而垂千秋之鉴;族无 谱, 无以考 世系而存百世之传。 家是最小的国, 国是千万家。 由此可见 , 家谱是地方志、国史的有益补 充。 今逢盛世, 国泰民安。 续修家谱旨在起到明源流、 序长幼、 辩昭穆 、 知 迁 留 、 家 族 团 结 的 作 用 , 从 而 达 到 弘 扬 祖 德 、 效 法 先 贤 、 立 志 成 才 、 兴家报国之目的。 再 思 出 生 于 唐 末 叙 州 ( 今 湖 南 黔 阳 地 带 ) , 娶 韩 氏 、 蒙 氏 、 马 氏 、 潘 氏 、 郑 氏 生 有 十 子 。 其 后 裔 向 今 侗 族 、 苗 族 及 土 家 族 聚 居 区 黔 东 、 湘 西、 渝南、 桂北及江西、 四川、 云南等地迁徙发展。 至今一千一百多年 , 人口超五百余万, 仅嫡系 一脉, 形成今世巨族, 真可谓祖德宗功大, 枝 荣叶茂繁了。 再 思 氏 族 之 发 展 壮 大 , 在 于 土 官 绵 长 与 当 地 民 族 融 合 。 其 父 居 本 , 本华裔汉人, 随职迁徙"蛮界" , 使再思出生于侗乡, 自幼与土民声息相通 。 唐宋两朝在民族地方设置"土府 "。 例定选土人世袭其职。 再思以土人身份 被 选 任 叙 州 长 史 , 其 后 子 孙 相 继 沿 袭 总 管 府 、 军 民 府 、 都 护 府 世 职 。 元 初改土府为"土司", 杨氏复以忠 孝贤能而被选任。 至洪武初归顺明朝, 至. 永乐"改土归流"时, 仅改宣慰司 设府 , 置流官, 长官司仍以土制保留, 并 例 定 平 行 于 县 , 秩 职 六 品 , 杨 氏 因 功 被 偿 印 授 职 者 三 十 余 员 。 清 代 贵 州 开 辟 新 疆 , 厅 下 基 层 土 、 千 把 总 政 权 , 获 职 亦 众 。 其 土 制 千 余 年 之 长 , 与 土 民 安 居 乐 业 , 鱼 水 相 依 , 在 迁 徙 发 展 中 与 土 民 联 姻 、 生 活 相 习 , 语 言融合, 早已形成"汉夷一家"。 土官对土民关爱备至, 凡遇天灾人祸及繁 苛赋役, 则为民请命 , 豁免其征,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土官护土民"的佳话 , 第 9 页使 社 会 稳 定 , 百 姓 祥 和 , 经 济 发 展 。 宋 代 王 朝 悯 其 德 , 树 为 " 睦 邻 靖 边 " 的典范 ,裨资教育 周边臣民,九 次褒封再思 功绩,赐庙 祭祀,名则 "德被 斯 民 " , 实 乃 " 荣 荫 子 孙 " , 使 得 杨 氏 地 位 稳 定 , 氏族 壮 大 。 直 至 晚 清 同 治 七 年 朝 廷 仍 钦 定 飞 山 庙 祀 典 , 例 定 州 府 大 员 主 祭 , 借 以 安 抚 百 姓 。 官 裨 德于民, 民 爱戴其官 , 官民亲善, 融合成侗、 苗、 土家等多种民族成份 。 再 思 氏 族 之 繁 荣 昌 盛 。 在 于 文 能 治 国 , 武 可 安 邦 。 在 以 科 举 取 士 的 文 武 场中,裔孙心怀大志,刻苦研 读,举人、进士,贤才涌现。 修谱意在激励后人, 知来源 , 家族团结, 安居各条战线, 学习先人 , 弘扬美德。奋发图强,钻研科 技,做时代栋梁,当兴邦典范。 第 1 0 页本 房 杨 姓 源 流 简 介 于 元 至 正 年 间 ( 1 3 3 5 - 1 3 4 0 ) , 原 居 住 江 西 昌 府 丰 城 县 柿 源 村 的 杨 朝 宗 ( 杨 震 第 3 8 世 孙 又 再 思 公 下 1 4 世 孙 ) 任 浙 江 台 州 府 刺 史 , 因 金 人 叛 乱 告 老 还 乡 。 所 生 六 子 : 长 子 承 恪 , 次 子 承 都 , 三 子 承 宪 , 四 子 承 国 , 五 子 承 基 , 六 子 承 泰 , 人 口 众 多 , 某 年 遇 灾 , 因 困 难 兄 弟 商 议 各 自 外 迁 , 承 恪 、 承 都 、 承 宪 、 承 基 兄 弟 四 人 于 公 元 1 3 6 5 年 迁 入 湖 南 会 同 口 七 里 定 居 ( 今 远 口 ) , 1 5 年 后 , 因 人 口 多 , 兄 弟 商 议 再 分 迁 各 地 , 承 恪 迁 黎 平 三 郎 司 、 之 后 承 恪 后 裔 再 分 迁 榕 江 、 剑 河 , 承 恪 九 世 孙 应 臣 公 迁 江 西 明 末 清 初 其 孙 昌 祀 公 回 迁 天 柱 铁 山 坪 后 其 后 裔 又 分 迁 蓝 田 寨 头 塘 坎 上 、 寨 头 孟 兰 ( 古 名 窝 七 ) 、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 蓝 田 都 甫 ( 后 迁 凤 城 巴 湾 ) 、 渡 马 桥 头 坪 、 剑 河 平 珍 、 邦 洞 血 团 、 四 川 平 块 等 地 居 住 , 承 宪 分 迁 贵 州 大 定 、 四 川 秀 山 , 承 基 分 迁 舞 阳 、 凯 里 挂 丁 、 排 羊 、 湾 溪 、 开 阳 等 地 , 承 都 在 大 明 洪 武 五 年 ( 公 元 1 3 7 2 年 ) 迁 入 天 柱 远 口 东 门 头 布 春 寨 , 现 高 坡 至 五 吨 墦 千 家 寨 , 定 居 3 1 年 所 生 一 子 正 隆 , 孙 通 谅 、 通 诚 , 又 于 公 元 1 4 3 0 年 迁 入 云 潭 湾 , 承 都 第 四 代 孙 玉 宣 、 玉 玟 分 住 茅 坪 上 鸬 鹚 , 玉 祥 分 住 四 川 大 足 县 等 地 , 昌 景 之 子 顺 朝 分 住 安 架 、 榕 江 寨 蒿 , 顺 庭 分 住 庙 脚 、 寨 头 , 顺 荣 分 住 姚 家 溪 、 长 坡 头 、 老 路 口 、 要 津 溪 、 小 江 长 岭 坡 、 锦 屏 永 宁 、 湖 南 杨 家 坪 、 戈 云 等 地 , 顺 贵 分 住 姚 家 溪 、 桥 头 。 昌 昊 分 住 云 潭 湾 冲 头 园 、 溪 脚 、 新 楼 脚 、 上 下 月 背 山 、 远 口 老 寨 、 锦 屏 高 坝 、 剑 河 岑 松 、 屯 州 。 昌 文 分 住 矮 寨 、 平 略 。 第 1 1 页第 1 2 页杨 再 思 和 夫 人 及 十 子 简 介 杨 再 思 ( 8 6 0 ~ 9 5 4 ) , 靖 州 人 。 唐 末 五 代 靖 州 飞 山 酋 长 , 号 十 峒 首 领 , 人 称 “ 飞 山 太 公 " 。 唐 代 末 期 , 王 室 衰 微 , 天 下 纷 争 , 藩 镇 割 据 。 其 时 , 叙 州 ( 治 所 在 今 黔 阳 县 黔 城 镇 ) 南 部 一 带 苗 、 瑶 、 佩 带 各 民 族 第 1 3 页在 潘 金 盛 、 杨 再 思 的 领 导 下 , 逐 渐 兴 旺 繁 盛 , 形 成 一 个 以 飞 山 ( 今 靖 州 飞 山 ) 为 中 心 的 民 族 集 团 — — “ 飞 山 蛮 ” 。 后 梁 时 期 , 马 殷 据 湖 南 称 楚 王 。 潘 金 盛 据 飞 山 和 五 开 峒 ( 今 属 贵 族 黎 平 县 ) 一 带 , 杨 再 思 据 叙 州 潭 阳 ( 今 芷 江 ) 、 朗 溪 ( 今 会 同 ) 一 带 , 互 为 声 援 , 以 拒 马 殷 。 后 梁 开 平 五 年 ( 9 1 1 ) , 马 殷 遣 吕 师 周 征 剿 飞 山 , “ 袭 斩 金 盛 ” 。 迫 于 这 种 形 势 , 杨 率 “ 飞 山 蛮 ” 余 部 , 以 其 地 附 于 楚 , 马 殷 封 其 为 诚 州 刺 史 , 此 后 , 杨 设 立 1 0 峒 , 以 其 族 姓 散 掌 州 峒 , 抚 驭 峒 民 , 拓 荒 种 地 , 发 展 生 产 。 马 楚 政 权 灭 亡 后 , 杨 之 七 子 正 岩 将 “ 飞 山 蛮 ” 的 势 力 范 围 逐 渐 扩 展 到 今 湘 西 南 、 黔 东 南 、 桂 东 北 广 大 地 区 ( 包 括 湖 南 靖 州 、 会 同 、 通 道 、 黔 阳 、 怀 化 、 溆 浦 、 麻 阳 、 芷 江 、 新 晃 、 新 宁 、 武 冈 、 城 步 、 绥 宁 ; 贵 州 锦 屏 、 黎 平 、 天 柱 , 从 江 、 榕 江 、 玉 屏 及 广 西 三 江 、 龙 胜 等 地 ) 。 杨 再 思 由 于 能 团 结 各 州 的 兄 弟 民 族 归 顺 朝 廷 , 被 宋 王 朝 先 后 追 封 为 威 远 侯 、 英 济 侯 、 广 惠 候 和 英 惠 侯 。 湘 、 桂 、 黔 三 省 边 境 人 民 更 思 其 德 , 有 的 奉 为 神 灵 , 有 的 尊 为 祖 先 , 并 建 飞 山 庙 祀 之 。 每 年 农 历 六 月 初 六 ( 杨 再 思 的 生 辰 ) 和 十 月 二 十 六 日 ( 杨 再 思 的 忌 辰 ) , 各 地 群 众 常 去 飞 山 庙 祭 奠 , 历 久 而 不 衰 。 第 1 4 页杨 再 思 夫 人 画 像 原 配 韩 氏 , 诰 封 一 品 夫 人 。 韩 氏 生 子 三 : 长 子 杨 政 隆 、 次 子 杨 政 滔 、 三 子 杨 政 修 第 1 5 页第 1 6 页续 配 蒙 氏 , 诰 封 二 品 夫 人 。 蒙 氏 生 子 二 : 四 子 杨 政 约 、 五 子 杨 政 款 第 1 7 页第 1 8 页继 配 马 氏 , 敕 封 端 庄 夫 人 。 马 氏 生 子 三 : 生 六 子 杨 政 绾 、 七 子 杨 政 岩 、 八 子 杨 政 嵩 第 1 9 页第 2 0 页侧 室 潘 氏 , 敕 封 端 庄 夫 人 。 潘 氏 生 九 子 杨 政 权 第 2 1 页第 2 2 页侧 室 郑 氏 , 敕 封 随 阵 夫 人 。 郑 氏 生 十 子 杨 政 俭 , 又 名 杨 政 钦 第 2 3 页第 2 4 页再 思公十子画像 长子政隆 第 2 5 页第 2 6 页次子政滔 第 2 7 页第 2 8 页三子政修 第 2 9 页第 3 0 页四子政约 第 3 1 页第 3 2 页五 子政款 第 3 3 页第 3 4 页六 子政绾 第 3 5 页第 3 6 页七 子政岩 第 3 7 页第 3 8 页八子政嵩 第 3 9 页第 4 0 页九子政权 第 4 1 页第 4 2 页十 子政俭(钦) 第 4 3 页第 4 4 页杨 再 思 氏 族 概 述? ? 再思远 祖系上古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生二子,长玄嚣即吾祖, 传 至 后 稷 , 迁 居 于 部 ( 今 陕 西 武 功 县 ) , 其 后 历 唐 、 虞 、 夏 、 商 , 由 此 派 发 。 至 公 刘 迁 居 汾 ( 今 陕 西 彬 县 ) 。 至 古 公 亶 父 , 定 都 于 周 ( 今 陕 西 岐 山 ) , 至 姬 昌 迁 都 于 丰 ( 今 陕 西 西 安 沣 水 西 岸 ) , 昌 子 发 伐 商 , 建 立 周 朝 ( 迁 沣 水 东 岸 ) 称 武 王 , 分 封 诸 侯 国 。 武 王 子 成 王 封 弟 叔 虞 于 唐 ( 今 山 西 太 原 北 ) 称 唐 侯 , 子 燮 父 迁 都 晋 ( 今 山 西 太 原 ) 立 晋 国 , 至 武 公 子 伯 侨 即 嫡 祖 , 由 晋 迁 居 翼 城 县 白 鹤 桥 。 嫡 祖 伯 侨 生 子? 突 生 职 、 职 生胫,字叔向,晋太傅,食文 ,文生突,史称羊舌大夫。"? 采于" 杨" , 以 邑 为 氏 。 民 国 《 辞 海 》 载 " 《 左 传 》 襄 二 十 九 年 ∶ " 虞 、 虢 、 焦 、 滑 、 霍 、 杨、 韩 、 魏 皆 姬姓 也 。 " 至 公 元前 2 1 1 年 秦 始皇 最 后 灭 齐 ,统 一 六 国 , 置 郡 县 时 , 嫡 祖 杨 章 居 华 阴 ( 今 陕 西 潼 关 西 华 山 北 ) , 功 至 征 东 大 将 军 。 至 二 世 秦 乱 , 章 子 杨 款 不 仕 秦 而 从 汉 , 高 祖 封 为 太 史 。 至 公 元 前 1 1 3 年 (元鼎四年) 设弘农郡, 辖华阴, 治弘农县 ( 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 ? 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前 7 6 ),弘农一世杨敞为相,弘农为 " 全国望郡, 杨 氏 望 族 " 。 至 五 世 杨 震 学 识 渊 博 , 人 称 " 关 西 孔 子 " , 拒 贿 千 金 , 史 称 " 四知" , 不 置产业, 是著名的" 清白传家" 。 震子秉, 秉子赐, 赐子彪四世 三 公 , 蝉 联 相 位 , 为 政 清 廉 。 晋 朝 建 立 , 弘 农 十 世 孙 杨 挑 、 杨 骏 、 杨 济 一世三公, 总理朝廷军政要务; 一门两后, 权倾宫廷, 终因势重导致灭门 之 祸 。 幸 有 杨 球 预 卜 玄 机 , 先 得 武 帝 恩 准 隐 退 , 至 杨 氏 灭 门 惨 案 时 有 独 子 杨 结 幸 免 其 祸 。 在 南 北 朝 对 峙 之 前 , 逃 至 前 燕 为 中 山 ( 今 陕 西 泾 县 北 中山) 相。 其子归魏助政, 裔孙文臣武将蝉联。 至杨坚受北周蝉让为帝 , 第 4 5 页建 立 隋 朝 , 嫡 祖 十 七 世 文 伟 晋 爵 公 侯 。 李 渊 兴 唐 后 , 从 二 十 一 世 志 元 至 二十八世再思父居本,均授职 朝? 廷内外,居京都(陕西)长安。? ? 嫡祖再思之父居本于唐文 宗开成四年(8 3 9 ),由淮南(江苏扬州) 丞 调 守 叙 州 ( 今 湖 南 黔 阳 、 会 同 一 带 ) , 治 龙 标 ( 今 黔 城 ) , 开 拓 今 湘 黔五溪 (; 舞阳河、 清水江、渠阳河、 辰水、 巫水)侗寨。 懿宗咸通元年 ( 8 6 0 ) , 再 思 生 于 五 溪 侗 乡 , 自 少 有 勇 , 智 谋 韬 略 。 十 四 年 ( 8 7 3 ) 随 父 居 本 守 叙 州 , 后 因 功 知 叙 州 事 , 守 沅 州 ( 今 芷 江 ) , 创 建 五 溪 十 洞 , 设洞长, 定 洞制, 众尊再思为十洞长史。 