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
2025-02-11 | 阅:  转:  |  分享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
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
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
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
、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设计(共18课时)课 时教材(丛书)篇目总字数用 时主 题分工第
1课时识记积累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100字)《驿路梨花》(2020字)《最苦与最乐》(1193字)5313/13识记重要字词
了解重要文学常识第2课时教读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100字)2100/5以小见大显精神叙议结合巧表达第3课时自主阅读课《那片绿
绿的爬山虎》(1020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2960字)《外祖父的白胡须》(3311字)《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2120
字)《悼沈从文先生字》(2000字)11411/29小事件大品格第4课时阅读引领课《驿路梨花》(2020字) 《灯》(1545字)
《松树的风格》(1573字)5138/13巧解象征悟精神第5课时自主阅读课《坦然走过乞丐》(1510字)《一件小事》(1010字)
《旁若无人》(1830字)《指路小孩》(874字)《燃亮蜡烛而不只是诅咒黑暗》(1903字)《美丽的微笑与爱心》(1056字) 8
183/21巧借略读知文意思考辩论明公德第6课时阅读引领课《最苦与最乐》(1193字)《敬业与乐业》(1360字)《多一些宽容》(
660字)3213/8论证严密思路清第7课时自主阅读课《幸福是灵魂的事》(1465字)《幸福的真意》(2540字)《幸福的人》(2
480字)6485/16品隽永语言悟幸福真意第8课时文言积累课《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200/博闻强识重积累第9
课时教读课《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200/巧借物象言心志第10课时自主阅读课《新陋室铭》(259字)《座右铭》(
120字)《梅花书屋》(211字)《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167字)《庞士元候司马德操》(205字)《四知》(170字)1132/
诵读经典陶冶情操第11课时自主阅读课《遇到今天的我,你是幸运的》(1092字)《沙土地》(1224字)《走近芦苇》(1318字)《
从黑暗中抽出幸福的嫩芽》(2121字) 5755/15巧抓首尾段细品明志趣第12课时自主阅读课《滴水之恩》(1300字)《一个人
需要多少土地》(4407字)《黑羊》(1038字)6745/17守住精神的家园第13课时自主阅读课《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121
2字)《智慧和信仰》(5466字)《墨子》(1300字)7978/20抓关键句知内容品读善思悟精神第14课时 写作指导课《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2100字)《回忆鲁迅先生》(3570字)《说和做》(1150字)《阿长与山海经》(3172字)9992/25巧选材料
妙绘人物第15-16课时大作文课略略天机云锦任我裁形神兼备绘人物综合性学习方案1.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2.懂得制作海报的基
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做孝亲敬老的小事,传承中华美德。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展示课1.海报
大比拼2.孝亲故事我来讲3.孝亲名言我理解4.孝亲诗词我积累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18课时单元检测读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标点、
文学常识、名著填空、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略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备注:课时、课型、主题等可灵活安排设计,每个课时的主题尽量兼
顾课标和单元目标,并避免重复或少重复。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和交流展示课,名著阅读设计阅读计划和交流展示课,方案和计划不占课时。初
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2课时教读课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修身》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2
.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言;3.“写话”风格; 4.详略得当。21005分钟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
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
。(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
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
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主要事件,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辨析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美德。三、本课时主题概括:以小见大显精
神 叙议结合巧表达四、教学过程:1.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
,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
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体悟他的为人处世。?2.学习活动一:略读课文,把握内容请
在5分钟内读完全文,思考问题:文中叙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迹?体现出他哪两个方面的品德?(方法指导:第一,默读,观其大略;第二,注意
首段和尾段;第三,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段尾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明确:待人厚:(1)给吕叔湘的文章描标
点(2)“我”和叶圣陶修润课本(3)恭送客人(4)给“我”复信 律己严:(1)写文章如说话(2)特别重视简洁文风(3)重视语文,力
求完美【评价设计】学生通过抓主要事件,练习略读,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大意。检测目标1的达成。3.学习活动二:辨析写作手法,体会人物美德
问题: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题一)学生读文勾画,简要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补充完善。学生展示。展示方式:我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是____段的___
_____(评价性语句),通过对照______(具体事例),我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____________(美德)。”【备用】(1)
我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是第3段的首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通过对照“叶圣陶先生为作者描标点”“作
者同叶圣陶修润课本”的事,我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既严谨认真又诚恳谦逊的美德。(2)我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是第4段的首句“文字之外
,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通过对照他“送客”“回信”这两件小事,我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
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3)我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是第7段的首句“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通过对照他“感慨时下不良的
文风”,我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美德。)(4)我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是第8段的首句“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
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通过对照他“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我感受到了叶圣陶先
生工作认真、力求完美的美德。学生总结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回顾学过的课文,找一找具有这一特点的篇目,建立起联系,借以加
深理解。【评价设计】学生通过准确勾画评价性语句,对照相关叙事,学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真切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风骨
与操守。检测目标2的达成。4.课堂小结:同学们,美德养成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精神体现在生活工作的小事中。作者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
