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饿就心慌手抖,只是低血糖在作祟?别大意!还可能是这5种疾病
2025-04-01 | 阅:  转:  |  分享 
  
一饿就心慌手抖,只是低血糖在作祟?别大意!还可能是这5种疾病在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当肚子出现饥饿时,会出现心慌、手抖,浑身没
力气等不适症状,需要赶紧吃点东西,才能慢慢缓过来,这种情况可能是低血糖在“作祟”。但是,有些患者出现心慌、手抖的症状,并非是低血糖
了,如果盲目补充糖分,可能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01一饿就心慌手抖是怎么回事?血糖是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主要能量来源。当血糖低于正常范
围,身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便会被激活,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出现心跳加快、手抖、出汗等症状,这些都是大脑缺乏能量供应发出的“求救
信号”。而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会降低,如果达到了身体耐受的低限,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慌、出冷汗的情况,甚至严重会眼前黑
蒙,继而昏倒,糖尿病的病人特别容易发生该类情况。02一饿就心慌、手抖,可能是这5种疾病“找上门”0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
尿病患者,发病前期可能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餐前饥饿感、心慌、手抖、乏力等,这是糖尿病早期胰岛素释放延迟,造成下一餐前
出现胰岛素高峰,引起血糖迅速降低所致。另外,若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如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过大,也易在饥饿时产生低血糖症状。所以,对于
2型糖尿病,特别是超重肥胖的患者,如果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需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0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
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
身体代谢异常旺盛,能量消耗急剧增加,很容易感到饥饿。而且,甲状腺激素偏高会导致心慌、手抖、怕热、多汗、体重减轻、疲乏无力、情绪易激
动、烦躁、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甲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以便进
一步确诊。03心脑血管疾病一饿就心慌、手抖还可能和心血管疾病有关。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造成
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手抖等症状,其中心律失常导致的手抖、心慌在心内科最常见。另外,高血压患者在饥饿等应激状态下
,血压波动较大,而血压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引发心慌、手抖等症状。04肠胃疾病一饿就容易不自主的心慌、手抖,也可能与肠胃疾病有关。如胃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肠胃疾病,会严重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空腹时,胃酸会直接刺激受损的肠胃黏膜,引发疼痛和不适。这种不适可能会
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出现心慌、手抖的情况。此外,肠胃功能紊乱时,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身体能量储备不足,
饥饿时就容易出现类似低血糖的症状。05帕金森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症状就是手抖,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在
安静状态下手抖明显,活动时减轻,而饥饿会使身体的代谢和神经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加重手抖和心慌的症状。对于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心慌、手
抖的症状,首先需要排除的就是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早期不仅可能会出现静止性震颤、手
抖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行动迟缓、运动障碍、肌肉僵硬、步态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03如何缓解手抖、心慌的症状?1. 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过度饥饿和不规律饮食,减轻肠胃负担,降低肠胃疾病的患病风险。饮食宜清淡,多摄入新鲜的果蔬、谷物、优
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等食物。尽量少吃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2. 保持良好的心
态郁郁寡欢、焦虑、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容易扰乱内分泌,增加健康隐患。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看电
影、阅读、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3. 适当休息当出现心慌、手抖的情况时,应立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
病情。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9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戒烟戒酒。吸烟、酗酒会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5. 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
、骑自行车等,控制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6. 做好疾病管理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按时吃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水平。文章图源:花瓣网,经企业授权使用。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