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姚鼐 刘阳一、课前导入:《望岳》杜甫望岳 https://hanyu.baidu.com/s?wd=杜甫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 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登泰山记》1、作者姚鼐(1732— 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1%90%E5% 9F%8E%E4%B8%AD%E5%AD%A6/2837490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htt ps://baike.baidu.com/item/%E6%95%A3%E6%96%87%E5%AE%B6/1243120散文家, 与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9%E8%8B%9E/78796方苞、https:// 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A4%A7%E6%AB%86/838041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 三祖”。 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A1%E8% AF%95/913591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F% 9B%E5%A3%AB/63626进士,授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B6%E5%90 %89%E5%A3%AB/63628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htt 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BA%93%E5%85%A8%E4%B9%A6%E9 %A6%86/880310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https: //baike.baidu.com/item/%E6%A2%85%E8%8A%B1%E4%B9%A6%E9%99%A2梅花书院、安 庆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AC%E6%95%B7%E4%B9%A6%E9%99%A 2/6031917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4%BA %AC%E9%92%9F%E5%B1%B1%E4%B9%A6%E9%99%A2/1370830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嘉庆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https://baike.b aidu.com/item/%E6%96%B9%E8%8B%9E/78796方苞,师承https://baike.baidu.co m/item/%E5%88%98%E5%A4%A7%E6%AB%86/838041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h 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9%E8%8B%9E/78796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 的基础上,提出“义理、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0%83%E6%8D%AE/100122 33考据、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E%9E%E7%AB%A0/1319936辞章”三者 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1%90%E5%9F%8E%E6%B4% BE/294837桐城派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8%AE%BA/55649 70文论。为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1%90%E5%9F%8E%E6%B4%BE桐城派 散文之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86%E5%A4%A7%E6%88%90%E8%80 %85/8247728集大成者。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 F%A4%E6%96%87%E8%BE%9E%E7%B1%BB%E7%BA%82古文辞类纂》等。2、创作背景《登泰山记》是清代ht tps://baike.baidu.com/item/%E5%A7%9A%E9%BC%90/381326姚鼐在https://ba ike.baidu.com/item/%E4%B9%BE%E9%9A%86/129924乾隆年间创作的https://baike. baidu.com/item/%E6%B3%B0%E5%B1%B1/5447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 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姚鼐参加纂修的《https: //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BA%93%E5%85%A8%E4%B9%A6四库全书》于 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1%E5%8F%B2御史记名。乾隆三 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 (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3、文章结构全文共四部分。(1)第一段即第一部分,介绍了泰山 的地理位置和形势。(2)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写登山的路线和山巅观晚照。(3)第三段即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 的景象。(4)第四、五段是第四部分,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和景色特点。4、艺术特色(1)紧扣题目,结构严谨。作者从始至终紧扣“登”这个“ 目”,本文开始介绍泰山的山水形势,为“登”字作铺垫,寥寥几十字收笔。作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点。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本文 却发现,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无非在取材上较为自由罢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没有离开泰山,二没有离开“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 的。(2)语言精简,用词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 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个动词用得很好——“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 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 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七句话就描绘了七个画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 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3)修辞巧妙,手法得当。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 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 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又如“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 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 设喻新奇。再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 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4)本文描写景物多是直接描写,但 也有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 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 又生动有趣。 