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尼泊尔歌手、作曲家米特拉森(Master Mitrasen)
2025-04-29 | 阅:  转:  |  分享 
  
马斯特尔·米特拉森
Master Mitrasen Thapa
马斯特尔· 米特拉 森· 塔帕 (1895 年 12 月 29 日-1946 年 4 月 7 日) ,人 称“米特 拉森大
师”,是尼泊尔的一位民间歌手、作曲家、剧作家和社会工作
者。他在年轻时就离开了军队,拿 起了象征文化传承的话筒 。 他
的一生,犹如一部鲜活的尼泊尔民 间音乐史诗,将 个人命运与民
族精神熔铸于旋律之中, 致力于提升尼泊尔音乐和社会发展 的进
步,对尼 泊尔社 会各个 领 域作出了 令人瞩 目的贡献。
米特拉森 出生 在印度巴格苏兵营, 他的家族世代从军,父亲
曼比尔森· 塔帕· 马加 尔(Manbirsen Thapa Magar )和祖 父苏伦
德拉森·塔帕(Surendrasen Thapa ) 都曾效力于英国廓尔喀步
枪队。尽管童年时期只能在父亲指 导下学习《罗 摩衍那》的尼泊 尼泊尔 1999 发行
尔语译本 ,但这 段经历 为 他日后的 创作埋 下了文 化 基因。
16 岁时 ,米特 拉森继 承 家族传统 加入英 国陆军 第 一廓尔喀 步枪团 。1914 年,他随 部队在
法 国参与了 第一次世 界大战 。战壕中 的生死考 验并未 磨灭他对 音乐的热 爱,他 开始用廓 尔喀民
谣的旋律 改编战 争见闻 , 创作了《 士兵的 火车载 着 我的思念/Lahure ko Reli mai fasha in ai
ram ro...》等歌曲, 这些 作品后来 成为尼 泊尔反 殖 民抗争的 精神图 腾。
1920 年退伍后,米特拉森毅然投身文化事业。他带着一台手风琴走遍印度和尼泊尔的廓
尔喀社区,用 音乐传递 民 族尊严。1926 年, 他在 德里创立 " 喜 马拉雅剧院 公司" ,用乌尔 都语
和印地语 演出原 创戏剧 , 通过《稻 田在节 日中摇 曳/Dhaan ko ba alaa jhulyo hajur dashain
ramailo 》 等作品,揭露殖民统治下的社会不公 。 米特拉森的艺术突破在于将传统廓尔喀民歌
与印度古典音乐融合。在《当你的妹妹呼唤我/Malai khu truk kai paryo jethan timro
bahini le... 》中, 他首次引 入印度塔 布拉鼓节 奏,同 时保留了 尼泊尔民 歌中对 自然与爱 情的 质
朴表达。 这种创 新使他 的 作品在两 国广泛 传播, 甚 至影响了 后来的 尼泊尔 流 行音乐发 展。
二战期间, 米特拉森的音乐成为抵抗殖民统治的武器。1942 年,他在马来亚为廓尔喀士
兵演出时 ,即兴 创作《 飘 摇的花瓣/Jhulke jhulke phool ko patra 》,用 隐喻号召 士兵加 入印
度国民军 反抗英 国统治 。 据史料记 载,这 场演出 直 接促成了 3000 名 廓尔 喀士兵的 倒戈, 为反
殖民斗争注入了新力量 。1935 年,他在加德满都创办 " 米特
拉森学院",免费教授贫困儿童尼泊尔传统音乐和戏剧。学院
培养出的 学生后 来成为 尼 泊尔文化 界的中 坚力量 。
1946 年 4 月 7 日 ,米特 拉森在印 度喜马 偕尔邦 病 逝,他
的作品至 今仍是尼 泊尔文 化的重要 符号。在 加德满 都的街头 巷
尾,民间 艺人仍会 用廓尔 喀传统乐 器马多尔 鼓和萨 朗吉琴演奏
他的经典 曲目。他 的旋律 不仅是艺 术创作, 更是民 族精神的 载
印度 2001 发行
体,跨越 国界与 时代, 继 续在喜马 拉雅山 脉回响 。
2025.4.29
献花(0)
+1
(本文系li_huim原创)