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 州 府 志 、 宁 都 州 、 县 志 》 载 : 凌 云 山 有 汉 高 帝 祖 坟 据 明 代 天 启 元 年 辛 酉 岁 ( 公 元 1 6 2 1 年 ) 《 赣 州 府 志 》 载 : “ 凌 云 山 , 县 北 百 二 十 里 , 高 数 百 丈 迤 迁 而 上 , 临 川 、 卢 陵 诸 峰 , 历 历 可 见 , 左 右 石 峰 插 峙 其 下 , 龙 湫 涓 滴 有 叮 咚 声 , 号 为 衙 鼓 洞 , 投 铁 触 龙 、 风 雨 立 至 。 世 传 汉 高 祖 坟 在 其 上 , 故 建 汉 帝 祖 庙 于 山 麓 。 董 尚 书 越 有 诗 。 明 其 诬 然 是 山 , 常 有 虎 豹 守 之 , 人 莫 能 登 又 可 異 焉 。 ” ( 录 自 《 赣 州 府 志 》 卷 二 第 三 十 七 页 ) 据 明 代 万 历 二 十 年 壬 辰 岁 ( 公 元 1 5 9 2 年 ) 《 宁 都 县 志 》 载 : “ 凌 云 山 , 县 北 百 五 十 里 , 高 势 插 天 , 迤 逦 而 上 , 其 巅 夷 旷 , 凡 临 川 、 卢 陵 诸 峰 一 览 可 尽 。 左 右 石 峰 峭 峙 , 下 有 碧 寖 , 其 深 叵 测 。 涓 滴 有 声 , 曰 衙 鼓 洞 , 洞 中 有 蛰 龙 , 触 之 声 风 雨 立 至 。 旧 传 山 上 有 汉 高 帝 祖 坟 , 故 即 山 麓 建 汉 帝 庙 , 邑 人 董 越 有 诗 。 ” ( 录 自 : 重 印 本 《 宁 都 县 志 》 卷 一 第 十 六 页 ) 据 清 代 乾 隆 六 年 辛 酉 岁 ( 公 元 1 7 4 1 年 ) 《 宁 都 县 志 》 载 : “ 凌 云 山 , 县 北 百 三 十 里 , 高 势 插 天 , 蝉 连 大 名 山 , 横 亘 数 里 , 其 巅 夷 旷 , 望 临 川 、 卢 陵 诸 峰 , 历 历 在 目 , 左 右 石 峰 峭 峙 , 下 有 碧 寖 , 涓 滴 有 声 , 曰 衙 鼓 洞 中 蛰 龙 , 触 之 者 风 雨 立 至 。 相 传 山 上 有 汉 高 帝 祖 坟 , 故 山 麓 建 汉 高 帝 庙 , 董 越 有 诗 。 ” ( 录 自 : 《 宁 都 县 志 》 卷 一 第 二 十 五 页 ) 1据 清 代 乾 隆 六 年 辛 酉 岁 ( 公 元 1 7 4 1 年 ) 《 宁 都 县 志 》 载 : “ 凌 云 山 衙 鼓 洞 , 传 汉 高 祖 祖 墓 , 载 有 天 下 名 墓 图 中 , 每 三 月 大 风 雨 里 , 人 呼 汉 王 醮 祖 , 其 山 峻 耸 雄 伟 , 形 象 拓 石 山 如 旗 鼓 , 左 右 各 十 二 峰 , 为 二 十 四 帝 , 古 谣 云 : 头 作 江 西 省 , 尾 作 汉 朝 天 。 乡 人 有 盗 墓 葬 , 其 腋 者 雷 輙 掘 去 之 。 明 崇 祯 间 邑 令 时 公 同 翰 林 曾 公 , 徙 步 造 其 巅 , 天 日 清 朗 , 方 欲 罗 经 相 视 , 而 雷 电 交 作 , 震 撼 山 树 , 令 公 懼 狼 狈 下 山 。 相 传 古 有 来 宁 都 放 无 利 债 者 , 一 日 见 老 人 引 之 去 登 此 山 , 令 坐 其 处 , 山 遂 合 天 葬 云 。 ( 录 自 : 《 宁 都 县 志 》 卷 七 记 事 第 十 二 页 ) 据 清 代 道 光 元 年 辛 巳 岁 ( 公 元 1 8 2 1 年 ) 《 宁 都 直 隶 州 志 》 载 : “ 凌 云 山 , 州 北 百 三 十 里 , 高 数 百 丈 , 与 大 名 山 相 连 , 蜿 蜒 数 十 里 , 其 巅 夷 旷 , 望 临 川 、 卢 陵 诸 峰 , 历 历 在 目 , 左 右 石 峰 峭 峙 , 下 有 龙 湫 , 其 深 叵 测 , 涓 滴 有 声 , 曰 衙 鼓 洞 , 中 有 蛰 龙 , 触 之 、 风 雨 立 至 。 旧 传 山 上 有 汉 高 帝 祖 坟 , 故 山 麓 建 汉 高 帝 庙 , 州 人 董 越 有 诗 。 ” ( 录 自 《 宁 都 直 隶 州 志 》 卷 二 第 六 十 七 页 ) ( 宁 都 县 刘 氏 汉 文 化 研 究 会 辑 录 ) 注 : 凌 云 山 , 原 名 平 山 、 曾 用 名 灵 华 山 。 位 于 宁 都 县 西 北 部 东 韶 乡 境 内 , 在 宁 都 、 永 丰 、 东 安 三 县 交 界 处 。 海 拔 1 45 4.9 米 , 是 宁 都 县 第 一 高 峰 , 属 雩 山山 脉。 山峰由 花岗 岩体构 成,山 间多 峡谷。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