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 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宁德农村丧葬民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介绍:丧葬民俗流程弥留与送终:老人弥留之际,家人会守在身旁,尽可能满足其最后的心愿。当老人咽下最后一口 气,子女要在旁为其 “送终”,让老人在亲人的陪伴下离世,这被视为子女尽孝的重要体现。更衣与报丧:送终后,立刻为逝者沐浴、更衣,寿衣 多为传统的中式服装,且件数为单数。之后,家人会派人向亲朋好友报丧,报丧人一般要亲自上门,告知死讯、出殡时间等信息。入殓:一般在逝者 去世后的 1-2 天内进行。棺材内会铺上草纸、被褥等,将逝者放入后,在其身边放置一些生前常用的物品或陪葬品,然后盖上棺盖,但暂不钉 死。守灵:在堂屋设置灵堂,灵堂布置庄严肃穆,摆放逝者遗像、牌位,点上长明灯,摆上供品。子女和近亲要轮流守灵,期间要不断烧纸钱,保证 长明灯不灭,以表达对逝者的守护和缅怀。吊唁:亲友得知消息后,会携带香烛、纸钱、花圈等前来吊唁。进入灵堂后,要向逝者遗像或牌位鞠躬、 磕头,家属在旁陪祭并向来宾回礼。出殡:出殡时间通常由风水先生选定。当天,先将棺材抬到门外空旷处,举行起灵仪式,由长子或长孙摔碎 “ 孝盆”,随后抬棺者抬起棺材,长子或长孙手持引魂幡走在前面,其他亲属和送葬队伍跟在后面,向墓地行进,途中有人专门撒纸钱。安葬:到达墓 地后,将棺材放入事先挖好的墓穴中,风水先生会再次确认方位等,然后由亲属先往棺材上撒土,接着众人一起填土掩埋,堆起坟堆。安葬完毕后, 在坟前摆放供品,进行祭祀仪式,亲属们磕头拜祭。做七与祭祀:从逝者去世之日起,每隔七天为一个 “七”,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 “五七” 最为重要,家人会准备丰盛的供品,有的还会请道士做法事。“七七” 结束后,还有百日祭、周年祭等。注意事项服饰与仪容:亲属要穿着白色 孝服,头戴孝帽或孝巾,保持仪容整洁、庄重,不能佩戴首饰,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言行举止:整个丧葬期间,要保持安静、肃穆,忌喧哗、嬉笑 打闹,避免做出不尊重逝者的行为。守灵时,守灵者不能打瞌睡,要时刻保持对逝者的敬意。祭祀礼仪:祭祀时,供品的摆放有一定讲究,要按照传 统习俗进行。上香时,要手持香恭敬地鞠躬、拜祭,不能随意摆弄香烛等祭祀用品。禁忌触碰:在入殓、出殡等过程中,非相关人员应避免触碰棺材 和逝者遗体,以免被认为不吉利。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独特的引魂仪式:宁德部分农村地区在出殡时,引魂幡的制作和使用有独特的样式和寓意,引魂 幡上的图案和文字往往与当地的民间信仰和传说有关,这与一些其他地区简单的引魂幡形式有所区别。哭丧文化:宁德的哭丧有独特的韵律和内容, 哭丧者会边哭边诉说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对逝者的思念,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哭丧文化,与一些地区只是单纯哭泣表达哀思有所不同。祭祀时间侧重: 宁德农村对 “五七” 的重视程度较高,在 “五七” 这天的祭祀仪式非常隆重,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可能更注重 “七七” 或者其他 “七 ” 的祭祀。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古越文化传承:宁德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越族的活动区域,其丧葬习俗中保留了部分古越文化的元素,如 对风水的讲究、对祖先灵魂的敬畏等,体现了古越族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认知。中原文化影响:随着历史上中原文化的不断传入,宁德丧葬习俗融入 了儒家的 “孝悌” 观念和家族伦理思想。送终、守灵、祭祀等环节都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家族的传承观念,通过丧葬仪式强化家族成员之 间的联系和认同感。宗教信仰融合: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在宁德地区广泛传播,对当地丧葬习俗产生了深刻影响。做法事、超度等活动在丧葬中较 为常见,人们希望通过宗教仪式帮助逝者超脱轮回,进入美好的彼岸世界,同时也为家人祈福。海洋文化特色:宁德地处沿海,海洋文化在其丧葬习 俗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一些海边村落,出殡时会有向大海抛洒纸钱的仪式,寓意着为逝者的灵魂照亮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这是海洋文化与丧葬习俗相结合的独特表现。第 1 页 共 1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