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如清风 1 静如止水韩 同 老 师 2 0 2 4 年 8 月 份 课 程 汇 总 ....................................................................................................................................... 2 0 2 4 0 8 0 5 回 阳 九 针 2 2 2 0 2 4 0 8 0 6 经 验 穴 总 结...................................................................................................................................... 5 2 0 2 4 0 8 0 7 经 验 穴 总 结 2................................................................................................................................... 8 2 0 2 4 0 8 0 8 五 门 十 变........................................................................................................................................ 1 1 2 0 2 4 0 8 0 9 五 门 十 变 + 五 运 六 气...................................................................................................................... 1 7 .................................................................................................................. 2 0 2 4 0 8 1 3 纳 甲 法 ( 1 ) 天 干 地 支 2 3 2 0 2 4 0 8 1 4 纳 甲 法 ( 2 ) 时 辰 开 穴.................................................................................................................. 2 8 2 0 2 4 0 8 1 5 纳 甲 法 ( 3 ) 经 开 经 , 穴 开 穴...................................................................................................... 3 6 2 0 2 4 0 8 1 6 纳 甲 法 ( 4 ) 日 干 重 见.................................................................................................................. 4 7 2 0 2 4 0 8 1 9 纳 甲 法 ( 5 ) 运 用 及 表 格.............................................................................................................. 6 0 ..................................................................................................................... 2 0 2 4 0 8 2 0 疫 情 的 防 控 和 处 理 7 0 2 0 2 4 0 8 2 1 发 烧 和 养 子 开 穴......................................................................................................................... 7 3 2 0 2 4 0 8 2 2 养 子 时 刻 开 穴 和 针 灸 禁 忌 ( 2 0 2 5 年 血 禁 日 )........................................................................... 8 2 2 0 2 4 0 8 2 3 脏 腑 经 络 别 通 和 内 八 卦 针 法 , 小 病 调 理................................................................................... 8 8 2 0 2 4 0 8 2 6 母 子 穴 汇 总 及 预 防 病 气............................................................................................................... 9 4 ....................................................................................................................... 2 0 2 4 0 8 2 7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9 8 这 方 法 也 属 子 午 流 注 法 之 一 , 特 别 适 用 于 到 点 就 不 舒 服 的................................................................... 1 0 0 2 0 2 4 0 8 2 8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 2 )........................................................................................................... 1 0 0 2 0 2 4 0 8 3 0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 3 )........................................................................................................... 1 0 4 2 0 2 4 0 9 0 1 6 - 8 月 针 灸 总 结......................................................................................................................... 1 0 9 ............................................................................................................................... 纳 甲 法 ( 韩 老 师 笔 记 ) 1 2 9 2 0 2 4 0 8 0 5 回 阳 九 针 2 《 回 阳 九 针 歌 》 : 哑 门 劳 宫 三 阴 交 , 涌 泉 太 溪 中 脘 接 , 环 跳 三 里 合 谷 并 , 此 是 回 阳 九 针 穴 。 功 效 : ① 扎 针 → 急 症 ( 人 之 亡 阳 ) ② 艾 灸 - - 慢 病 ( 阳 虚 ) 如 何 使 用 ? 穆如清风 2 静如止水1 、 9 个 穴 位 一 起 用 , 九 为 阳 之 极 如 果 两 侧 都 用 有 1 6 针 ① 扎 针 时 : 男 左 女 右 , 哑 门 和 中 脘 男 女 都 用 , 刚 好 九 针 。 男 为 阳 , 左 为 上 , 左 升 右 降 ; 女 为 阴 右 为 下 , 右 升 左 降 。 男 面 向 南 方 站 立 , 左 ( 左 手 是 东 方 , 右 手 是 西 方 ) ) 升 右 降 , 女 面 向 北 方 站 立 , 右 升 左 降 。 ② 艾 灸 : 双 侧 都 灸 2 、 艾 灸 时 间 : 慢 病 , 补 阳 ① 阳 日 阳 时 , ② 午 时 前 灸 ( 上 午 7 点 到 1 1 点 ) 。 阳 日 : 日 子 天 干 为 阳 , 甲 丙 戊 庚 壬 - - - - - - - - - 阳 干 乙 丁 己 辛 癸 - - - - - - - - - 阴 干 如 : 2 0 2 4 年 8 月 5 日 辛 丑 日 - - - - - - 阴 日 8 月 6 日 壬 寅 日 - - - - - 阳 日 ③ 每 穴 灸 A : 直 接 灸 1 0 - 2 0 分 钟 ( 有 热 度 开 始 算 ) 、 用 铜 盒 一 柱 ( 3 0 - 4 0 分 钟 ) B : 小 艾 条 : 1 5 - - - 2 0 分 钟 大 炮 灸 : 8 - - - 1 0 分 钟 C : 因 人 而 异 : 强 壮 : 时 间 可 长 , 年 老 体 虚 : 短 ; 慢 慢 加 时 间 。 D : 因 穴 而 异 : 哑 门 和 劳 宫 时 间 短 一 点 , 会 晕 , 5 - 8 分 钟 。 3 、 艾 灸 的 顺 序 穆如清风 3 静如止水① 按 歌 诀 的 顺 序 1 ) 哑 门 ( 督 脉 主 管 一 身 之 阳 ) 2 ) 劳 宫 ( 阴 经 火 穴 , 阴 阳 交 界 ) 3 ) 三 阴 交 ( 脾 经 属 土 , 后 天 之 本 ) 4 ) 涌 泉 和 太 溪 ( 肾 经 属 水 , 先 天 之 本 ) 后 天 养 先 天 5 ) 中 脘 ( 任 脉 主 管 一 身 之 阴 , 胃 的 募 穴 ) 6 ) 环 跳 ( 胆 经 - - 甲 木 , 合 化 为 土 , 主 下 肢 7 ) 足 三 里 ( 胃 经 - - - 土 , 胃 气 ) 足 三 阳 8 ) 合 谷 ( 面 口 合 谷 收 ) ② 顺 序 ( 其 他 版 ) 1 ) 足 三 里 ( 胃 经 , 提 升 胃 气 , 阳 经 ) 2 ) 环 跳 ( 胆 经 , 膀 胱 经 ) 足 三 阳 3 ) 中 脘 4 ) 合 谷 5 ) 哑 门 6 ) 涌 泉 先 天 之 本 7 ) 太 溪 8 ) 三 阴 交 后 天 之 本 9 ) 劳 宫 ( 阴 阳 交 接 ) 先 阳 , 阴 中 求 阳 补 充 : 中 脘 : 肚 脐 上 4 寸 关 元 : 肝 脐 下 3 寸 穆如清风 4 静如止水搭 配 用 : 适 用 范 围 : 久 病 , 重 病 , 慢 病 关 元 ( 丹 田 ) + 中 脘 ( 胃 的 募 穴 , 提 胃 气 ) + 经 验 穴 关 元 ( 扎 2 - - 4 寸 ) , 中 脘 ( 2 - - 3 寸 ) , 主 要 是 得 气 , 注 意 : 关 元 先 排 小 便 , 中 脘 不 要 吃 太 饱 。 得 气 后 , 感 觉 , 全 身 热 ( 腰 和 腹 部 ) , 会 出 现 打 嗝 , 放 屁 ( 气 通 ) 2 0 2 4 0 8 0 6 经 验 穴 总 结 止 痒 , 五 官 干 燥 , 失 眠 , 头 痛 头 晕 , 耳 鸣 , 足 跟 痛 , 便 秘 , 大 小 便 不 通 , 肠 梗 阻 。 止 痒 穴 : ① 后 溪 穴 : 主 治 疤 痕 痒 , 手 术 痒 , 下 雨 伤 口 痒 , 扎 针 过 心 包 经 往 劳 宫 穴 方 向 。 嘴 干 , 眼 干 。 穆如清风 5 静如止水② 止 痒 点 : 治 疗 全 身 痒 , 三 分 之 一 处 , 往 劳 宫 穴 方 向 , 扎 针 过 心 包 经 , 点 按 , 刺 激 穴 位 , ③ 心 包 经 的 井 穴 , 中 冲 穴 : 放 血 , “ 诸 痛 痒 疮 , 皆 源 于 心 ” 心 包 代 心 受 过 。 ④ 血 海 穴 : 血 热 , 血 虚 引 起 的 痒 。 无 风 不 作 痒 。 ⑤ 百 虫 窝 : 在 血 海 与 百 虫 窝 找 痛 点 拔 血 罐 。 ⑥ 委 中 穴 拔 血 罐 , 治 疗 皮 肤 痒 。 ⑦ 蠡 沟 穴 : 阴 部 瘙 痒 2 、 五 官 的 干 燥 液 门 ( 三 焦 经 ) , 后 溪 ( 小 肠 经 ) , 三 阴 交 ( 脾 经 ) , 复 溜 ( 肾 经 ) 加 上 风 池 穴 。 五 脏 的 合 穴 ( 属 水 ) 。 3 、 风 池 穴 : ① 五 官 按 的 方 向 是 五 官 生 病 的 方 向 , ② 头 晕 头 痛 昏 沉 , 用 风 池 透 风 池 , 能 治 8 0 % 头 晕 头 痛 ( 各 种 头 痛 ) 。 穆如清风 6 静如止水4 、 头 晕 头 痛 ( 除 颈 椎 和 耳 石 症 ) 头 痛 : 行 间 与 太 冲 之 间 找 痛 点 , 痛 点 透 涌 泉 , 多 行 针 , 头 晕 : 足 临 泣 , 治 疗 眩 晕 , 得 气 , 5 、 失 眠 : 催 眠 术 : 神 门 → 阴 郄 → 通 里 → 灵 道 , 1 . 5 寸 , 平 刺 , 两 侧 都 扎 , 神 门 透 太 渊 , 平 刺 , 6 、 便 秘 : ① 太 冲 穴 , 大 葱 白 , 捣 碎 敷 贴 在 肚 脐 上 ( 阳 虚 引 起 的 便 秘 ) 四 个 小 时 左 右 , 然 后 扎 两 侧 的 太 冲 。 ② 顽 固 性 的 便 秘 , 带 脉 一 圈 走 罐 7 、 大 小 便 不 通 : 胞 肓 , 丰 隆 , 太 冲 大 葱 ( 葱 白 根 ) 切 段 , 锅 内 放 入 白 酒 煮 葱 , 葱 软 一 点 , 用 沙 布 包 葱 , 从 肚 脐 往 下 到 阴 部 来 回 敷 , 凉 了 后 又 加 热 。 8 、 肠 梗 阻 : 推 承 浆 , 男 左 女 右 , 从 下 地 仓 推 到 承 浆 ( 过 承 浆 ) 9 、 足 跟 痛 : ① 腘 窝 上 缘 内 侧 找 痛 点 , 患 侧 。 ② 大 陵 与 劳 宫 连 线 , 靠 近 大 陵 的 四 分 之 一 处 。 对 侧 。 穆如清风 7 静如止水1 0 、 耳 鸣 : 扎 对 侧 的 “ 中 渎 透 风 市 ” , 皮 下 平 刺 , 多 行 针 , 针 感 , 热 到 腹 部 ( 带 脉 ) 。 中 渎 找 痛 点 , 从 痛 点 往 风 市 方 向 扎 。 堵 上 好 的 耳 朵 。 如 : 右 耳 鸣 , 扎 左 边 的 中 渎 , 堵 左 边 耳 朵 ( 用 棉 球 ) 。 两 边 耳 朵 不 好 , 先 做 左 耳 , 然 后 做 右 耳 。 2 0 2 4 0 8 0 7 经 验 穴 总 结 2 高 血 压 、 曲 池 透 小 海 , 京 骨 透 涌 泉 , 外 关 透 内 关 ( 间 使 ) , 各 种 肩 痛 , 调 理 上 肢 。 什 么 是 透 穴 ? 一 针 扎 两 个 或 多 个 穴 位 , 不 穿 透 穴 位 , 但 所 扎 穴 位 都 有 反 应 。 一 、 高 血 压 1 、 曲 池 透 小 海 ( 小 肠 经 ) , 曲 池 透 少 海 ( 心 经 ) , 心 与 小 肠 互 为 表 里 。 用 直 刺 的 方 法 , 曲 池 是 气 血 的 开 关 ( 大 肠 经 , 多 气 多 血 ) 。 2 、 曲 池 透 臂 臑 : 用 平 刺 的 方 法 , 低 血 压 补 气 血 二 、 京 骨 透 涌 泉 治 疗 : 颈 椎 , 胸 椎 , 腰 椎 , 小 便 , 水 肿 , 男 科 妇 科 , 筋 膜 炎 京 骨 透 涌 泉 : 金 门 进 针 , 过 京 骨 , 到 涌 泉 。 肾 经 ( 不 通 ) 膀 胱 经 得 气 : 金 门 得 气 是 冒 凉 风 的 感 觉 ; 涌 泉 得 气 是 脚 踩 鞭 炮 ( 炸 裂 ) 的 感 觉 ; 穆如清风 8 静如止水三 、 外 关 透 内 关 ( 间 使 ) 治 疗 : 同 侧 的 手 腕 扭 伤 , 劳 损 , 对 侧 的 脚 踝 的 扭 伤 , 外 关 透 内 关 : 主 治 的 是 外 伤 , 筋 骨 皮 肉 病 内 关 透 外 关 : 主 治 的 内 病 , 五 脏 六 腑 四 、 调 理 整 个 上 肢 冲 阳 透 涌 泉 + 阳 陵 泉 条 口 透 承 山 扎 对 侧 , 活 动 患 肢 冲 阳 五 、 肩 痛 ( 除 骨 折 , 筋 断 ) 1 、 全 肩 痛 : ① 阴 陵 泉 ( 下 1 寸 附 近 找 痛 点 ) 对 侧 ② 足 三 里 下 1 寸 左 右 有 痛 点 , 对 侧 , 用 手 捶 穆如清风 9 静如止水2 、 肩 前 痛 : ① 大 鱼 际 , 对 侧 3 、 肩 峰 痛 : 对 侧 的 外 关 穴 附 近 找 痛 点 4 、 肩 外 痛 : 三 间 穴 5 、 肩 外 侧 偏 后 方 痛 中 渚 穴 穆如清风 1 0 静如止水5 、 肩 后 方 痛 : 后 溪 穴 7 、 肩 胛 骨 缝 痛 : 髂 后 上 棘 旁 开 1 寸 ( 治 全 肩 痛 ) 2 0 2 4 0 8 0 8 五 门 十 变 名 称 : 针 灸 中 , 子 午 流 柱 针 法 的 术 语 原 理 : 含 义 《 黄 帝 内 经 》 《 天 元 纪 大 论 》 : 《 五 运 行 大 论 》 穆如清风 1 1 静如止水甲 己 之 岁 , 土 运 统 之 ; 乙 庚 之 岁 , 金 运 统 之 ; 丙 辛 之 岁 , 水 运 统 之 ; 丁 壬 之 岁 , 木 运 统 之 ; 戊 癸 之 岁 , 火 运 统 之 。 甲 年 和 己 年 都 是 土 运 , 比 如 今 年 甲 辰 年 , 土 运 太 过 , 土 为 湿 土 - 雨 水 大 。 《 素 问 五 运 行 大 论 》 : 土 主 甲 己 , 金 主 乙 庚 , 水 主 丙 辛 , 木 主 丁 壬 , 火 主 戊 癸 。 十 天 干 : 1 甲 3 丙 5 戊 7 庚 9 壬 - - - - - - - - 阳 干 2 乙 4 丁 6 己 8 辛 1 0 癸 - - - - - - - 阴 干 五 门 : 1 0 个 天 干 中 隔 5 相 合 , “ 河 图 ” 十 变 : 两 两 相 合 后 , 发 生 的 变 化 。 ( 1 0 的 组 合 ) 1 甲 2 乙 3 丙 4 丁 5 戊 6 己 7 庚 8 辛 9 壬 1 0 癸 十 天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干 阴 阳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阳 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五脏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六腑 另说 三焦 心包 三焦 心包 《 针 灸 大 成 》 : 口 诀 甲 胆 乙 肝 丙 小 肠 , 丁 心 戊 胃 己 脾 乡 ; 庚 是 大 肠 辛 属 肺 , 壬 属 膀 胱 癸 肾 藏 ; 第 一 种 说 法 : 穆如清风 1 2 静如止水心 包 : 火 ( 相 火 )→ 丁 三 焦 : 火 → 丙 三 焦 阳 腑 须 归 丙 , 包 络 从 丁 阴 火 旁 。 第 二 种 说 法 : 心 包 : 主 血 , 为 阴 血 之 母 纳 于 肾 → 癸 三 焦 : 主 气 , 为 阳 气 之 父 纳 于 膀 胱 → 壬 三 焦 亦 向 壬 中 寄 , 包 络 同 归 入 癸 乡 。 合 化 : 原 理 : 阴 阳 并 齐 甲 ( 阳 木 ) + 己 ( 阴 土 ) = 土 ( 合 化 后 ) 例 如 : 参 天 大 树 ( 阳 木 ) 要 生 长 在 肥 沃 土 壤 里 ( 阴 土 ) , 树 把 土 的 营 养 成 分 吸 收 ( 克 ) , 也 涵 养 、 守 住 了 土 壤 ; 落 叶 滋 养 土 壤 转 化 成 新 的 土 壤 。 1 甲 (阳 木) 与 6 己 (阴 土) → 合 化 土 2 乙 (阴 木) 与 7 庚 (阳 金) → 合 化 金 3 丙 (阳 火) 与 8 辛 (阴 金) → 合 化 水 4 丁 (阴 火) 与 9 壬 (阳 水) → 合 化 木 5 戊 (阳 土) 与 1 0 癸 (阴 水 ) → 合 化 火 表 里 经 - - - - 夫 妻 关 系 穆如清风 1 3 静如止水临 床 运 用 : 一 、 互 合 法 : 1 甲 与 6 己 合 合 化 土 胆 脾 甲 ( 胆 ) 有 疾 病 时 , 用 已 ( 脾 ) 经 上 的 穴 位 ( 本 穴 ) 胆 病 : 可 选 脾 经 本 穴 : 太 白 ( 土 ) 已 ( 脾 ) 有 疾 病 时 , 用 甲 ( 胆 ) 经 上 的 穴 位 ( 本 穴 ) 脾 病 : 可 选 胆 经 本 穴 : 足 临 泣 ( 木 ) 注: 图中 红色 的穴位 是本 经的本 穴: 2 乙 与 7 庚 合 合 化 金 肝 大 肠 肝 病 : 可 选 大 肠 的 本 穴 : 商 阳 ( 金 ) , 可 用 大 肠 的 荥 穴 “ 二 间 ” 大 肠 病 : 可 选 肝 的 本 穴 : 大 敦 ( 木 ) , 可 用 肝 经 的 荥 穴 “ 行 间 ” 乙( 肝) 病,找 庚( 大肠) 的本穴 - 商阳 注: 《难 经 》 :泻 井当 泻荥。 泻商 阳由 大 肠经的 荥穴 二间来 代替 。 庚 ( 大肠 ) 病, 找乙 (肝 ) 的本 穴 - 大敦 这时 要泻 大敦 , 但 “泻井 当泻 荥 ” , 所以 用 肝经 荥穴 行间。 3 丙 与 8 辛 合 合 化 水 穆如清风 1 4 静如止水小 肠 肺 小 肠 病 : 可 选 肺 的 本 穴 : 经 渠 ( 金 ) 肺 病 : 可 选 小 肠 的 本 穴 : 阳 谷 ( 火 ) 4 丁 与 9 壬 合 合 化 木 心 膀 胱 心 病 : 可 选 膀 胱 的 本 穴 : 通 谷 ( 水 ) 膀 胱 病 : 可 选 心 的 本 穴 : 少 府 ( 火 ) 5 戊 与 1 0 癸 合 合 化 火 胃 肾 胃 病 : 可 选 肾 的 本 穴 : 阴 谷 ( 水 ) 肾 病 : 可 选 胃 的 本 穴 : 足 三 里 ( 土 ) 补 充 : 《 难 经 》 : 泻 井 当 泻 荥 , 补 井 当 补 合 。 穆如清风 1 5 静如止水二 、 合 化 法 ( 本 穴 ) 甲与 己合 化土 甲胆 →足临 泣 已脾 →太白 合化 土: 脾胃 乙与 庚合 化金 乙肝 - - - - 大敦 庚大 肠 - - - 商阳 合化 金: 肺,大 肠 (行 间) (二间 ) 丙与 辛合 化水 丙小 肠 - - - 阳谷 辛肺 - - - 经渠 合化 水: 肾,膀 胱 丁与 壬合 化木 丁心 - - - 少府 壬膀 胱 - - - 通谷 合化 木: 肝,胆 戊与 癸合 化火 戊胃 - - - 足三 里 癸肾 - - 阴谷 合化 火: 心,小 肠 1 甲 与 6 己 合 合 化 土 ( 五 脏 : 脾 , 六 腑 : 胃 ) 若 一 人 脾 胃 虚 , 补 土 可 以 用 : 甲 ( 胆 - - - 足 临 泣 ) + 已 ( 脾 - - - - 太 白 ) 2 乙 与 7 庚 合 合 化 金 ( 肺 , 大 肠 ) 可 以 用 乙 ( 肝 - - - - 大 敦 ) + 庚 ( 大 肠 - - - 商 阳 ) 实 : 泻 : 二 间 + 行 间 虚 : 补 : 曲 泉 + 曲 池 肺实 证要 泻二间 +行间 。 《难 经 》 :补 井当 补合。 补大 敦应该 补肝经 的合 穴曲泉 代替 ; 补 商阳 用大 肠经的 合穴 曲池。 如肺 是虚 证:补 曲泉 +曲池 穆如清风 1 6 静如止水3 丙 与 8 辛 合 合 化 水 ( 肾 , 膀 胱 ) 可 以 用 丙 ( 小 肠 - - - 阳 谷 ) + 辛 ( 肺 - - - 经 渠 ) 4 丁 与 9 壬 合 合 化 木 ( 肝 , 胆 ) 可 以 用 丁 ( 心 - - - 少 府 ) + 壬 ( 膀 胱 - - - 通 谷 ) 5 戊 与 1 0 癸 合 合 化 火 ( 心 , 小 肠 ) 可 以 用 戊 ( 胃 - - - 足 三 里 ) + 癸 ( 肾 - - 阴 谷 ) 2 0 2 4 0 8 0 9 五 门 十 变 + 五 运 六 气 分 析 岁 运 一 、 甲 年 : ( 年 尾 数 为 4 , 如 : 4 4 年 , 5 4 年 , 6 4 年 ) 甲 辰 : 湿 土 太 过 , 太 过 ≠ 实 症 , 不 及 ≠ 虚 症 容 易 生 病 : ① 水 : 肾 , 膀 胱 , ② 土 : 脾 , 胃 , ③ 木 : 肝 , 胆 例 : 8 4 年 出 生 , 肾 , 膀 胱 , 属 水 水 : ① 实 症 : 实 则 泻 其 子 。 