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江桥镇中心小学 王立新【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借助字源、偏旁、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 “寓、亡、牢”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后悔”等词的意思。2.读寓言,理情节,用“后来”述说两次丢羊的原因,并读好故事中的 对话。3.通过同桌、小组合作思辨等谈自己的看法,得出故事的寓意,并结合寓意联系生活劝说同伴、自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现 在我们来玩个猜故事的游戏,老师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你们来猜我说的是哪个故事。出示《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 威》小结:这些故事都是上学期学过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这节课起,我们将走进《寓言二则》,一起来读故事、谈 看法,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任务:那就是当当“小小劝说员”。任务一:读寓言,理情节1.读题目,知寓言(1)读准课题(读准“ 则”)(2)出示古文字,识记“寓”① 看“寓”的古文字。② 猜“寓”的意思。2.读寓言,理情节创情境:今天我们要读的第一个寓言故事 就是《亡羊补牢》。我们知道故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养羊人,另一个是——街坊。今天我们也要化身“街坊”去劝说这个养羊人呢?第一次读,要 大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要默读,边读边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你是怎么知道的?任务二:还原场景,由“果”寻“因” 猜第一次丢羊的心理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养羊人发现羊丢了以后,心里会想什么?师生合作读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 后面丢羊的原因,还要把他的心里话也读出来。3.扮街坊,进行劝说①采访:现在你们就化身成一个个街坊了。看到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叼 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②劝说:谁想带着你们刚才担心、着急、关心等心情来劝劝他呢?③指导个别劝说——全班齐劝说(抓住“赶紧” 、“堵上”、“吧”)4.养羊人的不以为然过渡:街坊这么着急的劝说,可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扮养羊人,读好反问)5.第二次丢羊( 1)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窟窿,第二次丢羊还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吗?看来“不听劝告”的行为,就造成了——“羊又丢了”的结果。(2)采 访,体会心情,理解“后悔”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 ②出示“悔”的古体字。③勾连生活实际,聊“后悔”的事过渡:养羊人,现在知道自 己做错了,所以他很后悔,于是他——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任务三:思辨道理,得出“寓意”故事读到这里,你们肯定有自 己的想法和看法了,现在请4人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1)小组讨论、思辨看法(2)小组贴词,代表谈看法(3)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这就是“亡羊补牢”这个小故事里面寄托的大道理。任务四:类比迁移,劝诫己人1.勾连生活,同桌交流2听录音,写劝说条播放音频写劝告单【板书设计】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