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结体三十六法(下)附图解说明(22)朝揖【原文】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 与三体成字者,若''讐''、''斑''之类,尤欲相朝揖,《八诀》所谓迎相顾揖是也。【原意】凡是带有偏旁部首的字,书写时都要注意使左右两边相 互照顾呼应。左右结构的居多,如''邹''、''谢''、''锄''、''储''。也有左中右结构的,如''讐''、''斑''。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尤其应当注意相 互之间的照应。《八诀》中所说的''迎相顾揖''就是这个意思。【新说】朝,即对或向之意;揖,古代人相见时之拱手礼。左右结构的字,两边要相 迎、相对,联系紧密,也要相互避让、相互尊重,成为一体。(23)救应【原文】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 书法》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新说】写字的时候,第一笔落下就应当想到第二笔、第三笔应当如何就(救)应,如何结裹。高宗皇帝在《 书法》中所说的''意在笔先,文向思后''就是这个意思。者、元、旨、则【新说】''救应''就是将就、照应一点他人,就得了他人就是救别人,救自 己,否则难以成就整体。写字的时候,落笔即决定成败,不仅在于单个笔画是否写得好,更在于落笔是否照顾到后续笔画的布置。举步三思,我们作 出一个行为,必然先要想到后续动作的安排,也要考虑到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否相互协调。也像下围棋一样,落子是取布局,是通盘考虑的,而不是 仅看局部。(24)附丽【原文】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飞''、''起''、''超''、''饮''、''勉'',凡有''文 ''、''欠''、''支''旁者之类,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原意】汉字中有不少字的笔画要相互靠近,不可分离,否则就显得杂乱无章,如''形'' 、''影''、''飞''、''起''、''超''、''饮''、''勉''。凡有''文''、''欠''、''支''等偏旁的字,结体上以小附大,以少附的多。【新说】''附丽 ''亦为''附离'',即既附着又分离的意思。左右结构的字两边要若即若离,太开了会涣散杂乱,太近了会显得萎缩,均有失章法。就像人与人之间要 相互交流,也要保持距离,把握好分寸是非常关键的。(25)回抱【原文】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匊"之类,向右者如"艮" 、"鬼"、"包"、"旭"、"它"之类是也。【原意】汉字中有不少字的点画呈回抱的形状,有的是向左回抱,有的是向右回抱,书写的时候要注 意将回抱之势写得完整充实。如"曷"、"丐"、"易"、"匊"向右回抱,"艮"、"鬼"、"包"、"旭"、"它"向左回抱。这些字在书写的 时候要将其回抱之势写得完整充实。【新说】"回抱"即怀抱,像妈妈抱着婴儿一样。钩笔要舒展舒展,做拥抱之势,注意写出形态来;被怀抱部分 有的要贴身,形体不可太大,宽窄得宜才能出怀抱的势,有的形体大、远离,有逃逸的感觉,又不脱离怀抱之势,若即若离。(26)包裹【原文】 谓如"园"、"圃"打圈之类四围包裹者也;"向"、"尚",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匡",左包右;"旬"、"匈",右 包左之类是也。【原意】汉字中有不少字的书写呈包裹的形状,如"园"、"圃"是四周包裹的;"向"、"尚"是上包下;"幽"、"凶"是下包 上;"匮"、"匡"是左包右;"旬"、"匈"是右包左。【新说】"包裹"包括包围的框和被包围的芯,两者的形态和关系都比较重要。外框有粗 有细,有正有斜,内芯也是如此。一般来讲,内芯是被包之物,要小才对,但也有比较大的。外内外一般粗细、斜正、大小相对,一阴一阳,有对比 反衬,也有相同的。内芯的姿态非常重要,一个外表端庄的人有一颗富有内涵的心,那是太美太美。内芯的姿态有多种表现手法,斜正、笔画粗细、 位置分布匀称(不是平均,是既匀又称)、形体大小安排等。包裹之字不写大,所包内件画清晰,通风透光是妙法。(27)却好【原文】谓其包裹 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原意】"却好"就是今天所常说的"恰好",指写出来的字包裹紧凑,不失势,均衡平稳,停匀得当,点 画各得相宜。【新说】"却好"又为"恰好",就是刚刚好,有道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 色赋》(先秦·宋玉))。笔画起停、结构安排都非常得当,若有偏差,将失之毫厘。(28)小成大【原文】字以大成小者,如"门","辶"下 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谓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后一"乀[捺]","宁"字只在末后一"亅","欠"字一拔," 戈"字一点之类是也。