水 生 木 → 泻 木 , 4 丁 (阴 火) 与 9 壬 (阳 水) → 合 化 木 泻 : 丁 ( 心 - - - 少 府 ) + 壬 ( 膀 胱 - - - 通 谷 ) ② 虚 症 : 虚 则 补 其 母 , 金 生 水 , → 补 金 2 乙 (阴 木) 与 7 庚 (阳 金) → 合 化 金 补 : 乙 ( 肝 - - - - 大 敦 / 曲 泉 ) + 庚 ( 大 肠 - - - 商 阳 / 曲 池 ) 《 难 经 》 : 泻 井 当 泻 荥 , 补 井 当 补 合 穆如清风 1 7 静如止水二 、 乙 年 ( 年 尾 数 : 5 , 1 9 7 5 , 1 9 8 5 , 1 9 9 5 , 2 0 0 5 , 2 0 1 5 , 2 0 2 5 ) 乙 : 金 运 不 及 太 过 ≠ 实 症 , 不 及 ≠ 虚 症 容 易 生 病 : ① 金 : 肺 , 大 肠 , ② 火 : 心 , 小 肠 , ③ 水 : 肾 , 膀 胱 例 : 8 5 年 出 生 , 肺 , 大 肠 不 好 , 属 金 金 : ① 实 症 : 实 则 泻 其 子 , 金 生 水 , → 泻 水 3 丙 (阳 火) 与 8 辛 (阴 金) → 合 化 水 泻 : 丙 ( 小 肠 - - - 阳 谷 ) + 辛 ( 肺 - - - 经 渠 ) ② 虚 症 : 虚 则 补 其 母 , 土 生 金 , → 补 土 1 甲 (阳 木) 与 6 己 (阴 土) → 合 化 土 补 : 甲 ( 胆 - - - 足 临 泣 ) + 已 ( 脾 - - - - 太 白 ) 三 、 丙 年 : ( 年 尾 数 : 6 , 1 9 7 6 , 1 9 8 6 , 1 9 9 6 , 2 0 0 6 , 2 0 1 6 , 2 0 2 6 ) 丙 : 水 运 太 过 太 过 ≠ 实 症 , 不 及 ≠ 虚 症 容 易 生 病 : ① 火 : 心 , 小 肠 , ② 水 : 肾 , 膀 胱 , ③ 土 : 脾 , 胃 例 : 5 6 年 出 生 的 人 , 心 , 小 肠 , , 不 太 好 , 属 火 火 : ① 实 症 : 实 则 泻 其 子 , 火 生 土 , → 泻 土 1 甲 (阳 木) 与 6 己 (阴 土) → 合 化 土 泻 : 甲 ( 胆 - - - 足 临 泣 ) + 已 ( 脾 - - - - 太 白 ) 穆如清风 1 8 静如止水② 虚 症 : 虚 则 补 其 母 , 木 生 火 → 补 木 4 丁 (阴 火) 与 9 壬 (阳 水) → 合 化 木 补 : 丁 ( 心 - - - 少 府 ) + 壬 ( 膀 胱 - - - 通 谷 ) 四 、 丁 年 : ( 年 尾 数 : 7 , 1 9 7 7 , 1 9 8 7 , 1 9 9 7 , 2 0 0 7 , 2 0 1 7 , 2 0 2 7 ) 丁 : 木 运 不 及 容 易 生 病 : ① 木 : 肝 , 胆 , ② 金 : 肺 , 大 肠 , ③ 火 : 心 , 小 肠 , 例 : 8 7 年 出 生 的 人 : 肝 , 胆 不 好 , 属 木 木 : ① 实 症 : 实 则 泻 其 子 , 木 生 火 → 泻 火 5 戊 (阳 土) 与 1 0 癸 (阴 水 ) → 合 化 火 泻 : 戊 ( 胃 - - - 足 三 里 ) + 癸 ( 肾 - - 阴 谷 ) ② 虚 症 : 虚 则 补 其 母 , 水 生 木 → 补 水 3 丙 (阳 火) 与 8 辛 (阴 金) → 合 化 水 补 : 丙 ( 小 肠 - - - 阳 谷 ) + 辛 ( 肺 - - - 经 渠 ) 五 、 戊 年 : ( 年 尾 数 : 8 , 1 9 6 8 , 1 9 7 8 , 1 9 8 8 , 1 9 9 8 , 2 0 0 8 , 2 0 1 8 ) 戊 : 火 运 太 过 穆如清风 1 9 静如止水容 易 生 病 : ① 金 : 肺 , 大 肠 , ② 火 : 心 , 小 肠 , ③ 水 : 肾 , 膀 胱 六 、 己 年 : ( 年 尾 数 : 9 , 1 9 7 9 , 1 9 8 9 , 1 9 9 9 , 2 0 0 9 , 2 0 1 9 , 2 0 2 9 ) 己 : 土 运 不 及 容 易 生 病 : ① 土 : 脾 , 胃 , ② 木 : 肝 , 胆 , ③ 金 : 肺 , 大 肠 例 : 6 9 年 出 生 的 , 脾 , 胃 不 好 , 属 土 土 : ① 实 症 : 实 则 泻 其 子 , 土 生 金 , 泻 金 2 乙 (阴 木) 与 7 庚 (阳 金) → 合 化 金 泻 : 乙 ( 肝 - - - - 大 敦 / 行 间 ) + 庚 ( 大 肠 - - - 商 阳 / 二 间 ) ② 虚 症 : 虚 则 补 其 母 , 火 生 土 , 补 火 5 戊 (阳 土) 与 1 0 癸 (阴 水 ) → 合 化 火 补 : 戊 ( 胃 - - - 足 三 里 ) + 癸 ( 肾 - - 阴 谷 ) 七 、 庚 年 : ( 年 尾 数 : 0 , 1 9 7 0 , 1 9 8 0 , 1 9 9 0 , 2 0 0 0 , 2 0 1 0 , 2 0 2 0 ) 庚 : 金 运 太 过 容 易 生 病 : ① 木 : 肝 , 胆 , , ② 金 : 肺 , 大 肠 , ③ 火 , 心 , 小 肠 八 、 辛 年 : ( 年 尾 数 : 1 , 1 9 7 1 , 1 9 8 1 , 1 9 9 1 , 2 0 0 1 , 2 0 1 1 , 2 0 2 1 ) 辛 : 水 运 不 及 穆如清风 2 0 静如止水容 易 生 病 : ① 水 : 肾 , 膀 胱 , ② 土 : 脾 , 胃 , ③ 木 , 肝 , 胆 九 、 壬 年 分 析 : ( 年 尾 数 : 2 , 1 9 8 2 , 1 9 9 2 , 2 0 0 2 , 2 0 1 2 , 2 0 2 2 , 2 0 3 2 ) 壬 : 木 运 太 过 容 易 生 病 : ① 土 : 脾 , 胃 , ② 木 : 肝 , 胆 , ③ 金 : 肺 , 大 肠 十 、 癸 年 : ( 年 尾 数 : 3 , 1 9 8 3 , 1 9 9 3 , 2 0 0 3 , 2 0 1 3 , 2 0 2 3 , 2 0 3 3 ) 癸 : 火 运 不 及 容 易 生 病 : ① 火 : 心 , 小 肠 , ② 水 : 肾 , 膀 胱 , ③ 土 : 脾 , 胃 , 哪 个 脏 腑 有 问 题 对 应 木 火 土 金 水 找 穴 位 调 理 , 参 见 下 表 : 穆如清风 2 1 静如止水阳 木 阴 木 阳 火 阴 火 阳 土 甲 乙 丙 丁 戊 阴 土 阳 金 阴 金 阳 水 阴 水 己 庚 辛 壬 癸 土 金 水 木 火 阳 土 阴金 阳 水 阴 木 阳 火 4 5 6 7 8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 指 小指 9 0 1 2 3 阴 土 阳 金 阴 水 阳 木 阴 火 注意 : 泻井 当泻 荥;补 井当 补合。 穆如清风 2 2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1 3 纳 甲 法 ( 1 ) 天 干 地 支 纳 甲 法 ( 又 称 纳 干 法 ) 十 天 干 , 归 纳 到 1 2 条 经 络 上 子 午 流 注 法 → 时 间 + 气 血 纳 甲 法 : 擅 长 治 疗 头 部 的 疾 病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中 风 及 后 遗 症 , 偏 瘫 。 治 疗 急 症 。 调 理 气 血 。 纳 甲 代 表 人 物 : ① 阎 ( 明 广 ) 氏 ② 徐 ( 凤 ) 氏 ③ 单 ( 玉 堂 ) 1 、 天 干 , 地 支 2 、 各 经 络 的 五 输 穴 ( 五 行 ) 表 格 天 干 , 地 支 - - - - - 记 时 年 月 日 时 辰 十 天 干 : 甲 ( j i ǎ ) 、 乙 ( y ǐ ) 、 丙 ( b ǐ n g ) 、 丁 ( d ī n g ) 、 戊 ( w ù ) 、 己 ( j ǐ ) 、 庚 ( g ē n g ) 、 辛 ( x ī n ) 、 壬 ( r é n ) 、 癸 ( g u ǐ ) ; 这 十 个 字 的 原 本 含 义 是 : 1 、 甲 是 铠 甲 , 指 万 物 冲 破 其 甲 而 突 出 的 意 思 。 出 甲 于 甲 ① 甲 : 荚 嫩 芽 , ② 甲 壳 无 → 生 → 生 , 莩 甲 开 坼 2 、 乙 是 轧 , 指 万 物 伸 长 的 意 思 。 奋 轧 于 乙 屈 扭 上 升 , 长 3 、 丙 是 炳 , 指 万 物 茂 盛 的 意 思 。 明 炳 于 丙 炳 : 明 亮 , 明 显 , 阳 气 充 盛 , 生 长 明 显 4 、 丁 为 壮 , 指 达 到 壮 丁 的 时 候 。 大 盛 于 丁 穆如清风 2 3 静如止水丁 → 壮 , 不 断 壮 大 5 、 戊 为 茂 字 , 指 事 物 繁 茂 的 意 思 。 丰 懋 于 戊 懋 : 茂 , 茂 盛 , 繁 荣 6 、 己 为 起 字 , 指 万 物 奋 然 而 起 。 理 纪 于 已 , 纪 : 起 , 已 结 , 万 物 成 熟 , 有 条 理 , 有 形 可 纪 7 、 庚 为 更 字 , 指 万 物 更 新 的 意 思 。 敛 更 于 庚 果 实 成 熟 , 生 命 开 始 , 收 敛 更 换 , 秋 收 更 待 来 春 8 、 辛 为 新 字 , 为 万 物 一 新 的 意 思 。 悉 新 于 辛 新 的 生 机 开 始 酝 酿 9 、 壬 为 妊 字 , 为 万 物 被 养 育 的 意 思 。 怀 任 于 壬 任 : 妊 养 , 新 的 生 命 , 开 始 孕 育 1 0 、 癸 为 揆 字 , 万 物 萌 芽 的 意 思 。 揆 陈 于 癸 揆 : 万 物 闭 藏 , 怀 妊 地 下 , 揆 然 萌 芽 。 十 天 干 : 生 → 长 → 壮 → 老 → 已 → 生 → 长 , 无 端 循 环 往 復 。 十 二 地 支 : 十 二 生 肖 , 十 二 时 辰 , 看 星 星 和 月 亮 , 天 文 学 子 ( z ǐ ) 、 丑 ( c h ǒ u ) 、 寅 ( y í n ) 、 卯 ( m ǎ o ) 、 辰 ( c h é n ) 、 巳 ( s ì ) 、 午 ( w ǔ ) 、 穆如清风 2 4 静如止水未 ( w è i ) 、 申 ( s h ē n ) 、 酉 ( y ǒ u ) 、 戌 ( x ū ) 、 亥 ( h à i )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s i 午 未 申 酉 y o u 戌 x u 亥 内 经 : 夫 人 生 于 地 , 悬 命 于 天 , 天 地 合 气 , 命 之 曰 人 1 、 子 : 万 物 滋 于 下 , 滋 : 滋 养 , 阳 气 始 生 , 万 物 萌 芽 , 阴 极 生 阳 。 北 斗 斗 柄 指 向 北 方 , 坐 北 朝 南 , 圣 人 方 位 。 2 、 丑 : 纽 芽 于 丑 , 纽 芽 : 发 芽 。 阳 气 已 动 。 3 、 寅 : 演 : 津 也 , 动 也 。 万 物 始 生 , 从 地 面 伸 辰 出 来 。 4 、 卯 : 言 万 物 茂 也 , 茂 : 冒 出 地 面 , 日 照 东 方 。 5 、 辰 : 万 物 之 娠 也 , 娠 : 动 也 , 伸 也 。 6 : 巳 s i : 阳 气 之 巳 尽 , 阳 气 盛 极 , 万 物 旺 盛 而 壮 7 、 午 : 阴 阳 交 , 午 者 , 交 也 。 阳 极 生 阴 , 万 物 丰 满 长 大 , 繁 盛 至 极 8 、 未 : 万 物 皆 成 , 有 滋 味 也 。 9 、 申 : 阴 用 事 申 贼 万 物 , 申 : 伸 束 , 收 敛 1 0 、 酉 : 言 万 物 之 老 也 , 成 熟 - - - 衰 老 。 1 1 、 戌 x u : 万 物 尽 灭 , 阳 气 微 而 入 地 。 1 2 、 亥 : 阂 也 : 阳 气 藏 于 地 下 , 核 : 万 物 皆 藏 , 皆 坚 核 也 。 十 天 干 : 甲 ( j i ǎ ) 、 乙 ( y ǐ ) 、 丙 ( b ǐ n g ) 、 丁 ( d ī n g ) 、 戊 ( w ù ) 、 己 ( j ǐ ) 、 庚 ( g ē n g ) 、 辛 ( x ī n ) 、 壬 ( r é n ) 、 癸 ( g u ǐ ) ; 穆如清风 2 5 静如止水十 二 地 支 : 子 ( z ǐ ) 、 丑 ( c h ǒ u ) 、 寅 ( y í n ) 、 卯 ( m ǎ o ) 、 辰 ( c h é n ) 、 巳 ( s ì ) 、 午 ( w ǔ ) 、 未 ( w è i ) 、 申 ( s h ē n ) 、 酉 ( y ǒ u ) 、 戌 ( x ū ) 、 亥 ( h à i ) 。 例 如 : 年 : 2 0 2 4 年 甲 辰 年 2 0 2 5 年 乙 巳 年 2 0 2 6 年 丙 午 年 月 : 七 月 : 壬 申 月 八 月 : 癸 酉 月 九 月 : 甲 戌 月 日 : 1 3 日 : 已 酉 日 穆如清风 2 6 静如止水1 4 日 : 庚 戌 日 1 5 日 : 辛 亥 日 时 间 : 1 9 - 2 1 点 : 甲 戌 时 2 1 - 2 3 点 : 乙 亥 时 2 3 - - 0 1 点 : 丙 子 时 6 0 甲 子 排 列 顺 序 永 远 不 变 八 字 : 出 生 的 年 月 日 时 - - - - 回 柱 八 字 : 甲 辰 年 壬 申 月 已 酉 日 , 甲 戌 时 1 2 时 辰 与 1 2 地 支 ( 天 干 会 变 化 ) 古时:过了晚上 11 点就是第二天。 1 1 1 2 1 2 3 4 5 6 7 8 9 1 0 冬 月 腊 月 正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 3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五 鼠 遁 : 根 据 日 天 干 ( 日 子 ) 推 算 出 这 一 天 中 具 体 时 辰 的 天 干 。 甲 己 还 加 甲 , ( 甲 日 已 日 , 子 时 配 甲 ) 乙 庚 丙 作 初 , ( 乙 日 庚 日 , 子 时 配 丙 ) 丙 辛 从 戊 起 , ( 丙 日 辛 日 , 子 时 配 戊 ) 丁 壬 庚 子 居 , ( 丁 日 壬 日 , 子 时 配 庚 ) 戊 癸 起 壬 子 , ( 戊 日 癸 日 , 子 时 配 壬 。 ) 周 而 复 始 求 。 甲 己 日 起 甲 子 时 , 乙 庚 日 起 丙 子 时 丙 辛 日 起 戊 子 时 , 丁 壬 日 起 庚 子 时 戊 癸 日 起 壬 子 时 , 五 虎 遁 年 起 月 诀 穆如清风 2 7 静如止水甲 日 和 已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甲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己 日 同 )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乙 日 和 庚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庚 日 同 )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丙 日 和 辛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辛 日 同 )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2 3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丁 日 和 壬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丁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壬 日 同 )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戊 日 和 癸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戊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癸 日 同 )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时 辰 2 3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五 鼠 遁 口 诀 相 同 日 甲 日 = 已 日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已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甲 己 还 加 甲 乙 日 = 庚 日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乙 庚 丙 作 初 丙 日 = 辛 日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丙 辛 从 戊 起 丁 日 = 壬 日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丁 壬 庚 子 居 戊 日 = 癸 日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戊 癸 起 壬 子 2 0 2 4 0 8 1 4 纳 甲 法 ( 2 ) 时 辰 开 穴 子 午 流 注 纳 甲 法 的 开 穴 方 法 很 多 , 有 阎 ( 明 广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徐 ( 凤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单 ( 玉 堂 ) 氏 “ 一 四 二 五 三 零 ” 规 律 开 穴 法 、 养 子 时 刻 注 穴 法 等 。 在 诸 种 纳 甲 开 穴 法 中 , 徐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是 目 前 临 床 上 应 用 最 普 遍 穆如清风 2 8 静如止水的 一 种 。 徐 氏 纳 甲 法 出 自 明 代 徐 凤 著 的 《 针 灸 大 全 》 , 书 中 记 载 的 “ 徐 氏 子 午 流 注 逐 日 按 时 定 穴 歌 ” 及 十 幅 “ 流 注 图 ” 是 徐 凤 根 据 金 代 何 若 愚 撰 , 阎 明 广 注 的 《 子 午 流 注 针 经 》 改 编 而 成 的 。 尤 其 擅 长 急 症 、 头 部 疾 病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中 风 后 遗 症 、 偏 瘫 等 疾 病 。 1 0 天 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1 2 地 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六 十 甲 子 的 排 列 顺 序 : 甲 子 、 乙 丑 、 丙 寅 、 丁 卯 、 戊 辰 、 己 巳 、 庚 午 、 辛 未 、 壬 申 、 癸 酉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己 未 、 庚 申 、 辛 酉 、 壬 戌 、 癸 亥 五 鼠 遁 : 甲 己 还 加 甲 , 乙 庚 丙 作 初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丁 壬 庚 子 居 。 戊 癸 起 壬 子 , 周 而 复 始 求 1 0 天 干 × 1 2 时 辰 = 理 论 上 应 1 2 0 组 穴 位 五 行 , 经 络 不 一 样 分 段 推 : 甲 、 乙 、 丙 每 天 还 有 1 2 组 穴 位 ? 要 找 到 一 个 开 头 规 定 一 : ① 从 哪 一 天 开 始 推 ? → 癸 日 穆如清风 2 9 静如止水② 从 哪 个 时 辰 开 始 推 ? → 癸 时 答 : 癸 日 癸 亥 时 - - - 水 生 万 物 五 行 水 → 肾 ← 水 天 一 生 水 , 地 六 成 之 规 定 二 : 阳 进 阴 退 阳 : 天 干 进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阴 : 地 支 退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癸 日 甲日 乙日 丙日 丁日 戊日 己日 庚日 辛日 壬日 癸亥 时 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已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排序 0 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 经 络 ) 肾 胆经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 井 穴 ) 涌泉 足窃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注 : ① 日 天 干 和 时 天 干 相 同 日 干 重 见 → 后 面 讲 解 ② 癸 亥 0 0 甲 戌 1 1 乙 酉 2 2 丙 申 3 3 解 释 : 为 什 么 是 癸 亥 而 非 癸 丑 ? ① 癸 亥 → 水 , 水 生 万 物 , 已 经 确 定 癸 日 用 癸 亥 时 ② 甲 戌 → 乙 酉 → 丙 申 。 。 。 。 。 。 。 穆如清风 3 0 静如止水应 该 是 癸 丑 , → 推 1 0 个 每 日 经 络 值 经 是 1 1 个 整 时 辰 。 1 0 × 1 1 = 1 1 0 时 辰 , 少 了 1 0 个 时 辰 表 一 : 甲 日 日 甲 日 时辰 甲戌时 时间 19 -2 1 值日 经 胆经 (阳 经) (木 ) 五输 穴 井穴 (金 ) 穴位 名 足窍 阴 称 表 二 : 乙 日 日 乙 日 时辰 乙酉 时 时间 1 7- 19 值日 经 肝经 (阴 经) (木 ) 五输 穴 井穴 (木 ) 穴位 大敦 穆如清风 3 1 静如止水表 三 : 丙 日 日 丙 日 时辰 丙申 时 时间 1 5- 17 值日 经 小肠 经 (阳 经) (火 ) 五输 穴 井穴 (金 ) 穴位 少泽 表 四 : 丁 日 日 丁 日 时辰 丁未 时 时间 1 3- 15 值日 经 心经 (阴 经) (火 ) 五输 穴 井穴 (木 ) 穴位 少冲 表 五 : 戊 日 日 戊 日 时辰 戊午 时 时间 1 1- 13 值日 经 胃经 (阳 经) (土 ) 五输 穴 井穴 (金 ) 穴位 厉兑 表 六 : 已 日 日 己 日 时辰 己巳 时 穆如清风 3 2 静如止水时间 9 -1 1 值日 经 脾 ( 土 ) (阴 经) 五输 穴 井穴 (木 ) 穴位 隐白 表 七 : 庚 日 日 庚日 时辰 庚辰 时 时间 7 -9 值日 经 大肠 经 (阳 经) (金 ) 五输 穴 井穴 (金 ) 穴位 商阳 表 八 : 辛 日 日 辛 日 时辰 辛卯 时 时间 5 -7 值日 经 肺 ( 金 ) (阴 经) 五输 穴 井穴 (木 ) 穴位 少商 表 九 : 壬 日 日 壬日 穆如清风 3 3 静如止水时辰 壬寅时 时间 3 -5 值日 经 膀胱 经 (阳 经) (水 ) 五输 穴 井穴 (金 ) 穴位 至阴 表 十 : 癸 日 日 癸 日 时辰 癸亥时 时间 2 1- 23 值日 经 肾 ( 水 ) (阴 经) 五输 穴 井穴 (木 ) 穴位 涌泉 甲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甲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己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窍 阴 夫 妻 单 氏 乙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庚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大敦 夫 妻 单 氏 丙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辛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泽 夫 妻 穆如清风 3 4 静如止水单 氏 丁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丁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壬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冲 夫 妻 单 氏 戊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戊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癸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厉兑 夫 妻 单 氏 己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己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甲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隐白 夫 妻 单 氏 庚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庚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乙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商阳 夫 妻 单 氏 辛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辛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丙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商 夫 妻 单 氏 穆如清风 3 5 静如止水壬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壬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丁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至阴 夫 妻 单 氏 癸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癸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戊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涌 泉 夫 妻 单 氏 2 0 2 4 0 8 1 5 纳 甲 法 ( 3 ) 经 开 经 , 穴 开 穴 子 午 流 注 纳 甲 法 的 开 穴 方 法 很 多 , 有 阎 ( 明 广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徐 ( 凤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单 ( 玉 堂 ) 氏 “ 一 四 二 五 三 零 ” 规 律 开 穴 法 、 养 子 时 刻 注 穴 法 等 。 在 诸 种 纳 甲 开 穴 法 中 , 徐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是 目 前 临 床 上 应 用 最 普 遍 的 一 种 。 徐 氏 纳 甲 法 出 自 明 代 徐 凤 著 的 《 针 灸 大 全 》 , 书 中 记 载 的 “ 徐 氏 子 午 流 注 逐 日 按 时 定 穴 歌 ” 及 十 幅 “ 流 注 图 ” 是 徐 凤 根 据 金 代 何 若 愚 撰 , 阎 明 广 注 的 《 子 午 流 注 针 经 》 改 编 而 成 的 。 尤 其 擅 长 急 症 、 头 部 疾 病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中 风 后 遗 症 、 偏 瘫 等 疾 病 。 1 0 天 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1 2 地 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六 十 甲 子 的 排 列 顺 序 : 甲 子 、 乙 丑 、 丙 寅 、 丁 卯 、 戊 辰 、 己 巳 、 庚 午 、 辛 未 、 壬 申 、 癸 酉 穆如清风 3 6 静如止水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己 未 、 庚 申 、 辛 酉 、 壬 戌 、 癸 亥 五 鼠 遁 : 甲 己 还 加 甲 , 乙 庚 丙 作 初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丁 壬 庚 子 居 。 戊 癸 起 壬 子 , 周 而 复 始 求 1 0 天 干 × 1 2 时 辰 = 理 论 上 应 1 2 0 组 穴 位 五 行 , 经 络 不 一 样 分 段 推 : 甲 、 乙 、 丙 每 天 还 有 1 2 组 穴 位 ? 