活与工作的小事,再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的品格与操守,以小事彰显大品格;同时作者在叙述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加入自己的
评论,这些评价性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在结构上或总领全段,或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清晰。希望同学们能向叶
圣陶先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方式,向作者学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做一名躬行君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自主
阅读课教学设计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3课时自主阅读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
修身》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景物描写;2.细节描写;3.以小见大的写法。10202分钟《我
记忆中的老舍先生》1.虚实结合;2.以小见大的写法。29606分钟《外祖父的白胡须》1.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2.选材合理。3.以
小见大的写法33119分钟《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1.以小见大的写法;2.叙议结合。21204分钟《悼沈从文先生》1.以小见大的
写法;3.叙议结合。20004分钟25分钟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
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
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
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
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本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略读,概括主要事例,感悟人物品格,陶冶高尚情操。三、本课时主题概
括:小事件 大品格四、教学过程:1.导入:郁达夫曾有句名言:“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可以映射整个太阳的光芒,一
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感受人物的大品格。2.学习活动:略读文章,概括小事件,体悟大
品格。环节1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本节课的阅读篇目、阅读时间及阅读任务。学生速读,边读边圈点勾画,粗知文章大意。阅读提示:第一,默读,观
其大略。第二,在25分钟内读完。第三,注意首段和尾段。第四,掌握大意,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段尾句、中心句等关键句。环节2:细读每一
篇文章,概括出文章主要记述的小事件,分别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品格?【备用】展示方式:文章《________________》第____
__段的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具体事例),体现出_____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品格。学生自
由读文,归纳事件,做好批注。学生汇报展示,环节3:学生深入交流探讨:为什么这些小事最能表现人物的品格?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提炼,完善
板书。【评价设计】学生能在规定的25分钟内读完文章,概括文中的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品德。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3.课堂小结:同学们,在
阅读中我们发现文章选取生活中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伟大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
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在阅读中留意关注,在写作
中学习借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
人第4课时阅读引领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修身》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驿路梨花》1.设置悬念和误会;
2.象征手法;3.“公德心”;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5.记叙顺序;6.助人为乐;7.标题的含义20205分钟《灯》1.象征手法;
2.虚实结合;3.语言含蓄15454分钟《松树的风格》1.象征手法;2.语言质朴15734分钟13分钟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
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阅读:(1)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
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
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
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
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学
习略读,粗知文章内容大意。2.细读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妙处。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巧解象征悟精神四、教学过程:1.导入:俄国诗人普希
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最美春天,窗外有万紫千红装点人间;颂扬雷锋,胸口有缕缕真情温暖心窝。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的天地,感
受这个春天最美的景色,最美的心灵。2.学习活动一:略读,知内容环节1运用所学略读之法,通览《驿路梨花》(5分钟内),文章写了哪些人
?写了哪些事?(简要概括)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环节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指导。【备用】出场顺序人物所做好事1“我”和老余发现
小茅屋,修葺小茅屋2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修葺小茅屋3哈尼小姑娘照看小茅屋4解放军叔叔建造了小茅屋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小屋不属于某
个特定的人所有,它属于共同建设小屋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建造者解放军、照料者梨花和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所有为小茅
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评价设计】继续学习略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课文, 梳理主要人物及事件,粗知文章内容大意。检测目
标1的达成。3.学习活动二:学习象征手法,感悟人物精神环节1:勾画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体会“梨花”的象征意义。环节2小组内部交流,分享各自的看法。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梨花”的象征意义,体
会象征手法的作用。“梨花”的象征意义: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
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还是边疆民族优良的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
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这种浑然天成的写作效果得益于象
征手法的使用。【备用】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
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评价设计】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勾画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深刻理解
“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体会象征手法的好处。检测目标2的达成。4.学习活动三:巧解象征悟精神环节1请在8分钟内读完《灯》《松树
的风格》两篇文章,勾画出文中描写具体形象的句子,体会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环节2结合正确勾画的语句,思考:文章借这些具体形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象征手法的妙处。【评价设计】阅
读丛书相关文本,能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章借助具体形象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领会象征手法的好处。检测目标2的达成。5.课堂小结:同学
们,洁白的梨花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会熄灭的灯象征光明,象征人民的希望;松树历经严寒酷暑终不凋的风格象征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