【原意】所谓"小成大",是指汉字中的不少字能否写好,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笔,或关键的一个一个偏旁部首。如"门", "辶",这一类的字写好的关键是将这种形状的偏旁写好。大的部件写好了,再补小的部分就不难了。又比如,写好"孤"字的关键在最后一笔"乀 [捺]",,写好"宁"字的关键在最后一笔"亅",写好"欠"字的关键在向左的一撇,写好戈"字的关键在于最后一点。【新说】"小成大"说 的是"主笔"。很多字写得好不好,主要看某一个笔画,这个笔画在整个字中虽然只是一笔,为少数或占比少,但决定意义重大,以小成大,很多人 称之为"主笔",无以其小而忽视,否则会因小失大。主笔不是仅指一个笔画,有的主笔是一个偏旁,也有的是字的一个主要部件。主笔写好了,字 就成功一半,其他笔画相对容易写一点。(29)小大成形【原文】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东坡先生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 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小字宽绰,则尽善尽美矣。【原意】所谓"小大成形",是指无论小字大字,都各有各的形势,各有各的要求。苏东坡曾经说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如果在书写布局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希望尽善尽美了。【新说】指无论小字大字,都应该有 各自的形、各有各的势,就像人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有独立的人格,不要因为小而写得猥琐,大而写得过于威猛。小字应写得结构宽绰、笔画粗重一 点,大字应写得笔画轻细、密集一点。除此之外,必须通过结构造势,让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立的势,这样每个字都呱呱叫,这是书法中的难点。(3 0)小大大小【原文】《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 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原意】《书法 》中说:"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就是说写大字的时候要将其当成小字来写,写小字的时候要将其当成大字来写,这样就容易 写得合适。比如"日"字很小,不能将其写得与"国"一样大。如果"日"写得与"国"一样大,就会显得硕大无比,与"国"摆在一起会,"国" 字反而显得很小。这实际上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但对写字十分重要。又如"一"、"二"等笔画非常少的字,在书写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这种视觉上 的规律,笔画少的字将笔画写得比较粗的同时要控制其大小,使其与其他字摆在一起显得均衡协调。容易写得上大下小或下大上小的字都要注意这个 问题。【新说】写大字的时候要将其当小字来写,写小字的时候将其当大字来写,字不因小而变得渺小,也不会因大而显得体积庞大,整幅作品里的 字就会大小相宜,摆在一起不会一个大一个小(行、草有别,不属此类),整体协调、美观。但是,大字终归是大字,小字再粗重,体形也不能超过 大字。那么,怎样把小字往大得写、大字往小得写呢?必须通过笔画粗细和疏密来实现,小字笔画粗、稀疏,大字笔画细、密集(根"小大成形"有 点类似),这样整幅字可以大小相宜。(31)左小右大书【原文】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 二节,著其病也。【原意】写字的时候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字写得左小右大,许多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如此,因此,书写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必须要注意写得差不多大(《三十六法》原意如此),如纪、施。但有的字,必须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左部偏旁多写小,右部主件要写大,左部为 阴右为阳,阴阳和体字美丽。如味。【新说】左右结构的字一般要写得两边匀称,不可左小右大,如"腠"、"殿"。但有的字,必须写得左小右大 才好看,左部偏旁多写小,右部主件要写大,左部为阴右为阳,阴阳和体字美丽,如"坏"、"晖"。有的字写得左大右小会更美观,如"动"、" 欧"。还有的字可以灵活掌握,哪边大都能写得漂亮,如"能"。因此,《三十六法》所说的情况不准确。(32)左高右低左短右长【原文】此二 节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谓单肩。左短右长,《八诀》所谓勿令左短右长是也。【原意】这也是容易犯的毛病,那就是将字写成左高右低、左 短右长。左高右低叫"单肩";左短右长是《八诀》中不提倡的。