要 找 到 一 个 开 头 规 定 一 : ① 从 哪 一 天 开 始 推 ? → 癸 日 ② 从 哪 个 时 辰 开 始 推 ? → 癸 时 答 : 癸 日 癸 亥 时 - - - 水 生 万 物 五 行 水 → 肾 ← 水 天 一 生 水 , 地 六 成 之 规 定 二 : 阳 进 阴 退 阳 : 天 干 进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阴 : 地 支 退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穆如清风 3 7 静如止水癸 日 甲日 乙日 丙日 丁日 戊日 己日 庚日 辛日 壬日 癸亥 时 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已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排序 0 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 经 络 ) 肾 胆经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 井 穴 ) 涌泉 足窃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注 : ① 日 天 干 和 时 天 干 相 同 日 干 重 见 → 后 面 讲 解 ② 癸 亥 0 0 甲 戌 1 1 乙 酉 2 2 丙 申 3 3 解 释 : 为 什 么 是 癸 亥 而 非 癸 丑 ? ① 癸 亥 → 水 , 水 生 万 物 , 已 经 确 定 癸 日 用 癸 亥 时 ② 甲 戌 → 乙 酉 → 丙 申 。 。 。 。 。 。 。 应 该 是 癸 丑 , → 推 1 0 个 每 日 经 络 值 经 是 1 1 个 整 时 辰 。 1 0 × 1 1 = 1 1 0 时 辰 , 少 了 1 0 个 时 辰 2 0 2 4 0 8 1 5 经 开 经 , 穴 开 穴 每 个 天 干 → 何 时 开 第 1 个 穴 , 值 日 经 的 井 穴 井 → 荥 → 输 → 经 → 合 - - - - - - - - - 相 生 、 穆如清风 3 8 静如止水经 生 经 , 穴 生 穴 , 五 行 关 系 五 脏 ( 阴 ) 五 行 六 腑 ( 阳 ) 肝 木 胆 心 火 小 肠 脾 土 胃 肺 金 大 肠 肾 水 膀 胱 表 一 : 甲 日 : 甲 戌 时 , 阳 日 阳 经 开 阳 日 阳 经 , 阳 日 阳 时 日 甲 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丙 子 戊 寅 庚 辰 壬 午 甲 申 阳 时 用 阳 时辰 甲戌 时 时 时间 1 9- 21 2 3- 01 3 -5 7 -9 1 1- 13 1 5- 17 值日 经 胆经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经 生 经 阳 经 : ①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阳 经)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水 木 火 土 穴生 穴 ② (金 ) 穴位 名 足窍 阴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阳 : 他 生 我 称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胆( 木) →小肠 (火 ) → 胃( 土) → 大肠 (金 ) → 膀胱 (水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小肠 属水 - - 前谷 ,胃 属木 - - 陷谷 ,大 肠属火 - -- 阳溪 ,膀 胱属土 - -- - 委中 ③ 阳 日 ( 首 穴 ) 阳 时 开 阳 经 的 五 输 穴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穆如清风 3 9 静如止水甲 申 、 乙 酉 表 二 : 乙 日 日 乙 日 乙日 丙日 丙日 丙日 丙日 丁 亥 己 丑 辛 卯 癸 已 乙 未 阴 时 用 时辰 乙酉 时 阴 时 时间 1 7- 19 2 1- 23 1 -3 5 -7 9 -1 1 1 3- 15 值日 经 肝经 心( 火 ) 脾(土) 肺( 金 ) 肾( 水 ) 经 生 经 (阴 经) 阴 经 (木 )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大敦 少府 太白 经渠 阴谷 太冲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肝经 (木 ) → 心( 火) → 脾( 土) →肺( 金) → 肾( 水)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心经 属火 - - - 少府 ,脾 经属土 - -- 太白 ,肺 经属金 -- - 经渠 ,肾 经属水 - -- 阴谷 ③ 阴 日 ( 首 穴 ) 阴 时 开 阴 经 的 五 输 穴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穆如清风 4 0 静如止水表 三 : 丙 日 日 丙 日 丙 日 丁日 丁日 丁日 丁日 戊 戌 庚 子 壬 寅 甲 辰 丙 午 阳 时 用 时辰 丙申 时 阳 时 时间 1 5- 17 1 9- 21 2 3- 01 3 -5 7 -9 1 1- 13 值日 经 小肠 经 胃( 土) 大肠 膀胱 胆( 木 ) 经 生 经 (阳 经) 阳 经 : (火 ) (金 ) (水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穴生 穴 (金 ) 穴位 少泽 内庭 三间 昆仑 阳陵 泉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小肠 (火 ) →胃( 土) → 大肠 (金 ) → 膀胱 (水 ) →胆 (木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胃经 属 水 - - 内庭 ,大 肠属木 - - 三间 ,膀 胱属火 - -- 昆仑 ,胆 属土 - -- - 阳陵 泉 ③ 阳 日 ( 首 穴 ) 阳 时 开 阳 经 的 五 输 穴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穆如清风 4 1 静如止水表 四 : 丁 日 , 丁 未 时 。 心 为 阴 经 属 火 , 井 穴 属 木 日 丁 日 丁 日 丁 日 戊 日 戊 日 戊 日 己 酉 辛 亥 癸 丑 乙 卯 丁 已 阴 时 用 时辰 丁未 时 阴 时 时间 1 3- 15 1 7- 19 2 1- 23 1 -3 5 -7 9 -1 1 经 生 经 值日 经 心经 脾( 土 ) 肺( 金 ) 肾( 水 ) 肝( 木 ) (阴 经) 阴 经 (火 )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少冲 大都 太渊 复溜 曲泉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心( 火) → 脾( 土) →肺( 金) → 肾( 水) → 肝经 (木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脾属 火 - -- 大都 ,肺 经属土 - -- 太渊 ,肾 经属金 - -- 复溜 ,肝 经属水 - -- 曲泉 ③ 阴 日 ( 首 穴 ) 阴 时 开 阴 经 的 五 输 穴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穆如清风 4 2 静如止水表 五 : 戊 日 , 戊 午 时 属 阳 土 , 阳 经 井 金 日 戊 日 戊 日 戊 日 己日 己日 己日 庚 申 壬 戌 甲 子 丙 寅 戊 辰 阳 时 用 时辰 戊午 时 阳 时 时间 1 1- 13 1 5- 17 1 9- 21 2 3-0 1 3 -5 7 -9 值日 经 胃经 大肠 膀胱 胆( 木 ) 小肠 经 生 经 (阳 经) 阳 经 : (土 ) (金 ) (水 ) (火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穴生 穴 (金 ) 穴位 厉兑 二间 束骨 阳辅 小海 表 六 : 已 日 , 己 巳 时 , 属 阴 土 , 阴 经 井 木 日 己 日 己 日 己 日 己 日 庚日 庚日 辛 未 癸 酉 乙 亥 丁 丑 己 卯 阴 时 用 时辰 己巳 时 阴 时 时间 9 -1 1 1 3- 15 17 -1 9 2 1-2 3 1 -3 5 -7 值日 经 脾 ( 土 ) 肺( 金 ) 肾( 水 ) 肝( 木 ) 心( 火 ) 经 生 经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隐白 鱼际 太溪 中封 少海 七 、 表 七 : 庚 日 庚 辰 时 , 属 阳 金 , 阳 经 井 金 辛 日 辛 日 日 庚日 庚日 庚日 庚日 壬 午 甲 申 丙 戌 戊 子 庚 寅 阳 时 用 时辰 庚辰 时 阳 时 时间 7 -9 1 1- 13 1 5- 17 1 9-2 1 2 3- 01 3 -5 值日 经 大肠 经 膀胱 胆( 木 ) 小肠 胃( 土 ) 经 生 经 (阳 经) 阳 经 : (金 ) (水 ) (火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穴生 穴 (金 ) 穴位 商阳 通谷 足临 泣 阳谷 足三 里 穆如清风 4 3 静如止水表 八 : 辛 日 , 辛 卯 时 属 阴 金 , 阴 经 井 木 壬 日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癸 已 乙 未 丁 酉 己 亥 辛 丑 阴 时 用 阴 时辰 辛卯 时 时 时间 5 -7 9 -1 1 1 3- 15 1 7-1 9 2 1- 23 1 -3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肺 ( 金 ) 肾( 水 ) 肝( 木 ) 心( 火 ) 脾( 土 )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 土) 经( 金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少商 然谷 太冲 灵道 阴陵 泉 表 九 : 壬 日 , 壬 寅 时 属 阳 水 , 阳 经 井 金 癸 时 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甲 辰 丙 午 戊 申 庚 戌 壬 子 阳 时 用 时辰 壬寅时 阳 时 时间 3 -5 7 -9 1 1- 1 3 1 5- 17 1 9- 21 2 3-0 1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膀胱 经 胆( 木 ) 小肠 胃( 土 ) 大肠 (阳 经) 阳 经 : (水 ) (火 ) (金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穴生 穴 (金 ) 穴位 至阴 侠溪 后溪 解溪 曲池 表 十 : 癸 日 , 癸 亥 时 属 阴 水 , 阴 经 井 木 日 癸 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乙 丑 丁 卯 己 巳 辛 未 癸 酉 阴 时 用 时辰 癸亥时 阴 时 时间 2 1- 23 1 -3 5 -7 9 -1 1 1 3- 15 1 7-1 9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肾 ( 水 ) 肝( 木 ) 心( 火 ) 脾( 土 ) 肺( 金 )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 土 ) 经( 金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涌泉 行间 神门 商丘 尺泽 穆如清风 4 4 静如止水甲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甲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己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窍 阴 行间 神门 商丘 尺泽 夫 妻 单 氏 乙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庚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大敦 少府 夫 妻 单 氏 丙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辛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太白 经渠 阴谷 少泽 内庭 夫 妻 单 氏 丁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丁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壬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三间 昆仑 阳陵 少冲 大都 太渊 泉 夫 妻 单 氏 戊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戊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癸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复溜 曲泉 厉兑 二间 束骨 夫 妻 单 氏 穆如清风 4 5 静如止水己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己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甲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阳辅 小海 隐白 鱼际 太溪 中封 夫 妻 单 氏 庚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庚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乙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海 商阳 通谷 足临 阳谷 泣 夫 妻 单 氏 辛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辛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丙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足三 少商 然谷 太冲 灵道 阴陵 里 泉 夫 妻 单 氏 壬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壬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丁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至阴 侠溪 后溪 解溪 曲池 夫 妻 单 氏 癸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癸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戊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涌 泉 夫 妻 单 氏 穆如清风 4 6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1 6 纳 甲 法 ( 4 ) 日 干 重 见 子 午 流 注 纳 甲 法 的 开 穴 方 法 很 多 , 有 阎 ( 明 广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徐 ( 凤 )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 单 ( 玉 堂 ) 氏 “ 一 四 二 五 三 零 ” 规 律 开 穴 法 、 养 子 时 刻 注 穴 法 等 。 在 诸 种 纳 甲 开 穴 法 中 , 徐 氏 纳 甲 开 穴 法 是 目 前 临 床 上 应 用 最 普 遍 的 一 种 。 徐 氏 纳 甲 法 出 自 明 代 徐 凤 著 的 《 针 灸 大 全 》 , 书 中 记 载 的 “ 徐 氏 子 午 流 注 逐 日 按 时 定 穴 歌 ” 及 十 幅 “ 流 注 图 ” 是 徐 凤 根 据 金 代 何 若 愚 撰 , 阎 明 广 注 的 《 子 午 流 注 针 经 》 改 编 而 成 的 。 尤 其 擅 长 急 症 、 头 部 疾 病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中 风 后 遗 症 、 偏 瘫 等 疾 病 。 1 0 天 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1 2 地 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注 : 红 色 为 阳 日 阳 时 六 十 甲 子 的 排 列 顺 序 : 甲 子 、 乙 丑 、 丙 寅 、 丁 卯 、 戊 辰 、 己 巳 、 庚 午 、 辛 未 、 壬 申 、 癸 酉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己 未 、 庚 申 、 辛 酉 、 壬 戌 、 癸 亥 五 鼠 遁 : 甲 己 还 加 甲 , 乙 庚 丙 作 初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丁 壬 庚 子 居 。 戊 癸 起 壬 子 , 周 而 复 始 求 1 0 天 干 × 1 2 时 辰 = 理 论 上 应 1 2 0 组 穴 位 穆如清风 4 7 静如止水五 行 , 经 络 不 一 样 分 段 推 : 甲 、 乙 、 丙 每 天 还 有 1 2 组 穴 位 ? 要 找 到 一 个 开 头 规 定 一 : ① 从 哪 一 天 开 始 推 ? → 癸 日 ② 从 哪 个 时 辰 开 始 推 ? → 癸 时 答 : 癸 日 癸 亥 时 - - - 水 生 万 物 五 行 水 → 肾 ← 水 天 一 生 水 , 地 六 成 之 规 定 二 : 阳 进 阴 退 阳 : 天 干 进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阴 : 地 支 退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癸 日 甲日 乙日 丙日 丁日 戊日 己日 庚日 辛日 壬日 癸亥 时 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已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排序 0 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 经 络 ) 肾 胆经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 井 穴 ) 涌泉 足窃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注 : ① 日 天 干 和 时 天 干 相 同 日 干 重 见 → 后 面 讲 解 ② 癸 亥 0 0 甲 戌 1 1 乙 酉 2 2 丙 申 3 3 穆如清风 4 8 静如止水解 释 : 为 什 么 是 癸 亥 而 非 癸 丑 ? ① 癸 亥 → 水 , 水 生 万 物 , 已 经 确 定 癸 日 用 癸 亥 时 ② 甲 戌 → 乙 酉 → 丙 申 。 。 。 。 。 。 。 应 该 是 癸 丑 , → 推 1 0 个 每 日 经 络 值 经 是 1 1 个 整 时 辰 。 1 0 × 1 1 = 1 1 0 时 辰 , 少 了 1 0 个 时 辰 2 0 2 4 0 8 1 5 经 开 经 , 穴 开 穴 每 个 天 干 → 何 时 开 第 1 个 穴 , 值 日 经 的 井 穴 井 → 荥 → 输 → 经 → 合 - - - - - - - - - 相 生 、 经 生 经 , 穴 生 穴 , 五 行 关 系 五 脏 ( 阴 ) 五 行 六 腑 ( 阳 ) 肝 木 胆 心 火 小 肠 脾 土 胃 肺 金 大 肠 肾 水 膀 胱 2 0 2 4 0 8 1 6 日 干 重 见 表 一 : 甲 日 : 甲 戌 时 , 阳 日 阳 经 开 阳 日 阳 经 , 阳 日 阳 时 日 甲 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穆如清风 4 9 静如止水丙 子 戊 寅 庚 辰 壬 午 甲 申 阳 时 用 阳 时辰 甲戌时 时 时间 19 -2 1 2 3- 01 3 -5 7- 9 1 1- 13 1 5- 17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胆经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①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阳 经 : (阳 经)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水 ) 输( 木) 经(火) 合(土 ) 荥( 水) 穴生 穴 ②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名 足窍 阴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液门 称 +丘墟 我 逢 输 过 原 ( 返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他 ( 三 焦 经 ) , 本 还 原 ) 加 值 三 焦 , 他 生 我 ( 值 我 ( 胆 经 , 木 ) 日 经 胆 的 原 日 经 胆 经 木 ) - -- -- 穴 ( 丘 墟 穴 ) 水 生 木 , 用 三 焦 的 荥 水 ① 经 生 经 : 阳 经 生 阳 经 , 腑 生 腑 ; 阴 经 生 阴 经 , 脏 生 脏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胆( 木) →小肠 (火 ) → 胃( 土) → 大肠 (金 ) → 膀胱 (水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 阳 经 : 井 金 生 荥 水 生 输 木 生 经 火 生 合 土 阴 经 : 输 木 生 经 火 生 合 土 生 井 金 生 荥 水 小肠 属水 - - 前谷 ,胃 属木 - - 陷谷 ,大 肠属火 - -- 阳溪 ,膀 胱属土 - -- - 委中 ③ 阳 日 ( 首 穴 ) 阳 时 开 阳 经 的 五 输 穴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④ 日 干 重 见 - - - - - - 甲 日 , 甲 戌 时 , 甲 申 时 - - - - 阳 日 - - - - 开 “ 三 焦 经 ”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三 焦 , 他 ( 三 焦 ) 生 我 ( 值 日 经 - - 胆 经 - - 木 ) ” ( 三 焦 , ( 荥 ) 水 ) 生 ( 值 日 经 , 甲 , 胆 , 木 ) , 三焦 属水 - -- 液门 ⑤ 逢 输 过 原 ( 返 本 还 原 ) 穆如清风 5 0 静如止水表 二 : 乙 日 : 乙 酉 时 , 肝 为 阴 经 , 井 穴 属 木 , 阴 日 阴 经 开 阴 日 阴 经 日 乙 日 乙日 丙日 丙日 丙日 丙日 丁 亥 己 丑 辛 卯 癸 已 乙 未 阴 时 用 时辰 乙酉 时 阴 时 时间 1 7- 19 2 1- 23 1 -3 5 -7 9 -1 1 1 3-1 5 值日 经 肝经 心( 火 ) 脾(土) 肺( 金 ) 肾( 水 ) 经 生 经 心 包 经 (阴 经) 阴 经 (木 )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荥 )火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大敦 少府 太白 经渠 阴谷 劳宫 阴 : 我 生 他 +太冲 逢 输 过 原 ( 返 阴 日 干 重 见 : 血 归 我 ( 值 日 经 , 本 还 原 ) 加 值 包 络 , 我 ( 值 日 经 , 肝 , 木 ) 日 经 - 肝 的 原 肝 , 木 ) 生 他 , 木 他 ( 心 包 经 ) 穴 ( 太 冲 穴 ) 生 火 , 用 心 包 经 的 荥 火 。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肝经 (木 ) → 心( 火) → 脾( 土) →肺( 金) → 肾( 水)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心经 属火 - - - 少府 ,脾 经属土 - -- 太白 ,肺 经属金 -- - 经渠 ,肾 经属水 - -- 阴谷 ③ 阴 日 ( 首 穴 ) 阴 时 开 阴 经 的 五 输 穴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④ 日 干 重 见 - - - - - - 乙 日 , 乙 酉 时 , 乙 未 时 - - - - 阴 日 - - - 开 “ 心 包 经 ” 阴 日 干 重 见 : 血 归 包 络 , 我 ( 值 日 经 ) 生 他 ( 心 包 经 ) 穆如清风 5 1 静如止水( 值 日 经 , 乙 , 肝 , 木 ) 生 ( 心 包 经 , ( 荥 ) 火 ) , 心包 属火 - -- 劳宫 ⑤ 逢 输 过 原 ( 返 本 还 原 ) 表 三 : 丙 日 日 丙 日 丙 日 丁日 丁日 丁日 丁日 戊 戌 庚 子 壬 寅 甲 辰 丙 午 阳 时 用 时辰 丙申 时 阳 时 时间 1 5- 17 1 9- 21 2 3- 01 3 -5 7 -9 1 1- 13 经 生 经 值日 经 小肠 经 胃( 土) 大肠 膀胱 胆( 木 ) 三 焦 经 (阳 经) (火 ) (金 ) (水 ) 阳 经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输 )木 穴生 穴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少泽 内庭 三间 昆仑 阳陵 泉 中渚 + 腕骨 我 逢 输 过 原 ( 返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他 ( 三 焦 本 还 原 ) 加 值 三 焦 , 他 生 我 ( 小 经 ) , 我 ( 小 日 经 - 小 肠 的 肠 , 火 ) 木 生 火 , 肠 , 火 ) 原 穴 ( 腕 骨 用 三 焦 经 的 输 木 穴 )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小肠 (火 ) →胃( 土) → 大肠 (金 ) → 膀胱 (水 ) →胆 (木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胃经 属 水 - - 内庭 ,大 肠属木 - - 三间 ,膀 胱属火 - -- 昆仑 ,胆 属土 - -- - 阳陵 泉 ③ 阳 日 ( 首 穴 ) 阳 时 开 阳 经 的 五 输 穴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穆如清风 5 2 静如止水丁 未 、 ④ 日 干 重 见 - - - - - 丙 日 , 丙 申 时 , 丙 午 时 - - - - 阳 日 - - - - 开 “ 三 焦 经 ”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三 焦 , 他 ( 三 焦 ) 生 我 ( 值 日 经 ) ” ( 三 焦 , ( 输 ) 木 ) 生 ( 值 日 经 , 丙 , 小 肠 , 火 ) , 三焦 属木 - -- 中渚 ⑤ 逢 输 过 原 ( 返 本 还 原 ) 表 四 : 丁 日 , 丁 未 时 。 