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星系(1)
2024-09-16 | 阅:  转:  |  分享 
  
漫话星系(1)

胡经国



一、星系概述

星系(Galaxy),别称宇宙岛,源于希腊语的galaxias,是指由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参考我们的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宇宙尘埃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拥有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它们都环绕着一个质量中心运转。

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在可观测宇宙中,星系的总数可能达到1000亿个(1011)以上。 大部分星系的直径介于1000~100000“秒差距”;而其彼此之间的距离则可达百万“秒差距”的数量级。

在星系际空间(存在于星系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极稀薄的等离子,其平均密度小于每立方米1个原子。

多数的星系都会组织成更大的集团,称为“星系群”或“星系团”;而星系团则又会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团”。这些更大的集团通常被称为“大尺度纤维结构”,分布于宇宙中巨大的空洞周围。

二、星系特征

1、星系大小差异很大

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至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至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至2.9万光年之间。

2、星系的质量

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至1兆倍之间。

3、星系的运动

星系内部的恒星在运动,而星系本身也在自转,整个星系也在空间运动。在传统上,天文学家认为,关于星系的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比率是相同的。但是,根据一个星系分类的分布式参与项目“星系动物园”的观察结果,逆时针方向自转的星系更多一些。

4、大多数星系具有红移现象

大多数星系具有红移现象,说明这些星系在空间视线方向上正在离地球越来越远。这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下图为星系红移现象图解(Efecto Doppler:多普勒效应)(图源:网络)。







链接: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了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由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当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时(上图上部),由于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因而产生恒星光谱线蓝移(Blue Shift)现象;而当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上图下部),则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因而产生恒星光谱线红移(Red Shift)现象;波源的运动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或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5、星系分布

星系在大尺度分布上是接近均匀的;而在小尺度分布上则是很不均匀的。例如,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组成“双重星系”,它们又和银河系组成“三重星系”。

6、星系形状类型

在历史上,星系是依据它们的形状分类的(通常指它们视觉上的形状)。

最普通的椭圆星系,具有椭圆形状的明亮外观。

漩涡星系,具有“圆盘的形状”加上“弯曲的旋涡臂”。

不规则星系,通常都是由于受到邻近其它星系影响的结果。邻近星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许会导致星系的合并,或者造成恒星大量的产生,成为所谓的“星爆星系”。而缺乏“有条理结构”的小星系则会被称为不规则星系。

7、星系中的暗物质和黑洞

虽然人类目前对暗物质的了解很少,但是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占有大约90%的质量。观测数据显示,“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绝大多数星系的核心,它们被认为是活动星系核的主因。银河系——地球和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在其核心中至少也有一个这样的星体(人马座A)。

8、星系绕转形式

在宇宙中,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绕转星系”。星球的“绕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众多质量小的星球绕着质量大的中心星球转动,如在太阳系中众多行星和彗星等绕着太阳转动;第二种是两颗或更多颗星球围绕共同质心相互转动。绝大多数星系属于前者。

三、星系结构

几乎没有星系是单独存在的,许多星系和一定数量的星系之间具有重力的束缚。

包含有50个左右星系的集团,叫做“星系群”。

更大的包含有数千个星系、横跨数百万“秒差距”空间的集团,叫做“星系团”。星系团通常由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统治着,它的潮汐力会摧毁邻近的“卫星星系”,并且将质量加入星系中。

“超星系团”是更加巨大的星系集合体,拥有数万个星系;其中包括星系群、星系团和一些孤单的星系。在超星系团尺度上,星系会排列成“薄片状和细丝”,环绕着巨大的空洞。在上述尺度上,宇宙呈现出各向同性和均质性。

下图表示:“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是已知的最大的宇宙结构(图源:网络)。

银河系是“本星系群”中的一员。“本星系群”相对来说是一个直径大约为1022百万“秒差距”的小星系群。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两个星系,许多其它的矮星系都是这两个星系的“卫星星系”。“本星系群”是以“室女座星系团”为中心的巨大星系群与星系团的集合体的一部分。

星系在宇宙中呈网状分布。从大尺度看,星系包围着一个个像气泡一样的空白区域,在整体上形成类似蜘蛛网或神经网络的结构,称之为“宇宙大尺度分布”。







(未完待续)









2







献花(0)
+1
(本文系现代科普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