【新说】此处《三十六法》也不准确,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两边要匀称,不可 左高右低或左短右长,但是,有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特别是左边部件较小的字,提高左边的位置可以增加左边的力矩,可以构建视觉上的平衡感。 左短右长的字也较为多见,多为字本身的构造决定的。有道是:左部高昂右部低,左右写平不美丽,左部为阳右为阴,阴阳分明产生欹。(33)褊 【原文】学欧书者易于作字狭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紧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书谱》所谓密为老气,此所以贵为褊也。【原意】学欧 楷的人容易将字写得狭长,因为欧楷取纵势。努力将字写得整齐紧密,排叠均匀,疏密、大小、长短、阔狭都合乎情理,是上乘之道。《书谱》中说 精密为老气(这里是老练的意思),即贵为褊。【新说】褊(biǎn),狭小、窄的意思。欧体不宽常写窄,符合黄金分割法,四四方方无灵气。 实际上,上下结构的字常如此,长宽比约3:2(3/5=0.6,与0.618接近),是黄金矩形。左右结构的字的长宽比则常为2:3,也是 黄金矩形。因字形不同,该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在4:3-3:2(3:4-2:3)之间布势。(34)各自成形【原文】凡写字欲其合而 为一亦好,分而异体亦好,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亦然,要当消详也。【原意】汉字的书写因各个汉字的结构体势不同,其 布局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要求左右上下合为一体,有的要求左右相互取背离之势。不论哪一种,都是根据各个单字的具体情况出发,各自成形,互 不牵涉。至于字的疏密、大小、阔狭,其道理与此相同,各有特点,互不统一,应当分别对待。【新说】一般来讲,有多个组成部分的字要写得紧致 一点为好,如果哥哥部分相互分离,字就容易散。但是,有的字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体势,组合在一起也不失整体的体势。各字情况不同,各自 成形。例如"乐"和"鹿"就是结合在一起美观,而"勒"和"铭"是左右各有势比较好。(35)相管领【原文】欲其彼此顾盼,不失位置,上欲 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原意】所谓"相管领",就是要求在结体布局的时候充分注意点画之间的相互呼应,彼此顾盼而不失位置。无论是上 面覆盖下面,还是下面承载上面,或者左右顾盼,都是如此道理。【新说】"管领"原是室町幕府(始于1336年)的一种职称,原来称为"执事 ",负责辅佐将军管理、支配领地,将军对于地方守护的命令,皆须通过管领来传达,管领并且执掌许多中央机构,因此可说是幕府中央最高行政官 ,将各个机构、事务管理的非常妥当。"相管领"就是要在结体布局上充分考虑点画之间关系,像"管领"一样管理好了,使其相互呼应、彼此顾盼 ,而不失分寸。(36)应接【原文】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八"、"忄"自相应接;三点者如"糹"则左朝右,中朝上, 右朝左;四点如"然"、"无"二字,则两旁二点相应,中间接又作"灬(连笔)"亦相应接;至于丿、乀[捺]、"水"、"木"、"州"之类亦 然。【原意】所谓"应接",就是指点画之间要相互顾盼照应。如"小"、"八"、"忄"左右照应,三点者如"糹"的三点则左朝右,中朝上,右 朝左;四点如"然"、"无"二字,两边的二个点分别向左右倾斜顾盼,四点中间又可相连(连笔),这也是一种应接;至于丿、乀[捺],在如" 水"、"木"、"州"之类的字里,也都是这样的。【新说】"应接",应酬,接待的意思,所谓"应接不暇",就是应酬、接待不过来。汉字中有 很多字有相类似、相对应的笔画,如"小"、"八"、"忄"中的两边笔画相对,"糹"、"灬"的点,还有"水"、"木"中的丿、乀[捺],都 有对应关系,书写的时候要上下左右要呼应,点画相继又相承,这样意境才高远,姿态才优美,顾盼连绵亦可显灵动。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1、 排叠2、避就3、顶戴4、穿插5、向背6、偏侧7、挑拗8、相让9、补空10、覆盖11、贴零12、粘合13、捷速14、满不要虚15、意连16、覆冒17、垂曳18、借换19、增减20、应副21、撑住22、朝揖23、救应24、附丽25、回抱26、包裹27、却好28、应接29、小成大、大成小30、小大成形31、小大大小32、左小右大33、左高右低34、褊35、各自成形36、相管领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和收藏名家作品,中国书法微信平台每周日推出各类艺术家的优秀的作品,以满足普通大众“亲近艺术、感悟生活”的需求!欢迎大家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中国书法(微信号:ChineseCalligraphyAF):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互相讨论学习。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