心 为 阴 经 属 火 , 井 穴 属 木 日 丁 日 丁 日 丁 日 戊 日 戊 日 戊 日 己 酉 辛 亥 癸 丑 乙 卯 丁 已 阴 时 用 时辰 丁未 时 阴 时 时间 1 3- 15 1 7- 19 2 1- 23 1 -3 5 -7 9 -1 1 值日 经 心经 脾( 土 ) 肺( 金 ) 肾( 水 ) 肝( 木 ) 心包 经 经 生 经 (阴 经) 阴 经 (火 )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输 )土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少冲 大都 太渊 复溜 曲泉 大陵 阴 : 我 生 他 +神门 逢 输 过 原 ( 返 阴 日 干 重 见 : 血 我 ( 值 日 经 , 本 还 原 ) 加 值 归 包 络 , 我 ( 心 心 , 火 ) 日 经 - 心 的 原 火 ) 生 他 他 ( 心 包 经 ) 穴 ( 神 门 穴 ) 火 生 土 , 用 心 包 经 的 输 土 ① 经 生 经 :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心( 火) → 脾( 土) →肺( 金) → 肾( 水) → 肝经 (木 ) 穆如清风 5 3 静如止水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脾属 火 - -- 大都 ,肺 经属土 - -- 太渊 ,肾 经属金 - -- 复溜 ,肝 经属水 - -- 曲泉 ③ 阴 日 ( 首 穴 ) 阴 时 开 阴 经 的 五 输 穴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④ 日 干 重 见 - - - - - - 丁 日 , 丁 未 时 , 丁 己 时 - - - - 阴 日 - - - 开 “ 心 包 经 ” 阴 日 干 重 见 : 血 归 包 络 , 我 ( 值 日 经 ) 生 他 ( 心 包 经 ) ( 值 日 经 , 心 , 火 ) 生 ( 心 包 经 , ( 输 ) 土 ) , 心包 属土 - -- 大陵 ⑤ 逢 输 过 原 ( 返 本 还 原 ) 表 五 : 戊 日 , 戊 午 时 属 阳 土 , 阳 经 井 金 日 戊 日 戊 日 戊 日 己日 己日 己日 庚 申 壬 戌 甲 子 丙 寅 戊 辰 阳 时 用 时辰 戊午 时 阳 时 时间 1 1- 13 1 5- 17 1 9- 21 2 3-0 1 3 -5 7 -9 值日 经 胃经 大肠 膀胱 胆( 木 ) 小肠 经 生 经 三 焦 经 (阳 经) 阳 经 : (土 ) (金 ) (水 ) (火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经) 火 穴生 穴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厉兑 二间 束骨 阳辅 小海 支沟 我 +冲阳 穆如清风 5 4 静如止水表 六 : 已 日 , 己 巳 时 , 属 阴 土 , 阴 经 井 木 日 己 日 己 日 己 日 己 日 庚日 庚日 辛 未 癸 酉 乙 亥 丁 丑 己 卯 阴 时 用 时辰 己巳 时 阴 时 时间 9 -1 1 1 3- 15 17 -1 9 2 1-2 3 1 -3 5 -7 值日 经 脾 ( 土 ) 肺( 金 ) 肾( 水 ) 肝( 木 ) 心( 火 ) 经 生 经 心 包 经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土) 经( 金 ) 合( 水 ) 经(金) 穴生 穴 (木 ) 穴位 隐白 鱼际 太溪 中封 少海 间使 阴 : 我 生 他 +太白 表 七 : 庚 日 庚 辰 时 , 属 阳 金 , 阳 经 井 金 辛 日 辛 日 日 庚日 庚日 庚日 庚日 壬 午 甲 申 丙 戌 戊 子 庚 寅 阳 时 用 时辰 庚辰 时 阳 时 时间 7 -9 1 1- 13 1 5- 17 1 9-2 1 2 3- 01 3 -5 经 生 经 值日 经 大肠 经 膀胱 胆( 木 ) 小肠 胃( 土 ) 三 焦 经 (阳 经) (金 ) (水 ) (火 ) 阳 经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合( 土 ) 穴生 穴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商阳 通谷 足临 泣 阳谷 足三 里 天井 我 +合谷 穆如清风 5 5 静如止水表 八 : 辛 日 , 辛 卯 时 属 阴 金 , 阴 经 井 木 壬 日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辛 日 癸 已 乙 未 丁 酉 己 亥 辛 丑 阴 时 用 阴 时辰 辛卯 时 时 时间 5 -7 9 -1 1 1 3- 15 1 7-1 9 2 1- 23 1 -3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肺 ( 金 ) 肾( 水 ) 肝( 木 ) 心( 火 ) 脾( 土 ) 心 包 经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 土) 经( 金 ) 合( 水 ) 合( 水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少商 然谷 太冲 灵道 阴陵 泉 曲泽 阴 : 我 生 他 +太渊 表 九 : 壬 日 , 壬 寅 时 属 阳 水 , 阳 经 井 金 癸 时 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壬日 甲 辰 丙 午 戊 申 庚 戌 壬 子 阳 时 用 时辰 壬寅时 阳 时 时间 3 -5 7 -9 1 1- 1 3 1 5- 17 1 9- 21 2 3-0 1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膀胱 经 胆( 木 ) 小肠 胃( 土 ) 大肠 三 焦 经 (阳 经) (水 ) (火 ) (金 ) 阳 经 :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 水 ) 输( 木 ) 经( 火 ) 合( 土 ) 井( 金 ) 穴生 穴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至阴 侠溪 后溪 解溪 曲池 关冲 +京骨 / 我 阳池 穆如清风 5 6 静如止水表 十 : 癸 日 , 癸 亥 时 属 阴 水 , 阴 经 井 木 日 癸 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甲日 乙 丑 丁 卯 己 巳 辛 未 癸 酉 阴 时 用 时辰 癸亥时 阴 时 时间 2 1- 23 1 -3 5 -7 9 -1 1 1 3- 15 1 7-1 9 值日 经 肾 ( 水 ) 肝( 木 ) 心( 火 ) 脾( 土 ) 肺( 金 ) 经 生 经 心 包 经 (阴 经) 阴 经 脏 生 脏 五输 穴 井穴 荥( 火 ) 输( 土 ) 经( 金 ) 合( 水 ) 输( 木 ) 穴生 穴 (木 ) 穴位 涌泉 行间 神门 商丘 尺泽 中冲 阴 : 我 生 他 +太溪 / 大陵 甲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甲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己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行 间 神 门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窍 阴 + 太 溪 / 大 陵 夫 妻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中 封 甲与 己 + 太 白 单 氏 乙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庚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穆如清风 5 7 静如止水+ 丘 墟 夫 妻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乙与 庚 + 合 谷 单 氏 丙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丙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辛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 太 冲 夫 妻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丙与 辛 + 太 渊 单 氏 丁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丁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壬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 腕 骨 + 神 门 夫 妻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丁与 壬 + 京 骨 阳 池 单 氏 戊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戊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癸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 冲 阳 夫 妻 关 冲 涌 泉 戊与 癸 单 氏 己 日 : 甲 己 还 加 甲 : 己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甲 , 即 甲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甲 日 同 )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中 封 + 太 白 夫 妻 行 间 神 门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窍 阴 甲与 己 + 太 溪 / 大 陵 单 氏 穆如清风 5 8 静如止水庚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庚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乙 日 同 )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 合 谷 夫 妻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乙与 庚 + 丘 墟 单 氏 辛 日 : 丙 辛 从 戊 起 : 辛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戊 , 即 戊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丙 日 同 )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 太 渊 夫 妻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丙与 辛 + 太 冲 单 氏 壬 日 : 丁 壬 庚 子 居 : 壬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庚 , 即 庚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丁 日 同 )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 京 骨 阳 池 夫 妻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丁与 壬 + 腕 骨 + 神 门 单 氏 癸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癸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 后 面 依 次 排 列 ( 戊 日 同 )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关 冲 涌 泉 夫 妻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戊与 癸 + 冲 阳 单 氏 穆如清风 5 9 静如止水夫妻 :用 合化 甲与 己 合 合化 土 乙与 庚 合 合化 金 丙与 辛 合 合化 水 丁与 壬 合 合化 木 戊与 癸 合 合化 火 2 0 2 4 0 8 1 9 纳 甲 法 ( 5 ) 运 用 及 表 格 1 、 推 理 思 路 2 、 时 辰 选 穴 ( 表 格 ) 3 、 临 床 运 用 一 、 如 何 推 理 ( 一 ) 基 础 知 识 1 、 天 干 , 地 支 ( 阴 阳 , 五 行 , 脏 腑 , 经 络 顺 序 , 6 0 甲 子 ) 2 、 五 行 的 相 生 , ( 经 生 经 ) 3 、 五 输 穴 ( 穴 生 穴 , 穴 位 对 应 , 表 格 ) 4 、 五 门 十 变 , , 夫 妻 合 穴 ( 二 ) 推 理 1 、 找 组 长 ( 如 : 甲 日 何 时 开 何 穴 ? 乙 日 何 时 载 何 穴 . . . . . 癸 日 何 时 开 何 穴 ) 癸 日 癸 亥 时 开 始 , 水 生 万 物 。 水 - - - - 肾 - - - - 是 先 天 之 本 , 肾 的 井 穴 是 涌 泉 1 ) 癸 日 癸 亥 时 - - - - 开 肾 经 - - - - - 井 穴 - - - - 涌 泉 然 后 按 阳 进 阴 退 求 出 何 日 何 时 开 何 经 阳 进 , 是 天 干 的 进 阴 退 , 是 地 支 的 退 穆如清风 6 0 静如止水1 0 天 干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注 : 红 色 为 阳 天 干 , 黑 色 为 阴 天 干 1 2 地 支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注 : 红 色 为 阳 地 支 , 黑 色 为 阴 地 支 “ 组 长 ” 日 时辰 开经 络 井穴 癸日 癸亥 时 肾 涌泉 甲日 甲戌 时 胆经 足窃 阴 乙日 乙酉 时 肝 大敦 丙日 丙申 时 小肠 少泽 丁日 丁未 时 心 少冲 戊日 戊午 时 胃 厉兑 己日 已巳 时 脾 隐白 庚日 庚辰 时 大肠 商阳 辛日 辛卯 时 肺 少商 壬日 壬寅 时 膀胱 至阴 2 、 经 生 经 , 穴 生 穴 阳 日 , 阳 时 , 阳 经 。 ( 横 着 推 , 竖 着 看 ) 日 甲 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乙日 丙 子 戊 寅 庚 辰 壬 午 甲 申 阳 时 用 阳 时辰 甲戌时 时 时间 19 -2 1 2 3- 01 3 -5 7- 9 1 1- 13 1 5- 17 经 生 经 值日 经 胆经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①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阳 经 : (阳 经) 腑 生 腑 五输 穴 井穴 荥(水 ) 输( 木) 经(火) 合(土 ) 荥( 水) 穴生 穴 ② (金 ) 阳 : 他 生 穴位 名 足窍 阴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液门 称 +丘墟 我 逢 输 过 原 ( 返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他 ( 三 焦 经 ) , 本 还 原 ) 加 值 三 焦 , 他 生 我 ( 值 我 ( 胆 经 , 木 ) 日 经 - 胆 的 原 日 经 -- 胆 经 -- 木 ) 穴 ( 丘 墟 穴 ) 水 生 木 , 用 三 焦 的 穆如清风 6 1 静如止水荥 水 ① 经 生 经 : 阳 经 生 阳 经 , 腑 生 腑 ; 阴 经 生 阴 经 , 脏 生 脏 ( 五 脏 → 五 脏 , 六 腑 → 六 腑 ) 五 行 相 生 胆( 木) →小肠 (火 ) → 胃( 土) → 大肠 (金 ) → 膀胱 (水 ) ② 穴 生 穴 : 五 行 : 阳 经 : 井 金 生 荥 水 生 输 木 生 经 火 生 合 土 阴 经 : 输 木 生 经 火 生 合 土 生 井 金 生 荥 水 小肠 属水 - - 前谷 ,胃 属木 - - 陷谷 ,大 肠属火 - -- 阳溪 ,膀 胱属土 - -- - 委中 ③ 阳 日 ( 首 穴 ) 阳 时 开 阳 经 的 五 输 穴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 时间 顺序 :不是 阳进 阴退, 而是 6 0 甲子 的顺 序。选 阳日 阳时) ④ 日 干 重 见 - - - - - - 甲 日 , 甲 戌 时 , 甲 申 时 - - - - 阳 日 - - - - 开 “ 三 焦 经 ” 阳 天 干 重 见 : 气 纳 三 焦 , 他 ( 三 焦 ) 生 我 ( 值 日 经 - - 胆 经 - - 木 ) ” ( 三 焦 , ( 荥 ) 水 ) 生 ( 值 日 经 , 甲 , 胆 , 木 ) , 三焦 属水 - -- 液门 ⑤ 逢 输 过 原 ( 返 本 还 原 ) 但 凡 逢 到 输 穴 ( 不 论 阴 还 是 阳 ) , + 值 日 经 络 的 原 穴 输 穴 加 值 日 经 - - - 胆 的 原 穴 ( 丘 墟 穴 ) 3 、 合 日 互 用 ( 夫 妻 互 用 ) 五 门 十 变 : 夫 妻 配 合 ( 不 是 表 里 经 ) 阳 日 阴 时 开 合 日 的 同 时 辰 穴 位 阴 日 阳 时 开 合 日 的 同 时 辰 穴 位 甲 己 合 化 土 , 比 如 : 甲 日 亥 时 不 开 穴 , 开 己 日 亥 时 “ 中 封 穴 ” 乙 庚 合 化 金 , 比 如 : 乙 日 戌 时 不 开 穴 , 开 庚 日 戌 时 “ 阳 谷 穴 ” 穆如清风 6 2 静如止水丙 辛 合 化 水 , 丁 壬 合 化 木 , 戊 癸 合 化 火 以 此 类 推 。 ( 三 ) 临 床 应 用 1 、 如 果 某 个 时 辰 , 本 经 和 夫 妻 经 都 有 穴 位 , 可 单 用 本 经 穴 , 也 可 一 起 用 多 个 穴 位 。 2 、 逢 输 过 原 , 2 个 穴 位 都 要 扎 , 没 有 先 后 顺 序 , 扎 双 侧 。 如 : 丁 日 辛 亥 时 , 本 经 有 太 渊 和 神 门 , 两 个 穴 位 都 要 扎 , 没 有 先 后 顺 序 , 扎 双 侧 。 3 、 逢 输 过 原 , 配 合 夫 妻 经 时 , 只 扎 输 穴 即 可 。 如 : 庚日戊 寅 时 , 本 经 无 穴 位 , 夫 妻 穴 位 只 扎 输 穴 不 扎 原 穴 。 4 、 闭 时 : 本 经 和 夫 妻 经 都 无 穴 位 。 用 单 玉 堂 - - - - 单 氏 补 充 穴 位 , ( 只 考 虑 时 辰 , 不 考 虑 日 子 ) 单 氏 闭 时 开 穴 歌 : 甲寅闭时开侠溪,甲午时上用临泣, (甲寅时--侠溪,甲午时--足临泣) 乙巳太冲穴正旺,己未商丘穴不虚。 (乙巳时--太冲,己未时--商丘穴) 丙辰时上后溪穴,庚午时开是阳溪, (丙辰时--后溪,庚午时--阳溪穴) 辛巳时至经渠盛,辛酉时到尺泽尽。 (辛巳时--经渠,辛酉时--尺泽穴) 壬辰闭时有昆仑,壬申时开委中齐, (壬辰时--昆仑,壬申时--委中穴) 癸卯然谷穴已至,癸未时上是太溪。 (癸卯时--然谷,癸未时--太溪穴) 5 、 如 何 用 : 急 症 、 头 部 疾 病 ( 头 晕 , 眩 晕 , 高 血 压 )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中 风 后 遗 症 、 偏 瘫 等 疾 病 。 调 气 血 。 1 ) 什 么 时 候 治 病 , 就 选 用 对 应 穴 位 , 可 以 加 经 验 穴 如 : 甲 日 戊 辰 时 有 患 者 来 , 可 以 用 支 沟 穴 , 甲 日 庚 午 时 有 患 者 来 , 用 阳 溪 穴 ; 穆如清风 6 3 静如止水加 经 验 穴 : 如 庚 午 时 心 脏 不 舒 服 : 阳 溪 + 内 关 。 2 ) 可 以 根 据 疾 病 , 挑 选 时 辰 和 穴 位 如 : 若 月 经 头 痛 , 可 预 约 患 者 丙 日 壬 辰 时 : 昆 仑 ( 生 理 期 头 痛 效 果 好 ) , 如 果 有 头 晕 : 可 预 约 甲 午 时 : 用 足 临 泣 。 也 可 配 合 经 验 穴 , 或 其 它 针 法 , 比 如 痛 的 厉 害 用 灵 龟 八 法 , 脏 腑 疾 病 用 纳 子 法 等 等 。 3 ) 不 会 扎 针 , 可 以 点 按 揉 , 艾 灸 、 刮 痧 。 4 ) 两 侧 都 扎 针 。 ( 疼 的 先 扎 , 扎 病 侧 ) 5 ) 不 分 补 泻 , 扎 针 有 得 气 的 感 觉 。 如 : 2 0 2 4 年 8 月 1 9 日 , 乙 卯 日 丁 亥 ( 2 1 - - 2 3 点 ) 时 , 少 府 穴 。 2 0 2 4 年 8 月 2 0 日 , 1 1 : 3 0 分 , 查 表 : 丙 辰 日 甲 午 时 - - - 足 临 泣 。 甲日 : 甲己 还加 甲 : 甲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甲,即 甲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己日 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神 门 中 冲 本 经 行 间 + 太 溪 / 商 丘 尺 泽 窍 阴 大 陵 夫 妻 太 溪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中 封 甲与 己 +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乙日 : 乙庚 丙作 初 : 乙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丙,即 丙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庚日 同)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 丘 墟 夫 妻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乙与 庚 +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穆如清风 6 4 静如止水丙日 : 丙辛 从戊 起 : 丙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戊,即 戊 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辛日 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 太 冲 夫 妻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丙与 辛 +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丁日 : 丁壬 庚子 居 : 丁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庚,即 庚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壬日 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 腕 骨 + 神 门 夫 妻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丁与 壬 +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戊日 : 戊癸 起壬 子 : 戊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壬,即 壬 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癸日 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 冲 阳 夫 妻 关 冲 涌 泉 戊与 癸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己日 : 甲己 还加 甲 : 己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甲,即 甲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甲日 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中 封 + 太 白 夫 妻 行 间 神 门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窍 阴 甲与 己 +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穆如清风 6 5 静如止水庚日 : 乙庚 丙作 初 : 庚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丙,即 丙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乙日 同)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 合 谷 夫 妻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乙与 庚 +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辛日 : 丙辛 从戊 起 : 辛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戊,即 戊 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丙日 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 太 渊 夫 妻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丙与 辛 +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壬日 : 丁壬 庚子 居 : 壬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庚,即 庚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丁日 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 京 骨 阳 池 夫 妻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丁与 壬 + +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癸日 : 戊癸 起壬 子 : 癸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壬,即 壬 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戊日 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关 冲 涌 泉 夫 妻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戊与 癸 +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穆如清风 6 6 静如止水补充说明: 合 日 互 用 ( 夫 妻 互 用 ) 1.