畏任何牺牲的共产主义风格。这是一曲自然万物的赞歌,更是人类伟大精神的赞歌,一想到他们无私的奉献,忠贞不屈的奋斗,英勇无畏的精神,敬
意就油然而生;他们崇高的风格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发扬光大。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单位 实验
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6课时阅读引领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修身》阅读篇目文本特点
(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最苦与最乐》1.论证思路严谨;2.苦乐与责任关系;3.平实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11933分钟《敬业与乐业》
1.论证思路严谨;2.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的语言13603分钟《多一些宽容》1.论证思路严谨;2.对宽容的认识。6602分钟8分钟一
、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学习略读
,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
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
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
、本课时学习目标:1.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明确作者观点。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严谨的思路。三、本课时主题概括:论
证严密思路清四、教学过程:1.导入: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学习活动一: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明确作
者观点。(1)略读课文,勾画出表达作者对“苦”“乐”态度的句子,说说梁启超的苦乐观。(2)学生班内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明确:负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评价设计】运用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准确勾画出表达作者对苦与乐态度的句子,明确
作者观点。检测目标1的达成。3.学习活动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论证思路 环节1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怎样进行阐述的?请细
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环节2小组成员之间展示交流思考成果,智慧碰撞,求同存异。环节3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明确:课文前
半部分论证“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
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
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痛苦。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例举这些责任未
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课文的后半部分论证时,则主要采用讲道
理的论证方法。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孟子、曾子的话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
,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绪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
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
【评价设计】学生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检测目标2的达成。4.学习活动三:阅读丛书,学练结合环
节1略读《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两篇文章,找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环节2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怎样进行阐述的?请细读
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汇报展示。【评价设计】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准确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文
章脉络,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检测课时学习目标1、2的达成。 5.课堂小结: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
对孪生兄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高深莫测的写作表达煞费苦心。这些,表
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时阅读引领课教学
设计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9课时阅读引领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修身》阅
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陋室铭》1.托物言志;2.认识文体“铭”;3.积累文言词语;4.类比;5.语言风格。81《爱
莲说》1.托物言志;2.认识文体“说”;3.积累文言词语;4.衬托;5.语言风格。119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
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阅读:(1)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
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
、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
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本课时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
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巧借物象言心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乐亦有别。古往今来,
有人住轩敞华屋,楼阁台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茅茨土阶。有人乐谦逊的泥土情怀,有人乐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人生在
世,若得斗方陋室,乐污泥莲花,又将如何自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古文,品味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君子情趣。2.学习活动一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环节1朗读《陋室铭》,勾画出文中描写陋室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其“陋”的?(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具体语句,思考批注。(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作者从环境之清幽宁静,交往人物之道德高尚,室内生活情趣之高
雅三个方面写了陋室其实不陋。环节2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意及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备用】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见刘
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
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
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又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
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便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1)学生独立思考批注。(2)小组
内交流,补充完善。(3)小组内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
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高洁志趣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评价设计】学生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准确抓住“物象”的
特点,感受作者的高洁志趣,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2.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爱莲说》,探究其托物言志的写法周敦颐在
《爱莲说》中称“莲,花之君子”,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结合语句,说一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1
