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面对社会的态度
2025-02-10 | 阅:  转:  |  分享 
  
面对社会的态度我们现在一打开网络,各种短视频、短号充满着人性的黑暗,各种套路看着让人心惊肉跳,让每一个人给自己包裹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保护
的严严实实,避免受到伤害,但从而也失去了与人与这个社会进一步沟通交流协同的勇气,进而阻碍了自己走向社会,更阻碍了自己人生的成就,套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这就叫做歪门邪道,永远不属于大道,这些邪道用来保护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它绝对不能帮助让一个人成就。历代有成就的人物
,几乎没有人是通过这些外道(人性的黑暗面)成就的,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苦读,在职场中的努力工作才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回报。我们每
一个人组成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在所有的动物群体当中很独特的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很复杂,是因为我每个人都很复杂,但是一个人要想有成就
,只能走出家庭到社会,到北上广深到大城市,到人多的地方,才能够成就自己,没有听说一个人常年与世隔绝能成就自己的,也有的与世隔绝能成
就的,那也他一直在跟社会交流,只不过他的交流方式是学问,是书,是精神,总之人的生存、成就不能脱离社会。人既然不能脱离社会,那就好好
的走向社会,但事实上我们好多人躯体走到了社会、心没有走进社会,把自己裹得很死,没有敞开心扉给这个世界,给这个社会,对他人进行拥抱,
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进行协同,这实际上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此,人从一出生就是没有退路的,必须全身心的往社会中去走,可能会碰的头
破血流,也才有可能会有你想要的未来和人生境界。歪道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但无法成就自己,那么怎样才能成就自己呢,那就是大道,那就是正道
,那就是中国2000年来的正统儒道。儒家认为,人这一辈子作为大丈夫应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更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
太平、为往圣继绝学,普通人应该尽到孝养父母、慈爱子女、邻里守望的责任和义务,总之讲究的是把这一辈子活得好、过的精彩,因此儒圣人讲:
“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等,这种自力更生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2000多年,是浸入到了骨子里的,直到
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在的生活逻辑仍然是这些,只是大多数人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而已,这也形成了中国民族的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我们
不靠天也不靠地,更不靠鬼神等神秘力量,只有靠人类,靠自己去打拼。要说中华民族精神的缺点是过分的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弱化了(不是没有
)权力,因此我们的一生都是在为他人活,为父母(顺,养、敬),为领导(肝脑涂地),为子女(做牛做马),为朋友(两肋插刀),就像《论语
》中讲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为独缺少为自己活,活出自己的余地,其时只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看看今天的西方社会多如牛毛的
法津法规,过于慢速度的民主决策过程,再看看我们改革开放后这几代人个性觉醒带来的纸醉金迷、欲望无边,这就是个人觉醒的代价,也不能说不
好,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中间靠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点情感,要权力就需要强制,一旦强制,情分就没有了,就变的生硬了
,暴力了,这一块的中庸和谐之道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两句话一阳一阴、刚柔相济
、体用相宜。近代的梁漱溟先生对中国人的精神总结的非常好,“向上心强,向与情深”,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就是向上心强力争上游
的体现,节假日、春节的回乡潮、各种朋友聚会等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礼记》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敬业乐群“,这就是中国人主
流的生活逻辑。不要在身强力壮的时候清高、离世(远离世俗),要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而工作可能就是我们大多数人80%的社会生活,同
流才能交流,能做到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就更好了,世俗的社会这是这个样子,学习、走向社会、努力工作,结婚生子,望子成龙,子孙绕膝
,安享受晚年,把酒话桑麻! 佛道认为六道皆苦、生老病死皆是苦,世界很脏、称我们生存的世界为五浊世界,因此需要解脱,脱离这个世界,因
此佛主提出不管这辈子活的好坏、只讲究能够彻底解脱,跳出六界不在五行,如果说儒家是教人入世的,佛教就是教人离世的。直到唐朝出了六祖慧
能大师,此人是个文盲,在打柴时经过一个尼奄,听到一个老尼诵读《金刚经》,他一下子就顿悟了,后面经过发很多的磨难,最后在今天的广东韶
关南华寺开坛讲经,佛经有三藏十二部,号称六万八千部佛经,在《大藏经》中收录有1076部,几乎全部是佛祖当年所讲,唯一能称得上经而不