至昭宗初年 (8 8 9 ) 受朝廷绢诏 , 分镇滇黔, 保境卫国。 在五代时期, 原思、 播等州割地自立, 不附朝廷 。 惟 再 思 坚 持 奉 唐 正 朔 , 改 叙 州 为 " 诚 州 " , 诚 心 固 守 , 自 称 诚 州 牧 , 使 用 唐 昭 宣 帝 " 天 佑 " 年 号 , 村 寨 使 用 唐 规 、 唐 款 , 在 西 南 腹 地 创 建 忠 于 唐 室 的 藩 镇 , 以 功 受 后 唐 诰 封 为 诚 州 刺 史 , 左 仆 射 尚 书 , 食 邑 一 万 二 千 户 。 斯 时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争 夺 中 原 , 无 暇 顾 及 边 郡 。 天 下 分 裂 , 战 乱 频 繁 , 生 灵 涂 炭 。 再 思 制 下 的 诚 州 则 得 休 养 生 息 , 社 会 稳 定 , 侗 苗 各 民 族 安 居 乐 业 , 农 牧 发 展 , 商 贸 兴 旺 。 西 部 酋 长 常 来 犯 界 , 被 再 思 率 十 子 及 诸 洞 武 装 一 一 击 退 。 平 南 一 战 使 诸 酋 部 威 服 , 不 敢 冒 犯 诚 州 。 凯 旋 归 来 时已 8 4 岁,把政权交付七子政岩,军事付予次子政滔,自己颐养天年, 于后周显德元年 (9 5 4 ) 仙逝于诚州, 葬今黎平佳所长岭岗。? 再思生前 娶五氏,依序生十子,韩氏生 长政隆、次政滔、三政修; 蒙氏生四政约、 五 政 款 ; 马 氏 生 六 政 缩 、 七 政 岩 、 八 政 嵩 ; 潘 氏 生 九 政 权 ; 郑 氏 生 十 政 俭 (钦) 。 政 隆兄弟自从父亲辞世后, 见炎宋兴起 (9 6 0 ) ,唐祚已终, 人 心归宋,顺应潮流,于北宋太 祖开宝八年(9 7 5 )晋京面圣,称臣朝贡, 献 诚 州 版 图 。 龙 心 喜 悦 , 赞 扬 杨 氏 父 子 济 世 良 策 , 守 土 有 功 , 树 为 靖 边 第 4 6 页楷模。 封政岩为诚州刺史, 政隆为临州知府, 治洞口; 政滔为湖耳古州柳 州 等 处 都 总 管 防 御 使 , 治 湖 耳 ; 政 修 为 刺 史 , 治 城 步 ; 政 约 为 古 州 八 万 军 民安抚使, 治洪州; 政绾为播州知州, 居绥宁; 政嵩为防疆使, 治防疆; 政 权为太尉, 治潭溪; 政俭为威胜将军, 镇黔阳。 并追封其父再思为诚州刺 史 , 赐 爵 英 惠 公 , 立 杨 英 惠 侯 墓 碑 , 嘉 奖 旌 表 , 由 朝 廷 赏 赐 兄 弟 绢 帛 回 籍 。 从 二 世 起 , 随 官 任 职 , 散 居 十 地 。 子 孙 开 始 与 土 著 侗 苗 民 族 联 姻 融 合 。 宋 初 在 民 族 地 区 设 置 总 管 府 、 军 民 总 管 府 、 都 护 府 等 地 方 政 权 。 自 三 世 起 思 裔 世 袭 土 府 的 有 古 州 八 万 军 民 总 管 府 , 镇 远 军 民 府 、 邛 水 万 户 总 管 府 , 都 匀 定 匀 总 管 府 及 思 州 五 溪 洞 等 处 军 民 万 户 府 , 官 民 相 通 , 地 方 升 平 , 出 现 了 空 前 盛 世 , 朝 廷 思 念 杨 氏 治 世 之 德 , 九 次 褒 封 先 祖 再 思 为 王 侯 , 弘 扬 德 范 , 赐 庙 供 奉 。 竖 " 主 庙 于 靖 州 飞 山 , 赐 名 " 飞 山 庙 " 、 " 令公庙" , 立" 行庙" 于湘黔川边州县, 供各地官民及子孙致祭。 现存湖南 靖 州 飞 山 、 绥 宁 东 山 及 贵 州 锦 屏 、 镇 远 城 关 的 飞 山 庙 、 令 公 庙 受 历 代 地 方 州 府 重 视 , 至 今 还 被 当 地 人 民 政 府 修 葺 为 旅 游 圣 地 , 分 别 列 为 省 、 县 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 朝 ( 1 2 8 0 ) 初 年 , 改 民 族 地 方 的 土 府 为 " 土 司 " , 置 宣 慰 司 及 长 官 司 。 杨 氏 受 职 思 州 、 思 南 宣 慰 司 副 使 , 黄 平 、 凯 里 、 都 匀 、 定 云 安 抚 使 及 十 余 长 官 司 正 副 长 官 世 袭 。 至 明 朝 洪 武 沿 袭 元 制 , 再 思 裔 孙 受 职 者 有 古州 、 三郎 、湖耳、 曹滴、 隆里、 邛水、 省溪、 坝 场、 提溪、万山、 苏 葛 棒 、 岑 松 、 金 容 金 达 、 白 岩 、 偏 桥 左 副 、 偏 桥 右 副 、 瑶 洞 、 石 阡 、 安 夷 溶 溪 、 芝 麻 坪 、 水 德 江 、 平 头 著 可 、 乌 罗 、 九 里 江 、 横 坡 、 石 耶 、 邑 梅、 平茶、 赤溪 南洞 等处 正副 长官 。 永乐十一年 (1 4 1 3 ) 二月, 开始" 改 土归流" , 成立贵州行省,废宣慰司设府,置流官知府、吏目统治斯地, 第 4 7 页府 设 土 通 判 、 土 推 官 , 杨 氏 世 袭 府 中 土 职 。 诸 司 长 官 秉 承 先 祖 垂 训 , 以 顺 应 朝 廷 为 天 职 , 以 勤 政 爱 民 为 要 务 , 守 土 安 民 , 从 俗 风 化 , 历 时 八 百 余 载 。 为 祖 国 的 长 治 久 安 ,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团 结 兴 盛 , 立 下 了 汗 马 功 劳 , 最后随清末的封建制度破灭而 废。 ? ? 再思裔孙尤重在家乘 谱牒, 以序昭穆明世系。 自祖国修谱盛世 的 南 宋 孝 宗 兴 隆 元 年 ( 1 1 6 3 ) 起 , 八 世 孙 再 西 在 思 州 万 户 总 管 任 内 联 合 省 溪 、 镇 远 、 岑 松 、 青 溪 及 大 定 五 土 司 族 众 首 修 省 溪 族 谱 。 同 期 有 翰 林 院 编 修 杨 步 云 和 吏 部 尚 书 杨 浩 然 主 修 丰 城 族 谱 。 是 全 族 最 早 的 谱 牒 , 两 谱出自名人名家, 时代亦近, 史 料真实 。 元 (前) 至元二十八年 (1 2 9 1 ) , 1 5 世再清 等续修省溪坪地及思州家谱, 至正十九年 ( 1 3 5 9 ) , 1 6 世政仁 主修城步族谱, 同期 有 1 3 世朝 宗解 甲归 田后 , 创修 丰城 续谱 , 从地域上 拓宽了范围。 明代永乐十三年, 1 4 世秀琳主修第十房政俭裔族谱。 至十 六 年 及 正 统 十 三 年 ( 1 4 4 8 ) , 省 溪 、 铜 仁 、 万 山 、 江 口 、 松 桃 、 天 柱 坪 地联合续谱, 谱本增多, 资料丰富。 进入神宗万历朝社会稳定, 二年 (1 5 7 4 ) , 七 房 岩 裔通 南 支 始 修 族谱 。 四 十 三 年 ( 1 6 1 5 ) , 2 4 世 文 凤 三修 城 步 谱 。 次 年 城 步 大 竹 坪 七 房 首 修 族 谱 , 监 察 御 使 杨 乔 然 为 该 谱 作 序 , 宋 元 明 三 朝 主 修 族 谱 作 序 的 均 系 本 房 裔 孙 , 体 现 了 他 们 作 官 不 忘 本 的 高 贵 品 质 。 进 入 清 代 的 顺 治 时 期 , 朝 政 稳 定 , 岩 裔 通 南 支 房 , 及 滔 裔 玉 屏 南 宁 祠 乘 机 续 谱 。 清 代 族 谱 均 请 地 方 州 县 知 事 及 厅 府 大 员 作 序 , 亦 有 名 士 、 客 亲 赠 序 的 。 在 至 康 熙 乾 隆 盛 世 及 嘉 庆 道 光 年 间 , 除 上 述 各 房 续 谱 外 , 新 修 的 有 滔 裔 的 锦 屏 、 黎 平 、 三 穗 、 天 柱 , 岩 裔 的 晃 州 、 天 柱 , 有 苗 籍 翰 林 宋仁溥赠云潭湾谱序, 及果勇侯杨芳为家谱作序, 为弘扬家声作了贡献 。 在 清 代 的 两 百 多 年 中 再 思 家 族 出 现 了 修 谱 盛 况 。 但 由 于 时 代 交 通 地 域 等 第 4 8 页条 件 限 制 , 新 谱 多 失 考 证 , 把 唐 代 再 思 误 认 是 北 宋 杨 家 将 的 杨 文 广 而 错 接, 有的主编对" 七字派" 的转代连代不清, 造成缺代断代, 出现了错误 。 虽 有 元 代 城 步 杨 家 山 谱 与 清 代 道 光 省 溪 谱 的 两 次 辨 伪 , 但 当 年 族 谱 属 于 秘 传 秘 藏 , 没 有 公 开 讨 论 , 新 谱 仍 以 讹 传 讹 , 未 得 存 真 。 至 咸 丰 同 治 时 期 , 黔 东 湘 西 地 带 受 清 江 、 台 拱 苗 民 起 义 影 响 , 多 数 谱 牒 及 手 抄 草 本 在 战乱中被毁。 至光绪、 宣统间, 虽然外患频繁, 政事不宁, 为弥补损失 , 隆 裔 云 潭 房 , 滔 裔 杨 洪 房 及 南 宁 房 , 岩 裔 楚 轩 房 , 俭 裔 芷 江 房 仍 抓 紧 续 谱 。 近 至 民 国 初 中 期 修 裔 白 洋 坪 房 , 岩 裔 扶 罗 中 寨 房 及 隆 裔 云 潭 房 相 继 续 修 。 在 抗 日 战 争 吃 紧 的 三 十 三 年 ( 1 9 4 4 ) , 滔 裔 蓝 田 杉 湾 、 南 明 岑 戈 房 仅 用 三 个 月 时 间 抢 修 族 谱 一 部 五 卷 , 续 谱 取 得 重 大 发 展 。 建 国 之 初 在 反 霸 运 动 中 没 收 族 谱 焚 烧 , 剑 河 白 番 杨 氏 之 媳 吴 氏 却 将 老 谱 一 部 密 藏 保 留 下 来 , 其 后 作 为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南 宁 续 修 时 的 联 系 根 据 。 在 改 革 开 放 中 , 从 未 修 谱 的 绾 、 款 之 裔 与 修 裔 联 合 修 谱 , 各 房 均 新 修 付 梓 , 至 是 再思十房谱牒全了。? ? 族众传言再思之前无字辈 , 再思生前思虑后世子孙乱伦, 亲订" 再正 通 光 昌 胜 秀 " 七 字 轮 转 , 以 世 数 排 列 班 次 , 嘱 咐 后 人 在 修 谱 刻 碑 依 顺 载 明 。 一 轮 即 有 改 光 昌 胜 为 千 付 钧 的 , 有 改 胜 为 " 顺 、 晟 " 两 字 的 , 有 改 秀 为 " 进 " 字 的 , 有 在 胜 字 下 加 一 " 俊 " 字 的 。 二 轮 有 改 正 为 " 政 " 字 的 。 从 宋 至今仍用" 再政通光昌胜秀" 轮 转的占全族之多数。 第 4 9 页第 5 0 页第 一 章 杨 再 思 祖 源? 世 系 第一 节 弘农 前史 世系 (黄 帝至 杨敞 )? 再思先祖据《史记·五帝 本纪》载,本系远祖黄帝后裔∶? 第一世 黄 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改姓姬, 居轩辕之丘, 故名轩辕。 娶西陵氏之女, 名螺祖, 生二子; 长玄嚣, 次昌 意。? 第二世 玄 嚣,黄帝长子,居青阳,生子矫极。 第三世 虾 极,玄嚣子,生子帝喾。? 第四世 帝 喾 , 虾极子, 娶有邰氏之女, 名姜原, 生子后稷。 又据 《史记· 周 本纪》载。? 第五世 后 稷,封於邰,生子不窋。 第六世? 不窋,生子鞠。失官 奔戎狄之地。 第七世鞠,不帘子,生子公刘 。? 第八世? 公刘,生子庆节。? 第九世? 庆节,迁居豳,生子 皇仆。? 第十世? 皇仆,生子差弗。? 十一世? 差弗,生子毁偷。? 十二世 毁 偷,生子公非。 十三世? 公非,生子高圉。? 十四世 高 圉,生子亚圉。 十五世 亚 圉,生子公叔祖类。 十六世? 公叔祖类,生子古公 亶父。? 第 5 1 页十 七 世? 古 公 亶 父 , 迁 至 歧 山 下 。 古 公 有 长 子 太 伯 , 次 子 虞 仲 , 少 姜 生 少子季历。? 十八世? 季历,古公亶父三子 。生子姬昌。 十九世? 姬昌,居西伯,称西 伯昌,生子姬发。? 二十世 姬 发 , 灭商建周, 是为武王, 尊其父姬昌为文王, 生子姬诵、 叔 虞。 二十一世 姬诵, 是为成王, 剪桐叶封弟叔虞於唐, 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 西二十里,再据《史记·晋世 家》载∶? 二十二世 燮父, 唐叔虞子, 徙居晋水傍, 改国号为晋, 史称晋侯。 生子 宁族。 二十三世? 宁族,是为武侯, 生子服人? 二十四世? 服人,是为成侯, 生子福,亦名辐。? 二十五世? 福,是为厉侯,生 子宜臼。 二十六世宜臼,是为靖侯,生 子司徒。 二十七世? 司徒,是为厘侯, 生子籍。? 二十八世? 籍,是为献侯,生 子费王。? 二 十 九 世? 费 王 , 是 为 穆 侯 , 四 年 , 娶 齐 女 姜 氏 为 夫 人 , 七 年 , 生 太 子 仇 , 十 年 , 生 少? 子 成 师 。 二 十 七 年 , 穆 侯 卒 。 弟 殇 叔 自 立 , 太 子 仇 出 奔 。 殇 叔 四 年 , 太 子 仇 率 徒 袭 殇 叔 而 立 , 是 为 文 侯 。 文 侯 三 十 五 年 卒 , 子昭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 弟成师於曲沃。? 三十世 成 师 , 受封於曲沃 (汉武帝改名闻喜县) , 又称曲沃桓叔, 生子 鲜。 三十一世 蝉,为曲沃庄伯,生 子称。? 第 5 2 页三十二世 称, 是为曲沃武公, 后统一晋国, 是为晋武公。 生子二, 长诡 诸,次伯侨。 三十三世 伯桥, 武公次子, 亦称武公子, 生子文。? 再据 《新唐书· 宰 相 世 系 表 》 称 ∶ " 杨 氏 出 自 姬 姓 。 晋 之 公 族 食 邑 羊 舌 , 凡 三 县 一 曰 铜 鞋,二曰杨氏,三曰平阳。"? 三十四世? 文,生子突,以羊 舌为氏。? 三十五世? 羊舌突,任羊舌大 夫,名羊舌突,生子职。? 三 十 六 世? 羊 舌 职 , 生 五 子 , 羊 舌 赤 、 羊 舌 膝 、 羊 舌 鲋 、 羊 舌 虎 、 羊 舌 季夙。? 三十七世? 羊舌胫, 羊舌职次子 , 字叔向, 晋太傅。 生子伯石。 字食我 。 ? 