)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独立思考批注。(2)小组内交流补充。(3)小组内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
: 作者赋予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出淤泥而不染”——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君子的庄重
、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4)学生归纳总结: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评价设计】学生通过在反复朗读中,准确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结合具体语句,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抱负。 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4.课堂小结
:播放网络视频——电视剧《封神榜》主题曲《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同学们,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刘禹锡借陋室明志,我们崇德修
身做君子。希望同学们,无论是高居于山岗之上,还是低伏于幽谷之间,我们都不能丢失仰望星空的信仰!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
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只问初心,无问西东!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级学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修身》阅读篇目文本
特点(可供学习点)字数用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中心选材;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结合;详略得当。2100《回忆鲁迅先生》从生活中选材
;选材真实、新颖。11820《说和做》围绕中心选典型材料;详略安排。1150《阿长与山海经》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3172一、单
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阅读:(1)学习略读,
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粗知文章的大意。(2)阅读文章,写出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受和心得,陶冶情操。3.写作:(怎样选
材)(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
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
本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巧选材料
妙绘人物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
,亭台楼阁需要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美文须用材料来构成。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取好的材料,才能满足表现主题的
需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选材”。2.学生活动一:认识写作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环节1:(1)回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
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用了哪些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些材料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吗?表一:篇 目事 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待人宽:(1)给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间接材料)(2)我和叶老一起修润课本(直接材料)(3)恭送客人(间接材料+直
接材料)(4)给我复信(直接材料)律己严:(1)写话重风格(直接材料)(2)文风重简洁(直接材料)(3)写作求完美(直接材料)(2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3)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确: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
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
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素材。同学们,不管是直接材料还是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从生活中选材,
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认真修润,才能成就一篇佳作美文。【评价设计】学生回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梳理文中所叙事例,能够辨识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检测目标1的达成。3.学生活动二:学习从生活中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环节1:(从生活中选材)(1
)回顾《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使之更好的为文章表情达意服务呢?表二:篇 目事
件《回忆鲁迅先生》 1、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3、到鲁迅家做客(夜谈沉思、饮食习惯);4、鲁迅开
玩笑;5、我受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 6、读青年来信;7、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碌;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11、夜里工作; 12、吃鱼丸;13、包书;
14、病中工作。(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3)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要从生活中选材,首先,要善于观察,细致
深入了解,并随时记录。其次,要用心感悟,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再次,要学会筛选,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
的片段写进文章。环节2:(围绕中心选材)(1)回顾《说和做》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文章,思考:文中材料与中心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
相应的详略安排是否合适。表三:篇 目中 心事 件《说和做》文章通过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
了再说,做了不说”和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作为学者:1、写作《唐诗杂论》(详写)2、
写作《楚辞校补》3、写作《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1、起稿政治传单(详写)2、群众大会言说3、参加游行示威《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不无愚
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让“我”永远怀念。阿长名字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睡觉摆“大”字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
福橘阿长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详写)(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3)学生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确:对
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和中心关系密切、能充分表达主旨的材料,要多选,详写;和中心有些关系、但并不十分
密切的材料,要少选,略写;和中心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不选。环节3:(材料要真实、新颖)(1)结合表二,体会《回忆鲁迅先生
》一文所选材料真实、新颖的特点。(2)学生发表见解,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最终明确:选材要真实,选取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材料(亲耳所
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等),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抒发真情实感。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当然许多材料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总结选材的方法:直接间接,素材积累多元化苦练审题,确定中心精准化巧选材料,取舍加工典型化全文写作,修改提升个性化环节4:尝试选材
。完成教材写作实践一。【评价设计】学生通过回顾课本学习过的篇目,以点带面,梳理归纳,学会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尝试围绕一个中心选取材料