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 。那么阳日阴时或者阴日阳时怎么办呢? 阳日 阴时 开合日 的同 时辰穴 位 阴日 阳时 开合日 的同 时辰穴 位 甲己合化土 如:甲日亥时不开穴 ,开己日亥时“中封穴” 乙庚合化金 如:乙日戌时不开穴 ,开庚日戌时“阳谷穴”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2. 合日互化 时,如果遇到逢输过原,原穴不跟随。因为值日经不是当日的 如:甲日卯时不开穴,开己日卯时, 只用神门就可以。 3.但是发现还有些“漏网之鱼”没有 办法开穴。一小甲子 60 天,共计 720 个时辰,但 是其中有 104 个时辰是没有对应的开 穴穴位的。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北京中医学院单 玉堂先生在徐氏纳甲法基础上, 根据运气学说补充的 “单氏开穴法” , 所有的穴位都可 以开穴。 单 氏 闭 时 开 穴 歌 : 甲寅闭时开侠溪,甲午时上用临泣, (甲寅时--侠溪,甲午时--足临泣) 乙巳太冲穴正旺,己未商丘穴不虚。 (乙巳时--太冲,己未时--商丘穴) 丙辰时上后溪穴,庚午时开是阳溪, (丙辰时--后溪,庚午时--阳溪穴) 辛巳时至经渠盛,辛酉时到尺泽尽。 (辛巳时--经渠,辛酉时--尺泽穴) 壬辰闭时有昆仑,壬申时开委中齐, (壬辰时--昆仑,壬申时--委中穴) 癸卯然谷穴已至,癸未时上是太溪。 (癸卯时--然谷,癸未时--太溪穴) 4、还可以表里互用,原络穴配穴。 如: 乙日戊寅时, 开胃经的陷谷穴, 但是逢输过原, 需要配合胆经的原穴丘墟, 所以此 时也可以额外再加上肝经的络穴--蠡 沟穴。 子午 流注 逐日按 时定 穴歌 《针 灸大 全》 甲日 戌时 胆窍 阴,丙 子时 中前谷 荥;戊 寅陷 谷阳明 俞, 返本丘 墟木 在寅。 庚辰 经注 阳溪穴 ,壬 午膀脐 委中寻 ;甲 申时纳 三焦 水,荥 合天 干取液 门。 乙日 酉时 肝大 敦,丁 亥时 荣少府 心;已 丑太 白太冲 穴, 辛卯经 渠是 肺经。 癸巳 肾宫 阴谷合 ,乙 未劳宫 水穴荥 。 穆如清风 6 7 静如止水丙日 申时 少泽 当,戊 戌内 庭治胀 康;庚 子时 在三间 俞, 本原腕 骨可 祛黄。 壬寅 经水 昆仑上 。甲 辰阳陵 泉合长 ;丙 午时受 三焦 木,中 渚之 中仔细 洋。 丁日 未时 心少 冲,已 酉大 都脾土 逢;辛 亥太 渊神门 穴, 癸丑复 溜肾 水通。 乙卯 肝经 曲泉合 ,丁 巳包络 大陵中 。 戊日 午时 厉兑 先,庚 申荥 穴二间 迁;壬 戌膀 胱寻束 骨, 冲阳土 穴必 还元。 甲子 胆经 阳辅是 ,丙 寅小海 穴安然 ;戊 辰气纳 三焦 脉,经 火支 沟刺必 痊。 己日 已时 隐白 始,辛 未时 中鱼际 取;癸 酉太 溪太白 原, 乙亥中 封内 踝比。 丁丑 时合 少海心 ,己 卯间使 包络止 。 庚日 辰时 商阳 居,壬 午膀 胱通谷 之;甲 申临 泣为俞 木, 合谷金 原返 本归。 丙戌 小肠 阳谷火 ,戊 子时居 三里直 ;庚 寅气纳 三焦 合,天 井之 中不用 疑。 辛日 卯时 少商 本,癸 巳然 谷何须 忖;乙 未太 冲原太 渊, 丁酉心 经灵 道引。 已亥 脾合 阴陵泉 ,辛 丑曲泽 包络准 。 壬日 寅时 起至 阴,甲 辰胆 脉侠溪 荥;丙 午小 肠后溪 俞, 返求京 骨本 原寻。 三焦 寄有 阳池穴 ,返 本还原 似的亲 ;戊 申时注 解溪 胃,大 肠庚 戌曲池 真。 壬子 气纳 三焦寄 ,井 穴关冲 一片金 ;关 冲属金 壬属 水,子 母相 生恩义 深。 癸日 亥时 井涌 泉,乙 丑行 间穴必 然;丁 卯俞 穴神门 是, 本寻肾 水太 溪原。 包络 大陵 原并过 ,已 巳商丘 内踝边 ;辛 未肺经 合尽 泽,癸 酉中 冲包络 连。 天 干 与 经 络 脏 腑 相 配 歌 诀 : ( 《 针 灸 大 成 》 ) 甲 胆 乙 肝 丙 小 肠 , 丁 心 戊 胃 己 脾 乡 ; 庚 属 大 肠 辛 属 肺 , 壬 属 膀 胱 癸 肾 脏 ; 三 焦 阳 府 须 归 丙 , 包 络 从 阴 丁 火 旁 ; 阳 干 宜 纳 阳 之 府 , 脏 配 阴 干 理 自 当 。 另 外 一 说 : 穆如清风 6 8 静如止水气 纳 三 焦 : 三 焦 主 气 , 为 阳 气 之 父 , 诸 阳 气 纳 于 三 焦 ; 又 因 纳 于 膀 胱 , 故 属 壬 ; 血 归 包 络 : 心 包 主 血 , 为 阴 血 之 母 , 诸 血 皆 归 于 包 络 ; 又 因 纳 于 肾 脏 , 故 属 癸 。 穆如清风 6 9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2 0 疫 情 的 防 控 和 处 理 一 、 如 何 预 防 二 、 中 招 后 的 治 疗 三 、 后 遗 症 的 处 理 一 、 如 何 预 防 ? 1 、 中 药 燃 烧 , “ 燓 香 ” 香 药 , 芳 香 化 湿 , 开 窃 《 本 草 纲 目 》 , 苍 术 , 艾 叶 , 降 香 , 红 枣 , 茵 陈 , 藿 香 2 0 0 3 年 非 典 时 期 北 大 医 院 用 一 味 中 药 给 空 气 消 毒 无 1 例 感 染 。 方 法 : ① 用 陶 瓷 或 不 锈 钢 的 碗 , 放 入 打 碎 的 苍 术 和 艾 叶 , 加 入 9 5 % 的 酒 精 , 穆如清风 7 0 静如止水泡 一 会 , 燃 烧 时 关 闭 窗 , 大 概 1 个 小 时 , 注 意 小 心 火 灾 。 ② 燃 烧 方 : 苍 术 , 艾 叶 , 白 芷 , 黄 芪 , 菖 蒲 , 比 例 1 : 1 ③ 香 囊 方 : 藿 香 , 丁 香 , 木 香 , 白 芷 , 佩 兰 , 黄 芪 ( 正 气 ) , 羌 活 , 板 蓝 根 , 苍 术 , 柴 胡 , 细 辛 , 菖 蒲 , 艾 叶 , 薰 衣 草 , 金 银 花 , 比 例 1 : 1 打 粉 , 装 布 袋 里 , 1 5 天 到 1 个 月 。 大 人 小 孩 都 可 以 用 。 二 、 感 染 后 的 治 疗 1 、 症 状 轻 ( 热 冷 感 冒 ) : ( 流 感 , 疫 情 ) ① 3 、 4 手 指 之 间 , 指 缝 与 拳 峰 之 间 的 痛 点 , 按 揉 , 男 左 女 右 。 ② 严 重 的 加 上 : 2 、 3 手 指 之 间 , 指 缝 与 拳 峰 之 间 的 痛 点 , ③ 咳 嗽 : 咳 喘 点 , 合 谷 穴 , 扎 针 , 孕 妇 不 能 扎 合 谷 。 穆如清风 7 1 静如止水脚 上 的 陷 谷 穴 2 、 嗓 子 难 受 : ① 灵 龟 八 法 , “ 列 缺 穴 , 照 海 穴 ” ② 劳 宫 穴 下 方 0 . 5 - - 1 寸 有 一 个 痛 点 ( 往 手 腕 方 向 ) , 治 疗 梅 核 气 。 ③ 在 大 鱼 际 处 找 1 - 2 个 痛 点 , 按 压 , 刮 痧 , 按 揉 , 扎 针 。 有 痰 用 丰 隆 穴 疫 情 感 染 ( 严 重 ) 1 、 手 三 指 ( 少 商 , 商 阳 , 中 冲 ) , 至 阴 穴 ( 小 脚 趾 ) 点 刺 放 血 , 3 - - 5 滴 , 挤 出 血 液 颜 色 黑 紫 到 鲜 红 色 。 也 有 退 烧 的 作 用 , 高 烧 严 重 可 加 上 耳 尖 , 大 椎 , 曲 池 放 血 或 刮 痧 。 穆如清风 7 2 静如止水2 、 解 毒 的 穴 位 : 侠 溪 穴 , 足 临 泣 ( 头 晕 , 眩 晕 ) , 侠 溪 穴 透 足 临 泣 3 、 加 上 上 述 治 感 冒 ( 流 感 , 疫 情 ) 的 方 法 。 4 、 肺 经 , 大 肠 经 , 膀 胱 经 刮 痧 。 中 耳 炎 , 用 大 葱 的 汁 滴 入 耳 内 。 三 、 后 遗 症 : ( 担 心 有 后 遗 , 已 有 后 遗 症 ) 方 子 : 达 原 饮 《 瘟 疫 论 》 , 达 : 达 到 , 原 : ? 源 病 毒 留 在 膜 原 , 病 邪 往 上 走 - 侵 心 脏 , 和 肺 , 往 下 走 肝 、 肾 。 达 原 饮 是 清 理 这 些 病 邪 的 。 达 原 饮 : 槟 榔 二 钱 6 g , 厚 朴 一 钱 3 g , 草 果 仁 五 分 1 . 5 g , 知 母 一 钱 3 g , 芍 药 一 钱 3 g , 黄 芩 一 钱 3 g , 甘 草 五 分 1 . 5 g , 午 后 温 服 。 可 以 用 达 原 饮 中 成 药 。 加 上 : 纳 子 法 调 理 脏 腑 大 周 天 + 纳 子 法 。 2 0 2 4 0 8 2 1 发 烧 和 养 子 开 穴 发 烧 是 一 个 疾 病 的 名 称 , 也 是 个 疾 病 的 症 状 。 遇 到 发 烧 , 要 辨 证 处 理 , 比 如 感 冒 发 烧 , 拉 肚 子 发 烧 , 积 食 发 烧 等 。 发 烧 不 能 单 独 看 体 温 , 西 医 - 有 穆如清风 7 3 静如止水具 体 数 字 ( 3 7 . 2 度 以 上 为 发 烧 ) , 中 医 - 患 者 本 人 的 感 受 。 低 烧 : 3 8 度 以 下 区 别 : 西 医 : 数 字 中 医 : 感 受 患 都 主 观 感 受 到 不 适 身 体 微 微 发 热 治 疗 : ① 大 椎 , 曲 池 , 合 谷 , 二 间 , 刮 痧 , 刮 痧 效 果 不 好 , 可 以 扎 针 / 放 血 ( 泻 法 ) , 可 加 上 少 商 , 商 阳 , 中 冲 。 ② 小 臂 ( 肘 - - 腕 ) 的 内 侧 以 及 尺 侧 可 以 刮 痧 高 烧 : 3 8 . 5 度 以 上 , 非 常 难 受 调 理 : ( 大 人 小 孩 都 可 用 ) ① 大 椎 , 曲 池 , 合 谷 , 针 灸 ; 大 椎 拔 血 罐 , 可 加 放 血 的 穴 ( 同 上 ) ② 第 1 胸 椎 棘 突 下 : 陶 道 第 3 胸 椎 棘 突 下 旁 开 3 寸 : 魄 户 找 到 大 概 位 置 - → 拔 血 罐 , 拔 罐 位 置 成 三 角 形 , 见 图 拔 血 罐 : 成 年 人 : 1 0 - 1 5 分 钟 穆如清风 7 4 静如止水小 儿 老 人 体 弱 : 5 - 8 分 钟 后 续 可 配 合 艾 灸 3 0 分 钟 以 上 , 一 定 要 灸 透 ( 灸 透 的 标 准 : 局 部 发 红 , 出 汗 , 不 发 烧 了 ) 。 发 烧 可 以 随 时 做 。 反 复 / 持 续 发 烧 : ① 肾 腧 穴 拔 血 罐 1 0 分 钟 可 以 加 上 肺 腧 或 心 腧 拔 血 罐 , ② 扎 针 : 肾 经 → 太 溪 , 复 溜 心 → 神 门 ③ 严 重 : 加 “ 金 门 透 涌 泉 ” 养 子 开 穴 法 : 母 亲 相 生 孩 子 纳 甲 法 : 经 生 经 , 穴 生 穴 养 子 时 刻 开 穴 法 是 纳 甲 法 的 具 体 时 间 的 运 用 , 功 效 理 论 同 于 纳 甲 法 。 弥 补 了 纳 甲 法 有 的 时 候 无 穴 可 用 的 状 况 。 纳 甲 法 → 对 应 的 日 子 养 子 法 → 对 应 的 时 辰 是 缩 小 版 , 更 精 准 1 日 = 1 2 时 辰 ( 天 干 + 地 支 ) 五 鼠 遁 1 个 时 辰 = 1 2 0 分 钟 ÷ 5 份 = 2 4 分 钟 / 穴 闰 明 广 《 流 注 指 微 赋 》 : 养 子 时 刻 注 穴 者 , 谓 逐 时 干 旺 气 注 藏 府 井 荣 之 法 也 , 每 一 时 辰 相 生 养 子 五 度 , 各 注 井 荣 俞 经 合 五 穴 , 昼 夜 十 二 时 , 气 血 行 过 六 干 俞 穴 也 。 举 例 : 穆如清风 7 5 静如止水甲 子 时 : 2 3 点 - - - 0 1 点 2 3 :0 0 - 2 3 :2 4 2 3 :2 4 - - 2 3 :4 8 2 3 : 4 8 - - 0 0 :1 2 0 0 :1 2 - 0 0 :3 6 0 0 :3 6 - - 0 1 : 0 0 时 辰 井穴 (金 ) 荥(水) 输( 木) 经(火 ) 合(土 ) 穴 位 五 行 足窍 阴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丘墟 如 : 2 0 2 4 年 8 月 2 2 日 戊 午 日 戊 日 : 戊 癸 起 壬 子 : 戊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壬 , 即 壬 子 时 0 0 - 2 4 2 5 - - 4 8 4 9 - - 7 2 7 3 - 9 6 9 7 - 1 2 0 2 3 :0 0 - 2 3 : 2 4 2 3 :2 5 - 2 3 :4 8 2 3 : 4 9 - 0 :1 2 0 :1 3 - 0 :3 6 0 : 3 7 - 1 : 0 0 壬 子 2 3 : 0 0 - 0 1 : 0 0 至阴 侠溪 后溪/ 阳池 解溪 曲池 癸丑 涌泉 行间 神门+ 太溪 / 商丘 尺泽 1 : 0 0 - - 3 : 0 0 大陵 甲寅 足窍 阴 前谷 陷谷 阳溪 委中 3 : - 0 0 - 5 : 0 0 +丘墟 乙卯 大敦 少府 太白 经渠 阴谷 5 : 0 0 - 7 : 0 0 +太冲 丙辰 少泽 内庭 三间 昆仑 阳陵 泉 7 : 0 0 - 9 : 0 0 + 腕骨 1 0 : 1 3 - 1 0 : 3 6 丁巳 9 :0 0-9 :2 4 9 :25 -9 :4 8 9 :49 -1 0:1 2 1 0: 37- 11 :0 0 0 9 : 0 0 - 1 1 : 0 0 少冲 大都 太渊 复溜 曲泉 +神门 临 床 应 用 : 1 、 只 选 分 钟 对 应 时 间 , 必 须 在 时 间 段 内 拔 针 , ( 扎 针 在 时 间 之 后 , 拔 针 必 须 在 时 间 之 前 ( 不 能 超 过 时 间 段 ) 。 2 、 本 时 辰 纳 甲 法 , 加 本 时 间 段 的 穴 位 。 比如然谷+经渠 3 、 提 前 准 备 , 1 个 时 辰 内 扎 5 穴 。 少 商 取 针 后 , 扎 然 谷 ; 然 谷 取 针 后 , 扎 太 冲 + 太 渊 , 拔 太 冲 太 溪 针 后 , 扎 灵 道 ; 灵 道 拔 针 后 扎 阴 陵 泉 。 经 渠 穴 不 受 时 间 段 限 制 , 扎 上 后 不 用 拔 , 一 直 到 1 1 点 。 也 就 是 说 在 0 9 - 1 1 点 这 2 小 时 段 內 不 断 扎 针 - 拔 针 。 这 针 法 对 疑 难 杂 症 效 果 特 好 。 穆如清风 7 6 静如止水辛 卯 少商 然谷 太冲 灵道 阴陵 泉 5 : 0 0 - 7 : 0 0 +太渊 如 : 2 0 2 4 年 8 月 2 3 日 庚 申 日 庚 日 : 乙 庚 丙 作 初 : 庚 日 的 子 时 , 天 干 为 丙 , 即 丙 子 时 0 0 - 2 4 2 5 - - 4 8 4 9 - - 7 2 7 3 - 9 6 9 7 - 1 2 0 2 3 :0 0 - 2 3 : 2 4 2 3 :2 5 - 2 3 :4 8 2 3 : 4 9 - 0 :1 2 0 :1 3 - 0 :3 6 丙 子 0 : 3 7 - 1 : 0 0 2 3 : 0 0 - 0 1 : 0 0 少泽 内庭 三间/ 腕骨 昆仑 阳陵 泉 己 丑 隐白 鱼际 太溪 中封 少海 1 : 0 0 - - 3 : 0 0 +太白 庚 寅 商阳 通谷 足临 泣 阳谷 足三 里 3 : - 0 0 - 5 : 0 0 +合谷 辛 卯 少商 然谷 太冲 灵道 阴陵 泉 5 : 0 0 - 7 : 0 0 +太渊 壬 辰 至阴 侠溪 后溪 解溪 曲池 7 : 0 0 - 9 : 0 0 +京骨 /阳池 1 0 : 1 3 - 1 0 : 3 6 癸 巳 9 :0 0-9 :2 4 9 :25 -9 :4 8 9 :49 -1 0:1 2 1 0: 37- 11 :0 0 0 9 : 0 0 - 1 1 : 0 0 涌泉 行间 神门 商丘 尺泽 +太溪 、 大陵 1 个 时 辰 , 开 5 条 经 络 。 擅 长 疑 难 杂 症 。 穆如清风 7 7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7 8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7 9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8 0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8 1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2 2 养 子 时 刻 开 穴 和 针 灸 禁 忌 ( 2 0 2 5 年 血 禁 日 ) 纳 甲 法 → 养 子 开 穴 天 干 时 辰 日 , 时 辰 经 生 经 母 子 关 系 穴 生 穴 缺 点 : 有 很 多 时 辰 , 没 有 穴 位 可 用 天 干 年 月 地 支 日 时 丙 时 ( 小 肠 ) 穆如清风 8 2 静如止水0 1 - - 2 4 2 5 - - 4 8 4 9 - - 7 2 7 3 - - 9 6 9 7 - - 1 2 0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胆 井 荥 输 经 合 小泽 内庭 三间 昆仑 阳陵 泉 1 0 个 特 殊 的 时 辰 有 5 个 阳 时 → 三 焦 5 个 阴 时 → 心 包 阳 时 : 甲 申 , 丙 午 , 戊 辰 , 庚 寅 , 壬 子 → 开 “ 三 焦 经 ” 井 荥 输 经 合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0 1 - - 2 4 2 5 - - 4 8 4 9 - - 7 2 7 3 - - 9 6 9 7 - - 1 2 0 5 个 阴 时 : 乙 未 , 丁 巳 , 已 卯 , 辛 丑 , 癸 酉 → 开 “ 心 包 经 ” 井 荥 输 经 合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0 1 - - 2 4 2 5 - - 4 8 4 9 - - 7 2 7 3 - - 9 6 9 7 - - 1 2 0 1 0 特 殊 时 辰 1 1 0 个 时 辰 → 套 用 纳 甲 法 天 干 : 日 时 辰 时 辰 分 钟 5 段 经 络 穴 位 不 变 。 穆如清风 8 3 静如止水针 灸 禁 忌 : 《 黄 帝 内 经 》 “ 人 气 ” “ 人 神 ” 气 : 升 气 , 生 机 神 : 神 气 不 扎 针 : ① 时 候 , ② 部 位 , ③ 补 泻 , 若 扎 针 ( 出 血 ) 会 出 现 : 1 ) 效 果 不 好 2 ) 反 作 用 ( 后 遗 症 ) 3 ) 康 复 针 灸 禁 忌 书 : 《 黄 帝 虾 蟆 经 》 , 汉 代 , 专 著 唐 《 千 金 方 》 , 针 灸 禁 忌 比 较 全 的 书 禁 忌 主 要 分 : ① 时 间 禁 忌 , 又 分 年 禁 , 月 禁 , 日 禁 , 时 禁 ② 人 体 部 位 的 禁 忌 , 九 部 人 神 禁 忌 歌 : 一 脐 二 心 三 到 肘 , 四 咽 五 口 六 在 首 , 七 脊 八 膝 九 在 足 , 轮 流 顺 数 忌 针 灸 。 注 意 : 年 龄 ( 虚 岁 ) 不 扎 的 部 位 。 虚 岁 : 脐 : 1 岁 、 1 0 岁 、 1 9 岁 、 2 8 、 3 7 、 4 6 、 5 5 心 : 2 岁 、 1 1 岁 、 2 0 岁 、 2 9 、 3 8 、 4 7 、 5 6 肘 : 3 岁 、 1 2 岁 、 2 1 岁 、 3 0 、 3 9 、 4 8 、 5 7 穆如清风 8 4 静如止水? 咽 : 4 岁 、 1 3 岁 、 2 2 岁 、 3 1 、 4 0 、 4 9 、 5 8 口 : 5 岁 、 1 4 岁 、 2 3 岁 、 3 2 、 4 1 、 5 0 、 5 9 头 : 6 岁 、 1 5 岁 、 2 4 岁 、 3 3 、 4 2 、 5 1 、 6 0 脊 : 7 岁 、 1 6 岁 、 2 5 岁 、 3 4 、 4 3 、 5 2 、 6 1 膝 : 8 岁 、 1 7 岁 、 2 6 岁 、 3 5 、 4 4 、 5 3 、 6 2 足 : 9 岁 、 1 8 岁 、 2 7 岁 、 3 6 、 4 5 、 5 4 、 6 3 比 例 : 2 4 岁 , 一 整 年 , 不 能 扎 头 ( 动 气 , 扎 针 , 手 术 ) 可 以 不 作 过 多 的 考 虑 , 但 尽 量 避 免 。 《 逐 月 血 忌 歌 》 农 历 , 自 然 流 血 不 算 , 月 禁 : 不 能 见 血 这 一 天 , 不 能 见 血 ( 月 经 , 鼻 血 ) , 不 扎 针 , 手 术 避 开 血 禁 日 。 行 针 须 要 明 血 忌 , 正 丑 二 寅 三 之 未 , 四 申 五 卯 六 酉 宫 , 七 辰 八 戌 九 居 巳 , 十 亥 十 一 月 午 当 , 腊 子 更 加 逢 日 闭 。 农 历 此 月 此 日 此 时 忌 献 血 放 血 抽 血 ( 2 0 2 5 年 ) 正 月 → 立 春 、 雨 水 、 → 寅 月 → 丑 日 不 见 血 , 2 月 1 3 , 2 月 2 5 二 月 → 惊 蛰 、 春 分 、 → 卯 月 → 寅 日 不 见 血 , 3 月 1 0 , 3 月 2 2 , 4 月 3 三 月 → 清 明 、 谷 雨 、 → 辰 月 → 未 日 不 见 血 , 4 . 8 , 4 . 2 0 , 5 . 2 四 月 → 立 夏 、 小 满 、 → 巳 月 → 申 日 不 见 血 , 5 . 1 5 , 5 . 2 7 五 月 → 芒 种 、 夏 至 、 → 午 月 → 卯 日 不 见 血 , 6 . 1 5 , 6 . 2 7 六 月 → 小 暑 、 大 暑 、 → 未 月 → 酉 日 不 见 血 , 7 . 1 5 , 7 , 2 7 七 月 → 立 秋 、 处 暑 、 → 申 月 → 辰 日 不 见 血 , 8 . 1 5 , 8 . 2 7 , 穆如清风 8 5 静如止水八 月 → 白 露 、 秋 分 、 → 酉 月 → 戌 日 不 见 血 , 9 . 1 4 , 9 . 2 6 , 九 月 → 寒 露 、 霜 降 、 → 戌 月 → 巳 日 不 见 血 , 1 0 . 1 5 , 1 0 . 2 7 , 十 月 → 立 冬 、 小 雪 、 → 亥 月 → 亥 日 不 见 血 , 1 1 . 1 4 , 1 1 . 2 6 , 十 一 月 → 大 雪 、 冬 至 、 → 子 月 → 午 日 不 见 血 , 1 2 . 1 5 , 1 2 . 2 7 十 二 月 → 小 寒 、 大 寒 。 → 丑 月 → 子 日 不 见 血 , 2 0 2 6 年 1 . 1 4 , 1 . 2 6 以 上 是 2 0 2 5 年 ( 含 前 不 含 后 : 如 七 月 含 立 秋 不 含 白 露 ) 农 历 此 月 此 日 此 时 忌 献 血 放 血 抽 血 ( 尽 量 不 出 血 ) 用 灵 龟 八 法 正 月 → 立 春 、 雨 水 、 → 寅 月 → 地 支 为 丑 日 不 见 血 , 2 . 7 , 2 . 1 9 , 3 . 2 , 二 月 → 惊 蛰 、 春 分 、 → 卯 月 → 地 支 为 寅 日 不 见 血 , 3 . 1 5 , 3 . 2 7 三 月 → 清 明 、 谷 雨 、 → 辰 月 → 地 支 为 未 日 不 见 血 , 4 . 1 3 , 4 . 2 5 四 月 → 立 夏 、 小 满 、 → 巳 月 → 地 支 为 申 日 不 见 血 , 5 . 8 , 5 . 2 0 , 6 . 1 五 月 → 芒 种 、 夏 至 、 → 午 月 → 地 支 为 卯 日 不 见 血 , 6 . 8 , 6 . 2 0 , 7 . 2 六 月 → 小 暑 、 大 暑 、 → 未 月 → 地 支 为 酉 日 不 见 血 , 7 . 8 , 7 . 2 0 , 8 . 1 七 月 → 立 秋 、 处 暑 、 → 申 月 → 地 支 为 辰 日 不 见 血 , 8 . 8 , 8 . 2 0 , 9 . 1 八 月 → 白 露 、 秋 分 、 → 酉 月 → 地 支 为 戌 日 不 见 血 , 9 . 7 , 9 . 1 9 , 1 0 . 1 九 月 → 寒 露 、 霜 降 、 → 戌 月 → 地 支 为 巳 日 不 见 血 , 1 0 . 8 , 1 0 . 