三十八世 食我, 号杨石。 其后因" 党于祁盈、 盈得罪于晋, 并灭羊舌氏 。 " 叔向子孙 逃于华山仙谷 , 遂居华阴。? 再据宋代本房铜仁省溪及天柱蓝 田沙弯家谱载∶ · …羊舌胖职 次子 , 名胫、 字叔向, 晋太傅, 食采于杨 , 配 任 氏 , 生 一 子 , 名 食 我 。 食 我 生 子 道 , 道 子 忠 , 忠 子 业 , 业 子 赞 , 赞 ? 子 祺 , 祺 子 羡 , 羡 子 惠 , 惠 子 元 , 元 子 温 , 温 子 志 , 志 子 章 , 章 在 秦 为左 庶长 , 惠文 十三 年 ( 一 3 2 5 ) 击楚 于丹 阳获 全胜 , 名显 於世 。 赐征 东 大 将 军 。 吾 祖 杨 章 前 世 居 华 阴 。? 杨 章 配 王 氏 , 生 子 杨 款 。 款 不 仕 秦 而 从 汉 , 高 祖 封 为 太 史 , 配 程 氏 , 生 子 杨 硕 。 硕 字 献 廷 , 配 胡 氏 , 生 子 杨 喜 。 喜 有 功 于 汉 , 高 祖 封 为 赤 泉 侯 , 配 陈 、 秦 氏 , 生 子 杨 敷 , 亦 封 赤 泉 侯 。 敷 配 侯 氏 , 生 子 杨 胤 , 亦 封 赤 泉 侯 。 胤 生 子 杨 敞 。 杨 敞 , 昭 帝 时 为 丞相,封安平侯,杨敞 居弘 农, 为弘 农一 世祖 。? 第 5 3 页第 5 4 页第 二 节 弘 农 后 祖 源 世 系 及 嫡 旁 关 系 ( 杨 敞 至 再 思 世 系 ) 第 5 5 页第 5 6 页嫡 奉 各 房 杨再思与弘农各房的关系: 再思与牧裔五房是共杨震祖, 牧是杨震长子, 再思属杨震五子杨奉后裔 。 第 5 7 页牧裔五房表。? 一、牧房 1 0 世孕、1 1 世渠、 1 2 世元寿至 1 7 世杨坚建立隋朝,为隋房。 ? 杨 坚 于 公 元 5 8 1 年 建 立 隋 朝 , 5 8 9 年 攻 下 建 康 灭 陈 , 实 现 全 国 统 一 , 结 束 从 西 晋 以 来 国 家 分 裂 2 7 0 多 年 的 局 面 。? 杨 坚 建 国 以 后 ,? 杨 广 是 隋 朝 第 二 代 皇 帝 , 在 他 参 政 、 执 政 前 三 十 年 , 功 劳 是 主 要 的 。 他 执 政 后 进行改? 革, 完善科举制, 营建东都, 开凿运河、 修筑长城、 设立学校 , 第 一 次 接 收 外 国 留 学 生 , 第 一 次 建 立 对 少 数 民 族 和 亲 的 友 好 政 策 , 使 隋 疆域辽阔, 人口激增到 4 6 0 0 万, , 超过秦汉。 杨? 广失误在于执政晚 期 , 特 别 对 稳 定 社 会 安 宁 未 采 取 防 患 措 施 。 积 重 成 祸 , 加 之 寻 欢 作 乐 无 度,导致亡国。? 第 5 8 页第二 章 再 思 本 纪? 祖父临牒于唐文宗开成元 年 (8 3 6 ) , 举进士, 点翰林, 授太子太师 。 三年 (8 3 8 ) 。 家遭回禄, 遂失隋朝玉牒 (家谱及诏书) 。 四年 (8 3 9 ) , 其 父 居 本 授 金 吾 将 军 , 戍 边 叙 州 ( 今 湖 南 黔 阳 、 会 同 、 靖 县 等 地 ) , 抚 五溪(今湘黔边界的 舞阳河、 清水江、渠阳河、辰水、巫水)" 蛮地" 。 是时五溪森林茂密,苗侗人民 刀耕火种,生产落后。? ? 再思系唐懿宗咸通元年 ( 8 6 0 ) 六月初六日生于叙州。 自幼聪颖, 文 武兼备, 1 4 岁随父守叙州。 是时西南八番蛮帅踞地称雄, 袭南诏 (今云 南 大 理 ) 、 寇 播 州 ( 今 贵 州 尊 义 ) , 边 境 无 宁 。 再 思 随 父 平 定 叛 乱 , 屡 建 奇 功 , 受 江 陵 节 度 使 器 重 , 举 荐 再 思 为 叙 州 知 州 , 用 安 抚 之 策 , 为 治 州方针。? 首先, 以大寨为单位建" 洞制" , 将五溪地设古州 (即上里平 , 今黎平之孟彦的罗里) 、 龙里 、 潭溪、洪州、 八舟、 湖耳、 中林、 亮寨 、 欧阳、 新化 为十洞 , 洞首称长史, 史称再思为五溪长史。 以州内吴、 龙 、 石 、 向 各 大 姓 头 人 为 洞 官 , 实 行 依 靠 多 数 、 团 结 多 数 的 政 策 。? 从 9 0 6 年 起 ,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争 夺 中 原 , 无 暇 顾 及 南 国 , 诚 州 得 以 和 平 建 设 , 富 州 强 兵 , 安 定 团 结 , 生 产 发 展 , 人 民 生 活 提 高 。 后 唐 末 帝 清泰元年(9 3 5 ),李从珂得知 再思之志,欲安其心,授银青光禄大夫, 诚州刺史, 左仆射尚书, 食邑一万二千户。 再思仍保持" 奉唐勤王" 之志 。 ? 后 周显德元年 (9 5 4 ) 十月二十六日。 仙逝于诚州, 享年 9 4 岁 , 葬于今黎平佳所之长岭岗 (一说 葬于城步大竹坪竹枝坡 ; 一说葬于上官村 ; 一说葬于靖州飞山庙脚)。 开 宝 八 年 ( 9 7 5 ) 。 继 世 子 政 岩 、 政 滔 献 诚 州 版 图 称 臣 纳 贡 。 太 祖 第 5 9 页大 喜 。 圣 心 思 再 思 父 子 是 抚 边 重 臣 。 开 辟 干 化 。 宜 仁 布 义 。 其 功 德 伟 绩 为 历 代 仅 见 。 表 为 当 朝 楷 模 。 追 封 再 思 为 " 诚 州 刺 中 " 、 " 英 惠 侯 干 " ( 亦 称英惠公) 。 赐立 " 杨英惠侯慕碑" 致祭。? 据 《靖州乡土志》 载, 册封 政岩为国公、 诚州刺史; 政修刺史、 政滔知郡、 政约知州、 政绾知州、 政 权 太 尉 、 政 隆 少 保 、 政 嵩 都 使 、 政 钦 ( 俭 ) 都 统 , 分 掌 诚 州 军 政 大 权 。 太平兴国五年(9 8 0 ),再思之 孙通宝入贡,受朝廷嘉奖,封诚州刺史, 从 湖 耳 移 治 内 古 州 ( 原 称 潭 阳 具 。 今 黎 平 孟 彦 之 罗 里 ) 。 神 宗 熙 宁 八 年 ( 1 0 7 5 ) 。 曾 孙 杨 光 富 率 族 姓 二 十 三 洞 朝 贡 方 物 。 元 丰 三 年 ( 1 0 8 0 ) , 朝廷以沅州之贯堡砦 (寨) 置渠阳县, 隶诚州, 州治由内古州迁渠阳 ( 今 湖 南 靖 州 ) 。 崇 宁 二 年 , 六 世 孙 世 袭 诚 州 刺 史 杨 晟 臻 入 贡 , 宋 徽 宗 思 杨 氏靖边之功,百年无患,赐改 诚州为" 靖州" 。? 第 6 0 页第三 章 长房 政隆 第一 节 迁徙 区域 政隆 再思 长子 。 五代 时生 于今 贵州 锦屏 湖耳 司 。 北宋 太平 兴国 八年 (9 7 8 ) 。 随职 守宁 岗 ( 今湖 南洞 口 ) , 后移 镇江 西丰 城 , 子孙 遂定 居 于 丰城 柿源 村 。 传至 1 2 世有 昌锡 、 昌镇 、 昌达 、 昌远 始迁 湖南 会同 杨家 渡 、 吉 巢 及若 水 四 界。 随 后 有 1 3 世 盛 国迁 会 同 杨和 冲 。 继 有 1 5 世 承 恪、 承 都 、 承 选 、 承 基 迁 贵 州 黎 平 三 郎 司 及 天 柱 远 口 ( 原 会 邑 口 七 里 ) 等 地 为 农 、 为 仕 、 为 商 贾 , 开 基 创 业 。 裔 孙 于 三 郎 司 、 云 潭 湾 、 高 坡 寨 、 娄 江 等地 建祠 、 修谱 , 以 " 再正 (政 ) 通光 昌盛 (胜) 秀" 为序 , 后各 取字 辈 , 至今 4 1 世 。 主要 分居 于湘 省会 同 、 绥宁 、 靖州 及黔 省黎 平 、 天柱 、 三穗 、 锦 屏 、 榕 江 、 从 江 、 剑 河 、 岑 巩 、 镇 远 、 玉 屏 等 县 , 部 分 向 重 庆 眉 山 、 大足 县及 广西 、云 南等 省区 迁徙 。 第 6 1 页第 6 2 页第二 节 长房 政隆 裔世 系图 一世 再思 二世 政隆 在唐末及五代 时期, 随父征战, 北宋太平兴国戊寅年 (9 7 8 ) 任 临 州 知 府 , 住 临 冈 ( 今 洞 口 ) , 授 抚 西 教 练 史 。 后 授 南 昌 丰 城 ( 今 丰 城 市 ) 教 练 史 , 见 居 官 无 乐 , 遂 辞 职 定 居 于 丰 城 县 柿 源 村 。 娶 高 氏 , 葬 柿 源 村 石 灰 凹 钟 形 已 山 亥 向 , 生 六 子 。 通 蕴 、 通 乡 詹 、 通 谲 、 通 织 、 通 经、通纶。除通蕴子昌彤裔小 支外,其余后裔住丰城柿源村。? 三世 通蕴? 娶陈氏,生光 珍、光膏,光膏后裔居丰城。 四世 光珍? 娶熊氏, 生昌脏 、 昌彤, 娶周氏, 生二子, 后裔居丰城 。 第 6 3 页? 五世 昌形? 字宗植, 娶陈氏, 葬柿源村大祥山人形, 癸山丁向, 生 子盛远。 六世 盛远? 娶陈氏, 生三子, 秀琅、 秀琮、 秀瑞, 秀琮娶李氏, 生 一子,居丰城,秀? 瑞娶陈氏 ,生三子,居丰城。? 七 世 务? 秀 琅 字 元 美 , 娶 黄 氏 , 夫 妻 葬 丰 城 县 对 面 小 溪 月 形 , 卯 山酉向,生再闵、再? 尧、再 舜、再周,居丰城。? 八 世 再 闵 字 古 修 , 授 四 川 方 伯 史 , 娶 何 氏 , 后 裔 居 丰 城 。 ( 通 昊 支 谱 记 , 再 闵 子 政 荣 、 政 需 、 政 贤 。 通 名 支 谱 记 , 再 尧 子 政 荣 、 政 需 、 政 贤 , 二 谱 不 符 , 但 通 昊 支 谱 为 清 咸 丰 甲 寅 年 ( 1 8 5 4 ) 修 , 通 名 支 谱 修 于 清 康 熙 十 一 年 ( 1 7 0 8 ) , 以 " 时 近 则 迹 真 " 的 原 则 , 以 通 名 支 云 潭 湾 谱 记载叙之, 有待详考) 。 再舜、 字元修, 娶曾氏, 生二子, 居丰城; 再周 , 字 林 修 , 娶 黄 氏 , 住 丰 城 。? 八 世 再 尧 字 正 修 。 娶 吴 氏 。 生 三 子 。 政 荣 、 政 需 、 政 贤 。 政 需 字 炳 春 。 娶 黄 氏 。 生 二 子 居 丰 城 , 政 贤 字 灿 春 , 娶张氏,生一子,居丰城。 九 世 政 荣 字 映 春 , 娶 黄 氏 , 夫 妻 葬 老 团 溪 虎 形 癸 山 丁 向 , 生 通 昊 、 通 名。从十一世昌锡始回迁湘黔 。? ? 十 世 通 名 政 荣 次 子 , 字 瑞 林 , 娶 张 氏 , 葬 丰 城 柿 源 村 石 灰 凹 钟 形 , 生 第 6 4 页子远佩、光祀、住丰城。长子 通昊(十世)世系见 页 十一世 远 佩? 字瑞廷, 娶曾氏, 夫妻葬老团溪虎形, 癸山丁向, 生子正 钦。? 十二世正钦? ( 昌字辈) 字国安 , 娶张氏, 夫妻葬对面小溪月形, 卯山 酉 向,生二? 子,盛国、盛世。? 十 三 世 盛 国 字 玉 山 , 娶 陈 氏 , 夫 妇 葬 对 面 小 溪 月 形 , 卯 山 酉 向 , 生 二 子, 长发, 迁住会同杨和冲(云潭湾乾隆十一年 ( 1 7 4 6 ) 谱记∶ " 朝宗太 祖伯兄长发会同城东等处仲兄 , 长发住会同杨和冲等处, 其裔应在会同 , 待考。? 十三世 盛 世 字玲山, 娶周氏 , 同葬丰城石灰凹钟形巳山亥向 。 生四子 , 朝宗、朝先、朝进、朝汉。? 十 四 世 朝 先 葬 柿 源 村 石 灰 凹 钟 形 , 娶 应 氏 , 葬 老 团 溪 虎 形 , 生 二 子 , 住丰城。 朝 进, 字贤春,娶汤氏, 夫妇葬老团溪虎形, 生二子, 居丰城 。 朝汉,字邦忠。葬东岭凤形, 娶黄氏,葬母猪形,生一子,居丰城。? 十四 世 朝宗 盛世长子, 字元亮, 娶周氏, 夫妻葬东岭凤形, 乙山辛向 , 生 六 子 , 长 子 承 恪 , 到 太 和 县 继 承 祖 业 , 元 末 明 初 , 由 太 和 县 迁 今 贵 州 黎平三郎司 (黎 平 榕 江 剑 河 天 柱 承 恪 支 房 ) , 次子承都 迁今贵州天柱县 远口 (天柱榕江剑河锦屏凯里大方眉山承都支房) , 三子承选 迁今贵州 大 方 县 , 娶 唐 氏 , 生 三 子 , 失 考 。 四 子 承 国 生 四 子 , 住 丰 城 。 五 子 承 基 第 6 5 页迁 贵 州 今 天 柱 县 远 口 迁 剑 河 凯 里 ( 凯 里 洞 下 翁 项 承 基 支 房 ) , 娶 宋 氏 , 生一子,六子承泰 居原籍丰城 ,子无考。 世系: 再思 政隆 通蕴 光珍 昌 彤 盛远 秀琅 再尧 政荣 通 铭 远 佩 政 钦 盛 世 朝 宗 承 恪 ( 迁 黎 平 三 郎 司 ( 今 黎 平 县 熬 市 镇 三 多 村 三 郎 寨 , 后 分 迁 榕 江 、 剑 河 、 天 柱 等 ) 承都 迁会同口七里(今天柱 县远口镇云潭湾家祠后裔,分迁 榕江、剑河、锦屏、凯里、 大方眉山等人口约一万) 承选 (迁大定(大方县)) 承国 (江西丰城) 承基 (从远口迁人剑河巫兄, 后迁到凯里 挂 丁郎里、 洞下, 分居凯里翁项中甲、 青杠林 、 坳 刀 、 格 河 马 田 、 五 里 桥 水 沟 , 凯 棠 干 豆 南 及雷山高党,羊排、乌卡、榕江等) 承泰 (江西丰城) 第 6 6 页第四 章 承恪支 世系 十 五 世 承 恪 朝 宗 长 子 , 少 时 承 先 祖 分 支 吉 安 府 太 和 县 , 元 末 明 初 , 迁 黎平三郎司,生子正台、正宪 。? 十六世 正 台? 生子通远、通田 、通旺,正宪 无嗣。? 十七 世 通远 正台 长子 , 生子 光秀 , 又名 文秀 , 娶吴 氏 , 生二 子 , 杨正 、 杨勇 ,杨正 裔居 三郎 司, 杨勇 裔居 罗里 。? 十 七 世 通 田 正 台 次 子 , 生 子 光 升 、 光 苞 , 后 裔 主 要 分 布 在 三 郎 司 、 平 江、 宰牙 、猫 寨、 洋洞 、上 龙、 罗里 、岑 向 、 九荡、 格朗 等地 。 十 七 世 通 旺 正 台 三 子 , 生 子 光 德 。 后 裔 主 要 居 三 郎 司 、 平 江 、 宰 牙 、 猫寨 、洋 洞、 罗里 、岑 向, 九荡 、格 郎等 地。? ? 谱记 1 5 世承恪少时到吉安 府太和县继承分支祖业。 后迁三郎司。 而 三郎司第一任长官司长官为杨 秀茂。(秀茂应为 1 4 世)。吉安太和人。 正 台 为 1 6 世 。 