三、拓展延伸:杨朔《泰山极顶》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 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https://baike.baidu.com/item/ 丝儿/23642804?fromModule=lemma_inlink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 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一路上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 却像一幅规划惊人的青绿https://baike.baidu.com/item/山水画/201884?fromModule=lem ma_inlink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最先露出在画卷的是https://baike.baidu.com/item/山根底/59 242251?fromModule=lemma_inlink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https://baike.baidu.com/it em/岱宗/0?fromModule=lemma_inlink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https://baike.baidu.com/ item/王母池/8545534?fromModule=lemma_inlink王母池、斗母宫、https://baike.bai du.com/item/经石峪/8837317?fromModule=lemma_inlink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 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https://baike.baidu.com/item/万山丛中/23113318?fro mModule=lemma_inlink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期细的人物。王线池旁边https://baike.baidu.c om/item/吕祖殿/2667437?fromModule=lemma_inlink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https://b aike.baidu.com/item/吕洞宾/409579?fromModule=lemma_inlink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 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画卷继续展开,绿荫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https://baike.ba idu.com/item/对松山/1976369?fromModule=lemma_inlink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阒,满山峰都是 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https://baike .baidu.com/item/写意人物/2717878?fromModule=lemma_inlink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htt ps://baike.baidu.com/item/对松亭/12586339?fromModule=lemma_inlink对松亭 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的松涛。也许你会民意https://baike.baidu.com/item/乾隆/129924?fromM odule=lemma_inlink乾隆题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岱宗/0?fromModu le=lemma_inlink岱宗最佳处”的句子。且慢,不如继续往上看的为是…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象是在零零乱 乱翻动着一卷历史https://baike.baidu.com/item/稿本/7513809?fromModule=lemma_ inlink稿本。在山下https://baike.baidu.com/item/岱庙/0?fromModule=lemma_in link岱庙里,我曾经抚摸过秦朝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斯/1322?fromModule=l emma_inlink李斯https://baike.baidu.com/item/小篆/809877?fromModule=le mma_inlink小篆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残碑/22159897?fromModule= lemma_inlink残碑。上得山来,又在“https://baike.baidu.com/item/孔子登临处/2181242 ?fromModule=lemma_inlink孔子登临处”立过脚,https://baike.baidu.com/item/秦始 皇/6164?fromModule=lemma_inlink秦始皇封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五 大夫松/85911?fromModule=lemma_inlink五大夫松下喝过茶,还看过汉https://baike.baidu .com/item/枚乘/1167794?fromModule=lemma_inlink枚乘称道的“泰山穿溜石”,相传是晋朝htt ps://baike.baidu.com/item/王羲之/127554?fromModule=lemma_inlink王羲之或者 https://baike.baidu.com/item/陶渊明/53944?fromModule=lemma_inlink陶渊明 写的斗大的楷书书金刚经的石刻。将要看见的唐代在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观峰/8545893?f romModule=lemma_inlink大观峰峭壁上刻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纪泰山铭/ 5248009?fromModule=lemma_inlink纪泰山铭》自然是https://baike.baidu.com/it em/珍品/11037047?fromModule=lemma_inlink珍品,宋元明清历代的遗迹更象奇花异草一样,到处点缀着这 座名山。一恍惚,我觉得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历史/152769?fromModule=le mma_inlink中国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你如果想捉住点历史的影子,尽可以在朝阳洞那家茶店里挑选几件https:// baike.baidu.com/item/泰山石刻/7333597?fromModule=lemma_inlink泰山石刻的拓片。 除此而外,还可以买到泰山出产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杏叶/1377445?fromModule =lemma_inlink杏叶参、https://baike.baidu.com/item/何首乌/189327?fromModu le=lemma_inlink何首乌、黄精、https://baike.baidu.com/item/紫草/770592?from Module=lemma_inlink紫草一类名贵药材。我们在这里泡了壶山茶喝,坐着歇乏,看见一堆孩子围着群https://bai ke.baidu.com/item/小鸡/3805861?fromModule=lemma_inlink小鸡,正喂https:// baike.baidu.com/item/蚂蚱/5155484?fromModule=lemma_inlink蚂蚱给小鸡吃。小鸡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毛色/23105194?fromModule=lemma_inlink毛 色都发灰,不象平时看见的那样。一问,卖茶的妇女搭言说:“是俺孩子他爹上山挖药材,拣回来的一窝小山鸡。”怪不得呢,有两只小山鸡争着饮 水,蹬翻了https://baike.baidu.com/item/水碗/873737?fromModule=lemma_inli nk水碗。往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石板/4734002?fromModule=lemma_i nlink青石板上一跑,满石板印着许多小小的“个”字,我觉望着深山里这户孤零零的人家想:“山下正闹https://baike.ba idu.com/item/大集体/8913167?fromModule=lemma_inlink大集体,他们还过去时着这种单个的生 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险,累得人发喘。这时我既无心思看画,又无心思翻历史,只觉得象 在登天。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做登天。