2 0 , 1 1 . 1 十 月 → 立 冬 、 小 雪 、 → 亥 月 → 地 支 为 亥 日 不 见 血 , 1 1 . 7 , 1 1 . 1 9 , 1 2 . 1 十 一 月 → 大 雪 、 冬 至 、 → 子 月 → 地 支 为 午 日 不 见 血 , 1 2 . 8 , 1 2 . 2 0 , ( 2 0 2 5 ) 1 . 1 十 二 月 → 小 寒 、 大 寒 → 丑 月 → 地 支 为 子 日 不 见 血 , ( 2 0 2 5 ) 1 . 7 , 1 . 1 9 , 1 . 3 1 例 : 以 上 是 2 0 2 4 年 ( 含 前 不 含 后 : 如 七 月 含 立 秋 不 含 白 露 ) 穆如清风 8 6 静如止水四 季 避 忌 日 : 春 甲 乙 , 夏 丙 丁 , 四 季 戊 己 , 秋 庚 辛 , 冬 壬 癸 。 男 避 忌 日 : 辛 未 、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壬 辰 , 除 日 戌 日 。 女 避 忌 日 : 辛 未 、 甲 寅 、 乙 卯 、 乙 酉 、 乙 巳 、 丁 巳 , 破 日 亥 日 。 扁 鹊 忌 日 : 辛 未 天 气 寒 凉 不 扎 针 天 气 温 和 可 以 扎 月 初 月 亮 初 升 不 用 泻 法 月 亮 圆 升 起 不 用 泻 法 月 黑 无 光 不 扎 针 穆如清风 8 7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2 3 脏 腑 经 络 别 通 和 内 八 卦 针 法 , 小 病 调 理 一 个 人 有 疾 病 , ① 首 选 本 经 , 例 : 胃 痛 , 本 经 - - 梁 丘 - - 胃 经 ② 次 选 表 里 经 ( 夫 妻 ) , 例 : 胃 痛 , 表 里 经 - - 太 白 - - - 脾 经 ③ 别 通 经 ( 本 家 人 ) , 例 : 胃 , 别 通 经 - - - 神 门 - - - 心 经 功 效 : ① 适 用 于 疑 难 杂 症 ② 慢 性 病 ③ 重 病 理 论 来 源 : 明 代 李 梃 之 《 医 学 入 门 . 脏 腑 相 通 篇 》 : 肝 与 大 肠 相 通 ; 心 与 胆 相 通 ; 脾 与 小 肠 相 通 ; 肺 与 膀 胱 相 通 ; 肾 与 三 焦 相 通 ; 心 包 与 胃 相 通 , 肾 与 命 门 相 通 。 根 本 来 源 是 《 黄 帝 内 经 》 《 素 问 . 阴 阳 离 合 论 》 及 《 灵 枢 . 根 结 篇 》 也 有 所 提 及 , “ 试 以 太 阳 为 开 , 太 阴 为 开 ; 少 阳 为 枢 , 少 阴 为 枢 ; 阳 明 为 阖 , 厥 阴 为 阖 , 同 气 相 求 , 以 脏 腑 经 络 配 合 ” 开 : 太 阳 - - 太 阴 , 枢 : 少 阳 - - 少 阴 , 阖 : 阳 明 - - 厥 阴 穆如清风 8 8 静如止水别 通 理 论 : 一 手 一 足 ( 一 上 一 下 ) 、 一 阴 一 阳 、 一 脏 一 腑 ① 足 厥 阴 肝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丑 卯 ② 手 少 阴 心 经 足 少 阳 胆 经 子 午 ③ 足 太 阴 脾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巳 未 ④ 手 太 阴 肺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寅 申 ⑤ 足 少 阴 肾 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酉 亥 ⑥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足 阳 明 胃 经 辰 戌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辛 庚 丁 丙 壬 癸 丁 丙 甲 乙 戊 土 己 土 金 金 火 火 水 水 火 火 木 木 肺 大 肠 胃 脾 小 肠 膀 胱 心 包 三 焦 心 ( 火 ) 肾 ( 水 ) 胆 ( 木 ) 肝 ( 木 ) ( 金 ) ( 金 ) ( 土 ) ( 土 ) ( 火 ) ( 水 ) ( 相 火 ) ( 相 火 ) ① 例 : 调 理 高 血 压 常 见 是 调 理 肝 经 的 太 冲 , 别 通 经 大 肠 经 的 曲 池 。 ② 例 : 胆 小 , 怕 事 , 心 主 神 , 失 眠 是 心 胆 气 虚 人 受 惊 吓 , 用 神 门 , 心 慌 , 找 胆 经 的 穴 位 , 心 胆 同 治 。 ③ 例 : 脾 虚 湿 重 , 用 小 肠 的 腕 骨 , 阳 谷 ④ 例 : 咳 嗽 ( 肺 经 ) , 用 膀 胱 经 的 肺 腧 , 至 阴 放 血 。 鼻 塞 , 鼻 不 通 气 ( 肺 经 ) , 用 膀 胱 经 的 飞 扬 穆如清风 8 9 静如止水后 背 的 酸 胀 痛 ( 膀 胱 经 ) , 用 肺 经 的 经 渠 穴 ⑤ 例 : 虚 寒 便 秘 , 用 三 焦 经 的 支 沟 ( 经 穴 ) , 水 液 问 题 ⑥ 例 : 晕 车 ( 胃 ) , 用 心 包 经 的 内 关 气 血 通 → 百 病 不 生 灵 龟 八 法 , 飞 腾 八 法 , 纳 子 法 , 纳 甲 法 , 站 周 天 , 大 周 天 , 养 子 对 应 时 间 的 气 血 开 关 ( 开 穴 法 ) , 濡 养 脏 腑 1 、 纳 子 法 : 调 理 身 体 的 五 脏 六 腑 2 、 纳 甲 法 :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贫 血 , 高 血 压 , 顽 固 性 头 痛 。 2 0 2 4 年 - - - 2 0 4 3 年 , 2 0 年 间 是 九 紫 离 火 , 心 → 血 , 心 脑 血 管 高 发 期 。 3 、 灵 龟 八 法 : 止 痛 效 果 好 , 相 当 于 止 痛 药 , 也 可 以 调 气 血 。 4 、 飞 腾 八 法 : 用 于 止 痛 , 8 个 穴 , 分 为 4 组 。 8 个 穴 管 理 6 6 个 五 输 穴 管 理 身 体 的 3 6 5 个 穴 5 、 小 周 天 : 用 于 急 救 , 发 高 烧 , 中 暑 , 突 然 晕 厥 6 、 大 周 天 : 调 理 身 体 的 慢 性 疾 病 。 7 、 养 子 时 刻 开 穴 表 : 穆如清风 9 0 静如止水0 内 八 卦 针 法 : 左 侧 足 三 里 , 针 尖 向 上 4 5 左 侧 的 内 关 ( 透 外 关 ) 右 侧 的 内 关 ( 透 外 关 ) 0 右 侧 的 足 三 时 , 针 尖 向 下 4 5 内 八 卦 不 是 治 疗 某 一 种 病 的 , 是 治 疗 一 系 列 的 病 , 尤 其 是 半 边 半 边 身 体 不 好 - 左 右 身 体 、 上 下 身 体 , 上 焦 心 肺 和 下 焦 脾 胃 等 , 中 风 偏 瘫 、 半 身 不 遂 的 , 气 机 紊 乱 、 转 不 动 的 都 可 以 用 內 八 卦 针 法 。 夜 尿 多 , 尿 频 , 尿 急 1 、 小 拇 指 远 端 横 纹 的 中 点 - - - - 夜 尿 点 点 刺 放 血 , 1 次 3 - 5 滴 , 小 儿 尿 床 : 3 - 5 次 , 成 年 人 : 5 - - 8 或 1 0 次 。 2 、 太 溪 , 复 溜 , 水 泉 → 扎 针 , 灸 3 、 艾 灸 小 腹 , 腰 , 八 髎 穴 ( 屁 股 ) 补 充 : 若 尿 频 尿 不 多 → 列 缺 疾 病 调 理 : 1 、 心 悸 : 内 关 , 神 门 2 、 耳 鸣 : 拽 耳 朵 3 、 呕 吐 : 大 陵 4 、 头 晕 : 足 临 泣 5 、 便 秘 : 带 脉 走 罐 6 、 坐 骨 神 经 病 : 中 渚 7 、 腿 凉 : 气 冲 8 、 湿 疹 : 艾 灸 患 处 穆如清风 9 1 静如止水9 、 口 干 : 调 水 的 穴 位 1 0 、 流 口 水 : 丰 隆 , 太 白 1 1 、 打 嗝 : 中 腕 1 2 、 流 鼻 血 : 老 商 , 少 商 1 3 、 汗 多 : 调 心 - - - 阴 郄 分 症 : ① 自 汗 ( 白 天 ) 肺 气 虚 : 尺 泽 , 吃 玉 屏 风 散 ② 盗 汗 ( 晚 上 睡 觉 出 汗 ) 脾 : 三 阴 交 , 肾 : 复 溜 , 三 焦 经 : 中 渚 , 液 门 可 以 用 纳 子 法 , 调 水 的 穴 位 。 三 . 经 验 穴 1 . 哮 喘 1 ) 鱼 际 穴 ( 感 染 引 起 , 痰 多 的 ) ; 2 ) 内 关 ( 痰 少 , 非 感 染 的 哮 喘 ) 。 鱼 际 和 内 关 用 同 样 的 方 法 , 扎 针 ( 双 侧 ) , 不 停 行 针 1 - 2 分 钟 后 效 果 明 显 , 尤 其 急 性 发 作 期 效 果 特 好 。 2 . 夜 尿 多 ( 起 夜 ) 、 尿 频 、 尿 急 一 整 晚 起 夜 2 次 算 正 常 。 1 ) 夜 尿 点 ( 小 指 远 端 横 纹 中 点 ) 点 刺 放 血 ( 3 - 5 滴 ) , 双 侧 , 治 疗 夜 尿 和 小 儿 尿 床 。 小 儿 尿 床 : 3 - 5 次 ; 成 人 夜 尿 多 5 - 8 次 。 2 ) 复 溜 、 太 溪 、 水 泉 各 扎 1 针 , 或 艾 灸 。 3 ) 多 艾 灸 : 小 腹 、 腰 、 屁 股 八 髎 穴 区 域 。 若 尿 频 但 尿 不 多 : 列 缺 , 扎 针 或 按 揉 或 艾 灸 ; 或 掌 根 处 的 明 显 小 血 管 点 刺 放 血 也 可 ; 或 肚 脐 隔 盐 灸 , 或 吴 茱 萸 敷 肚 脐 都 可 ; 或 点 按 涌 泉 穴 。 穆如清风 9 2 静如止水3 . 头 晕 : 足 临 泣 4 . 顽 固 便 秘 : 带 脉 走 罐 5 . 耳 鸣 : 1 ) 用 力 往 外 揪 耳 根 , 一 手 拽 上 , 一 手 拽 下 慢 慢 往 外 拽 - 然 后 猛 一 拽 - 拽 响 , 耳 鸣 好 些 ; 2 ) 耳 垂 往 下 拽 , 然 后 猛 的 一 使 劲 一 拽 , 拽 响 声 效 果 好 , 不 响 的 , 持 续 踹 2 0 - 2 3 0 秒 , 没 事 就 拽 。 3 ) 风 池 穴 6 . 坐 骨 神 经 痛 : 中 渚 穴 扎 针 7 . 心 悸 : 扎 内 关 , 严 重 的 + 神 门 8 . 呕 吐 : 大 陵 9 . 汗 多 要 辨 证 。 出 汗 与 心 有 关 系 ( 汗 为 心 之 液 ) 自 汗 : 白 天 自 觉 出 汗 : 肺 ( 气 虚 ) 盗 汗 : 睡 觉 时 出 汗 : 脾 和 肾 方 法 : 1 ) 心 + 症 状 的 脏 腑 , 用 调 水 的 穴 位 : 阴 郄 ( 心 ) , 复 溜 ( 肾 ) , 三 阴 交 ( 脾 ) , 尺 泽 ( 肺 ) , + 液 门 , 中 渚 ( 三 焦 经 穴 位 ) , 扎 针 , 艾 灸 , 按 揉 ; 2 ) 纳 子 法 。 临 床 出 汗 不 好 调 , 效 果 出 的 慢 。 1 0 . 湿 疹 : 患 处 艾 灸 1 1 . 腿 凉 : 按 压 气 冲 穴 1 2 . 小 腿 水 肿 : 三 阴 交 , 复 溜 , 脚 底 的 膀 胱 点 各 扎 1 针 1 3 . 口 干 : 调 水 液 1 4 . 流 口 水 : 调 脾 , 太 白 、 三 阴 交 、 丰 隆 穆如清风 9 3 静如止水1 5 . 鼻 炎 : 人 川 , 飞 扬 1 6 . 流 鼻 血 : 手 上 的 少 商 、 老 商 按 压 1 7 . 痛 风 : 患 处 扎 火 针 ; 足 三 阴 经 的 三 阴 交 、 太 溪 、 太 白 、 太 冲 扎 针 1 8 . 打 嗝 : 攒 竹 , 膻 中 , 中 脘 1 9 . 脚 底 发 热 : 足 - 涌 泉 , 和 手 - 劳 宫 拔 罐 , 拔 罐 拔 不 住 的 直 接 调 肾 经 。 以 上 的 疾 病 , 可 以 用 子 午 流 注 针 法 , 8 0 - 9 0 % 的 疾 病 都 可 以 处 理 。 2 0 2 4 0 8 2 6 母 子 穴 汇 总 及 预 防 病 气 本经 他经 母穴 子穴 祖穴 孙穴 经络 本穴 母经 子经 (补 ) (泻 ) (补 ) (泻 ) 肝经 曲 泉 大 敦 行 间 复 溜 神 门 肾经 心经 (木 ) (水 ) (木 ) (火 ) (金 ) (土 ) 心经 少 冲 少 府 神 门 曲 泉 商 丘 肝经 脾经 (火 ) (木 ) (火 ) (土 ) (水) (金) 脾经 大 都 太 白 商 丘 少 冲 尺 泽 心经 肺经 (土 ) (火) (土) (金) (木) (水 ) 肺经 太 渊 经 渠 尺 泽 大 都 涌 泉 脾经 肾经 (金 ) (土) (金) (水) (火) (木) 肾经 复 溜 阴 谷 涌 泉 太 渊 行 间 肺经 肝经 (水 ) (金) (水) (木) (土) (火 ) 心包 间 使 曲 泽 中 冲 太 渊 行 间 肺经 肝经 (水 ) (金) (水) (木) (土) (火 ) 心包 中 冲 劳 宫 大 陵 曲 泉 商 丘 肝经 脾经 (火 ) (木 ) (火 ) (土 ) (水) (金) 胆经 侠 溪 足 临 泣 阳 辅 至 阴 小 海 膀胱 经 小肠 经 (木 ) (水) (木) (火) (金) (土 ) 小肠 经 后 溪 阳 谷 小 海 侠 溪 厉 兑 胆经 胃经 (火 ) (木) (火) (土) (水) (金) 胃经 解 溪 足 三 里 厉 兑 后 溪 二 间 小肠 经 大肠 经 (土 ) (火) (土) (金) (木) (水) 大肠 经 曲 池 商 阳 二 间 解 溪 束 骨 胃经 膀胱 经 (金 ) (土) (金) (水) (火) (木) 膀胱 经 至 阴 通 谷 束 骨 曲 池 阳 辅 大肠 经 胆经 (水 ) (金) (水) (木) (土) (火) 三焦 经 关 冲 液 门 中 渚 曲 池 阳 辅 大肠 经 胆经 (水 ) (金 ) (水 ) (木 ) (土) (火) 三焦 经 中 渚 支 沟 天 井 侠 溪 厉 兑 胆经 胃经 (火 ) (木 ) (火 ) (土 ) (水) (金) 穆如清风 9 4 静如止水本经 他经 经络 母穴 (补 ) 本穴 子穴 (泻 ) 母经 祖穴 (补 ) 子经 孙穴 (泻 ) 肝经 (木 ) 曲泉 (水 ) 大敦 (木 ) 行间 (火 ) 肾经 复溜 (金 ) 心经 神门 (土 ) 心经 (火 ) 少冲 (木 ) 少府 (火 ) 神门 (土 ) 肝经 曲泉(水 ) 脾经 商丘 (金 ) 脾经 (土 ) 大都(火 ) 太白(土 ) 商丘 (金 ) 心经 少冲(木 ) 肺经 尺泽 (水 ) 肺经 (金 ) 太渊(土 ) 经渠(金 ) 尺泽 (水 ) 脾经 大都(火 ) 肾经 涌泉 (木 ) 肾经 (水 ) 复溜(金 ) 阴谷(水 ) 涌泉 (木 ) 肺经 太渊(土 ) 肝经 行间 (火 ) 心包 (水 ) 间使(金 ) 曲泽(水 ) 中冲 (木 ) 肺经 太渊(土 ) 肝经 行间 (火 ) 心包 (火 ) 中冲 (木 ) 劳宫 (火 ) 大陵 (土 ) 肝经 曲泉(水 ) 脾经 商丘 (金 ) 膀胱 小肠 胆经 (木 ) 侠溪(水 ) 足临 泣 (木 ) 阳辅 (火 ) 至阴(金 ) 小海 (土 ) 经 经 小肠 经( 火 ) 后溪(木 ) 阳谷(火 ) 小海 (土 ) 胆经 侠溪(水 ) 胃经 厉兑 (金 ) 小肠 大肠 胃经 (土 ) 解溪(火 ) 足三 里 (土 ) 厉兑 (金 ) 后溪(木 ) 二间 (水 ) 经 经 膀胱 大肠 经( 金 ) 曲池(土 ) 商阳(金 ) 二间 (水 ) 胃经 解溪(火 ) 束骨 (木 ) 经 大肠 膀胱 经( 水 ) 至阴(金 ) 通谷(水 ) 束骨 (木 ) 曲池(土 ) 胆经 阳辅 (火 ) 经 三焦 经 大肠 关冲 (金 ) 液门 (水 ) 中渚 (木 ) 曲池(土 ) 胆经 阳辅 (火 ) 经 (水 ) 三焦 经( 火 ) 中渚 (木 ) 支沟 (火 ) 天井 (土 ) 胆经 侠溪(水 ) 胃经 厉兑 (金 ) 说 明 : 1 、 母 穴 , 子 穴 , 母 经 , 子 经 , 祖 穴 , 孙 穴 母 本 穴 子 肝 : 水 木 火 肝 经 : 肾 肝 心 肝 的 祖 穴 : ( 肝 经 ) 母 经 ( 肾 ) 的 母 穴 , 肾 ( 水 ) - - - - 母 穴 ( 金 ) 复 溜 肝 的 孙 穴 : ( 肝 经 ) 子 经 ( 心 ) 的 子 穴 。 心 ( 火 ) - - - - 子 穴 ( 土 ) 神 门 纳 子 法 : 穆如清风 9 5 静如止水① 补 本 经 的 母 → 虚 ; 泄 本 经 的 子 → 实 肝 ② 原 穴 + 本 穴 肝 ③ 祖 孙 穴 ( 母 子 经 ) 肾 ← 肝 → 心 经 2 、 如 何 辨 虚 实 : 虚 → 补 , 实 → 泻 穴 位 既 可 诊 断 又 能 治 疗 。 母 穴 和 祖 穴 同 用 按 着 疼 大 部 份 是 虚 症 ; 子 穴 和 孙 穴 同 用 按 着 疼 大 部 份 是 实 症 ; 时 间 的 要 求 : 当 时 泻 , 过 时 补 例 : 心 经 的 1 1 : 0 0 - - - - 1 3 : 0 0 , 用 泻 , 治 疗 实 症 1 3 : 0 0 - - - - 1 5 : 0 0 , 用 补 , 治 疗 虚 症 3 、 心 包 和 三 焦 不 用 这 个 方 法 ① 火 - - - - 心 和 小 肠 ② 水 - - - - 肾 和 膀 胱 ③ 时 间 - - - 经 络 火 和 水 ; 季 节 - - - 春 火 , 冬 水 临 床 运 用 : 1 、 两 经 的 穴 位 搭 配 , 可 以 做 简 单 诊 断 ( 不 是 绝 对 的 ) , 以 确 定 病 症 的 虚 实 ; 2 、 虚 : 补 母 穴 ( 本 经 上 ) 及 祖 穴 ( 母 经 上 ) 时 间 : ① 开 论 何 时 ② 本 经 当 令 时 的 下 一 个 时 辰 实 : 泻 子 穴 ( 本 经 上 ) 及 孙 穴 ( 子 经 上 ) 时 间 : ① 开 论 何 时 ② 本 经 当 令 时 例 : 病 毒 性 感 冒 : → 肺 实 症 ① 子 穴 - - 尺 泽 , 孙 穴 - - 涌 泉 得 气 穆如清风 9 6 静如止水② 时 间 : 何 时 可 用 , 肺 经 当 令 3 : 0 0 - - 5 : 0 0 , 用 大 肠 经 的 时 间 3 、 若 遇 到 井 穴 , “ 补 井 当 补 合 , 泻 井 当 泻 荥 ” 如 : 心 经 的 少 冲 , 用 心 经 的 合 穴 少 海 穴 代 替 如 : 肾 经 的 涌 泉 , 用 肾 经 的 荥 穴 然 谷 穴 代 替 《七十三难》 : “诸井者, 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之, 刺之奈何?然 : 诸井者木也 ; 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 以荥泻之。 ” 防病气 “ 正 气 存 内 , 邪 不 可 干 ” 。 调 理 完 后 : 1 、 洗 手 ; 2 、 甩 手 ; 五 指 往 外 弹 出 ; ( 3 0 秒 - 1 分 钟 ) 3 、 黄 芪 艾 叶 花 椒 . . . 泡 手 , 泡 脚 ; 4 、 艾 灸 中 脘 、 神 阙 、 关 元 ( 调 理 医 者 正 气 ) ; 5 、 练 功 , 提 升 阳 气 , 强 身 健 体 。 穆如清风 9 7 静如止水2 0 2 4 0 8 2 7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古 代 时 间 : 1 天 = 1 2 时 辰 ( 1 个 时 辰 = 2 小 时 ) 1 天 = 1 0 0 刻 1 刻 = 1 4 . 4 分 钟 清 : 1 天 = 9 6 刻 , 1 刻 = 1 5 分 钟 , 4 刻 = 6 0 分 钟 前 4 刻 后 4 刻 前 1 小 时 后 1 小 时 忘 记 : 1 2 时 辰 = 1 2 脏 腑 气 血 走 到 哪 个 区 域 一 、 子 时 : ( 2 3 - - - 0 0 - - - 0 1 ) 子 时 血 气 正 朝 心 , 人 睡 如 同 命 归 阴 , → 心 主 血 血 → 肝 肺 乃 相 传 之 宫 衙 , 以 行 诸 脏 腑 之 精 ; → 肺 主 气 1 、 ( 主 穴 ) 心 窝 穴 : 膻 中 穴 下 1 . 5 寸 , 子 时 正 穴 主 管 2 3 : 0 0 - - - - 0 1 : 0 0 , 若 想 扎 针 建 议 2 3 : 0 0 - - - 0 : 0 0 或 1 1 : 0 0 - 1 3 : 0 0 调 理 心 脏 疾 病 , 胸 闷 胸 痛 更 好 一 点 , 可 治 失 眠 , 其 他 疾 病 可 调 。 2 、 中 管 穴 : 心 窝 下 3 寸 左 右 子 时 的 前 4 刻 : 2 3 : 0 0 - - 0 0 : 0 0 脾 胃 : 若 经 常 2 3 点 - 0 0 : 0 0 不 舒 服 , 可 提 前 在 2 2 点 - 2 3 点 扎 针 。 3 、 胃 脘 穴 : ( 中 脘 穴 ) 0 0 : 0 0 - - - 0 1 : 0 0 2 2 3 点 中 管 穴 0 : 0 0 中 脘 穴 0 1 : 0 0 2 2 2 心 窝 穴 穆如清风 9 8 静如止水长 期 不 适 : 提 前 到 2 3 点 - - 0 点 去 扎 。 二 、 丑 时 : ( 0 1 - - - 0 2 - - - 0 3 ) 丑 时 血 气 奔 上 里 , 涌 泉 穴 在 脚 板 中 太 阳 太 阴 分 左 右 , 破 头 莫 要 把 风 伤 。 1 、 ( 主 穴 ) 上 星 穴 : 前 发 际 正 中 上 1 寸 左 右 ( 0 1 : 0 0 - - 0 3 : 0 0 ) , 不 适 扎 针 。 长 期 此 时 不 适 提 前 到 1 点 到 2 点 扎 针 , 适 用 头 面 部 疾 病 。 2 、 涌 泉 穴 : 足 底 部 , 卷 足 时 足 前 部 凹 陷 处 , ( 0 1 : 0 0 - - 0 2 : 0 0 ) , 紧 急 / 偶 尔 0 1 - - 0 2 经 常 不 适 , 提 前 到 0 : 0 0 - - - 0 1 : 0 0 3 、 太 阳 穴 : ( 0 2 : 0 0 - - 0 3 : 0 0 ) 偶 尔 / 紧 急 : 0 2 : 0 0 - - - 0 3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0 1 : 0 0 - - - 0 2 : 0 0 0 1 涌 泉 穴 0 2 太 阳 穴 0 3 上 星 穴 丑 时 : 头 部 不 要 受 伤 , 风 邪 + 病 因 素 三 、 寅 时 : ( 0 3 - - - 0 4 - - - 0 5 ) 寅 时 血 气 通 七 窍 , 对 口 穴 在 后 发 中 , 血 似 长 镖 快 似 箭 , 心 惊 眼 跳 命 归 阴 。 1 、 ( 主 穴 ) 对 口 穴 : 哑 门 穴 ( 0 3 : 0 0 - - 0 5 : 0 0 ) 急 症 , 直 接 用 , 慢 性 病 : ( 0 3 : 0 0 - - 0 4 : 0 0 ) 哑 门 不 能 出 现 血 液 疾 病 穆如清风 9 9 静如止水2 、 开 空 穴 : 耳 门 ( 听 宫 ) ( 0 3 : 0 0 - - 0 4 : 0 0 ) 急 症 / 偶 尔 经 常 / 一 直 : 3 点 不 舒 服 可 提 前 用 2 点 到 3 点 扎 针 。 3 、 烟 空 穴 : 人 中 穴 ( 0 4 : 0 0 - - 0 5 : 0 0 ) 急 症 / 偶 尔 : ( 0 4 : 0 0 - - 0 5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3 : 0 0 - - 0 4 : 0 0 ) 应 用 : 1 、 子 时 : 慢 性 病 用 对 冲 时 间 主 穴 时 辰 穴 位 ( 慢 性 病 ) 对 冲 时 辰 2 3 : 0 0 - - 0 0 : 0 0 中 管 ( 急 症 / 偶 尔 ) 1 0 : 0 0 - - 1 1 : 0 0 子 心 窝 穴 时 2 3 : 0 0 - - 0 1 : 0 0 0 0 : 0 0 - - 0 1 : 0 0 中 脘 ( 经 常 / 一 直 ) 1 1 : 0 0 - - 1 2 : 0 0 0 1 : 0 0 - - 0 2 : 0 0 涌 泉 穴 ( 急 症 / 偶 尔 ) 丑 上 星 穴 时 0 1 : 0 0 - - 0 3 : 0 0 0 2 : 0 0 - - 0 3 : 0 0 太 阳 穴 ( 经 常 / 一 直 ) 0 3 : 0 0 - - 0 4 : 0 0 开 空 穴 ( 急 症 / 偶 尔 ) 寅 对 口 穴 0 3 : 0 0 - - 0 5 : 0 0 时 0 4 : 0 0 - - 0 5 : 0 0 烟 空 穴 ( 经 常 / 一 直 ) 2 、 扎 针 / 艾 灸 / 点 按 得 气 → 外 用 相 当 于 引 经 药 3 、 急 症 : 各 种 疾 病 皆 可 用 , 有 侧 重 点 比 如 心 窝 穴 , 重 点 治 疗 心 脏 的 问 题 ; 慢 性 : 时 辰 出 现 的 ( 较 其 它 方 法 简 单 ) 。 这 方 法 也 属 子 午 流 注 法 之 一 , 特 别 适 用 于 到 点 就 不 舒 服 的 2 0 2 4 0 8 2 8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 2 ) 四 、 卯 时 : ( 0 5 - - - 0 6 - - - 0 7 ) 穆如清风 1 0 0 静如止水卯 时 血 气 归 两 肋 , 黑 心 过 渡 与 山 根 ; 乳 下 气 门 卯 有 重 , 年 久 失 音 医 不 得 。 1 、 ( 主 穴 ) 山 根 穴 : 在 鼻 梁 的 根 部 , 两 个 内 眼 角 中 间 ( 0 5 : 0 0 - - 0 7 : 0 0 ) 突 发 / 偶 尔 : ( 0 5 : 0 0 - - 0 7 : 0 0 ) , 治 ; 心 脏 ( 后 背 ) 头 晕 头 痛 一 直 / 经 常 : ( 0 5 : 0 0 - - 0 6 : 0 0 ) 按 揉 2 、 黑 心 过 渡 : 巨 阙 穴 ( 左 右 ) 针 尖 斜 向 下 ( 肚 脐 ) 心 脏 , 胃 痛 急 症 / 偶 尔 : ( 0 5 : 0 0 - - 0 6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4 : 0 0 - - 0 5 : 0 0 ) 3 、 气 门 穴 : 乳 根 穴 , 乳 腺 , 胸 闷 急 症 / 偶 尔 : ( 0 6 : 0 0 - - 0 7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5 : 0 0 - - 0 6 : 0 0 ) 五 、 辰 时 : ( 0 7 - - - 0 8 - - - 0 9 ) 辰 时 血 气 入 天 星 , 肺 俞 板 山 怕 辰 时 ; 若 是 天 星 受 了 损 , 年 久 失 聪 医 就 迟 。 1 、 ( 主 穴 ) 天 星 : 大 椎 穴 , 治 发 烧 , 中 暑 , 颈 椎 , 多 做 艾 灸 紧 急 / 突 发 : ( 0 7 : 0 0 - - 0 9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7 : 0 0 - - 0 8 : 0 0 ) 2 、 肺 俞 穴 : 刮 痧 , 艾 灸 穆如清风 1 0 1 静如止水紧 急 / 突 发 : ( 0 7 : 0 0 - - 0 8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6 : 0 0 - - 0 7 : 0 0 ) 3 、 板 山 穴 : 肩 夹 骨 的 中 心 点 , 不 是 天 宗 穴 , 治 肩 膀 问 题 , 乳 腺 , 昏 迷 , 刮 痧 , 艾 灸 。 