为 第 二 任 长 官 司 长 官 。 从 此 资 料 推 断 , 承 恪 应 是 承 嗣 秀 茂,详待后人考。? 平江 土把 总? 《贵州通志》 载∶ " 平江土把总杨承先, 兄为三郎司长官, 原籍江西吉安 , 始祖杨昌茂自雍正七年 (1 7 2 9 ) ,开辟古州 ( 今榕江) , 即在苗疆任事 , 始 终 不 怠 , 勤 苦 工 作 , 知 事 邓 兰 申 请 给 予 土 千 总 职 , 未 授 即 卒 。 其 孙 杨 承 先 于 乾 隆 二 十 四 年 ( 1 7 5 9 ) , 授 职 土 把 总 , 管 理 平 江 二 十 二 寨 。 嘉 庆 三 年 ( 1 7 9 8 ) , 承 先 老 休 , 子 再 显 袭 。 嘉 庆 十 三 年 ( 1 8 0 8 ) 再 显 死 , 子 正 秀 袭 。 道 光 十 二 年 ( 1 8 3 2 ) , 将 土 舍 杨 通 义 属 之 岑 载 、 定 向 、 岑 门 、 仔俾十五寨拨属平江管, 与前二十二寨共三十七寨 。 道光二十四年 (1 8 4 4 ) , 第 6 7 页正秀奉命捕获巨盗多名, 贵东道 (治古州) 朱 嘉其能, 以土舍杨德元所 管 寨 蒿 十 六 寨 界 的 界 米 辞 谢 。 咸 丰 五 年 ( 1 8 5 5 ) 苗 乱 , 征 剿 负 伤 , 咸 丰 六年 (1 8 5 6 ) , 伤发而死。 秉权承其职, 仍率所部围剿义军, 时提督 ( 贵 州 ) 田 兴 恕 兵 至 古 州 , 秉 权 随 战 有 功 , 偿 五 品 衔 。 九 月 , 秉 权 死 , 秉 权 无子, 弟秉 森年幼 , 以族人秉贞代办。 知事桑九河委令招抚抒俾、 汪养 、 空中、空列等苗民投诚有功, 后秉森长大. ,仍以秉森袭把总,驻牙寨, 离 古 州 城 一 百 二 十 里 , 东 至 黎 平 罗 里 司 属 旧 洞 寨 三 十 里 , 南 至 三 郎 司 属 色边寨十五里, 西至寨蒿土舍属平地把寨十里, 北至高表土地属二十里 。 "? 注∶ 昌茂, 再思 2 6 世通远裔启雷之子, 2 8 世承先乃昌茂之孙。 生再显 , 再显生政秀、政秀生秉权、秉 森,秉贞乃再显胞弟再和之子。? 第 6 8 页第 五 章 承 恪 支 系 家 族 树 图 及 具 体 分 布 地 址 第 一 节 承 恪 支 系 家 族 树 图 ( 黎 平 三 郎 司 、 榕 江 、 剑 河 ) 第 6 9 页第 7 0 页第 二 节 承 恪 支 系 家 族 树 图 ( 黎 平 罗 里 ) 第 7 1 页第 7 2 页第 三 节 承 恪 支 系 家 族 树 图 ( 天 柱 ) - - - 承 恪 支 昌 祀 后 裔 居 贵 州 天 柱 铁 山 坪 繁 衍 概 况 昌 祀 原 籍 江 西 丰 城 , 其 先 人 承 恪 公 迁 会 同 口 七 里 ( 今 远 口 ) 、 再 迁 黎 平 三 郎 司 , 承 恪 公 后 裔 应 臣 从 黎 平 三 郎 司 迁 出 江 西 , 后 应 臣 公 其 孙 昌 祀 公 从 江 西 吉 安 迁 天 柱 铁 山 坪 居 住 。 清 顺 治 甲 申 ( 1 6 4 4 ) 年 , 清 兵 入 关 。 明 末 福 王 时 清 人 攻 破 吉 安 府 。 昌 祀 父 廷 麟 大 尝 士 卒 , 募 人 为 内 应 , 杀 清 守 将 复 夺 其 城 。 清 人 甚 恶 , 复 谋 攻 人 城 内 , 屠 杀 族 亲 和 民 众 。 族 内 杨 耿 在 郑 芝 龙 军 内 为 部 将 。 芝 龙 与 文 臣 何 楷 有 隙 , 何 知 不 为 所 容 , 终 为 陷 害 , 即 辞 官 而 去 。 郑 乃 命 耿 诈 盗 拦 途 截 劫 , 割 何 一 耳 。 其 始 祖 昌 祀 被 祸 连 牵 制 , 殃 及 门 庭 。 当 时 李 闯 王 举 行 农 民 起 义 , 天 下 大 乱 。 昌 祀 知 江 西 非 久 留 之 地 , 便 异 姓 潜 逃 至 湖 南 靖 州 府 南 门 外 红 土 坡 , 获 孙 姓 悯 怜 , 得 以 落 脚 之 处 。 方 敢 复 姓 归 宗 , 竭 力 起 家 。 娶 伍 氏 生 胜 远 、 胜 清 , 后 迁 至 贵 州 天 柱 铁 山 坪 居 住 三 代 。 于 清 康 熙 壬 寅 ( 1 6 6 2 ) 年 左 右 , 祀 四 世 孙 再 茂 生 祖 常 、 祖 兴 、 祖 旺 ( 名 政 炳 ) 、 祖 安 兄 弟 各 散 方 。 祖 常 迁 往 铜 仁 三 宝 营 居 住 ; 祖 兴 迁 往 松 桃 县 牛 角 河 住 ; 祖 安 迁 往 四 川 平 块 居 住 ; 三 房 祖 旺 ( 名 政 炳 ) 及 政 保 与 父 再 茂 父 子 三 人 迁 往 蓝 田 寨 头 窝 七 ( 今 名 孟 蓝 ) 定 居 。 再 茂 与 政 炳 父 子 又 分 迁 今 老 寨 庙 右 边 塘 坎 上 和 坪 寨 庙 冲 、 都 埔 、 剑 河 平 珍 岑 排 、 凉 亭 脚 等 地 居 住 。 迄 今 已 繁 衍 了 十 六 世 , 人 口 达 七 百 多 人 。 其 支 由 江 西 迁 入 贵 州 天 柱 。 仍 以 “ 再 正 通 光 昌 胜 秀 ” 取 名 至 十 世 。 清 咸 丰 辛 亥 ( 1 8 5 1 ) 年 , 先 祖 认 为 盖 以 七 字 轮 转 , 周 而 复 始 太 速 。 修 谱 时 , 在 七 字 辈 后 面 加 二 十 一 字 , 即 : “ 再 正 通 光 昌 胜 秀 , 立 志 朝 代 显 文 兴 ; 绍 宗 景 汉 成 玉 武 , 俊 忠 相 凤 宪 堂 书 ” 成 为 二 十 八 字 辈 。 后 于 民 国 十 九 ( 1 9 3 0 ) 年 , 续 修 谱 牒 时 , 先 祖 认 为 流 宗 字 辈 , 不 合 格 律 。 便 修 改 为 : “ 再 正 通 光 昌 胜 秀 , 立 志 绍 先 祖 家 声 ; 理 学 源 长 贻 燕 翼 , 德 承 文 武 令 昭 明 ” 的 现 行 字 辈 。 第 7 3 页第 7 4 页承 恪 支 昌 祀 后 裔 居 贵 州 天 柱 蓝 田 寨 头 庙 冲 剑 河 平 珍 世 系 杨 再 思 政 隆 通 蕴 光 珍 昌 彤 盛 远 秀 琅 再 尧 政 荣 通 名 远 佩 政 钦 盛 世 朝 宗 承 恪 正 台 通 远 光 秀 杨 正 德 荣 贤 章 应 臣 廷 麟 昌 祀 ( 后 裔 住 黎 平 三 郎 司 、 榕 江 、 天 柱 、 剑 河 等 ) 通 田 ( 后 裔 住 黎 平 三 郎 司 、 榕 江 等 ) 通 旺 ( 后 裔 住 黎 平 三 郎 司 等 ) 胜 远 秀 晚 光 朝 昌 道 胜 湖 秀 琼 立 君 配 易 氏 配 龙 氏 光 廷 昌 盛 胜 琏 ( 配 唐 氏 ) 胜 清 秀 梓 再 顺 政 保 ( 转 8 1 页 ) ( 配 欧 阳 氏 ) 胜 琦 秀 隆 立 经 配 易 氏 配 失 考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光 秀 ( 配 易 氏 续 配 方 氏 ) 秀 烈 立 端 再 茂 祖 常 通 乔 ( 迁 薛 荔 县 南 龙 后 迁 广 西 . 失 联 ) 昌 贵 秀 定 立 剑 志 增 ( 配 田 氏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通 庚 ( 迁 薛 荔 县 南 龙 住 . 失 联 ) 昌 智 立 超 民 国 初 期 迁 邦 洞 血 团 ) ( 迁 蓝 田 寨 头 ) ( 由 天 柱 铁 山 坪 迁 三 宝 营 ) 通 玉 ( 住 铜 仁 三 宝 营 , 在 康 熙 年 间 改 姓 为 贺 ) 先 文 配 胡 氏 雯 轩 通 孟 ( 不 详 ) 绍 镇 先 武 配 陈 氏 杨 陈 通 孝 ( 住 铜 仁 三 宝 营 ) ( 配 薛 氏 ) 先 菊 ( 女 ) 杨 雅 淋 祖 兴 ( 迁 松 桃 县 牛 角 河 , 失 联 , 据 考 松 桃 缪 高 镇 文 山 村 贺 姓 与 三 宝 营 贺 姓 同 宗 可 推 是 祖 兴 后 裔 , 杨 琦 ( 配 易 氏 ) 先 娥 ( 女 ) 祖 旺 ( 名 政 柄 ) 通 映 ( 乃 名 通 岩 ) 先 根 配 秦 氏 杨 祖 发 配 龙 氏 ( 由 天 柱 铁 山 坪 迁 兰 田 寨 头 窝 七 后 迁 老 寨 塘 坎 上 住 ) 配 易 氏 生 四 子 。 续 配 易 氏 生 子 银 平 ( 女 ) 杨 露 祖 安 ( 迁 往 四 川 平 块 住 ) 重 配 龙 氏 ( 无 嗣 ) 昌荐 胜万 秀贻 再 益 下 元 通 年 ( 注 : 因 益 公 通 保 ( 迁 往 清 江 东 门 广 大 ( 配 吴 氏 ) 秀宁 立成 志启 通 申 迁 徙 苗 寨 年 代 潘 溪 等 地 , 生 光 ? - 昌 ? - 胜 景 - 秀 球 ) 胜芳 通 祖 久 远 有 无 后 ( 秀 球 未 婚 而 亡 ) 胜川 乐 师 通 宗 裔 子 孙 . 失 考 ) 胜召( 配 易 氏 ) 光 山 昌 富 胜 祯 ( 配 易 氏 ) ( 配 易 氏 续 配 彭 氏 ) 昌 乔 胜 珠 秀 显 立 贵 志 章 绍 全 ( 1 9 4 9 往 台 湾 ) ( 配 易 氏 续 配 刘 氏 胜 富 ( 配 易 氏 ) 配 易 氏 住 寨 头 ( 配 张 氏 续 秀 星 ( 配 易 氏 住 凤 城 镇 团 结 村 新 城 组 ) 绍 先 重 配 欧 阳 氏 ) 塘 坎 上 配 罗 氏 ) 胜 玉 秀 祥 立 凤 志 岩 先 清 祖 权 家 浩 天 年 锦 英 胜 璠 秀 祺 志 庸 配 何 氏 配 王 氏 家 鑫 ( 女 ) ( 配 易 氏 ) 配 易 氏 先 明 祖 文 昌 焕 胜 祖 秀 金 立 常 志 贵 配 吴 氏 配 明 氏 配 吴 氏 续 配 刘 氏 配 梁 氏 配 失 考 配 失 考 ( 志 章 继 承 ) 先 平 祖 城 胜 道 秀 培 立 本 志 富 配 董 氏 光 松 昌 元 ( 俱 无 嗣 ) 秀 根 ( 配 易 氏 ) 配 姜 氏 祖 楠 ( 女 ) ( 由 寨 头 迁 蓝 田 都 甫 寨 ) 配 刘 氏 续 配 易 氏 立 忠 志 林 绍 平 ( 配 龙 氏 生 双 女 . 无 子 ) 光 柏 ( 住 寨 头 塘 坎 上 ) 转 7 6 页 ( 配 吴 氏 迁 凤 城 镇 配 杨 氏 绍 根 先 华 祖 嘉 和 平 村 高 坡 组 ) ( 配 刘 氏 ( 配 邓 氏 ) 俊 宇 光 岗 正 八 品 ( 由 寨 头 迁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 转 7 7 页 光 第 ( 配 易 氏 . 无 嗣 ) 第 7 5 页上 接 第 7 5 页 通 映 三 子 光 柏 光 柏 ( 住 寨 头 塘 坎 上 ) 昌 凤 胜 标 秀 谋 ( 文 林 郎 ) 立 经 配 易 氏 配 刘 氏 配 易 氏 字 鸿 献 ) ( 皇 清 武 骑 尉 配 秀 崇 立 高 易 氏 续 配 易 氏 ) 配 易 氏 立 朝 秀 叨 立 卓 志 文 绍 炎 先 轸 祖 富 配 欧 阳 氏 配 易 氏 配 刘 氏 祖 全 ( 清 末 由 寨 头 续 配 潘 氏 迁 剑 河 平 珍 岑 排 绍 尧 先 声 祖 国 ( 字 旭 东 配 田 氏 ) 家 琪 ( 女 ) 凉 亭 住 ) 先 凯 文 瑛 ( 女 ) 家 曜 配 龙 氏 文 珍 ( 女 ) 先 觉 祖 联 配 陈 氏 家 宇 文 莉 ( 女 ) 家 丞 先 知 祖 荣 ( 配 欧 氏 ) 家 婷 ( 女 ) 配 易 氏 祖 华 配 龙 氏 家 镇 家 滢 ( 女 ) 彩 菊 ( 女 ) 祖 坤 配 石 氏 家 圣 玉 清 ( 女 ) 家 桃 ( 女 ) 玉 珍 ( 女 ) 志 武 先 培 ( 孙 继 承 ) 祖 权 配 郑 氏 玲 江 ( 女 ) 配 易 氏 续 配 肖 氏 祖 发 玲 艳 ( 女 ) 重 配 李 氏 再 配 易 氏 桃 红 家 勋 志 泮 配 易 氏 绍 箕 配 陈 氏 先 圣 ( 侄 儿 祖 兴 继 ) 先 培 ( 过 继 给 志 武 ) 先 德 祖 兴 配 潘 氏 家 榕 ( 女 ) 先 礼 祖 奎 家 翔 桃 芝 外 嫁 湖 北 祖 林 绍 铭 先 泽 祖 雄 配 吴 氏 沐 夏 ( 女 ) 配 易 氏 杨 曦 先 钦 祖 帅 配 何 氏 家 熠 志 禄 绍 禹 配 王 氏 桉 桉 ( 女 ) 绍 维 先 祥 杨 阳 配 欧 阳 氏 ( 离 婚 ) 泽 群 后 配 易 氏 先 才 祖 平 家 桓 配 易 氏 配 胡 氏 先 富 配 罗 氏 昀 山 第 7 6 页上 接 第 7 5 页 通 映 四 子 光 岗 光 岗 昌 俊 胜 魁 秀 全 立 砚 立 基 志 益 绍 芳 先 良 祖 权 婷 婷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龙 氏 配 易 氏 配 周 氏 欣 欣 秀 广 先 黄 祖 尧 家 焱 配 曾 氏 杨 增 ( 女 ) 志 德 绍 明 先 乐 祖 成 家 宣 配 郭 氏 家 益 ( 女 ) 玉 洁 ( 女 ) 秀 宽 祖 建 家 发 配 韩 氏 家 寒 ( 女 ) 秀 英 ( 过 继 ) 先 辉 祖 灿 ( 配 邰 氏 ) 家 竣 配 易 氏 祖 炎 胜 传 ( 转 第 7 9 页 ) 绍 文 ( 配 易 氏 续 配 王 氏 ) 先 剑 配 易 氏 绍 武 ( 无 嗣 ) 绍 森 先 智 ( 配 陈 氏 ) 祖 超 配 易 氏 家 宁 先 慧 可 馨 胜 葵 无 嗣 ( 秀 英 继 承 ) 先 龙 配 余 氏 祖 涵 先 宝 祖 航 绍 林 先 流 配 易 氏 杨 雅 雯 先 江 杨 叔 喻 昌 清 胜 齐 秀 澡 立 彦 志 富 ( 继 承 ) 配 乐 氏 配 易 氏 配 李 氏 配 易 氏 胜 武 秀 韬 立 根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志 坤 绍 熙 先 桃 祖 宁 红 梅 ( 女 ) 秀 彩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李 氏 家 宪 昌 鸾 胜 学 秀 忠 祖 维 红 萍 ( 女 )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家 法 胜 喜 秀 渊 先 由 祖 营 家 炳 配 易 氏 配 欧 阳 氏 家 航 祖 干 家 圣 萍 桃 ( 女 ) 胜 科 配 于 氏 立 清 先 成 祖 和 家 建 配 易 氏 配 袁 氏 美 佳 先 灯 祖 彦 家 齐 志 道 绍 周 先 超 祖 延 配 易 氏 配 游 氏 配 谢 氏 配 陈 氏 贵 阳 杨 华 ( 女 ) 志 海 绍 星 先 奎 配 易 氏 祖 承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先 锋 配 易 氏 祖 杭 绍 家 先 知 配 梁 氏 祖 征 配 易 氏 祖 敏 先 钰 配 刘 氏 祖 辉 云 芝 ( 女 ) 雨 琪 ( 女 ) 志 堂 ( 下 转 第 7 8 页 ) 第 7 7 页( 上 接 第 7 7 页 立 清 之 子 志 堂 ) 志 堂 绍 煊 先 廷 祖 波 配 伍 氏 家 芸 配 易 氏 配 刘 氏 配 易 氏 家 满 家 驰 祖 运 家 豪 配 易 氏 若 茜 先 勇 祖 万 家 宏 配 龙 氏 祖 奇 绍 权 先 友 祖 鹏 配 易 氏 配 刘 氏 祖 厚 先 明 祖 葵 配 黄 氏 寒 局 绍 良 先 炳 顺 凯 配 邹 氏 配 姜 氏 先 树 ( 建 树 ) 星 彤 ( 女 ) 配 聂 氏 顺 皓 第 7 8 页上 接 前 第 7 7 页 光 岗 孙 胜 传 光 岗 昌 俊 胜 传 秀 良 立 丰 志 祥 ( 去 古 州 未 归 ) 绍 云 配 易 氏 祖 雄 家 城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配 罗 氏 立 谦 志 殒 绍 华 配 岳 氏 立 坤 志 富 绍 永 先 扬 祖 财 家 润 配 何 氏 配 张 氏 配 周 氏 配 易 氏 家 燕 秀 毓 立 震 配 张 氏 续 立 泰 配 白 氏 配 易 氏 秀 杰 ( 无 传 ) 志 铭 绍 清 先 云 祖 学 配 易 氏 配 江 续 配 欧 氏 氏 祖 平 家 伟 配 江 氏 春 春 冬 环 祖 林 家 红 配 游 氏 绍 和 先 模 祖 松 配 黄 氏 家 泽 配 穆 氏 声 财 祖 江 家 美 祖 广 绍 成 先 金 祖 德 配 梁 氏 家 银 声 福 ( 兴 福 ) 配 李 氏 配 孙 氏 声 平 ( 女 ) 配 易 氏 祖 兴 祖 贵 配 易 氏 家 荣 家 奇 祖 富 配 舒 氏 家 良 配 刘 氏 声 诚 声 原 先 华 祖 桥 配 易 氏 家 豪 配 胡 氏 祖 国 配 何 氏 家 涛 祖 福 配 易 氏 家 军 祖 海 配 李 氏 家 西 祖 宝 配 何 氏 家 龙 家 辉 志 白 绍 光 先 河 祖 亮 配 黄 氏 家 欢 配 宋 氏 声 宇 配 易 氏 配 袁 氏 配 易 氏 祖 白 配 陈 氏 家 锋 家 能 续 配 罗 氏 祖 祥 配 李 氏 家 康 绍 前 家 明 志 松 ( 下 转 第 8 0 页 ) 配 易 氏 第 7 9 页( 上 接 第 7 9 页 立 泰 之 子 志 松 ) 志 松 绍 银 先 林 祖 培 配 何 氏 家 林 配 易 氏 声 睿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先 槐 配 易 氏 祖 泽 配 易 氏 家 珍 配 罗 氏 声 成 家 堂 声 钰 祖 彬 先 荣 配 易 氏 祖 文 配 罗 氏 家 富 家 灯 家 锦 绍 禄 配 易 氏 祖 明 家 沥 银 菊 祖 胜 绍 书 先 福 祖 前 配 何 氏 家 山 ( 字 锡 山 ) 配 易 氏 配 龙 氏 祖 进 家 生 ( 字 泽 生 ) 先 富 先 久 配 龙 氏 祖 敏 绍 有 配 易 氏 先 红 配 易 氏 祖 武 配 姜 氏 家 泉 配 唐 氏 声 明 声 怡 ( 女 ) 祖 义 家 海 配 郑 氏 声 礼 先 州 配 梁 氏 祖 军 祖 华 第 8 0 页上 接 第 7 5 页 昌 祀 第 二 子 胜 清 后 裔 世 系 昌 祀 胜 远 ( 见 7 5 - - - 8 0 页 ) 胜 清 配 易 氏 秀 梓 配 失 考 再 顺 配 易 氏 政 保 配 易 氏 通 乔 配 易 氏 ( 迁 镇 远 枫 林 溪 住 ) 光 明 配 易 氏 昌 立 配 张 氏 胜 权 配 失 考 ( 外 出 从 军 有 无 后 裔 未 详 ) 通 维 ( 柱 邑 北 门 头 寨 ) 配 龙 氏 光 召 昌 祚 胜 熊 志 明 绍 新 配 吴 氏 杨 先 锐 配 易 氏 胜 罴 配 潘 氏 杨 丽 珍 ( 女 ) 胜 忠 志 龙 绍 彬 配 易 氏 杨 涛 杨 鑫 光 文 迁 渡 马 住 昌 平 胜 仁 配 谭 氏 绍 海 配 罗 氏 双 双 昌 务 胜 魁 秀 陆 立 望 志 友 绍 贵 贝 贝 ( 女 ) 配 易 氏 配 吴 氏 配 罗 氏 配 石 氏 配 谭 氏 光 见 昌 虞 胜 欢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胜 拔 昌 乾 胜 国 配 易 氏 昌 引 胜 祥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通 三 ( 朝 ) 光 隆 配 伍 氏 光 兴 昌 钧 胜 海 秀 汪 配 黄 氏 配 潘 氏 通 四 配 失 考 光 耀 昌 拥 胜 春 ( 迁 三 穗 上 德 明 鬼 用 光 希 配 吴 氏 胜 泽 枫 木 溪 住 ) 配 易 氏 光 多 昌 牟 配 易 氏 续 配 胡 氏 ( 俱 无 嗣 ) 昌 贵 胜 湖 配 易 氏 续 配 胜 笔 绍 竹 ( 女 ) 潘 氏 重 配 张 氏 胜 第 绍 水 ( 女 ) 光 彩 ( 止 ) 秀 元 立 冬 友 莲 ( 女 ) 绍 成 配 王 氏 杨 先 涛 ( 书 名 杨 俊 ) 配 易 氏 立 举 友 交 ( 女 ) 桂 香 ( 女 ) 昌 升 配 龙 氏 续 配 志 家 绍 钧 配 罗 氏 杨 先 玉 ( 女 书 名 杨 欣 坪 ) 通 五 光 毛 昌 姣 向 氏 配 欧 阳 氏 住 寨 头 配 徐 氏 续 配 易 氏 窝 七 今 名 孟 兰 光 谟 昌 锡 胜 庚 秀 亨 立 发 志 光 绍 良 杨 青 ( 女 ) 意 涵 配 李 氏 配 易 氏 配 陈 氏 配 张 氏 配 谌 氏 配 易 氏 配 郑 氏 先 铜 配 王 氏 意 晴 昌 有 胜 华 绍 乐 先 锋 配 廖 氏 紫 瑶 配 易 氏 配 易 氏 先 都 紫 萱 志 国 绍 堂 双 双 ( 女 ) 胜 德 秀 春 立 富 志 鑫 配 潘 氏 小 燕 ( 女 ) 配 李 氏 配 王 氏 先 焯 配 吴 氏 配 李 氏 配 易 氏 志 标 绍 华 配 潘 氏 欣 祺 ( 女 ) 绍 银 配 伍 氏 杨 淋 霖 秀 祥 老 桂 配 王 氏 绍 斌 先 锦 绍 月 ( 女 ) 杨 先 松 配 易 氏 仙 红 友 凤 欣 妍 ( 女 ) 绍 榴 ( 女 ) 友 娥 绍 香 ( 女 ) 立 贵 配 易 氏 杨 友 四 ( 志 字 辈 ) 杨 陶 ( 绍 字 辈 ) 立 见 配 潘 氏 ( 无 嗣 ) 秀 祥 ( 继 承 ) 杨 陈 凤 ( 女 ) 通 晚 ( 配 陈 氏 迁 会 同 广 溪 枞 木 树 脚 住 ) 光 盈 配 罗 氏 续 配 李 氏 ( 有 无 后 裔 以 失 联 ) 第 8 1 页第 8 2 页承 恪 支 昌 祀 后 裔 老 普 第 一 页 第 8 3 页第 8 4 页第 二 节政 隆裔 孙 三郎 司 承恪 支后 裔 共和 时期 具体 居住 地址 始 迁祖 分迁 祖 具 体 地 址 承恪 承恪 黎平 :敖 市镇 三多 村三 郎寨 黎平 : 洋洞( 尚 重 镇 洋 洞 村 ) 、 育洞 (尚 重 镇 育洞村) 、 上 承恪 龙(罗里乡上龙村)、岑更(尚 重 镇 岑更村)、猫寨、格 朗(平寨乡腊亮村格朗)等地 承恪 正 黎平 :罗 里( 罗里 乡罗 里村 ) 承恪 昌祀 公后 裔 天柱 : 蓝 田 镇 寨 头 村 孟 兰 组 ( 古 名 : 窝 七 ) 、 务 云 组 、 寨 脚 组 、 蓝 田 镇 坪 寨 村 庙 冲 组 、 冲 口 组 承恪 昌祀 公后 裔 天柱 : 邦 洞 镇 胡 家 洞 村 血 团 渡 马 镇 桥 坪 村 坪 塘 组 承恪 昌祀 公后 裔 天柱 : 承恪 昌祀 公后 裔 剑河 : 南 明 镇 平 珍 村 ( 现 全 迁 入 剑 河 县 城 ) 承恪 昌祀 公后 裔 天柱 : 蓝 田 寨 头 迁 都 甫 再 迁 凤 城 巴 湾 ( 团 结 村 新 城 组 注 : 团 结 村 小 学 边 及 和 凤 城 平 村 高 坡 组 ) 承恪 榕 江 : 平江( 平江 乡上 居住) 、宰 牙 (朗洞镇 卡寨村 宰 牙寨) 、 岑向 (朗洞镇岑向村) 、 票寨 (寨蒿镇票寨村 ) 、 两汪(两汪乡上居住)、寨蒿(寨蒿镇上居住)。 承恪 剑河 :九 当( 南 哨 镇 九 当 村 ) 注 : 如 有 错 误 后 世 纠 正 和 补 充 第 8 5 页第 8 6 页第六 章 族谱 及字 辈 族 谱? 政 隆后裔对编修族谱历来重视,自江西丰城迁云潭湾后,1 6 世承都 回原籍取得族谱,后因战乱散失。? 通 名( 声名)支 系? 主要是 从江西迁 黎平三郎 司承恪、迁 天 柱云潭 湾承都两支系 。 ? 十三世朝宗, 于元至正年间 (1 3 3 5 - 1 3 4 0 ) 解甲还 乡 。 居 丰 城 创 修 族 谱 , 承 都 迁 居 云 潭 湾 后 回 去 取 谱 , 但 因 长 期 战 乱 , 长 期 迁 徙 , 加 之 年 代 久 远 , 谱 牒 尽 失 。 清 乾 隆 十 一 月 己 丑 岁 ( 1 7 4 5 ) ( 云 潭 湾 称 为 二 修 ) , 由 2 8 世 沣 楫 主 持 , 2 9 世 秉 岱 、 秉 昆 为 编 辑 , 2 6 世 三 郎 司 承 宪 , 云 潭 湾 2 7 世 昌 燕 , 2 8 世 兴 让 及 杨 松 、 杨 青 、 杨 瑜 、 俊 伟 、 俊 贤 为 执 事 收 编 。 除 世 系 外 , 另 有 序 文 、 祖 训 、 族 规 、 谱 例 等 文 字 材 料 近 一 万 字 , 其 中 有 时 任 镇 远 府 天 柱 知 县 罗 岳 圭 所 作 序 文 。 三 郎 司 承 恪 祖 世 派 , 仅 有 官 胄 明 悉 , 而 房 族 有 五 世 未 及 查 清 , 俟 后 的 确 至 二 修 族 谱 , 统 同 合 载 。? 建 国 后 1 9 8 4 年 云 潭 湾 修 谱 ( 云 潭 湾 称 为 七 修 ) , 因 人 口 众 多 , 工程浩 大, 三郎 司承 恪支 从此 分修 支谱 , 于 1 9 8 8 年修成。 1 9 8 7 年 , 湘 黔 边 界 几 县 发 起 修 杨 氏 总 谱 倡 议 , 先 在 请 州 , 后 移 远 口 云 潭 湾 , 参 加 的 有 再 思 之 子 政 隆 、 政 滔 、 政 岩 、 政 权 四 大 房 。 三 郎 司 祠 绍 奎 、 荣 华 参 加 ; 修 成 总 谱 一 至 四 卷 , 1 8 4 部 分 发 三 穗 、 天 柱 、 会 同 、 绥 宁 、 锦 屏 、 洪 江 、 黎 平 、 靖 县 、 剑 河 等 县 。? 三郎 司承 恪支 昌祀 公后 裔 ,三郎司应臣公迁出后下江西,其孙 昌 第 8 7 页祀 公从 江西 吉安 府 迁湖南靖州南门外红土坡后迁入 天柱铁山坪居 住后分 迁蓝田寨 头、蓝田平 寨 、蓝田都 甫(后迁 凤城巴湾, 现团 结村新 城组)、 渡马桥头坪 、剑河平珍 、邦洞血 团、四川平 块等 地 , 民 国 十 九 年 ( 1 9 3 0 ) 修 谱 , 之 后 1 9 8 5 年 再 录 修 。 2 0 0 6 年 由 蓝田寨 头绍铭公 、剑河平珍 先凯公在凯 里依老谱 将昌祀公支 全族 谱修录 入 2 0 0 6 版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 第 8 8 页字 辈 黎平三 郎司,天柱云潭湾两支。原用" 再政通光昌胜秀" 七字派, 康 熙 五 十 九 年 ( 1 7 2 0 ) 首 修 族 谱 , 改 为 在 七 字 派 后 增 加 " 承 先 宗 序顺天 长,世代德存鸿祚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成为 2 8 字派。 由清乾 隆十 一年 ( 1 7 5 6 ) 己丑 岁二 修家 谱 改 为∶ 再政通光昌胜 (盛) 秀" 至 1 8 世, 从 1 9 世起为" 昌顺 俊秀 志 , 大继 春可 兴 , 秉德 定世 启, 开绍 永宏 (荣 )宗 。" 至乾 隆五 十三 年 (1 7 9 8 ) 云潭 湾 三修 家谱 时 , 又在原基础上再加 " 尽善体先进, 嗣芳宇复中 " 十字派。 即 1 8 世前为" 再政通光昌胜 (盛) 秀" 七字派周而复始 , 1 9 世起用" 昌顺 俊秀 志 、 大继 春可 兴 , 秉 德 定 世 启 , 开 绍 永 宏 ( 再 思 3 7 世 ) ( 荣 ) 宗 , 尽 善 体 先 进 , 嗣芳 宇复 中 "? 1 9 8 7 年 湘 黔 毗 邻 倡 修 杨 氏 总 谱 , 决 议 从 1 0 1 世 ( 即 再 思 3 7 世 ) 起 , 统 一 使 用 8 8 字 派 , 这 8 8 字 派 是 ∶ " 文 明 盛 世 、 龙 凤 呈 祥 , 先泽德 溥 、 兰桂胜芳、 忠勇建国、 孝 友定纲、 笃信修睦, 端庄纯 良,景 星永兆, 集友经常, 麒麟献瑞, 草作华康 ,善仕寰宇 ,福 阴乡仰, 清廉属守, 四智馨香, 佑熙宏治, 勋书天长, 北极之贵, 奕代辉 煌 , 行仁布义。 源远 流长" 。 以前所取各字派未用完的弃而 不用。 承恪 支昌 祀后 裔天 柱铁 山坪 应臣公由三郎司迁出下江西后, 其孙 昌 祀公 从江 西吉 安府 迁湖南靖州南门外红土坡后迁入 天柱铁山坪 再分迁 各处 。仍以 “再正通 光昌胜秀 ”取名至 十世。清 咸丰辛亥 第 8 9 页( 1 8 5 1 ) 年,先 祖认为盖 以七字轮 转,周而复 始太速。 