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10 竹节人 读书笔记
一、重点字词
1. 风靡(mǐ)
这个词在文中形容竹节人在全校非常流行,“风靡”表示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例如“《少林寺》这部电影曾经风靡全国,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电影院。”
2. 俨然(yǎn rán)
在文中用来形容竹节人被摆在课桌上时像个神气的壮士的样子。“俨然”有多种意思,在这里表示很像、宛如的意思。如“他穿上戏服,俨然就是一位古代的将军。”
3. 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 lǐn)
用来描写竹节人的神态,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如“阅兵仪式上,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展现出强大的军威。”
4. 疙瘩(gē da)
文中指竹节人关节处的凸起部分。在生活中也常用来形容皮肤上凸起的小块或者绳子上的小结等。例如“这根绳子上有好几个疙瘩,不太好解开。”
5. 沮丧(jǔ sàng)
当竹节人被老师没收时,“我”的心情是沮丧的。这个词表示灰心失望的意思。如“他在比赛中失利后,显得非常沮丧。”
二、文章内容赏析
《竹节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们”小时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却也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斗得其乐无穷的故事。
1. 制作竹节人的乐趣
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从寻找合适的材料,如毛笔杆,到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再在上面钻一对小眼,用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这个过程充满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这不仅是制作一个玩具,更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例如,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从选择纸张到精心折叠,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期待和乐趣。
2. 斗竹节人的精彩
文中对斗竹节人的描写十分生动。“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些充满力量感的词语把斗竹节人的激烈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在课桌上用课本作掩护,进行着一场场激烈的战斗。竹节人手上系上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有的竹节人背上刻上“威镇八荒”的字样,两个竹节人相互搏斗,就像两个真正的武林高手在对决。这种充满童趣的游戏,反映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武侠等英雄故事的向往。据统计,有大约80%的孩子在童年时期都有过类似自己动手制作并玩具有创意的游戏的经历。
3. 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这部分内容充满了戏剧性。当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后,“我”和同学们沮丧万分。然而,后来却发现老师也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斗竹节人。这一情节的反转,既表现了竹节人的魅力之大,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孩子们眼中不再只是严厉的形象,也有着和孩子们一样的童心。这让我们看到,童年的乐趣是可以跨越年龄界限的。
三、关于文中可能涉及的古文部分(如果有)
在这篇课文中没有典型的古文部分。但如果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种传统的手工玩具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民间艺人制作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竹节人的制作也有着类似的民间工艺的韵味。它虽然没有特定的古文与之对应,但从传统文化的脉络中可以找到其根源,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竹节人》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竹节人的制作、玩耍和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童真的可贵以及传统玩具背后的文化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