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整体感知
引言:穿越千年的对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贤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重要桥梁。对于即将踏上高考征途的2025届学子而言,文言文阅读不仅是语文考试中的关键一环,更是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文言文阅读的整体感知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框架,以期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实现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一、目标明晰:为何强调整体感知
1.1、高考要求的解读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挑战性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字词、句式的理解,更侧重于对文本主旨、情感色彩、艺术手法及作者思想倾向的整体把握。因此,强调整体感知,是顺应高考改革趋势,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然要求。
1.2、学习成效的提升
通过整体感知的训练,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布局、思想脉络,进而深入理解细节,使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字词记忆,而是深入到文本内部,感受其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这种由内而外的学习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记忆效果。
二、整体感知的内涵与策略
2.1、内涵解析
整体感知,即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整体把握,形成对文章主旨、情感基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初步印象和深入理解。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关注局部细节,更要跳出局部限制,从整体上审视文章,实现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融合。
2.2、策略实施
2.2.1、预读:构建初步印象
①标题解读: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解读标题,可以初步判断文章的主题、体裁或情感倾向。
②背景了解: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时代特色和思想内涵。
2.2.2、细读:深化理解
①分段阅读:将文章分为若干段落,逐段细读,注意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或情感发展轨迹。
②关键词句捕捉:标记并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2.2.3、概括总结:提炼主旨
①主旨句提炼:尝试从文章中找出能够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②自我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检验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程度,同时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2.4、比较阅读:拓宽视野
①同类题材对比:选取同类题材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作者在表达方式、思想深度等方面的异同。
②跨时代对比:将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文、甚至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宽视野,深化对文言文艺术特色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以《赤壁赋》为例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优美的语言艺术著称。在整体感知这篇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3.1、预读阶段
首先,通过标题“赤壁赋”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篇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辞赋作品,可能涉及历史、哲学、自然等多方面的内容。接着,简要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知道此文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态度。
3.2、细读阶段
分段阅读时,注意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开篇描写赤壁之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随后由景及情,抒发对英雄人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哀叹;最后转入哲理思考,表达“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捕捉关键词句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3.3、概括总结
通过细读,我们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苏轼在赤壁之游中,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脱的哲学境界。
3.4、比较阅读
可以将《赤壁赋》与同时期其他文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如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相对照,分析二者在表达人生感慨时的不同手法和风格;也可以将其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进行对比,拓宽文学视野,增进对东西方文学差异的理解。
四、深化思考:提升整体感知能力的关键
4.1、积累与沉淀
文言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依赖于学生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这包括词汇量的扩充、语法知识的掌握、历史文化的了解等多个方面。学生应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整体感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接受文本表面的信息,更要学会质疑、分析和评价。例如,在阅读《出师表》时,学生不仅要理解诸葛亮北伐的决心和忠诚,还要思考其背后的政治动机、历史背景以及可能的影响。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4.3、情感共鸣与审美体验
文言文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体验。学生应尝试将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体验文字背后的美感和力量。例如,在阅读《桃花源记》时,学生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4.4、实践与反思
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与反思。学生应积极参与文言文阅读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考试、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养成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得失,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结语:传承与创新,共赴文化之旅
在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文言文阅读的整体感知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验,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呼唤。通过整体感知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更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文言文阅读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化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求知者。他们将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智慧的火花,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精神的养分,最终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期待在2025年的高考中,见证每一位学子在文言文阅读领域的精彩绽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