紧 急 / 突 发 : ( 0 8 : 0 0 - - 0 9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7 : 0 0 - - 0 8 : 0 0 ) 六 、 巳 时 : ( 0 9 - - - 1 0 - - - 1 1 ) 巳 时 血 上 气 节 迟 , 食 辖 井 关 怕 巳 时 ; 轻 伤 回 生 尚 可 医 , 重 伤 好 药 都 难 治 。 1 、 ( 主 穴 ) 咽 喉 穴 , 喉 结 旁 开 1 - 1 . 5 寸 紧 急 / 突 发 : ( 0 9 : 0 0 - - 1 1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9 : 0 0 - - 1 0 : 0 0 ) 2 、 食 辖 穴 : 咽 喉 , 吞 咽 , 呕 吐 紧 急 / 突 发 : ( 0 9 : 0 0 - - 1 0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8 : 0 0 - - 0 9 : 0 0 ) 穆如清风 1 0 2 静如止水3 、 井 关 穴 : 天 突 穴 紧 急 / 突 发 : ( 1 0 : 0 0 - - 1 1 : 0 0 ) 经 常 / 一 直 : ( 0 9 : 0 0 - - 1 0 : 0 0 ) 七 、 午 时 : ( 1 1 - - - 1 2 - - - 1 3 ) 午 时 血 气 复 归 胸 , 中 脘 穴 与 幽 门 通 ; 过 脉 沉 流 在 掌 心 , 最 宜 静 养 精 气 神 。 1 、 ( 主 穴 ) 中 院 穴 : 膻 中 穴 子 时 的 心 窝 穴 , 膻 中 穴 下 1 . 5 紧 急 / 突 发 : ( 1 1 : 0 0 - - 1 3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1 : 0 0 - - 1 2 : 0 0 ) 提 前 用 2 、 幽 门 穴 : 巨 阙 旁 开 0 . 5 - - 1 寸 , 子 时 的 中 管 穴 , 紧 急 / 突 发 : ( 1 1 : 0 0 - - 1 2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0 : 0 0 - - 1 1 : 0 0 ) 提 前 用 3 、 劳 宫 穴 : 紧 急 / 突 发 : ( 1 2 : 0 0 - - 1 3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1 : 0 0 - - 1 2 : 0 0 ) 提 前 用 八 、 未 时 : ( 1 3 - - - 1 4 - - - 1 5 ) 未 时 血 气 入 胰 连 , 左 通 命 宫 右 盆 眩 ; 肚 角 打 翻 人 欲 呕 , 要 用 搓 转 莫 迟 疑 。 又 曰 : 未 时 血 气 入 腹 脐 , 天 枢 丹 田 肚 角 全 。 1 、 ( 主 穴 ) 胰 连 穴 : 肚 脐 旁 开 1 寸 , 脾 胃 , 恶 心 , 呕 吐 , 妇 科 紧 急 / 突 发 : ( 1 3 : 0 0 - - 1 5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3 : 0 0 - - 1 4 : 0 0 ) 提 前 用 2 、 命 宫 穴 : 命 门 穴 , 艾 灸 , 按 压 , 拔 罐 , 穆如清风 1 0 3 静如止水紧 急 / 突 发 : ( 1 3 : 0 0 - - 1 4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2 : 0 0 - - 1 3 : 0 0 ) 提 前 用 3 、 盆 眩 穴 : 腰 阳 关 穴 , 按 压 , 热 敷 。 紧 急 / 突 发 : ( 1 4 : 0 0 - - 1 5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3 : 0 0 - - 1 4 : 0 0 ) 提 前 用 2 0 2 4 0 8 3 0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 3 ) 九 、 申 时 : ( 1 5 - - - 1 6 - - - 1 7 ) - - 膀 胱 经 申 时 血 气 凤 尾 中 , 二 十 四 节 尽 打 通 ; 打 落 腰 子 人 自 笑 , 一 时 三 刻 命 归 阴 。 2 、 ( 主 穴 ) 腰 眼 穴 : 腰 椎 3 节 与 4 节 之 间 凹 陷 旁 开 3 寸 ( 旁 开 1 . 5 寸 气 海 腧 再 旁 开 1 . 5 寸 ) , 膀 胱 经 紧 急 / 突 发 : ( 1 5 : 0 0 - - 1 7 : 0 0 ) 直 接 用 穆如清风 1 0 4 静如止水经 常 / 一 直 : ( 1 5 : 0 0 - - 1 6 : 0 0 ) 提 前 用 2 、 准 尖 穴 : 艾 灸 , 按 压 , 紧 急 / 突 发 : ( 1 5 : 0 0 - - 1 6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4 : 0 0 - - 1 5 : 0 0 ) 提 前 用 3 、 志 室 穴 : 第 二 腰 椎 棘 突 下 旁 开 3 寸 ( 第 5 腰 椎 棘 突 下 旁 开 0 . 5 寸 ) 紧 急 / 突 发 : ( 1 6 : 0 0 - - 1 7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3 : 0 0 - - 1 4 : 0 0 ) 提 前 用 十 、 酉 时 : ( 1 7 - - - 1 8 - - - 1 9 ) - - 肾 经 酉 时 气 血 在 双 股 , 勾 子 血 海 共 相 连 ; 血 海 百 重 受 了 伤 , 老 来 双 脚 都 不 全 。 1 、 ( 主 穴 ) 百 重 穴 : 百 虫 窝 紧 急 / 突 发 : ( 1 7 : 0 0 - - 1 9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7 : 0 0 - - 1 8 : 0 0 ) 提 前 用 2 、 勾 子 穴 : 委 中 穴 。 腰 背 委 中 求 , 肾 有 邪 沉 于 两 腘 。 紧 急 / 突 发 : ( 1 7 : 0 0 - - 1 8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6 : 0 0 - - 1 7 : 0 0 ) 提 前 用 3 、 血 海 穴 : 紧 急 / 突 发 : ( 1 8 : 0 0 - - 1 9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7 : 0 0 - - 1 8 : 0 0 ) 提 前 用 十 一 、 戌 时 : ( 1 9 - - - 2 0 - - - 2 1 ) 戌 时 铜 壶 滴 漏 忌 , 流 注 丹 田 与 海 底 ; 若 是 关 元 受 伤 了 , 炒 熟 草 谷 敷 一 回 。 1 、 ( 主 穴 ) 丹 田 穴 : 气 海 穴 ( 脐 下 2 寸 ) 穆如清风 1 0 5 静如止水紧 急 / 突 发 : ( 1 9 : 0 0 - - 2 1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9 : 0 0 - - 2 0 : 0 0 ) 提 前 用 2 、 关 元 穴 : 脐 下 3 寸 紧 急 / 突 发 : ( 1 9 : 0 0 - - 2 0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8 : 0 0 - - 1 9 : 0 0 ) 提 前 用 3 、 海 底 穴 : 会 阴 穴 , 按 揉 , ( 止 痛 , 急 救 ) 紧 急 / 突 发 : ( 2 0 : 0 0 - - 2 1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1 9 : 0 0 - - 2 0 : 0 0 ) 提 前 用 十 二 、 亥 时 : ( 2 1 - - - 2 2 - - - 2 3 ) 亥 时 血 气 至 六 宫 , 左 右 两 脚 相 互 通 ; 膝 下 宝 盖 与 三 里 , 十 二 经 中 是 妙 方 。 1 、 ( 主 穴 ) 六 宫 穴 : 神 阙 穴 紧 急 / 突 发 : ( 2 1 : 0 0 - - 2 3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2 1 : 0 0 - - 2 2 : 0 0 ) 提 前 用 2 、 宝 盖 穴 : 髌 骨 的 两 侧 的 凹 陷 处 紧 急 / 突 发 : ( 2 1 : 0 0 - - 2 2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2 0 : 0 0 - - 2 1 : 0 0 ) 提 前 用 3 、 足 三 里 穴 : 紧 急 / 突 发 : ( 2 2 : 0 0 - - 2 3 : 0 0 ) 直 接 用 经 常 / 一 直 : ( 2 1 : 0 0 - - 2 2 : 0 0 ) 提 前 用 总 结 : 1 、 1 2 个 主 穴 + 2 4 个 副 穴 3 、 某 个 时 间 段 不 适 , 就 可 以 用 。 穆如清风 1 0 6 静如止水4 、 可 以 做 保 健 的 穴 位 。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时辰 正主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前副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后副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对冲补充 偶发 2 3 - 0 1 偶发 2 3 - 0 0 偶发 0 0 - 0 1 子时 心窝 2 3 - 0 1 中管 2 3 - 0 0 胃脘 0 0 - 0 1 1 1 - 1 3 频发 2 3 - 0 0 频发 2 2 - 2 3 频发 2 3 - 0 0 偶发 0 1 - 0 3 偶发 0 1 - 0 2 偶发 0 2 - 0 3 丑时 上星 0 1 - 0 3 涌泉 0 1 - 0 2 太阳 0 2 - 0 3 1 3 - 1 5 频发 0 1 - 0 2 频发 0 0 - 0 1 频发 0 1 - 0 2 偶发 0 3 - 0 5 偶发 0 3 - 0 4 偶发 0 4 - 0 5 寅时 对口 0 3 - 0 5 开空 0 3 - 0 4 烟空 0 4 - 0 5 1 5 - 1 7 频发 0 3 - 0 4 频发 0 2 - 0 3 频发 0 3 - 0 4 偶发 0 5 - 0 7 偶发 0 5 - 0 6 偶发 0 6 - 0 7 卯时 山根 0 5 - 0 7 黑心过渡 0 5 - 0 6 气门 0 6 - 0 7 1 7 - 1 9 频发 0 5 - 0 6 频发 0 4 - 0 5 频发 0 5 - 0 6 偶发 0 7 - 0 9 偶发 0 7 - 0 8 偶发 0 8 - 0 9 辰时 天星 0 8 - 0 9 肺腧 0 7 - 0 8 板山 0 8 - 0 9 频发 0 7 - 0 8 频发 0 6 - 0 7 频发 0 7 - 0 8 偶发 0 9 - 1 1 偶发 0 9 - 1 0 偶发 1 0 - 1 1 巳时 咽喉 0 9 - 1 1 食辖 0 9 - 1 0 井关 1 0 - 1 1 频发 0 9 - 1 0 频发 0 8 - 0 9 频发 0 9 - 1 0 偶发 1 1 - 1 3 偶发 1 1 - 1 2 偶发 1 2 - 1 3 午时 中院 1 1 - 1 3 幽门 1 1 - 1 2 劳宫 1 2 - 1 3 频发 1 1 - 1 2 频发 1 0 - 1 1 频发 1 1 - 1 2 偶发 1 3 - 1 5 偶发 1 3 - 1 4 偶发 1 4 - 1 5 未时 胰连 1 3 - 1 5 命宫 1 3 - 1 4 盆眩 1 4 - 1 5 频发 1 3 - 1 4 频发 1 2 - 1 3 频发 1 3 - 1 4 偶发 1 5 - 1 7 偶发 1 5 - 1 6 偶发 1 6 - 1 7 申时 腰眼 1 5 - 1 7 准尖 1 5 - 1 6 志室 1 6 - 1 7 频发 1 5 - 1 6 频发 1 4 - 1 5 频发 1 5 - 1 6 偶发 1 7 - 1 9 偶发 1 7 - 1 8 偶发 1 8 - 1 9 酉时 百重 1 7 - 1 9 勾子 1 7 - 1 8 血海 1 8 - 1 9 频发 1 7 - 1 8 频发 1 6 - 1 7 频发 1 7 - 1 8 偶发 1 9 - 2 1 偶发 1 9 - 2 0 偶发 2 0 - 2 1 戌时 丹田 1 9 - 2 1 关元 1 9 - 2 0 海底 2 0 - 2 1 频发 1 9 - 2 0 频发 1 8 - 1 9 频发 1 9 - 2 0 偶发 2 1 - 2 3 偶发 2 1 - 2 2 偶发 2 2 - 2 3 亥时 六宫 2 1 - 2 3 宝盖 2 1 - 2 2 足三里 2 2 - 2 3 频发 2 1 - 2 2 频发 2 0 - 2 1 频发 2 1 - 2 2 穆如清风 1 0 7 静如止水一 、 子 时 : ( 2 3 - - - 0 0 - - - 0 1 ) 子 时 血 气 正 朝 心 , 人 睡 如 同 命 归 阴 , 肺 乃 相 传 之 宫 衙 , 以 行 诸 脏 腑 之 精 ; 二 、 丑 时 : ( 0 1 - - - 0 2 - - - 0 3 ) 丑 时 血 气 奔 上 里 , 涌 泉 穴 在 脚 板 中 太 阳 太 阴 分 左 右 , 破 头 莫 要 把 风 伤 。 四 、 寅 时 : ( 0 3 - - - 0 4 - - - 0 5 ) 寅 时 血 气 通 七 窍 , 对 口 穴 在 后 发 中 , 血 似 长 镖 快 似 箭 , 心 惊 眼 跳 命 归 阴 。 九 、 卯 时 : ( 0 5 - - - 0 6 - - - 0 7 ) 卯 时 血 气 归 两 肋 , 黑 心 过 渡 与 山 根 ; 乳 下 气 门 卯 有 重 , 年 久 失 音 医 不 得 。 十 、 辰 时 : ( 0 7 - - - 0 8 - - - 0 9 ) 辰 时 血 气 入 天 星 , 肺 俞 板 山 怕 辰 时 ; 若 是 天 星 受 了 损 , 年 久 失 聪 医 就 迟 。 十 一 、 巳 时 : ( 0 9 - - - 1 0 - - - 1 1 ) 巳 时 血 上 气 节 迟 , 食 辖 井 关 怕 巳 时 ; 轻 伤 回 生 尚 可 医 , 重 伤 好 药 都 难 治 。 十 二 、 午 时 : ( 1 1 - - - 1 2 - - - 1 3 ) 午 时 血 气 复 归 胸 , 中 脘 穴 与 幽 门 通 ; 过 脉 沉 流 在 掌 心 , 最 宜 静 养 精 气 神 。 穆如清风 1 0 8 静如止水十 三 、 未 时 : ( 1 3 - - - 1 4 - - - 1 5 ) 未 时 血 气 入 胰 连 , 左 通 命 宫 右 盆 眩 ; 肚 角 打 翻 人 欲 呕 , 要 用 搓 转 莫 迟 疑 。 九 、 申 时 : ( 1 5 - - - 1 6 - - - 1 7 ) - - 膀 胱 经 申 时 血 气 凤 尾 中 , 二 十 四 节 尽 打 通 ; 打 落 腰 子 人 自 笑 , 一 时 三 刻 命 归 阴 。 十 、 酉 时 : ( 1 7 - - - 1 8 - - - 1 9 ) - - 肾 经 酉 时 气 血 在 双 股 , 勾 子 血 海 共 相 连 ; 血 海 百 重 受 了 伤 , 老 来 双 脚 都 不 全 。 十 一 、 戌 时 : ( 1 9 - - - 2 0 - - - 2 1 ) 戌 时 铜 壶 滴 漏 忌 , 流 注 丹 田 与 海 底 ; 若 是 关 元 受 伤 了 , 炒 熟 草 谷 敷 一 回 。 十 二 、 亥 时 : ( 2 1 - - - 2 2 - - - 2 3 ) 亥 时 血 气 至 六 宫 , 左 右 两 脚 相 互 通 ; 膝 下 宝 盖 与 三 里 , 十 二 经 中 是 妙 方 。 2 0 2 4 0 9 0 1 6 - 8 月 针 灸 总 结 针 灸 是 中 医 常 见 治 疗 手 段 , 目 的 是 调 理 经 络 。 扎 针 、 拔 罐 病 好 一 半 。 经 络 学 , 扎 针 要 扎 到 对 应 的 穴 位 上 。 经 络 与 气 血 , 经 是 看 不 见 摸 不 着 但 真 实 存 在 ; 络 是 血 脉 也 叫 络 脉 , 可 以 看 到 ; 经 络 里 运 行 的 气 叫 经 气 。 参 见 2 0 2 4 0 6 0 3 课 程 穆如清风 1 0 9 静如止水人 体 经 脉 的 总 长 度 : 1 6 丈 2 尺 。 1 呼 : 气 血 在 脉 内 运 行 3 寸 ; 1 吸 : 气 血 在 脉 内 运 行 3 寸 = 1 息 ( 1 定 息 ) 走 6 寸 。 这 是 子 午 流 注 针 法 的 基 础 原 理 。 子 午 流 注 针 法 子 午 : 代 指 “ 一 整 天 ” ; “ 流 ” : 气 血 的 流 动 ; “ 注 ” : 注 入 哪 个 穴 位 。 比 如 午 时 气 血 走 到 劳 宫 穴 ( 当 令 、 值 班 ) , 就 用 劳 宫 调 理 身 体 。 接 气 通 经 法 手 三 阳 : 行 针 时 间 9 个 定 息 ; 足 三 阳 : 1 4 个 定 息 ; 手 三 阴 : 行 针 时 间 7 个 定 息 ; 足 三 阴 : 1 2 个 定 息 。 扎 针 要 多 行 针 , 要 得 气 。 经 络 总 论 , 输 穴 总 论 , 特 定 穴 : 1 2 条 经 络 的 走 一 、 经 络 ( 参 见 2 0 2 4 0 6 1 2 课 程 ) 1 . 掌 握 经 络 的 循 行 走 向 ; 2 . 掌 握 常 见 特 定 穴 ( 见 下 表 ) 。 穆如清风 1 1 0 静如止水3 、 调 理 疾 病 的 经 验 穴 。 二 . 针 灸 ( 参 见 2 0 2 4 0 7 0 1 课 程 ) 针 的 选 择 。 如 何 学 习 扎 针 , 不 要 显 摆 , 要 严 谨 有 敬 畏 之 心 , 要 用 心 扎 , 治 病 先 治 心 。 穴 位 附 近 揣 穴 , 加 意 念 , 得 气 , 意 念 , 疗 效 。 1 . 揣 穴 ; 2 . 破 皮 , 进 针 ( 切 指 进 针 ) , 行 针 ; 3 . 得 气 - - - - 出 效 果 。 三 . 针 法 1 、 灵 龟 八 法 ( 必 须 掌 握 ! ) ( 参 见 2 0 2 4 0 7 0 9 课 程 ) 可 调 理 全 身 2 4 3 种 疾 病 , 尤 其 擅 长 治 疗 疼 痛 疾 病 。 根 据 日 和 时 天 干 地 支 , 找 出 扎 针 时 辰 、 对 应 主 配 双 穴 位 。 只 有 8 个 穴 位 。 穆如清风 1 1 1 静如止水子 :23:00~ 1:00 ; 丑 : 1:00~ 3:00 ; 寅 : 3:00~ 5:00 ; 卯 :5:00~7:00 ; 辰 7:00~9:00 ; 已:9:00~11:00 午:11:00~13:00 ; 未:13:00~15:00 ; 申:15:00~17:00 ; 酉 17:00~19:00 ; 戌:19:00~21:00 ; 穆如清风 1 1 2 静如止水亥:21:00~23:00 八卦 九宫 八脉 交会 穴 乾 6 公孙 坎 1 申脉 艮 8 内关 震 3 外关 巽 4 临泣 离 9 列缺 坤 2 照海 坤 5 ( 男) 照 海& (女) 内关 兑 7 后溪 以下 两两 一组, 当日 开穴后 ,先针 查到 ,再针 另一 个。即 开穴 共 4 穴 临泣 外关 公孙 内关 列缺 照海 后溪 申脉 2 、 飞 腾 八 法 ( 参 见 2 0 2 4 0 7 1 1 课 程 ) 根 据 具 体 时 间 - 1 0 天 干 , 对 应 8 个 穴 位 。 是 灵 龟 八 法 的 简 化 版 。 全 身 各 种 疾 病 皆 可 用 。 急 症 , 痛 症 效 果 好 。 时 辰 甲壬 乙癸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穴 位 公 孙 申 脉 内 关 照 海 临 泣 列 缺 外 关 后 溪 配 穴 内 关 后 溪 公 孙 列 缺 外 关 照 海 临 泣 申 脉 3 、 小 周 天 针 方 ( 参 见 2 0 2 4 0 7 2 1 课 程 ) 按 1 天 1 2 时 辰 对 应 任 督 二 脉 1 2 穴 位 , 调 节 阴 阳 气 血 。 擅 长 急 症 , 重 症 。 适 用 于 突 发 性 危 重 病 的 急 救 , 要 强 刺 激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 3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腰 会 脊 神 大 风 百 承 天 膻 中 关 阳 关 阴 中 道 椎 府 会 浆 突 中 脘 元 第 4 第 1 1 第 5 腰 椎 胸 椎 胸 椎 穆如清风 1 1 3 静如止水小 周 天 - 小 仙 丹 ( 要 掌 握 ) 躯 干 全 息 , 从 虎 口 进 针 平 刺 到 两 指 掌 根 交 叉 处 。 慢 慢 进 针 吸 气 进 针 , 呼 气 拔 , 扎 后 全 身 舒 服 , 调 全 身 气 血 。 疼 痛 病 症 见 效 最 快 。 ( 与 五 运 六 气 ) 4 、 纳 子 法 ( 本 穴 + 原 穴 ) ( 参 见 2 0 2 4 0 7 2 2 课 程 ) 专 调 五 脏 六 腑 疾 病 , 没 有 扎 针 顺 序 。 本 经 补 泻 ( 母 子 穴 ) ; 他 经 补 泻 ( 祖 孙 穴 ) ; 本 穴 + 原 穴 ( 简 单 , 多 用 ) 。 穆如清风 1 1 4 静如止水5 、 五 运 六 气 针 法 ( 要 掌 握 ! ) ( 参 见 2 0 2 4 0 7 2 3 课 程 ) 调 全 身 气 血 , 什 么 病 都 可 以 用 此 针 法 , 见 效 快 ; 还 能 调 体 质 。 找 出 6 个 点 对 应 三 阴 三 阳 开 阖 枢 , 扎 痛 点 , 按 顺 时 针 方 向 扎 针 。 穆如清风 1 1 5 静如止水6 、 大 周 天 针 法 ( 参 见 2 0 2 4 0 7 2 4 课 程 ) 本 经 原 穴 + 表 里 经 络 穴 。 擅 长 慢 病 , 疑 难 杂 症 。 配 合 时 间 , 效 果 更 好 。 十二 地 支 时辰 五脏 六腑 值 时 经 的 原 穴 表 里 经 的 络 穴 子 2 3 - - 1 胆 胆 丘 墟 肝 蠡 沟 丑 1 - - 3 肝 肝 太 冲 胆 光 明 寅 3 - - 5 肺 肺 太 渊 大 肠 偏 历 卯 5 - - 7 大 肠 大 肠 合 谷 肺 列 缺 辰 7 - - 9 胃 胃 冲 阳 脾 公 孙 巳 9 - - 1 1 脾 脾 太 白 胃 丰 隆 午 1 1 - - 1 3 心 心 神 门 小 肠 支 正 未 1 3 - - 1 5 小 肠 小 肠 腕 骨 心 通 里 申 1 5 - - 1 7 膀 胱 膀 胱 京 骨 肾 大 钟 酉 1 7 - - 1 9 肾 肾 太 溪 膀 胱 飞 扬 戌 1 9 - - 2 1 心 包 心 包 大 陵 三 焦 外 关 亥 2 1 - - 2 3 三 焦 三 焦 阳 池 心 包 内 关 7 、 回 阳 九 针 ( 参 见 2 0 2 4 0 7 2 5 课 程 ) 慢 病 , 补 阳 , 治 疗 阳 虚 病 。 直 接 艾 灸 。 穆如清风 1 1 6 静如止水8 、 五 门 十 变 ( 参 见 2 0 2 4 0 8 0 8 - 0 9 课 程 ) 用 本 穴 , 互 合 治 疗 法 , 化 合 治 疗 法 ; 五 门 十 变 + 五 运 六 气 。 这 个 针 法 临 床 用 的 少 , 重 点 用 理 论 。 9 、 纳 甲 法 ( 参 见 2 0 2 4 0 8 1 9 课 程 ) 调 理 气 血 效 果 非 常 好 。 擅 长 头 部 疾 病 , 气 血 有 关 疾 病 , 急 症 。 理 论 最 难 , 可 以 看 表 格 找 对 应 穴 位 。 慢 性 , 疑 难 杂 症 用 : 大 周 天 + 纳 甲 法 。 