修谱时, 在 七字辈 后面加二十一字 , 即: “再正通光昌胜秀, 立志朝代显文兴; 绍宗景 汉成玉武 ,俊忠相凤 宪堂书 ” 成为二 十八字辈 。后于民国 十九( 1 9 3 0 ) 年, 续修谱牒时, 先祖认为流宗字辈, 不合格律。 便修 改为 : “ 再正通 光昌胜秀, 立志绍先祖 家声 ; 理学源 长贻燕翼, 德 承文武 令昭明 ”的现行 字辈。 因各居 一方, 后世(包 含纳上门女 婿的家 庭) 男女都应按照字 辈取名。 三郎 司承 恪后 裔 昌祀 支世 系字 辈排 列 世系 1 - - - - 2 - -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再思 政隆 通 蕴 光 珍 昌 彤 盛 远 秀 琅 再 尧 政 荣 世系 1 0 - - - - 1 1 - - - - - 1 2 - - - 1 3 - - - 1 4 - - - 1 5 - - - 1 6 - - - 1 7 - - - 1 8 通 铭 远 佩 政 钦 盛 世 朝 宗 承 恪 政 台 通 远 光 秀 世系 1 9 - - - - 2 0 - - - - - 2 1 - - - 2 2 - - - 2 3 - - - 2 4 - - - 2 5 - - - 2 6 - - - 2 7 杨 正 德 荣 贤 章 应 臣 廷 麟 昌 祀 胜 世系 2 8 - - - - 2 9 - - - - - 3 0 - - - 3 1 - - - 3 2 - - - 3 3 - - - 3 4 - - - 3 5 - - - 3 6 秀 再 政 通 光 昌 胜 秀 立 世系 3 7 - - - - 3 8 - - - - - 3 9 - - - 4 0 - - - 4 1 - - - 4 2 - - - 4 3 - - - 4 4 - - - 4 5 志 绍 先 祖 家 声 理 学 源 世系 4 6 - - - - 4 7 - - - - - 4 8 - - - 4 9 - - - 5 0 - - - 5 1 - - - 5 2 - - - 5 3 - - - 5 4 长 贻 燕 翼 德 承 文 武 令 世系 5 5 - - - - 5 6 昭 明 第 9 0 页第七 章 宗 祠 宗 祠? 黎 平 三郎 司宗 祠 该祠 是承 恪支 宗祠 目前 建设 中 第 9 1 页第 9 2 页第八 章 承 恪 支昌 祀公 后裔 家族 墓地 及古 墓 一、 蓝田 镇寨 头村 岩孔 坡家 族墓 地( 在孟 店屋 背后 ) 1 、墓地 图片 红线 为界 线并 立有 三块 界线 碑 分别 为 1 号界 线碑 ( 杨秀 陆墓 碑 边 ) 、2 号界 线碑 (杨秀 元墓 碑边 ) 、3 号界 线碑 ( 杨秀 元墓 正 后约 15 米远 土坎 处) 第 9 3 页第 9 4 页蓝田 镇寨 头村 岩孔 坡家 族墓 地及 界线 近照 图片 (孟 店屋 背后 ) 1 号 界 线 碑 是 杨 秀 陆 墓 碑 ( 杨 秀 陆 墓 碑 旁 有 界 线 碑 ) 第 9 5 页第 9 6 页2 号 界线 碑 是 杨秀 元 墓 碑( 杨 秀 元墓 碑 旁边 有 个 石头 上 刻 有一 个 公字 ) 第 9 7 页第 9 8 页3 号界 线碑 在杨 秀元 墓正 后 ( 大约 15 米远 )土 坎处 第 9 9 页第 1 0 0 页古 墓 杨 再 顺古 墓 第 1 0 1 页第 1 0 2 页杨 光 岗古 墓 第 1 0 3 页第 1 0 4 页杨光 山古 墓 第 1 0 5 页第 1 0 6 页二、 蓝田 镇寨 头村 屋背 大弯 家族 墓地 1 、图片 第 1 0 7 页第 1 0 8 页古 墓 杨 志 泮墓 第 1 0 9 页第 1 1 0 页杨 志 武墓 第 1 1 1 页第 1 1 2 页三、 蓝田 镇寨 头村 小河 口家 族墓 地 古墓 第 1 1 3 页第 1 1 4 页四、 蓝田 镇寨 头村 家族 墓地 (孙 家高 寨桥 对面 ) 界限 :下 抵公 路 上抵 苕窖 左抵 埂 右抵 小路 古 墓 第 1 1 5 页第 1 1 6 页五、 蓝田 镇坪 寨村 庙冲 家族 墓地 第 1 1 7 页第 1 1 8 页古 墓 第 1 1 9 页第 1 2 0 页六、 古井 我族 蓝田 镇寨 头村 孟兰 饮水 古井 位于 孟店 马路 下 , 因孟 店杨 姓 无井 向我 族借 用, 目前 我族 和孟 店杨 姓共 用此 井。 第 1 2 1 页第 1 2 2 页第九 章 再 思 公 祠 庙 介 绍? 北 宋元 丰六年( 1 0 8 3 ) ,神 宗给杨再 思赐建祠 庙,于诚 州飞 山,故 湘、黔、桂 、渝之县邑 村社相继 建祠。名曰 " 飞山庙" 。上 自当地 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多往祭祝。现存飞山庙有:? 湖 南 靖州 飞山 庙 飞山庙亦称威远侯庙。 庙址原在飞山绝顶之 上。道 光《靖州 志》云 ; " 武冈云 山,旧有 十二峰,忽 一山飞至靖 城西门 外 , 即名飞山。 " 此 山下部如台 , 峭壁悬岩, 有白牛洞、 莲 花洞、 白云洞嵌于其间; 上部突峰如鼎钟, 分头宝鼎、 二宝鼎、 三 宝鼎耸 于峰顶,飞山庙就耸立于头宝鼎之上。? 建 国后 , 1 9 8 5 年 1 0 月 ,靖 州县人民 政府公布 为县级文 物保 护单位 。在县文 化局和民族 事务委员会 的组织领 导下,由群 众集 资于 1 9 9 4 年春全面维修, 祭祀群众络绎不绝。 1 9 9 6 年 1 月 4 日, 湖南省 人民政府 公布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 位。现靖 州县委、县 政府 准备建 设飞山公园 , 竖杨再思铜像。 成立" 湘黔桂杨氏重修飞山令 公祠理 事会 " ,名誉理事长 杨世新,理事长杨菲然,顾问杨运隆, 秘书长 杨元福,其活动正在筹备之中。 第 1 2 3 页第 1 2 4 页湖南 靖州 飞山 庙 飞山庙正面照 湖南省怀化市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飞山村 飞山庙山门大门照 第 1 2 5 页第 1 2 6 页正殿供 奉的杨再思神像 飞 山庙山门梁架照片 第 1 2 7 页第 1 2 8 页锦 屏飞 山庙 飞山庙位 于 县城东北角,耸 立在清水江滨烂 龙滩 畔,雄 伟壮丽之 望江楼。始 建于清乾 隆三十四年 ( 1 7 6 9 ),楼 阁 全用优 质红杉建成 , 结构严谨 , 工艺精良。 楼高 2 8 . 4 米, 属贵 州境内 迄今保存最完整、最高级的木质古建筑。 1 9 8 1 年 , 列 为 锦 屏 县 第 一 批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1 9 8 2 年 2 月 2 5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屏 飞山 庙 位于 锦屏 县城 东北 角 , 清水 江北 岸 , 坐北 朝南 第 1 2 9 页第 1 3 0 页第 1 3 1 页第 1 3 2 页第 1 3 3 页第 1 3 4 页铜仁 东山 飞山 庙 飞山庙, 位于市内锦江河畔, 始建于宋代, 清康 熙、乾 隆年间重 修,坐东向 西,三进院 落,依山 就势梯级上 升, 由西往 东依次为 院墙、牌楼 式大门、戏 楼、天井 、两厢、正 殿、 观音堂、 公安殿等建筑物。 乾隆六十年 (1 7 9 5 年) , 石柳邓领导 苗族农 民起义 。 嘉庆元年 ( 1 7 9 6 年) , 云贵总督福康安坐镇铜仁 镇压, 曾到飞山庙祈求 “飞山令公” 保佑, 并获准在庙内悬挂 “宣 威助顺”匾。 第 1 3 5 页第 1 3 6 页绥 宁东 山飞 山庙 东山飞山庙, 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明 洪武元 年( 1 3 6 8 )扩建 ,今为绥 宁县名胜风 景区,绥 宁县级文物 保护单 位。? 因 年久失修 , 庙已破烂。 1 9 9 5 年, 在绥宁县人民政府的支持 下,广 大群众解囊相助,兴工复建,于 1 9 9 6 年竣工。 第 1 3 7 页第 1 3 8 页古 墓? 再 思墓 城 步再思墓碑 第 1 3 9 页第 1 4 0 页葬于今贵州黎平佳所 之长岭岗(黎 平 县 中 潮 镇 佳 所 村 长 岗 岭 ) 第 1 4 1 页第 1 4 2 页位于黎平佳所的杨再思神道碑 第 1 4 3 页第 1 4 4 页对 谱 2 0 2 1 年 1 0 月 1 日国 庆昌 祀公 后裔 走访 云潭 湾家 祠对 谱 第 1 4 5 页第 1 4 6 页远口 云潭弯杨 宏棋 庙冲 杨祖松 庙 冲 杨先良 寨头 杨志家 远口 云潭弯杨 永孝 庙冲 杨祖平 第 1 4 7 页第 1 4 8 页第 1 4 9 页第 1 5 0 页2 0 2 1 年 1 1 月 1 3 日昌 祀公 后裔 回黎 平县 三郎 司对 谱及 祭拜 - - - - - - 黎平 县熬 市镇 三多 村三 郎司 寨 敖市 镇三 多村 三郎 司寨 第 1 5 1 页第 1 5 2 页黎平 三郎 司老 祖墓 地 第 1 5 3 页第 1 5 4 页祭拜 杨昌海 墓 庙 冲 杨 祖 松 庙 冲 杨 先 良 三 郎 杨 开 进 三 郎 杨 绍 朝 寨 头 杨 志 家 庙 冲 杨 先 流 第 1 5 5 页第 1 5 6 页黎平 县熬 市镇 三多 村三 郎司 寨 杨昌 海墓 杨昌 海墓 碑文 ( 碑刻 杨应 忠与 杨应 臣兄 弟) 第 1 5 7 页第 1 5 8 页长 房 政 隆 裔 其 他 支 后 裔 湘 黔 分 布 简 介 第 一 节 丰城 会同 芷江 天柱 三穗 通昊 支房? 十世 通昊 政荣长子,字祥林,娶陈氏,生光佩。? 十 一 世 光 佩 生 昌 镇、 昌 畅 。 元 末明 初 , 昌 镇 兄弟 从 丰 城 逃 难 到会同杨家渡(今广坪镇杨家渡村),十二世昌锡后裔失考。 十五世 再春? 生政僖、 政 茂、 政宾, 政茂、 政宾迁芷江天柱交 界处大龙、金紫。? 十六世 政僖? 先迁天柱凤城, 后迁楞寨, 坑头安堵, 定居登完 (今石洞镇都岭登完),? 生四子,通高、通明、通安、通祥。 二十世 胜铨 生秀琳、 秀珩、 秀祯、 秀崇, 明洪武三年 (1 3 7 0 ) 胜铨迁平磨草树坪, 洪熙元 年 (1 4 2 5 ) 秀琳兄弟破盘分迁。? 天 柱登完镇远焦溪秀琳房? 二 十 一 世秀 琳 胜 铨 长 子, 后 裔 主 要 分 布 在天 柱 石 洞 镇 登 完、 水 洞,镇远蕉溪石板桥等处,人口约 1 0 0 0 人。 天柱 锦屏 三穗 镇远 剑河 岑巩 玉屏 铜仁 房? 二 十 一世 秀 珩 胜 铨 次子 。 生 子 再 锦、 再 珍 。 后 裔主 要 分 布 在 天柱织云街背、 黄秋兴、 平福、 坌溪、 圭勺、 盘地、 角布坳、 高 坡寨、 阳寨绞柳, 锦屏县敦寨堡屯 , 三穗县麻栗寨、 菜冲、 小湾 坡、 滚马、 滚马大盘、 稿桥斩岑、 雪洞, 镇远县都坪、 竹坪板粟 第 1 5 9 页坪、 羊坪, 剑河县平珍寨、 中大洋、 香洞, 岑巩县注溪中寨, 玉 屏县亚鱼乡塘湾上寨, 张寨乡新华苗坪, 铜仁市漾头罗屯乡, 新 晃县贡溪绍溪村、凉伞磨寨,新寨乡老行坝、平哨等地。 三十一世 通保 特授云南都阃府,后裔迁入云南待考。? 二 十 四 世 通 雷 裔 3 3 世 昌 兴 迁 云 南 , 2 4 世 通 银 裔 2 6 世 昌 彬 、 昌鳌迁广西, 3 5 世秀魁迁 榕江平定保。 2 4 世通大裔 3 1 世通榜、 通 珠 、 通 斌迁 云 南 。 3 2 世 光 庚 迁 榕江 。 光 前 迁 云 南 , 地 址不 详 待考。? 天 柱 榕 江 从 江 三 穗 岑 巩 镇 远 绥 宁 通 道 秀 祯 房? 二十一世 秀祯 胜铨三子,生再盛、再聪、再荣,兄弟分散后, 迁天柱南门高坡寨 (今凤城 镇高坡寨 ) , 后裔主要分布在高坡寨、 高酿摆洞盘岑,榕江县朗洞、老牙子、维新寨、圭降、古州镇。 从江县下江,三穗县八弓镇潘司、半坡,亚岭、羊古老、泥山、 业冲, 通道县地芜洲、 水南冲、 地灵。 又冲、 地朗坪、 地皇。 绥 宁具双江金庙冲。 岑巩县新寨。 清? 同治年间有相当部份迁厂广 西 、 广 东 、 湖 南 、 云 南 地 址 不 详 , 待 考 。 人 口 约 1 3 0 0 人 。 发 展至 3 9 世,。? 二十二世 再盛 世系 3 2 世光问于清同治年间迁广西, 孔星之子 发富、 发贵迁广东; 仲星子光海迁湖南; 寿隆子光隆、 杨保子光彩、 毓 明 子 光 顺 、 升 鳌 子 光 后 、 光 甲 , 3 3 世 光 葵 子 昌 本 , 光 忠 子 昌 燕、 昌盛 , 光仁子昌全、 昌岩, 光玉子昌宁, 光滔子昌禄均迁湖 南 , 地 址 不 详 , 待 考 。 3 1 世 通 远 、 通 乾 、 通 淮 迁 从 江 县 下 江 。 第 1 6 0 页2 9 世再乔迁岑巩新寨。3 3 世昌茂迁绥宁双江金庙冲。? 二十二世 再聪 后裔 2 9 世再乾迁云南。 3 1 世通盛迁榕江, 地址 不 详 待 考 。 2 9 世 再 满 子 金隆 、 金 时 , 全 月 迁 榕 江朗 洞 。 3 1 世 通 武裔迁镇远高圭溪。? 锦 屏 玉 屏 秀 崇 房? 二十一世 秀崇 胜铨四子, 生子再藩、 再文、 再泉。 自兄弟破盘 分散后到锦屏娄江 (今敦寨镇娄江) 落户, 后裔主要分布在娄江 地娄寨, 八克、 虎冲寨、 敦寨、 笙屯, 启蒙镇巨寨。 玉屏亚鱼乡, 部份迁往云南,发展至 3 8 世,人口约 1 0 0 0 人。? 芷 江 天 柱 会 同 新 晃 剑 河 榕 江 镇 远 政 茂 政 宾 房? 十六世 政茂 再春次子。 由会同杨家渡迁入节江、 天柱、 会同交 界的大龙、金紫世居。因未送资料、后裔待考。? 十六世 政宾 再春三子, 由会同杨家渡迁大龙 , 至 2 8 世秀礼迁 天柱织云,发展至 4 0 世,其世系是∶? 十六世政宾生杨直, 1 7 世杨直生庭芳, 1 8 世廷芳生杨称, 1 9 世 杨称生杨英, 2 0 世杨英牛秀芳。 2 1 廿秀芳生再福。 2 2 世再福生 政直。2 3 世政首生玉春,2 4 世玉春生建英。