不信你回头看看来路,就有https://baike.baidu.com/item/云步桥/ 8546051?fromModule=lemma_inlink云步桥、一天门、https://baike.baidu.com/it em/中天门/8882874?fromModule=lemma_inlink中天门一类上天的云路。现时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https ://baike.baidu.com/item/南天门/0?fromModule=lemma_inlink南天门。幸好还有石蹬造成 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天梯/31815?fromModule=lemma_inlink天梯。 顺着https://baike.baidu.com/item/天梯/31815?fromModule=lemma_inlink天梯 慢慢爬,爬几步,歇一歇,累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腰酸/915144?fromModule=l emma_inlink腰酸腿软,https://baike.baidu.com/item/浑身冒汗/55407813?fromMo dule=lemma_inlink浑身冒汗。忽然有一阵仙风从空中吹来,扑到脸上,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清爽异常。原来我已经爬上https ://baike.baidu.com/item/南天门/0?fromModule=lemma_inlink南天门,走上天街。黄昏早 已落到天街上,处处飘散着不知名儿的花草香味。风一吹,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我们在青帝宫寻到个宿处 ,早早睡下,但愿明天早晨能看到日出。可是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上边上,我还听见零零星 星的几滴雨声。我有点焦虑,一位同伴说:“不要紧。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说不定明儿早晨是个好天,你等着看日出吧。”等 到明儿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清澈,只是天空阴沉沉的,谁知道会不会忽然间晴朗起来呢?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冒着早凉,一直爬到https: //baike.baidu.com/item/玉皇顶/2181169?fromModule=lemma_inlink玉皇顶,这儿便 是泰山的极顶。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风景给我们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 见日出了。”我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一点也没有惋惜的情绪,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我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瞧那莽莽苍苍的htt ps://baike.baidu.com/item/齐鲁/24753?fromModule=lemma_inlink齐鲁大原野,多 有气魄。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是老和尚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百衲衣/60 84730?fromModule=lemma_inlink百衲衣,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小方块堆积在一起。眼前呢,好一片大田野,全 联到一起,就象公社农民联的一样密切。麦子刚刚熟,南风吹动处,麦流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https://baike.ba idu.com/item/锦纹/7986170?fromModule=lemma_inlink锦纹。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扬起一带 烟尘。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铁厂也好,钢厂也好,或者是别的什么工厂也好,反正那里有千千万万只精巧坚强 的手,正配合着全国人民一致的节奏,用钢铁铸造着祖国的江山。你再瞧,那在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 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https://baike.baidu.com/item/小馒头/3549391?fromModule=lem ma_inlink小馒头却是https://baike.baidu.com/item/徂徕山/8545965?fromModule =lemma_inlink徂徕山等许多著名的山岭。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 岭却又象许多条龙灯,一齐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现在我才算出翻到我们民族真正宏伟 的创业史。我正在静观默想,那个老道人客气地赔着不是,说是别的道士都下山割麦子去了,剩他自己,也顾不上烧水给我们喝。我问他给谁割麦子 ,老道人说:“公社啊。你别看山上东一户,西一户,也都组织到公社里去了。”我记起自己对朝阳洞那家https://baike.baid u.com/item/茶店/6045190?fromModule=lemma_inlink茶店的想法,不觉有点内愧。有的同伴认为没 能看见日出,始终有点美中不足。同志,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实我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 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您永远“如日之升”!四、文言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 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 :往复,重复)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 名词)(二)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3、五采(“ 采”通“彩”,五色)三、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 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四)一词多义当: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 崖限当道者(挡住,动)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2、余始循以入(同上) 3、余所不至也 (同上)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 同“而”,表顺承)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道: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2、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3、道少半(走,走路, 动词)有: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3、是日(天,名词) 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居: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乘: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或: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极: 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视: 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坐: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始: 余始循以入(开始)(五)特殊句式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1、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 见) 3、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4、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5、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6、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代“环水”) 7、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