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民功臣吕锦业
2025-02-18 | 阅:  转:  |  分享 
  
人民功臣吕锦业刘振球吕锦业,汉族,1923年1月出生于明光市女山湖镇(原嘉山县旧县镇)。其家族中社会关系复杂,有多人在旧政权中担任过区、乡、
保长。他八岁前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三十年代在旧县小学读书。当时旧县已有共产党地下支部,旧县小学的教师汤策安、秦其谷,学生胡本常、
何玉庆、吕德云等都是进步分子。吕锦业因目睹国民党的败退和日军的残暴行径而对旧政权的黑暗深恶痛绝,在当地进步分子影响下,逐渐树立了誓
死不当亡国奴,血洒抗口战场的远大理想。为寻找抗日之路,1939年,他考入安徽省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军事,投身抗日,毕业后任戴巷乡乡
长兼大队长。此时,正值新四军五支队进驻嘉山,通过耳闻目睹和接触对照,他深深地认识到新四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
论持久战》、《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光辉著作,心里豁然开朗,毅然拒绝国民党的委任,投奔新四军五支队,受到郭述申政委的亲自接待,被安
排到半塔教导队学习。为此,国民党还对他下了通辑令。1940年4月,吕锦业到嘉山县委做情报工作,6月参加汤家湖阻击战,打退了其族侄吕
介甫所率日伪军百余人的围攻,很好地掩护了县区机关的安全转移,因此,党组织决定提前吸收他为正式党员。1942年至1943年间,他先后
任连长、指导员、仇集乡乡长、大队长、涧溪区委书记兼大队教导员,在建立地方民主政权和反"扫荡"斗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后二年间,他
又先后任仪扬县顾颉区、龙河区,冶山县的金集区,六合县的新篁巷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兼大队长,在国民党首都南京的郊外,从事开辟抗日根据地
的工作,直到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期间,吕锦业任东北辽南省新金县县委委员兼区委书记、武工队长、爆炸队长等职,坚持辽南敌后游击战,被辽南
省委、省军区授予"辽南人民功臣"称号。土改试点后,他任工作队长兼书记,盘山县县长、代理书记等职,胜利完成了救灾、剿匪、土改等工作任
务。建国后,他出任省委党校教研室主任,第一副教育长,从事党史和哲学的理论教育工作。1958年调任锦州师范学院、锦州工学院院长、党委
书记,直到1980年离职休养。
献花(0)
+1
(本文系桑梓情深SCQ...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