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兄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0031张载:气本体论——暗物质学萌芽
2025-04-24 | 阅:  转:  |  分享 
  
张载:气本体论

暗物质学萌芽





  北宋张载提出,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凤翔郿县横渠镇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张载著有《崇文集》十卷(已佚),《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编有《张子钞释》《张子全书》,后世编为《张载集》。仁宗嘉祐二年(1057)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候诏待命之际,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程颢、程颐今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学术上积极开拓精神昔者圣人 作《易》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三才之道,顺从人的本性与自然现象的必然性给中国本土文化确定方向,即整个宇宙只有天地人与阴阳学说显得笼统和模糊。先秦儒学对哲学理论研究无法细致深入。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宇宙中自然存在的一种极细微物质,西汉董仲舒元者,为万物之本王充认为气即元气,自然存在,没有任何东西在元气之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配元气,元气是宇宙的最初本原,确立了“元气本原论” 北宋张载《正蒙》指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本体论”,气一元论最高峰。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气"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凝聚,一种是消散。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没有此物,只不过是人们肉眼看不到而已。“太虚”表示“气”的消散状态,这是本来的原始状态"气"是"太虚"与万物的合称。

献花(0)
+1
(本文系瑞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