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读书笔记
2024-12-05 | 阅:  转:  |  分享 
  
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读书笔记



一、诗歌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重点字词

1.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在这里“五岭逶迤”描绘出五岭山脉绵延不断的形态。

2. 磅礴:气势盛大。“乌蒙磅礴”生动地展现出乌蒙山雄伟高大的气势。

3. 等闲:平常、轻易。“只等闲”体现了红军战士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平常之事的大无畏精神。



三、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四、赏析

1. 整体意境与情感

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个“不怕”,一个“只等闲”,把红军面对长征途中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时的无畏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而在诗人笔下,这一切的艰难困苦都被轻描淡写,体现了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2. 具体诗句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眼中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却被看作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这种艺术化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红军战士视困难如草芥的豪迈情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中一“暖”一“寒”形成鲜明对比。“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所以诗人用“暖”来表达内心的畅快。而“寒”字则烘托出大渡河上泸定桥的险要,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桥下是湍急的河流,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夺取泸定桥,这个“寒”字既写出了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喜”二字,感情进一步升华,红军战士即将胜利完成长征,即使面对千里积雪的岷山也满心欢喜。“三军过后尽开颜”描绘出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后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展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胜利。



《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艺术记录,更是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精神的高度赞扬,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献花(0)
+1
(本文系喵喵爱学习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