甲日 : 甲己 还加 甲 :甲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甲,即 甲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己日 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神 门 中 冲 本 经 行 间 + 太 溪 / 商 丘 尺 泽 窍 阴 大 陵 夫 妻 太 溪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中 封 甲与 己 +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乙日 : 乙庚 丙作 初 :乙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丙,即 丙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庚日 同) 穆如清风 1 1 7 静如止水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 丘 墟 夫 妻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乙与 庚 +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丙日 : 丙 辛 从戊 起 :丙日 的子 时 ,天 干为 戊,即 戊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辛日 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 太 冲 夫 妻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丙与 辛 +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丁日 : 丁壬 庚子 居 :丁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庚,即 庚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壬日 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 腕 骨 + 神 门 夫 妻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丁与 壬 +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戊日 : 戊癸 起壬 子 :戊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壬,即 壬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癸日 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 冲 阳 夫 妻 关 冲 涌 泉 戊与 癸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穆如清风 1 1 8 静如止水己日 : 甲己 还加 甲 :己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甲,即 甲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甲日 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中 封 + 太 白 夫 妻 行 间 神 门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窍 阴 甲与 己 +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庚日 : 乙庚 丙作 初 :庚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丙,即 丙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乙日 同)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 合 谷 夫 妻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乙与 庚 +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辛日 : 丙辛 从戊 起 :辛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戊,即 戊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丙日 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 太 渊 夫 妻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丙与 辛 +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壬日 : 丁壬 庚子 居 :壬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庚,即 庚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丁日 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解 溪 曲 池 + 京 骨 阳 池 夫 妻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丁与 壬 + +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穆如清风 1 1 9 静如止水癸日 : 戊癸 起壬 子 :癸日 的子 时,天 干为 壬,即 壬子时 ,后 面依次 排列 (戊日 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2 3 - 1 1 - - 3 3 - - 5 5 -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2 3 本 经 关 冲 涌 泉 夫 妻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戊与 癸 +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养 子 开 穴 法 ( 参 见 2 0 2 4 0 8 2 1 课 程 ) 1 个 时 辰 , 开 5 条 经 络 。 擅 长 疑 难 杂 症 。 穆如清风 1 2 0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2 1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2 2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2 3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2 4 静如止水1 0 、 内 八 卦 针 法 ( 参 见 2 0 2 4 0 8 2 3 课 程 ) 重 点 调 理 身 体 内 部 问 题 , 阴 阳 不 平 衡 。 穆如清风 1 2 5 静如止水1 1 、 脏 腑 经 络 别 通 ( 参 见 2 0 2 4 0 8 2 3 课 程 ) 别 通 理 论 : 一 手 一 足 ( 一 上 一 下 ) , 一 阴 一 阳 ( 一 脏 一 腑 ) 。 适 用 于 : 疑 难 杂 症 , 慢 性 病 , 重 病 等 等 。 1 2 、 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 参 见 2 0 2 4 0 8 2 9 课 程 ) 另 一 种 的 子 午 流 注 , 武 医 理 论 。 调 理 某 个 时 间 段 不 舒 服 , 可 用 它 作 为 一 种 治 疗 和 保 健 方 法 。 穆如清风 1 2 6 静如止水十 二 时 辰 气 血 走 注 时辰 正主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前副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后副穴 主管时间 频率时间 对冲 补充 偶发 2 3 - 0 1 偶发 2 3 - 0 0 偶发 0 0 - 0 1 子时 心窝 2 3 - 0 1 中管 2 3 - 0 0 胃脘 0 0 - 0 1 1 1 - 1 3 频发 2 3 - 0 0 频发 2 2 - 2 3 频发 2 3 - 0 0 偶发 0 1 - 0 3 偶发 0 1 - 0 2 偶发 0 2 - 0 3 丑时 上星 0 1 - 0 3 涌泉 0 1 - 0 2 太阳 0 2 - 0 3 1 3 - 1 5 频发 0 1 - 0 2 频发 0 0 - 0 1 频发 0 1 - 0 2 偶发 0 3 - 0 5 偶发 0 3 - 0 4 偶发 0 4 - 0 5 寅时 对口 0 3 - 0 5 开空 0 3 - 0 4 烟空 0 4 - 0 5 1 5 - 1 7 频发 0 3 - 0 4 频发 0 2 - 0 3 频发 0 3 - 0 4 偶发 0 5 - 0 7 偶发 0 5 - 0 6 偶发 0 6 - 0 7 卯时 山根 0 5 - 0 7 黑心过渡 0 5 - 0 6 气门 0 6 - 0 7 1 7 - 1 9 频发 0 5 - 0 6 频发 0 4 - 0 5 频发 0 5 - 0 6 偶发 0 7 - 0 9 偶发 0 7 - 0 8 偶发 0 8 - 0 9 辰时 天星 0 8 - 0 9 肺腧 0 7 - 0 8 板山 0 8 - 0 9 频发 0 7 - 0 8 频发 0 6 - 0 7 频发 0 7 - 0 8 偶发 0 9 - 1 1 偶发 0 9 - 1 0 偶发 1 0 - 1 1 巳时 咽喉 0 9 - 1 1 食辖 0 9 - 1 0 井关 1 0 - 1 1 频发 0 9 - 1 0 频发 0 8 - 0 9 频发 0 9 - 1 0 偶发 1 1 - 1 3 偶发 1 1 - 1 2 偶发 1 2 - 1 3 午时 中院 1 1 - 1 3 幽门 1 1 - 1 2 劳宫 1 2 - 1 3 频发 1 1 - 1 2 频发 1 0 - 1 1 频发 1 1 - 1 2 偶发 1 3 - 1 5 偶发 1 3 - 1 4 偶发 1 4 - 1 5 未时 胰连 1 3 - 1 5 命宫 1 3 - 1 4 盆眩 1 4 - 1 5 频发 1 3 - 1 4 频发 1 2 - 1 3 频发 1 3 - 1 4 偶发 1 5 - 1 7 偶发 1 5 - 1 6 偶发 1 6 - 1 7 申时 腰眼 1 5 - 1 7 准尖 1 5 - 1 6 志室 1 6 - 1 7 频发 1 5 - 1 6 频发 1 4 - 1 5 频发 1 5 - 1 6 偶发 1 7 - 1 9 偶发 1 7 - 1 8 偶发 1 8 - 1 9 酉时 百重 1 7 - 1 9 勾子 1 7 - 1 8 血海 1 8 - 1 9 频发 1 7 - 1 8 频发 1 6 - 1 7 频发 1 7 - 1 8 偶发 1 9 - 2 1 偶发 1 9 - 2 0 偶发 2 0 - 2 1 戌时 丹田 1 9 - 2 1 关元 1 9 - 2 0 海底 2 0 - 2 1 频发 1 9 - 2 0 频发 1 8 - 1 9 频发 1 9 - 2 0 偶发 2 1 - 2 3 偶发 2 1 - 2 2 偶发 2 2 - 2 3 亥时 六宫 2 1 - 2 3 宝盖 2 1 - 2 2 足三里 2 2 - 2 3 频发 2 1 - 2 2 频发 2 0 - 2 1 频发 2 1 - 2 2 常 见 病 用 子 午 流 注 针 法 调 理 : 1 . 牙 痛 : 灵 龟 八 法 2 . 腰 痛 : 灵 龟 八 法 + 纳 子 法 3 . 浑 身 疼 痛 : 小 仙 丹 ; 或 五 运 六 气 4 . 小 孩 高 烧 抽 搐 : 小 周 天 ( 任 督 二 脉 ) ; 五 运 六 气 5 . 长 期 哮 喘 、 胃 病 : 5 ~ 1 0 年 , 大 周 天 ( 养 子 开 穴 天 + 纳 子 法 ( 纳 甲 法 ) 6 . 尿 路 感 染 : 纳 子 法 , 是 肾 、 膀 胱 出 了 问 题 。 穆如清风 1 2 7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2 8 静如止水纳 甲 法 ( 韩 老 师 笔 记 )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方法很多,有阎(明广)氏纳甲开穴法、徐(凤)氏纳甲开穴法、单(玉堂)氏“一四二五三零”规律开 穴法、 养子时刻注穴法等。 在诸种纳 甲开穴法中 , 徐氏纳甲开穴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 徐氏纳甲法出自明代徐凤著的 《针 灸大全》,书中记载的“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及十幅“流注图”是徐凤根据金代何若愚撰,阎明广注的《子午流注针经》 改编而成的。尤其 擅长 急症、 头部 疾病、 心脑血 管疾 病、中 风后 遗症、 偏瘫 等疾病 。 1 0 天 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1 2 地 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六 十 甲 子 的 排 列 顺 序 : 甲 子 、 乙 丑 、 丙 寅 、 丁 卯 、 戊 辰 、 己 巳 、 庚 午 、 辛 未 、 壬 申 、 癸 酉 甲 戌 、 乙 亥 、 丙 子 、 丁 丑 、 戊 寅 、 己 卯 、 庚 辰 、 辛 巳 、 壬 午 、 癸 未 甲 申 、 乙 酉 、 丙 戌 、 丁 亥 、 戊 子 、 己 丑 、 庚 寅 、 辛 卯 、 壬 辰 、 癸 巳 甲 午 、 乙 未 、 丙 申 、 丁 酉 、 戊 戌 、 己 亥 、 庚 子 、 辛 丑 、 壬 寅 、 癸 卯 甲 辰 、 乙 巳 、 丙 午 、 丁 未 、 戊 申 、 己 酉 、 庚 戌 、 辛 亥 、 壬 子 、 癸 丑 甲 寅 、 乙 卯 、 丙 辰 、 丁 巳 、 戊 午 、 己 未 、 庚 申 、 辛 酉 、 壬 戌 、 癸 亥 五 五鼠 遁: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起壬子, 周而复始求 因此,能确定每个天干下的时辰安排,具体如下: 甲日:甲己还加甲:甲日的子时,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后面依次排列(己日同) 时辰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2 9乙日:乙庚丙作初:乙日的子时,天干为丙,即丙子时,后面依次排列(庚日同) 时辰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丙日:丙辛从戊起:丙日的子时,天干为戊,即戊子时,后面依次排列(辛日同) 时辰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丁日:丁壬庚子居:丁日的子时,天干为庚,即庚子时,后面依次排列(壬日同) 时辰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时间 --01 01-03 0 3-05 05-07 7-9 9-11 11-13 13- 15 15-17 17-19 19-21 21--23 戊日:戊癸起壬子:戊日的子时,天干为壬,即壬子时,后面依次排列(癸日同) 时 辰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 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0己日:甲己还加甲:甲日的子时,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后面依次排列(甲日同) 时辰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庚日:乙庚丙作初:乙日的子时,天干为丙,即丙子时,后面依次排列(乙日同) 时辰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辛日:丙辛从戊起:丙日的子时,天干为戊,即戊子时,后面依次排列(丙日同) 时辰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壬日:丁壬庚子居:丁日的子时,天干为庚,即庚子时,后面依次排列(丁日同) 时辰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时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1癸日:戊癸起壬子:戊日的子时,天干为壬,即壬子时,后面依次排列(戊日同) 时 辰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 间 --01 01-03 03-05 05-0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子午 流注 逐日按 时定 穴歌 《针 灸大 全》 甲日戌时 胆窍 阴,丙 子时 中前谷 荥;戊 寅陷 谷阳明 俞, 返本丘 墟木 在寅。 庚辰 经注 阳溪穴 ,壬 午膀脐 委中寻 ;甲 申时纳 三焦 水,荥 合天 干取液 门。 乙日酉时 肝大 敦,丁 亥时 荣少府 心;已 丑太 白太冲 穴, 辛卯经 渠是 肺经。 癸巳 肾宫 阴谷合 ,乙 未劳宫 水穴荥 。 丙日申时 少泽 当,戊 戌内 庭治胀 康;庚 子时 在三间 俞, 本原腕 骨可 祛黄。 壬寅 经水 昆仑上 。甲 辰阳陵 泉合长 ;丙 午时受 三焦 木,中 渚之 中仔细 洋。 丁日未时 心少 冲,已 酉大 都脾土 逢;辛 亥太 渊神门 穴, 癸丑复 溜肾 水通。 乙卯 肝经 曲泉合 ,丁 巳包络 大陵中 。 戊日午时 厉兑 先,庚 申荥 穴二间 迁;壬 戌膀 胱寻束 骨, 冲阳土 穴必 还元。 甲子 胆经 阳辅是 ,丙 寅小海 穴安然 ;戊 辰气纳 三焦 脉,经 火支 沟刺必 痊。 己日已时 隐白 始,辛 未时 中鱼际 取;癸 酉太 溪太白 原, 乙亥中 封内 踝比。 丁丑 时合 少海心 ,己 卯间使 包络止 。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2庚日辰时 商阳 居 , 壬午 膀胱 通谷之 ; 甲申 临泣 为俞木 , 合谷 金原 返本归 。 丙戌 小肠 阳谷火 , 戊子 时居 三里直 ; 庚寅 气纳 三焦合 , 天井 之中 不用疑 。 辛日卯时 少商 本 , 癸巳 然谷 何须忖 ; 乙未 太冲 原太渊 , 丁酉 心经 灵道引 。 已亥 脾合 阴陵泉 ,辛 丑曲泽 包络准 。 壬日寅时 起至 阴 , 甲辰 胆脉 侠溪荥 ; 丙午 小肠 后溪俞 , 返求 京骨 本原寻 。 三焦 寄有 阳池穴 , 返本 还原 似的亲 ; 戊申 时注 解溪胃 , 大肠 庚戌 曲池真 。 壬子 气纳 三焦寄 , 井穴 关冲 一片金 ; 关冲 属金 壬属水 , 子母 相生 恩义深 。 癸日亥时 井涌 泉 , 乙丑 行间 穴必然 ; 丁卯 俞穴 神门是 , 本寻 肾水 太溪原 。 包络 大陵 原并过 , 已巳 商丘 内踝边 ; 辛未 肺经 合尽泽 , 癸酉 中冲 包络连 。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3天 干 与 经 络 脏 腑 相 配 歌 诀 : ( 《 针 灸 大 成 》 ) 甲 胆 乙 肝 丙 小 肠 , 丁 心 戊 胃 己 脾 乡 ; 庚 属 大 肠 辛 属 肺 , 壬 属 膀 胱 癸 肾 脏 ; 三 焦 阳 府 须 归 丙 , 包 络 从 阴 丁 火 旁 ; 阳 干 宜 纳 阳 之 府 , 脏 配 阴 干 理 自 当 。 另 外 一 说 : 气 纳 三 焦 : 三 焦 主 气 , 为 阳 气 之 父 , 诸 阳 气 纳 于 三 焦 ; 又 因 纳 于 膀 胱 , 故 属 壬 ; 血 归 包 络 : 心 包 主 血 , 为 阴 血 之 母 , 诸 血 皆 归 于 包 络 ; 又 因 纳 于 肾 脏 , 故 属 癸 。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4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5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6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7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8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3 9将上述表格中推算出来的穴位,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序,配合五门十变的夫妻互合补穴的方法,最终得出以下表格: 黑色字体为上述表格直接推出,红色字体为五门十变化合补充,蓝色字体为其他理论补充。 详细表格及理论补充说明如下: 甲日:甲己 还加甲 :甲日的子时,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己日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行 间 神 门 + 太 溪 / 大 陵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足 窍 阴 夫 妻 - 己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中 封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乙日:乙庚 丙作初: 乙日的子时,天干为丙,即丙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庚日同)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前 谷 陷 谷 + 丘 墟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夫 妻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足 通 谷 足 临 泣 阳 谷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0丙日:丙辛 从戊起: 丙日的子时,天干为戊,即戊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辛日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太 白 + 太 冲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夫 妻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灵 道 阴 陵 泉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丁日:丁壬 庚子居: 丁日的子时,天干为庚,即庚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壬日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三 间 + 腕 骨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 神 门 夫 妻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 解 溪 曲 池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戊日:戊癸 起壬子: 戊日的子时,天干为壬,即壬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癸日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 冲 阳 夫 妻 关 冲 涌 泉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1己日:甲己 还加甲: 己日的子时,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甲日同) 时 辰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阳 辅 小 海 支 沟 隐 白 鱼 际 太 溪 + 太 白 中 封 夫 妻 行 间 神 门 商 丘 尺 泽 中 冲 足 窍 阴 单 氏 阳 溪 委 中 庚日:乙庚 丙作初: 庚日的子时,天干为丙,即丙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乙日同) 时 辰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少 海 间 使 商 阳 足 通 谷 足 临 泣 + 合 谷 阳 谷 夫 妻 前 谷 陷 谷 阳 溪 委 中 液 门 大 敦 少 府 单 氏 经 渠 太 溪 辛日:丙辛 从戊起: 辛日的子时,天干为戊,即戊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丙日同) 时 辰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足 三 里 天 井 少 商 然 谷 太 冲 + 太 渊 灵 道 阴 陵 泉 夫 妻 太 白 经 渠 阴 谷 劳 宫 少 泽 内 庭 单 氏 昆 仑 足 临 泣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2壬日:丁壬 庚子居: 壬日的子时,天干为庚,即庚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丁日同) 时 辰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曲 泽 至 阴 侠 溪 后 溪 + 京 骨 / 阳 池 解 溪 曲 池 夫 妻 三 间 昆 仑 阳 陵 泉 中 渚 少 冲 大 都 太 渊 单 氏 然 谷 太 冲 癸日:戊癸 起壬子: 癸日的子时,天干为壬,即壬子时,后 面依次排列(戊日同) 时 辰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时 间 - - 0 1 0 1 - 0 3 0 3 - 0 5 0 5 - 0 7 7 - 9 9 - 1 1 1 1 - 1 3 1 3 - 1 5 1 5 - 1 7 1 7 - 1 9 1 9 - 2 1 2 1 - - 2 3 本 经 关 冲 涌 泉 夫 妻 复 溜 曲 泉 大 陵 厉 兑 二 间 束 骨 单 氏 侠 溪 后 溪 商 丘 尺 泽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3补充说明: 合 日 互 用 ( 夫 妻 互 用 ) 1.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那么阳日阴时或者阴日阳时怎么办呢? 阳日 阴时 开合日 的同 时辰穴 位 阴日 阳时 开合日 的同 时辰穴 位 甲己合化土 如:甲日亥时不开穴,开己日亥时“中封穴” 乙庚合化金 如:乙日戌时不开穴,开庚日戌时“阳谷穴”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3. 合日互化时,如果遇到逢输过原,原穴不跟随。因为值日经不是当日的 如:甲日卯时不开穴,开己日卯时,只用神门就可以。 3.但是发现还有些“漏网之鱼”没有办法开穴。一小甲子 60 天,共计 720 个时辰,但是其中有 104 个时辰是没有对应的开穴穴位的。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北京中医学院单玉堂先生在徐氏纳甲法基础上, 根据运气学说补充的 “单氏开穴法” , 所有的穴位都可以开穴。 单 氏 闭 时 开 穴 歌 : 甲寅闭时开侠溪,甲午时上用临泣,(甲寅时--侠溪,甲午时--足临泣) 乙巳太冲穴正旺,己未商丘穴不虚。(乙巳时--太冲,己未时--商丘穴) 丙辰时上后溪穴,庚午时开是阳溪,(丙辰时--后溪,庚午时--阳溪穴) 辛巳时至经渠盛,辛酉时到尺泽尽。(辛巳时--经渠,辛酉时--尺泽穴)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4壬辰闭时有昆仑,壬申时开委中齐,(壬辰时--昆仑,壬申时--委中穴) 癸卯然谷穴已至,癸未时上是太溪。(癸卯时--然谷,癸未时--太溪穴) 4.还可以表里互用,原络穴配穴。 如:乙日戊寅时,开胃经的陷谷穴,但是逢输过原,需要配合胆经的原穴丘墟,所以此时也可以额外再加上肝经的络穴--蠡沟穴。 穆如清风 静如止水 1 4 5穆如清风 1 4 6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4 7 静如止水穆如清风 1 4 8 静如止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