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零言碎语】:老不晓事
2025-04-29 | 阅:  转:  |  分享 
  
【零言碎语】:老不晓事文/子曰诗云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楼道里又传来王阿姨的抱怨:“隔壁张大爷非要把废纸箱堆在消防通道,说多少次都不听,
真是老不晓事!”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老不晓事” 似乎成了人们对老年人固执行为的万能解释。然而,当我们抛开偏见深入探究,
会发现这四个字背后藏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困局。?从心理学角度看,老年人的 “不晓事” 有时源于认知模式的固化。他们成长于物资匮乏、信息
闭塞的年代,勤俭节约、物尽其用是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智慧。就像张大爷囤积纸箱,在他的认知里,这是避免浪费、为家庭创造额外收入的方式,与
现代年轻人追求简洁、安全的生活理念产生了巨大冲突。这种代际差异,本质上是不同时代塑造的思维方式在碰撞,而非单纯的 “不明事理”。?
生理机能的衰退也会让老年人显得 “不通情理”。随着年龄增长,听觉、视觉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他们在理解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时往往力不
从心。面对子女或他人的劝说,可能因听不清、记不住而反复犯错,被误解为故意作对。此外,一些老年人还会因身体不适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固执
的行为来寻求掌控感,试图在逐渐失控的生活中抓住一丝安全感。?家庭与社会的沟通缺位,更是加剧了 “老不晓事” 的误解。很多时候,年轻
人缺乏耐心,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向老人解释新规则、新观念,只是简单粗暴地指责。而老年人为了维护尊严,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双方陷入僵持
,矛盾不断升级。社会层面,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引导不足,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帮助他们融入现代生活,导致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迷失方向。?
我们应该摒弃 “老不晓事” 这样带有偏见的标签,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老年人。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用温和的方式解释新事物,帮助他
们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培训活动,营造尊老爱老的氛围。当我们愿意放下偏见,走进老年人的世界,就
会发现,那些所谓的 “不晓事”,不过是他们在努力与时代接轨过程中,因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无奈之举。?
献花(0)
+1
(本文系子曰诗云三...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