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山 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2025-02-18 | 阅:  转:  |  分享 
  
黄山 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黄山地区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丰富且讲究,以下
是具体介绍:丧葬民俗流程送终:老人病危时,家人需守在床前,听候交待后事。老人即将咽气时,已出嫁的女儿一般要回避,儿孙立于病榻前高声
呼唤,直到咽气,全家人需跪在床前嚎啕大哭。下停板、下冷铺:老人死亡后,在亡者室内或堂屋明间,临时搭床或置一门板,将亡者抬到门板上,
叫 “下停板”。头枕火纸,脸盖火纸,头前放 “倒头饭” 和 “倒头蛋”,并插三根香。胸口敞开,摆一把剪子。有的地方还会在堂屋左边置
一门板,铺上稻草,抬亡者于上面,称 “下冷铺”。祝祷 “亡灵”:在亡者处放瓦盆烧纸钱,子女跪拜哭喊死者受钱,有的还焚烧纸马纸轿。同
时,孝子要到堂屋向祖宗祷告。还要在冷铺边点 “七星灯”,杀公鸡一只置于碗中放冷铺边,为 “亡灵” 引路照明。起水、洗身:孝子挟亡者
寿衣,端碗到附近井边或塘边,向井(塘)礼拜、烧香后取水。回来后用沾湿的青布在亡者胸口按三下或擦五心和七窍,随后将碗摔在大门外。之后
由长子或长媳为死者洗身、抹前胸后背各三把,再为死者更衣、理发。报丧:家人在祖宗牌位及左右门肩贴上火纸,大门贴上白纸,有的还贴门状记
载死者信息。儿子戴重孝,系麻纰,在亲房长辈带领下,到外婆、外公、舅舅家等亲戚处跪拜报丧。报丧人要带一把伞,进屋挂堂屋左边椅上。入殓
:将死者裹棉穿戴整齐入棺。棺内会放一些物品,如放硬币摆成北斗七星形状等。亲属会依次瞻仰遗容,儿孙还要敬酒、敬饭、给铜钱,闭殓盖棺时
,在场吊唁者按顺序三跪九拜。请七:丧亡之日起,每 7 天为一七,七七共 49 天,逢七,儿孙们备香烛贡品,在灵前或坟上祭奠。出殡:
把灵柩送往墓地。送葬队伍中,死者长孙打头撑 “引路幡”,幡挂火纸作 “买路钱”。后面依次是金童玉女撑 “引魂幡”、纸扎 “亡人事”
、棺木,棺木后是披麻戴孝手执香火的送葬队伍,队伍边走边放炮竹,遇到岔路口要燃烧纸钱。安葬:出殡前请风水先生选定坟地穴位,破土挖坑,
坑内倾石灰。灵柩到达后,坑内烧一些豆萁麻秸并留火种,陈棺摆正,宰雄鸡淋血于棺盖,放爆竹,烧纸钱,最后一次焚香跪拜,然后填土掩埋。注
意事项服饰方面:孝子孝孙等晚辈要穿戴相应的孝服,且不同辈分的孝服有区别,如孝子头戴长孝巾,身披孝袍,腰系麻绦,鞋蒙全白布等。曾孙帽
用红布,玄孙帽用绿布。行为方面:严防猫狗猪等家畜接触死者尸体,据说死者与家畜接触,可能会变成害人的僵尸。送葬过程中,孝子孝孙等不能
回头张望,据说回头会容易失魄。言语方面:忌说不吉利的话,在与报丧、吊唁等相关事宜中,言语要庄重、哀伤,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其他地区
的不同报丧特色:报丧时带伞并将伞挂在堂屋左边椅背上的方式较为独特,与一些地区单纯口头报丧或现代电话报丧等方式有明显区别。祭祀讲究:
对 “六七” 这个祭日较为特殊,是死者女儿的专祭日,一切花费均由女儿家开支,这在其他地区并不一定有这样明确的规定。送葬仪式:送葬队
伍中撑 “引路幡”“引魂幡” 以及撒 “买路钱” 等仪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其他地区可能没有如此完整和特定的送葬仪式物品及行
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历史背景:黄山地区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程朱理学盛行,人们对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极为重视。长期的农耕社会使得家族
观念浓厚,丧葬习俗成为维系家族传承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繁琐且讲究的丧葬民俗。文化内涵孝道体现:从
送终时的守在床前到整个丧葬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如披麻戴孝、守灵、祭祀等,都充分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报答和尊重。
灵魂观念: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所以有祝祷 “亡灵”、为 “亡灵” 引路照明、烧纸钱等行为,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生活得好,同
时也希望逝者的灵魂能保佑子孙后代。家族观念:丧葬活动是家族集体活动,亲友们广泛参与,送葬、祭祀等过程中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强化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维护了家族的团结和延续。风水文化:选坟地讲究 “风水宝地”,认为坟山好关系到子孙的兴旺发达,这体现了当地对风水文化的信仰和重视,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未来的期望。第 1 页 共 1 页
献花(0)
+1
(本文系192小文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