,检测目标2的达成。5.课堂小结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主题
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
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评定作文档次的重要标准。相信大家谨记我们的选材方法,留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一、任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二、任务目标:1.通过本次综合性
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
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三、时间
:第三单元学习开始~第四单元学习结束(约5周)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实施(4周)集体任务:(1)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全校师
生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孝亲敬老活动。 (2)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定时播放“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
传材料。(3)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布置宣传栏、黑板报,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和制作“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海报,积极宣传,
营造校园孝亲敬老的氛围。(4)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呼吁同学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5)开展“每周一歌”活动,组织学
生唱孝亲敬老的歌曲,如《感恩的心》《白发亲娘》《父亲》《常回家看看》等。(6)每人设计一张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海报。海
报制作要求:本次海报必须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海报一般由标题、说明性文字、插图、广告语和标志等内容构成,手工绘制为主。主
题要明确,构思要新颖,形式要生动,色彩要明快。分组任务:第一小组任务(1)搜集孝亲敬老的故事或相关的诗词、名言警句,并组织活动进行
评比。(2)了解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的由来及有关知识。第二小组任务搜集有关“孝亲敬老”的经典文章,组织朗诵评比活动。(2
)举行“听从父母正确教导,不与父母顶撞,不向父母发脾气”宣誓和签名活动。第三小组任务(1)邀请语文老师或校外的专家学者、作家名人做
有关“中国孝文化”为主题的报告。(2)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四小组任务(1)拍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
照片(或视频)。(2)举办“孝敬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第五小组任务在老师、同学、家长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师生“孝亲敬老”的具
体表现。第二阶段: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整理汇总1周,集中展示1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教学设计 单位
实验学校 审阅人 课 时课 型年 级 学 期单 元丛 书主备人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七下第四册《崇德
修身》一、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学会与同学合作,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
。2.懂得一些制作海报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手绘校园海报、公益海报等。3.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
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二、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主持人致开场词: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亦有云“百善孝为先
”,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以“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这里的舞台将会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接下来请各组展示这段时间收获的丰硕成果吧。备注:教师在整个展示活动过程
中,密切关注各发言人及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与指导。纵向评价每个学生在展示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能力的
提高;横向评价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2.学生活动一:海报发布会(1)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展示分享自己制作的主题海报
。(2)每组推荐出一份最佳海报,由全班展示。ppt展示课前设计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海报,3、学生活动二:分组汇报展示第一小组:
孝亲故事、名言、诗词我来讲主持人: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听吗?
??下面请听《黄香温席》和《卧冰求鲤》的故事。?推举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讲故事。主持人:听了这两个故事你一定很感动,希望同学们以后尽量多地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小组:孝亲文章我来读主持人:记得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爷爷在抗日前一年得到妈妈病逝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写下了这样一片感人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下面请听XX同学的深情朗诵。主持人:听了XX同学的深情朗诵,我想一定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下面请谈谈你的感受吧!第三小组:孝亲事情我来做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些孝亲敬老的事情深深地触动了你呢?你又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下面请欣赏XX同学和XX同学表演的小品《爸爸妈妈让我来》。主持人:其实,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是家长却十分的感动。谢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付出。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第四小组:孝亲典型我宣传主持人: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孝亲文化作品我们看了后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其实在我们同学的镜头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下面请欣赏XX同学展示他的摄影作品。主持人:其他组的同学自由发表感想或谈谈你的理解。第五小组:孝亲成果我调查主持人:欣赏了一个个感人的表演,我们感慨万千。作为父母,他们从没想过让孩子回报,他们只是有着深深的期盼,期盼孩子长大成人……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我们对父母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一个小调查。(出示幻灯片)(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的生日?(2)谁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3)你知道爸爸妈妈平时有什么爱好?(4)你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吗?(5)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怎么做吗?主持人: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现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充满愧疚,想着今后如何去弥补对父母爱的回应。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孝敬父母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感想。主持人:最后让我们合唱《感恩的心》,结束我们的汇报演出。4.学习活动三:表彰总结(1)颁奖、合影(2)教师总结发言,提出勉励,并再次呼吁同学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5.课堂小结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盛饭;父母下班回家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等等。哪怕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孝敬。同学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
献花(0)
+1
(本文系鹏城九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