2 5 世建英生树琪, 2 6 世 树 琪 生 胜 钰 , 2 7 世 胜 钰 生 秀 礼 , 2 8 世 秀 礼 迁 天 柱 织 云 , 生再天、 再华、 再晚。 2 9 世再晚生政升。 3 0 世政升生通邦、 通 隆、 通朝 。 3 1 世通朝牛光 沛。 光厚。 3 2 廿光? 厚生昌贵, 3 3 世 昌 贵 生 胜 海 、 胜 深 、 胜 源 , 3 4 世 胜 深 生 秀 彬 、 秀 川 、 秀 赢 、 秀 梅。3 5 世秀彬生启立、启勋,于民国三十三年迁武汉。? 第 1 6 1 页二十九世 再晚 后裔 3 2 世光圣迁榕江。3 4 世胜忠迁新晃绍溪。 2 9 世再华裔 3 4 世孟太迁剑河,地址不详待考。 二十九世 再天 子政富,清光绪年间迁镇远两路口。 第 二 节 丰城 会同 靖州 绥宁 武冈 昌达 房? 十一世 光祀通名次子。 生干元大德十年丙午 (1 3 0 6 年) 力九, 月十二日。 居丰城县菜园头猪嘴巷, 南昌府学庠生, 殁于至正二 十二年壬寅(1 3 6 2 )五月十二日,葬府城外东关(离城 3 0 里) 杨 家 庄 虎 形 一 排 乙 山 辛 气 甲 山 庚 向 , 娶 程 氏 , 生 于 元 戊 申 年 (1 3 0 8 ),殁于元甲辰年,葬同夫山。生子昌达、昌远。? 十二世 昌达 光祀长子, 行伍出身, 元朝时期领千户职, 镇守云 南苗秧, 奉召时正值邦国多 故, 逐告老还乡, 途经会同, 见城东 吉巢风水好, 逐择地而居, 不回丰城。 生二子, 盛琳、 盛璜。 后 裔发至 3 7 世,约 1 0 0 0 人。? 十三世? 盛璜? 后裔迁居靖州、 绥宁、 武冈, 后裔待考。 ? ? 十 三世盛琳居吉巢,子秀杞。? 十四世? 秀杞? 生子进策。? 十五世? 进策? 生再雄。? 十六世再雄? 生政简。 十七世政简? ? 生通龙、通虎。 十八世通龙? 生光远。 第 1 6 2 页十九世光远生昌合。 二十世 昌合? 生二子,盛恩、盛忠。? 二十一世 盛恩 生三子, 秀清 、 秀浩、 秀海。 详见世系表 (1 1 ) 。 丰城 会同 若水 昌远 房? 十二世 昌远 光祀次子, 元 朝至元五年 (1 3 3 9 ) 生, 明洪武元年 ( 1 3 6 8 ) 从 江 西 丰城 , 茶 园 头 猪 嘴巷 从 事 经 贸 , 游 经 会 同城 东 , 见若水风水好, 即筑室于此 , 广置产业。 殁于明永乐七年 (1 4 0 9 ) , 娶储氏, 生于元辛巳年 (1 3 4 1 ) , 殁于明建文二年 (1 4 0 0 ) , 生 子盛河、 盛海, 后裔居会同若水镇红岩界 、 杨家界、 兰冲界、 塘 冲界,传至 3 6 世,约 1 0 0 0 人。? 十三世? 昌远长子, 字泰宽, 生六子, 廷隆、 廷柏、 廷松、 廷富、 廷贵、廷山。盛海 十四世? 廷隆? 生进登、进举。 十五世? 进登生再德、再旺、再回。 十六世? 再回生政铨。? ”? 十七世? 政铨生通昌、通勉。? 十八世? 通勉生光浩。 十九世? 光浩生昌连、昌定。? 二十世 昌定 生? 盛栋。? 二十一世 盛栋 生秀珍、秀旺。 第 1 6 3 页第 1 6 4 页家 训 一、孝 父 母? 恩 深 何 以 报 春 晖 ,养 志 养 身 两 莫 违 ; 试 看 雨 流 檐 脚 水,同窝点点未曾非。? 二、和 兄 弟? 同 胞 手 足 气 相 通 , 和 和 睦 睦 家 幸 福 ; 荆 树 争 荣 兄 弟 乐,友于自古仰高风。? 三、和 夫 妇? 如 宾 相 敬 案 齐 眉 ,何 逐 分 钗 只 为 梨 ; 位 外 贤 声 资 位 内,夫妻好合莫违睽。? 四、训子孙? 男儿立志在青年, 勤读书做朝堂, 为智为愚贵勉旃; 寄语大家端榜样,莫得沾辱属堂前。? 五、睦 乡 党? 人 生 在 世 原 如 客 ,难 得 同 居 乡 党 中 ; 寄 经 大 家 联 络 法,喜忧庆吊总相通。? 六、慎 交 友? 安 乐 交 友 交 不 深 ,共 同 患 难 始 知 心 ; 相 逢 日 日 人 无 数,冷暖情怀总在金。? 七、守 勤 俭? 经 营 万 事 总 由 人 ,勤 俭 方 能 活 一 身 ; 运 襞 不 嫌 寒 范 叔,布衣疏食乐耕等。? 八、戒 斗 殴? 好 勇 斗 狠 有 后 灾 。横 强 逢 敌 敢 轻 开 ; 平 生 胆 气 休 如 火,识透东风一夜灰。? 九、戒 争 讼? 雀 鼠 微 嫌 当 讼 由 ,倾 家 破 产 不 甘 休 ; 沉 冤 纵 是 难 昭 雪,让到流轮抵偿不。? 十 、 积 德行? 见 人 困 顿无 聊 日 , 尽 力 扶 持不 到 时 ; 济 众 博 施仁 者 事,庆余是善积来之。 第 1 6 5 页第 1 6 6 页人 物 简 介 宋元 时期 政 隆 再 思 长 子 , 北 宋 临 冈 知 府 , 授 抚 西 教 练 史 , 后 任 江 西 南 昌 府 丰 城 都 练 史 。 通 蕴 政 隆 长 子 , 字 恪 , 宋 太 宗 太 平 兴 国 二 年 ( 9 7 2 ) 内 附 宋 朝 , 授 职 福 禄 长 官 司 , 端 拱 元 年 ( 9 8 8 ) 进 士 , 西 安 府 刺 史 。 通 缯 政 隆 次 子 , 字 景 , 武 进 士 , 在 朝 建 功 立 业 , 加 封 光 禄 大 夫 左 侍 卫 , 后 升 济 南 州 参 戎 。 通 经 政 隆 五 子 , 字 威 掌 , 武 进 士 。 通 纶 政 隆 六 子 , 字 希 , 进 士 。 光 珍 通 蕴 长 子 , 宋 真 宗 景 德 元 年 ( 1 0 0 4 ) 举 孝 廉 , 知 绥 宁 ( 今 湖 南 绥 宁 ) 县 事 。 胜 远 昌 肜 子 , 字 大 年 , 宋 嘉 佑 己 亥 科 举 人 。 再 闵 秀 琅 长 子 , 字 古 修 , 授 四 川 方 伯 史 。 再 尧 秀 琅 次 子 。 字 正 修 , 宋 理 宗 宝 庆 五 年 ( 1 2 2 5 ) 举 人 , 授 湖 南 桂 阳 州 郡 前 史 , 后 升 . 岳 州 刺 史 。 政 荣 , 再 尧 长 子 , 字 焕 春 , 进 士 , 知 广 东 禾 廉 县 事 。 通 名 政 荣 子 , 安 庆 召 谏 史 。 远 佩 通 名 子 , 字 瑞 廷 , 辛 酉 科 ( 1 3 2 1 ) 举 人 , 授 四 川 宝 宁 府 昭 化 知 县 。 昌 达 光 祀 子 , 行 伍 出 身 , 大 德 年 间 领 千 户 职 , 镇 守 云 南 苗 秧 。 盛 国 远 佩 孙 , 政 钦 子 , 字 玉 山 , 元 仁 宗 戊 午 科 ( 1 3 1 8 ) 举 人 , 第 1 6 7 页授 福 建 泉 州 安 南 知 县 , 后 升 建 宁 知 府 。 朝 宗 盛 世 长 子 , 字 元 亮 , 元 ( 后 ) 至 元 三 年 ( 1 3 3 7 ) 知 延 平 沙 县 , 后 升 浙 江 台 州 府 刺 明 清 时 期 三 郎 长 官 司 十 六 世 正 台 , 朝 宗 之 孙 , 承 恪 子 。 元 末 随 父 从 江 西 吉 安 府 太 和 县 迁 黎 平 三 郎 司 。 明 洪 武 五 年 ( 1 3 7 2 ) 奉 江 阴 侯 之 命 , 与 族 侄 通 谅 征 讨 五 开 卫 、 曹 滴 司 、 古 州 司 、 麦 溪 、 洗 罗 台 等 处 有 功 , 授 三 郎 司 正 长 官 , 管 4 8 地 。 一 任 秀 茂 江 西 吉 安 太 和 人 , 洪 武 五 年 ( 1 3 7 2 ) 任 古 州 ( 今 罗 里 ) 长 官 司 , ( 承 恪 幼 时 到 江 西 吉 安 府 太 和 县 继 承 祖 业 , 后 又 到 三 郎 司 , 子 正 台 接 任 其 长 官 司 长 官 之 职 。 推 断 , 秀 茂 应 是 政 隆 迁 居 太 和 裔 孙 , 承 恪 应 是 继 承 秀 茂 业 ) 。 二 任 正 台 承 恪 子 , 明 洪 武 五 年 授 三 郎 司 长 官 司 长 官 。 三 任 正 宪 正 台 胞 弟 , 正 台 子 幼 , 胞 弟 承 兄 职 。 四 任 通 远 正 台 子 , 袭 叔 父 职 。 五 任 光 秀 又 名 文 秀 , 通 远 子 , 弘 治 五 年 ( 1 4 9 2 ) 袭 父 职 。 六 任 杨 正 光 秀 长 子 , 时 杨 正 、 杨 勇 兄 弟 为 袭 父 职 争 论 不 休 , 经 黎 平 知 府 张 廷 于 明 嘉 靖 三 十 六 年 ( 1 5 5 7 ) 将 钱 粮 一 分 为 二 , 兄 弟 分 袭 三 郎 长 官 司 世 职 , 各 理 土 务 ; 杨 正 为 三 郎 司 长 官 , 杨 勇 为 古 州 长 官 司 长 官 ( 居 罗 里 , 称 外 古 州 ) , 从 此 兄 弟 不 睦 , 以 后 历 届 修 谱 , 杨 勇 支 均 不 参 加 。 第 1 6 8 页七 任 昌 海 袭 曾 祖 父 职 , 无 嗣 。 八 任 杨 章 袭 兄 职 。 九 任 应 忠 袭 父 职 。 十 任 启 蛟 清 顺 治 六 年 ( 1 6 4 9 ) , 袭 父 职 。 十 一 任 杨 勋 康 熙 十 八 年 ( 1 6 7 9 ) , 袭 父 职 。 十 二 任 胜 梓 袭 父 职 。 十 三 任 杨 恩 胜 梓 次 子 , 雍 正 二 年 ( 1 7 2 4 ) , 袭 父 职 , 无 嗣 。 十 四 任 承 宪 乾 隆 元 年 ( 1 7 3 6 ) , 袭 兄 职 。 十 五 任 再 培 乾 隆 三 十 二 年 ( 1 7 6 8 ) , 袭 父 职 。 十 六 任 守 清 嘉 庆 五 年 ( 1 8 0 0 ) , 袭 父 职 , 无 嗣 。 十 七 任 杨 霖 又 名 杨 森 , 袭 伯 职 。 十 八 任 杨 越 道 光 五 年 ( 1 8 2 5 ) 袭 兄 职 , 自 后 停 袭 。 古 州 长 官 司 前 五 任 与 三 郎 司 同 。 六 任 杨 勇 于 明 嘉 蜻 三 十 六 年 ( 1 5 5 7 ) 分 袭 。 七 任 杨 钦 明 万 历 二 十 年 ( 1 5 9 2 ) , 袭 父 职 。 八 任 凤 麟 万 历 三 十 七 年 ( 1 6 0 9 ) , 袭 父 职 。 九 任 凤 鸾 崇 祯 十 年 ( 1 6 3 7 ) , 袭 兄 职 十 任 云 龙 崇 祯 十 六 年 ( 1 6 4 3 ) , 袭 父 职 , 清 顺 治 四 年 ( 1 6 4 6 ) 十 月 , 平 南 大 将 军 恭 顺 王 兵 至 黎 靖 两 地 , 云 龙 至 靖 州 投 诚 , 恭 顺 王 偿 给 银 牌 , 任 管 司 内 土 务 。 十 五 年 ( 1 6 5 8 ) 吏 部 颁 编 号 状 一 道 , 领 任 司 事 。 第 1 6 9 页十 一 任 朝 元 雍 正 八 年 ( 1 7 3 0 ) , 袭 父 职 , 无 嗣 。 十 二 任 枝 先 “ 朝 元 堂 兄 , 袭 堂 弟 职 。 乾 隆 八 年 ( 1 7 4 3 ) 四 月 , 吏 部 颁 编 号 状 一 道 , 任 领 司 务 。 十 三 任 泽 远 乾 隆 二 十 七 年 ( 1 7 6 2 ) 四 月 , 袭 父 职 , 三 十 六 年 ( 1 7 6 9 ) 九 月 , 因 案 革 职 。 十 四 任 继 震 乾 隆 三 十 七 年 ( 1 7 7 0 ) 六 月 , 袭 父 职 , 三 十 八 年 ( 1 7 7 1 ) 三 月 , 吏 部 颁 编 号 状 一 道 , 领 司 务 。 十 五 任 再 昌 乾 隆 六 十 年 ( 1 7 9 5 ) , 袭 父 职 。 十 六 世 承 绪 道 光 四 年 ( 1 8 2 4 ) , 袭 父 职 , 道 光 五 年 停 袭 , 以 后 杨 占 先 、 杨 奉 先 、 杨 显 祖 、 杨 荣 祖 虽 在 辖 地 以 世 袭 长 官 论 , 但 不 具 世 袭 长 官 的 效 力 , 仍 在 行 使 着 原 司 内 的 权 力 第 1 7 0 页人 才 倍 出 清朝时期 杨光岗皇清恩敕授正八品 杨秀谋皇清文林郎 杨立经皇清武骑尉 共和时期 文 化 性 姓 名 出 生 年 月 程 度 毕 业 学 校 工 作 单 位 职 务 / 职 称 家 庭 地 址 别 杨 先 泽 男 1 9 5 6 、 1 2 大 学 贵 州 师 大 黔 东 南 州 卫 校 讲 师 蓝 田 寨 头 杨 燕 玲 女 1 9 5 9 、 1 2 大 学 贵 阳 中 医 院 黔 东 南 州 卫 校 副 主 任 医 师 蓝 田 寨 头 杨 先 钦 男 1 9 6 3 、 4 本 科 西 南 民 院 天 柱 民 中 中 高 级 蓝 田 寨 头 王 名 英 女 1 9 6 6 、 7 大 专 贵 州 党 校 天 柱 石 油 公 司 经 理 蓝 田 寨 头 硕 士 研 黔 东 南 州 农 业 研 究 员 蓝 田 寨 头 杨 先 富 男 1 9 6 4 、 1 1 贵 州 大 学 究 生 农 村 局 杨 先 祥 男 1 9 5 5 、 7 大 专 黔 东 南 师 专 凤 城 镇 中 学 老 师 蓝 田 寨 头 杨 先 培 男 1 9 4 5 、 5 中 师 省 中 涵 寨 头 小 学 小 学 高 级 蓝 田 寨 头 杨 祖 兴 男 1 9 8 0 、 1 2 本 科 贵 州 财 经 学 院 凤 城 街 道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潘 姣 凤 女 1 9 9 1 . 2 本 科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天 柱 残 联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杨 祖 奎 男 本 科 凯 里 学 院 蓝 田 小 学 老 师 蓝 田 寨 头 六 盘 水 幼 儿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杨 玲 江 女 专 科 鸿 发 村 幼 儿 园 实 习 蓝 田 寨 头 凯 里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贵 州 医 科 大 学 副 主 任 医 师 罗 春 华 女 本 科 蓝 田 寨 头 主 任 ( 中 级 ) 杨 先 凯 男 1 9 3 3 、 3 高 中 天 柱 高 中 剑 河 柳 川 教 办 剑 河 平 珍 园 长 小 教 高 级 龙 新 福 女 1 9 4 5 、 1 2 初 中 台 江 中 学 镇 幼 儿 园 剑 河 平 珍 杨 旭 东 1 9 6 5 . 