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有效应对我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院内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组织与领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生产安全,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从而对新冠肺炎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尽快上转”的防控原则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目的
及时筛查和发现可疑新冠肺炎病例,规范疫区返镇返村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实时完成各项数据上报。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镇尚未发生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情况下,指导我院开展防控工作。
防控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并下设七个具体工作小组:医疗诊治组、疾病控制组、院感管理组、人员协调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送组和对外联络组;另外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小组,由全体内科成员、主要医技人员和主要公卫人员组成。
其中医疗诊治组负责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诊疗、发热门诊规范管理,负责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的业务培训;疾病控制组负责疫区返镇人员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随访,院外可疑重点区域的消杀工作;院感管理组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预检分诊的人员工作安排;人员协调组负责临床(除内科外)、护理(除一病区)、公卫、医技和后勤所有人员调配及防控工作督查;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控物资储备、采购、管理、调配,要定期盘点医用防护物资,如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服)、面屏、护目镜、消毒液以及胶靴等,确保储备充足;信息报送组负责防控相关信息采集和报送;对外联络组负责传达与镇政府和卫健委指导防控工作措施与要求以及相关信息对口上报。
可疑病例筛查与发现、上报与上转
按新冠肺炎筛查与发现的工作流程设立预检分诊,询问流行病学史、现病史和测体温、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开设发热门诊,筛查与发现可疑新冠肺炎患者:100%做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者,100%安排到隔离病房观察治疗;隔离病房观察者100%进行核算检测。按诊疗方案规定一旦发现有可疑病例立即隔离、并电话上报市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根据会诊研判结果采取进一步措施,如网络上报、采集标本、上转定点医院等。
3、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规范管理 预检分诊处要对所有入院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要测量体温、查验“苏康码”,指导正确佩戴口罩和询问流行病学史,强化空间和物体表面消毒登记和责任人签名。发热门诊实行“三区两通道”,独立设置收费、检验、药房等功能室,设有备用诊室及隔离卫生间,诊室、隔离留观病区(房)满足就诊需求。加强核酸检测,重点人群(离京、离鄂、离汉来苏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入境来苏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
4、医院感染防控与管理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内,加强门诊大厅专人值守,及时疏散人流,保持一米以上间隔距离,各门诊和医技科室要做到“一患一医一诊”。严格病区病房门禁管理和陪护人员的体温监测、健康状况以及信息登记。建立全院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登记。所有医、护、技、公卫科室均需常态化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并做好标准防护和手卫生,尤其是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发热病区的隔离、消毒和防护工作。对室内空间、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均要通风、清洁、消毒和紫外线照射。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遵循医疗废弃物规范性收集、清运、储存和运输制度。
5、对疫区返镇人员和密切接触者以及可疑暴露者追踪和管理
在当地各村、各户负责人员安排和协同配合下,要求村医和公卫人员上门实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每日进行两次测体温,询问是否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医学观察期限为14天。
6、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培训及实践操作指导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适时且不断修改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院感防控、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等,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
7、宣传教育和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2020年1月22日
更新于2020年6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