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信阳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2025-02-18 | 阅:  转:  |  分享 
  
信阳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以下是信阳农村丧葬民俗的相关介绍:丧葬民俗
流程生前准备:老人通常会在生前选好墓地,准备棺材、寿衣。棺材以柏树、杉树材为上等,普通用松树材,寿衣习惯用单数,颜色一般为白、灰、
蓝三色,忌黑色。送终: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儿媳及孙辈守在身旁,直到死亡。老人病危时,后人会问其遗嘱,交待债权债务、遗产分配等事宜。民
间习俗还认为老人病危不能死在床上,要打地铺,即 “挪铺”。嚎丧入殓:老人去世,子女亲属围在遗体周围放声痛哭,烧 “落气纸”。接着给
死者洗澡、理发、梳头、整容,然后由后人暖寿衣后为死者穿寿衣,系 “寿线”。入殓时不能让死者脸见天,棺材内放死者心爱之物和银元等,女
的放梳子和破扇子,孝眷围棺瞻仰遗容后盖棺。守灵:将棺材停于中堂或正厅内,下面用两条板凳支起,棺前放 “老盆”。请道士写灵牌立于棺前
,摆上三牲祭礼、香、长明灯等。孝子孝女等日夜守候,夜晚孝子在灵柩旁边地下打草铺睡,头枕土坯。同时用白纸在门上贴成 “X” 字形。报
丧:出殡日期决定后,由治丧小组向亲友发出讣告。报丧时对长辈或老亲,孝子要亲自去跪门报丧。吊唁:亲友携带花圈、挽联、礼金等前来吊唁,
在灵前祭拜,孝子们会出来向祭奠的人磕头致谢。出殡安葬:出殡时,孝子手执哭丧棒,父丧左手执棒,母丧右手执棒,父母双亡双手各执一棒。棺
材抬至墓地安葬,土葬时要注意墓穴的方向等,安葬后堆坟。注意事项语言禁忌:忌说 “死了”,要说 “老了”“登仙了” 等委婉说法。行为
禁忌:入殓时死者脸不能见天;孝子在守灵期间不解衣、不去孝,且眼泪不能滴在逝者身上。服饰禁忌:孝子孝女等要按规定穿着孝服,如孝子穿白
布孝袍、腰系麻辫、脚穿草鞋等,且要注意麻辫结和白鞋毛边的位置根据父母亡故情况而定。时间禁忌:出棺前墓坑不可空坑过夜,除非当天挖墓坑
;人死后一般第三日才可出棺。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寿材寿衣特色:信阳对棺材的材质、规格、制作工艺及寿衣的颜色、件数等有独特讲究,如棺材用
“八仙”“十全” 等命名,寿衣忌黑色。“挪铺” 习俗:老人病危要打地铺,即 “挪铺”,这一习俗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普遍。哭丧特点:
信阳女眷嚎丧时多是边数边哭,追述死者生前的艰苦辛劳及对后人的关怀与期望,有独特的哭丧风格。“生祭” 或 “生葬”:固始县人过 50
岁后,儿女及亲戚在其寿诞时会敬献青砖或青瓦,过世时用积累的砖瓦砌墓穴,称为 “生祭” 或 “生葬”,这是与别地不同的习俗。历史背
景和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信阳地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地带,其丧葬习俗受多种文化影响。长期的农业社会形态,使得人们重视家族传承和祖先
崇拜,丧葬习俗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融合。文化内涵孝道体现:从送终、守灵到服丧等一系列环节,都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 “养老送终
” 传统观念的具体实践,强调子女对父母最后的责任和尊重。灵魂观念:烧 “落气纸”、棺内放陪葬品、设长明灯等,反映了人们认为人死后灵
魂不灭的观念,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家族观念:同族老人往往安葬在一处老坟山,丧葬过程中家族成员共同参与,治
丧班子由家族中有威望的人主持等,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了家族的秩序和传承。第 1 页 共 1 页
献花(0)
+1
(本文系爱情的商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