3 本 科 剑 河 银 监 办 主 任 剑 河 平 珍 男 贵 州 省 党 校 ( 名 祖 国 ) 田 冬 梅 女 1 9 6 4 、 1 1 专 科 贵 州 省 党 校 剑 河 工 商 局 剑 河 平 珍 杨 文 瑛 女 1 9 6 6 、 1 2 本 科 贵 州 工 大 剑 河 民 中 中 教 高 级 剑 河 平 珍 杨 文 珍 女 1 9 6 8 、 8 本 科 贵 州 农 学 院 剑 河 农 行 主 任 剑 河 平 珍 剑 河 政 府 办 副 主 任 杨 祖 联 男 1 9 7 2 、 1 1 本 科 贵 州 省 党 校 剑 河 平 珍 剑 河 档 案 局 副 局 长 中 小 学 一 级 教 师 陈 银 花 女 1 9 8 1 . 1 . 1 本 科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剑 河 第 三 小 学 剑 河 平 珍 杨 文 莉 女 1 9 7 5 、 7 本 科 贵 州 省 党 校 凯 里 工 商 银 行 主 任 剑 河 平 珍 杨 春 春 女 本 科 凯 里 学 院 蓝 田 小 学 教 师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贵 阳 高 级 幼 师 学 院 杨 冬 环 女 本 科 蓝 田 幼 儿 园 教 师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杨 祖 雄 男 本 科 凯 里 学 院 凯 里 监 狱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贵 州 电 子 信 息 学 院 吴 芳 女 本 科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杨 祖 帅 男 本 科 贵 州 大 学 雷 山 县 应 急 局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何 艳 凤 女 本 科 海 南 大 学 凯 里 信 用 社 工 作 人 员 蓝 田 寨 头 杨 昀 山 本 科 贵 州 医 科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生 蓝 田 寨 头 男 第 1 7 1 页性 文 化 姓 名 别 出 生 年 月 程 度 毕 业 学 校 工 作 单 位 行 政 职 务 家 庭 地 址 杨 祖 荣 男 1 9 6 4 、 1 1 本 科 贵 州 师 大 剑 河 民 中 中 教 一 级 剑 河 平 珍 遵 义 卫 校 贵 阳 医 士 贵州汽车专用制 杨 绍 周 男 1 9 3 8 、 5 中 专 院 长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学校 造厂职工医院 贵 州 汽 车 制 造 谢 凤 林 女 1 9 4 8 、 5 大 学 贵 州 师 大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厂 子 弟 学 校 大 学 贵 州 汽 车 制 造 杨 先 超 男 1 9 7 1 、 3 贵 州 民 院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厂 经 济 科 贵 州 汽 车 制 造 陈 永 红 女 1 9 7 0 、 8 技 校 贵 阳 技 工 学 校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厂 杨 华 女 1 9 7 3 、 3 专 科 贵 阳 党 校 野 鸭 中 学 副 校 长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中 学 高 级 教 杨 绍 良 男 1 9 6 0 、 7 专 科 黔 东 南 师 专 三 穗 第 三 中 学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师 大 学 贵 州 省 农 业 银 杨 祖 前 男 1 9 7 3 、 8 贵 州 民 族 学 院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行 银 行 大 学 西 南 医 科 大 学 医 学 博 士 院 杨 祖 成 男 四 川 泸 州 医 学 院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附 属 医 院 长 大 学 文 学 硕 士 杨 云 芝 女 贵 州 师 大 贵 州 大 学 教 师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副 教 授 杨 婷 婷 女 大 学 贵 州 中 医 学 院 温 州 曙 光 医 院 医 生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杨 祖 平 男 大 学 凯 里 学 院 鸿 发 村 村 干 蓝 田 寨 头 大 学 三 穗 县 自 来 水 公 司 杨 先 炳 男 1 9 8 4 . 1 0 国 家 开 放 大 学 厂 长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姜 兴 凤 女 1 9 8 6 . 8 大 专 国 家 开 放 大 学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杨 建 大 学 三 穗 县 八 弓 镇 男 1 9 8 6 . 3 安 徽 中 医 药 大 学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 先 ) 树 本 科 医 院 大 学 聂 绥 菊 女 1 9 8 5 . 5 湖 南 医 科 大 学 三 穗 县 中 医 院 蓝 田 坪 寨 庙 冲 本 科 大 学 杨 绍 斌 男 贵 州 民 族 大 学 修 文 民 雅 中 学 教 师 蓝 田 寨 头 本 科 大 学 杨 小 燕 女 凯 里 学 院 天 柱 县 统 战 部 蓝 田 寨 头 本 科 大 学 邦 洞 镇 胡 家 洞 村 血 团 杨 陈 男 2 0 0 5 . 8 清 华 大 学 学 生 本 科 邦 洞 镇 胡 家 洞 村 血 团 杨 先 文 男 1 9 7 8 中 专 天 柱 师 范 学 校 摆 头 小 学 教 师 大 学 山 东 济 南 美 术 工 杨 涛 男 学 生 蓝 田 寨 头 本 科 艺 学 院 第 1 7 2 页后 考 1 、 老 谱 记 : 祖 安 迁 往 四 川 平 块 居 住 , 目 前 据 考 地 图 黔 西 南 布 依 苗 族 自 治 州 望 谟 县 昂 武 镇 红 湖 村 边 有 个 平 块 的 地 名 , 明 清 时 期 属 于 四 川 管 辖 。 望 后 世 考 究 。 2 、 应 臣 公 孙 昌 祀 后 裔 再 益 公 迁 苗 寨 久 远 无 联 系 , 据 考 汉 族 迁 苗 疆 后 形 成 的 苗 寨 , 苗 人 叫 阳 苟 , 望 后 世 考 究 寻 找 。 3 、 本 支 通 四 迁 三 穗 上 德 明 鬼 用 枫 木 溪 住 , 望 后 世 考 究 寻 找 。 4 、 通 晚 ( 配 陈 氏 迁 会 同 广 溪 枞 木 树 脚 住 ) 生 光 盈 配 罗 氏 续 配 李 氏 望 后 世 考 究 寻 找 。 第 1 7 3 页第 1 7 4 页后 记 本 次 修 谱 完 全 参 考 摘 录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 2 0 0 2 版 ) , 2 0 0 2 版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有 丰 富 的 国 史 、 地 方 志 资 料 为 依 据 。 1 9 9 7 年 在 黔 东 南 州 志 办 领 导 的 指 导 和 帮 助 下 , 1 9 9 7 年 元 月 成 立 “ 氏 族 研 究 组 ” , 7 月 , 成 立 领 导 小 组 和 编 写 组 , 开 始 进 行 搜 集 资 料 的 工 作 。 在 掌 握 杨 再 思 后 裔 十 房 资 料 和 国 家 档 案 、 图 书 资 料 后 , 1 9 9 8 年 7 月 正 式 成 立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领 导 小 组 和 编 写 组 , 全 面 开 展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的 编 写 工 作 。 领 导 小 组 组 织 调 查 收 集 资 料 人 员 除 经 常 与 各 地 联 系 , 开 会 研 究 情 况 , 指 导 督 促 搜 集 资 料 工 作 外 , 还 亲 自 组 织 和 带 领 有 关 人 员 深 人 各 地 调 查 搜 集 资 料 联 络 工 作 , 深 入 农 村 村 寨 , 访 知 情 人 , 拍 照 古 墓 , 宗 祠 等 文 物 查 搜 集 资 料 。 各 地 领 导 小 组 成 员 、 联 络 员 、 资 料 员 均 大 量 收 集 和 报 送 文 字 资 料 和 世 系 。 其 次 , 从 1 9 9 8 年 6 月 至 1 9 9 9 年 1 月 , 杨 国 武 、 杨 昌 坤 一 直 蹲 在 黔 东 南 州 档 案 馆 和 图 书 馆 , 查 阅 国 家 “ 二 十 五 史 ” 、 《 贵 州 通 志 》 、 《 湖 南 通 志 》 、 《 靖 州 乡 土 志 》 、 《 黎 平 府 志 》 、 《 镇 远 府 志 》 、 《 思 州 府 志 》 、 《 开 泰 县 志 》 、 《 天 柱 县 志 》 、 《 玉 屏 县 志 > 、 《 施 秉 县 志 > 、 《 黄 平 县 志 》 等 志 书 和 《 中 国 历 史 大 事 记 》 、 《 纲 鉴 易 知 录 > 、 《 御 批 历 代 通 鉴 集 览 》 、 《 资 治 通 鉴 》 、 《 中 国 历 史 地 图 集 》 等 史 册 。 以 及 《 四 库 全 书 》 的 《 路 史 > 、 《 万 姓 总 谱 》 、 《 竹 编 纪 年 》 等 和 新 编 的 第 1 7 5 页地 方 志 、 地 名 志 、 人 物 志 等 等 。 记 录 资 料 数 十 本 , 复 印 资 料 7 0 0 多 万 字 。 本 族 承 都 房 后 裔 ( 云 潭 湾 祠 ) 杨 绍 团 作 为 领 导 小 组 成 员 从 1 9 9 7 年 下 半 年 至 2 0 0 1 年 1 1 月 参 与 组 织 调 查 资 料 收 集 整 理 , 黎 平 三 郎 司 承 恪 房 杨 绍 茂 作 为 黎 平 资 料 员 报 送 员 , 使 得 本 族 世 系 和 迁 徙 基 本 情 况 在 通 志 上 面 得 到 全 面 如 实 细 述 。 2 0 0 6 年 由 蓝 田 寨 头 绍 铭 公 、 剑 河 平 珍 先 凯 公 在 凯 里 依 老 谱 将 承 恪 房 昌 祀 公 分 支 全 族 谱 修 录 入 2 0 0 6 版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 因 此 本 次 修 谱 同 时 参 考 2 0 0 6 版 《 杨 再 思 氏 族 通 志 》 。 第 1 7 6 页修谱 、 清 明 挂 清 等重 要约 定事 项 1 、 本 次 修 谱 成 员 ( 按 照 辈 分 排 列 ) : 杨志家(天柱蓝田寨头村孟兰) 杨绍良 (天柱蓝田坪寨村庙冲) 杨先良(天柱蓝田坪寨村庙冲) 杨先流(天柱蓝田坪寨村庙冲) 杨祖联(剑河南明镇平珍村 ) 杨祖平(天柱蓝田坪寨村庙冲) 杨祖松(天柱蓝田坪寨村庙冲) 杨祖兴 (天柱蓝田寨头村 ) 2 、 下 次 修 谱 人 员 搭 配 安 排 ( 按 照 老 中 青 搭 配 , 辈 分 大 的 带 头 ) 自 愿 参 加 , 各 家 族 成 员 积 极 支 持 。 为 了 修 谱 方 便 , 本 次 修 谱 资 料 电 子 版 保 存 在 Q Q 修 谱 资 料 群 文 件 里 面 , 下 次 修 谱 人 员 可 以 用 Q Q 加 群 号 3 2 9 4 6 5 7 7 9 加 入 查 看 下 载 、 拷 贝 或 者 在 百 度 文 库 搜 索 下 载 电 子 版 。 3 、 本 家 族 昌 祀 公 后 裔 已 建 家 族 微 信 群 男 性 相 互 邀 请 加 入 群 4 、 统 一 修 谱 全 部 上 名 字 , 修 谱 上 名 字 免 费 ( 不 得 收 费 ) , 但 谱 本 需 要 购 买 ( 成 本 价 ) 。 5 、 本 承 恪 支 昌 祀 公 分 支 家 族 约 定 2 5 年 修 谱 一 次 , 经 走 访 黎 平 三 郎 司 老 祖 地 亲 房 并 与 他 们 商 定 统 一 修 谱 , 如 黎 平 承 恪 支 大 家 族 统 一 修 谱 可 提 前 统 一 修 谱 同 时 承 恪 房 大 家 族 统 一 字 辈 ( 天 柱 黎 平 剑 河 榕 江 等 承 恪 后 裔 统 一 字 辈 ) 。 6 、 家 祠 目 前 在 三 郎 司 建 设 中 , 黎 平 三 郎 司 祠 老 祖 地 亲 房 同 意 共 同 出 资 建 家 祠 , 本 承 恪 支 昌 祀 公 后 裔 同 意 出 资 建 设 家 祠 。 7 、 本 承 恪 支 昌 祀 公 家 族 清 明 前 往 黎 平 三 郎 司 老 祖 地 祭 拜 祖 先 。 第 1 7 7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