是佛祖讲的就是由慧能所讲的《六祖坛经》,可以这么讲,从慧能开始,把佛教变成了人人可以成佛做主的佛教,讲出了著名的,“何期自性,本自
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的名句。到了明朝的王阳明,援佛入儒,从天泉证
道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识恶是良知,去恶为善乃格物“,再到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从此日
本人,中国人,尤其是现在的职场人因为工作压力的焦躁在阳明心学中寻得一丝丝的慰藉和精神食粮,佛教从此又成为了世人以出世的心态干入世功
业的理论。当你的工作压力足以让你从佛教中寻找安慰的进候,这才算是开始有压力而已,当你开始感受到工作压力时,那是因为你以前的人生中从
来还没有压力,没有压力的人生、没有苦难困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心理学中有一句话:”伤口是阳光唯一能照进来的地方“,这才是你人生开始改
变,乃至开挂的开始。回到现实,佛教能给我们的帮助就是忍耐、坚持,主动担起责任,承担压力,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你如果想在红
尘世界中放出点光彩,就只能这样。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清净无为,这一辈子能修成大罗金仙。我到现在也没有证实到底人能不能修成神仙,可
能大多数人也无法证实,孔子能证实,但是他从来不讲,只讲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因此,儒家是一个二元论的文化,承认鬼神的存在,但
是呢,止步于怪力乱神,我们从来不需要这些邪门歪道成就自己,永远是走正道,与他们撇得远远的,套用网路里的一句话,“成功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一步步打怪,这个怪就是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一点一点的能够完成更大的任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你就能够大看到更大的一片天地和阳光
,境界就不同了,人生也就不同了!儒家是让我们这一辈子活好,那么他的学问就是让我们这一辈子怎样活得更好,他的学问无非就是一些孝悌忠信
,这个东西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讲出来,我相信大多人看了以后的反应是简直就是个笑话,但事实上如果做到了,你就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就是因为难能可贵才是世人需要的,世人更需要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你可能会游刃有余,就像孔子讲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不说
随心所欲不逾矩吧,可能到你30岁40岁的时候,至少你的工作人生会有一个新的局面。关于孝悌忠信。这些个古老的道德概念,听了非常乏味,
但是用现在的语言解释出来那就不一样了,实际上中国文化是个关系文化,再直白一点就是搞关系的,这一点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大家的做法可能
很多都错了,也有很多人压根就从来没做过关系,甚至每天在做着破坏关系的事情,很是很无知无慧的表现。所谓的孝,实际上就是搞好两代人的关
系,小的时候你养我,老的时候我敬你,子夏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放在社会中,实际上就是搞好上下的关系。为什么要搞好上下的关系呢?
你放眼望去,整个社会的资源、财富权力在哪呢?从党中央的70岁到省政府的60岁,再到市级的50岁不都这样的吗?在一个单位不也这样的吗
?社会有很多人,值得被传承的人不多,因为有担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太少了,这些有担当的人就走到了各级组织的领导岗位,我们也不排除
善于钻营的,德不配位的人走到这个位置上,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大多数人还是有能力有德性在这个位置上的。所以中国儒家文化是学以致用,是最
实际的最世俗的一个文化。?悌是什么呢,就是兄弟关系,放在社会中就是同事关系,在工作中有冲突有矛盾很正常,要把心胸放开,该和解的就和
解,不故意的制造矛盾,当然也不能怕产生矛盾而不推进工作,这也是不对的,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把心胸放开阔,不要小肚鸡肠。其实我们常讲
心胸宽广,但我们发现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心胸都是很窄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会很介意。没有多少人是天生的心胸宽广,都是在现实中被委屈撑大的
,一个人能不能够反省,能不能够自觉,事后能不能够自我批评,不断的让自己进步,让自己的心胸变大。忠指是什么呢?忠指的就是对组织的关系
,组织给你一顶帽子,给你一个岗位,领导代表组织授予你的这个岗位,授予你的这个帽子,你首先要忠于他,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责任和义务都
是对应的,既然有这顶帽子,那就应该承担这个帽子这个岗位所代表的职责,工作中心应该尽心完成这个职责,完不成这个职责就叫不忠,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就叫不敬业,我们每个人进公司的时候都会签合同,合同中一定讲,你需要完成工作,公司按时发工资,那这个工作完不成那
也叫做什么呢,不守契约,所有中在古代语系里面叫尽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叫敬业,在西方社会当中叫契约精神,讲的都是一码事。不忠
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败坏,而是指能力不足或态度问题两个方面,能力不足怎么办呢?那就去学吧,去实践吧,去锻炼吧,态度的问题需要去改,
需要自我去觉察,说需要自觉,需要自省,改不了的只能换脑袋(换人)。信简单来说就是信人、人信、不自欺,不欺人,太难做到了,就是因为难
