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
|
|
南昌农村丧葬民俗流程介绍,需要注意什么!与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南昌农村丧葬民俗有着独特的流程、讲究,承载 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下是具体介绍:南昌农村丧葬民俗流程送终与移床:老人弥留之际,子女等直系亲属守在身边。咽气前要将老人从卧床移至堂 屋地铺,东西向摆放,头朝西脚朝东。烧倒头纸:老人断气后,在床前放 “老盆”,孝子和娘家人在盆里烧纸。报庙:去世当晚,孝子要到土地庙 报告死亡消息。报丧:孝子穿孝服,头戴白布帽,手臂捆麻,捧哭丧棒去亲友家报丧,到别人家不进门,见人就磕头。换寿衣:为逝者剃头、刮脸、 洗身、穿衣、整容、脸蒙纸,寿衣穿单数,有冬、春、夏三领。入殓:棺材内放七枚硬币摆成北斗七星状,尸体嘴巴里塞钱或其他物品作买路钱,然 后安放尸体,盖上绸面包被,蒙上蒙脸纸。守灵:孝子排班轮流守在灵柩旁边,不解衣、不去孝,直到下葬。吊唁:亲友前来吊唁,向逝者鞠躬或磕 头,孝子孝女陪哭、跪拜答谢。做七:从逝者去世之日起,每隔七天进行一次祭祀活动,一般做 “五七” 较为隆重。出殡:抬棺者通常为八人, 称 “八大金刚”。出殡时,长子摔 “老盆”,执哀杖走在前面,队伍沿途撒纸钱。安葬:到达墓地后,先由阴阳先生或族里长辈进行相关仪式, 如撒鸡血驱邪等,然后放棺填土,堆成坟堆。圆坟:下葬后的第三天,后辈们去坟地添土。南昌农村丧葬民俗注意事项寿衣禁忌:寿衣不能说 “几 件”,要说 “几领”。材质上忌用缎子,因 “缎子” 谐音 “断子”。哭丧禁忌:孝子眼泪不能滴在逝者身上和棺材上,否则认为对逝者和家 人不利。出殡禁忌:抬棺过程中棺材不能落地,否则认为不吉利,若落地就得就地埋葬。祭祀禁忌:祭祀时要保持庄重,忌嬉笑打闹。与其他地区的 不同与北方地区相比报庙习俗:北方部分地区无报庙这一环节,而南昌农村有专门的报庙流程,向土地庙报告逝者消息。烧七重视点:南昌 “五七 ” 较为重要,仪式讲究,会请人诵经、放生等;北方虽也有烧七习俗,但在 “五七” 的重视程度和具体仪式上可能不同。与南方部分地区相比 移床讲究:南昌有移床至堂屋地铺且特定朝向的讲究,一些南方地区可能没有或朝向不同。丧葬用品特色:南昌在入殓时棺材内放硬币摆北斗七星状 等具有地方特色,并非所有南方地区都有此做法。南昌农村丧葬习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历史背景赣鄱文化传承:南昌地处赣鄱大地,自古以来就 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丧葬习俗受早期赣鄱地区原住民的信仰和传统影响,包含对自然、祖先的敬畏等元素。中原文化融合:历史上中原文化不断南 传,与南昌本地文化相互交融,在丧葬习俗上体现为一些儒家丧葬礼仪的融入,如注重孝道、丧葬仪式的规范性等。宗教文化影响:道教、佛教在南 昌地区传播广泛,其教义和仪式对丧葬习俗影响深远,如做七、超度等仪式都有宗教文化的影子。文化内涵孝道文化:送终、守灵、披麻戴孝等环节 ,都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敬重,通过具体的行为和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感恩与不舍。灵魂信仰:报庙、做七、烧纸钱等习俗,反映了南昌人对灵 魂不灭的信仰,认为逝者的灵魂需要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通过各种仪式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引。家族观念:丧葬活动是家族集体事务,从报丧到安 葬,家族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也维护了家族的传统和秩序。乡土文化:南昌农村丧葬习俗是当地乡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乡土的眷恋,是传承地方文化、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第 1 页 共 1 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