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分析
在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中,古代诗歌鉴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掌握古代诗歌鉴赏技巧,不仅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下是对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的详细分析,包括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意境分析、语言赏析、表达技巧等多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鉴赏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常见的描写对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1、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找到所有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通过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其外在特点(如身份、服饰、容貌)和内在品质(如思想、性格、情感)。将这些特点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初步认识。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
理解诗歌的主旨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关键。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这一形象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最后,要指出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或效果。这包括分析人物形象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情感,以及其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等。
二、事物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同样重要,通过对事物形象的鉴赏,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寄托。
1、总结概括主要物象
首先,要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的主要物象。这些物象可能是植物、动物、器物等,它们都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2、分析物象的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包括其形态、色泽、神韵等。注意分析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以便更准确地把握物象的内在特征。
3、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
结合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和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这包括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是理解诗歌深层含义的关键。
三、意境分析
意境是古代诗歌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对意境的分析,可以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1、概括氛围特点
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这些词语要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描绘图景画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歌,同时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3、分析景物的作用
分析景物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要避免空洞的回答,要具体指出景物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语言赏析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通过对语言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力。
1、解释字义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诗句中关键字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有助于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
2、描绘画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合理想象和联想,把需要赏析的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句描述画面。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3、分析作用
点出该字或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是答题的重点环节,要答得具体全面。
五、确定“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彩和关键的词句,是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的关键。
1、确定诗眼
就一首诗而言,“诗眼”可能是某一联或某一句;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可能是某一词。诗眼一般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或最精彩的词句。
2、分析诗眼的作用
分析诗眼在内容、修辞、词类、位置等方面的特点,指出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六、炼句题
炼句题是考察学生对诗歌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
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特色有助于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析句子的作用
分析句子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如点题、开篇、奠定基调、转折文意。
七、人物形象解析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下是对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鉴赏的详细解析:
(一)人物形象的分类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抒情主人公形象:这类形象往往是诗人自己,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的情感、抱负或遭遇。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便是一个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人在诗歌中直接描绘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一个勤劳、善良、忠贞的女性形象。
3、两类形象皆有:在某些诗歌中,诗人既描绘了自己,也刻画了其他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诗人自己。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正面描写:
a.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理想、人生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b.例如,通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中的“蓬头”和“侧坐”等描写,可以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机灵。
2、抓侧面描写:
a.注意他人、他物、意象、典故、环境等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b.如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环境描写,以及引用的典故等,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
3、看标题、注释:
a.诗歌的标题和注释往往含有强烈的暗示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b.例如,陆游的《诉衷情》中,“沧州”一词便暗示了诗人晚年闲居的生活状态,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抓作者和时代特征:
a.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借助其生平境遇、写作背景来分析人物形象;不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依据其生活的大环境来判断。
b.例如,杜甫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忧国忧民的特点。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步骤
1、说特点:首先概括出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2、析例句: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来分析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明作用:指出这些人物形象在表达诗歌主题、情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四)鉴赏人物形象的示例
以戚继光的《韬钤深处》为例: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人物形象特点:忧国忧民、英勇善战、志在保家卫国的将军形象。
b.分析:从“忧时旧有盟”可以看出诗人的忧国情怀;从“挥麈坐谈兵”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军事才能和英勇善战;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直接表达了他不追求个人功名,只愿保卫海防、拯救百姓的崇高精神。
c.作用: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并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和背景来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