在社会交往中这种品质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从小到大有几个人没有说过谎,所谓的说谎,这就是最简单的诚信问题,说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只是他人一般不去点破而已,但内心已不在信任你,两个人就无法合作共事,现代网络叫人社,人社倒塌就是社会性死亡,多么严重的事情啊!一
个组织说谎了,那这个组织可能就会倒闭,一个国家说谎,就会失去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所以说简单的一个不说谎就这么难,怎样才能不说谎,做
个诚实的人,这里面有很多内容值得讲,不是大家理解的这只是小孩子的教育,有时间可给大家可以细讲。孔子领着一群年轻的学生在淅河中洗澡,
孔子问了每一个年轻学子的人生志向,他们也都一一作了解答,有的说治理一个国家需要三年,有的人说可以去做外交慈善,有的人说我愿意带着一
帮小孩子在河边洗澡玩戏,孔子夸奖了最后的这个学生,学生们又反问孔子的志向,孔子讲了:“少者怀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就是讲少年的
成长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教育,有类似于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颐养天年,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能够进有诚信,没有尔虞我
诈,没有今天的各种套路歪道。试想这就是我们中学所学的《礼记.大同篇》中讲的孔子一生追求的大道-构建一个从小康到大同的一个世界,不就
是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吗。虽然没有做到,2000年前的人能够提出这样的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类社会目标,在黑暗中能够让人类看到了温情、看
到希望,就凭这一点孔子就伟大的很,所以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往之”。朱熹对孔子的评价是:“天不
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是孔子的字)。可见诚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如果大家都讲诚信,西方的契约、公司的制度、报销的凭证、
领料的单据、对下级的考核等等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了,社会的整体效率会提高多少倍啊,因此诚信是个人的名片,是第二生命,是社会最大的公约数
,请珍惜之,给人靠谱的感觉,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去做,你就有了进步的机会。在论语里面有很多讲述关于如何实践诚信的。注意,在这里我说的实
践诚信,而没有说做到诚信,因为有些事不能讲实话,比如一家人正在给小孩过弥月之礼,有的宾客讲小少爷真可爱,有的讲很聪明有才华,有的讲
将来能做大官,有的讲将来能发大财,主人听了很开心,有一个宾客讲将来一定会死,这是个大实话,但实话不合时宜不中听,被乱棍打出。我不相
信才一个月的小婴儿能看出来聪明、做官、发财等,这就是套话、官话是不符合本心的,就是在光明正大的说谎;我只相信其中有个人讲的小孩子确
实很可爱,因为小孩子都比较可爱,这个讲法符合本心,那就是真诚的,做到了诚信。人性很复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深陷其中,
不要怨社会,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造就成这个样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诚信起来,真诚起来。就像孔子讲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唉”!总结一下,孔子的学问就是让我们这一辈子过好,那么他的学问都是让我们怎么怎把这一辈子过好孝悌忠信只是一个大纲,这就是大道,其
他的都是小道或者说是歪道。孔子讲的:“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具体的应用,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
每天的工作做好了吗,评判的标准是自己(心里面)满意吗,然后才是领导同事们满意吗,俗话讲:“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活该”,话粗理不糙,忠解
决的是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生存,否则是活干了,公司还不满意,挺委屈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们身边有
交集的同事都是朋友,每天说的话做的事是不是符合诚信,评判的标准是否通过做这件事情增强了与同事之间的信任度,而不是破坏了信任度,因为没有信任你在公司寸步难行,很难完成工作,信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涉及到进步;传不习乎非常适用于新人,刚进来,能力是不够的,虽然以公司名义指定的导师,但更多的要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你需要主动的不耻下问,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传不习乎实际上相当于两代人之间的技能或人生经验的传承,这是孝的概念了,孝解决的是你能从这个社会上学习多少东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网络时代已经被弱化了,在古代可以决定个人发展的。现在的自媒体、短视频太厉害了,对于刚走入社会的年青人,分辨是非能力不足,被受到的毒害就会很大,就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借这个平台讲给年青的朋友们,经验水平有限,不揣浅陋,紧供参考,希望有一点儿帮助,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天海和尚 写于2021年
献花(0)
+1
(本文系惠阳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