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2025-04-20 | 阅:  转:  |  分享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痒、鳄”等6个生字,并能书写“状、狐”等12个字,同时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异经历,并体会想象的魔力。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情节提炼出课文的主旨,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重新叙述故事。4.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可能变成的形态,以及变化后经历奇妙事件。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痒、鳄、零”;识记独体字“丁”;利用字形特点识记“肠”,月字旁说明与身体有关。

写字:引导学生按照结构特点来写字。“状、狐、狸、巧、肠、继、续、抬、烦”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和占位;“零、克”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松紧和占位;“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独体字“丁”要写舒展。重点指导“狐、狸”两字要如何书写,并且认识反犬旁。

2.朗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提示语来朗读人物对话,注重层次感的表达,并通过语气词和标点符号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故事情节构思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合乎逻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想象力:如果你拥有变身的能力,你希望变成什么?变身之后又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首先让学生自由表达,然后模仿课文。

?课时目标

1.会认“痒、鳄”等6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静心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故事中所描绘的想象世界,体验想象带来的奇妙。___________

(2)补充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教师引导: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自主质疑,激起欲望。

3.教师导语:今天,作家顾鹰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英英的妈妈喊她回家吃饭,可是英英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不想吃饭,她很想变成一棵树,后来她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想一想,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利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及其深受学生喜爱的角色孙悟空,作为引入新课的契机,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一策略也巧妙地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锻炼他们构建句子的能力这两个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天哪,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4)学习生字“丁、零”,象声词“丁零丁零”,拓展其他象声词。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积累象声词:潺潺、轰隆、啾啾、淅淅沥沥等。

②课件出示课文原句,在文中识字,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5)学习生字“痒”: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记忆。

3.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交流分享,弄清变化的原因。

(3)抓住提示语进行朗读指导。

(4)朗读第5~8自然段,了解“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5)默读第9~23自然段,了解“我”变成树之后经历的事情。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自由朗读和运用多种记忆技巧来掌握词汇。教师结合新学的字词指导学生流畅地朗读长句。通过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深入理解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充满生活气息,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想象元素。因此,通过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了解树上的鸟窝、鸟窝的形状、以及鸟窝中居住的非同寻常的动物,他们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想象的魔力。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关键情节,提炼出课文的核心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故事。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化身为不同的角色,变化之后又经历了哪些神奇的冒险。

板块一 回顾课文,提炼线索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形状 狐狸 担心 丁零 失望 背包 巧克力 香肠

面包 花生 牛奶 继续 饭菜 排骨 麻烦

2.关注结尾:自由读文章结尾,说说英英的妈妈是怎么知道英英的秘密的。

3.回顾开头:英英为什么不想回家吃饭?(她在树下玩得好好的)

4.寻找线索: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提到了吃饭?

5.总结释疑:整篇故事结构紧凑,开头写英英不想吃饭,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并真的变成了一棵树,然后写妈妈住进树里送来各种食物,最后写英英饿到流口水,想吃饭,又回归现实。所以妈妈知道了英英的秘密。

6.概括关键情节,复述课文。

(1)关键情节:“喊吃饭”“不想吃饭”“爸爸吃饭”“想吃饭”。

(2)学生概括关键情节,运用以上关键情节,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是核心环节,因此复习字词显得尤为关键。同时,通过提炼想象线索,可以有效地复习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概括关键情节来复述课文,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件出示:

我想变

我想变成一间屋,

给流浪的人儿猫儿住。

我想变成毛毛虫,

历经破茧成蝶的痛。

我更想变成黑洞,

那是宇宙之外的空间,

告诉人类“我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7.读了这首诗,说说小诗中的“我”想变成什么。

8.相互释疑,补充课外知识。

(1)破茧成蝶:指肉虫或者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课件出示毛毛虫化为蝴蝶的过程)

(2)课件出示有关黑洞的图片资料。

9.学生仿照小诗,完成《我想变》的书面练笔。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模仿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了什么,以及变化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口语化的表达和互动,教师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易于朗诵的小诗,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3个词语的书写。

(1)找出“狐、狸”两字的相同点。狐狸是一种动物,这两个字都是反犬旁。

①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学生拓展交流。

②指导书写反犬旁,强调笔顺。

(2)“继、续”都是绞丝旁。强调“继”字右边的笔顺,里面的“米”最后一笔为点。

找到文中有“继续”一词的句子,理解“继续”的意思。

(3)“麻、烦”两字书写时注意撇画的变化。

(4)说说识记这3个词的方法。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狸”。另外两个词语可以结合词义识记:“继续”的意思是(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麻烦”意思是烦琐、费事。

(5)教师范写这3个词。写字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

(6)学生练写这3个词。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师生点评。

2. 学生观察并正确读写其他指定的词语。教师指定学生阐述书写规则。

3.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并提供指导。

4. 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品。“狐狸”和“继续”这两个词语含有共同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常常会混淆它们。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和分享记忆技巧,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记住这些词语。此外,教师将书写任务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依据观察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自主书写其他词语。



?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个童话故事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语言简洁明了,想象力丰富而有趣,从“吃”的主题出发,贯穿整个故事。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重点和难点集中在训练学生流畅地朗读长句、在阅读中学习新字、理解故事中的想象元素,以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仿写。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即在阅读中学习新字、记忆词汇、训练流畅地朗读长句。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来复述课文,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回答,我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整理出了一首简短的小诗。此外,我还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完成了书面练笔,从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想象的魔力。









3





















献花(0)
+1
(本文系种一颗繁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